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校对)第2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8/514

  何老娘常来,因何老娘是写过教育类书籍的人,夏院长也时常说些孩子们的事,何老娘还能给他提意见哩。这些她提的意见,夏院长说的事件,何老娘都会记得清清楚楚,回家说与丫头片子记在纸上,待得日后整理好成册。
  故而,待何姑妈一家来帝都述职时,何老娘的第二本著作已经完成,在进行第二遍校稿了。
  这倒不是何老娘写书快,主要是,这年头书都写得短,何老娘这已算是长的了,她打算听丫头片子的建议,分成上下册。
  何姑妈冯姑丈是找上沈家来的,到了沈家还跟江氏打听呢,“路上看了今科的进士名单,阿恭阿念都在榜上,亲家妹妹,不知我弟弟他们可还在帝都?”
  江氏直笑,“可是在呢。”就在隔壁!
  何姑妈冯姑丈带着俩儿子到娘家时,把何家一家人都给惊喜着啦。
  何老娘见着闺女女婿外孙子,那真是喜上眉梢,笑出眼泪来,道,“你们怎么来帝都啦!先前一点儿信儿都没有!”
  沈氏见何老娘抓着何姑妈的手就开始絮叨,边儿上冯姑丈冯翼冯羽都还站着呢,沈氏笑道,“母亲,咱们坐下说话吧,姐姐、姐夫都来了,还怕没说话的时候不成。”
  “是哦。我欢喜的都忘了,”何老娘拉闺女与自己一道在榻上坐上,冯姑丈带着儿子给岳母见礼,何老娘摆摆手,“免啦免啦!”又拉过冯翼冯羽来看,欢喜不知看哪个好,道,“翼哥儿都这般高大了,这孩子,怎么瘦啦!”
  冯翼其实现下是标准身材,但他以前是个黑胖,所以,何老娘看来就是瘦了。
  冯翼冯羽给沈氏见了礼,何子衿见过何姑妈冯姑丈,何姑妈见着自家侄女就是眼前一亮,一面与母亲道,“阿翼可不瘦,他是高了,这两年个子长得快。”拉了何子衿到身边儿,赞道,“我的乖乖,子衿咋长得这么好啦!小时候就是个尖儿,大了比小时候更好看。”
  何子衿笑嘻嘻地,“姑妈,我主要是长得像祖母。”
  冯姑妈看一眼他娘的眯眯眼,再瞧一回人家何子衿的桃花眼,笑道,“你又哄你祖母开心。”她只有儿子没有闺女,见着何子衿这等相貌人才,又是自家侄女,真正长脸。冯姑妈委实得意,与沈氏道,“子衿这孩子打小儿就出息,现下就得加个更字。弟妹,你好福气哟。”
  沈氏笑的谦虚,“乡下丫头罢了。”
  “咱们虽老家在乡下,可咱子衿这相貌,谁敢说是乡下丫头呢。”冯姑妈委实爱她不行,手上撸下俩金镯比给何子衿戴腕子上了。何子衿连忙道,“姑妈,这可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贵重什么,我又不是别人,你亲姑妈哩。”
  何老娘也笑道,“你姑妈给你,你只管收下,咱们又不是外处。”
  何子衿福身一礼,便收了。
  大家说一回话,才知道冯姑丈是外任到期,来帝都侯缺的。原来冯姑丈这些年做官已经做到知府了,虽不是大府城,现下也是五品官儿了。何老娘赞道,“女婿有出息!”想在碧水县,胡亲家致仕时不也才是个知府的官儿么!女婿这才四十来岁,就已是知府,可见以后比胡亲家更有前程!
  “这做官也是看运气,前几年江南打仗,正好我们都在南边儿,兵荒马乱的,相公就带着百姓躲到了山里去,后来遇着朝廷的将军,这才算平安了。相公也算小有功劳,后来就升了同知,赶上知府大人半道死了,朝廷就让他代了知府。这一任到了期,就得来帝都侯缺。”何姑妈大致说了一回,问道,“娘,我们在半路上就看到了朝廷榜单,是不是阿恭阿念都中了!”
  说到这个,何老娘就眉飞色舞起来,整个人都仿佛会发光一般,“可不是么!这回你弟弟和阿念运道也好!去岁在咱们州府,阿念就是解元,你弟弟三十多名。在咱老家,都说他们翁婿火侯到了,干脆就一道来帝都考春闱!唉哟喂!这一场可了不得!阿念中了探花!阿恭也考中了庶吉士!你们要是早两天来,还能见着阿洛,他也考上了庶吉士。近来进士们都有俩月探亲假,阿洛回乡去了!”
  得了准事儿,何姑妈愈发欢喜,笑问,“阿恭阿念怎么不在?”
  “进士们天天有事儿,什么喝茶做诗啥的,一大早就出去了,下晌就能回来。”何老娘很是欣喜在帝都见到闺女一家,这才想起,同沈氏道,“打发四喜去找一找,叫阿恭和阿念回家来,咱们一家子中午好吃酒!”
  沈氏笑,“刚我已叫翠儿打发四喜去了,想来一会儿就能回来。”
  何姑妈连忙道,“不必不必,我们已是到了,什么早一会儿晚一会儿的,既是进士们的茶会,还是叫他们参加完才好。”
  “这无妨,见天的有茶会。”何老娘道。
  何姑妈笑,“相公当年中进士,我们急着回乡,倒不知这个。”
  何老娘又是一脸遗憾,“要不是实在太忙,抽不出空,你弟妹也有了身子,咱们也定要回去的。”
  “唉呀,弟妹又有了?”何姑妈笑问。
  “可不是么?我早就说帝都风水好,这不,刚来帝都就有了好消息。她人生得细条,就不大看得出来。”何老娘不待沈氏说话,自己抢先同闺女道。何老娘这里同闺女说着话,冯翼冯羽就跟何子衿说话去了,冯翼见着何表妹也觉着惊喜,同何表妹道,“妹妹小时候胖的跟球一样,这大了,怎么这般瘦了?”
  “说得好像表哥以前瘦过似的。”何子衿强调,“我早也不胖。”
  冯翼就是一笑,他已经十九,是个稳重的大男孩儿了,这也只是逗一逗何家表妹罢了。何子衿拿点心给冯羽吃,斯文秀气的冯羽很喜欢这个漂亮表姐。
  待何恭阿念翁婿回来,自然又是一番热闹。
  冯翼见着阿念就说,“阿念你这么早就中了探花,我以后压力更大了。”
  阿念笑,“子衿姐姐说,有压力才有动力。”
  冯翼笑,“你小时候就天天子衿姐姐前,子衿姐姐后的,这会儿怎么还这样?”
  何老娘笑,“以后更得这样。“就把何子衿同阿念的喜事说了,何老娘道,“哪天我有空,一道去西山寺,请高僧给算个吉日,趁你们也有帝都,把两个孩子的喜事给办了。”
  何姑妈这个惊,“唉呀,阿念跟子衿竟然定亲了!”她,她还想晚上跟母亲打听一个侄女的亲事呢,不想早有主了。但看一看新科探花阿念童鞋,不论学识还是相貌,同侄女也是极般配的。
  何姑妈只得咽下心中遗憾,笑赞道,“果然是极般配的!”
  冯翼瞅瞅阿念,再瞅瞅何表妹,深觉阿念好命!
  如此,何姑妈一家就在何家住了下来,按何老娘的话说,反正宅子大,有的是院子。后来知道这宅子是沈素送给自家侄女的,何姑妈又是一番感慨。既感慨沈素出手大方,又感慨自家侄女当年做的事仁义。
  何家一家安顿下来,侯缺可不是一日两日的事,先得把名字报交吏部,然后等着缺下来。眼下正值朝廷册封太子妃,各种忙活。冯姑丈托人打听了,一时怕是有的等了。
  冯翼已是秀才,正在准备举人试中,冯羽也正是念书的年纪。他们不会在帝都常住,所以,官学那里不好插班,但在家里闷头念书,便不如在学堂里有先生教导的好。何姑妈就想给儿子附近寻个馆附读,别荒废了光阴。这事儿,后来给何老娘解决了。何老娘找了闻道堂附近的蒙学书院的院长,说是蒙学书院,夏院长自己也是进士出身,里面有小学生,可也有如冯翼这般已有秀才功名,正继续功读的学子。再者,书院离闻道堂近,而闻道堂,众所周知,那里是有学问人聚集的地方。
  何老娘通过夏院长,把外孙子安排去做了插班生。
  何姑妈多年不见老娘,惊觉老娘非但成了出版界名人,竟还认识了书院先生,委实惊讶的了不得!
  何老娘与闺女道,“近来实在忙,我没多少空招待你,你就跟你弟妹说话去吧,我那书得过三稿了。哎,这出书也真是不容易哩,好几个书商要代理我这书,真叫人烦恼~”说着还一脸强憋得意的摊手做无奈状~何姑妈:……我不认识我娘了……
第286章
帝都行之二一
  虽然何老娘总是一副老娘现在行程很紧张的模样,但跟十来年不见的闺女一家在帝都团聚了,她老人家别说没这么忙了,就是真有这么忙,也得推了工作跟闺女好生团聚哪。
  就说自从闺女来了,何老娘也不抠门儿了,见天儿的不是鸡就是鸭的给闺女做着吃,还悄悄同闺女道,“这帝都风水好,你跟女婿年岁也不算大,好生调理调理,生许还能生个老三呢。女婿现在前程正好,多生几个才好。”
  “唉哟,娘你可算了吧。”何姑妈都四十的人了,道,“就这么俩就让我有操不完的心。”
  “阿翼阿羽有什么好操心的,我专去问过夏院长,夏院长说,孩子们念书很用心。”何老娘自从成了书香人后,就特别关心孙辈的学业。当然,她以前也特别关心孙子人的的学业,那么,现在就得在特别前头再加个特别了,是,特别特别的关心。又因她与夏院长相熟,所以很时常的请夏院长多关心一下自家孩子。冯翼冯羽都是亲爹亲娘精精细细养大的,虽难免有些少年人的性情,念书上还是极认真的。且俩孩子又不笨,自幼念书的孩子,何况冯翼已是秀才,故此夏院长对孩子们评价不错。这一点,也是极让何老娘得意的,毕竟,何老娘是出过教育类书籍的人啦,如果家里孩子不争气,何老娘难免觉着自己腰板挺不直。今孩子们表现不错,于是,何老娘对自己的写书大业更有信心啦!
  孩子们教导的这般好,所以,她才劝闺女再生一个的。
  何姑妈哪里还有再生孩子的心,且她近来很有一桩烦恼事,因此事,她近半年就没痛快过,如今见着亲娘,便与亲娘说了,“自从我们老太太过逝,我们太爷另娶了一房,老家的事就没断过。成天来信说家道艰难,让相公寄银子回去。待银子寄回去,能有一半置了地就是福气,余下的都不知去哪儿了。自从相公得时运做了知府,太爷还打发新太太娘家兄弟过去找相公谋差使,这要是个有能力的人,能拉帮一把自然要拉帮一把的,就我们新太太那娘家兄弟,我就不想提。什么东西!去了没三天半先把府里窑子逛了一遍!相公一看,这可不行,赶紧把发他回去了。娘你不知道,前些天又出了一事,险没把我气死。我们太爷给阿翼定了一门亲事呢!”
  何老娘是做人祖母的,对于孙辈的亲事,她倒也有自己的看法,道,“虽说亲家太爷是阿翼祖父,给阿翼定亲也说得过去,但这事怎么也该知会你们一声吧?”
  “可不就是这个话么!”陈姑妈现下想想都气不打一处来,“要真是什么好人家的闺女,我也只有高兴的。娘你不知道太爷给阿翼定的是哪家闺女?就是新太太的娘家侄孙女,先前那位满府逛窑子的舅爷家的孙女,有这样的祖父,你说,他家的孙女,我敢叫阿翼取么?把我气的,三天吃不下饭!”
  何老娘一听这事儿也冒火三丈,先骂闺女没用,“就个嘴厉害,你三天不吃饭有个屁用,你把那死老子气得三天吃不下饭才算本事!你要是气死了,人家才得意哩!到时连阿羽的亲事一道替给安排了!哼!”接着又骂冯亲家,“个八辈子没见过女人的蠢货!什么正经人家才会把好端端的闺女许给他个糟老头子做二房,我看他是昏了头,不知道是孙子亲还是他那二房亲呢!”
  骂一回冯亲家,何老娘问闺女,“那这事到底怎么着了?女婿怎么说?”
  “相公也颇是恼怒,写信回绝了。”就丈夫这立场,还是颇令何姑妈欣慰的,何姑妈道,“自从相公替阿翼回绝了这亲事,太爷就再未给相公写过一封信呢。家里二叔来信说,太爷颇是恼怒呢。”
  “爱写不写!”何老娘道,“不写你们才痛快!难道谁还缺祖宗不成?真个脑子不清楚,分不清亲疏远近的糊涂蛋,难不成以后那二房娘家会给他养老送终?”
  接着,何老娘做一总结,“都是你婆婆,也不知是不是八辈子没吃过石榴,硬能给石榴籽噎死!那会儿你婆婆活着时,她要说句话,你公公屁都不敢放一个!”
  哎,她娘这话还真是话粗理不粗,当年她婆婆在时,虽然冯家也就是寻常日子,可公公好歹是正常人。那时何姑妈偶尔还会觉着婆婆太过厉害,把公公管的跟只病猫一般,在家里是半点儿主都做不得。待这会儿才知道,她公公这样儿的,就是欠管啊!何姑妈叹道,“说这个有什么用,要是有婆婆在,我也不必这般烦恼了。”
  何老娘眼珠一转就给闺女想了个法子,道,“这事儿其实也容易,阿翼这也十九的大人了,着紧给他定门亲事就是。”
  母女俩在这事上简直心有灵犀,何姑妈道,“我也正盘算这事儿呢。”悄悄同母亲道,“原我是想着子衿打小儿就是个出挑的,只是这些年不见,不知子衿如何了。正想待相公的缺下来,让阿翼去一趟咱家……结果,这也不用去了……子衿怎么这么早就把亲事定下来了?”何姑妈颇是遗憾,她并不觉着自己娘家不如自家便看不上娘家侄女,冯翼毕竟是长子,在长媳一事上,何姑妈还当真更青睐娘家侄女。不说别个,娘家侄女知根知底不说,以后做了媳妇,婆媳间也亲密。哎,就是两家离得远,儿子又急着科举,一时没顾得上。今见侄女生得这般眉眼,人也出挑儿,何姑妈很是后悔提的晚了,忍不住在亲娘这里抱怨了一回。
  说到何子衿的亲事,也是一波三折,何老娘便同闺女细说了一回自家丫头片子与阿念定亲的始末。
  何姑妈此方知其间竟有此曲折,听得直念佛,道,“我滴个乖乖,竟有这等事!我竟全然不知!”
  “你随着女婿,今儿在西,明儿个东的,哪里找你去。好在咱丫头当真是福分足,处处有人相帮,有惊无险。”说到自家丫头,何老娘颇是得意,与闺女道,“你不晓得,就咱丫头在咱们芙蓉山上道观里,不是拜了位道长做师傅么。唉哟,就是那位朝云道长,可是大有来历,原来竟是太子妃娘娘的亲舅舅。”
  何老娘此事先时已同沈亲家说过好几遭了,这次跟亲闺女说,仍觉着稀奇,就更别提第一次听到这事儿的何姑妈了,何姑妈遗传自何老娘的眯眯眼都因为震惊瞪的溜圆,她简直不能置信,连声问,“竟有这样的事?”这也忒巧了吧?随便在道观拜个师傅就是当今太子妃的亲舅舅,这,这是什么样的运道啊!
  “可不是么。”何老娘其实很想显摆一回,但她家丫头片子说了,皇家的事不叫随便说。所以,平日里除了跟沈亲家说,何老娘可是憋很久啦。反正闺女又不是外人,于是,她先叮嘱闺女一句,道,“我只与你说,你可别说出去。”然后,就尽情的显摆开啦,“咱丫头来帝都可是见大世面啦,见过太子妃娘娘,还见过皇帝老爷和太后娘娘。”
  这回,何姑妈的眼珠子险惊地上去。待听得她娘细细的说与她知道后,何姑妈又念了一回佛,这回是心悦诚服地道,“咱子衿,还真有运道哩。”
  “可不是么。那丫头,运道足,人也胆子大,要是换我,一见着皇帝老爷怕是话也说不出,她还能跟皇帝老爷说话,皇帝老爷赏了件极好的银狐披风给她。太子妃娘娘赏她一个璎珞,后来,太后又赏她一块更好的。”说着,起身开了三层锁,把太后赏给自家丫头,然后,自家丫头交由她保管的璎珞拿出来给闺女看,道,“可开眼了吧!”
  何姑妈虽说已是做过知府太太的人了,平日里好东西也见识了一些,但太后宫里的好东西何其多也,随便拿出一件就不是寻常的。何姑妈见到这样一个宝光璀璨的璎珞也不由道,“这可当真宝贝,看这上头镶的玉,这水头,都是极好的玉,还有这宝石,也都是上上等的成色。还有这镶嵌手艺,这可不是一般匠人能有的手艺!”
  “那是!这是太后娘娘亲赏咱们丫头的,这块大,我替她收着,免得她不留心弄丢了。还有一块太子妃娘娘赏她的,比这个小些,她自己收着。”何老娘给闺女赏鉴一番后,就又把这璎珞用红绸布包了起来,妥妥的收回红木匣里,然后外头用个小锁头锁上,再起身放回自己屋的柜子里,那柜子里头还有个中不溜儿的箱子,何老娘把匣子放箱子里,再把箱子锁了,然后合上柜门,柜子外头再加一重大铜锁,保管的密密的严严的,用何子衿的话说,小偷一来就知道先偷这柜。当时何子衿一说这话,可是让何老娘好生骂她一顿,嫌丫头片子不会说话!
  何姑妈道,“这也是子衿为人机伶,要不,哪里就人人都赏她呢。”想着娘家侄女这福气不同寻常,怪道能配探花郎呢。就她这知府太太,也没见过太后呢,更甭说得太后赏赐呢。
  “我也这么说,这丫头甭看平日里说话让人生气,在外头是极有分寸的。”何老娘喜滋滋道,“非但有分寸,人还旺夫,她刚跟阿念定了亲,阿念转头就中了解元。这不,一来帝都,阿念接着又中了探花儿。这不全都是咱丫头旺的么。人运道旺不说,也知道过日子,虽然有些大手大脚,可来帝都这四个月,卖书就赚了四百两银子,这在帝都虽不算多,以后成亲绝对也够花销的。”
  “这还不多?”何姑妈虽是知府太太了,也不是大手大脚的性子,她道,“就是在帝都,四百两也不少了。子衿咋赚的呀,娘你跟我说说,怎么这丫头这般聪明哩。”她娘说的她愈发后悔没早些下手了。
  何老娘就又说了自家丫头片子卖书的事儿,何老娘道,“这书在咱老家也有的卖哩。当初阿念中了解元,叫阿念写书还罢了,丫头片子硬要我也写一本,哎,你说,我也没上过学,怎么写书呢?后来还是丫头片子教我的,倒不是写什么深奥文章,就写是如何把阿念和阿恭培养出来的,这事儿我可是会的。后来,我说着,丫头片子给我记着。你不知我那书卖的,阿念的书和沈舅爷的书也就各卖了一万多本,就我那书卖的最火,前些天又加印了三千册,这要最后算下来,丫头片子的利,四百两都打不住。”
  何姑妈听着不断点头,道,“子衿是像弟妹,自小就聪明。”
  这叫啥话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8/5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