隋唐大猛士(校对)第8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5/1095

  他又派人去与封国内的各个真腊部落的原住民传话,让各部首领前来拜见,对于肯来拜见的,他都授封他们为亭长、里正、村长之类的头衔,并让他们送子弟来王都新建的学校读书,并选其精壮者担任他的亲卫。
  同时,也允许这些人来王城交易。
  而对于那些不肯听令的,罗艺就不客气了。
  先礼后兵。
  他率领王国亲军和自己的侍卫,一一扫荡过去,虽然真腊部落民也很凶悍,可那些野人一般的部落民,打着赤脚,拿着骨箭,既无铠甲又于锋利武器,如何是罗艺对手呢?
  这大半年来,罗艺已经扫灭了十几个寨子,俘虏了几千人。
  这些被俘者,罗艺直接贬为奴隶,然后在他们的原寨子修整后建立屯庄,安排汉人移民过去屯田居住。
  “这次收获不小,居然还是个能驱大象的部落,缴获十几头大象,还有这么多象牙呢。”
  罗艺捋着须,“大象看着庞大,其实胆小,真要对付这种完全没有防护,又没有数量优势的象兵,简单的很。”
  象兵可惧者,还得是成群结队,若是成百上千的大象冲过来,还是很猛的。当然,就现在这周边,还没有这样强的部落呢。
  日落国所在的这片地方,算是两座大山脉之间的一片谷地,其南北三百里,东西数十里,其境内有东西流向的数条河流,同时也有南北流向的大河漳子河。
  这河本地名译为罗伦江,不过罗艺改成了獐子河,盖因这里獐子多,经常有獐子在河边饮水。
  “据说这獐水河向北一直流,汇入的大河(湄公河)还是从青海流经剑南、云南过来的?”
  说话之人是李世民,他因拒不听从朝廷的调派,最后一贬再贬,直到除籍为民,最后被一路发配到了广南屯田。
  后来又跟随罗艺来到了日落国,担任了参军事之职。
  罗艺作为封国国王,并不是对封地有完全的军事和行政权,相反,朝廷在其封地依然是派官员来任地方官,并派驻将领,驻守府兵,军政皆由朝廷所派官员负责。
  不过相应的,封王依然还有一套自己的国官,比如身为国王,罗艺便有王师、王傅、王友各一人,文学二人,长史、司马、咨议参军各一人,掾、属各一人,主簿、录事、记事各一,还有六曹参军事各一人,参军事四人,行参军六人等。
  不过因为诸侯并没有直接管理封国军政税赋等权力,因此这套国官系统,其实也就是相当于名义上的,没啥实权。
  李世民所授的参军事,也都是视品,并没有实际品阶。
  不过实际上嘛,封王诸侯们远在边疆的蛮荒之地,形势复杂,而罗艺又是第一代封王,本身又是威望高的人,因此在这里,日南国两位县令以及驻军的校尉,都还是比较听罗艺的。
  几次出兵,罗艺名为助阵,实际上就是统兵指挥。
  “听陛下先前说过一次,说这獐子河从雾湿岭发源,到汇入那大河就有八百里长。而那大河就更了不得了,起源自剑南西的高原之上,流入剑南、经云南,再入真腊等一直流到此,然后还一路向南,最终入海,据说全长有万里之长,比咱们中原的黄河和长江还要长呢。”
  李世民不由的啧啧出声,来到这蛮荒之地后,他反而觉得自在了许多,瞎掉的那只眼戴他黑眼罩,后来在岭南又断掉的那只手他也取掉了仿制的木手,而是改成了一支铁钩,他觉得安装上铁钩虽然看着丑陋,但还挺实用的。
  “万里之长啊,那岂不是说只要我们一路沿江往上攻打,能够打到吐谷浑甚至是回到陇右?”
  “说是这么说,不过数千里之遥,那边尽是些密林高山,难。”
  这边的密林和高山可是很可怕的,尤其是那些巨蟒、毒蚊还有吸血的蚂蟥,这边还有什么鬼雨季,一到雨季,雨下个不停,到处是水。夏天天气又热,一不小心就容易得病。
  好在他来后,牢记皇帝的嘱咐,喝水都是煮开了喝,住的房屋也尽量搭的吊脚楼,又带了许多防蛇虫治毒物的药。
  在这地方落脚生根,最大的敌人并不是那些野蛮落后的真腊人,而是这茂密的丛林,高高的山峰,和那数之不尽的蛇虫蚂蚁等还有这鬼天气。
  “大王,恭喜凯旋。”
  日落县令一身绿袍,笑着上前迎接。
  “家里一切安好吧?”罗艺下马。
  “安好,就是北边又起战事了,宁越、合浦、郁林、永熙四郡反叛,朝廷已经令李靖大将军等出兵平乱,如今是丘大夫出任广南左都督兼交趾太守。”
  “又叛乱了?丘和任交趾太守吗?”罗艺点了点头,丘和算是他的老部下了,当初他初镇安南,丘和就在交趾为他的郡丞,这些年过去,丘和也成了安南的一把手了。
  “既然打起来了,那咱们也不能在这边看热闹啊,我这就给丘和写信,要求日南国出兵北上助阵平乱。”
  “二郎,你来替我写这封信,可否?”
  李世民好像在走神。
  罗艺又说了一遍他才回神,“没问题。”
  看着李世民远去的背影,罗艺似也在沉思,“敢起兵叛乱,真是不知死活!”
  入城之后,顾不得一路疲惫,罗艺立即派人去把日落县令和日落府驻军的营指挥使请了过来。
  另外朝廷派来的巡察御史也一起过来,这位御史是御史台派到封地的,负责监督诸侯,同时也负责刑狱司法,也算是封地的实权人物。
  再加上县丞县尉主簿这几位,很快会议就开始了。
  “刚回来就得到消息,岭南四郡叛乱,吾身为大秦诸侯,又是宗室,遇叛乱,当然得出力平乱。本王希望在座的诸位能够支持!”
  年轻的县令先瞧了瞧巡察御史,县令是七品,这位御史却仅仅是八品,但是御史是朝廷中央特派。
  身着青袍的御史已经不年轻了,须发半白,来到日落这样的边蛮之地为官,也属实不容易,可为了能够仕途再进一步,这位御史也是主动请求外放边疆,好为自己的资历添上一笔,能够减少点磨勘的时间。
  听罗艺说要出兵,不由的沉吟。
  这位日落王平时在封地的许多行为,其实是已经有些逾越界线了,可这里毕竟比不得内地。
  现在这位又要出兵北上,当下有些为难的道,“调兵出界,这可是大事,须得先奏请朝廷,得枢密院公文调令以及兵部的兵符,方可出兵啊,否则就是擅动兵马,视同谋反。”
  “这个我岂不知,只是如今岭南有叛乱,还是四郡叛乱,这可不是小事,事急从权,我们这边上奏,同时先出兵。”
  府兵指挥使向来是听从罗艺的,毕竟罗艺在军中之威望那不是一般可比,或者说就算指挥使不听,可下面的都头们估计也还是听从罗艺的。
  “府兵不可轻调啊。”县令在一边劝道,“不过若是换一个法子,也许可行。”
  “什么法子?”
  年轻县令的脑子比较活,当下献上一计。
  罗艺听完,倒是不住点头,“听起来倒似乎不错,也不违反朝廷制度。”
第1078章
子弟北上权宜策
  天气一如继往的晴好。
  虽是正月里,可罗艺仅仅只是穿着件单层的袍衫。
  日落城外,引獐子河活水绕城而过,护城河水清澈,一排中原带来的柳树种子已经长的很不错。
  罗艺扯了扯衣领,“这天气,真不敢相信是刚过完年,这在中原起码是端午后的天气了。”
  现在是这边难得的好季节,在这几呆了几年,罗艺也对这边天气熟悉很多,每年端午前直到中秋后,这边几乎都是雨季,连绵的雨一下好几月,断断续续没完没了。而在中秋后直到次年端午前,则会是难得的旱季。
  雨季之时,雨量集中,且经常有暴雨、大雨,而一到旱季有时可能一两个月都不见下一场雨。
  这边天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四季不怎么分明,就算是腊月寒冬,可依然也是只需一件春衫便可。
  其实罗艺还是比较喜欢旱季的,起码人不会整天潮湿。
  “我去不了广西了。”
  罗艺把衣领又扯开了一些,峨冠博带在这边不太适合,可他又不太习惯如普通国民或奴隶一样身着短衫,穿着草鞋木屐,甚至干脆打着赤脚光着赤膊。
  远处,便是新开垦出来的耕地,一群群真腊奴正在地里干活。
  这里的气候好,种植着南边占城传过来的稻种,一年可以三季,眼下才是正月,可地里的稻子居然就要收割了。
  看着那一片片的稻田,罗艺感叹,这边虽然确实太偏僻遥远,可真是老天赏饭啊。
  随便平整一下土地,开挖下沟渠引水排水,然后地都不用怎么深耕,撒下稻种,就能疯长,以前那些当地的真腊人甚至根本就没有什么管理之说,也不会什么筛种育秧移栽这些,就是简单的撒把种子,然后几乎没管理,任由野草般的生长,过三个月就可以收获了。
  这让罗艺这个不是农民的贵族,看的都是直妒忌啊。
  汉家移民更是感叹那些真腊野人,浪费这么好的田地天气。他们来后,平整田地,挖渠修沟,还优选种子,育秧移栽,引水灌溉,哪怕是在旱季的时候,也可以借助水车等保证稻田的用水,成功的完成了一年三熟。
  原本真腊人对种植是很随便的,反正这边地广人稀田地也多,随便哪里撒下种子,等着收获就是,甚至还有各种香蕉等水果四季常有,食之不尽。
  但汉人移民们不一样,大家很细心的整理田地,用心耕种,驯牛耕犁,带来中原的农耕技术,在这片土地上完成了跨越式的农耕升级。
  罗艺在岭南,最不缺的就是粮食,虽然人口不多,可现在日落国虽只两县,人口总共民和奴、兵等加起来也不过一万余人,可是已经整理出来的田地,一年三熟,仓库里堆满了粮食。
  粮食产出根本吃不完,可百姓又舍不得放弃那些地,一年依然是三季,甚至还在继续平整田地,开垦新田。
  罗艺抬脚踢起一颗石子,石子落入护城河中,一条正跃起吃草的大鱼一个跳跃又钻入了水波之下。
  好大的一条鱼。
  护城河里到处是鱼,甚至稻田里也是鱼虾遍田,还有各种的螺蚌青蛙泥鳅黄鳝等,在这种地方,真的是根本不用担忧吃不饱饭,不用担心饥荒这些。除了蚊虫肆虐,水土难服,远离中原,其实这里真是一块好地方。
  “本来想让你担任新要开辟的县尉一职,现在看来得先等等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5/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