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1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509

  底下的大臣们都有些麻木了,封王?陈克复姓的可是陈而不是杨,如果封王,哪怕是一个郡王,那也是异姓为王啊。大隋开朝以来,哪怕是位高权重,最大的权臣杨素也不过是从越国公升级成了楚国公。其它的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从不曾有过这样的异姓为王的先例。杨广吝惜官位,这是朝中不争的事实。可是如今却突然说出,不吝惜封王的话,众人无不震惊,羡慕。
  唯有虞世基几人却轻轻的笑了,杨广对官职的吝惜到了一个十分变态的程度。但凡有个空缺,必定就从此空着。今日能给陈克复这么厚的赏赐就已经是破天荒了,居然还许诺封王,要是相信皇帝的话,那真是见鬼了。以几人对皇帝的了解,皇帝如今对杨广的封赏越重,许诺越高,那就越表示,杨广对陈克复已经越发的忌惮了。
第271章
尽诛李氏
  大业九年的一页在呼呼北风之中翻过,这一年,杨广三征高句丽。
  即将大功造成之际,杨玄感在黎阳造反,让杨广征辽功败垂成,不得不撤军回中原。不过也正是因为杨广撤退回中原,陈破军却如横空出世,在辽东搅起血雨腥风,最后凭一己之力,夺下辽东。
  辽东既已平定,朝中上下都松了一口气。杨广高兴之余,那在辽东当着天下四海各国国王、使臣大败两次的难堪也终于少了些。这个时候,他不由得再次开始在心中燃起了往日被压制下来的雄心壮志。
  伊吾国灭了、吐谷浑国灭了、琉球灭了、林邑打服了,高句丽如今也被灭了。下一个目标又将指向哪里?是重新调头回因东征高句丽而放弃的西域,还是准备再教训一下,最近已经开始有些不太老实的东突厥?杨广站在宫殿中那幅巨大的羊皮拼接地图上,手拿权杖,一会指指东,又一会指指西。
  心中早已经沉浸到了整个天下四方之中,他要让普天之下,莫非无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要让大隋的名号传遍宇内,让他杨广的名字威加四海。
  杨广一人沉醉在自己的大业之中,却早已经忘记了,虽然辽东平定了,但是此时的中原却更加的乱了。
  王薄领导的长白山叛乱,屡败却屡战。刘霸道利用豆子卤亢历朝多“盗”的条件,在那里竖起旗帜,其众达十多万,号“阿舅贼”。漳南人孙安祖,自号将军,领数百人,入高鸡泊树旗造反。张金称,聚众河曲起兵。高士达,自称东海公,聚众清河起兵。扶风人唐弼,推立李弘为天子,自称唐王。延安人刘迦论,自称皇王。离石胡人刘苗王,自称天子。鄱阳人操师乞,自称元兴王。
  济阴人孟海公,大业九年占据周桥,进而攻克曹、戴两州,自称“录事”,盛时有众三万人。
  齐郡人孟让,大业九年揭竿。曾会合王薄长白山军,旋即转向江淮地区发展,有众十多万。
  东海人李子通,出于长白山军,已经自立旗号。沧州阳信人高开道,曾参加豆子卤亢军,已经单干。
  北海郭方预、平原郝孝德、河间格谦、渤海孙宣雅再次招兵买马。灵武人白瑜娑劫掠牧马,北连突厥,陇右多被其患,谓之“奴贼”。济阴孟海公起为盗,保据周桥,众至数万,见人称引书史,辄杀之。彭孝才起为盗,有众数万。
  扶风桑门向海明亦自称弥勒出世,人有归心者,众至数万。杜伏威与辅公祏江淮军。翟让的瓦岗军。上谷人王须拔自称漫天王,国号燕。涿郡人卢明月被张须陀大败后,又一次死灰复燃。
  齐郡左孝友、东海彭孝才树旗造反。
  这些只是其中实力比较强的,若是再加上实力稍差点的,那恐怕要列两页纸才行!
  乱了,大隋彻底的乱了,乱世之中,已经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称孤道寡,如同儿戏,或拥数千、或拥数万,甚至有七八万,十多万者,整个天下乱了。
  整个农民起兵造反遍及整个大隋天下,北至马邑、榆林、上谷、渔阳。南至高凉、苍悟、信安,东自吴、余杭、海陵。西至武威、金城、平凉、灵武。烽烟遍布,天下大乱。
  不过此时的杨广一心早就沉浸在自己的大业中去了,对于那些农民起义实在有些看不上眼。他最怕的是那些贵族世家的叛乱,是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将的叛乱,但是偏偏最不怕的就是农民。他灭了国,亡人族,还会怕了几个泥腿子不成。
  看到皇帝不愿意听太多的盗匪的事情,虞世基、裴世矩等几个参掌政事的四位朝中大臣,也聪明了。但凡有关于起义军的事情,全都压下来不报给杨广。天下盗匪越来越历来,甚至已经靠近东都洛阳了,杨广还什么都不知道。
  偶尔问一句,宇文述也是马上道,盗匪已经被剿灭了多少多少。可是他却从没有告诉杨广,盗匪虽然剿灭了众多,可是那些新起来造反的更多。
  但凡王朝末世之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预言、童谣出现。
  陈胜王、大楚兴!秦末大起义。
  苍天已死、黄在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
  而如今大隋朝终于也出现了这样的谶语,意思是将要应验的预言,有《桃李章》曰:“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
  又有《桃李子歌》,曰:“桃李子,莫浪语,黄鹄绕山飞,宛转花园里。”后来还有童谣在大街小巷流传——桃李子,洪水绕扬州……。
  所有的谶语童谣都直指一件事情,隋朝杨氏江山,将要被李氏取而代之。
  这样的谣言第一时间就被御史台风闻密奏给了杨广,满心雄心勃发的杨广一看到密信后,脸色一下子变了。而且变的很难看,脸色青紫。
  如果说杨广对于陈克复这样突然窜起,又手握兵马的大将,心有忌惮的话。那么,杨广对于大隋的关陇军事贵族们,却早已经是日夜提防了。
  “陛下,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求见!”正当杨广收到密信脸色难看的时候,内侍通报,大将军宇文述求见。
  宇文述一见杨广,跪拜行礼后大声道:“陛下,李浑要谋反!”
  杨广一下子惊住了,刚刚收到了密信上就是李氏代杨氏,现在却又出来个李浑谋反。杨广已经有些惊恐了,当初一个杨玄感摆造反,已经让他惊恐交加。如今居然又来一个李浑,那真是让他既惊且怒。李浑比不上杨玄感,但是李浑的背后却是一个庞大的李阀,除了皇族外,当今天下最势大的门阀。
  李浑家族是李穆、李贤兄弟俩的这一族。李穆李贤在北周之时,已经是八柱国家了。到了李浑这一代,李阀已经有国公数位,国侯十余位,其中大将军、柱国类的高级将领众多,整个李阀从五品以上的子弟,就有近两百个。而且更加让人惊心的是,身为关陇军事贵族,这些人大多都是武将。
  正五品的武将在十二卫中,那是统一千余人的鹰扬郎将。在四府中,那也是执掌宫禁禁卫军的高层将领。近两百个高级将领,还都是一族之人。可以想象皇室对于李家的忌惮了,那是时刻提防。不过这里的李阀不包括李渊家,李渊是李虎的孙子,他是另一族,虽然也是李阀,但是势力却小的多,而且还是杨广的表哥,算得上是可信任的。
  北朝之时,各朝天下基本上就是被军事大阀取前朝而代之。北周代西魏,隋代北周,现在李阀本就是隋朝最大的门阀,杨广如何不担心。虽然陈克复他也忌惮,但是比起李阀来,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陈克复不过是一个新起的新贵,没有根基势力。李浑家族可不一样,公侯将军数以百计,为官者上千人,真正的天下第一阀,比他杨家都要兴旺多了。如何不让杨广担心,一个不好,就真有可能被取而代之了。
  宇文述和李浑本来是亲威,宇文述曾经帮李浑从他侄子手中抢来了李穆传下的国公爵位。为此,李浑每年将一伴的封地税收交给宇文述,不过给了几年之后,他舍不得了。宇文述是什么人,天子近臣,为人心狠手辣,吃了这么一个亏,早就记下了。
  这次一见外面的谣言,立马就跑进攻陷害李浑谋反。有道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宇文述这样的人又岂是好得罪的。
  看到皇帝的脸色,宇文述就知道事情差不多了,忙又道:“臣与李浑向来亲善,闻其情趣与以往大大不同。经常与李敏、李善衡等,日夜屏语、或终夕不寐。李浑是大臣,家代隆盛,身为禁卫军大将,不宜如此,愿陛下察之。”一句话,彻底的将李浑给拖入了地狱。
  听了这话,杨广已经再不管是真还是假,他已经打定主意,借这个机会,彻底的铲平李阀“此事朕交给你全权审理,一定要审理出结果来,如果李浑真心谋反,朕自然不会放过。如果只是小人谣传,那么朕也不会亏待国家功勋世家。”杨广的话已经很明白,不管真反假反,只要你审讯之时,弄出铁证来就行。有了铁证,铲除李阀就能对其它的世家们有个交待。
  先是杨玄感反,接着又是李浑家族事涉谋反。杨广终于坐不住了,这大隋的这些关陇世家大阀,基本上都是北周时的世家大阀。这些家族当初可是比杨氏家族要强大多了,只因当初是篡夺的北周,所以杨坚一直继续保留了那些大阀世家的地位权势。但是现在,杨广已经忍不住了。
  天下的农民在造反,他不怕,怕的就是这个时候那些世家大阀跟着造反。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趁着刚刚平定了辽东,杨广开始掀起一轮大清洗。宇文述没有让他失望,成功的拿到了李浑谋反的证据,虽然是屈打成招出来的,但是杨广却根本不在乎,他要的只是一个理由。
  扶持新贵,清除旧阀,杨广再一次将目光从陈克复、虞世基等新贵们身上移开,转而向关陇军事贵族大阀挥起了屠刀,尽诛李氏。烜赫一时的李穆家族,李浑和李敏等三十二人被砍头,其余数千多人等全部被流放到边疆。
第272章
发战争财
  高阳郡皇帝驻跸,杨广派宇文述南下东都洛阳抄斩李阀的时候,陈克复正优哉游哉的接待着辽东辽西各部族的使者。
  辽东之地,在陈克复解除了战争的全面管制之后,特别是将各地的辽人全部重新迁移之后。整个辽东已经重新开始恢复生机,不但各个大小山城已经都驻上了隋军,各城中的大大小小的店铺也基本上都重新营业,就连野外山林之地,也偶尔能看到那些被没收了弓箭,大刀,只能拿着标枪、猎叉的猎户上山了。
  特别是辽东、新城、扶余、卑沙这四个大城,如今俨然成了四个商业城市。高句丽当初请室韦南下的时候,将扶余城许诺给了室韦人。而陈克复当初也用扶余城做聘礼娶了契丹遥辇氏部族大族长阿地那的女儿,不过在陈克复歼灭二十万阵前军,俘虏了高元之后,阿地那反而带人退出了扶余城。
  陈克复在辽东杀的血流成河,而且这么快平定了高句丽,让阿地那大族长也有些心惊。为了能让陈克复帮他彻底击败大贺氏部族,也为了契丹王位,阿地那主动的将扶余城还给了陈克复。
  周边的战争还在继续,但是战争之中的商机却是更多的。陈克复平定了高句丽,最大的商机就是奴隶。很多高句丽族年长攻入或者太年小的奴隶,陈克复干脆通过扶余城和辽东城这两座大城新建立的奴隶市场卖掉。
  而契丹九部和粟末水部在战争中掠夺过来的人口、牛羊马匹,这个时候也同样的进入市场。各大部族之间,通过处于中间位置的扶余、辽东城纷纷交易,各种所需。特别是陈克复在占领辽东,有了充足的人口后,开设了许许多多的工坊,基本上各种各样的玩意都生产。反正军中有数量众多的工匠,除了那些武器、铠甲、火药等匠人,其它的如一些各行各业的匠人,陈克复干脆设立了一座座工坊,有了充足的奴隶做工,每日里工坊都能生产出大量的东西。
  用麻葛、皮毛等加工出来的衣物,靴子。甚至各种陶瓷等器物,除了粮食和铁器这两样东西陈克复不出售之外,基本上辽东什么都卖。有的是辽东自己的工坊生产的,但还有大量的物品却并不是陈克复的辽东自产的。
  自拿下辽东之后,辽东半岛最尖上的卑沙城,也就从原先防御中原海路的一个坚固堡垒,成了一个临海港口贸易城市。从卑沙城从船出海到山东东莱郡不过几十里海路,甚至只用五个时辰就能过海。
  辽东一平,那些中原的商人,一下子就如同嗅到了腥的猫一样。根本不用陈克复请,他们就不请自来了。辽东各种各样的物产,特别是高句丽年轻女子,成为了所有中原商人手中最抢眼的商品。不对陈克复对于这些高句丽女奴却有数量限制,每次只交易一部份。物以稀为贵,高句丽女奴的价钱贵不可言。那些中原贵族世家甚至是那些有钱的商人,人人都想买一两个高句丽的女奴回家。仿佛一夜之间,养高句丽女奴已经成了贵族间的一个新风气了。
  在陈克复的指点下,负责奴隶交易的卑沙城,每次都会拿出那么一两个高句丽的贵族出身的女奴,这些贵族出身的女奴每次拍卖,都会引起许多中原商人的激烈竞争。到最后,辽东军收钱收的都要手软了。
  大量的辽东物产通过中原商人运往中原,而同样的,每一次中原商人也不会空船来,茶叶、瓷器、丝绸布匹,甚至是各种各样的消费品,应有尽有。以往这些东西想通过海路运到辽东,那是根本不可能。而从辽西走陆路,那么从南方到达辽东辽西,那遥远的路途,一路上还要担心战乱、劫匪,最后就是能获利,获利也十分的少。
  而陈克复大占领辽东之后,就等于重新开辟了一条新商路。不但快捷,而且往返的时间更短。更关键的是,这条商路有陈克复的辽东军保护,根本就不用担心安全。如果他们直接只在卑沙城贸易,那么他们只须交付少量的入港税和按货物抽成的交易税。如果他们要继续北上辽西诸部,或者南下到平壤、百济、新罗去,那么他们只要付给一定的保护费,那么沿途的辽东军就会给他们护卫。
  不少的商人都愿意冒险进入契丹、或者靺鞨,因为那里正在打仗,战争前线虽然危险,但是商机和资源也特别多。只要契丹或者是靺鞨人攻下了敌人一个部落,这个时候他们就能直接上前收走那些各种各样的商品。这些商品从人口到牛羊马匹,无所不包。在这样的前线做生意,他们的付出十分的少,利润却超出想象。
  卑沙城是一个进出港口,中原和辽东的贸易都从这些进出。而扶余城,则是辽西诸部的一个交易地点,无数辽西各部族都在这里交易,只要你有钱,什么东西都能在这里买到。
  而处于南方卑沙和北方扶余城之间的辽河中原的辽东城,却是一个中转站,也是一个人口大城。不但南来北往的商队都可以通过辽河经过这里,而且从河北辽西陆路过来的北方商队,同样将头一个经过这里,南方的百济新罗也一样的要经过这里。这里就是一个东西南北四下交汇之地,且这里还是陈克复的大本营,城高墙坚,拥有数万兵马驻守。所以辽东城也就是一个消费大城,许许多多的商人来辽东买下或者租下店铺。
  辽东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那些南来北往的商人,特别是那些大商队,商号,都在辽东城或者新城设置中转仓库,各个城池中的商店货品,大都是囤积于此。既安全,又方便。
  谁也没有想到,辽东会有这么大的商机,甚至说辽东的这种火热的贸易有些虚假,甚至畸形的感觉。但是细想起来,实际上却也是有理由的。中原各地到处都是农民造反,不但百姓不好过。这些做生意的同样不好做,交通堵塞,商路不通,更关键的是乱世之中,大家也没有多少消费能力。
  辽东的突然平定,等于是突然发现了一个新大陆。这里没有兵荒马乱,而且这里因为那些辽东将士们之前都得了无数的赏赐,所有兜里都比较有钱。再一个,这些留在辽东屯田的几十万士兵民夫,再加上他们那同样数量巨大的家眷,这里简直就是充满商机。特别是平定辽东之后,直面面对着辽西诸部,这些地方,以前只能从代北、幽州等地穿过突厥,然后再一路往北,才能和他们做交易,如今却等于直接突破了突厥和高句丽这两道大门,直接就能做生意了。
  辽东辽西的打开,就如同一条新的丝绸之路的打开。无数的商品打到了销售的地方,而且也能直接以更小的代价,直接从辽东辽西获得更多的商品。马匹、牛羊、女人、奴隶、毛皮,这些物品都是中原需要的。
  辽西诸部在接到陈克复的会盟邀请贴时,没有人拒绝。对于契丹靺鞨、新罗来说,他们之前已经付出了成本,现在到了收获的时候了。而对于如室韦、大贺氏、百济、黑水鞨鞨来说,他们之前押错了注,现在是唯一有机会改变结局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陈克复出兵,不管是出多少,他们也无法承受住这样的结果。
  高句丽战争已经结束,整个辽东的大势已经分出了结果。他们要么重新选择,和大隋重新和好,修复关系。要么,就只能等着大隋一个个的像灭掉高句丽一样的灭掉他们了。
  各方势力快马加鞭,不到一个月就已经全都汇集在了辽东城。
  正月的辽东,依然是寒冬之中,滴水成冰,连整个辽河都已经结上了厚厚的冰层。辽东城的钟楼之上,有士兵准确的敲响了大钟,为城中的百姓报时。悠远的钟声声传久远,惊起了一窝鸟雀。
  辽东城的内城都是辽东军重要物资的仓库储存之地,而且还是城中机密的工匠营和军官居住区。辽东外城则是士兵和百姓们的居住区,城中除了有差不多五万军队驻守,还有留在辽东城居住的五万工匠,两万民夫,除此外,还有差不多五万左右的辽人百姓。
  另外最近陆陆续续已经有不远的隋军将士和民夫工匠们的家属,从中原各地自山东浮海赶到辽东。
  虽然现在来的只有一小部份,但是以陈克复的估计,用不了半年,辽东城最少还会增加二十万的家属,再加上现在每日那些商队的流动人口,整个辽东城到时绝对无法容纳这么多人,只能再分散到附近的各个城中去。
  现在城中的五万兵马,已经分了差不到一半到六合城去了,另外又在城南十余里新建一大营,分出一万兵马驻守。
  曾经倒下过无数中原子弟的辽东,曾经让无数中原人一听到这两个字就颤抖恐慌的辽东,在大业九业过去之后,却突然变成了一个人人向往的地方。
第273章
养贼自重
  虽然离春节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但是辽东城各处,仍然可见新春的气象。那些门旁崭新的桃符,商铺前的红灯笼,无一不还留着新春的气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