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4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3/509

  殿中的气氛瞬间又激烈起来,武将集团都喊着要趁机出兵,有的喊先灭了杨暕,有的喊先打沈法兴一个措手不及。甚至有的直接喊趁机攻潼关,直取关中。反正一个个将帅全都叫嚣着要出兵,趁机再扩疆土,收复天下。
  陈克复一直坐在龙椅之上,却什么也没有说。事实上,自收到第一封急报之时,他就一直在盯着丹墀之下的那一座用玉石做箱,堆起的那座天下山河地形沙盘上。看了许久,陈克复闭着眼睛沉思许久,然后突然起身,朗声道:“户部马上准备,就地从弘农府筹备十万石粮食给杨暕送去,再准备一批弓箭及火药给他们送去。”
  众臣大惊,陈克复没等众人出声,陈克复朗声而出,又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意外的话来。
第798章
不仁
  罗艺一脸的惊讶:“陛下,这是为何?眼下杨暕正是四面楚歌之时,我们此时出兵正是趁虚而入,一举攻其不备夺取汉中的大好时机啊。”陈克复摇了摇头,“眼下杨暕已经不足为惧,他已经成了一个无甚影响之人。我们真正应当看到的是,江南陈朝最近的扩张速度极快,下一步,他就将成为我们统一天下最大的障碍了。”
  李靖看着陈克复道:“陛下的意思是南陈会赢得汉中四雄之战的胜利?”说到这里,李靖的面色也十分凝重起来。
  陈克复点了点头,“杨暕杨浩都已经败亡大即,隋室终成往事。如今我们真正的敌人就是同样打着陈字旗号的南陈,他们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沈法兴抓住了一个好时机,趁我们夺取中原无力西顾之时,一举夺下了江汉之地。如果让沈法兴再拿下巴汉泯蜀,那么南陈就能占据整个南方,到时他们就会是我们最大的敌人。诸位,不要忘记,南朝的国号也是陈,而且皇帝还是朕的父亲,这不单单是南北之战,也将是我陈氏的父子之战。”
  薛定国有些疑惑地道:“不会吧,南陈刚刚夺取了江汉,可是他们也失去了淮南,如今岭南又归附于我朝廷。他们虽然西进巴汉,可是宇文氏族也卷入其中,巴汉归属还未可知,也许这会是一场龙争虎斗,咱们坐观虎斗岂不是更好。等他们拼个两败俱伤之时,我们出兵更加合适。”
  陈克复叹了口气道:“你们只看到了一些表面的东西,却没有注意到一些实质上的东西。你们难道没有发现,如今的南朝已经结束了之前各大世族各自为政,松散的联盟状况吗?南陈四大家族沈、王、顾、谢,以及下面的数十家中小家族如今已经基本丧失了手中的军队,南陈兵马如今尽归沈法兴之手。就连掌握着最后一支数万淮南军的杜伏威,如今也成了沈法兴的干儿子。沈法兴尽握南朝军队,他已经成了南朝实际上的皇帝。诸位,南陈已经彻底的变了,这是一个沈氏家族掌握南陈军队,开始集权的江南王朝。如果我们依然以之前偏安江南来看待如今的南陈,说不定我们就是下一个被他们攻占的江汉。”
  陈克复打算给汉中还不肯投降的杨暕以粮草、器械资助其继续抵抗沈法兴他们三方兵马。然后由元帅杨善会与张仲坚两人分做水陆两支大军南征。当然鉴于如今朝廷的粮草等情况,陈克复的作战意图并不是打算一举收复江南。而是由杨善会与张仲坚两人动员精锐少量人马,突袭江南。
  由张仲坚指挥四大舰队沿东南海岸,及长江一线开始对南陈领土进行袭扰、抢掠,最大的目标就是骚扰南陈兵马,调动南陈兵马,并且找到机会就抢掠南陈的粮食物资。特别是如今正是江南粮食收割之时,此时袭拢南方,也是为了抢下南陈刚刚收获的粮食。
  而在袭扰南陈,劫掠南陈的同时,杨善会所率的一支精锐兵马,将等张仲坚调动了南陈兵马往东南沿海与长江沿岸调动防守之时,从已经攻占的长江南岸的桥头堡九江府一路迅猛南下。以最快的时间攻占豫章、宜春、庐陵、南康四郡。
  此举的最大战略目的就是要将南朝如今所占据的长江下游江表诸君与长江中游的江汉荆襄诸郡从中拦腰切断,将他们彻底隔断。并且打通联结岭南四行省的通道,既截断南朝中、下游的领土,又联结岭南的属地,一举两得。
  张仲坚与杨善会临行之前,陈克复特意留下两人用御膳。在用膳之时,陈克复特意向两人解释,此时汉中的争夺虽然关系到未来战略,但新朝刚立,实际上因整编队伍后,大陈的军队不增反降,在清除了大量的降军及俘虏,或解散或降为乡兵、民团这样的预备部队之后,大陈的军队如今数量不过三十余万,还被分到各地改为府兵。大量的士兵被分发土地,解散为农,进行一轮长时间的修整。
  在这样的情况下,陈克复既无粮,也无兵,想参与到汉中的争夺战中,也力有不及。而且据参谋本部的分析,如果此时陈军强势进入汉中,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引起沈法兴、杨浩、宇文化及他们的联合对抗,到时战争很有可能演变成一场长久对峙。而这正是如今陈克复玩不起的战争。
  想了许久之后,他这次才打算拿江南开刀。一来南陈兵马大多在江汉及巴汉,江表一带空虚。另一方面,如李靖所说,如今天下最富饶之地莫过于辽东、蜀中、淮南、岭南。这四地因近几年没有战乱,远超于中原各地。朝廷如今缺粮,可陈军此时又不适合进入蜀中,那唯有抢劫江南,并打通与岭南的通道,取的江南与岭南的粮食。
  陈克复问杨善会准备如何打南下之战,杨善会说发兵五万,半年时间可尽夺江表诸郡。这即让陈克复高兴又让他有点意外,“没有想到杨元帅也是如此看待江南局势。”
  杨善会一脸惶恐:“是不是臣说错说了。如果陛下觉得半年时间太长,那么臣拼了命,四个月时间也差不多能收复江南诸郡。”陈克复沉重道:“半年拿下江南,这已经是十分了不得的能力了。但朕现在要与你说的话,希望你以后永远都不要说出去。因为,这一次朕只需要你攻取豫章、宜春、庐陵、南康四郡。因为如今朝廷粮食紧缺,朕名义上给你五万兵马南征,但实际上只会给你三万人,另外两外人则是当初派往岭南的兵马。而且告诉你真正的原因,这一切都因为这次朝廷的目标是取粮,从江南掠夺粮食,从岭南收取粮食。攻占四郡,既为切断南陈东西,也为打通朝廷与岭南的南北通道。不让你此时去攻占更多南陈领土,则是因为我们需要南陈的粮食,但此时朝廷却已经无法容纳更多的人口。”
  陈克复的话说的很直白,面对因今年接连取得大胜,而新增近一半面积的疆土与人口,这一次朝廷的粮食缺口更大。为此陈克复与尚书省的宰相们商议许久都得不出办法。最后还是陈节提出了一个有些‘不仁’的提议,那就是抢掠江南朝廷与百姓的粮食,并且向岭南取粮。
  为了能从江南压榨出更多的粮食,那么江南百姓就会有可能无粮可用,这是一件残忍的事情。而如果大陈朝廷不收复江南各地,那么朝廷这样做就只是两国交战的正常作法。但如果朝廷一举占领各府,那情况就复杂了。到时候那些江南百姓也是朝廷子民,朝廷不可能把自己江南子民的粮食收光,拿去给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百姓吃。
  所以面对这情况,陈节的提议就是吸血之法。暂时不去夺取这些已经能够夺取的江南各府,而是只朝廷劫掠,抢粮。如此一来,朝廷既取了粮食,又不用顾及那些江南百姓,还不用背负不好的名声。而且相对于只朝廷袭扰劫掠作战,比起全面进攻江南来说,朝廷需要动员的兵马更少,消耗的粮草也更少,局面的控制也就越强。
  这个故意把江南各地放之不收复,而只用来吸血供应河南河北等已收复领土的做法,确实残酷,至少对于江南的那十几郡的百姓是这样的。但朝廷上下,此时也只有这么一个办法了。这也是为何,面对征南这样的大动作,陈克复却派杨善会这样一个十大元帅中名声最小的一个的原因。
  听到皇帝如此亲口解释,杨善会也是一番感动。一瞬间也明白了他此番南下最大的责任不是收复江南,而是收粮。
  第二日,杨善会、张仲坚一行悄然出京,并没有进行什么盛大的仪式。甚至有些悄无声息,陈克复一身便服,带着一队侍卫天明之时在洛水河边送边两帅。两人此次南下,还从洛阳的破军讲武堂带走了一批百多名的中下层军官。这批全是从当初嫡系河北军中抽调的选送讲武堂进修的优秀军官,此次南下,将充实江南的陈军,为朝廷更加牢固的掌握这支兵马。
  杨善会他们一行刚远去,另一路人马却风尘仆仆的刚刚赶到洛阳城外。这是一支多达上千人的大部队,领头的正是数十女兵策马护卫的淑妃李秀宁。
  在她后面,昔日李唐的一众臣子们也都随在队中。李渊的老臣子裴寂、封德彝、唐俭、窦威兄弟,温大雅兄弟,刘弘基、殷开山、刘政会、任瑰、杨恭仁,冯立、谢淑方,李纲、杜淹等人。另外还有李阀一族的李神通、李道宗、李孝恭、李孝安,李道玄,李道安,令狐德纷,柴绍,史万宝等将领,另外还有李渊的儿子,现任李家家主李智元,以及李无景、李元昌等李渊年纪子女。
  浩浩荡荡河东李唐的旧臣与李氏宗族基本上全部在队伍之中,陈克复一登基,立即给河东李氏及李家旧部诸臣加官赐爵,然后就是一道圣旨,令将李氏宗族及李家旧部文臣武将全调往京师洛阳。
第799章
收服河东关陇贵族
  队伍一路远来,风尘仆仆。陈朝内府禁卫军虎贲卫大将军‘肉飞仙’沈光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新任命为云骑将军的张勇则与弟弟虎贲郎将张猛骑马跟在一侧。想比起如今的富贵来,当年年少的沈光南陈灭亡时,被近千里迢迢远迁入长安,一家贫苦无依,他甚至早早就成了一个京中有名的无赖子,坑蒙拐骗无所不为,只为了能弄点钱解决一家温饱。而张勇张猛有八兄弟,也都是山东的清贫猎户,后来八兄弟都入伍,有三个战死,如今剩下五兄弟还在军中。最小的弟弟张猛也成了正四品的武将,大哥张勇甚至成了从三品的将军,一门兄弟五个,从国侯到子爵,俱都封爵,这份荣耀与尊贵,是他们从前无论如何也没有想过的。
  一路上沈光因当年年少时也曾有过从江南建康迁往长安的经历,因此对于队伍中这些明显属于失败者的李氏子弟及李唐旧臣们,倒还算是客气。而猎户出身的张家兄弟可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特别是张勇。
  张勇看着身旁有些无精打采的柴绍、李孝恭、史万宝三人,斜斜望着他们道:“我说柴绍,当初在西陉关之时,你们不都还死着要杀死我吗?怎么样?当初李世民就被我砍了十几刀,剁了他一只手,划花了他的脸,虽然让他跑了。可最后怎么样,如今转来转去,你们不还是又落到我的手中来了?”
  张猛也凑过来道:“当初李世民在辽东的时候,兄弟们对他可不差,却没有想到最后居然背叛我们。还记得这洛水河边不?当初你们率亲丁家将,一路猛追,就在这里,我们差点全死在你们的手中。当初陛下就在这里被李世民兄弟俩箭射落水,后来李世民还不是在我哥哥刀下断臂。如今李世民早死了,他的恩怨我们可以一笔勾销,可是你们打算和我们清算这些恩怨呢?”
  柴绍一言不发,张猛接着道:“听说当初就是你们劝李世民要将我们斩尽杀绝,如今你们也落到我们的手中了,现在,倒要看看是谁杀谁。”一旁的李孝恭吐出一口唾沫,怒道:“呸,小人得志。”
  “哈哈,这就老天开眼,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善恶有报。”沈光也不由的在一旁插话道。长安大侠史万宝虽然效力李家多年,但身上依然还有着一股子江湖气概,他冷笑几声故意斜眼打量了张猛几眼道:“你一个小小的四品郎将有什么资格这样对我们说话?嗣昌可是皇帝亲封的山东行省都指挥使司左指挥使,从三品的朝廷一方大员。孝恭兄更是皇帝亲封河间郡侯,河北行省左布政使。在下虽不才,但也得皇帝亲封安西县侯,左屯卫虎贲郎将。论职位咱们同级,论爵位我是县侯,你才是子爵,你有什么好得意的呢?”
  “你!”张猛气极,他虽作战勇猛,可也犯过不少次军规,官职更是上上下下多次,因此他大哥封了国侯,他才是个县子的爵位。面对史万宝的还击,一时语拙,最后只后恨恨道:“到时刽子手的大刀架在脖子上,看你还能不能这么嘴硬。”
  “张猛,又在和谁胡闹呢?”远远的一队骑士而来,张猛迎头看去,却正是皇帝陛下。皇帝一身便服骑在马上,羽林卫大将军陈青与御卫统领陈雷正骑马跟在左右。沈光等人连忙下马行礼:“皇上您怎么在这里,臣等正护送李淑妃与河东诸位大人们回京。”
  陈克复嗯了一声,骑马上前打量着这些李唐旧臣与李家宗室。看着裴寂、柴绍、李孝恭等这一大群历史之上本应留名千古的文臣武将们,陈克复的心里也不由的有些复杂。这些人可以说是李渊父子当年费尽心思笼络到的人才精英们,这些人每一个都是真正的人才。
  如裴寂、温大雅、殷开山,李孝恭等人,这些人基本上也都是关陇贵族们。看着裴寂这个李唐的好兄弟兼谋士,此时的他身着一身青色的长袍,洗的有些发白,整个人十分憔悴。
  “当初你为何要观李渊反我?”李渊盟津来投他后来又复暗中谋杀他时,裴寂就是李渊的坚定支持者。后来李渊逃走后,陈克复为了安抚河东,假意没有追究裴寂等人的罪责,而是假装不知情,让李秀宁带着他回了河东。此时再见到他,陈克复却是终于直接问了出来。裴寂面色平静道:“昔日陈唐并立,我为唐王麾下,自然得为唐王谋划。杀你,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
  陈克复看着裴寂与李孝恭等人,这些人不是窦建德的那批人,也不是王玄应的那批人,这些人的主公早已经死了,留着他们却是有大用的。沉默良久,陈克复突然拔剑出鞘,引来一阵轻呼。
  裴寂也闭上了眼睛,只是等了许久,那剑也不曾落下。他缓缓睁开眼睛,却见陈克复用左手抚过长剑,划破了手掌,滴下鲜血。陈克复举起长剑向天,对着众人高声道:“今日朕在此明誓,昔日不管朕与诸位有过什么样的恩怨,但那皆是各为其主。今日,朕向你们明誓,从今日起,过去之一切既往不咎。你们都是有才之士,朕希望你们也能抛却往事,从今往后,为朝廷效力。共还天下太平安乐,开创大陈盛世。”
  张勇和张猛兄弟俩都露出了错鄂的表情,一旁的沈光和陈青等人也充满惊讶。陈克复瞪了几人一眼,“朕已经下过旨了,难道你们没有听到,还不快与诸位大人道歉。”
  裴寂有些惊讶地道:“你这是做什么?我几次提议唐王杀你,你难道不介意?”陈克复和颜悦色地说:“朕为什么要杀你?你不过是在尽自己的职责!朕也需要你这样一个敢言的忠臣,你愿意出来帮助朕吗?朕这就加封你为御史台御史中丞。”裴寂犹豫了一下,扬起头道:“陈破军,你这一切不过是在演戏吧?今日你不杀我,只怕不过是想等河东局势稳定了之后,到时再来秋后算帐吧。当日河北山东的那些士族豪门都上过你这样的当,你以为我就会相信你吗?你还是直接干脆一点把我杀了吧。更何况,你以为一个正四品的御史台佐贰官职就能收买我对唐王的忠诚吗?”
  陈克复叹了口气:“裴大人确实不愧为大儒,对先主满心忠臣,朕没有看错你。不过朕今日还是有几句话不吐不快,有几句话要赠与你知。你知道对旧主尽忠,却不知忠于天下,这是忠却不是大忠;知道守一个人的志节,却不知道为正饱受荼毒的亿万苍生做些益事,这是贤却不是大贤!阁下饱读圣人之书,却还是没明白,做忠臣易、做大忠臣难,做贤者易、做大贤者更难的道理,朕实在为你惋惜呀!想当初隋帝无道,裴大人也为隋臣,可却毅然劝唐王起兵,这难道不是份大忠?为何到了今日,如今天下大势已定,此时正是你为新朝效力,做天下之大忠臣的时候,可你为何却又反而迷糊了,说出那等愚忠旧主而不忠天下的话来呢?朕希望你能仔细地想想,你不用担心朕会明里一套背里一套。朕说的话就算话,今天说了以前之事,既往不咎那就是既往不咎,只要你们以后效忠新朝,朕不但不会杀你们,反而会给你们富贵,给你们青史留名的机会。”
  这时李秀宁也赶到前面来,听到丈夫与李家的旧臣们说起这些敏感之事,她直接跳下马,走到裴寂面前道:“裴大人,秀宁感激您对诸位大人对我李家的支持。特别是在父兄去世之后,更是有诸位相助相守,我李氏一族才能保的完全。今日小女子也有几句话想对裴伯父与诸位叔伯兄弟们说,识时务者方为英雄,如今天下大势已经归为大陈,诸位又何必逆流而上呢?更何况父兄与陛下往日之恩怨已经是过去之事,诸位何不抛开往昔之事,一心往前看呢?秀宁如今为大陈皇妃,说来陛下也是半个李家之人,难道诸位就不能待我父兄他们一样的对待陛下吗?”
  裴寂听后面色终于有些松动,裴寂倒并不是真的要死忠于李唐。更何况如今李唐已经彻底覆灭,而他裴寂却还有河东裴家需要他支撑。他那番话只是被陈克复以前在河北的世族清洗而心有担忧,担心当年他多次提议对付陈克复,担心将来陈克复秋后算帐,再加上陈克复本身就有过清洗世族的前例,因此裴寂才会觉得与其提心吊胆的等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的灾祸,不如干脆一点。
  “如果,我是就如果你真要我做御史中丞,那么你能答应我提的第一条誎议?”
  “你说。”陈克复点头示意。
  裴寂犹豫了一下后,一字一顿道:“明旨宣示天下,厚礼追赠唐王与唐王四子,并明旨天下,陛下对我等往事从此既往不咎,并给李氏一族族人及李氏旧部颁发免死铁券,非谋反之罪可免一死。”
  在场之人都为之一变色,这免死铁券就连陈破军的功臣们都没有人得到过,如今裴寂却公开要求一人一道。这要求,可是有些过份了。
  陈克复手抚马背,低头沉思片刻,突然转过脸对陈青道:“传朕旨令,追封李渊为唐王、李建成为清河郡王,李世民为敦煌郡王,李元吉为定襄郡王,李玄霸为马邑郡王!按礼制重新厚葬!并明旨天下,李唐旧部一律既往不咎,并与李渊宗族各颁发免死铁券一道。”裴寂、殷开山、柴绍、李孝恭等闻言面面相觑,一时热泪盈眶,一齐跪倒:“谢陛下隆恩!”陈克复下马扶起裴寂,满脸微笑道:“该说谢的是朕呀,礼葬唐王,并善待卿等贤才,才能安天下百姓之心,全朕仁悌之义!你的这条劝谏,抵得上十万精兵呀!陈青,你立即传诏,封裴寂为御史中丞,殷开山为左屯卫将军,李孝恭为兵部侍郎]柴绍为骁骑卫将军!”
  听着那一长串的封赏名单,陈青极不情愿地应了声“是”。
第800章
移天下富户入京,迁四方百姓就边
  太极殿上,陈克复问房玄龄:“今日城外发生的事情左仆射应当已经知道了吧?你觉得朕用河东裴寂等李唐旧臣,是否妥当呢?”今日城外之事,房玄龄也第一时间知道了,虎贲卫大将军沈光一回城在宫中正好碰到他,当时政事堂的诸位相国也皆在,大家都从沈光有些愤愤不平的语气中知道了皇帝重用李唐旧部的事情。
  听到这消息的第一瞬间,房玄龄是惊讶,转而又沉默。厚待这些河东关陇贵族,收他们为朝廷所用,这本来是政事堂诸相们也都同意的事情。可现在的情况却是皇帝的厚待太过于优厚了,甚至对这些人已经超过了不少一直追随皇帝的功勋部下。这样的情况,就不得不让他们所深思了。常读史可以明鉴,房玄龄如今就兼管着修隋史的任务。今天的事情,让他想到了杨广父子。杨广当年上台之后,朝廷中用得最多最信任的不是大隋开国的那些关陇贵族,而大多是江南籍新贵。
  在房玄龄看来,杨广之所以那样做,和如今皇帝的所为都有一些相似之处。制衡,朝廷全力打击旧有门阀,世族,以至于如今朝廷功臣集团一支独大。这事情虽然表面没什么,但皇帝又岂是常人,他做事看事的目光向与臣子们不同。对皇帝来说,平衡才是最重要的。河东的关陇贵族们有很高的声望,也有才能,但他们就是没有地位。如今皇帝把这些人迁入洛阳,脱离了河东这块根基,他们就成了无水之鱼,必须依靠于皇帝才能生存。
  现在皇帝厚待这些人的目的,让房玄龄十分相信,皇帝这已经是在未雨绸缪,培植出一股新的势力来平衡功臣集团们,防止他们这些功臣们成为另一个关陇集团,如西魏、北周、隋一样的陇断朝廷政治。这样的做法虽然让他们这些功臣们有一些心惊,但站在皇帝的角度上来看,这些又是极其正常的事情。
  此时皇帝问起他这事,房玄龄已经十分小心谨慎起来,皇帝和功臣们不可同富贵,说白了也就是对于权利的分享。皇帝可以许可功臣们富贵,但不许他们过多分享皇帝的权力。房玄龄不知道皇帝是不是在试探他,但他回答却是十分小心:“当然,是的,臣事先倒没有想到,不过确实,确实用得好,裴寂等人都是河东人嘛,如今厚待裴寂等人,一来是向天下表明陛下的仁厚之心。二来也是安抚河东世族们的心,让他们为朝廷所用,助朝廷尽快收复河东,结束河东的混乱。”
  杜如晦却没有如房玄龄那么想的远,他皱着眉道:“这事有些险,裴寂等人全都是河东世族,当初更是一直欲置我们于死地。如今河东未平,就将这些人都授予高官厚爵,甚至还分派各地,这会不会是放虎归山,养虎为患?”
  高士廉道:“现在收回旨意还来得及。”
  陈克复眼光扫过这些帝国的宰相们,除了高士廉和鲁广利、李奔雷外,其余人都还太年轻了。尤其是实际主掌着尚书省的房玄龄与杜如晦都还不过三十出头:“朕发出的即是圣旨,皇帝旨意,金口玉言,怎么能事后反悔呢?更何况,裴寂等人确实都是人才,如今我们不是当初在辽东、河北之时了。我们不再是一个割据政权,我们是天下正统,大陈朝廷。朕不希望大家一直还抱有偏见,拉山头,分派系,弄党争。如今天下未平,四方凋敝,此正是朝廷需要广纳贤才之时。唯有纳天下之才为朝廷所用,朝廷才能越加壮大,最快的恢复国力。不然,今日我们将那些有才之士推出门外,也许明日他们就要揭竿而起反我们了。”
  陈节道:“这样一来,只怕是太便宜这些人了吧。而且陛下给这些人的封赏也有些过厚,他们新归附朝廷,并没有寸功,就封赏如此优厚,这让那些跟随陛下出生入死的文臣武将们难免心中不服啊。臣等没有立山头之意,只是希望陛下能考虑下将士们的心里感受。”
  陈克复拍了拍脑袋,事事俱须顾及,这让他有些烦躁。
  “礼部拟一个名单,给朝廷的有功之文臣武将们追赠他们的考妣爵位,并给他们的子女荫封官职,为功臣之妻封赏诰命,再给他们在边疆封赏土地,另外给所有的有爵位功臣们,赐名死铁券一道。”想了想,陈克复也就拿出这套封赏来。给功臣们的祖上追赠爵位,这不过是一个名号而已,朝廷根本不需要付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而功臣的母亲妻子们的诰命,也只是需要花朝廷一点俸禄罢了。至于给这些功臣子弟们的荫官职位,也只是一些清贵好听的闲职。而边疆的土地朝廷有的是,只怕没人开垦,不怕封赏给臣子们。甚至于这免死铁券,那就完全是一个荣耀之物罢了。他真要想杀掉哪个臣子时,又岂会在意这么一道铁券。
  鲁广利听了皇帝这个提议后,也是十分赞成。这些东西对皇帝和朝廷来说,只是些不实际的东西,但对臣子们来说,却是荣耀无比的。封妻荫子,追赠先祖,获得封地,得赐铁券,这每一样,都能让臣子们感激不已的东西。有这些东西赐下去,包准能让将士们有些不舒服的心理大为满意。
  “皇上,不过就这么对待河东贵族们也太便宜他们了。老臣提议,如今朝廷正是缺粮之时,陛下可以向所有归降朝廷的贵族世家们借粮,朝廷如此厚待他们,如今也当是他们回报朝廷之时了。”鲁广利一说出这提议,在座的这相相国们一个个都露出了诡异的笑容。
  这借粮可是一箭双雕,想当年在河北时,朝廷就是向河北的世族们借粮,然后逼反了这些世族,借机将他们全部清洗。如今既然不能明着对付这些河东的世家贵族们,那他们又不太甘心这些战败者堂而皇之的和他们同殿为臣,那就故伎重施。如果他们老实的把各家囤积的粮食交出来,那也是放了他们一次性,出了大家心中一口恶气。而如果他们敢拒不借粮,那河北的世族们可就是前例,到时皇帝都不可能再明显包庇他们。
  陈克复看了鲁广利一眼,哪还不明白这位一起相处了二十多年的老伯父的意思。不过他只是犹豫一下,并没有反对这个提案。如今朝廷正是极度缺粮之时,朝廷已经下令,严禁任何家族与商人囤积粮食,所有粮食都必须平价卖给朝廷以分发给各地,以应付这次的粮荒。陈克复虽然确实有要利用这批河东贵族来稍稍平衡一下朝中权利的意思,但并不表示他就得事事偏袒他们。
  听到皇帝答应了这个提议,陈节干脆又进一步提出,将所有的河东贵族世家们全都迁往洛阳。一来把他们迁来洛阳可以填充洛阳,提升京师的繁华。二来把他们迁到洛阳来,也可以免去他们将来再有作乱的可能。
  迁移,这向来是对付地方势力的一大法宝。想当初,陈克复他们在辽东灭亡高句丽之后,为了防止高丽人叛乱,在血洗高句丽贵族之时,也对高句丽人进行了大迁移。不但将大部份的百姓打乱迁移,同时还将那些头领、富户们单列出来,集中抽到辽东军的重兵所在辽阳等地。
  迁移,能很好的破坏地方的那种宗族势力,以及如蛛丝网般纵横交错的关系。在这个时代,造反一般就以三种模式为最常见,一就是拥兵叛乱,二就是地方豪族们杀官造反,三就是流民们聚众为乱。
  眼下大陈甫立,进行对于那些新收复的地方并没有完全的管辖力。大多时候,县一级的地方,还是依靠着那些宗族势力在管理着。除去拥兵叛乱和流民聚众为乱之后,最容易出现动乱的也就剩下了地方宗族势力叛乱了。迁民,无疑就是打破这种地方复杂关系,让朝廷得以掌控各基层地方的好方法。
  想了想后,陈克复并没有反对陈节的提议。相反,陈克复不但赞成了鲁广利提议向河东贵族世家们借粮的方案,还同意了下旨迁移河东贵族世家及拥有土地五百亩以上,或者家产千贯以上者,皆移民河南省。贵族世家迁往中直隶行省洛阳,河东富户迁往河南行省诸府。
  不仅如此,陈克复还要求各地府县清查各府县富户及贵族们的名单。凡前朝贵族及从五品以上官员之家,皆须迁往中京洛阳、北京蓟城、东京辽阳。凡田产五百亩以上,或家产千贯以上者,皆分别移民河南、山东、河北,以及辽东、辽西、海东、海西、漠北诸行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3/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