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校对)第2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7/331

  如今,秦凤仪说到二人年轻时的旧事,便是以二人心性,也不禁生出一种,当真是“江湖越老,胆子越小”,年轻时天南海北,遇见过凶徒,也见识过匪类,皆未曾惧过。如今殿下身世,晋、徽皆未惧,他们怎么倒先惧了。
  这一惧,便迟了。
  迟了,方有今日。
  既有今日,好在,二人都不是什么脸皮薄的人。
  余东家先露出羞愧来,道,“哎,说来,我如今老了,有事都交给下头小子们张罗。下头这些小子们,很没有见识,糊里糊涂的,哎,我是直到快年根子底下,才晓得殿下建新城的事。我当时就把他们骂了一顿,我说他们,也就是这点子鼠目寸光了。我要过来,一来二去的,就耽搁到了年后。哎,几番想给殿下来请安,又担心扰了殿下的公务。”
  钱东家说了一套,大至也是这么个意思。
  秦凤仪一笑道,“这有什么扰不扰的,我不见你们,是怕你们多心。何况,我知你们是个谨慎的性子,我这建城的事,是个急活,何况,他们徽、晋两家毕竟过来得早,先时就几番说过要效力,我正好,有些个琐碎杂事,就交给他们了。你们莫多心,我若是恼了,难道不晓得你们在外头打着我老乡的旗号张罗生意啊。”一句话说的俩人都不好意思了。
  秦凤仪只是一笑而过,说笑一般,钱东家极是诚挚道,“小的们不争气,我们的确也迟了一步,可我们孝敬殿下的心,与他们是一样的。殿下有什么琐碎要使唤人的事,只管吩咐我们便是。”
  秦凤仪笑道,“你们在这城里,我这里的消息你们有什么不知道的,先期修路、修建码头的事,都交待下去了。暂时也没别个事了,对了,你们那一百丈的城墙,赶紧拿回去,莫跟我来这一套,我新城不差你们这一百丈城墙。”
  二人连忙道,“只是我们的些微心意,殿下要是不收,就是拿我们当外人了。”
  既然二人如此心虔,秦凤仪也只好收了。
  二人互看一眼,余东家试探的问,“先时不得为殿下效力,殿下要建新城的事,草民在家时,也常为殿下盘算,这要建新城,不论殿下的王府、公主的公主府,还是平民的房舍或是官衙道路,连带地下排水的沟渠,所费人力物力,殿下所耗心力,皆非寻常。殿下,若有我等能为殿下分忧之处,殿下可莫要见外,我们时时都盼着,能为殿下效力呢。”话到最后,余东家十分恳切。
  秦凤仪笑道,“成,你们的心意,我都知道了。新城的图样子虽则出来了,但一些测汇之事,还未结束,待到用人之际,我必然会考虑你们。”
  二人都是面露喜色。
  第一次见面时间并不长,秦凤仪事务繁多,因为有赵长史进来禀事,秦凤仪便命他二人先退下了。
  此一次见面能这样友好的进行,尽管亲王殿下并没有给一句准话,但,二人也颇是心满意足了。亲王殿下嘛,这样的身份,何况又是建新城这样的大事,自然不可能一口应下来,便把差使交给他们。那样行事,便不是亲王殿下了。
  余钱二人是多年交情,俩人思量着这次谈话,他们来见亲王殿下自是做足了功课,没想到,亲王殿下也对他们了如指掌。
  但,了如指掌并不是就好说话了,余家与殿下还是旧时相识呢,只是晚了一步,一样是多日拒而不见。可见,这位殿下绝非心慈意软之人。一时之间,秦凤仪的形象,反在二人心中神秘莫测起来。
第289章
自新城而来
  南夷城的风季来得轰轰烈烈,
尽管南夷城离海边还是有一些距离的,
但仍是风雨不断。是的,就是风雨,
连风带雨,
刮起来的时候,
连李钊都说,
“听说过南夷有海风,原想着南夷城离海已是远了的,风怎么还这么大。”
  “约是从江上过来的。”秦凤仪道,“咱们这儿的风都这样大了,番县的风还会更大,
我听老范说,风大时能把屋顶掀飞,
当然,
那都是茅草顶。”秦凤仪说着一脸向往,我还没见过那么大风呢。
  李钊&方悦:这种没见过值得有什么遗憾吗?
  风季一来,李钊原是想雨停了便东去的,秦凤仪没敢让大舅兄去,
秦凤仪道,
“待雨季过去,
大舅兄再去。咱们南夷,
山高林密,水路多,陆路少。这会儿三不五时的刮风,
路上不知耽搁多少功夫。何况这时天气热,夏天林树里还有瘴气。”
  李钊道,“那正好这时节去,我们慢慢走就是,倘有大的镇县,若是气侯不好,等几天也无妨的,正好看看下面的百姓日子如何。”
  秦凤仪把冯将军叫来,问这风季可能行路,冯将军在南夷州呆好几年了,属于想调都调不走的那种。无他,他走了没人来填坑啊。冯将军道,“咱们又不是去海边,既是去敬州、义安,便是坐船,也是内陆水脉,并不是在海上坐船。水路什么,只是下雨未免路况难行,怕是要耽搁功夫。”
  秦凤仪忙问,“会不会有瘴气之类。”
  冯将军笑,“那瘴气不过是在密林里,底下积腐的东西多了,下了雨,天气热,这么一蒸腾,气息有毒。那都是深山老林的事,我们出行,除了水路,便是官路,断不会走到深山老林里去的。”
  秦凤仪回头又跟媳妇商量了一回,李镜便是想得开,李镜道,“大哥既是要在南夷落脚,况你没况东巡,让大哥先沿路看一看也没什么坏处。要是担心路上的事,不妨带上李太医,他年轻些,跟着大哥他们一道去,路上但有个病痛也就不怕了。”
  如此,秦凤仪也便不矫情了。
  李钊见竟然叫他带太医,他又不是小孩子,难不成,出门还要带着大夫。崔氏道,“妹妹、妹夫的一片心哪。”
  李镜道,“不为你,人家李太医要跟着一路瞧瞧,以后也好在别处开分号。”
  李钊实在受不了两个女人嘀咕,只得应了,还与秦凤仪说,“妇道人家委实琐碎。”
  秦凤仪笑嘻嘻地,“我就很喜欢我媳妇琐碎啊,这是关心咱们的表现啊,这是浓浓的爱意嘛。”直说的李钊浑身鸡皮疙瘩。
  李钊收拾些行礼,他身边自有侍卫,冯将军只带了十数亲卫,并未如秦凤仪说的,带上五百兵马什么的。冯将军一去,秦凤仪问他这一去手下将士由谁代班,冯将军心下一暖,说了两个副将的名字,一个叫李大壮、一个叫方大伟,秦凤仪听他把李大壮说在前头,便道,“那就让李大壮代理,方大伟协理。”
  冯将军见自己荐的人都被殿下接受,心下很是高兴,笑道,“听殿下的。他们都是勇武之人,也叫他们历练一二。”
  秦凤仪问他们打算怎么去,冯将军道,“我与李大人商量过了,我们就装作去西边儿进瓷器的商贾,一路过去。”
  秦凤仪想了想,也无再叮嘱之事,秦凤仪道,“不论遇何事,均以你们的安危为要。东边儿这一路,我也没去过,不知是何情形。这一路,你们就是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自盼你们顺遂,但,不论何时,都以平安为重。李宾客是我的亲戚,我们相识多年。咱们俩虽认识的时间短,你在我心里,却是不可或缺的栋梁,你们俩的安危,比什么都重要。”
  秦凤仪说的,冯将军心下很是感动了一回,待辞了殿下退下,冯将军心下都说,虽则南夷地方苦了些,但殿下却是拿咱当个人,为这样的人效力,便是在南夷,亦是心甘情愿的。
  他们这次出门,秦凤仪却未弄出大阵仗,皆因李钊他们要化作商队东去,秦凤仪只是提前置酒,请李钊、冯将军吃酒,说些分别的话。秦凤仪笑,“你们只管去,新城那里,你们各自的府邸,待回来时应该就开始建了。”
  二人选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出行,从此,一别数月。
  秦凤仪还跟媳妇道,“大舅兄这刚来,就被我派了外差,你多跟嫂子说说话,寿哥儿那里也要多看顾些。”
  “我知道,这不必你说。”李镜道,“你管好外头这一摊就成了,家里的事有我。”
  秦凤仪有件事,实在忍不住跟媳妇说,“我都不晓得如何说这些商贾的好,余、钱两家捐了一百丈的城墙,徽、晋两家也要捐。徽、晋两家要捐城墙,我不以为奇。但闽商竟然也要捐城墙,而且,人家都是合伙捐,闽商自己就捐一百丈。我自来未将海商放在眼里,他们起来的年头儿也短,却不想这般财大气粗。”
  李镜道,“咱们春天不过是一回,就是几十万银子的进账,这虽没扣除成本,可你想想,咱们这里能有什么规模。可海商那里,每年春秋两季都是海贸不断,他们的收益该有多少。泉州港也有几十年了呢。”
  秦凤仪道,“那闽王岂不是比朝廷还富了?”
  “闽王不过是藩王,咱们这回赚得多,是因为,咱们直接与海商交易,茶、瓷就是个人工费、丝绸虽是倒了回手,但,这里头,纯利、税收,都是咱们的。闽王那里,闽商虽有所孝敬,市舶司他再截流一些,我猜一年也不过百万银两。”
  “那这几十年也不少了啊。”
  “他就不花用了?”李镜道,“闽王儿子就有十个,底下孙辈、重孙辈更是无数。何况,闽王贤名,天下皆知,什么穷书生、困窘的族人之类的,只要上门就给钱。再者,济危扶困、施粥舍药的事,既要博名,自然不能少干。再者,闽王自身的排场,家里妻妾儿孙的花用,我估量着,他虽能有几百万的银钱,但也不会更多了。”
  李镜与丈夫道,“闽商那里,他们固然会与闽王有些个瓜葛,但商人一向是狡兔三窟。闽王得势时,他们自然是往闽王那里孝敬,这无可厚非。就是晋商,西北驻军都是平家一系,你以为晋商与平家就没来往了?”
  “唉哟,他们晋商还能钻营到平家那里去?”
  “这话真是傻,与北蛮的榷场交易,晋商是大头,他们要不与平家搞好关系,北面儿的榷场能有他们的事?”李镜道,“晋商也不只往平家钻营,他们这样各地开银号,哪里不钻营?要我说,这与在朝做官一个理,下头人往上头钻营,今儿还拍上官马屁呢,明儿上官倒灶,立刻换个新上官拍,还不一个理。”
  秦凤仪道,“我不怕他们钻营,当初,咱们家里经商时,我见着一些官老爷也会给人家请安拍马屁。我是担心,闽商是不是闽王的狗?让你一说,晋商那里,我也有些担忧了。”
  李镜道,“像银号这样的生意,一般都是好几家大商号合伙的生意。我虽不懂生意上的事,可你类比一下,满朝文武都是为陛下当差,谁就是陛下的狗呢?朝中那些大员们,可都不是好缠的。何况,咱们用商贾,用的是生意上的事,并不就要他们参与机密。这个人,能用便用。不能用,便不用。若是用到一半敢反水,他们在咱家的地盘儿上,就是闹到朝廷,有我父亲与方阁老,便是平家与闽王这样的人物亲自出面,也不惧他们!何况,他们不过是商贾,一介商贾,还能与亲王打官司不成?”
  “对哦,我都是亲王了。”秦凤仪叹道,“我有时总是忘掉。”
  李镜笑,“慢慢就能记住了。”
  秦凤仪“切”一声,与媳妇道,“我是生不逢时,我要是生在太|祖皇帝年间,说不得作为比太|祖皇帝还大哩。”
  李镜白他一眼,“真个风大不怕闪了舌头,你先把造新城的事搞定再说吧。”
  秦凤仪有事,非得与媳妇商量,这心思才能安定下来。
  心下大定之后,秦凤仪就开始与方悦商量劝农耕之事。这事秦凤仪就交给方悦了,拟出几条劝农耕的法子来。
  然后,秦凤仪这里就不停的有几家银号的东家们上门请安,尤其,淮、浙两家的大东家到了,先时徽、晋的两个少东家就显得有些个份量不够,闽商银号离得近,闽商银号的大东家先过来的,秦凤仪也见了见他,说起闽地风光,秦凤仪笑道,“我虽没去过闽地,不过,也听说过泉州富庶。”
  亲王殿下想听泉州风光,闽商的大东家自然就要与亲王殿下细说一说了。
  待徽、晋两家老爷子过来时,秦凤仪一样也见了他们,秦凤仪是商贾出身,他虽没大做过生意,但,他做过官哪,而且,念书也念得好,不然也不能考取探花。虽则秦凤仪与景安帝闹掰了,但,不得不说,他在景安帝身边时,受益颇深。并不是景安帝教导了他什么不得了的手段,秦凤仪学到的是一种看待事务的眼光。像秦凤仪商贾出身,他先时对种田的就颇是不以为然,觉着农人没钱,结果,仕农工商,农还排在商之前,还多两个位次。秦凤仪私下就问过景安帝这事儿,他认为,这排序应改为仕商工农……那民为固国之本的道理,还是景安帝告诉他的。所以,秦凤仪现下也这样重视“劝农耕”一事。
  秦凤仪有这样的见识,他又是商贾出身,就像余、钱两家大东家的事,都是他小时候听来的“故事”,人家书香之家的故事是“之乎者也”,他商贾之家,说故事也是商界前辈的故事啦。何况,他又是爱听各地风俗的人,架子也不大,这些银号的大东家,哪个不是见识极深远之人。
  这样的人,并不会一上来就谈生意,纵余、钱二人,除了第一回
请安、致歉,表达了对亲王殿下的孝心外,之后过来,亲王殿下喜欢听民俗,就给亲王殿下说民俗。亲王殿下喜欢听笑话,就给亲王殿下说笑话。亲王殿下喜欢听银号的事,就同亲王殿下说银号的事。
  就这么说着说着,亲王殿下还给他们看了新城的建设图,哪里是王府、哪里是公主府、哪里是衙门所在,哪里是官宅所居,再有,便是大片的平民区与市坊区。
  秦凤仪笑道,“依你们看,本王这座城如何?”
  何、康二位东家极赞新城之好,秦凤仪道,“上回的差使,你们做得很好。不过,你们也知道,淮商银号、浙商银号、闽商银号,都过来了,都是一片诚心要为本王效力。亏得本王这里的差使多,不然,真不敢兜揽你们。我不是那种把你们忽悠过来,哄冤大头的性子。当初,你们随本王来了,本王说要用你们,必然用你们。”
  秦凤仪指着市坊与大块平民区的这一块道,“你们看,这一块如何?”
  二人道,“自然是好的。”
  “你们现在说好,并不知它好在何处。”秦凤仪道,“待本王建好,巡抚等一应衙门自然也会迁过去。介时,新城所在,便是南夷的心脏所在。本王早在去岁就禁止番县土地买卖,这一片坊市与平民区,地都是本王的,将来,建的宅子、市坊的店铺,自然也都是本王的。依你们看,这些宅子、市坊可卖得出去?”
  二人心下一动,不要说新城,就是如今南夷城的房价都不知翻了几番了,二人道,“殿下是要建了宅子来卖?”
  “这可真是废话,不建宅子,难道干卖地?难不成,在你们眼里,本王像个傻子!”秦凤仪微微一笑,“本王要建新城,世人皆以为本王在说笑,你们一定也奇怪,本王建新城,银子从哪儿来?今日,本王便告诉你们,新城的银子,还是自新城而来!”
第290章
求效力~~~~
  何康两家大佬辞别亲王殿下时,
脚下几是有些个不稳。何老东家请康老东家去自家坐坐,
康老东家明白其意。南夷的夏天并不炎热,因为时有海风过来吹一吹,
便是如今三伏天,
也是冷热适宜的好气侯。
  做银号的,
没有穷的。何家这所宅子虽则是刚收拾的,
也颇有几处景致可赏。何老东家此时却没有赏景的心,请康老东家到书房坐了。何老东家道,“殿下手段,当真是神鬼莫测啊。”这种,建一座新城卖房子的主意,
真是寻常人想不出来的。大家都习惯了不是买地,就是买人家的宅子。从没有这种建大批新房,
只为买卖的事。
  康老东家道,
“殿下手段倒是好,只是,南夷自来穷苦,这宅子能卖出价钱来吗?”手段自是不凡,
康老东家也得承认,
这位殿下很有些想法,
但,
这件事的关键地方就是,能这么干的,你得地方富庶,
人来人往的多,商事发达,要不,就是贵人多。前者比如扬州,扬州的宅子就一直很贵。后者如京城,京城居,大不易,这不易之中,便有房价高企的缘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7/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