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509

  “众将听令!本帅令,命李奔雷为辽东行军元帅府副元帅!”
  “本帅令!命毛喜为辽东行军元帅府行军司马!”
  “本帅令!命李节为辽东行军元帅府行军长史!”
  副元帅、行军司马、行军长史,陈克复一下子就任命了三个行军元帅府中除他外的三个最高职位。如同一把火,一下子点燃了在座的隋军将领们的火热激……情。
  李奔雷、毛喜、李节三人起身而出,挺胸迈步,走到陈克复的身前,单膝跪地,接过任命书!李奔雷当副帅,李节当行军长史,这都早在众人的预料之中,但是陈克复突然任命毛喜为行军司马,众人都有点十分惊讶。
  唐时,很多重要的地方设步大都督府,也就相当于后世的军区,一般那些大都督都是由皇族遥领。军中的实职一把手,通常是由长史代行,所以在唐时,长史是一个军中二把手的职位,比副都督要高。
  不过在隋朝,元帅府中,元帅是老大,一般也是由皇族亲自担任,只是名义上的统率。真正的统兵之人是副帅,副帅全是真正的名将大将。而副帅之下,是行军司马,正三品,权力很大,负责协助元帅指挥统领兵马。反而行军司马,却是个重要,却又没多大权利的职位。
  行军长史,从三品,不统兵马,只负责给行军元帅出谋划策,属于元帅的秘书、谋士一类。如果元帅看重,那么行军长史所做出的策略,就能左右主导着这支部队的动向生死。反之,如果元帅不搭理他,那么他只是一个没有一兵一卒的谋士罢了。
  行军元帅、行军副帅、行军司马、行军长史,这四个职位就是辽东行营的最高将领。而陈克复、李奔雷、毛喜、李节四人,也就将是辽东隋军的四大巨头。
  只是此时的四巨头,唯有李节却没有半分喜悦,反而一双眼睛都要冒出火来。
第207章
你在玩火
  李节本就是隋军内卫高级将领,又是名门大阀子弟,且一直以来都是军中的三把手。这次组建行军元帅府,他本来以为自己哪怕再没实权,陈克复哪怕面子上也得给他这个行军司马的职位。
  哪曾想,陈克复居然做的如此的绝,当着全军三百多将领的面,却让他陈克复农庄的老管家来做了十万大军的第三把手行军司马。反而是他这个隋军高级将领,却只能担任一个无兵无权的行军长史一职,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大帅,陛下命你为行军元帅,授予你全权组建辽东行军元帅府,一应将领都由你提拔,这是陛下对你无比的信任。对于大帅过去的所作所为,虽然有些地方我有保留看法,但是,大的方向我还是十分敬佩大帅的。可是大帅,为何今日你却要如此而为?难道,刚封公拜帅,你就已经骄奢自满了吗?”
  李节一发难,左列第一排的一众实权将领们都嘴角微微一笑,这样的情况他们早已经见多不怪了。大帅一直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对李节的打压,而李节每次忍无可忍时,就会这样的来这么一下。可是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反应早已经没有了什么悬念,就和那些青楼里的姑娘一样,最初的时候总是不从的,可到了最后还不是得脱光了衣服,张开双腿任人摆布?现的李节也是一样,到最后他必定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吞。
  过去他们对这些争斗,还有些犹豫,但是到现在,他们一个个已经全部坚定的站在了大帅陈克复的一边。不光光是陈克复是一军主帅,关键的是一直以来,陈克复统帅三军时,那种气质魅力让他们折服。而且跟着陈克复,他们一直以来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没有人愿意和自己过不去。
  于钦明等一众新加入的二征辽时的将领们都有些迷茫,他们都是刚刚加入东北军中。虽然之前也隐隐觉得这军中的三把手李节好像有些无权无势,可却没有想到,居然到了这个地步。
  这个时候,最傻的人也明白了李节和陈克复是不对路的了。不过这些人却没一个脸上表露出什么表情来,全都一个个的入老僧入定一般的坐在那里。这些人本身都是从五品以上的将领了,不比东北军中那些实职大将们大都是最近才崛起的,他们可都是隋军中的老油条了,对于这些上层争斗的事情早就见怪不怪了。这个时候,神仙打架,他们这些新归附的小兵们,全都选择了沉默。
  “李将军,此次我们连续取得如此大捷,陛下还不完全知情。过些天黄大人就要回中原,我看不如,就由李将军和黄大人一起回中原晋见陛下如何?一来路上护卫黄大人安全,二来,辽东发生的这一切事情,也须要一个有份量的人来向陛下详细禀明。”陈克复嘴角微微一翘,笑着对李节说道。对于他的指责,反而好像完全没有听到。
  李节嘴张了张,他很想一口答应下来,留在这辽东早已经没了什么意思,能做的也不过是一个后勤总管而已。而眼下眼看着连这个后勤总管也做不成了,只能混吃等死了。
  可是要让他说出那话,同意回中原,他突然话到嘴角之时又说不出口了。在辽东这么久了,他忽然发现有些舍不得离开这里。他虽然是一个世家门阀出身的贵公子,但他更是一名将领。纵横战马,建功立业,封侯拜将,他也和所有的武将一样的梦想着。而在辽东的这段日子,特别是留守辽东的这段日子,让他有种十分热血的感觉。
  打辽东城,伏击高于贞,金山伏击战,击败契丹、降服靺鞨,这一次次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想一想就让他热血沸腾。虽然一直被陈克复压制打压,他无法指挥大军,只能做做后勤,但同样让他不愿意就这样离开。
  脸涨得通红,好半天后李节才道:“我只是提醒一下你,切不可做得太过火了,这也是为大帅好。至于回中原晋见陛下,依我之见,派一校尉去足以,高句丽人随时都有可能北上,这个时候我作为行军司马如何能离开。”
  军议厅中突然无比寂静,落针可闻,李节的话一出,简直就是惊落了一地下巴。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李节和陈克复的交锋,李节必败,可从没有想过,李节这次居然这么快就认输了,而且还说出这么和气的话来。
  就连陈克复都大吃了一惊,本来他是想给李节一个机会,让他自己离开辽东,毕竟东北军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如果这个时候李节回中原,那么作为军中的三把手,他回去后自然少不了提拔封赏。无论如何也比继续留在辽东做一个手无实权的空头将军强。哪曾想,居然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陈克复笑了笑,这个时候,他也没心思去猜测李节留下来的目的,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谢谢李长史的提醒,不过本帅所作所为,一切都是为了大隋,为了陛下,为了我们辽东的将士们。既然李长史愿意留下共同对抗高句丽,那本帅自然是十分欢迎!”
  或真或假,没有营养的和李节又相互对话了几句之后。陈克复道:“如今我们有兵马近八万人,其中破军营一万人,陛下撤兵时又命我增加十府之兵一万二千人。现在陛下又令我等就地征兵十万,那么我们就有了十二万二千人的兵马编制。现在大家先商议一下,这十二万二千人该如何编制?”
  杨广的本意,是允许陈克复的辽东行营可以拥兵十万,不过他的诏书中说的并不是很明了。一心想着要造反,要招兵买马扩充势力的陈克复哪会错过这样的机会。他直接装做没看明白杨广的真实意思,反而玩起了字面游戏,大言不惭的说是皇帝让他再招十万兵马,这样一来,先前的那两万两千人编制,他就不算进去了。
  在场的所有将领之前都是听过诏书的,自然十分明白皇帝的意思是让辽东行营辖兵马十万。可如今自家大帅却这样说,明摆着就是搞错了,头一个反应过来后,好几个将领想出声提醒。
  不过几个人刚有点动作,却马上被身边的将领们给扯下了,几个眼神下去,所有人都明白了。大帅不是不明白,而是太明白了。这是玩火啊,居然拿皇帝的诏书做起了文章。目的自然也十分明显,为了能多拥有两万两千人兵马。
  众人一沉思,也觉得这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对,辽东行营多两万多兵马,那么他们这些将军手中能带的兵也就多了两万多,而未来抵抗高句丽时也能多几分把握。虽然他们心里觉得,其实多少兵马编制并没有所谓,毕竟没有兵,还可以有民壮啊。他们这一个多月以来,正式兵马还不是只有两万两千人,可他们不照样扯起了八万人的队伍。
  李奔雷此时身为辽东行营副帅,身为军中二把手,自然也是第一个发言。
  “大帅,十二万二千人的编制,这可就比我们现在的八万人多了不少,等于一下子要增加近半的人马,可不是一个小数字。现在军中兵马只有九千左右的老兵,而其中又有近半是单独编制的。剩下的七万多军中只有不到五千的老兵,新老兵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十比一,甚至达到了十四比一了。现在再增加四万新兵,那就等于我们的二十比一了,这是个十分危险的数字,我们兵马的战斗力将直线下降。”
  李奔雷说的是实情,一味的盲目扩充兵马数量是不切实际的,毕竟这些兵马不是老兵,也不是受过训练的府兵,而是农夫。新兵太多,那么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将严重下降,而达到这么恐惧的二十比一的数字,那无疑这样的一支部队只能胜不能败,因为一败就将涂地,再也没有翻身之地。
  毛喜虽然是刚到辽东,但已经通过陈青将整个辽东军的情况都搞的差不多了。作为陈朝旧臣,又和陈克复他们共同怀着复国的抱负,他自然知道,陈克复冒险玩文字游戏,而要把兵马人数搞到十二万的意思。
  虽然民壮也能拿起武器训练后做战,但是那些人有太多的变化,而军队则不一样。有编制就有官,就有兵,就有名义,这些都是他们陈氏复国的本钱。
  “副帅的话是实情,不过现在我们的情况也并没有这么糟。”毛喜起身道:“如今我们军中有最精锐的破军营老兵九千余人,是有些少,可诸位不要忘记了,我们刚刚可是在辽东解救出了八千被俘老兵。这八千将士,虽然不如破军营的精锐,甚至做了一年的俘虏有些虚弱。可这些都是最精锐的大隋百战府兵,特别这些还都是经过点火淬炼战后余生的老兵。”
  八千老兵,这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陈克复更加不可能会放过这样的一块肥肉。更何况,这八千人,最让他看重的是那些军官,从九品到正四品,八千人马中,各级军官有近千人,而且大都是底层军官,这样的众多经验丰富的底层军官,正是目前辽东兵马的软肋。有这千余军官的补充充实,整个辽东兵马的战斗力同样能上升不止一个层次。
第208章
统帅七军
  九千精锐破军老兵,加上八千老府兵,那就是一万七千人马,而且其中还有千余经验丰富的中低层军官。
  “诸位,大家不要忘记了,今时不同于往日,半个多月前,我们在城北大校场整编兵马,用一万破军营将士扩编出了八万兵马。那个时候比现在情况可是要恶劣多了,十比一的新老比例。可是如今呢?虽然时间只过了半个多月,可这半个月却比的上普通军队训练一年的时间。”
  “八万兵马,这些虽然依然还都是新兵蛋子,可是,他们也全都是见过血的老兵。辽东城突袭战、辽东城伏击战、金山城伏击战、扶余道被伏战、扶余城骑战、武罗城包围战,前后月余,转战千里,数万人以上的大战数场,十万人以上的大战我们也打了一场。染满双手的鲜血早已经让这八万战士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战士,月前我们只有一万老兵都能扩编出八万兵马,且连战连捷,难道如今,我们有八万兵马在手,在增扩四万兵马居然要畏难不前?”
  有了陈克复的表态,诸将也不再说什么,对于增兵一事也算达成一致。
  “大帅,现在我们有六个师,这新增四万人马,按例增添四师吗?”李奔雷老爷子直接问道。
  老爷子一问,陈克复也犹豫起来,当初搞出师团这样的编制,是为了绕过大隋的军制,弄的是民壮临时兵马编制。现在既然是有了编制的正规兵马了,最好当然是按照隋行军编制来弄最好了。
  不过陈克复对于这些行军具体的编制并不是很明白,只知道行军编制都是不统一的,每次出征都是按照行军规模而将征召的将士重新编制。
  “副帅、于将军、李长史,你们都是将门世家出身,又一直都是我大隋军中前辈,你们觉得这十二万人应当如何编制更能适应眼前的情况?师旅团营编制,不过是当初的权宜之计,如今我们也有了发展空间,又有了陛下的正式诏书,当按制编制兵马才是正道。”
  于钦明家族乃是关陇军事大贵族,他父亲,他爷爷,甚至是他爷爷的父亲,爷爷的爷爷,那都是手统大兵的军中重将。而他本人也是从伍二十多年,对这军事的事情可谓是知道的十分详细。你问他别的,他可能不知道,但是问他军队编制,那他绝对是权威级人物。
  于钦明倒也没客气,眼下入了辽东军中,辽东行营目前新立,还只任命了四个最高职务,下面还有一大把的军职没有任命呢。这个时候,他自然也是当仁不让,好好表现出自己能力的时候了。
  “大帅,我虽然刚到军中,但经过我多日来的观察,发现我军将士士气高昂,敢打敢冲,确实是我大隋一等一的强兵,虽然还有些稚嫩,但是稍加磨炼,必能成为我大隋的最强军。”一上来,于钦明先是老道的拍了一通马屁。
  “大帅的师旅团营编制倒也没什么问题,大军当初整编之时,全是新兵,所以大帅将步骑分开,却没有再细分弓手部队,弩手部队,奇兵部队,跳荡部队,这倒也是正常。毕竟虽然我大隋兵马,虽然向来讲究混合协同多兵种作战,但是没有受过训练的兵马,如果强行要求进行阵形多兵种混和协同作战有些不太现实。当时的情况下,不分兵种,反而更能提升兵马的战斗力。”
  陈克复之前的编制,只是区分了步骑两类兵种,其余所有的步兵都是没有再分的,反正在陈克复看来,隋军装备精良,每个战士即有长枪、步槊类的长武器,也有盾牌类的防御武器,且又还有长弓、手弩一类的远程武器。所以他并没有再区分,而是面对什么情况,就用什么武器。
  不过在于钦明这样的专家眼中,陈克复的这一套却有些不太专业。隋朝的军队虽然不是那种职业军队,但是隋军的训练还是很好的,所以隋军行军作战之时,各兵种都是区分的十分细致。更兼有一套套的不同的军阵阵法,可以说,隋军的指挥艺术,那根本就不是陈克复他们这些半路出家的土包子可比的。
  大隋兵马,分为陆军、水师,而陆军又分为步军、骑军两大兵种,步军之中又还有细分,按战斗编组,分为跳荡兵,奇兵,弓兵、弩兵,弓兵、弩兵好解释,顾名思义就是拿弓和弩作战的步兵。而跳荡兵,就是跳荡而出作战的兵种,说白点,就是冲锋陷队一类的。
  而奇兵,不是说埋伏的奇兵,而是在战斗中,以格斗见长的都属于奇兵,也是机动部队。一般在防御时,使用盾牌的都是奇兵。
  现在陈克复军中的重步兵陌刀兵,可以说是既能格斗又能冲锋,奇兵、跳荡兵里都能分进去,也可以单独为一兵种。
  而陈克复的马队骑兵,又分为重装骑兵和轻装骑兵,且不论重装轻装,都是可以在马上进行冲锋格斗射击。
  在于钦明看来,如今的辽东军装备丰富,想要什么装备就能有什么装备,那么这样的部队是最适合进行多兵种细分的。毕竟士兵不可能都是全才,随便挑一个都是即能百步穿杨,又能披着重装步兵铠提着陌刀冲锋的超级战士。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把兵马细分,让射击技术好的,提出来做弓手、弩手,让身材高大,体格健壮之人披重甲、执陌刀。善于格斗的做奇兵、善于冲锋的做跳荡兵,善于骑射的做骑兵,这都是扬长避短,各尽所长,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所有士兵的战斗力。
  仔细的思考了半天之后,于钦明道:“大帅,如今我军中将士大多都是如您所说的,上过战场,见过血的老兵了。那么按这个情况,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的兵马再细分一下。我建议,整个辽东行营分为七军,为左前军、左前军,左厢军、右厢军、中军,左后军、右后军。而每军下辖七营,分为左前锋营、右前锋营、左厢营、右厢营、中军营、左后卫营、右后卫营。如此七军四十九营人马,中军营每营四千人马,其余各营每营两千人马。如此一来,每军一万六千人,再加后勤医疗营、工兵营两营辅兵营四千人,正好一军两万人马。”
  “每营两千人,四十队,其中步兵一千四百人,骑兵六百人。分为弩手六队三百人,弓手六队三百人,跳荡兵六队三百人,奇兵六队三百人,重装陌刀兵四队两百人。骑兵则为重装骑兵四队两百人,轻骑兵八百四百人。”
  “每军中军营兵马增加一倍为四千人马,各兵种也都增加一倍。”
  “如此辽东行军元帅府下辖七军四十九营战兵,112000人。辅兵十四营,28000人,全军一共十四万人马。步兵78400人,骑兵33600人。其中,跳荡兵16800人,奇兵16800人,弓兵16800人,弩兵16800人,重装陌刀兵11200人。轻骑兵22400人,重装骑兵11200人。”
  对于这样的编制陈克复闭目沉思了一下,摇了摇头道:“于将军七军四十九营的编制很合我意,只是这如此一来兵马却超标了,人数达到了十四万,而我们却只有十二万两千人,超了一万八千人马,这可不是个小数字。而且,按这个编制法,那么其中的重装步兵和重装骑兵数量都各将达到一万一千二百人。重装步兵和重装骑兵那是我们军中的王牌部队,对于这两支兵马的威力大家也都明白,只是他们的装备和战士的要求却太高,现在我们一共也有六千重步兵、四千重骑兵,连一半数目都答不到。”
  重步兵和重骑兵,这两支部队的战斗力那是很变态的,对于这样的部队,陈克复当然是想扩大,不过战斗力高必然要求也高。两支部队的铠甲就相当变态,陈克复当初留守辽东时就已经有了五千甲骑具装和三千重步兵甲。现在他手上还有一千重骑兵甲,可是这重步兵甲却是一直缺货,一个多月全力开工打造,到现在也不过是打造了三千来套铠甲,刚好凑齐了六千重步兵。
  而且重步兵的陌刀也同样是个难事,他如今手中的陌刀包括当初用斩马剑改造的那三千把,也不过是六千来把。要想让重步兵扩充到一万一千二百人,光是重步兵甲和陌刀就得军中所有工匠打造上两个月时间。更何况,要打造出一支一流的重步兵,光有武器铠甲还是次要的,还得有最健壮勇猛的战士才行。
  “我看这样吧,重装步兵陌刀队和甲骑具装重骑兵部队不要四十九营都编齐。这两个强大的兵种,我们七军,只由各军中军营配置。如此一来,七个中军营有重骑兵共两千八百人,重步兵两千八百人。各营减掉的数字,和陛下许可的数字正好相当。”
  这样一改,除中军营依然为四千人外,其余各营却等于每营剩下一千六百人,一千二步兵,四百骑兵。
  大家觉得这样改都还不错,不过有人不同意了。重骑兵旅郭孝恪和重步兵旅的李世民两人差不多同时站起来开口道:“大帅,不可!”
  他们两人分别担任东北军中的两支王牌部队,重步兵旅和重骑兵旅的旅长。虽然如今表面上这两支部队都只是预备役部队,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两支部队才是整个军中的王牌嫡系部队。
  如今于钦明和大帅等人商议来商议去,结果却把他们掌握的部队给折分了,这让两人可如何愿意。把部队都给拆分了,部队都没了,他们还到哪当旅长去。
  “大帅,重步兵旅和重骑兵旅那是我们手中最精锐的王牌部队,这是我们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现在如果把他们的拆分了,那还如何保持战斗力啊?重骑兵和重步兵靠的就是那股锐气和冲撞力,如果都分成了四百人的小队,如何还保持的了战斗力?”
  他们的话中也确实有为战斗力的问题考虑,不过陈克复却也明白他们心里更多的是私心。笑了笑后道:“你们说的也有道理,行营七军,本帅将自领一军,中军将由本帅亲领。所以本将中军七个营将不再按普通配置,我打算在七个营中,组建一个重骑兵营,人数四千。两个轻骑兵营共四千人,一个重步兵陌刀营四千人,一个弓手营两千人,一个弩手营两千人,一个长枪步兵营两千人。如此,中军七营八千骑兵,一万步兵。”
  这中军的配置那绝对是最豪华型的配置,陈克复自领中军,当然也要掌握着最精锐的王牌部队。
  不过这样一来,最后整个行营的兵力还是达到了十二万七千六百人,超过了五千六百人。而且这还有元帅府本部的人马没算进去。
  行营的大致框架弄好之后,最吸引众将的就是军官的任命了。现大辽东行营一成立,那么过去的东北军也就将成为历史了。他们这些师长团长也都失业下岗了,能不能在新的行营之中弄到好的位置,这是所有人都关注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