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6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4/656

  从场面上来说,日军似乎是胜利者,因为他们战线基本维持在开战前的情况,损失和伤亡也小于红军,再加上联合舰队还彻底摧毁了海参崴、苏维埃港两个重要地盘,似乎算得上胜利。
  但实际上日军这场战役打输了。短短3个月就有25万伤亡在欧洲大型战役中是很常见的,但对日本陆军来说是非常难以想象的,日本在中国战场的伤亡一共也就不过50多万——一个是持续3个月的战役,一个是持续近10年的战役,这样的大型战役多来几次,日本根本就不用裁军了,人数很快会达到标准。而且这次战役如果不是联合舰队主力全部出动,不惜用大炮打蚊子的架势为关东军保驾护航,日军输得还要惨烈。
  梅津美治郎被愤怒的石原和东久迩宫稔彦王撸掉了职务,关东军就地整改,从中国撤退的中国军,从印度压缩回来的部队补入了关东军,使得关东军原本铁板一块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11月份,原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被授予元帅称号,并担任关东军司令官职务,标志着这个重兵集团终于摆脱独走的形象,开始了新的历史进程。
  日俄双方虽然都不甘心,但也无力再战,双方草草签署了就地停火协议后算是告一段落。
  勘察加斯大林还是捞不回来,且由于联合舰队最开始进攻势头太猛,连共青城都感受到了威胁,使得一部分机关调到了更北端,更远离海岸线的雅库茨克。
  双方都没有完成自己的目标,但堀悌吉的任务却完成了:第一,占领勘察加;第二,摧毁海参崴和苏维埃港;第三,削弱关东军,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关东军伤亡居然超过25万,这大大超过了堀悌吉的心理预期,他原本以为最多是损失10-15万即可了。
  霍夫曼一直在关注着远东的战况,对日俄开战,他是举双手赞成的——多削弱一点好一点,但日本在战役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斯大林居然从西线抽调30万军队去远东的局面,还是让他有了新的想法——乌拉尔一线的压力依然不能放松。
  于是莫德尔就开始搞冬季演习——这迫使原本很不高兴的斯大林坐下来思考,最终又从远东抽调了15万军队回去,这样一来,除建设兵团少了很多人员之外,中亚和新疆方向的红军力量被迫削弱到只有10万。
  不过大战却是停了下来,双方再也没有力气打了。
  在7月份欧洲胜利纪念阅兵后,日本原本也想搞亚洲胜利纪念阅兵,不过因为涉及到交还夏威夷、与中国和平条约等一系列事件,一直拖到9月份也没能进行,等到9月份联合舰队一占领勘察加半岛,随即日俄双方在远东大打出手,特别是关东军伤筋动骨后,阅兵的重要意义似乎也就不存在了。而且大本营很清楚,与德国层出不穷的新兵器相比,日本是无论如何也凑不齐这些装备的,有限的现代机甲装备要么是美国谢尔曼、要么是德国货,要么是原厂件组装的T-34,这东西怎么拿得出手?
  再加上阅兵就要请裕仁出席,而松田千秋从上次落水又重新打捞上来的唱片中仔细揣摩了裕仁的讲话,力劝不可。
  裕仁在讲话中表面很中规中矩,但实际上却隐含了两层含义:第一,交还夏威夷是堀悌吉等“忠贞之士”的劝说,他综合权衡后予以接受——表面上从谏如流,实际也可以反过来理解为推卸责任;第二,针对陆海军可能不服从命令的行为,反复强调要“忠君爱国”——这话能说错么?当然不能,但松田千秋跟了堀悌吉这么多年,又闹过多次维新、天诛国贼,神经是一直紧绷的,故而认为这里面大有文章。
  堀悌吉听后淡淡一笑,也不去纠结如何解决这问题,只道:“既然如此,那就不必陆海军大阅兵了,改为太子代帝参加阅舰式,由陛下为有功将领们授勋、授衔……”
  这同样也是针锋相对、憋得慌的一步棋,阅舰式是公开露面的,要接受几十万官兵欢呼,而授勋、授衔仪式虽然高隆,却是在皇宫内进行的——裕仁只接触得到参与仪式的高级将领而无法接触基层——那些老奸巨猾的将军和官僚岂是区区几句“忠君爱国”就能说动的?
  东久迩宫稔彦王不知道其中发生了什么,堀悌吉也不说,直到有一次催问了两次,松田千秋把“唱片”的事一说,他也只能叹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来硬的来软的都不是对手,来明的来暗的也不是对手,让他还能怎么办?他只能装糊涂了。
  于是明仁意气风发出席了海军阅舰式,并接受了“万岁”的欢呼——身后的皇室典礼官们浑身上下一片冷汗,明仁自己却坦然自若。
  而在皇宫里,收到消息的裕仁憋着一肚子气,却只能强颜欢笑地为将领们授衔或授勋。
  按照陆海军一致意见,陆军方面各大佬,包括印度军山下奉文、中国军冈村宁次、关东军梅津美治郎和南方军今村均一起被授予元帅军衔,在中枢还有东久迩宫稔彦王和多田骏晋升元帅,本来东久迩宫稔彦王想把石原莞尔也挂上去,结果石原自己推辞了——因为他当大将还不到2年,再升实在有些太快。
  元帅名义大家都有了,待遇却不一样,山下奉文常驻印度,还是印度太上皇,不过印度军会削减到40万以内,同时堀悌吉和明仁到要印度,这是对他的有力牵制。
  中日停战后,日本按期撤军,冈村宁次的中国军编制撤销——崇明岛上日军将屯驻3万多兵力,陆海均有,称“东海驻屯军”,级别只相当于军,连方面军都够不上,海南岛驻军与此类似,不过编入南方军序列,冈村宁次本人和原中国军部分部队要编入关东军;打得很难看的梅津美治郎被撸掉了职务,带着元帅头衔出任军事参议官——实际上是离开中枢;多田骏身体不适,已多次出现住院现象,于是他卸任陆相职务,也转任军事参议官,陆相由陆军次官、大将军衔的下村定接任,出任陆军次官职务的居然轮到了小字辈武田攻——要不是武田攻的中将都是破格而来,这次据说还能赶上大将,功劳是实打实地——保卫皇居,护驾有功。
  海军方面:冢原被授予元帅,小泽因晋升大将时间不够,所以元帅肯定捞不着,但小泽以下那一堆中将,包括柴崎惠次、草鹿龙之介、大西泷治郎、角田、栗田、西村等中坚派全部晋升大将。
  从晋升比例来看,元帅虽然陆军多,但晋升大将的海军将领却比陆军多出一倍。陆军对此也没法说什么,因为海军功劳更实打实,没有海军顶在一线,陆军还挡不住大幅度削弱后的俄国红军进攻。
  经历完这些事件后,陆海军高层对今后设想基本达成了一致:探讨日俄战役经验总结,并研究如何在逐年削减军费的前提下提高军队战斗力。
第072章
世界和平(27)
  日俄战役不但使日本占领了勘察加半岛、破坏了海参崴还苏维埃两个港口,使陆军中枢重新恢复了对陆军各军镇的控制,另外有大量官兵退役去享受分田,再加上最顽固的堡垒关东军被打破——这件事上石原莞尔和堀悌吉是有默契的,双方都认为关东军独立王国的状态不可维持,也因此达成谅解,只是万没想到损失居然如此之大,梅津美治郎倒霉就倒霉在损失太大这一条上。
  于是大本营终于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裁军事宜,按照石原莞尔的设想:今后陆军编制控制在印度军40万,南方军30万,朝鲜军+关东军60万,本土军20万(含东海驻屯军),总计150万规模编成,同时各军镇师团实现2年一次轮换,防止长期驻扎引起的离心倾向。但对美国、德国开口时,要先声明需要250万,便于索取更多利益。
  裁军前,外相谷正之却面色古怪地先通报了一个消息:“德国方面发来照会,鉴于我们与俄国之间的战事牵涉太广,德国打算以联合国的名义进行调停,并认为这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必要举措。”
  众人纷纷摇头,这事情整的——联合国原本10月就要正式成立,同时又洽谈裁军,想作为世界和平的里程碑举措,结果日俄大打出手,成立被迫推迟到12月中旬,裁军自然无从谈起。不过日本打得不可开交不妨碍裁军推进,美德经过多轮谈判,在此之前两家已就有关条件达成了基本一致意见,并通告了日本方面。
  “美德裁军条件已抄送至外务省,基本条款如下。”谷正之清了清嗓子,宣读道,“第一,美国地面部队不超过200万,空军不超过100万,海军主力舰吨位不超过120万吨;主力舰定义为超过1万吨的作战军舰,不再区分航空母舰、巡洋舰、战列舰……不对主炮口径进行限制。当然,油轮、补给船、训练船等非作战军舰不受限制。”
  众人都点头,主炮已没有什么用,日本自己的510mm口径舰炮也已停止研发——再好的火炮也就打30公里,如何挡得住200公里的火箭?
  “第二,欧洲联合部队总兵力不超过200万——陆海军三军自行分配,欧洲联合舰队主力舰吨位不超过100万吨,同时英、法、德、意四大国在欧洲联合舰队以外还可以拥有100万吨主力舰,具体比例由欧盟协商;德国地面部队不超过150万人。
  第三,欧盟国家在加勒比海的总兵力不多于15万,其中德国不多于5万;
  第四,给日本的建议案……”
  众人竖起耳朵,知道重头戏来了。
  “日本海军规模主力舰吨位不超过100万吨,其余武装力量不超过200万人。”
  大家平心静气地等待谷正之继续说,却见他双手一摊,“完了。”
  这句话话音刚落,众人就是一片诧异:就这两条?
  “对,就这两条,再多就显得美德商量好了强加给我们,所以就只有这两条……”
  “200万陆军力量没问题,实际上我们原定陆军只有150万。”石原莞尔接口道,“海军有没有问题?”
  冢原点点头:“有,问题很大。”
  东久迩宫稔彦王皱起眉头:“认为给我们的吨位数偏少么?”
  由于堀悌吉去了印度,参与裁军事务是由伊藤整一主持操办的,在冢原示意后,他站起来代替堀悌吉发言,只见伊藤整一苦笑着摇摇头:“恰恰相反,首相阁下,吨位不是给少了,而是给太多了。”
  “太多?”
  “根据海军商定,2艘金刚级准备解体或出售,长门号拟改建为帝国海军博物馆,另外舰龄超过25年的巡洋舰全部退役或出售。”伊藤整一介绍道,“为显示友好,准备把退役军舰出售给中国、暹罗、伊朗、阿根廷等国家,目前金刚级没有着落,轻重巡洋舰有一定市场,特别是中国方面为全力控制长江航道,准备引入2艘万吨级巡洋舰,伊朗为巩固海峡优势,也考虑买1-2艘重巡洋舰。”
  “这些巡洋舰都不要了?会不会影响海军战斗力?”
  “不会,这些军舰基本已长期服役且过时了,海军一方面要裁撤人员,另一方面要准备造新的军舰——德国已给出了思路,火箭化、综合化。”伊藤整一道,“真正奠定海军主要战斗力的还是航空母舰,目前帝国航空母舰过剩但护航、伴随军舰不足,我们准备大力新建融反潜、防空、护卫于一体的驱逐舰和轻巡洋舰,不过由于万吨以下不受主力舰限制,所以不必讨论。”
  众人点点头,这次的裁军比起华盛顿海军条约来说是大大宽松了——什么火炮口径、单舰吨位、类型全部不管,但对日本来说很要命,限制日本的是科技含量不足,总不能跳出去说限制新技术运用吧?这还不被人笑掉大牙?
  “海军目前有18艘正规航母,总吨位大致为50万吨,后续最多还能完成2艘,再多也没用了,因为管不过来。然后还有3艘大和级准备保留10年,计20万吨,剩余万吨级以上军舰主要就是舰龄小的重巡洋舰和少数几艘轻巡洋舰,但30万吨缺口是无论如何填不满的……”伊藤整一解释道,“实际上,100万吨不但比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主力舰数量还多,更大大超过将来的海军发展期望,真按照这规模来建设那就不是裁军,是扩军!”
  “由于大和级10年后也要逐步逐步退役并封存,这20万吨缺口也很难填补,白龙号在航行过程中发生了很多问题,上个月油库油气泄露,幸亏发现及时,否则就是一场大爆炸,上周动力舱出现问题,被迫在阅舰式后入厂修复,在这些问题弄清楚前,二号、三号舰均不能草率行事。”山本五十六补充道,“但美德情况却不一样,美国现在已服役的埃塞克斯级航母超过30艘,手里还有不少新锐战列舰,再加上船台上有蒙大拿级和其他轻巡洋舰,再加上美国肯定还要发展斜角化的大型航母,实际上是把这120万吨用得满满当当。德国军舰虽没达到规模要求,但要重新填补满足空额比较容易,德国设计北海级及其后续改型大约有8艘,单舰吨位超过5万吨,北海级可比白龙级成熟,这批军舰将在今后几年依次服役。”
  来之前陆海军双方曾经愤愤不平地认为美德当初原则给予日本的军事待遇不对等,现在好了,比例还是不变,规模却提上去了,以大大超过日本自己的预期方式提了上去,真想裁军的日本到了这个比例前却变成了扩军——根本扩不动的那种扩军。
  “这是个非常麻烦的信号……”石原莞尔道,“这样一来,等于美德两家撇开日本就可以达成军备条约?”
  众人心情一片沉重:美德把比例限制到对日本不利的地步,却把规模提升到日本无法负担的程度,说白了就是自己在玩“裁军”和“限制”,对日本是搞军备竞赛——哪怕不限制日本任何配额,日本也玩不起这样的军备竞赛。
  冢原叹了口气:“这样的裁军对帝国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德国经济体量相当于四分之三个美国,整个西欧加起来等于一个半美国,而日本经济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只相当于德国的四分之一,我们要么接受这个军备比例,要么接受人家不带我们的节奏……除此之外,想不出办法。”
  “可是,扩军……”东久迩宫稔彦王沉默了,他记得堀悌吉走之前和他商定的第一条就是要裁军:要把人头砍下来,把经费减下来,同时又要保证强大的威慑力!
  “美德已达成了一致意见,要更改是不可能了……顶多再开个小口子——联合国维和部队设置的军队再发展部分兵力,根据美德协定,巴拿马运河区由联合国和平部队入驻,美德人数一样,英法意荷和日本分享有关比例。除此之外,联合国还将保持10-15万兵力,德国据说是裁撤下来的欧洲党卫军部队,美国则是缩减下来的原SS亚美利加集团军……帝国就麻烦了,本来就要依靠联合国调停,还怎么可能再参与维和?而且维和还是要摊销军费的。”谷正之苦笑,“就算联合国承担一半,还有一半也要各大国承担,我们犯得着为这个虚名出钱养自己不能控制的部队么?”
  谷正之灵机一动:“作为主要大国,维和部队帝国是不可能不派兵的,除巴拿马方向要派兵外,在香港也可以派联合国部队,不过要以日德为主,其中帝国部队要超过德国部队。”
  众人点点头。
  “不过维和部队有个要求,为便于沟通,从基层军官开始要掌握英语或德语,而香港又是个重要的港口,巴拿马也是运河区,鉴于这种情况,鄙人……”谷正之想了想,还是直接把话说出来,“建议派海军部队前往。”
第073章
世界和平(28)
  石原莞尔瞟了谷正之一眼,没有生气,只脸色阴沉地微微点了点头:会英语、港口都只是一个外在因素,归根到底还是外务省认为陆军形象和纪律不够好,总有胡作非为和独走的事发生,因此宁可选择靠谱些的海军。可他也不想想,把财团杀得人头滚滚的是哪些部队?不过把海军陆战队派出去当维和部队也不错,陆军要裁员到150万人,海军还保留近10万陆战队干什么,这太多了,裁员的话他说不出口,干脆外派吧。
  山本五十六一愣,随即明白两人是什么想法,便接茬道:“那就抽调3万海军陆战队代表帝国充当维和部队,这3万编制海军就不恢复了,只保持更替而已。”
  冢原也附和。
  海军同意,陆军不反对,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东久迩宫稔彦王敲击着桌子:“主力舰的事还是要多考虑考虑,当初20年前我记得你们说需要对美八成,底线是七成五,现在的吨位比例已超过八成。”
  谷正之补了一句:“德国方面表示,如果日本嫌少,还可以适当灵活再加一点,比如以帝国、中国、暹罗等名义组建亚洲联合舰队,实际上他们能有什么吨位,还不全是帝国说了算?这样可以给予额外20万吨吨位,不过有一个联动条款,如果组建亚洲联合舰队,美国也可以组建北美联合舰队,吨位不超过20万吨,其中美国最多只能占一半。”
  众人一片摇头:表面上按照这个逻辑,日本吨位可以扩充到120万吨,美国可以达到130万吨,比例几乎接近。可问题是美国人很容易把130万吨造出来,甚至加拿大人那10万吨美国人也会帮着建,而日本就不行了,100万吨都有困难,再扩大到120万吨?非疯了不可!
  东久迩宫稔彦王见众人一片愁眉苦脸,只好转头去问大藏省:“如果达到这个标准,需要多少海军军费?”
  “把目前所有军费全部交给海军大概差不多。”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目前军费已维持不住了,就算能维持也不可能全部交给海军,等于这件事在财政上是无解的。
  伊藤整一补充道:“光这笔钱可能还不够。首先,目前帝国只有佐世保、吴两个海军工厂可以建造大型主力舰,舞鹤只能造驱逐舰,船台非常有限,如果要按照吨位兴建,必须先扩充船台、船坞;其次,舰艇开始走向电子化、火箭化、喷气化,需要大量投资兴建电探及其研究中心,火箭及其研究中心,喷气机及其研究中心,这都耗资不菲;再次,目前舰队中有17艘传统的直通型航母,根据白龙号的使用情况和德国喷气飞机上舰验证,只有斜角航母才能发挥效能,所有这些直通型航母需要改成斜角才符合下一代作战需求,假设1艘新舰也不造,光把这17艘航母全部改造好,至少需要3年时间,耗资巨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帝国现有的万吨级以上巡洋舰,除大淀、仁淀两舰勉强符合新时期海军建设要求,其他全是过时产物,不管舰龄满不满25年,都要逐步予以淘汰,100万吨都填不满,更迥论其他。”
  伊藤整一担任海军次官后,不但协助山本把海军省的事务全部抓了起来,同时又因为兼任舰政本部长,所以造舰这一块也完全洞察如悉。现在日本海军最大的问题就是看着很庞大,其实面临新一轮技术革命,目前这些产物还能维持3-5年,5-8年后就落后,10年后完全不能用。所以才不惜把3艘不到10年舰龄的大和号再使用10年封存退役——换了以往小家子气的日本,哪里肯这么干?
  哪些退役、哪些改造、哪些新造,在海军省其实已有很明确的想法了,这也是堀悌吉临走前定下来的,只有形成共识才能推动这件事落地。
  东久迩宫稔彦王叹息道:“军费是一定要裁减下来的,全部军费给海军也是不可能的……而且,仁计划还要单独列预算呢,不走军费走什么?”
  众人一片无语。
  半天后,石原莞尔道:“你们看这样行不行,陆军提议压缩到150万,换取美德在海军上让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4/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