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6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9/1095

  “罗成?这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萧瑀无奈道。“只可惜却是个乱臣贼子。”
  “乱臣贼子?”温大临笑笑,“相国,哪个开国之君,又不是前朝的乱臣贼子呢,成王败寇,未成大业者自然就是乱臣贼子,可成就大业者,那便是开国之君了。想当年,杨家的天下,那也是从北周手里夺来的,北周的天下是自西魏手里夺来的,历朝历代莫不如此。”
  “忠臣不过是对于普通的臣子而言的,若是天下安定之时,谋乱者自难得人拥护,可隋二世而亡,其实也怨不得什么乱臣贼子,这天下是他们自己弄乱的,自然会有能人起而代之。”
  “萧公,说句直接点的话,这个时候还死守着大隋朝廷的人,其实就是迂腐之人。像先前杨公,尊长安天子,可实际上长安天子也不过是李渊手里的一个傀儡而已,但杨公却自欺欺人,把这当成是一丝救命的稻草,还留着一丝幻想,可实际上长安的天子就是李渊。正如眼下,李渊便终还是甩开了那位天子,自己称帝了。”
  萧瑀觉得温大临的话确实很直接,但也并不是没道理。
  “你是说?”
  “我是说,其实到现在,大隋已经是真正的亡了,其实从大业天子被弑那一刻起,大隋就亡天下了。而如今,杨暕杨侗杨侑这三位傀儡天子,都已经被赶下台了,如今这天下,称帝者有秦帝罗成、唐帝李渊、夏帝窦建德、吴帝沈法兴、楚帝林士弘、梁帝萧铣、凉帝李轨、梁帝梁师都,此外还有不少反王,但真正能有机会荡平群雄统一天下的,也就罗成和李渊二人罢了。”
  “就算是江汉的萧铣和江南的林士弘或江东的沈法兴,其实都不可能再复当年南北朝时江南割据的景象的。”
  “萧公觉得李渊和罗成,谁最后能一统天下?”
  萧瑀沉默。
  “其实萧公虽然不说,可心里只怕也默认还是罗成机会最大对吧?”
  温大临把一直以来太原官将们心头最后那一层纸捅破了。
  “所以说,摆在咱们太原官兵面前的就只剩下了一个选择,是归附关中唐帝李渊呢,还是归附关东的天子罗成。”
  “可不管是归附谁,其实都与忠于朝廷没有关系了,因为李渊和罗成虽都是受禅继位,可其实都是篡夺的天下,他们都不是大隋的忠臣,现在也再没有大隋了。”
  罗成几番来招揽萧瑀,而李渊也是对萧瑀加封不断,又暗暗的往这边掺沙子渗透。
  萧瑀也只是个文臣,擅兵的杨义臣一死,其实现在太原集团他也压不住。
  下面的人,有人倾向于投李渊,有人倾向于投罗成。
  温大临见萧瑀还在犹豫。
  “萧公是否因为令姐和家眷的事犹豫不决?”
  萧瑀的姐姐萧后和自己的家眷妻小都在长安,另一方面,萧瑀的妻子独孤氏也是李渊妻子的堂妹。
  所以,从这方面讲,其实萧瑀应当投关中。
  可如今罗成的势力更大。
  “其实萧公不用担忧家眷之事,也不用因与李渊有姻亲而挂怀,李渊也不是什么残暴之人,就算萧公投罗成,李渊也断不至于为难萧公家眷的。”
  萧瑀看着温大临,“看来温司马你心里更倾向于投罗成?”
  温大临便直言道,“我温家是太原士族,家眷和家业俱在这里,更何况,我始终认为罗成的胜算更大。不只说他兵强马壮,而是我观罗成从割据辽东开始的政策,天下动荡,各家招兵买马,四处攻掠,争夺地盘,但唯有罗成治下,却始终是越来越安稳的,其辽东之地几年时间,就已经几能与大业七年前的中原相比,再过几年,说不定能有开皇时的盛况。”
  “而就算是其刚打下不久的山东、淮南、范阳等地,也都渐趋安稳,这说明什么?说明罗成不是那种只知穷兵黩武,光会打仗争地盘的人,他不是李密王世充之流,除了打的一团糟,什么也没变好,也不是如窦建德那样先天不良的,你看罗成的朝廷,现在已得各方归附,朝廷的旧贵族、地方的官员、卫府的军将、地方的豪强地主,甚至是那些商人,都争相投附他。”
  萧瑀长叹一声。
  他或许早料到温大临的态度,找他来也许只是想听他再跟自己陈说一遍。
  他握紧的拳头终于松开。
  “也罢,既然大隋已经亡了,那便投罗成吧。”
  投李渊,那么太原便将会有一场惨烈的大战,但投罗成,却能马上消弭掉一场围城之战。
  这个理由,让萧瑀心里稍舒服了一些。
第832章
截胡
  “只是我知道河东还是有不少人,与李渊关系好。”
  萧瑀提出了自己的担心,比如说太原王氏,作为五姓七家之一的顶级关东士族,更是河东士族领袖,他们就是站李渊的。
  李渊的妹妹就是当代王氏的族长王裕续弦之妻,而李渊长子的妻子,就是娶的其妹妹的女儿,那是亲上加亲,有这关系在,太原王氏与李家的关系可是向来极好。
  再比如绛郡闻喜的裴氏,这也是河东顶级士族,裴氏便也是支持李渊的,闻喜裴家的裴寂,现在还是李渊的宰相。
  此外,河东柳氏,也一样支持李渊。
  萧瑀担忧,若是他要投罗成,只怕河东将发生一起内乱。
  “听说李世民已经过蒲津大桥,从冯翊郡入河东郡了。”
  温大临马上便道,“但秦军出动了二十万大军,罗成已经到了井陉,距离我们更进,他必然能最先赶到太原。”
  “那也得守关之将放他们过来。”
  而现在驻守东面井陉和北面关城的,都是亲李渊的人。
  “这个其实也不难,杨公新逝,如今名义上萧公你还是整个河东地区的最高统帅。你可以给各地驻军将领下个命令,召他们来太原商议军情,或者干脆调动各关城兵马,总之,只要李世民大军一天未到,那么在这河东,你依然还是最高统帅,依然可以大开方便之门。”
  河北恒山郡,真定城。
  罗成接见萧瑀长子萧锐,萧锐奉父命秘密前来,陪他前来的则是温彦博温大临之兄温大雅。
  温氏三杰名声很响,温大临作为温家长兄,曾任过隋朝的东宫学士、长安尉,后因父丧,回家丁忧,此后天下大乱,便干脆不再出仕,一家在家管理家族教导子弟。
  此次受兄弟所托,特陪萧锐前来秘密拜见罗成。
  罗成很意外,之前不知道多少次派人接触太原这边,不论是萧瑀还是杨义臣,他们都始终不肯归附。
  虽然也成功的拉拢了一些太原军将官吏,但都职位太低,始终能以左右局势。
  想不到眼下这个时候,杨义臣突然病死,萧瑀却愿意归附了。
  萧锐在拜见罗成的时候,没说是奉父命前来投降的,而是说奉父命来朝拜天子,迎接天子御驾入太原。
  说迎接而不说投降归附,是温大雅特意交待的,这样一来,那么萧瑀便不是投降,以示他们本来就是朝廷之人,根本没打算抵抗。
  并且,他还让萧锐一上来就自报家门。
  先报了父亲萧瑀的官职爵位,为尚书左仆射、太师、宋国公、河东宣抚使。
  这自然是要提醒大秦天子,萧瑀那是宰相宣帅。
  而且他还让萧锐奉上了河东诸郡县地图,以及户籍人口册,并兵马名册,这都表示河东有强大的实力,这自然也是他们的本钱。
  萧锐的这些行为,罗成看在眼里,不过没生气,反而很高兴的亲自上前扶起二人。
  “萧公深明大义,归附朝廷,朕非常欣喜,二位免礼平身,快快请起!”
  “罪臣父亲之前本欲早归朝廷,奈何杨义臣将军态度坚决,所以有些无奈……”
  “过去的事情就不要提了,朕能理解,但既然如今愿意归附,就是好事,没有晚的道理。”
  对于萧锐,罗成还是马上提出,授封他为东宫学士之职,而对温大雅,则特授他为翰林学士之职。
  “朕之太子年幼,正需要萧学士这样的年轻才子辅佐。”
  他又对温大雅道,“翰林学士院是本朝新设之衙门,学士为朕及太子值讲经筵,入从侍班、扈卫随驾、稽查皇子们的学业功课等,是朕之私人,相当重要。”
  这个翰林学士,其实就类似于皇帝的秘书,与之前秘书监的职责类似,但更侧重于随驾扈从,甚至可以待诏草拟旨意,已经有一些中书舍人的职权了。
  温大雅以前也是当过东宫学士的人,岂会听不明白这个大秦翰林学士院学士们的职权很重。
  “臣何德何能,安敢接受如此重任。”
  “太原温氏三杰之名,朕也是早有耳闻啊,如今能得卿兄弟三人,朕可是万分欣慰,不要推脱拒绝,否则朕就不高兴了。”
  罗成呵呵地笑道,并直接给太原的温大临也授了个太原郡丞之职。
  至于萧瑀。
  罗成当场授封萧瑀为太子太师、中书侍郎,并赐封蜀国公爵位,实封食邑一千户,赐地三千亩。
  对于罗成的这个封赏,萧锐眉开眼笑,很是满意。
  他知道李密降罗成,不过授封一个蒲山郡开国公爵位,封了个太常卿而已。而王世充降秦,更只给了一个淮南县开国侯爵位、光禄卿之职。
  他父亲归附,罗成居然给了实封千户的蜀国公爵位,甚至还给了中书侍郎这样的宰相之职,更别说还有个太子太师的荣衔。
  他来之前,父子有过密谈。
  萧瑀觉得,罗成可能封他一个郡公或县侯,再给个太守或九卿之职,谁能料到,还能给宰相之职。
  “臣萧锐代替家父谢吾皇厚恩!”
  一桩交易算是谈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9/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