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509

  好不容易把两人送走了,陈克复一转头,就发现军中一众将领全都目光热切的看着他。仿佛他就是一座金山一样吸引人,陈克复笑了笑,他当然明白这些将领们目光中的含义。
  今日圣旨中封他为行军元帅,让他组建辽东行军元帅府,可是却又没有指定其它的军官。而是让他陈克复全权负责,由他提拔元帅府中的各级军官将领。
  一个元帅府有哪些将领?这可就多了,行军元帅之下,还可以设置两位行军副元帅,还有一位行军司马,一位行军长史。行军元帅,那一般皇子亲领,为正一品,位比三公。副元帅却要低上不少,为从二品,行军司马为正三品,行军长史为从三品。这几个职位可全都是高级将领,相当于十二卫四府的大将军了。只要担任此职务,那官服就可以改为紫色了,隋制,从三品以上,服紫色,官员的最高级别服色。
  而在这几个职位之下,按常例的话,那就是总管。总管也分大小总管,如统一军之行军总管,统一营之小总管。一军之行军总管为从三品,一营总管为正四品,级别很高,不过所有的职务都是临时性的,打仗后都得归还兵符,所以和那种将军的正职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但不管如何,这次不同于上次整编,上次陈克复没有皇帝的授权。所以虽然他整编了军队,最后却碍于隋朝官制,只能绕过去,设置了许多临时性的军职,如师旅团营连排长。但是这次不一样了,有了皇帝的正式授命,他就能任命正式的军职将领。而且这次的权利更大,可以任命从二品以下的所有军职。虽然名义上这些临时军职只有在战时才有效,而且还得奏请朝中同意。不过谁都知道,只要任命下来了,那就是生效了。
  不光是沈光、鲁世深、李世民这些将领们一个个眼睛如狼一样的泛着光,就是一把年纪了的李奔雷老将军,以及和他一向都不对头的李节都同样的掩藏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
  老爷子征战一生,最高不过是个正四品,而眼下却很有机会成为从三品甚至从二品,对于一个军人来说,封侯挂帅,那是毕生的追求和梦想,他又如何能不激动。
  “各位将军,眼下陛下授命我组建辽东行军元帅府,所有的一切都得由我们自己来办。所以,我看,我们现在就回军营商议该如何组建这个辽东行军元帅府,如何?”
  沈光和鲁世深这两个急性子早已经等不及了,忙不迭口的道:“好好好,现在就去,马上就去!”
  特别是李世民和郭孝恪两人,他们两人之前犯了军纪,降成了预备役军官。不过这次两人北上大战,也算是都立下了不小的军功,眼下大将军升级为行军元帅,那么他们也肯定能凭着军功再恢复军职,甚至还能再提升一两级也不是没有可能。想到这里,两人的目光比别人更加的热烈。
第205章
权利分属
  城北军营旁边,有一栋被里三层外三层严密把守的宅子,自隋军拿下辽东城之后,这栋大宅子就成了隋军的指挥部。
  整个大宅最外层就是警察司的一排流动岗哨,紧接着就是一百巡逻轻骑兵,再里面一点就是一百重装步兵,到了宅子中,还有整整一百人的宪兵部队。
  可以说,这座辽东隋军的最高指挥部的防卫滴水不漏,就是一只苍蝇想飞进去,那也得先检查出公母来。特别是此刻,本就防守森严的宅子,更是将整个警戒提高到了最高级别,大营轮值部队,司令部警卫部队,警察司、宪兵司、大帅近卫队,一支支的部队严阵待命。
  此刻的大宅之中,整个辽东军所有的团级以上军官全部到齐,一百多号东北军中的高层军官汇聚一起,肩膀上将星闪耀,最低级那也是黄铜白银三星上校衔。
  大宅的大厅,也是东北军的军义厅,整个辽东的隋军及民夫,对于这个军议厅都曾经猜满了猜测和想像。外界一直传说,军议厅拳头大的明珠为灯,地板全都是黄金铺就,就连墙壁上也全都镶嵌着各种名贵宝石。每位进去参与军议将军的坐垫,那都全是狮虎熊豹之皮,那大帅的坐垫更是一张珍贵的白虎皮。
  事实上除了少数一些还是头一次来的团长们,所有的东北军高级军官们对此传言都只是轻轻一笑。
  整个军议厅如果要形容,那就是一个字宽敞大气,长约三十步,宽约十三步。大厅宽敞明亮,厅中光线十足,一次性可容纳三四百人同时军议。
  大厅之中也没有什么装饰,除了大理石的明亮地板,就只有分列两侧的四排小几。正上首的位置,那是大帅的帅座,确实有一张巨大的白虎皮,不过不是垫子,而是做成了一张白虎屏风,竖立帅座背后。
  每一个走进这个大厅的将领,心情都是激动的。仿佛这个大厅有一种独特的味道,这是一种权利的味道。
  凡是能进大厅之人,就代表了他们在东北军中高级将领的身份。最低,也只有上校衔的将领才能进入。
  陈克复每当进入这个房间时,他的心脏跳动的更加强劲,这个房间其实就是整个辽东隋人的大脑及心脏。留守的隋军每一个重大的决定,基本上都是从这里发出。他决定着八万隋军及近四十万大隋民夫的命运,如今,还得加上辽东被俘虏的数万高句丽俘虏,几十万高句丽被俘百姓。甚至还关系着契丹和靺鞨两大部族的未来!
  一进入大厅,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注视着陈克复。
  一直走到最上首的白虎屏风前座下,陈克复对着众人笑了一笑。今天的会议至关重要,所有人都知道,未来一个阶段,留守隋军的所有重要决定,都将在今天决定。
  除了一众肩章闪亮的将领,今天的会议又增添了许多新面孔。此次从北而还,整个东北军不止打了一个大胜仗,掠夺了众多丰富的钱粮人口回来。而且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从高句丽人手中解救出了八千二次征辽时被俘虏的老兵。
  二征之时的被俘虏老兵,基本上都是大隋最精锐的府兵。八千兵马,最后都被连克复连拐带骗的留在了军中。八千老兵,其中军官的比例很高,不过却大都是中低层的军官,高级将领很少,八千人中,最高的不过一个于钦明,原本不过是一个正四品的虎贲郎将。
  众被俘军官中,正四品将军一人,从四品没有,正五品的鹰扬郎将级有十三个,从五品的有十八个。正六品的校尉级军官却有足足一百多个,从六品的更是多达近两百人,其实正七品到从九品的低级军官也足有五六百个,所有的解救俘虏将领中,居然还有一小部份是水师将领。
  二征辽时,失陷的大军近四十万人,最后被俘虏的足有七八万人,而这七八万人当中,各级军官们大都铠甲精良,且多有战马,所以逃脱的不少,战死比例却比士兵们要低。可以说最后被俘虏的那七八万人当中,军官的比例占据了近五分之一左右。
  今天的这个军议,八千俘虏中就有包括于钦明、李承义三兄弟、周进等人在内的三十二个从五品以上将领。除了他们,还有战场之上提拔起来的数位团长。
  一水的铠甲之中,特别显眼的是十余位身着儒服之人。这十余人,年老的过了六十,满头银发,年经轻点的也都是四五十岁。所有人的特点就是儒雅,满是书卷之气。这些就是头一次以非军人身份参与东北军重要军事会议的陈家庄的毛伯等人。他们大都是当年南陈太子东宫的人,少数是南陈朝中其它部门的旧臣。
  对于他们出现在这里,毛翊、鲁世深、陈青等一众跟着陈克复从陈家庄出来的将领们自然是十分欢喜。在他们看来,大将军是要复国的,这样的大事,他们陈家庄这样大帅的老臣旧属们当然得尽力辅佐。
  李奔雷、胡海等将领虽然觉得这样的一个军议,大帅让几个老家人参加有些不大合适,但也并没有说什么。只有李节和他的几个部下,将这一切看在眼中,眼中透露出一些不满。陈克复这样做,明摆着是要任人唯亲了。之前他一直被陈克复排挤架空打压,从一个军中三把手,变成手中一兵一卒都没有了的后勤大总管。
  可照现在的样子看,陈克复对他还是不留余地,打算直接用他的家人来代替他掌管后勤内政这一块了。有些恨恨的在袖中紧捏了拳头,可对此却一点改变的办法也没有。
  陈克复坐于最上首的白虎屏风之下,那里不但是上首,而且那里还是一个小小的高台,整个比其它位置高了几个台阶,更显威严。
  在他的下首左边第一列,是白发花白的老将李奔雷将军,接着就是毛翊、鲁世深、胡海等一众破军营的老将了。左手边第二列的军官,则是一张脸白的下人的李节,紧随他后面坐着的是他的六个部下,接着就是军中的其余团级军官。
  而在陈克复的右手边第一列,却是坐着头一次参加会议的毛伯,在他之下,是陈家庄来的十七位同样儒袍的南朝旧臣。后面是军中后勤辅营中的一些大匠及后勤将领。
  而右手的第二列,则是刚刚解救出来的老兵将领们,以于钦明为首,李承义、李承礼、李承智、周进等三十二位将领次之。
  排资论座!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更是一个制度等级森严的民族,所有在重要的正式场合,及非正式的场合,这个座位是十分讲究的。哪个人坐哪一个位置,这都是相当有讲究的,一点也乱不得。
  眼下整个军议大厅之中,陈克复居于最上首,他那独一无二的位置,也彰显着他是辽东隋人中的第一位。天高皇帝远,除了远在中原的大隋天子,现在的辽东,陈克复就是王,他就一就能有二。
  而除了他之外,整个军议厅中一分为四,左右四列。
  左手头一列,那是破军营的老将,同样也是整个辽东隋军中手握实职兵权的大将们。李奔雷,毛翊、鲁世深、胡海、刘铁柱、张合、陈贵、沈光、陈青每一个都肩挂将星,不是师长,就是副师长,全都是统兵过万的军中大将。
  左手第二列,则是表面在军中据要要职的李节等人,从东北军的参谋长、到各师的参谋长,基本上李节和他的几位心腹,把军到师的各级参谋长位置都包圆了。可惜,这个看似很重要的位置,他们却没有半点实权,一兵一卒也管不到。完全就是一群被架起来的泥菩萨。反而是居于他们同一列下首的那些军官们,反而都是统兵数千的实职军官。
  右手头一列,是头一次来参与军议的陈家庄之人,表面上他们的身份是陈克复的管家之类的家人。但是实际上,大家也都知道,既然陈家庄的庄主陈克复是南陈皇太子之子,那么这些所谓的管家、庄头之类的,定然也是南朝旧臣了。特别是这些人身上的气质,李节等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些人定然都是饱读经书的饱学之士。
  而居于他们下首的都是军中的工匠后勤等官员,明眼人一眼就能知道,这样的安排,那必然表示着,以后辽东隋军的内政后勤,已经全都归于他们之手。
  而居于右手第二列的三十二位将领,则一水的都是刚被解救出来的隋军被俘将领。他们一个个虽然过去级别不低,最少也是从五品职位,但是现在,却只能是整个大厅中和李节等人一样,最没有权利的一伙人。
  左右四列,却一下子泾渭分明的将整个辽东隋军给划分了出来。文武嫡系,清清楚楚的表明在了众人面前。而如果不出什么意外,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排序,必然也就代表了今后整个辽东隋军将领们的权利分属。
第206章
四大巨头
  “人都到齐了,那么,我们就开始吧!”
  陈克复抬起头,目光威严而又带着几分难掩的高兴扫过下面的众人。
  “最近,形势喜人啊。还记得一个月前,在那个下着磅礴大雨的夜晚,我被陛下命令留守辽东。当时把这个任命告诉大家之时,我们的心情就和那大雨一样啊。”
  顿了顿,陈克复微微一笑:“不过,天佑我军,陛下护佑,我等不但留下来了。而且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以区区一万兵马,整编了数万农夫就接连与高句丽人奋战数场。夺辽东城,歼灭高于贞、高延年,金山伏击,歼灭渊太祚。一个月的时间,我们转战千里,击败近十万高句丽军,破高句丽一百余城,俘虏人口近四十万,获取钱粮无数!”
  “我建议,全体起立,共同兴杯,为大隋贺,为陛下贺,也为我东北军贺!我们击败了高句丽人,夺取了辽河一线,狠狠的教训了无耻的高句丽人一顿,更一洗前两次征辽失败的耻辱!为大隋,为陛下,赢得了光荣!贺!”
  与会的近三百多人,齐齐起身,手捧几上酒杯!
  “为大隋贺、为陛下贺、为大帅贺、为东北军贺、贺!”
  这一通也不过是套话罢了,每个人其实都十分清楚,这次他们留守辽东其实是凶险万分的。他们能活到今天,并且取得这样的骄人战绩,这一切并不是什么老天保佑,皇帝护佑。这一切,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虽然众将士也立功不小,但最大的功劳还是陈克复。
  这样的事实,就是李节等人也不会有半点含糊,没有陈克复的运筹帷幄,就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辽东局面。不要说如此的战绩胜果,很有可能这留守辽东的四十多万隋军都早已经,和他们解救出来的那些二次征辽时的隋军俘虏一样,全成了高句丽贵族们庄园中的奴隶。
  当然,这样话所有人都只会有心中说说,绝对不会有一个人说出口来的。大家乐呵呵的齐聚一堂,共同歌颂皇帝陛下的功德。
  等一通酒完,陈克复笑道:“大隋不会忘记我们,皇帝陛下同样不会忘记我们,我们为大隋,为陛下所做的一切,陛下都看在眼中。将士们的血不会白流,立下的战功也不会埋没。限于路途遥远,此处的战斗详情一时还无法全部呈现给陛下。如今,陛下已经授命我为辽东行军元帅府行军元帅,并且让我代为赏赐提拔众有功将士!”
  听到这里,每个人都是竖起了耳朵,拼死拼活为的不就是这一刻吗?功成名就,如今功已成,接下来就是名就了。
  “对于辽东的局势,目光虽然十分乐观,但是我们不能被一时的胜利所蒙住了双眼。现在我军虽然扫平了辽水一线,但是整个高句丽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百足之虫,虽死不僵。接下来,必然不会再向之前的那么轻松,接下来只会是大战,恶战。这一切,陛下都早有先见之明。所以,陛下鉴于如今的辽东局势,改变了撤兵时的策略,令我等不必撤军回中原,而且必须马上趁着辽东还没有北上之时,全力组建辽东行军元帅府,再行招募十万兵马,保住现在占有的成果,对抗高句丽,以待大军再次东征。”
  不过在座的众将,对于现在不回辽东,而是继续留守辽东,并没有多大的抵触情绪。相反,除了李节外,大多数人还是愿意继续留守辽东的。
  毕竟,留在辽东,他们全一个个的都是快活的土皇帝,手拥重兵,天高皇帝远。每日吃香的吃辣的,掳掠到的钱粮那是堆积如山,就是他们分到的赏赐那也同样是满房满屋了。有钱有女人,即快活,又不会有那么多的官员来监督管制他们。这样的好日子哪个愿意放弃,一旦回到中原,他们这些人基本上都将被调回朝中闲养着。
  手中没有了兵,就没功绩,没赏赐,对于这些将领们来说,那样的日子又有什么意思。且不见,大帅陈克复不过是来辽东一年不到,就已经封国公,拜元帅!哪个心里不羡慕,不向往。更何况,打了这么多的胜仗之后,不少人的心里都觉得,所谓的高句丽,不过就是一纸老虎,没什么可怕的。
  陈克复招招手,侍立他身后的张锦,连忙端上一个金丝楠木的盒子放到陈克复的面前。看那盒子的珍贵样子,还有他的那谨慎样,所有人都明白,这盒子里定然是十分重要的东西。
  轻轻一打开,陈克复从中捧出了一方大印,这是一枚金印,方方正正,通体金黄,印的上面,是一头伏着的猛虎。这就是通事舍人带来的辽东行军元帅大印。
  取出大印后,陈克复又从中取出一物,却是一头赤金伏虎,只不过这头伏虎,却被从中一剖两半。这却是统兵大将手中最重要的虎符。
  虎符,亦称兵符,因作成伏虎状,故名,它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虎符能分成左右两半,用兵时,左一半交给带兵的将帅,右一半由国君保存。要调动军队时,国君将右一半交给差遣的将领拿去和带兵将帅手中的左一半扣合,互相符合完整表示命令验证可信,方有权调动军队,而这也就是符合一词的由来。
  陈克复之前不过是统兵一万,而且还是禁卫,因此他并没有虎符。虎符,只有单独统兵出征的大将,如行军总管,行军大总管,行军元帅,这些大将出征之时,才会被授予虎符。
  如果依照常例,陈克复被授予辽东行军元帅之职,统兵十万。那么皇帝会将他手中的一半虎符授予他,然后再加上他手中的一半,两相符合,那么他才有权调兵十万兵马。
  不过如今他只是个光杆元帅,无兵无将,有的只是一万老部下,而且手中也没有那一半的虎符。所以事急从权,杨广干脆直接给他送来了一对完整的虎符。
  那对虎符做的很小,赤金做成,伏虎形状。虎符的剖面有齿相嵌合,背上还铭有一排文字,当两半虎符合上之时,那剖开的铭文也就显现出来。
  “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辽东。”
  铭文的意思倒也浅白好懂,才就是在的意思,铭文的意思是,这块虎符,右半部份归属皇帝掌握,左半部份归辽东将领掌握,两块一合,就能统率辽东兵马。
  当然光一块虎符也不可能就调兵的,虎符是信物,配套的还得有皇帝的诏书。就如现在,皇帝杨广发诏书,授陈克复为辽东行军元帅,再发给他虎符,那么就表示他是整个辽东的最高军事长官。有了诏书和虎符,所有的辽东军队必须服从于他的调动,违令可斩!
  陈克复捧起元帅金印,虎符,皇帝诏书一一向众人宣示。接着马上又取出数块白色丝帛,提笔连续书写了数张丝帛,并且在上面连续盖上了元帅大印及他个人的私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