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6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5/656

  谷正之摇摇头:“这不可能,美德条约已经签署了,柏林的信号是对帝国以建议和劝说为主,帝国可以不参加,随便我们发展……如果我们不参加,则美国可以自行组建北美联合舰队,限制同前。”
  众人的心猛地往下沉:现在局面明摆着,真正希望裁军的是日本——企图将美德兵力尤其是吨位总数控制下来,现在计较比例完全没有意义,连给你的吨位你都填不满,再讨论比例高低岂不是扯淡?
  “那海军对军备控制是什么想法?”
  “长官临走前希望主力舰保留在60万吨左右,美国75万吨,欧洲100万吨,如果是50-60-90更好。现在看来不可能了。”
  确实不可能了,因为在日本打仗时,美德已签署了条约,而且无论60还是75万吨都是美国不可能接受的,美国光造好埃塞克斯级就有30条,甭管有没有足够的熟练飞行员,30艘埃塞克斯级进行两洋部署也挺吓人的,而且美国还有蒙大拿级,还有新开工的中途岛级——为了维持国内的经济,杜威也不能一下子就对军队刹车,必须保有惯性,这种速度对美国来说已算是严格控制了。
  更何况,日本非但没有办法和美德叫板,某种程度上还要依靠美德帮助:仁计划需要的离心机要从德国进口,引进虎3、豹2坦克生产线和装备要靠德国松口,发展下一代喷气机要从德国想办法,甚至于扩大工业的机床、钢铁、化工、电力等一系列技术装备都要从欧美想办法,日本在亚洲当然是独树一帜,可放在世界经济板块里,从工业技术衡量那至少要到6名以外,且日本地盘发展很不平衡,大块都是原始、半原始的农业经济社会,比起德国的非洲领地实在好不了多少。印度某种意义上还是日本捡了个大便宜——比中国还发达些的地盘。
  商量半天,众人得不出好办法,唯一形成一致性意见的是陆军规模差不多了,海军人数也要控制一下,新时代主要拼装备,拼人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东久迩宫稔彦王宣布散会:“给堀君发电报吧,咨询他怎么办,他是国策顾问嘛,不能甩手不管的。”
  名义上堀悌吉已退出了中枢,专任国策顾问和太子之师,但谁都清楚,没有这位拍板,重大决策是推进不下去的。
  次日一早堀悌吉的回电就来了。
  “堀君怎么说?”
  “建议帝国海军自愿把吨位限制在80万吨,作为交换条件,欧洲联合舰队部署在亚洲的分舰队和美国太平洋舰队不能超过该数目,即亚洲分舰队不超过20万吨;美国太平洋舰队不超过50万吨。另外,5年之内日本除白龙级开工第二艘之外,其余以中小型舰艇探索为主,主力舰以修缮、腾退、改造为主,关键时期,军队要忍耐。
  长官表示,5年之内,他还有办法打赢中等规模的战役,所以务必要保证仁计划成功;5年之后,就是综合国力比拼了,单纯靠军队无济于事,所以这5年应该是教育第一——发展科技;经济第一——夯实基础;民生第一——稳定社会;对外关系要以和平忍让为主,对俄、对华、对美都要忍让,不能再动不动喊打喊杀,军队要为帝国未来牺牲。作为交换,建议选举暂停5年,大本营保留,增加各地方军镇与监国参与大本营事务名额,并派遣常驻代表,以大本营一致推行统治权。”
  所谓各地军镇增补,就是要把关东军冈村宁次、印度总督山下奉文、南洋总督今村均、三个监国亲王,一个监国太子补充进来,由原来的陆海军一致,4巨头一致变更为10-12人小范围协商。所谓常驻代表,就是让外围能及时对中枢发表意见。
  至于选举暂停,说明堀悌吉认为议会暂时没有再开的必要——议员背后不是官僚集团就是财团,真正完全平民的几乎微乎其微,他要等新的力量格局完善后再来选议员。
  换句话说,现行体制尤其是现行掌权者继续维持五年。
  这点大家都说好:在场都是既得利益团体,陆海军一致好日子过惯了,谁舍得把权力放出去?如果还能维持5年,那少点钱就少点钱,苦日子也是能过的嘛……只要地位不变,稍微控制一下军队规模也可以接受,堀悌吉都没意见,他们凭什么不满?再说150万陆军,80万吨主力舰比战前无论规模还是档次都提升太多了,有啥不满意呢?
  “我看可以。”石原莞尔第一个赞成,下村定也附和——他才刚当上陆军大臣,还没过瘾呢。某种意义上裁军也是好事情,正好把看得不顺眼、指手画脚、多嘴牢骚的其他派系全部整下去!
  山本五十六和冢原当然也同意,海军内部有明确分工:堀悌吉负责国家战略,山本五十六负责官场,与陆军和皇室勾心斗角;伊藤整一负责日常行政,主管预算、裁军和造舰;冢原二四三负责海军全面部署与编制推演,大西泷治郎负责抓好除军舰外的新兵器发展,小泽治三郎负责新时代海军战术编成。这架构如果再维持5年,光堀悌吉的声望,被堀悌吉抓在手里的明仁就足以让海军主导的强势地位还能继续维持5年。
  至于5年后怎么样,堀悌吉电报里不说,但大家当了这么久的官僚,这点潜台词是听得出来的:如果经济、社会都能维持,说明执政是成功的,再干5年、10年又何妨?而且5年后明仁满18岁了,想干什么不行?——这句话是松田千秋私下说的,没人敢应声,但大家都听懂了。身为皇族的东久迩宫稔彦王自然也不例外,不过他只能装糊涂,谁叫松田千秋是堀悌吉常驻代表呢?
  唯一手足无措的大概就是裕仁:他还得再当5年橡皮图章,说不定得当一辈子橡皮图章,不过大家都商量好的事,是他一个人能反对的么?
  走出会场时,所有人都很兴奋,觉得大事不过如此,接着干就好了,连东久迩宫稔彦王也变得轻松——欧美要扩军管自己去扩,日本80万吨,维持5年就够了!
  至于谁当天皇他才懒得操心:明仁也是皇室血脉,又是裕仁唯一的儿子,早晚都是他的位置,早点换年轻人不好么?哪怕宣仁、雍仁,不也是大正天皇的儿子,难道天皇裕仁做得,雍仁宣仁就做不得?没这个道理嘛……万世一系不破就好了。
  他甚至兴高采烈地提议晚上去喝酒——战争胜利后还没像模像样地喝酒,唯独堀悌吉不在,让他有些遗憾。
  喝酒时,山本五十六大概喝多了,对冢原道:“你们呐,总说我官僚,只会弄权,你看看堀悌吉,他才叫官僚,一手5年不变,把人全拉到他这里了,一手抓住储君,比幕府还狠!”
  冢原笑笑:“山本君,你说的不错,你和长官同期同学,连毕业排名都很接近,但为什么和他走的路不一样呢?”
  “是啊……为什么呢?”
  “因为你没有被打到谷底!”冢原也有点喝醉了,说话很直接,“等到了谷底,反弹就比较凶猛了,你办事还有点瞻前顾后,存在赌博心理,有条条框框,长官那是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带着大和号冲锋,带着皇太子去前线接受实战洗礼,他眼里已没有条条框框了……所以,他是个维新派,能把天捅出个窟窿,而你只是个对体制修修补补的裱糊匠,碰到大破大立你就躲开了。当然,我们连裱糊匠都不行,纯粹只能打仗……”
  伊藤整一没有喝醉,神志很清醒,听着眼前这几句话不由得想起了曾经的恩主伏见宫博恭王——这位是纯粹的守旧派,论权术手段远远超过山本五十六,比起堀悌吉也不差,但因为走错了路,被历史大势碾压得粉身碎骨。
  说到底,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的不断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进程……
第074章
世界和平(29)
  1946年12月21日傍晚,第三帝国首都,柏林。
  战争胜利的柏林接头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巍峨雄壮的勃兰登堡门和各条大道都张灯结彩,将夜色装扮得分外美丽,偶尔还会有几束探照灯光照入空中,不过现在可没有防空管制,全是为了城市助兴罢了。
  对柏林人民来说,12月有三件值得一提的大事:
  第一件当然是帝国元首选举,候选人有两个,第一个是霍夫曼,一个是威廉皇太子,实际上现在这架势根本没人和霍夫曼竞争,威廉皇太子也不想参与——他可是怕被人扣上复辟的帽子,不过只有一个候选人太不民主,所以竭力动员下,威廉皇太子勉为其难地表示会配合一下元首。
  按霍夫曼的说法,第三帝国要有“制度自信”、“道路自信”,要坚定不移地推行国家社会主义价值观、民主观、文化观,不但要有党内民主,还要有社会民主,要让德国人民感受到他们说话是管用的,选票是给力的——自然,关在集中营的都不是德国人民,这些权力和他们无关。
  这话可不是一般的陈词滥调,现在大战结束,德国一跃成为欧洲霸主,世界领袖,德国人民都是看在眼里的,这种实打实的基础比嘴上吹什么自信都强,德意志本来就是高傲的民族,现在更是不得了,不过总算大多数人民接受过教育,知道英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美国人也还不错——只比德意志人差一点点,如果不继续努力,很容易被超过。
  舆论分析认为,元首当选是百分之百的板上钉钉,看点有两个:第一,参与率是多少;第二,最终得票率是99%还是99.99%?
  为显示自己无意搅局,威廉皇太子从竞选班子到海报,甚至对外宣传都是戈培尔负责,国社党负责两个候选人,戈培尔博士将这件事办得很溜:元首身上全是第三帝国的象征,威廉皇太子上全是第二帝国的象征,这下好了,瞎子都知道第三帝国独步全球,第二帝国别人打得被迫签订了《凡尔赛合约》,选谁不选谁还没点提示?
  第二件事是关于犹太人问题:由于战争获得胜利,德国政府发布公告,无论是否服务期满,从7月份结束全部犹太劳工服役,并由德国政府发放一批物资并提供船只前往非洲以色列国定居,如果其他欧洲国家有犹太人愿意去非洲定居,德国政府也可以协助一起安排,为表示犹太劳工对德国战争胜利的贡献,霍夫曼出面做了一次演说:
  “过去20年来,没有人比我更始终如一日地抨击犹太族裔及其群体对德意志民族的伤害,但在这次战争中,他们也为德意志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弥补了曾经犯下的罪行,涉及到个人,里面肯定还有是是非非,我认为我们应该向前看,德意志和犹太民族之间的恩怨这一页已翻过去了,我们也帮助犹太民族实现了独立建国的梦想,并为犹太民族安排了土地和富饶的资源生存,大家两不相欠,希望他们能在非洲这片充满希望的国土上建设自己的家园,我们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与以色列国的关系,我们承认以色列国是独立国家、是文明国家,德意志不会尝试控制他,但我们也反对任何其他大国控制这个国家……
  在10年内,我们对以色列国的国家安全负有责任,一旦以色列认为自己可独立执行国防任务、担负国家安全时,我们将完全取消这种责任。”
  从8月份开始,就有犹太人陆陆续续转运去赞比亚,德国方面也履行了承诺,给他们发了一批安家的基本物资——犹太复国运动现在也能堂而皇之地活动了,他们负责接应从欧洲赶赴赞比亚的人民,按照与德国的约定和以色列建国宪法,每个新移民都会分到一片土地,同时还被授予赞比亚铜矿股份,不过这个股份和土地都不能出售。
  由于以色列国是犹太民族几代的梦想,再加上在各国都遭受排挤,因此很多国家的犹太人特别是中下层犹太人都向以色列转移,德意的货轮川流不息地往非洲运送民众,甚至几艘刚完工的轴心级航空母舰也一起伴随出了远门,来自法国、英国、小波兰、俄国的犹太人络绎不绝地去以色列,速度最快的当然属在中东建设石油管道的犹太人。
  到12月大选时,理论上德国境内成批次需要转移的犹太人已落下帷幕,移民热潮已转移到波兰和俄国一边——据说还有人从东俄逃出来到西俄,然后再从西俄去以色列的,其艰险程度比起小说不遑多让。
  短短5个月移民,以色列国人口从最初的100多万迅猛增加到300万以上,甚至还有可能增加到500万……大批移民到了以色列找不到工作,只能在政府统一安排下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住宅等,但有一点德国方面没骗人,确实可以分到土地和股份,而且辛勤劳作的话维持温饱是不成问题的。
  美国是犹太大本营,在德美和平后,德国也不可能阻挠美国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美国作为第二个承认以色列的国家,犹太财团是很有影响力的,但在美国暴乱中,美国犹太财团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利用德国遣散犹太人的契机,杜威也做了差不多的工作——他给很多犹太财团安插上了通共的罪名,没收了他们的资产用于冲抵对德债务,至于人员,派船往非洲一送就算了事……所以以色列人口迅速膨胀到300万以上,美国是有很大贡献的。
  为表示美国的诚意,美方向以色列政府赠送了很大一批过时军火——实质上是美国政府裁军后剩下来的,对这样的举动,霍夫曼事前已预料到了,所以做了10年安全的保证——这个保证与其说是为了保护以色列的安全,不如说是为了震慑以色列。
  国社党内对此有不同意见,认为不应该放任以色列,因为以色列占有了不小的地盘,人口也不少,再加上可以从世界大国这里获得援助和装备,今后将是一个不安定因素。
  霍夫曼笑笑:“以色列的领土除了和我们的非洲领地相接,就和其他欧洲国家相接……如果他要扩张,就必然和欧洲发生冲突,这是用来牵制英法和美国的一步棋,美国人不可能既支持以色列扩张又能让英法站在他一边去,这就足够了。再说,英法殖民军打不过以色列,我们难道打不过么?如果我们堕落到连600万犹太族都打不过的份上,要德意志干什么,自杀算了。”
第075章
世界和平(30)
  其他四巨头想想也是,就赞比亚那破地方,5颗原子弹下去就彻底解决问题了。元首的军事哲学上可没有“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这种迂腐的原则,只要犹太人敢动手,立即就可以使用,甚至说不定还能赶上核聚变炸弹——氢弹亮相。以前犹太人是本国国民,要屠杀总归不好听,现在以色列是独立国家,如果他们对德国作战,那就是敌对国,对敌国有什么好客气的,对美国不用原子弹是因为美国国土太大、实力和底蕴又强,以色列那地方没什么好怕的……
  第三件大事是关于欧洲复兴计划和德意志“星辰大海”计划的对外公布,实际上在此之前,有关复兴计划的实际内容已在实施之中,但系统性、全面性地提出规划是在欧盟正式组建后提出来的,由于主持者和主导者都是施佩尔,又被称为施佩尔计划。
  根据施佩尔计划的要求,欧洲将成为经济共同体,便按照共同体原则进行产业布局,在最初3年内是恢复国民经济并在结束总动员后实现正常运作,从9月份开始,燃料管制放开,10月份粮食管制放开,11月配额制度取消,12月工厂三班制正式结束,大多数工厂完成转产和一班化改造。
  从美国获得的赔款以物资和原材料形式到欧洲各国使用,由于不像历史上破坏这么严重,无论德法,医治战争创伤是非常容易的,反而大不列颠因为轰炸和火箭袭击还麻烦一点,但到1946年底,基本也复原了。
  接下去才是重头戏:欧洲共同体建设与分工落实,另外还包括金融体系、货币体系、财政体系的全面对接,虽然在欧盟条款和白皮书里都有落实,但具体细节有待于各国商议,因此这些计划要到1947年才能全面推行,现在欧洲各国还没有感受到市场饱和的风险,但已意识到无序竞争和制度不一之间的损耗,对于团结起来实现欧洲内部消化并扩充到全球,欧洲各国都是有共同利益的,这一点比较好商量,区别在于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与对外竞争——毕竟美国也有不俗的工业体量。
  至于“星辰大海”计划,完全是霍夫曼和施佩尔根据未来畅想而拟定的,包括航空航天计划、日耳曼尼亚建设计划、德国高速铁路计划、全德意志高速公路计划、通信计划等……12月份落实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甲壳虫开始批量交付,有大众牌甲壳虫、斯柯达派甲壳虫,甚至还有保时捷牌甲壳虫,迈巴赫牌甲壳虫,一看保时捷和迈巴赫那图标插在小巧玲珑的甲壳虫上,霍夫曼自己就想笑。
  由于德国特有的军功冲抵政策,很快德国大街小巷都跑起了甲壳虫,甚至还有专门的4S服务店提供勋章版甲壳虫喷涂服务,把获奖者的骑士铁十字做在车顶上——警察看到是要举手敬礼的,不过有一条处分也很严格,如果车主弄虚作假,那这辆车会被没收。意大利紧随其后,一模一样的甲壳虫和政策跟着上市,不过标志全是菲亚特牌,法拉利牌甲壳虫没有……
  英法对此也十分羡慕,纷纷捣鼓自己的国民车,法国当然是标致和雪铁龙当仁不让,雷诺也挤了进去,英国就比较滑稽了,英国品牌都比较高端,向来走手工、高级生产路线,无论劳斯莱斯、捷豹、阿斯顿·马丁甚至罗孚、摩根都是高档品牌,让这些牌子俯身去干甲壳虫实在有些磕碜,真当英国政府打算从中重新出资新建时,罗孚公司已率先反应过来,决定不要脸就挂罗孚牌——市场就是生意,生意就是赚钱啊!
  于是捷豹、阿斯顿·马丁都纷纷跟进,或直接用本品牌,或用新设立的子品牌,只有罗罗高傲地坚持手工生产,于是高傲的劳斯莱斯汽车在1946年的12月吃了一个零蛋!一辆车都没人买。于是罗罗只好再次操起老本行生产军刀格里芬发动机,问题是德国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少——德国海军开始探索喷气机上舰及其运用了。
  第二个是德意志电视台成立并直播,然后西门子推出了电视机,虽然英国人1936年就在伦敦建立过电视台,但毕竟只有孤立的点,而德国完全不一样,主要大城市,包括柏林、汉堡、慕尼黑、斯图加特等全部建立了差转台广播电视基础,第一批电视机也迅速发了下去,作为象征中产阶级生活改善的标志性产品——甲壳虫、电视机、电冰箱是最为津津乐道也最为实用的三个产品。
  霍夫曼是历史上第一个通过电视台发表竞选演说的元首,他这次没有再像14年前那样一个一个城市跑过去慰问并发表演说,而是利用城市广场直接进行同步播出,报纸和摄影记载地十分清楚,当霍夫曼说出:“如果你们相信我还能继续带领帝国前进,请给我投一票……”时,街头巷尾出现了如雷般地掌声和呼喊:“再干7年!”——这是下一个元首任期的期限。
  借助电视机这个平台,霍夫曼还第一次把爱娃和小科勒放到银屏上一起出镜,对全国观众深情道:“爱娃·布劳恩小姐和我认识17年、相爱17年了,为了德意志的复兴,我从没有把家庭放在心上,直到几年前大局初定、她怀孕时我才补上了一个订婚仪式,我对不起布劳恩小姐!为此深感愧疚。现在德意志已初步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而我也要去完成自己的承诺:1947年1月1日,无论我是否重新当选,我都要为她举行一场盛大的婚礼!”
  12月30日,德国政府发表公报:阿道夫·希特勒先生以99.97%的得票率蝉联德国元首(投票参与率高达94%),以前所未有的支持率创下记录,将继续带领帝国前进。
  我们的领袖——伟大、光荣、正确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万岁!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德意志人民万岁!
  第二天,全德放假一天,举行盛大的庆祝游行仪式,民众高呼的口号只有两句:
  “元首万岁!”
  “元首夫妇新婚快乐!”
  那一天,从勃兰登堡门到总理府的路上铺满民众奉送的鲜花……
第076章
最后一场政变(1)
  1947年1月6日傍晚,华盛顿下着小雪,街头冷冷清清……
  一个穿着棉大衣,用帽子、口罩、围巾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中年男子正漫无目的地向国家广场一角走去,在春夏天,那里通常会有一批流浪汉,但一到冬天,他们就消失殆尽——在漫无遮蔽的广场长凳上过夜是会冻死人的。
  从外形上看,他和所有美国中年男子没什么区别,一身粗糙的黑大衣,一顶半旧不新的礼帽,甚至眼光也漫无目的而散乱——一个就是混得不怎么如意的样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5/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