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628

  黄胡子笑了笑:“你知道张莺莺有多少条海船吗?知道张莺莺手下有多少武装护卫吗?”
  “多少?”
  “据说张莺莺有大小商船千艘,武装护卫足有三千之数。具体的情况是否如传说中的一样我不清楚,但我只知道张莺莺的船队虽然不再做无本买卖,可这辽海和东海甚至南海上,三大海上都从没有人敢动挂着鲛鲨旗的新罗清海商团。”黄胡子说着有些奇怪的看了李璟一眼,先前李璟桌上的那封信他是看过的,自然能猜出李璟与那张莺莺有些关系。他试探着道:“和海上王比起来,我镇东海连给他们提靴都不配。如果兄弟你要把这海上女王给征服,那真是想不飞黄腾达都难了。”
  “二当家不必探我口风,我只是前些日子无意间从一群刺客手下救了她一回而已。我记得当时刺客的首领是个女的,他们还称她为殿下,你常跑海上,知道这人是什么身份么?”
  黄胡子脱口而道:“我早听说数十年来,新罗王室一直不遗余力的刺杀张保皋的后人。张莺莺的几个哥哥就全都是死于刺客之手,连她父亲好像也是被人下了慢性毒才死的。听你这么一说,这个被称呼为殿下的女人定是当今新罗王的女儿,真圣公主金曼。这女人可是在新罗十分有名,长的妖艳如花,可却心如蛇蝎,更兼行事狠辣,手下豢养了一大批的花郎以及杀手刺客和亡命之徒。她在东海上也有一支武装船队,专门找海上王的麻烦,海上都称她为曼陀罗花,这是个疯狂且又危险的女人。以后如果在海上看到蔓陀罗书的旗号,千万记得躲着走。”
第94章
组建左右家丁队
意外得悍将两员
  张承宗和刘守谦如同哼哈二将一样的跟在李璟的身后,随李璟看望那些被收留的五十三个饥民,并在一旁为李璟介绍众人的姓名。张承宗和刘守谦二人也都是那日李璟回乡路上带回来的饥民,张承宗就是杏儿的父亲,那个长的身高过了两米,倒在路边差点一家饿死的大汉。
  据他自己所说,他家原在河北义昌军节度使郑汉卿所掌控的沧、景、德、棣四州之一的沧州。他在沧州原本经营着一家祖传的铁匠铺,后来被征入义昌军中匠器营。之后又因身材高大,且有一身膂力,兼且还会一套枪棒武艺,后被选做了前任义昌军节度使卢简方的衙内兵,甚至做到了队头的位置。不过前年,卢简方调回长安任太仆卿,张承宗因家小皆在沧州而未跟随去。新任的节度使郑汉卿到任后,第一时间就将原来的衙内兵清理,张承宗被卷入一场莫须有的罪责中,差点丢了小命。最后花光了家中积蓄疏通才保下一命,丢了军职回家。原本回家后还想重操旧业,可却没了本钱,只好给别的铁匠店做工。今年大饥荒,河北的沧州更加严重,两月前铁匠铺就关了门,被遣散后他便带了家人想来登州投亲,却没想到亲戚也早逃荒去了,他一家差点饿死在路上。
  刘守谦的情况和张承宗也是差不多,他老家是兖州莱芜县。他祖上也曾经是平卢军的军校,后来李家被朝廷攻灭后,刘家祖上便回了兖州老家置了几百亩地当了乡下地主。传到刘守谦时,刘家已经是家有千亩之地,方圆十几里也算是头面人物。刘守谦自幼不喜读书,却喜舞刀弄棒,练过马槊,会骑射。不过三十出头的刘守谦却是谨记家训,不愿意投军做官,只是娶了妻生了子,安心的过地主生活。今年大灾之后,兖州灾荒算不上最严重的,可是兖州、浑州、曹州几州守着黄河与运河要处,向来贩私盐的盐商却是最多的。饥荒一起,流民蜂聚,许多私盐贩子趁机聚众,开始武装贩运私盐,少的数十,多的上百。到了后来,有些私盐贩子干脆做了盗匪,直接带人劫掠州县。刘守谦的乡里就被一股一百多号人的私盐贩武装给抢了,他见机的快,趁夜带了老婆和三个孩子给跑了出来。在外躲了一夜,也没敢再回去,便想去登州投亲,走到半道上就没了钱吃饭,一路要饭而来,差点都饿死了。
  在李家吃了几顿肥肉大米饭,张承宗和刘守谦这两个身高都过了两米,比起李璟还要高上一头的大汉立马恢复了那份武人的精神。虽然身子还一时补不回来巅峰的状态,但光看那精气神就是不凡。李璟那天看望饥民时,一眼就从人群中挑出了这两人。
  亲自动手考较了一下二人的武艺后,李璟问他们愿不愿意跟着他当兵吃粮做他的家丁?并提出要任二人为队头,并许以月俸五贯,加米五斗的条件。张承宗没有丝毫犹豫的答应了,当初他就曾当过义昌军的衙内兵队头,那时的条件可没有这么救命恩人给的优厚。刘守谦倒是有些犹豫,他兖州的房子虽然被烧了,可地还在。不过在李璟的一番劝说下,他考虑了许久,也清楚暂时他是回不了那个现在已经到处都是乱匪横行的兖州。另外就算去投亲,带着这么一大家子也不是什么好办法。这饥荒谁也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看看李璟也是一个信的过的人,最后也就同意留了下来。
  李璟马上便将两人任命为自己的家丁队队正,两人都为队头,各领一队。张承宗为家丁一队队头,刘守谦为二队队头。虽然按说李璟只能有五十个家丁,不过李璟并不打算真的事事按规矩来。只是虽然现在两个家丁队的队头有了,但实际上两人都还只是光杆司令,下面连一个部下都还没有。
  此时临近中午,李璟收留的几十个饥民暂时住着的王老村长家的草屋院子里,正飘出饭菜的香味。院子里摆了三张粗糙的大长条桌,一字排开。上面此时已经摆好了饭菜,五十一个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分坐在长条桌两边的长条凳子上。
  两大木桶盛着满满的清香白米饭,长条桌上摆着的都是用大木盆装的满满的菜。不但有海带、咸鱼等海里的干菜,还有新鲜的菘菜和白萝卜。这些菜里都还放了许多的大块猪肉一起炖的,油旺旺的。饥民们虽然没有了当初第一天在李家吃饭时的那个狼吞虎咽的样子,但依然是吃的极快。
  李璟带着哼哈二将进院,对着众人笑着点头道:“大家吃好喝好,尽管吃,不够就说。”那些饥民们见到李璟进来,全都放下碗筷站了起来,恭敬的望着李璟。
  看到众人那拘紧的样子,李璟笑了笑,又说了几句话便又退出了院子。他知道,如果他一直呆在院里,估计这些人这顿饭都要吃不好了。
  “他们的名字和身份等都登记好了吗?”当初这些人说要卖身不奴投李璟,不过李璟并不愿意把这群人变成自己的奴隶。
  刘守谦一边回道:“都登记好了,包括我和张队头,一个是五十五人。其中十八以上五十以下的青壮男人有十八人,十八以上五十以下的青壮妇女十三人。另外有五十以上老人三个,十八以下十二岁以上小男九个。剩下的还有十个五六岁到十来岁不等的孩童。总的统计上看,五十三人共分为二十一户人家。”刘守谦虽然说年少时不喜读书,可却也是正经读过不少书,能写也还能算。这个登记工作做的很详细,报告的时候也是条理分明。这让李璟有些小小的意外,没想到他还能武能文。
  张承宗在一边道:“主上收留大家也有好些天了,可他们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啥事不干,还天天大米饭加肉,这开支也是不小。大家也都有些过意不去,主上是不是安排他们下地干活什么的?”
  “不必。”李璟笑道,“我看大家的身子都很虚弱,最近就安心休养一下。等年后,再做安排,这些日子没事就帮忙一起帮着准备下家母的大寿吧。另外如果你们觉得里面有合适当兵的,你们也可以问下他们,只要他们愿意,那就选进家丁队,粮饷开始一律是月俸两贯加米二斗。不过你们要记住一条,宁缺勿滥,虽然现在两队家丁还都空着,但宁可空着,也不能滥竽充数。”
  “明白。”听到李璟如此严格的要求,两人都有点惊讶,但还是马上就应承了下来。张承宗是当过队头的,当然知道兵好才能带出精锐。刘守谦虽然没当过兵,可自身也是练过多年骑射武艺,自然也是明白没有好铁是打不出好钉来的。
  正说话间,小石头突然急急奔来,大声道:“秀才哥,有急事。”
  “瞧你这慌张的样子,不是让你去负责搭戏台吗,怎么却这么慌张跑回来。”
  小石头一身的圆领袍衫,罗纱幞头,嘴唇上还特意留起了胡须,远远看去,倒还真有了些军官模样,全寻不出当初那个打铁铺中满脸烟尘黑灰的小铁匠模样了。他凑到李璟近前轻声道:“刚刚王家月英姐派去赤山镇里采买的栓子回来说,见赤山脚下的那个新罗邸店门口聚集了好些人马。说是约摸着有一两百号的人,全是高头大马。栓子说都是些面生之人,看他们的样子,怕是正是向着咱们村头来的。”
  李璟听了也有些惊讶,这次他因为想要给韩氏弄一个热闹一些的大寿,所以接连数天来动静闹的很大,远近村庄都是知道了此事。难保不会有些盗匪强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想来做一笔买卖的。
  “石头,你马上去通知林大郎、二郎还有王三郎他们几个,另外你再把细狗他们几个唤起。还有把村里的平时值守村墙的村丁也都叫起,最好立即把村门先关上,让林大郎他们带着家伙先上村墙守着。”对方身份未明,李璟也只好先做好里最坏的打算。
  张承宗在一边闻得,立即道:“主上,我马上回院里把大家叫来,大吃大喝了好几天,现在终于到了有机会为主上做点事的时候了。”李璟知道他说的是那些流民,想了想,李璟也觉得多个人多份力量,便道:“你把那十八个青壮男人叫上,至于其它的妇女小孩老人还是让他们就留在院里好了。”
  李璟带了两人回到院里把十八个青壮男人叫上,刚一出院子,王老村长已经带着李树根村长拿着锣全村的敲响了。急促的锣声中,李树根正指挥着村里的更夫老蔫去敲钟。鸣锣是集结村人,敲钟却是表示村外之人立即回村,村里人立即上村门村墙守卫,一般这都表示匪讯,或者与其它村落械斗之时才会有的警讯。
  出了院子,李璟又回家中取了角弓、横刀、马槊,又从家中寻了些棍棒让张承宗等人拿着,然后直奔村头北门。
第95章
拜寿
  李璟骑了黑色战马‘一丈黑’,背了角弓、七尺剑,佩了横刀,手提马槊,带着张承宗、刘守谦及十八个青壮饥民往北门来。赶到北门时,北门的村墙下,早已经聚集了大量的村民。林威和林武、王重几个也都全身披挂策马赶到,小石头他们八个却是早到一步,同样披着铁甲拿着长矛全副武装的上了村墙之上。
  村民们听得警钟都是满脸担忧,王老村长和树根村长见到李璟过来,都立马围了上来。“三郎啊,会不会是山贼土匪啊?栓子说足有一百多号人,全是高头大马的生面孔。”那栓子是老村长家一个家生奴,平时经常办一些采买的事情,算是比较灵活的一人。见李璟向他望来,他马上道:“那些人就在新罗邸店前的路上集合着呢,我看到其中还有好些人背弓佩刀,还有拿着长矛的。”
  李璟闻听此语,心里反倒有些疑惑起来:“那些人都拿了兵器,就在邸店前集合?”得到明确的答复后李璟反而心里已经把来的是盗匪这个可能给排除了九成以上。如果来的是盗匪,最有可能是天黑后悄悄的来,不可能这么光天化日之下,明火持杖前来,而且还居然在仅距离赤山军镇不过数里地的新罗邸店前集合。
  林威现在已经与四姐的亲事经过了媒人下过了聘礼,连完婚的黄道日子都已经定在了腊月二十三。再过没几天,林威可就和李璟是真正的一家人了。他与李璟对视一眼,看出了他和自己同样的想法。“三郎,我看这些人不像是盗匪,不如我和二郎骑马前去打探一下吧。”
  “也好,你们二人小心一些,不要和他们靠的太近,远远的查探一下就赶紧回来。”
  “我知道,如果这些人真是盗匪,那我让二郎先回来,我直接去赤山镇请援兵。如果来者是友非敌,我也会先回来通知的。”林威和李璟商量了一个简易的对策之后,便让小石头他们打开了村门,与林武一起策马而去。
  老村长上前道:“三郎,若真来的是匪,老朽和村里所有的老少都跟贼斗到底,所有的人都由你领着。只要你传下号来,我们都听你的。”李璟点头:“世伯不必如此说,这王李村也是我李璟的王李村,如果来的是贼,我肯定要撑到援兵到来的。大家其实也不必太担心,我们王李村有这近两丈的村墙,村里又有这百多号青壮,还有这些武器,贼匪纵算来,赤山镇离的这么近,我们也能坚持援兵来的。”
  “王三哥,我们不要都守在村北门,如果来的是贼,我们至少得坚持两三个时辰赤山的兵才能到。所以我守北门,你分一些去守东门。王李村就两个村门,只要守好了,百多号马贼也不打事的。”王重道:“我听你的。”
  王重选了当过队头的树根村长做副手,又挑了小石头等三个有武器铠甲的,然后挑了五十个拿着棍棒的村长赶去东门。李璟则指挥着剩下的人开始在村墙下架起铁锅烧开水、热油,并且搬了一些石头、木头到村墙上。又安排张承宗和刘守谦以及其它几个会射箭的都分了弓箭,让他们到时不管其它,只管听他的指挥,一等盗匪近了就射人先射马,特别要求挑邻头的射。李璟相信,就算是再强悍的马贼,如果头目被杀,也能起到震慑的作用。
  等一切安排的差不多时,爬在临时竖起在墙内的那根四丈有余的长木上眺望的张承宗立即大喊起来:“来了,他们来了。”
  “看清楚没有,来了多少人?”
  “有一百多号,前面的全是骑马,后面还有十几架马车,还些一些货车。”
  “有没有看到林大哥或者林二哥?”
  “隔的太远,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和那些人在一起,不过他们队伍旁没有其它人。”
  李璟皱了皱眉头,怎么林威林武没有按事前说好的先派一人回来报信呢?难不成落入匪手,以他们兄弟的身手这似乎并不可能啊。正胡乱猜测着,突然张承宗大叫道:“那边出来了两骑过来了,哦,有一个是林大哥。”
  李璟忙瞪着眼远眺,果然一路烟尘袭来,有两骑直奔而来。等到近前,果然其中一人是林威。两人转瞬而至,林威在村门外勒停马,对着李璟招手大笑道:“三郎,快开门,是文登县令皇甫明府和团结兵文登营的宋十将和赤山镇的崔镇将等前来为岳母拜寿来了。”
  听了这结果,李璟不由的长松了一口气。这时后面的那队伍也已经近前,几个人从马车中下来,李璟眼力好,却是已经看出这几人中,果然有赤山的崔镇将和团结营的老上司宋十将,至于旁边一个绿袍幞头的肯定就是本县的县令皇甫正了。当下连忙对墙下道:“开村门,是本县的县令皇甫明府和赤山的崔镇将以及团结营的宋十将到了。”
  下面的老村长一听来的是官不是匪也是长舒一口气,等缓过来后又马上意识到来人是文登县的父母官。当下哪敢轻怠,连忙让李树根村长又敲打起锣,组织村民们出村去迎接。
  李璟带着村人出村,远远的就拱手笑道:“崔镇将,宋十将,皇甫明府,几位光临鄙村,真是让我等受宏若惊啊。在下迎接来迟,还请海函。”李璟和皇甫正县令是头一次见面,只觉得这县令有些年青的过份,顶多也就三十的样子,连胡须都只有短短冒出。不过长的形像不错,一见面也十分的和煦,并没有什么架子。
  “应当说抱歉的是我才对,早听闻本县出了一个文武全才,十六岁时就曾得过科举的乡贡身份。后来又自愿应征团结兵,路上更是激战盗匪,连杀数贼。一入登州就得崔公和于公青眼有加,收为门生。在登州营更是表现出众,独创一套训练之法令上下赞叹,短短时间,已经荣升堂堂镇将。这是我们文登县的荣耀,也是我为文登县父母官的荣耀啊。先前闻李将军回乡,却一直没能赶来拜会,真是失礼。听说李将军孝顺有加,要为母亲办大寿,本官这才特邀请了文登县的大小官吏前来。”
  “不料这事被县中乡绅富户得知,都纷纷要跟随前来一起亲眼目赌李将军的风采,还要亲自来为李母拜寿。这事,本官也不好推辞,便一起同行而来。到了赤山,又正好邀请崔镇将与宋十将两位做个引荐同来,却没想到听说给将军引起误会,真是罪过罪过啊。”
  皇甫正这番话说出,李璟也便明白了突然出现如此多人前来的原因了。按他的话,眼前差不多集中了文登县大半以上的官吏乡绅富户。如果李璟只是一个正七品的将军,自然不可能会有这样的结果。他知道,皇甫正等人如果捧场,更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的两个老师的身份。花花轿子人人抬,人捧人的事情大家都会做。文登这样一个海滨小县,突然出了一个年青的将军,而且还是崔、于两大官的门生,文登县的这些官吏乡绅们自然是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巴结的。
  虽然很多人都明白,他们就算这么热切的前来捧场,李璟也不一定就会真的在意他们。但是官场有句话说的好,你捧了场送了厚礼也许对方并不记得,可如果你没有去捧场没有送礼,对方肯定是会记得你的。
  来的都是客,更何况还都是同县的头面人物,李璟对这些前来的官吏乡绅富户们也是十分的客气。亲自把人迎进村中,安排到了家中。李家地方不够,便把没有官身的都安排到了王村长和李树根村长等几家富户的家中。又安排人烧水煎茶上酒,一时村中好不热闹。那边这些客人前来,当然也不可能空着手来,这一百多号的客人个个都带来了一份厚礼,少的有二三十贯,多的如崔镇将和皇甫正以及文登县的几个大富商都拿出了价值不下百贯的礼物。特别是本县的第一大富商杜家家主,更是一出手就一千贯,不过他拿出这么丰厚的礼物来,也还带了一个小小的条件,就是希望李璟能让他的次子跟着李璟手下谋个一官半职。李璟见了下那个随着一起来的杜家次子杜仲武,长的虽有些文弱,但却是正经考过科举且中过进士的。不过大唐中了进士后得过两年才能朝廷吏部的铨选,且并不是每个进士都能选中当官。
  杜仲文进士后等了两年,又参加了两次吏部选官都没选中,杜首富听说李璟的本事大,便带着儿子来了。一出手就是一千贯,果然,李璟很高兴的收下了这笔重礼,然后告诉杜仲武父子,只要杜仲武不嫌弃去边戍军中,他可以安排他一个从九品下的兵曹佐官职。杜首富听到这个结果,差点高兴的晕了。虽然只是一个从九品下的三十级内最低品级,可对一个商人家族世代都没有出过官员的杜家来说,这一千贯花的值了。
  李璟不但收了杜家的钱,对于其它所有前来的人带的礼物他一概不拒,通通收下。这百多人的礼物加起来,居然足有三千贯之多,李璟发了一笔意外之财。
  “承宗,你去看下戏班的人都准备好了没有?准备好了就先开唱了,酒席也摆起来。”眼看着黄昏将至,李璟连忙叫各人准备寿宴开始。李璟正要回家去请母亲韩氏过来见礼,接受大家的拜寿,小石头却突然又一次慌张的跑来。
  “哥,出大事了!”
第96章
贵公子与老妇人
  李璟与林威都是今日寿星的子婿,先是李璟拿着酒上前感谢诸人前来贺寿,每桌都上前去敬上一杯酒,然后林威做为寿星的女婿当然也都一一敬酒。今日李璟三个早出门嫁人的姐姐婉容、婉愉、婉清三人也都携夫带子赶回娘家来了,不过这三个姐夫都是些憨厚本份之人,虽然排序在林威之上,可这会却只如一个捧酒的伙计一样跟在后面,有些怯手怯脚的在那些官绅面前放不开手脚。
  “承诸位宾客远来,来给家母贺寿,今日如有招待不周,还请多有见谅。李璟这里先饮一杯,大家随意。”李璟一口先喝了杯中酒,然后林威和大姐夫韩进、二组夫张洋、三姐夫杨延世便跟着一个个上前各敬一杯。从李家大院到外面的场地上,一百多位的官绅来客加上村邻乡亲,十人一桌的长条桌,足足摆了四五十桌,可谓是热闹不已,排场惊人。李璟一桌桌的挨个敬过去,开头几桌都是官员以及长辈,李璟每一桌至少都得喝上一杯。
  等过了头几桌,李璟便吃不消这般喝下去了,开始还由同族赶来一起办寿的李家的七八个从兄弟帮喝,到了后来,便干脆让张承宗弄了一壶清水。等一圈都喝下来,李璟虽然未醉,却也都是胀了一肚子的水。正是这个时候,小石头一惊一乍的跑来说大事不好了。
  “哥,村北头路上又来了好多的人,这下人更多,足有五六百号,全是青壮汉子。”小石头刚才也做为待客喝了一些酒,他刚才接到一个安排在村头执守的村丁急报说发现了有好多人向村子里来,当下不敢耽误,马上跑来告诉了李璟。
  李璟也有些惊讶了一下,不过之前已经把前来拜寿的官绅们当成了贼匪虚惊了一场。眼下客人都已经开始坐席,戏班子也都上了台,马上母亲也要过来了。这个时候李璟不愿意弄的人心惶惶,便带了小石头然后又点了张承宗、刘守谦二人去了北门。
  策马赶到北村门,这里已经有几十个村民聚在这里了。李树根村长今天负责守村,虽然今日村内大宴,不过他还是很尽职的只喝了两杯酒就接过岗位了。
  “三郎,你快过来看,又有好多人过来了,比先前好拔人更多。”
  李璟踩着梯子上了村墙上,伸手在眉上搭了个凉棚,远远看见,果然好大一片人群涌来,光看那架势至少有六七百之众。黑鸦鸦的一片如乌云一样缓缓移来,看模样,还真的全都是些青壮,大多都是步行,少数几个有骑马的,还有骑骡子骑驴的。看衣裳,却也都是五花八门,白的灰的褐色的都有。
  李璟没敢大意,让树根村长把村门关了,又把村墙下值守的村丁和自己带来的人都上了村墙。没一会,那群人近了,在百步外就主动的停了下来。然后有五六个骑了马的汉子奔了过来,“喂,村墙上的兄弟,俺们是李将军的手下弟兄,今日是来给老夫人拜寿的。还请通传一声!”
  李璟细细打量过去,却见那说话的正是左一都的伙长刘黑狗。不由的心里松了一口气,再仔细看他边上人,几人都是左一都的几个伙长,今日几人都穿的是一身布衣而非戎装,李璟反而一时未认出来。当下连忙打开门出去,刘黑狗几个见李璟亲自迎出来,连忙拜见。
  “你们这么老远也怎么赶来了?”李璟笑了笑,又用眼神示意后面那些人道:“后面怎么这么多人?”刘黑狗嘿嘿笑了两声,有些惶恐的道:“将军要为老夫人办五十大寿,这事情清宁乡里可是早就传遍了。我等也都是将军部下,当然得来一表心意。原本几天前我只是去约了同队的几个伙长说今日同来,却不料后来其它的兄弟听到这事,也都要一起同来。本来左一都的兄弟也就不到百来号人,不过……”刘黑狗搔了搔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因上次将军说如果我家兄弟合格,也能跟着将军一起当兵吃肉挣粮銄,我便把四个兄弟也一起带来给老夫人拜寿,另外让大人亲自看看,考考他们。不成想,我带了我兄弟四人来,其它都内兄弟却也都和我一样,也都带了想要跟随将军当兵的兄弟族人前来。这一来,来的人就有点多了,都有差不多七百人了。”
  事情确如刘黑狗说的一样,左一都的兄弟都是清宁乡的,自那天解散队伍各回家中后,他们拿回家的赏赐以及安家费都让村人惊讶,听说去了沙门镇当戍兵居然不但没有如传说般的苦,还有丰厚的安家费和每月钱粮,那些家中都在熬饥荒的村人们都坐不住了。纷纷打听了各种情况后,然后要求也去沙门镇。
  正好随后乡里传出李璟要为母亲办大寿,众人也便想借着前来拜寿的机会,把自己的兄弟族人什么的让李璟见见。毕竟去沙门镇只要二百五十人,现在已经有了一百人了。众人都是同样的想法,结果到最后,来到村前的就出现了这近七百号青壮的队伍。李璟弄明白这前后的事情,面上却是忍不住笑起来。
  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
  他原本就定下了只在清宁乡招募乡党做为剩下的兵员,如今他还未竖起招兵旗,一下子就来了这六七百号的青壮前来参军,这自然是大好事。更何况,这些人还多是左一都士兵的亲族乡邻,招收这样的人入队伍,能让他的队伍凝聚力更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