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3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2/509

  殿中诸多人已经微微变色,很多人则是反而松了一口气。
  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可能说是陈破军等人不懂礼制,穿错了衣服。只能说他们是故意为之,故意试探东都官员们的反应也好,还是陈破军大胜之下的嚣张也罢。这已经无不说明,如今击败了李密,威压了王玄应,逼服了洛阳一系的陈破军,已经再无顾忌。今日之举,已经说明陈破军并不满足于做一个权臣。
  他要做的是不是权臣,而是篡位自取。
  穿戴好冕服的陈克复直接在龙椅之上安然的做了下来,也让殿中诸人紧张的情绪也微微平静了下来。大势已定,他们现在关注的已经不再是隋朝,而是期盼着新朝早日建立,他们也好在新朝中谋一位置。看陈克复刚才的样子,似有在洛阳称帝的意思,这让殿中大多数人都暗自高兴。陈破军立朝洛阳,那洛阳从此后便再也不用受这几年般的围困,他们也再不用忍受粮荒、兵乱的担忧了。从此他们又是京都贵族,这好的事情啊。
  随后,典礼继续进行。
  跟随陈破军进入洛阳的那些将领,此时全被当成了英雄一样的礼遇。
  列位将领逐个通过高大的承天门,一路走到承天门前,最后进入太极大殿。每进一位,青铜的编钟,及一百八十位歌伎便会敲响小鼓,还有一百八十名乐手则会吹响牛角号声以为致敬。殿中监高声宣布他们的姓名与事迹,列席的王公贵族、文武官员热烈欢呼,活像斗鸡场边的观众。最先进场的是上柱国、镇军大将军、护国侯、虎贲将秦琼。秦琼面似重金,身体魁伟,久经战火磨砺,浑身上下越发的透露出一股沉稳,虽然脸上有几道小疤痕,不过俊朗依然。他两个堂兄弟紧随在后,越骑校尉秦珏和其兄“野蛮人”鹰扬郎将秦玮。三人一律穿着紫金色麒麟明光甲,身后披着紫貂皮大氅。
  越王杨侗和燕王杨倓以及东都官员的代表卢梦三人上前,一人捧着一把东都皇家武库收藏着的一把珍贵马槊上前。这些马槊都是皇家御制,以前都是杨广的收藏,专门用来奖赏给有功将士,及装备给禁卫军的将领们。
  “吾等代表洛阳文武官员及百姓,特奉上此御制马槊,以敬谢诸位将军的不世功劳。”
  秦琼抬头向陈克复望去,陈克复对他点了点头。当下,秦琼微笑着对杨侗道:“那末将就敬谢不敏了,多谢诸位的奖赏!”那马槊一眼就能看出是好东西,秦琼这样的马上战将,又岂有不喜的。
  秦琼之后,程咬金、罗士信等诸将领接连进殿,将军们每人得了一把马槊,校尉们则得了一把御制横刀。另外除了这些刀枪之外,每人还都得了一笔由洛阳城中王公贵族、文武百官,商贾名流们献上的一笔金银。当然,其中陈破军收的最多,一人就收了十万枚金币。
  当陈克复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他都有些惊讶的不敢相信。十万金币,这可是一千万贯铜钱。不论是放到什么时候,这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就算是东都的王公贵族、文武官员,商贾豪强很多,可筹集这么一大笔钱,也是相当惊人的。不过微微惊讶一下后,陈克复也并没有怎么当回事。
  估计洛阳的这些人是担心陈破军入洛阳后,会重演当初河北山东等地的世族清洗。所以早早的先主动献上这么一大笔钱了,对此陈克复也只是笑笑。如今不比当初,如果不到万不得已,陈克复也不是杀人狂魔,不会走到哪杀到哪的。当初的世族清洗,已经震慑了不少人,如今不用这么极端,那些世族也不敢乱来的。
第739章
送礼送女儿
  当陈克复收下了那笔多达十万枚金币,价值一千万贯钱的厚礼后,太极殿中的气氛又轻松热烈了许多。
  轻松之余,一个个立于殿中的王公贵族、文武官员们,此时又都一个个目光热切的望着龙椅之上的陈克复。当王世充降陈克复、杨侗去帝号降为越王,并前往陈克复军中之时,洛阳这个以杨侗为帝,以王家江淮军为支柱的小朝廷便算是不复存在了。
  皇帝都没有了,东都这些小朝廷中的文武官员们,自然也就不再有身上的官职了。从实际上来说,此时站在太极殿中的这些人,其实都已经没有了官职。
  他们筹集了千万贯钱献给陈克复,除了对陈克复示好以外,实际上他们也是想借此机会,重新得到北京的隋朝的认可,能够保有现在的地位,重获得一官半职。
  内史令卢楚和元文都两个东都的文臣之首率先出列,跪在丹墀下奏道:“殿下,臣请求为殿下贡献微薄之力,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陈克复扫了一眼殿中诸人,发现众人的脸上比卢楚和元文都二人还要急切,一个个都目光中都带着期冀。如果连卢楚和元文都这两人都不能在陈克复面前获得职位,他们就更加没希望了。
  微微一笑,陈克复放松的往龙椅后坐了坐,将整个后背都靠在了那金龙蟠踞的椅背上。他一手搭在椅背上,身子微侧,一手抚着颌下的短须。只是笑着,并不言语。
  殿中欢快的气氛渐又沉重,连鼓乐的宫中乐女们也都停了下来,不敢轻动一下。
  “你,把那盘苹果端过来,看着那么鲜艳,一定很好吃。离开北京这么久了,好久没有吃这么新鲜的水果了。”陈克复笑着对一侧的一位微低着头的二八可人宫女道。
  那宫女微微有些惊讶,低着头端着那盘苹果缓步走到丹墀上,双手举着盘子过头。
  陈克复接过盘子,从中取了一个极鲜艳的苹果,一口咬下去,酸酸甜甜的十分可口。他几口就吃了大半个,丝毫没有顾及满殿中人的存在。一边吃,他还一边从盘中又拿了一个递给那个宫女。
  “本王认得你,你以前是在出云公主的宫中服侍的吧,叫什么来着?”
  “奴婢香云,以前确是服侍过出云公主殿下。”那宫女忐忑不安地道。
  陈克复微笑着道:“给你吃你就吃吧,别这么拘束。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出云前些天刚刚为本王生下了一名小王子,四月初十。”
  香云面露欣喜,高兴地对陈克复道:“奴婢恭喜殿下和公主喜得王子。”
  “如果你还愿意照顾出云,过些天本王送你去北京如何?”
  “奴婢愿意,愿意!”香云满脸的高兴,出云公主当初待她们极其和气,能够再去服侍公主她自然愿意。
  陈克复和宫女出云两人就在那里旁若无人的聊着天,完全不顾及殿中的满殿人。甚至是跪在地上的元文都和卢楚两人,他看都没有看一眼,故意装作无视。
  又过了一会,陈克复觉得拿捏的也差不多了,才让出云公主回列。
  然后似才装着看到卢楚二人一样,脸上挂着极其虚假的笑容道:“两位大人怎么跪在这里,你们有何事要奏?”
  卢楚二人态度不敢有丝毫懈怠,又极诚恳的重复了一遍。
  陈克复点了点头,刚刚他故意这般拿捏,就是想看看这些人的反应。如果东都这些人觉得他陈克复随便给点钱就能打发,以后说不定还会有什么过份的想法。现在故意晾他们一晾,也是让他们更明白此时的处境。
  现在看着众人态度还算老实,陈克复也就不再拿捏,伸手虚抬,让两人起来。
  “卢大人和元大人当初背负先帝遗命,留守东都。这两年来,也是劳苦功高,护得一方百姓平安。本王如今受当今圣上和皇太后钦命所托,在陛下成年亲政以前,暂摄朝政。自然不能无视诸位的功劳,有功必赏。念你二人守护洛阳有功,今特赏你二人各铜钱一万贯,并各授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元文都加太仆寺少卿,卢楚加卫尉寺少卿。”
  听完这个任命,殿中人都微微一愣。卢楚和元文都在洛阳的小朝廷中担任的都是内史令之职,那是三省之一内史省的主官。真正的朝廷大员,宰相之职。就算是在杨广之时,他们也是朝中的高官大员,全是正三品级的实职官员。
  而现大归附陈克复,陈克复给他二人的官员却让他们惊讶。银青光禄大夫,这是河北朝廷的文官散阶,一个从三品无职无权的阶官。两人真正的实职都是寺少卿,一个给朝廷养马,一个帮朝廷看守武器装备。而且还都不是主管,只是一寺的副官,正四品官。除此外,没有封爵,没有勋爵。
  不论是和原来东都的小朝廷,还是过去杨广朝的官职相比,卢楚两人都可以说是大大的降职了,而且是一下子降成了闲散人员。
  两人跪在地上微微变色,卢楚暗中咬了咬牙。
  不过只是稍稍犹豫了一下,最后两人还是很快强打起了笑脸,对着陈克复行礼道:“为殿下效劳是臣等无上的荣光,臣等愿以此绵薄之躯效命于殿下阶前,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好。”陈克复点头道:“相信本王,只要你们能忠诚于本王,用心办事,本王最后不会亏待你们的。”
  杨侗、杨倓二人的母舅,北周和隋初名将韦孝宽的儿子滑国公韦寿高大魁梧,觉得他父亲的遗传。不过与身为名将的父亲韦孝宽比起来,韦寿这个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大贵族,却并不是一个善战的将军。与此相反,韦寿是一个家财巨万的大财主。而且韦寿除了能赚钱外,还最喜欢娶美貌妻妾,更善于生孩子。
  不过韦寿娶了十几个妾侍,孩子生了三十多个,可儿子却没几个,女儿倒是有三十多个。其中嫁的最富贵的就是嫁给了原太子杨昭,并生下了如今在关中刚被宇文化及废掉的隋帝杨侑,也就是原代王侑。
  除此外,这些年,韦寿和各大世族通婚,女儿嫁遍天下阀门,早就织成了一张巨大的联姻网。韦寿虽然年过花甲,长的却比较高大,留了胡子,胸膛厚实,肩膀宽阔,比起当初北周的天下第一岳父,出名的美男子独孤信来,也只差不了多少。
  韦寿上前道:“臣有个待字闺中的女儿,实乃吾家之明珠。殿下明查,她至今还未与人定下婚约。小女听闻殿下桩桩丰功伟绩,迷醉于您的智慧、勇气与名将风采,一直思慕、倾心不已。臣恳请殿下即日将她接来洛阳,携手联姻,结合两大家族,共铸世代辉煌。”
  陈克复微微惊讶,“滑国公,令嫒之姿天下闻名,只不过本王早已经与长孙成亲。而且除了长孙,本王还早已经娶了出云公主和已故唐国公李渊的爱女为妻。如今长孙和出云都刚为王本诞下王子,本王如何又还能娶韦家小姐呢。”
  韦寿站在那里,微笑道:“殿下,寻常百姓,只得娶一妻。而官宦之家,除妻之外,还可纳妾。而我朝之例,公侯贵族,在一妻之外,更是可以娶两平妻,三妻四妾。至于如陈王这般尊贵的王爵,则更不受这些礼制束缚。陈王殿下除了有正妃外,还可以有四侧妃,及诸多嫔妃。如今殿下虽有长孙王妃和出云公主,及李氏侧妃,也依然可以再娶小女为侧妃。”
  那边的越王杨侗也出列道:“滑国公乃是小王外公,滑国公之女亦是小王亲姨。而且滑国公与天下各门阀贵族联姻,姻亲遍及天下。如果陈王与韦家联姻,亦是与诸多贵族门阀作亲也。”
  殿中的诸多王公贵族、文武官员也都跟着出声道:“殿下与滑国公携手联姻,实是极大的好事啊,乃是我们东都百姓翘首以盼的喜事。东都被围困许久,如果此时殿下在东都举办一场盛大的婚礼,无疑也会让整个洛阳城的百姓们轻松许多的。至于举办婚礼的花费,我等皆愿一力承担,定不叫殿下破费。”
  那边韦寿也连忙道:“臣家中颇有资财,愿意以钱百万贯,庄田一千顷为小女陪嫁!”
  陈克复紧盯着韦寿,心里也不由惊叹韦家好大的财力。为了靠上自己,嫁个女儿不算,居然还愿意命出一百万钱,十万亩田地陪嫁。就算韦家有钱,这也绝对是下了血本了。
  对于那个从没有见过的韦家小姐,陈克复自然说不上喜恶。不过如果抛去感情方面,只从利益方面来讲,此时接受这桩联姻,倒是可以马上拉拢一大批的关陇贵族及河南当地的世族豪强。虽陈克复并不在意那笔巨大的陪嫁,但此时他要接掌中原,也确实需要这些地方贵族豪强势力的支持。
  杀戮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特别是此时中原千疮百孔,需要的是恢复生机,而不是又一轮的清洗。妥协,利益交换,这便是权利者不变的法则。就算是陈克复如今一手掌握着半个天下,面对此,他也不得不如商人一般的权衡起利弊得失来。
第740章
我的洛阳
  辉煌的太极殿内,东都诸人都在翘首以盼,期待着陈克复的同意。
  陈克复面无表情的扫过殿中诸人,最后目光落在韦寿及杨侗、杨倓三人身上。这是一桩赤裸裸的利益联姻,如今的杨侗等人早已经明白了杨家终于没落,昔日高高在上的皇族,也即将沦为阶下臣。
  虽然陈克复的侧妃出云公主杨吉儿是杨侗兄弟的亲姑姑,但杨吉儿与他们兄弟的关系并不算是太亲密。特别是杨吉儿自去北方后,早已经与他们中断联系许久了。相对的,韦寿是他的外公,而且韦寿与整个东都的贵族官员集团都是联络一体的。如果陈克复肯娶韦寿的女儿,也就等于和整个东都的贵族官员集团结亲,进一步亲近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杨倓、杨侗、韦寿马上就能成为陈克复的亲戚,在末来的新朝之中,他们至少也能取得一席之地,而不至于马上沦为千夫所提的罪臣,失去一切。
  答应还是拒绝?
  陈克复心头思量,不过这个问题并不用思量太久。爱美人,陈克复更爱江山。身外于此时位置,他早看透了许多东西。站的越高,看的便越远。很多时候,贵族门阀之家的婚姻,也不过是一场利益的交换。早在数年前,陈克复与李秀宁定亲时,他就明白这一切。
  到如今,不过是让他看的更透彻一些罢了。他与李秀宁订亲之前总算还见过面,心有好感。而到现在,那个韦寿的女儿,他不但没有见过,甚至到现在连名字也不知道,连年纪几何,长相如何,更是通通不知道。不过这些妨碍不了这桩联姻的本质,一场东都集团与河北集团之前的妥协与利益交换。
  陈克复并不抗拒政治联姻,他考虑的是值不值得与这些人联姻。
  思虑了许久之后,陈克复还是渐渐倾向于与他们联姻。东都这些人虽然在军事上一无是处,不但被李密围困,甚至被王世充所左右。但实际上,这个集团在中原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甚至在整个大隋,他们的影响力也依然很大。东都的这个集团也属于当初隋朝的上层统治阶级关陇集团。在杨广死后,这个巨大的政治集团分成了河东李渊一派,关中宇文化及一派,和东都洛阳留守一派,及江汉的杨暕一派。
  陈克复当初虽然挟皇太子杨杲在河北立朝,但实际上,他那边却少有关陇势力归附。少数的几个,也者是些关陇集团中失势的家族。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虽然隋朝已经腐烂透了,但作为从西魏一直到北周,最后到大隋数朝以来的上层统治阶层。关陇集团从最上层到各地方乡间,他们都掌握着极大的权力与影响力。当初陈克复虽然在河北、辽东等地清洗世族,但辽东、河北等地,正是关陇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
  如今他已经南下中原,即将掌控中原,而中原与河东、关中正是关陇势力最强的地方。就算河北军再强,能击败李密、王世充,占领河南。可是想短时间内,就把这些地方牢牢掌握在手中,让他们不再起动乱,这却是个真正的难题。
  而如果陈克复接受东都这些人的提议,与他们联姻,也必能很大的缓和河北与东都两大集团之间的矛盾。东都一方极需得到陈破军的认可,而陈克复也需要得到东都一方的支持。
  妥协与交换,能换来更好的发展。而如果使用当初河北那样的强硬策略,在中原这块与河北不一样的土地上,只怕会取得很大的麻烦。更加迫切的是,一旦河北军入主中原,陈克复就需要在洛阳登基开创新朝,以稳固人心。
  而那时,他也将直接面对着天下剩下的各方群雄,江南陈朝、江汉荆襄,关中陇上,陇右河西,巴蜀汉中,到时他有可能得面对所有势力的共同反击。到那时,作为最前线与河北军新的政治中心的洛阳,地位将更加重要。
  陈克复起身走下丹墀,迈步上前,扶起滑国公韦寿。“既然诸位都看好这段姻缘,都愿意建言附和,吾自当顺从,以遂大家之愿。滑国公,迎娶令嫒,实乃本王之幸,也属两家无上之喜。”他主动拥住韦寿,重重地拍打着他的背部,欢呼在周围响起。
  等恭贺之声渐熄,诸人重新分列立好。
  卢楚、元文都两人开始代表东都留守一方,向陈克复汇报东都的各处防守,以及东都各处的仓库存储、钱粮武器、马匹数量,甚至是工匠,各式材料等林林总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2/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