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509

  “诸位,元帅府的新编制出来了,那么过去的编制也将解散。元帅行营,以十人为一伙,设伙长。五十人为一队,设队正和队副。每营之中又设弓兵2团、弩兵2团、奇兵2团、跳荡兵2团,每团三队150人。另骑兵2团,每团四队200人。每团设一校尉,及副尉。”
  “每营设一总管,一副总管,一司马、一长史,并六曹参军事。每军设一行军总管,一副总管,一司马,一长史,并六曹参军事。”
  “七军之上为辽东行营元帅府,本帅为行军元帅,李奔雷将军为副帅,毛喜为行军司马,李节为行军长史。下辖元帅府参谋司、特勤司、调查司、警察司、宪兵司、破军讲武堂、元帅府警卫营、通讯营、侦察营。共一堂三营五司。”
  伙长、队正、校尉、总管、行军总管、行军元帅,整个大军的军官编制少了好几级。百人单位的旅帅没了,千人编制的府级郎将没有了。整个大军从元帅到伙长,只有六级。
  对于这样的编制,于钦明没什么意见,事实上隋军行军编制中,连校尉这级的都干脆的省略了。大隋行军制度中,都是以队来基本单位的,各军大军团做战指挥时,都是直接指挥到队的。
  “大帅果然明悉兵法军制,确实高明。”于钦明等一众身份有些尴尬的老兵们拍着马屁道。
  框架搞起来了,接下来的也就容易了,不过是直接按着框架填充就行了。左前军就是毛翊的第一师扩充组建,军旗天狼。右前军为胡的第三师扩充组建,军旗青龙。左厢军为鲁世深第二师扩编,军旗飞熊。右厢军为陈贵第六师扩编,军旗朱雀。中军为陈克复亲领,以重步兵旅和重骑旅、轻骑兵独立团、原司令部侦察团等扩编组建,军旗为黄金狮子旗。左后军为刘铁柱的第五师扩编,军旗玄武。右后军为张合的第四师扩编,军旗白虎。
  除了陈克复的中军22000人马,其余六军每军17600人。全军战兵49营,594团,1992队。在隋朝这个中央王朝对兵权控制的十分严格的时代,陈克复牢牢地握有了这样的一支大军,可以说是十分的难得。当然,隋朝已经开始没落,以后贵族大将们越来越容易掌控兵马。
  七军的统兵将领没有太多的改变,原各师师长摇身一变,成了各军行军总管,副师长成了副总管,参谋长成了行军司马,又增加了一个行军长史。至于陈克复亲领的中军,则由他亲任中军行军总管,陈青任行军副总管,于钦明任行军司马,陈家庄刚到的陆千为行军长史,年过五十的陆千曾经是南朝东宫左率卫。
  而李世民有些失望的担任了中军七营的重步兵营总管,郭孝恪为重骑兵营总管,李承义和罗林分别担任两个轻骑兵营的总管。张锦倒是连升几级,直接提拔了元帅府警卫营的总管了。
  虽然兵马还要等接下来的时间里征召,但是整个七军所有的军官却不用等到后面,直接就在军议厅中一级级的直接任命到了队正、队副了。至于伙长一级的,反正是不入品的,就由各营总管回去后自己任命了。
  行军元帅正一品,各军行军总管从三品,各营总管正四品,各团校尉正六品,队正正九品。大大小小的九品以上军官三四千人,这么多的军官,连军官的印章都来不及刻印出来,陈克复直接找了许多文书过来抄写任命书,然后再让新提拔的警卫营总管张拿着他的帅印给几千份任命书一一盖章。
  取消了原来的所有临时军职名称,不过陈克复却并没有取消军衔制度。这玩意虽然看似简单,但挂上之后,即能激励将士,也便于统一指挥,却是作用不小。
  换了新编制后,元帅就是上将,副帅、行军司马、行军长史则是中将,各军行军总管则为少将,副帅、司马、长史则是准将。营总管则是上校、副总管、司马、长史则是中校。各团校尉则是少校,团副尉、司马、长史则是上尉。各队队正中尉,副队正少尉。伙长依然是上士,副伙长则是中士。再下面的大头兵则是下士、上等兵、列兵三级。
  作为中军的王牌营总管,又是大帅陈克复的心腹嫡系,李世民和郭孝恪两人虽然依然是营总管,但是军衔却被提升了一级,将两人从上校提升为了准将,总算是让两人失落之余,又高兴了不少。
  建立行营,授予行营军职,军议大厅中热热闹闹的一直过了差不多四个多时辰,整个辽东行军元帅府才算正式成立了。全军近十三万人马,几千位军官全部到齐,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一个官位都很快的全部安排满了。
  等到大家又寒暄了会后,陈克复咳嗽了几声,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诸位,辽东行营已经成立,各级军官的任命也已经完成,这是今天军议的第一个议程。接下来,还有一件十分紧急的事情要告诉大家,张总管,将特勤司发回来的情报发给大家看下吧。”
  张锦起身从陈克复身旁的桌上拿起一个锦盒,走下大厅中给每位营总管及以上的将领们发了一份。
  “各位,这是特勤司的弟兄们在几个时辰前才从平壤发回来的情报,这是最新最绝密的情报。各位在看过之后,绝对不能在这个军议厅以外传播,违令者以泄露军机罪论处!”
  听到陈克复如此严肃的警告,一众将领都不由得愣了一下。居然是从高句丽的京城平壤传回来的情报,而且又被大帅如此交待,那么这份情报绝对是十分的重要。
  对于这个神秘的特勤司,众将领们也是佩服不已,居然这么快就能从敌人京城之中搞回重要情报来。这次行营整编,大多数编制都有变动,偏偏过去神秘的司令部直属四司,特勤司、调查司、警察司、宪兵司居然一变没变。由此众人也都很知道了这几个神秘的部门有多么的重要了。
  于钦明刚被解救的时候,也经过调查司的详细调查,但是他还是头一次听说这个特勤司。此时才明白,原来这个特勤司是一个军情情报间谍机构。不由得对于陈克复的手段本领有了更深的认识。
  “作战代号:‘游骑兵’。第一阶段目标,三个月内从王国平壤、汉城、国内城、乌骨城、卑沙城等山城征调五万受过训练的老兵,并且王国东部、及南方征调各贵族领主私兵五万,另王国南方奴隶五万、青壮丁五万,组建北伐军。作战目标,夺回辽河一线的辽东城、新城两大战略要塞。歼灭辽东城中的一万隋军,四十万民夫,全面夺回辽东以东所有领土。”
  “此次作战计划总动员十五万大军,其中包括三万骑兵兵,十二万步兵。由王国大将乙支文德为主帅,荣留王高建武为副帅。大军分为三个部队,以荣留王高建武统一万骑兵为前锋,直接从乌骨城出发,越过大梁水后绕过辽东城,直插辽水河岸,彻底切断隋军后退中原路线。”
  “东部大人、大对卢渊子游第三子渊净水率一万骑兵从国内城出发,渡过大梁水后,北上扶余道,负责汇合渊太祚兵马后,自北南下,直接包围新城。”
  “在前锋高建武切断隋军辽河退路,渊子游围困新城之后,大帅乙支文德新统十三万大军直接渡过大梁水,再过小辽河,大军围困辽东城。十三万大军在冬季到来之前,拿下辽东城,歼灭城中守军,俘虏所有隋朝民壮。如果战事顺利,将在冬季之前,发动游骑兵第三阶段战略攻势,大军渡过辽河,重新夺取被隋军二次攻辽时夺走的怀远镇、泸河、通定三镇,并在辽河西岸重新建立起坚固的据点防线。”
  整个军议室中安静无声,没一会三百来个将领就已经传阅完了这份绝密作战计划。一眼可以看出,这是特勤司的弟兄窃取到的高句丽作战计划。
  这样绝密的作战计划,众将都有些惊讶特勤司居然能搞的出来。
  “大帅,这份情报是真的吗?”副帅李奔雷有些迟疑地道。
  如果这份情报是真的,那他们不久后面对的是就是高句丽名将乙支文德、高建武联合指挥的十五万大军。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情报,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陈克复声音低沉地道:“这份情报是真实的,为了这份情报,特勤司平壤特勤处的十八个弟兄,为国捐躯十三人,重伤三人,才将这份好不容易弄到手的情报送了回来。这是份染满了特勤司弟兄鲜血的情报,对我们十分重要。我提议,全体起立,为阵亡的十三位特勤司弟兄默哀十息。”
  说完带着站起,低头肃立。整个军议大厅中的三百多名军官也纷纷起立,低下头为这些没见过面的弟兄默哀。
  “大帅,如果这份情报是真的,那么这份计划高句丽人真的有能力实现他吗?集结十五万大军,以目前高句丽的实力怕也不容易吧?而且高句丽人在制定这份计划的时候,好像还并不知道扶余道渊太祚他们已经被我们一锅端掉了。”
  “而且,现在这份情报我们损失了数十位弟兄送回来了,但是辽人肯定也是知道了这份计划泄密了。并且,扶余道渊太祚战败的事情肯定也瞒不了多久,相信用不了多久高句丽人肯定会知道整个辽东的真实情况,到时他们肯定会重新制定一份作战计划的。”
第三卷
缓称王
第209章
倾国来战
  “副帅所言不错,这份计划看得出来,高句丽人确实是还没有得到扶余渊太祚已经被击败俘虏的情报。而且,这情特勤司拿到这份情报时也已经暴露,所以高句丽未来的作战计划肯定会改变。”
  陈克复端坐上首,冷静地道:“但是,这份用十多位弟兄们生命换回来的作战计划,对我们来说,价值依然连城!从这份情报看,我们轻易地就能知道辽人未来可能集结的战斗力量,以及他们未来的兵马统帅。”
  于钦明这个中军行军司马这个时候也主动道:“大帅说得没错,从这个计划来看,辽人的动员时间很短,两个月时间就会北上。而且兵力将达到惊人的十五万人,而不是我们之前预测的五六万人马。而且统兵之人为乙支文德、高建武、渊净水三人。这三人不用我说大家也都清楚,这都是高句丽国中一等一的大将,如果真的十五万兵马北上,那么就必然是一场正面的硬仗、恶仗1”
  鲁世深恨恨地道:“于司马也不必灭自己威风,长他人志气。那乙支、高建武虽然名气很大,但是于司马可不要忘记了,他们可还都是我们大帅的手下败将。乙支带八万骑兵都挡不住我大帅一千重骑,高建武坐拥辽东坚城,到最后,还不是被大帅打的弃城而逃?最后更是被逼的跳河而逃,所以这两人在我老鲁看来也不过是浪得虚名罢了。至于那个什么渊净水则更不用说了,连他的名字咱老鲁都没听过,他大哥不是还号称比肩乙支、高建武的大将?他二哥渊净土,叔叔渊盖铜不也都是称为上将,如今还不是全都在我们的俘虏营中?”
  鲁世深的话一落,整个军议厅里都笑了起来,是啊,辽人再厉害,不也都是手下败将么?当初那么少的兵力都能打的他们跳河,这如今辽东城中的兵马可是翻了好几倍,到时更没有什么可惧的了。
  就连李节这个时候也笑了笑道:“高句丽人的这个计划就是一个完美的纸上谈兵,两个月内动员十五万人北上做战。如今大梁水以西全落入我手,辽水沿线更是全被我们扫荡一空,一百多座大小山城如今全都成了空城,要钱粮没钱粮,要人口没人口。十五万高句丽大军北上做战,哪怕从国内、乌骨两城出发,到达这里,那也是有数百里之遥。一路之上,他们的后勤呢?粮草呢?要如何供应?十五万的大军,又是要近千里外做战,那么这后勤粮草的供应必然也得有五万以上的民夫输送。而且最关键的是,高句丽人在失去了辽东、新城、扶余这几个要塞之后,整个高句丽一半以上的战争储备物资也全都失于我军之手。我不认为,高句丽国内现在还有这么多的物资粮草支持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这样的一场大战。”
  毛喜点了点头道:“李长史说得没错,高句丽整个做战计划都是建立在白岩、安市、金山、盖牟、扶余等城未失的情况之下。如果只是失去辽东和新城,那么高句丽人的作战后勤就能依靠辽河一线的大城保障供给。但是现大辽河一线全失,高句丽人没有粮草,那想北上就是空谈,而如果等他们筹集粮草,那么两个月的时间是绝对不够的。”
  毛喜冷静的分析道,虽然隐居多年,但是二十多年前就已经是南朝重臣的他,依然还保有锐利的战略眼光,一眼就能看出这个计划的不切实际。
  对于军中几位大佬的分析,下面在坐的三百来位将领都显得十分轻松,毕竟,辽人越弱,他们也就越安全,甚至今后还有可能大破辽人,建功立业。
  看着一众轻松的将领,陈克复微微有些叹息,这些将领还是太缺乏一个为将者的考虑了。如今他们以一军对一国,又岂是这么简单的。
  “诸位,我和大家的看法正好相反。眼下的五切情报显示,在失去了辽河防线之后,整个高句丽的所有战略优势都已经尽去。鸭绿水以西的一半高句丽国土已经暴露在我们的铁蹄之下。不但失地,而且更关键的是,他们还失去了数十万的精锐兵马,近七十万的人口,以及整个高句丽一半以上的战争储备。可以说现大的高句丽已经是快要山穷水尽了,哪怕就是我们占据辽河一线后,以后再也不去打他们,用不了几年,高句丽也必然衰弱。”
  “如此的一个辽东大国,你觉得他们会接受这样的命运吗?越是危急,那么高句丽人的反应也必然越大。当狗急了还会跳墙,就和高建武被逼急了会跳河一样。当整个高句丽退无可退之后,必然会拼死一战,这毫无疑问。所以,当高句丽朝中知道了渊太祚兵败被俘,辽河一线全部失去之后,我敢肯定,他们一定会等不及在两个月之后再北上。很有可能,一个月之内,高句丽人必然会倾国来战!”
  陈克复的判断一下子让所有人震惊了,甚至都有点不敢相信。
  “可是,可是,十多万大军调动,那需要的粮草那也是海量啊,没有粮草如何打仗?而且他们现在能调动的受过训练之兵只有五万,面其它十万人可都是平民及奴隶,这些可都还是没受过训练的呢,如何打仗?”
  陈克复摇了摇头道:“没有什么不可能的,高句丽都要亡族灭种了,这个时候必然是全力一拼。大家不要忘记了,高句丽可不止五万兵马,平壤、汉城,乌骨、国内四城有兵马近十万人,卑沙城、建安城有兵马三万,这可都是实打实的王国正规军,而高句丽南方贵族们手中同样还有最少两三万的兵马。在这样亡国之即,你觉得高句丽人还会有保留吗?”
  于钦明点了点头,脸色有些难看的道:“物极必反,事实确实会如大帅所说的一样。如果我们只是占据了辽东、新城。那么高句丽人肯定是会一步步的来。但是我们现在突然把整个辽河一线完全扫平,歼灭其十余万军队,俘虏其国五分之一的人口,高句丽人必然寝食难安。这个时候,如果我大隋再从中原调大军东进趁机全面占领了辽河一线,那么高句丽真要亡国了。国都要亡了,他们肯定会拼的。尽起国内所有兵马,和我们一战,打胜了,就能成功的夺回辽河一线,那么高句丽就能再延续下去。战败了,那也不过是早几日亡国罢了。”
  被这么一说,众人表情都凝重起来。如果高句丽真的倾国来战,那到时可就真正的是十几万真正的大军前来了。虽然在辽东,他们接连战胜高句丽人,但都是伏击、以多打少这样的仗,正面硬碰上十几万人,他们还真没底。
  陈克复看着众将的反应,先前都觉得辽人不行,一个个盲目乐观。现在又却突然觉得辽人会倾国北上来战,一个个又全都盲目悲观起来。
  如果任由这样下去,那么以后军队也肯定会消极怠战。
  “诸位,辽人狗急来战,我们又何惧之有?哪怕辽人真的倾国北上,那也最少还得有一个月时间。这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可做的事情并不少。大家说说看,我们要如何准备应敌?”
  一众将领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拼命出谋划策,以商讨如何应对辽人大军。
  “大帅,当务之急应当是立马向陛下禀明这里的情况,请求陛下调派大军来增援。如果大军到来,那么我们就能在辽东城和远道而来的高句丽人打上一场大战。甚至有可能直接击败辽人大军,从此踏平高句丽。最不济,也当请陛下调派一支水师浮海东进,直接兵逼平壤。如此必能牵制住不少的高句丽人不敢倾巢而出。”李节提议道。
  李奔雷道:“李长史的提议不错,不过我们也不能坐等陛下的援军。如果高句丽人真的能一个月就北上,那么陛下的援军有可能赶不上。所有我们应当加紧训练兵马,只要把兵马训练出来了,那我们同样有十三万兵马,不比辽人少多少,且又有坚城可守,必不惧辽狗。”
  “大帅,要不,我们先和高句丽人和谈如何?”毛伯突然开口道。
  “和谈?”众人都愣了一下,他们都是武将,想的都是战场之上,刀来剑去,拳头大的就是老大。
  看着众人的惊讶表情,毛喜解释道:“如今我们占有辽东、新城等坚城,有粮有器械,有兵马,唯一缺少的是时间。黄大人也说了,如今东都危急,陛下和朝中大臣都已经南下解围去了。那么,短时间内朝廷是不可能派援军北上支援我们的。而我们虽然如今有十三万兵马,可不但有四万是准备现在征召的,就是那八万人,也大都还是入伍不久的新兵啊。我们的兵马缺少时间训练,只要有时间训练,哪怕是两三个月的时间,那么这十余万人也可以与辽人一战了。”
第210章
双管齐下
  “时间拖得越久,对我们越有利,这一切都是缓兵之计。所以,我们现在要想的就是如何和高句丽和谈,为我们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毛喜道。
  陈克复微微一笑,还真是家有一老如同一宝啊。怎么说姜也还是老的辣啊,他们这些人全是武将,一面对战争,想的就是如何在战场之上取胜。
  可是如今被毛伯一指点,顿时明白,这胜利原来大多时候是可以在战场之外就决定的。
  “我们如今仗都打成这个样子了,辽人又如何会肯与我们谈?”鲁世深疑惑地道。
  “不,他们一定会与我们和谈的。”陈克复突然神秘一笑。
  “大帅?辽人为何要与我们和谈,刚才不是说他们如果不能夺回辽水一线,就有亡国的危机吗?”
  高句丽的国王是高元,不过高句丽的朝政大权却掌握在大对卢渊子游的手中。如今高元一真都依仗着弟弟高建武为首的南方派系支持,而高建武却正是得到王国南方贵族领主势力的支持。
  而大对卢渊子游身为王国第一部族的领主,执掌朝政多年,基本上就是整个王国北方势力的代表人物。眼下渊氏一族在扶余的力量被全灭,实力大损。不过高建武却也同样在辽东城大败,只身逃回。而以前王国最大的中立派乙支文德,却也同样在月前丧失了八万骑兵。
  整个王国的三方势力依然保持着微妙的平衡,这个时候,如果陈克复派人找到渊子游,提出和谈,以渊太祚和渊氏一族的兵马交换回隋军俘虏为条件。那么,他相信渊子游肯定会心动。一方面渊太祚、渊盖铜一个是他嫡长子一个是他亲弟弟。而从另一方面讲,换回了渊太祚和他的兵马,那么渊子游在高句丽的三方势力中,就能打破平衡,成为最强的一方,从而能轻松的应对高建武他们这些南方派。
  “可是,这不是放虎归山吗?那渊太祚确实很强。现在辽人正是兵马不足之时,现在我们把他们放了,那万一他们调头就加大来打我们,那不是做冤大头了吗?”沈光有些不解地道,眼下正是大战之前,这个时候,把辽人放回去,这不是增强敌人实力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