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56

  卡纳里斯在心底轻轻叹了口气,作为一个老牌间谍,处惊不变早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但即便如此,他依然震惊于这次行动的突然——几乎就在战略会议揪出叛国集团的随后几分钟,霍夫曼就亲自下令让党卫队借着召集会议的名头逮捕了这个隐藏至深的鼹鼠。关进来几天了,让他一直困惑的是,对方到底凭什么发现自己的破绽?从目前审讯的架势来看,要想全身而退恐怕是很难了。
  “一般证据对你而言是没用的,因为所有的情报机构都有你的人渗透,你总是能够把自己的嫌疑指摘干净,但是……”海因里希·穆勒甩了甩手里的资料,一脸胸有成竹的表情,“你没法直接干掉莱因哈特·海德里希,没有一个正派德国人会去执行暗杀党卫队全国副总指挥的命令,你必须依靠英国人——确切地说,是你把情报递给了英国人,让英国人操纵着捷克地下组织干掉了海德里希。”
  卡纳里斯不动声色:“这是我听到的,最毫无根据的猜测。”
  “很不错,果然如元首预料的那样,你会否认一切。”施伦堡接过了话茬,“利用这几天的功夫,我们对你所接触的一切人员和资料进行了排查,你对所有可能暴露的线索掩饰得很好,但唯独对军事情报局各情报员以及下属机构在职权范围内上报并进行存档的资料毫无办法,你想不想听盖伦处长的分析报告?”
  卡纳里斯没有应声,只听着施伦堡自顾自地念了下去:“档案显示,在波兰战役以前,由你审定并上报元首的情报正确率大约是75%;在波兰战役到法国战役结束前,正确率依然维持在70%左右的水平。但从不列颠战役开始,你上报的情报正确率迅速下降到40%——你可以用英国间谍机构情报收集与反谍能力更为高超来为自己辩护,但事实是你故意隐瞒了正确或接近正确的情报——每当有内容相互抵触的情报送达你处时,你通过审核后往往将错误的情报上报,而把正确情报束之高阁并批注‘无稽之谈’。经过对原始档案的查找与比对,有一部分重要且正确的情报已被你销毁。我们可以假设你的情报分析能力突然下降,但却不能解释涉及英美的情报正确率与涉及苏联情报正确率之间的高度反差。因为40%仅仅是平均水平,抽掉东线方向的情报后,你的正确率不到30%……而那些被你否定、批注‘无稽之谈’的情报内容反而正确率达到70%以上。由此可见,你精心筛选了错误情报递交给最高统帅。无论你有没有与英国人进行联系,这些罪名是你逃脱不了的。”
  卡纳里斯暗暗心惊,这个分析报告击中了他的软肋——正如施伦堡所说的那样,他并没有与英美情报机关有任何正式的情报或者人员往来,但他深信,他与英国军情六处负责人孟席斯、号称大“C”的人物之间神交已久,很多事情不需要沟通就能形成默契,就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用不着会谈就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因为他在情报利用收集上面是大大放了水的。最典型的就是不列颠之战时,他给海狮计划出具的参考意见是有31个齐装满员的师部署在英伦三岛上,而实际上英国这时候只有6个筋疲力尽、装备勉强齐全的师,最高统帅部和盖世太保分辨不出其中的奥秘,隐藏在军事情报局和大本营中的英国间谍可以充分读懂这些内容。
  “对盖伦处长的分析报告你依然可以抵赖,但有一件事你是逃脱不了的。”卡尔滕布鲁纳说道,“原法国第七集团军司令、地下抵抗组织负责人亨利·吉罗将军被我们关在秘密监狱里,按照元首要求是要下令处决的,结果在处决前夕被其逃脱。一直以来,你都以这个命令已正式通知莱因哈特·海德里希而矢口否认,认为由于后者突然被刺身亡才导致了犯人逃脱。但我们重新对整个行动进行了梳理,这个法国人一句德国话也不会说,而且还是个独臂残疾人,逃亡路上没有其他人协助根本是办不到的。如果你伪造英国情报机关或者别的什么组织来接应更能把事情弄混,但真相是你根本没有与军情六处接过头,吉罗在逃出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前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有恰到好处的工作疏漏或者隐患,而这正是因为你下令放松了管制导致的……”
  卡尔滕布鲁纳在卡纳里斯面前侃侃而谈,言语间充满了戏谑,事实上,包括三驾马车和所有人都不敢相信卡纳里斯是隐藏在帝国内部的最大敌人,对元首执意在没有明显证据的情况下先行逮捕海军上将的决策感到惊诧莫名,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事后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元首的主张居然是完全正确的,当超越了正常失误概率的所有事件聚集在了一起之后,唯一能够解释的就是故意为之。
  卡尔滕布鲁纳和三驾马车对卡纳里斯没有与英国间谍机关有所接触一致持肯定态度,这也是盖世太保原先虽然怀疑卡纳里斯但一直没有确切证据的缘由所在——他们找不到卡纳里斯叛国的动机,在金钱、美色等各方面海军上将的表现都无懈可击,也不像贝克、勃劳希契等失意高官那样对元首有深仇大恨。作为第三帝国的高级将领,卡纳里斯拥有着足够的名望、地位和权势,是真正的帝国顶尖精英,换句话说,完全没有作案动机。
  元首的意见让他们目瞪口呆:“笨蛋,他当叛徒的目的不是为了他自己,他是为了反战——这个卑鄙的、自高自大的可怜虫认为由他执行的道路才是唯一的正确方向。”
  “既然你们都认为掌握了我的证据,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机地审讯我?”卡纳里斯用讥笑的口气,毫不客气地反驳道,“按照你们的说法,我没有同党,你们也别妄想让我承认我根本不曾承担过的职责……”
  “你说对了,你了解的情况我们已都掌握了,审讯你不是要从你口中得出什么结论,而是要告诉你一些不知道或者装作不知道的事情。”卡尔滕布鲁纳站起身来,冷冷吩咐道,“把他仔细看管起来,不能让他有机会自杀,更不能让他借机脱逃。”
  卡纳里斯拖着沉重的镣铐被押回了单独关押的牢房,瓦尔特·施伦堡和卡尔滕布鲁纳交换了一下眼神,问海因里希·穆勒:“你认为元首的策略会成功么?”。
  “这是一条大鱼,更是一个肥饵,他身上隐藏着太多的秘密,英国人会忍不住寂寞的。”海因里希·穆勒晃动着脑袋,冷冷说道,“一定会有无数喽啰像飞蛾扑火一般的冲过来,就像夏天庭院里的故事一样,我们只需要准备好灯罩然后欣赏满地的尸体即可……”
第019章
隆美尔的新任务
  饱受胃病折磨的隆美尔从非洲回来了,他站在霍夫曼面前,神情很恭敬,但眼神中的委屈劲却无论如何都掩盖不住:一个月前,为了非洲战事能进展顺利,他特意飞回大本营索要增援,但元首以东线战场更为重要的缘故三言两语间就打发了他,让他耐心等待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方向胜利的消息。为照顾元首的全局战略他忍耐了,甚至考虑到随着时间推移自身不利态势将逐步加剧的情况,他还准备主动发起进攻,寻求对英国人的震慑。但一个月后,就在预定进攻时间发起前5天,他接到了古德里安前来替换他的命令。
  他有理由感到愤怒,这不是针对古德里安的,他只是针对元首的反复无常——一个月前他要求200辆坦克和一个步兵师的增援不可得,一个月后古德里安居然能带2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步兵师来上任。虽然目前为止除了古德里安和他的几位助手,还没有一个兵踏上非洲的黄沙,但隆美尔有自己的渠道,知道这次元首绝没有忽悠古德里安——他承诺的那些部队已陆续调出东线并在进行快速增补,权限是最高等级的,而且古德里安很可能获得更多的力量——由赫尔曼·戈林装甲旅升格的“飞行堡垒”装甲师以及斯图登特将军重新整编的精锐伞兵旅也将投入非洲战场。
  “我的元帅,我很抱歉……”霍夫曼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对隆美尔解释,因为他不能说明穿越后更改整体战略的原因,也不便直截了当地说蒙哥马利将是隆美尔的苦手——这其中既有指挥风格相克的因素,也有兵力不足的问题,他只能用温情来安慰这头沙漠之狐。
  “斯大林格勒与高加索方向的战事推进得异常艰难,某种意义上原先很多人对我的建议都是中肯的,所以我决心将重点调整到南线。”霍夫曼委婉地解释了自己“反复无常”的原因,“至于古德里安的任命,你不要太过于惊讶——纯粹是因为我知道你身体不太理想,想让你回国疗养。这次让你回来,一方面是希望你好好休养,另一方面则是……”
  “元首,我的身体还撑得住,我……”隆美尔很想问自己是不是已失去了元首的信任,但想了一下,已到嘴边的话又硬生生咽了下去——元首对自己有栽培之恩,将自己从一个小小的警卫营长拔擢到陆军元帅,他没法理直气壮地将这种质疑说出口。
  霍夫曼看出了他的心思,随意地摆摆手:“你不用考虑太多因素。你的病情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大局:现在出了太多事,我需要得力人员来替我分担,你知道的,我的后备军司令是个叛徒,将近200万的补充军和后备军乱作一团,没有人能撑得起场面,我需要一个我熟悉且得力的干将。”
  “约德尔将军长久以来在元首身边工作,熟悉最高统帅部的各项工作,我觉得他比我更加胜任这个岗位。”
  “他不行,他是参谋型指挥官,没有实战经验,与一线部队的接触也很少。现在是在战时,急需有经验的士兵和军官,更需要有经验的统帅。”霍夫曼解释道,“你才是我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
  听了解释后的隆美尔还是不吭声,如果按这个逻辑,古德里安也符合要求,何必非要他回来呢?
  霍夫曼强制安排他坐下:“我知道你对这个安排很不满意,不过我真心实意为你考虑的,你身体不好需要休息,后备军也需要一个具有崇高战场威望的司令官,你的经验、你的功勋乃至你的战术都是我急需的,而且消除某些流言对你有好处……”
  隆美尔不吭声,他知道“某些流言”指的是什么——2个月前他刚刚晋升了元帅军衔,东线一大批老资格的大将、上将还在眼巴巴地等待,而他们随便哪个拎出来都指挥着比隆美尔更多的部队、消灭了更多的敌人,有人就酸溜溜地说:“隆美尔这个陆军元帅也就是在沙漠里指挥几个师,放在东线连集团军司令官都不如”。没有大兵团指挥作战经历一直是隆美尔的软肋——法国战役的时候他才是个师长,东线大军狂飙突进的时候他又转进去了北非,手下的兵力从没超过5万人。
  所以霍夫曼把他征召回来担任后备军司令,让他亲自体会一下掌控大兵团是什么感觉,实地作战的地方也已经选好了,就在隆美尔面前卖了个关子,“古德里安说年底前还有一次增援?”
  “是,他这么告诉我了,所以元首,我觉得这对我太不公平。”
  “我说过给增援,但我没说增援是继续加强给古德里安的……根据可靠情报,美军也会有一次登陆,地点可能选在法属摩洛哥,时间很可能是12月,必须挫败他们的野心,否则我们的战略体系将被打开缺口——意大利这个欧洲柔软的下腹部将会挨上美国牛仔们重重的一拳。我决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发生。今后非洲方向将分东西两个集群,一个自然是古德里安率领,而另外一个则由你率领。”霍夫曼的眼睛盯着隆美尔,“这个增援集群的核心主力是三个装甲师——全部是鼎鼎有名的一线部队,现在正在增补,另外相配合的步兵师则要从目前的后备军中抽调,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让他们熟悉战场、提升战术水平。面对美国人的进攻,我需要一个可以力挽狂澜的将领,我可以信任你么,我的陆军元帅?”
  埃尔温·隆美尔双腿并拢,恭恭敬敬行了举手礼:“如您所愿,元首!”他现在确信了,元首不是要抛弃自己,而是准备赋予自己更多、更大的使命。
  听到隆美尔如此肯定的答复,霍夫曼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脸色终于和缓起来。刚才费力解释了许多,就是希望性格倔强的隆美尔能够放下一切胡思乱想的念头来配合自己的意图。倘若从这个角度来对比,那么原第六集团军司令官保卢斯将军则要驯服得多,虽然同样对人事变动不理解也很难接受突然被撤换的事实,但回国述职后半句抱怨也没有,在觐见时对元首的恭敬一如既往,霍夫曼仅仅劝说了几句就放下所有不快高高兴兴去西线上任了,临走时还暗示自己会盯紧老元帅龙德施泰德,防止他给元首的整体战略捣乱。如果不是知道他原本历史时空中的表现,这种态度能让霍夫曼在心底内疚一辈子。
  霍夫曼拍拍隆美尔的肩膀:“代我向你的妻子露西问好,很遗憾我没法给你放太多的假,那些从东线回国休整的部队需要有经验的司令官告诉他们什么才是沙漠作战的精髓——白雪皑皑的俄国前线与漫漫黄沙的北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战争风格,北非前线有你留下的参谋班子协助古德里安,这里的这一切就只能完全依靠你了。”
  “我想,她会感谢元首的关心并理解这一切的。”隆美尔点点头,用带着深情、自然而然的口气说道,“我答应她胜利之后带她去环游世界。”
  “到时候算我一个,或许我们会有一起环游世界的机会。”霍夫曼笑了,随着思考问题与处理事务的深入,他越来越从知识分子的立场转换为元首了,他的精神最近也很压抑,只能用不断的工作来麻痹自己,隆美尔热情洋溢的回答让他略微显得灰暗的情绪大为改善。
  “不胜荣幸之至!”隆美尔似乎又想到了什么,补充道,“对后备军尤其是第二波非洲军的训练与调整元首您可以放心,为了协助我开展工作,在我的请求之下,凯特尔元帅特意将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上校同步调回国担任后备军作训处处长,这是一位拥有充沛的精力和无穷斗志的优异军官,虽然是符腾堡宫廷贵族的后代,但对领袖十分忠诚,在北非作战中表现尤其突出,如果不久后我返回北非,我愿意在合适的时候举荐他出任后备军的参谋长。”
  “施陶芬贝格上校?”乍听到“720事件”主谋的名字,霍夫曼露出惊异的脸色,最终还是沉住气,只微微点了点头,然后紧紧握住隆美尔的手,一语双关地告别,“你可能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祝你和那位未来的参谋长好运。”
第020章
海军元帅的心事
  海军的好日子终于来了,老而弥坚的雷德尔元帅在经历过希望、失落、彷徨和无助之后,终于等到了转机。
  在战略会议上,元首顶着戈林的压力,不仅批准了齐柏林号航母的续建而且还授权海军建立独立的航空兵队伍,虽然只开口了400架的编制且核心高层全部从空军转战而来,但老元帅相信这仅是个开始。只要海军迅速表现出符合期望的能力,元首是不会吝啬飞机与编制的,航空母舰也绝不止齐柏林号一艘。戈林被打成叛国集团的首脑,老元帅又是第一个站出来为元首呐喊助威并表示支持的,因为没有任何人像他一样在飞机问题上深受戈林之害。
  一直有人在传言元首对主张充实水面舰队的老元帅不满意,一度筹划着废止全部造舰任务而转向潜艇,甚至还准备让邓尼茨做他的接班人,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显然是无稽之谈。
  空军被勒令将50万多余人员抽调人员支援陆军,统帅部凯特尔元帅在海军领域原本也想如法炮制,但却被元首明确阻止了,这消息背后的意义远比几艘舰艇恢复进度更令人值得振奋。
  虽然元首坚持取消航母上那8门150MM舰炮让保守派们有点难受,但雷德尔不是食古不化的人物,太平洋战场上结果显示得很清楚,航母装中大口径舰炮真没什么用。再说150MM口径的舰炮充其量也就是驱逐舰的火力(第三帝国的驱逐舰强调单舰火力,3000吨级的Z系列驱逐舰舰炮均采用150MM口径,而同级别的英美驱逐舰舰炮通常为127MM或105MM),对付商船或许还有点用途,可如果拿航母对付商船,雷德尔觉得太掉价了。更要命的是,元首限令半年内要完成齐柏林号整体建造,那8门150MM舰炮现在都还没生产出来,自然也赶不上了。
  除此之外,海军内部还有人提议,既然齐柏林号航母得以继续兴建,那已完工将近95%的重巡洋舰“塞德利茨”(欧根亲王级)是不是可以按照原定计划继续建造完成,而不是像目前一样烂在造船厂准备改建成航母。对这一点,老元帅心里底气不足,理论上塞德利茨只要安装飞机弹射器、雷达和部分火控装置就可以服役,但从元首前期的计划来看,这艘重巡洋舰预定是预备改造成辅助航母“威悉河号”的,除了这一改造任务,还有将“欧罗巴”号商船改建成辅助航母第1号和将德国早先俘获的法国轻巡洋舰德·格拉斯号改建为辅助航母第2号两项重要的任务。似乎在元首心中,航空母舰的建造任务才是压倒一切的当务之急。
  因此,在前往总理府的路上,不善言辞的老元帅一遍遍地琢磨等会见了元首该怎么开口,采用什么样的言辞既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又不至于引起元首的反感——他可是听说了,元首最近心情不好,为叛国集团的事情十分恼火。
  霍夫曼对雷德尔的突然造访显得有些诧异,这两天他正埋首盘点第三帝国过于庞大的武器开发计划,暂时还顾不上海军。听了来意之后先是眉头紧皱,随即又哑然失笑。雷德尔吃不准霍夫曼的态度,忐忑的心情随着霍夫曼的表情变换而七上八下,连荣格夫人精心准备的咖啡都无暇关注。
  “亲爱的元帅,这真是太可笑了……”霍夫曼挥舞着手说道,他现在已完全具备了元首范,“塞德里茨号按照原设计作为重巡洋舰尽快完工,而不是滑稽地准备改建为航空母舰,让一艘已基本完工的重巡洋舰拆除武备重新改建,也只有头脑僵化的OKM(海军最高统帅部)设计局能想得出来。”
  雷德尔心头一喜,刚才紧张万分的心情顿时跑得无影无踪,元首骂OKM不要紧,只要同意自己的方案就行。
  “我会命令施佩尔将塞德利茨也列入优先计划,要求一个月内完成全部舾装,三个月形成战斗力,对了。”霍夫曼似乎想起了什么,补充交代道,“如有可能,建议完善一下塞德利茨的载油量与锅炉体系,让他们更可靠些——我已受够了欧根亲王那屡屡出事故的动力舱,可不想在塞德利茨上再犯同样的错误。上次要不是欧根亲王临时出现意外,俾斯麦号就能多一艘护航舰,英国人绝没有那么轻易就击沉他。”
  雷德尔原本是抱着碰碰运气的态度来的,没想到从元首这里得到的答复比想象得还要好——不但同样给了塞德利茨最高优先级,还可以借此对动力系统进行优化,有了这个指令,他相信施佩尔会提供足够的物资和人员来完成这个项目,三个月内服役一点问题都没有。
  对海军的战略安排霍夫曼原本还想再拖一段时间,不过雷德尔既然来了,他就接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说下去,“听说海军还在继续H级战列舰的设计,方案已从H-40A,H-40B一直发展到H-41,H-42了?”
  “确实如此。”雷德尔点点头,“OKM基于俾斯麦号被英国飞机击沉的经验教训,同时考虑到美国参战的力量变化,在设计中加强了防空火力同时又增大了吨位,新的设计方案我们称之为H-43,目前还只完成了三分之一的设计。”
  “全部战列舰的开发及其后续设计一律停止。”霍夫曼一字一顿地说,“俾斯麦号的遭遇与日本人在珍珠港采取的行动已明确告诉我们,面对敌人压倒优势的空中力量,战列舰是没有生存前途的,德国今后不再需要战列舰。”
  元首转性了?他不是巨舰大炮的忠实爱好者么,兴趣这么快转移到航母上来了?雷德尔张了张口,本能地想辩解几句,突然又发现这是徒劳的行为。
  “航空母舰必须要建,彼得·斯特拉塞号被拆解并不可惜,对比美、日同级别航空母舰的使用情况,齐柏林伯爵号的载机量一直显得偏少,这也是必须加以改进的地方。我心目中理想的航空母舰,应该是拥有4万吨左右的排水量,80架以上的载机,具备33节速度且拥有一定装甲和生存能力的主力舰。除此之外,对巡洋舰、驱逐舰都应该要重新设计,他们应该是航母编队中的重要成员,重点要突出对空、对潜的防御力量,对海攻击力量在我看来已经过剩了,希望海军设计局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到这上面去。”
  “元首,您的意思是海军可以新造水面舰艇?”老元帅抑制不住欢喜的神色,一双眼睛闪闪发亮,连嘴角都开始翘了起来。
  “建!为什么不建?”霍夫曼的神情很坚定,“光靠陆军是赢不了战争的,难道装甲师还能自己游过英吉利海峡?潜艇自然要建,水面舰艇同样不能缺少。”
  本来是满载而归的收获,但霍夫曼最后的一句话又让老元帅有些狐疑:“过段时间,我将视察海军并探讨、调整下一阶段作战方略,希望你和邓尼茨将军能做好相应准备。”
  这是什么意思?在与霍夫曼握手告别的时候,老元帅的内心开始翻腾起来:元首清楚知道欧根亲王级动力系统的弱点,对更换锅炉、强化动力系统的指示十分恰当,对航母不需要大口径舰炮和冻结战列舰后续设计的结论也一针见血,由此可见他对海军并不是门外汉。联想到大本营内部一直风传的故事,现在雷德尔反而要担心,元首已兼任了陆、空两个总司令,下一步该不是准备兼任海军总司令吧?
  来的时候是满腹心事,回的时候依然是满腹心事,雷德尔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迈出总理府的大门的。
第021章
敢给元首难堪的教授
  1942年9月3日下午,太阳毫不吝啬地释放着自己的活力,第三帝国巴德贝尔卡装甲兵学校试验场却已进入截然不同的状态。
  四周布满了岗哨,时不时会有来回巡逻的Sd.Kfz.223型轮式装甲车从街头驶过,在各主要路口还有手持MP38、佩戴“狗牌”并专注于检查特别通行证的宪兵们在执勤,如果有人能从空中俯下身段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在紧要的交叉路口都部署着临时机枪掩体,那一挺挺在阳光下闪耀着的亮光MG-42机枪能瞬间将一切不怀好意的人撕成碎片。
  这架势气场太足,一望便知道试验场来了大人物,原本霍夫曼是不想这么劳师动众的,但自从在鹰巢大本营里遭遇炸弹刺杀并破获叛国集团的阴谋后,国社党领袖们对他的安全格外关注。在鲍曼的坚持下,相关安全防卫措施都予以了前所未有的加强,根舍少校的责任也愈发重要了起来。
  兴致高昂却满脸疲惫的施佩尔挣扎着从奔驰770轿车上走下来。从两天前的零点起,第三帝国已全面转入了总动员后的战时体制,所有工业企业特别是军事工业企业开始由“一班制”向“三班制”转变,为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特别是要保障重点企业的能源、原材料和其他生活物资的供应,还要让火车时刻表同步更新适应新的经济节奏,这位经济元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两天两夜没合眼,最后只能在车上匆匆忙忙小憩一番,被副官摇醒的时候,他感觉自己的脑袋还是晕着的。
  在霍夫曼启动战时体制并明确由军备部统辖全部军事工业后,各项核心军备生产的管理权均逐步收归军备部。
  航空军备重整案后,空军装备部的生产大权移交给了军备部;前几天海军元帅拜访元首之后,海军装备生产优先级确定权利也移交了出来,再加上施佩尔一开始用打赌押注而强行通过的坦克军备重整案,现在军备部已基本掌控了各项装备的生产大权。没有他的同意,一辆坦克、一架飞机都别想生产出来。
  他由此一跃成为德国经济界的领袖,不但在各路经济大亨眼中由名不见经传的私人建筑设计师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大人物,政治地位也在飞速提高——戈林倒台之后,外界已将元首之下的希姆莱、戈培尔和施佩尔并称为帝国三巨头,党内的地位甚至隐隐约约已盖过了老资格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普和一直活跃异常的党务总管马丁鲍曼。他现在乘坐的这辆奔驰770就是奔驰公司为了讨好他而赠送的,原本对方还想送他最顶级的770K,考虑到那是元首用车,施佩尔很明智地拒绝了——他的风头已经太甚,元首或许不会介意他坐什么车,但他不想给别人提供攻击自己的把柄。
  大权在握的感觉很好,但施佩尔有清醒的认识,他清楚地知道自身权利和地位的由来,也予以了回报:不但对霍夫曼亲自交办的生产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实,凡是霍夫曼外出视察军备和工业生产也尽量抽出时间陪同,在得知元首要亲自参加新式坦克实验、定型技术分析会的消息后,他不顾浑身疲惫还是跟着来了。虽然有老派政治家和保守军官在背地里称呼他是元首的“应声虫”,但他懒得在乎,只报以轻蔑地一笑。
  望着脸色苍白、两眼布满血丝的施佩尔,霍夫曼关切地说道:“你的脸色看上去可不太好,或许应该好好休息一下?”
  施佩尔苦笑着摇摇头,毅然道:“您既然将军备生产的权利交代给了我,那我一定要竭尽全力将这项工作做好,我的身体能坚持得住。”
  “战时体制推进得不顺利?”霍夫曼停下脚步,敏感地问道。他知道很多人对施佩尔掌握整个经济大权不满意,明里暗里进行着抵触,连鲍曼时不时都会用嫉妒的口气评论施佩尔,但这是他亲自选定而且被历史证明了的人物,也是元首的权威所在,霍夫曼绝不允许有任何地诋毁和动摇。
  “有一点小困难,不过我相信可以克服。”施佩尔扫了众人一眼,不仅看到了最高统帅部的凯特尔元帅等人,也看到了参加会议的保时捷公司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博士、亨舍尔厂方代表库尔特·阿诺德博士等人,他脸带微笑,一边向他们点头示意,一边尽量用平淡的口吻回答。
  “战时体制必须严格推进下去,凡是干扰、破坏战时体制的人物,不管是谁,不管他有什么地位,以前担任什么职务,你都可以要求希姆莱同志配合处理,如果他没有能力处理,请你直接报告给我。”这话霍夫曼已在私下场合说过好几次了,现在借着话头旧事重提,就是要给施佩尔在这些工业大亨和高级军官面前撑起面子。
  众人心头一凛,元首这话可不是无的放失,大家的消息都很灵通:原先担任经济部长,现在担任内阁不管部长,与工业界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亚尔玛·沙赫特在几天前因为叛国罪名已被逮捕了,签发命令的正是元首本人,而希姆莱和施佩尔在这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明明上的理由是因为沙赫特明里暗里纠集部分工业家抵制总动员、反对由军备部统辖军事工业生产,而实际上是因为沙赫特通过秘密渠道向密谋集团提供经费,同时被捕的还有莱比锡市长格德勒博士。担任经济部长,与沙赫特交情不错且对他抱有同情态度的瓦尔特·冯克试图通过戈培尔向元首求情,却被后者连连训斥为“糊涂”,再也不敢多吭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