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4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2/509

  其实军中诸将,如秦琼等嫡系将领,封郡公者有十,县公者二十八,国侯者五十六,国侯以下,县男以上者三十余人。
  又加皇甫无逸,韦寿、韦津,长孙顺德,陈叔达,李孝常,李智云,杨杲,杨侗,杨倓等三十六降臣为国侯。并其余诸多降臣降将们也大加封赏,给了不少的侯爵以下封爵官职。
  对于封爵,陈克复分为了三类,一类就是一直追随于他的文武功臣们。还有一类则是入河北后,主动投降的那一批文武官员。剩下的一类,则是他挟杨杲在北京称帝之后归降或者被俘投降的文武官员,及隋朝宗室,和那些门阀世族豪强贵族们。
  第一类的,皆厚爵高官,而且除了爵位官职外,陈克复还赏赐了大量在各处边疆的土地,甚至赏赐了许多金银钱财。
  而第二类的,则又差了许多,官职爵位都减了一等赏赐。而且他们只获得少量土地与钱财。
  至于第三类人,陈克复完全就是为了安抚收买这些人的,爵位给的很大方,但却是虚爵,没有实禄,只有爵位。没有田地,也没有人口,有的就是一个名号。而且这些人除了爵位外,就只给了散阶还有勋官,没有一个授予实职。
  坐在太极大殿的龙椅之上,陈克复看着一个个满心欢欣,跪拜谢恩领赏的那一大群人,也不由的有些意外。他还以为这样的封赏,功臣们满意,可是那第二类与第三类的肯定会有些不满。甚至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他们有不满,就给他们再加赏一些钱财。却没想到,众人反应如此高兴。甚至就连得到十大元帅这个只是单纯荣耀头衔的那些一方统帅们,也都有种受宠若惊的样子。
  再一联想起之前的鸟尽弓藏的报告,陈克复也差不多明白了是什么样的原因了。今日的封赏,陈克复可能觉得有些厚薄,但这满殿受赏的臣子们却觉已经觉得十分丰厚了。虽然前前后后各种公侯伯封了成百上千,感觉有些廉价,但无论如何,这品级也是在这摆着的。
  更何况,除了爵位清贵,这实打实的好处可也有不少。虽然土地大多封在关外,但动不动就是成千上万,别人担心关外遥远苦寒,这些大臣们却深知那些地方听着觉得远,但实际上却比被战火犁过多年的不少中原地方也差不了多少。有朝廷大军在,那也是能保证到的一笔可观收入了。再加上,这番赏赐,也打消了大半他们心中之前的担忧。
  “启奏陛下,河南行省弘农府前线发来紧急军情。”一名内侍上前禀报道。
  “呈上来。”
  急报送至陈克复手中,这是封特勤司加了火焰纹章的飞鸽军情急报。陈克复连忙打开,只见上面是驻守上洛的将领报告,报说刚刚收到斥候报告。宇文化及派出了养子宇文成都为征东将军,率五万人马走褒斜道,出散关已经攻入汉中。沈法兴留大军守江陵,自率十万大军逆嘉陵江北上,走金牛道翻越了米仓山,如今已经攻下了杨暕兵马所守的阳平关。宇文成都与沈法兴两面进击汉中,杨暕节节败退,损兵折将,目前已经剩下不到八万人马退守定军山。
  武关,潼关,散关,阳平关。
  这四大关口即是汉中的四个门户,如今北陈军李靖部兵临潼关,张仲坚屯兵武关。原本杨暕还守着阴平关与散关这一东一西两道门户。却不料转眼间就已经被两面击破了。
  四道门户不保,汉中也就不保,汉中一失,三巴不保。眼下形势,杨暕一败,那也就意味着巴蜀的杨浩不保。无论是沈法兴成功入主三巴,还是宇文成都攻入蜀中,这对于陈克复来说,可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关中宇文化及如果占汉中,入蜀中,那蜀汉关中就连成一片,有了蜀中这个后方,关中可就一时难下了。
  而同样,如果让沈法兴占了三巴,他就算拿不下蜀中,但只是占着大巴山米仓山一线,他的江南也必成割据之势,一时难下了。
  “陛下,臣请命愿立即率兵出武关,攻入汉中,将汉中先一步抢夺。”
  李靖听到陈克复让侍者念出的急报,立即上前请令出击。李靖一出列,此时同样齐聚京师,并且刚刚也被加了元帅衔的其它九位元帅也都出列了,就连李奔雷这样的老元帅都出列请令了。
  “我等愿领军出征,请陛下令下。”程咬金,罗士信等一众高级将领们更是齐齐大声请令,一时间请战之声,震荡于耳,回音不绝。
第796章
宇文成都到了
  正在陈克复登基称帝,建立大陈,改元开朝,大封文武得意之时。汉中却是烽火连城,狼烟四起。
  前段时间,汉中的杨暕还处于西夺汉中,东夺巴中的接连喜讯之中。当初在河东击败李渊之后,杨暕本欲乘势夺取河东,奈何先被王世充给摆了一道,先是坐山观虎斗,接连又趁着夺取了河东西南各郡。而关中的宇文氏也趁机抄他们后路,截断黄河水路,欲重演当日他击败李渊的招数。
  进退不得,杨暕也只得率大军退回黄河以南。从河东退回后,他还是有几分不甘心,本还要再攻关中。可军中粮草不继,杨暕便向盘踞巴汉泯蜀的杨浩发书,向他借粮。结果杨浩不但不借粮,反斩杀了他的使者。杨暕一怒之下,干脆不再攻关中,转而亲率军攻汉中,而传令两个舅舅自江陵起兵往攻巴中。
  刚开始时,一切都如他预料的那般。两路兵马势如破竹,杨浩的兵马根本挡无可挡。没有多久,他的兵马已经攻占汉中各郡,兵马直抵汉中,兵临蜀中的北大门,只差一步就可以攻过剑门关,杀入成都。而另一路大军走水路,从嘉陵江向东攻巴中各郡,更是同样势如破竹。巴郡,巴东郡,巴西郡,各郡纷纷而下,大军越过了大巴山米仓山,过阳平关,一举攻占了蜀中的东大门。沿着嘉陵江,东路大军随时可以通过嘉陵江杀入蜀中盆地。
  短短时间,杨暕的两路大军接连击败杨浩多支兵马,将蜀中的东西两翼屏障汉中和巴中接连拿下,一下子攻占十五个郡,歼灭俘虏杨浩数万兵马。经此一役,杨暕兴奋告诉麾下,杨浩所部兵马皆是些土兵土将,平时地方捕盗捉贼还行,真要打仗却是不经用的。只要他们再努把力,整个巴汉泯蜀就完全是他们的了。到时坐拥巴汉泯蜀,次连汉江荆襄,进退可守,南下可夺江表岭南,西出可取关中,北上可伐中原。
  他甚至声称,用不了三年五载,他们便能重夺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二城,重新光复大隋江山。
  正高兴间,甚至面对着杨浩的求和使者提出的愿意用大量钱财粮食换回巴汉的提议,杨暕想也没有想的拒绝了。而且为了出上次被杀使者的气,杨暕甚至将杨浩使者的鼻子和耳朵一起割掉了放回去。还告诉使者说,如果杨浩愿意把鼻子和耳朵割掉,然后跪下来求他,他可以免他一死。
  杨浩得到这个消息既惊且怒,面对着杨暕二十万东、北两路大军,最后在蜀中小朝廷大权们的劝说下,连写两道降表向东面的南陈和西面的宇文氏求援。
  宇文成都和沈法兴来的很快,此时两方都把巴汉蜀中当成了自己嘴边的肥肉,各出大兵来攻。尤其是沈法兴,因听从了沈落雁的提议,他们从河南绕道取江汉,打了杨暕留守部队一个措手不及,南陈倾国之兵,顿时横扫江汉。转眼间,偌大的江汉各城就全插上了南陈的旗帜。
  屋漏偏逢连夜雨,恰在这样的时候,杨浩也汇集了近五万兵马从蜀中杀出。更加让杨暕愤恨的是陈克复的河北军这个时候又乘机夺了他的上洛与弘农与淅阳三郡。三郡一失,杨暕不但彻底的四面被围,还失去了所有的后勤与粮草,甚至连部下兵将的家眷们也彻底陷入了南陈军的控制之中。
  兵无粮草不行,打仗到底打的还是粮草。被包围了,军队还可以突围,但是如果没了粮草,却是一天也能撑的下去的。退于定军山上的杨暕顿时如遭雷击,整日里长吁短叹,却只能无奈的面临着沈法兴、宇文成都、杨浩东、南、西三面包抄过来的事实。
  手捧着那两封信杨暕已经看了数十遍了,这几天他每天都要拿着这两封信看上几遍。这两封正是他母亲萧后与陈克复分别送来的亲笔信。内容不过是想要劝他归降陈克复,一开始收到这信的时候,还只是沈法兴攻夺了他的江汉诸郡。那时他还觉得只要他再努把力攻入蜀中成都,那时再调过头去取回江汉各地也来的及。
  可是到现在,他的地盘只剩下了这周边二三郡之地,兵马也只剩下了这八万无粮无士气的疲兵。
  正垂头叹气之时,帐外突然亲兵来报,就是西面沮水边潘冢山的营地被一支兵马突袭,将军鱼朝恩率三百骑兵往援,却被对方击败,兵马大多被杀,将军鱼朝恩被俘。
  听到这消息杨暕十分震惊,昨天还刚刚收到西面驻守的兵马回报,说是刚刚与关中的许军大战了一场,互有损伤,两军各自后退了二十里下寨。现在突然就有一支兵马已经到了他的大营之外,还将他的将领给抓去了,他如何不急。而且这鱼朝恩也不是别人,乃是他军中大将鱼俱罗之子。
  带上三千轻骑,杨暕亲自赶往潘冢山查看。鱼俱罗如今还守在东面的龙门山,如果让老将军听说儿子被俘虏了,还知道会怎么样呢。潘冢山的脚下,数百具士兵的尸体倒在地上,没有一个生还的。仔细查看,这数百死去的士兵多数是中箭而死,而且大部份都是身中一箭,箭皆射中胸口和头部的致命之处。
  战场之上,鲜血染红土地,不时还有几只乌鸦在啄食着士兵的尸体。见到人来,也并不惊惶飞走。
  杨暕从一具尸体上拨出一枚箭仔细观看,最后道:“孤知道是谁了。”
  亲卫问道:“是谁?”
  杨暕将那支箭扔给亲卫看:“宇文成都到了,看马蹄印,估计俘虏鱼朝恩将军的只是宇文成都的一支小斥候部队,估计不超过五百人。你看这些箭,上面都还有左翊卫的标记。左翊卫是当初宇文述执掌多年的卫府,连陈克复与李世民他们当年也是从左翊卫府出来的。宇文述死宇文成都接替了这个职位,孤听说宇文成都妄自称帝立伪朝许国之后,便封了养子宇文成都为左翊卫大将军。如今这左翊卫的箭到了,估计宇文成都也不远了。咱们守在河池郡的那万余人马估计是已经没有了,河池、顺政两郡看来已经落入了许军的手中。我们马上回去,宇文成都来得好快。”
  入夜后,果然从西面陆续逃回来不少的残兵,驻守河池的大将吐万绪狼狈而回。两万隋军回来时,只剩下了不到万人。
  杨暕的御帐之中,吊着一只手臂的吐万绪低着头道:“宇文成都果然厉害,当初先皇赐他横勇无敌金牌,确实勇猛。他昨日先是假装与我军打平,然后约定各退二十里。结果他去派人偷营,老夫本有准备,结果反击杀了不少许军士兵。结果许军败逃回大营,老夫率军追击,追到许营时,发现许军匆匆败逃,一路上还丢下了许多粮食来不及带走。”
  说到这里,当年也曾号称北疆八虎的吐万绪也不由的长叹了口气。当时他一见许军败退的厉害,便心中有了警戒,判断出许军是故意败逃。等见到沿路的粮食,甚至军营中还有许多已经煮好的饭菜都没来的吃时,他心中更加的笃定。他下令士兵们退出许军大营,重新列阵整理。可隋军虽然如今还没断粮,可最近这些天也已经是尽量减少粮食供应了,士兵们最就已经是每天勉强充饥的饿了许多天了。
  此时见到这么多的饭菜粮食,哪还有人肯放过的。诸将士争相抢夺粮食,哄抢饭菜,乱哄哄的完全乱了套。吐万结虽连声呼喝,可士兵们此时已经全豁出去了,用士兵们的话说,反正大家的命运差不多也注定了,顶多也就是多坚持几天罢了。但既然早晚要死,大家怎么也得做个饱死鬼。
  吐万绪连斩了几名士兵后,也不得不无奈的明白,到了此时,这支曾经攻占江汉,击败李渊,又挥师夺下汉中的由当初大隋禁军与河北精兵组成的强军,此时也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吐万绪作为名将的眼光确实很准,隋军乱了之后没多久,一支许军骑兵突然杀至,迅疾无比。他们冲破了本就混乱的隋军阵营,然后没等隋军重整旗鼓,更多的许军出现了。
  吐万绪打了多年的仗,如今一大把年纪了,临到老了结果却晚节不保。麾下两万隋军精锐,结果却连同样数目的敌军也打不过。这要是早二十年,吐万绪如果率两万兵马,就是五万突厥轻骑也是不曾放在眼中的。此时,却被宇文成都这么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将领击败,打败的这么惨。
  “陛下,此战皆是臣之罪,臣甘愿受罚。”吐万绪低着道道。
  杨暕正要安慰吐万绪,亲卫从外面匆匆送进来一封书信。杨暕打开一看,却是变了脸色,信是驻守东面龙门山的鱼俱罗发来的求援信。就在今日,杨浩五万蜀军出剑阁,连破葭萌,义城,绵谷,益昌,景谷五城,兵马走金牛道,直逼龙门山东大营。而沈法兴的大军也已经越过阳平关,占领清化、通川,西城郡,如今杨浩与沈法兴已经联兵一至,兵临龙门山下,兵马过十万之众。
  杨暕大惊,宇文成都已经从西面杀到,这转眼间杨浩与沈法兴的大军又到,三路大军齐至,他这数万残兵如何抵挡?
第797章
资敌
  太极殿上,陈克复看着竞相请战的将帅们,沉吟不语。
  “陛下,不可出兵。”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出列,举着玉笏板一躬身。担任殿中监礼官的虞世南不满地看了房玄龄一眼,这陈克复虽然登基为帝了,但在议事之时,这些陈王旧部们依然还只如从前般随便。大家争着议论,却完全忘记了君前礼仪。虞世南本也是南陈旧人,后和其兄虞世基仕隋朝。虞世基一意奉承杨广,被称为洛阳七贵之一。而虞世南却与其兄不同,他只担任隋起居舍人小职。虽与兄同住,可虞世基奢侈之时,他却甘愿过着清贫的日子。
  陈克复入洛阳后,也一直记着他的名声,又因虞世南写的一手好书法,便启用他做了殿中监礼官。
  房玄龄顾不得虞世南在一旁出声示意他失礼,道:“陛下,臣以为不能出兵。眼下陛下刚登基,中原新平,天下各地到处都是一片百废待兴。此时当全力恢复生产才是最当务之急,而且河东现在战事未平,将士们连年征战一直未曾得到休息,此时再卷入汉中之战,实不适当。”
  尚书右仆射杜如晦也马上出列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朝廷要兴兵汉中,就得先准备粮食。可是现在朝廷拿不出粮食了,眼下已经是六月,淮南山东河南各地刚刚夏收,可因四月的那场雪,各地夏粮减产四成以上。眼下连各地百姓都无法饱腹,河南行省与山东行省还有河北行省三省总督上书,称三地因饱受战火,今夏已有大量百姓家中无米下锅,现特请朝廷允许饥荒严重的各府县,令百姓外出就粮,以度过饥荒。如今户部甚至已经连各行省府县官员们的禄米都已经发不出,现在又要出兵,朝廷实在是拿不出粮食了,请陛下三思。”
  听到河北、河南、山东三地近半府县百姓都无粮,得外出就粮,陈克复也感到震惊了。所谓外出就粮,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好听的说法。真实的情况就是各地因天灾战乱等原因,导致百姓没有粮食可吃,而朝廷又拿不出粮食来救济百姓,这个时候朝廷便只能许用最后的一招。
  那就是放开禁令,允许百姓自由的外出讨饭。这可不是一两个百姓外出讨饭,而是整县整府的百姓拖家带口的一出外出讨饭,外出的也不是十里百里,甚至得数百里,千里外去。像如今河南整个刚收复,各地田地荒芜,一省百姓基本上都得出去讨饭,因为关中、荆襄等地还未收复,河南百姓也只得向淮南一带流去。
  外出就食,听着像是个解决办法。但陈克复却明白,这就是在制造大量流民。而这样大规模的流民群,很容易就会出现有人聚众为匪,甚至直接造反的情况。更加严重的是,现在让百姓外出讨饭,那么秋粮也没有人种了,等到了秋冬之时,缺粮的情况只会更严重。
  这事情说起来像是朝廷失职,是尚书省和户部没有做好。但实际上,陈克复明白这些完全不能怪他们。连续几年,朝廷一直在作战,河北辽东等地的大量壮年男子被抽为兵,还有更多则被抽调开矿,制造武器铠甲等,也正因如此,去年朝廷就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粮荒,后来好不容易才度过。
  而今年的情况,明显更加严重,今年一个上半年,朝廷多面作战,河东,河南,河北,淮南,可以说是用兵最频繁的一年。打了半年的仗终于打胜了,可是朝廷的剩下的那点粮草也差不多用光了。更加要命的是,刚刚收复的河南、淮南、甚至河东、河北等一部份地区,朝廷一下子增加了几个行省,一两百个县,数百万人口,表面上这是一个巨大的战果。
  但接下来,朝廷要维持这些地方安定,就得让这几百万和流民也差不多的百姓吃饱肚子。朝廷可以一下子攻占一两百个县,但朝廷却没办法一两个月就种出收获一季粮食。没钱没房,百姓们还可以将就度过,但没粮,却是活不下去的。
  现在尚书省和户部早已经焦头烂额,每天都在犯愁得如何变出粮食来。再不变出粮食来,到时就算百姓可以外出就粮讨饭,可朝廷的那上百万的大军总不能也全都解散去讨饭吧。
  战乱年代,什么金银宝石这些东西都是无用之物,唯有粮食布匹,才是朝廷真正需要的。对于尚书省这些官员们来说,眼下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的不是增加疆土,而是如何弄出粮食来。
  身兼参加政事衔,并且又担任着兵部尚书职的李靖却不太满意尚书省的想法。在李靖这样的军人看来,朝廷没粮食,那就更应当打仗了,朝廷没粮,那他们就带兵去抢。粮食一下子种不出来,但抢却是能一下子抢出来的。
  “陛下,臣以为粮食不足,单靠想办法节省是不行的。眼下汉中之战,如果此时我们不派兵参与,等到将来不论是宇文化及还是沈法兴抢点了巴汉泯蜀,都对我们是极为不利的。到时朝廷就得花上如今数倍的代价却夺回,而且彼消此长,更添变数。臣以为,当今天下各地皆连年遭受战乱,各地皆是贫乏。唯有辽东与淮南及岭南还有蜀中这四个地方,却是难得平静的地方。辽东是我朝廷后方,这几年朝廷粮食皆由其产出供应,而淮南鱼米之乡,这两年也颇平静。岭南居于最南方,也未遭受多少战乱。而蜀中因四面环山,从大业初年到如今,一直都未遭受过什么战乱,是一个真正的富饶之地。蜀中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蔬食、果实之饶。如今中原饱经战乱,中原饥馑,唯蜀中富饶。”
  “陛下,只要我们攻下巴汉,夺取蜀中,那么取蜀中之粮,可立解朝廷之粮荒。”
  李靖一番话,立即让主战派的武将们更是气势高昂,纷纷再次请立即出兵。甚至如罗艺这样原本老成的将领,此时居然也拍着胸脯说朝廷不是缺粮嘛,那没问题,我们不需要朝廷另外准备粮食。朝廷只需要让军队带上一个月粮食就够了,大军到时直接就敌于粮。如此一来,不但能为朝廷抢粮食,甚至还省下了朝廷供应军队的粮草呢。
  听到这番理论,房玄龄眉头紧皱,秀才遇到兵,这有理也说不清。不带粮草去打仗,这事情十分危险,一个不好,到时整支军队都有可能覆没。万一出师不利,大军被敌人困住,那时又将如何。虽然他不是带兵之人,但也知道打仗之事本来就没有一个必胜的,万一出现点意外,那时朝廷连最后一点休养生息的时间都没了。
  四川富饶谁都知道,可现在汉中聚集了南陈沈法兴十万大军,蜀中杨浩五万大军,杨暕八万大军,宇文成都五万大军。一个小小的汉中,一下子聚集了二十八万大军,简直就是举目皆兵。这样的时候,又如何能保证朝廷派出的军队能一举攻入蜀中?
  “启奏陛下,武关急报!”众臣争论不休之时,殿外又有内侍来报,送上了又一封加急军情。
  “念!”陈克复直接让内侍念诵。这封紧随上一封而来的急报的内容是转达杨暕的求援信,杨暕被三面夹击,情势危急之下,终于向陈克复求援了。信中,杨暕姿态做的很足,称陈克复为大陈皇帝,要向陈克复求兵支援,并向陈朝借粮十万石。未了在信中自称大隋皇帝杨暕顿笔。
  听完这消息,大家也不由感叹杨暕本来够死硬,都到这份上了,居然还不肯投降。
  程咬金拿着笏板在手中拍的啪啪响,大叫道:“狗日的杨暕果然够硬气,都到这地步了还放不下那个臭面子,居然还敢自称隋帝。皇上,您直接下令吧,狗日的现在被三支大军合围,又断了粮草,此时正是军心大乱之时。咱们正好趁这机会,立即兵出武关,发兵汉中,咱们的马快,只需一日夜攻夫咱们就可能杀到。到时咱们先收拾了杨暕这小子,然后我们取了汉中再将沈法兴和宇文成都、杨浩那三家一起收拾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2/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