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校对)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514

  更甭提户部主事家的陈太太与武官家出身的祁太太对小唐太太与纪太太有多么的热情了,小唐太太主要是,她公公唐尚书正管着陈主事,陈太太自然奉承她。祁太太的丈夫祁副将则是在禁卫军当差,说来与纪将军并没什么关联,可纪将军已是北靖大将军,都是武将一途,祁太太自然愿意交好纪太太的。
  所以,这一场席面儿竟是吃得热闹无比。
  外头男人们那里更不必说,小唐便是个好热闹的,孙御史也是个会乐的,宋翰林虽是翰林,却并非梅员外郎那等迂腐之人,于是,大家更是将一席酒吃到了下晌去。待得告辞时,男人们都有些微醉,幸而街坊们离得都近,小唐大人是坐车来的,纪将军酒量好,并不觉如何。
  待得客人们都散了,说到今日吃酒的事,何老娘对小唐大人赞誉有佳,一个劲儿的说,“小唐大人这样的人,当真值得深交啊!有眼光,人也好!”
  何子衿忍不住道,“不就是夸您老人家书写得好么。您这爱听好话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啊。”
  “切,谁不爱听好话啊。”何老娘理所当然道,“何况,小唐大人可是大师的徒孙,他难道会说假话?”
  何老娘振振有辞,“知道那位大师多有名不,跟薛帝师齐名的大师哩!”说着话,何老娘忽然脑洞大开,问自家丫头片子,“你说,我那书,是不是给大师看过了都?”
  何子衿表示:……
  其实,何老娘的话是有几分道理的,甭看小唐大人说话口无遮拦的样子,人家可是正经江北岭的徒孙,而且,正经二榜进士出身。
  虽然后来何子衿看过小唐大人出的第一本书《情义赋》非常之肉麻,但后来小唐大人出的游记啊,地理方面的书,都是很不错的。
  经小唐大人一提醒,何子衿才发现,此次书籍大卖,出名的非但有近来在帝都颇有名气的今科探花阿念童鞋,还有一直在帝都补习界执牛耳沈素沈翰林,同时借着此次卖书,名声毫不逊色于二人的,就是何老娘了!
  何子衿发现,她家祖母,出大名咧!
  然后,连整条巷子最酸的梅家的梅二太太,都会过来跟何老娘请教科举时的心态问题之类的事。何老娘甭看勉强算个半文盲,她守着儿孙考这许多年,当真是十分有经验的。她说起话来还一套一套的,何老娘道,“最要紧的是,别让孩子怕考试。许多人平日里文章写得好,可一进贡院就不成了,文章孬的很,为啥?心思重!其实想一想,这有什么好怕的?我常说,你要把眼睛放在秀才上,你肯定见到县太爷就怕。你把眼睛放到举人上,你肯定见到知府老爷就胆小。要是把眼睛放到春闱上,那一见皇帝老爷必得瘫了。这就是眼光不够长远。你得让孩子这样想,以后咱是去朝廷当大官儿的,在朝廷当大官儿的人,那天天能见着皇帝老爷的。要这样想,还怕考秀才不?还怕考举人不?还怕考进士不?所以说,不论念书,还是科举,先把心塌下来……”
  当何子衿听到何老娘这一套话时,先是觉着她家祖母无师自通学会了用排比句表示不可思议,然后细分析一下,何老娘虽然说的质朴,但把这“明志”“立志”也说到了。
  连梅二太太这种向来以书香门第自诩的,都爱到何家来串门子了。
  真正的书香门第,同巷子宋翰林家的宋太太也喜欢过来一道说话,因各家都有念书的孩子,大家一并探讨下如何把孩子培养的出息啥的,梅宋二位都很擅长养孩子,衣食住行的,讲究,细致。可要说到科考上的经验,她们二位当真不如何老娘为曾亲力亲为,经历过无数打击波折的。
  因为梅宋二人给了何老娘不少启发,何老娘同自家丫头片子商量,“我这心里,又有许多想写的事,丫头,你说,我能再写一本书不?”
  何子衿目瞪口呆的看向自家祖母,何老娘有言在先,“这回出书,咱们都按分成,你可不能再买断了啊。”
  何子衿:……
第285章
帝都行之二十
  何老娘写书的热情不是一般的高涨,以至于,她连陈姑丈何洛一行人要回乡的事也顾不得张罗了,只是略叮嘱两句,何老娘便又拉着自家丫头筹备她的出版大业去了。
  这期间,还发生一件叫何老娘引以为豪的事,这事,发生在小唐大人与何老娘之间。纵多年以后,何老娘提及小唐大人也是满嘴的亲切,就是因为二人的忘年交情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
  因为,在何家的酒宴摆完后的第二天,小唐大人竟打发人送了何老娘一本书——小唐大人自己写的书,那书外头弄了个极漂亮的包装,上面写了四个字,何先生收。
  何老娘还以为是送给自己儿子的呢,后来问明白唐家下人,才知道是送给她的,待打发了唐家下人,何老娘才问自家丫头片子,“咋管我叫先生哩?先生不是男的么?”
  何子衿道,“先生可不分男女,一般管有学问的人便叫先生。”
  何老娘顿时心头一喜,感觉自从进入出版业后,果然不同啦,发小唐大人这样有眼光的人都称她老太太为“先生”啦!何老娘颇是喜悦,很珍惜的抚摸了小唐大人的书一回,打开来,字有一小半不大认得,想着,待有空了,让丫头片子念给自己听才好。然后,她老人家也要多学着认字,不能叫人小瞧了去。
  何老娘把小唐大人送的书小心翼翼的收好,准备有空再看。然后,就跟自家丫头商议,“小唐大人专给我送书来,这可怎么回礼哩。”
  何子衿道,“祖母把你的书回小唐大人一套就是。”
  “小唐大人说他买了五十套哩。”
  “那不一样,这套书祖母签上您的名字,独送给小唐大人。”
  何老娘道,“那我得把名字练好。”于是,每天除了要操心写书的事,还要苦练签名。
  何老娘这般忙碌着,陈姑丈何洛已经收拾好东西,准备锦衣还乡啦。
  陈姑丈深觉这趟帝都没有白来,非但救出了闺女,连带着见识了天街夸官的景象,最重要的是,自己内侄何恭中了进士!阿念中了探花!连不大熟的何洛也中了进士!
  他们碧水县这就是出了三个进士!
  先不说自家的好处,这是何等的体面哪!肯定把相邻的县城都比下去了!
  陈姑丈恨不能现下就飞回去把这消息告诉家人,虽然知道家里人大概也快能知道了,但这种充斥在胸腔里的激动、喜悦,让陈姑丈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尤其在帝都来,岂止开阔眼界这般简单,先时陈姑丈在碧水县为第一富户,他觉着,他这辈子也算不错了。但一到帝都,后来沾何家的光,竟能见到这么些官老爷将军大人,陈姑丈就觉着,他先时的人生目标太过短浅啦!
  哎,他这代是把陈家的日子过起来啦!
  但,人生在世,赚银子不能是最终目标啊!
  还是得督促着孩子们考功名啊!
  看一看帝都城的这些官老爷们,何等体面!
  看一看新科进士夸街的场景,倘有朝一日能见到自家儿孙排进进士行死,陈姑丈觉着,纵叫自己折寿十年,自己也是愿意的!
  念书,还是得念书啊!
  陈姑丈已经打定主意要在自家后代教育中追加教育投资了。
  陈姑丈走前,何老娘没什么话要叮嘱他的,他一老贼,做生意这些年,风风雨雨见识过不少,无甚可说的。就是小陈氏,何老娘让余嬷嬷收拾了个包袱给她,私下与她道,“舅妈没什么好东西,我已与你爹说了,叫他回去后给你择一户安稳人家。你也大了,这会儿不是羞臊的时候。”何老娘瞧着小陈氏微红的脸颊,都觉着有些不适应,她家丫头片子这才十七说到成亲嫁人的事儿,就不知羞臊为何物。见惯了自家丫头那一派没心没肺,再看这个外甥女,何老娘难免多跟她说几句,觉着外甥女素来是个软弱人,不放心,何老娘道,“你虽要再嫁,身子却是清白的,但也得学着自己做主。以后日子都是自己过的,记着,咱不是不讲理的人,可也不会好性子叫人欺负。眼下我在帝都事多,还得写书,哎,书商催着呢,也没空回老家去。”何老娘还是忍不住炫耀了一句,然后,继续转入正题道,“所以,你的亲事,我怕是赶不上了,这是给你的添妆,自己收着。待回去跟你娘说,我这里什么都好。要什么时候你爹再来帝都,让你娘一道来,咱家里有的是房屋,够住哩。”说着说着,何老娘既自豪又伤感,这个外甥女实在忒命苦!
  小陈氏也红了眼圈儿,点头道,“舅妈的话我都应了,舅妈也保重自己个儿。待有机会,我定要再过来看望舅妈,报答舅妈。”
  “傻孩子,说什么报答不报答的话,岂不生分。”
  何老娘絮絮的叮嘱小陈氏许多话,然后,把自己跟阿念还有沈舅舅的三本一套的精装本,送了十来套给小陈氏,让她拿回去送人。
  陈姑丈很是喜悦的代闺女收了,道,“只十套,不大够送哩。”
  何老娘不愿意白给陈姑丈,道,“特以稀为贵哩。”又说,“这是给阿芳的,叫她自己拿着,你甭自己做人情。”
  陈姑丈笑眯眯的应了。
  何家沈家都有信托陈姑丈带回去,何家的信既有写给三姑娘和胡文的,也有写给江仁的,还有就是写给沈山的,以及让何洛带交的给何族长家的事。沈家主要就是写给江家的家书。陈姑丈承诺定会一一带到的。
  沈氏叮嘱何洛几句,道,“这一来一回的,虽难免奔波,回家看看也好,家里人都盼着呢。”她主要是一家子都来了。又拜托陈姑丈路上多照顾何洛,这话,不必沈氏说,陈姑丈都会的。
  待一行人告辞回乡,何老娘满面遗憾,“真可惜咱们不能回老家,要是能回老家,我非摆他半个月的流水席不可。就是三婆子再只上一份礼,带着一家子来咱家吃酒,我也不给她脸色看了。”哎,可惜不能回啊!未能衣锦还乡,何老娘遗憾的要命!
  见母亲这般不欢喜,何恭最是个孝顺的,便道,“子衿她娘不好行远路,要是娘你想回乡,我陪您回去也行的。”他一样的进士假期。
  何老娘听此话却是将脸一板,抬起下巴道,“不知道我要写书么!就会给添乱!回乡虽要紧,有我写书要紧么。”说着一幅儿子不理解我事业的模样,带着自家丫头片子去书房忙活了。
  是的,因此处宅子宽敞,何老娘自从出书后,就将自己归到了书香人的类别里,所以,她在自己与丫头片子的院子里硬拗出了一间书房,平日里写书就在此处。
  何老娘虽然写书热情高胀,但热情之后,何老娘继而陷入了写书人的瓶颈期。
  因是初初写书,一遇瓶颈,何老娘就有些着急。
  一把年纪了,哪里着得了这种急,何老娘是个实在人,着实也是着实在急,那是急的直上火,嘴角起了一溜水泡,你说把何恭吓的,赶紧请了大夫来给他娘开败火的药,还私下同自家丫头片子商量,“你可别鼓动着你祖母写书了,看把你祖母给累的。”
  何子衿道,“哪里是我鼓动的,祖母自己个儿愿意写,我见天儿的被她叫着听她口述,我给她做记录。她那不是累的,是憋的,写不出来,可不急么。”
  何恭很不理解他娘,道,“写不出来就歇歇么。”
  “我也这么说,她可得听哩。”何子衿到底有法子,她给何老娘画个饼,道,“我已经给祖母你联系好了,待你嘴上这泡好了,咱就去讲学。”
  何老娘顿时来了兴致,捂着嘴角的一溜儿水泡问,“啥讲学?”
  “这读书不得从娃娃抓起么,是闻道堂附近的蒙学,我跟他们说了,您可不一般哪,您是培养出一探花儿一进士的人哪,您还出了畅销书,现下帝都谁不知道您哪。所以,我就去跟那书院的院长谈了谈,待您这火消下去了,去书院给孩子们讲一讲平日里如何学习的事。”何子衿道。
  何老娘生就是个爱显摆的性子,她心下是极乐意,又有些担心,道,“写书的事儿我还成,这给孩子们讲这个,我不知成不成哪。”
  “这有什么不成的?我爹,阿念他们小时候如何念书的,您不记得啦?”
  “这怎么能忘?”何老娘这辈子最关注的就是孩子们的前程问题,何老娘也同自家丫头实话实说,“我虽懂些道理,到底没念过书,学问上怕有不足。”
  “读过多少书的人也没祖母您明白呢。”何子衿道,“这有没有学问,不在于念多少书,而在于这人有多少见识。像祖母,您是书念的少,可您知道怎么教孩子,是不是?”
  “这倒也是。”何老娘那虚荣心就上来了,就要开始预备演讲的事。是的,现下还没有“演讲”这个词,但也差不多这个意思啦。
  何子衿道,“这急什么,磨刀不误砍柴工!您这嘴这样,养不好就开不了口,怎么给孩子们讲呢?”
  何老娘为了去给孩子们讲学,那是认认真真的休养,兢兢业业的准备,她为此还做了身新衣裙,勿必要准备的充分充分再充分,不然都对不住老娘第一次讲演!
  要真叫个进士什么去给蒙童讲演,进士不一定乐意,但,何老娘不会在意这个,她这把年纪,最喜欢的就是孩子们了。而且,她不是说那些文绉绉的话,而是特平易近人的大白话。讲的也不是深奥难懂的事,就是何恭小时候念书与阿念小时候念书的事。告诉孩子们,其实进士的童年和探花的童年与他们现下也没什么不一样,只要读书努力,以后都会有前程的。就是不喜欢学习的孩子们,也要多识得字,以后干自己喜欢的事,才能有出息,又拿何涵举了回例。
  何老娘说话风趣,又很会吹牛,尤其,她可是进士的娘与探花的祖母哟,于是,当真把小孩子们听得入神。
  何老娘还让他们不要一味念书,该休息时休息,该煅练时煅练,先养好身子骨,以后念书才事倍功半。对,事倍功半,这词还是跟她家丫头片子学来的。
  别说,何老娘这大白话的演讲还不错,待她讲完,书院的院长还亲自送她出来,直呼她为“老人家”,可是把何老娘美坏了。
  就是何老娘写书上的瓶颈,因这么讲演了一番,也顿觉思维开阔起来。
  于是,她继续开始了自己的写书过程,她还给自己的书分了章节,先是写了,教导小孩子常遇到的问。然后,何老娘还无师自通的学会了体验生活,提取素才,她因为在蒙童书院讲演过,就常过去看那里的孩子,给送些水果啊之类的东西。那书院夏院长也与何老娘熟了。
  夏院长是位老进士,据说年轻时做过一二任小官,后来便回来家乡,一直致力于教育工作,今为蒙童书院院长,也是五十出头的人了。另外再说一句,丧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5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