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6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6/656

  如果揭开这些伪装,你会惊讶于这个男子的身份:他是埃德加·胡佛,大名鼎鼎的FBI局长,令上流人士和政客们闻风色变的存在,现在居然变成一个失意男子在国家广场晃荡。
  按理说,胡佛现在正是暗战拳脚的高光时刻,虽然他在美国革命前夜扮演的角色不太光彩,甚至还有意无意地放纵了美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但杜威似乎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反而让胡佛大刀阔斧的干——和麦肯锡参议员一起干。
  在胡佛和麦肯锡的联合推动下,杜威对美国政界、军界发起了一轮又一轮清洗,凡是认为对杜威有威胁、有不满的人物,全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制裁。以国会为例,凡是被美共裹挟而去的议员——不分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遭到了从头到家的审查,很多人下场惨烈。
  副总统爱德华兹,因为被美共也“选举”为副总统,被扣上“与布尔什维克分子合作”的罪名,被迫辞去职务,接受审查然后不堪压力“被自杀”;
  众议院院长、参议院院长、筹款委员会主任、安全委员会主任、民主委员会主任……一长串资深议员因为有这样那样的“污点”和“劣迹”,全部被清洗,很多人承受不住压力选择自尽,一开始主流报纸总有人报道,甚至个别记者还要挖掘一番,甚至还想讽刺“嘿!杜威!”这种令人感觉不舒服的口号,但等到这些记者也被FBI叫去问话,以“同情布尔什维克”的罪名问罪、关押、甚至“被自杀”后,美国媒体界就再也没人敢挑战杜威的权威了。
  杜威现在可不是那个无权无势,被参联会、国会联手钳制的空头总统:他手上有30万总统卫队,参联会全部改组成他的人马,海军也表示中立;在国会上,以麦卡锡为牵头,牢牢控制了立法权,现在有人评价,麦卡锡是集国会两院议长、最高法院于一体的权力人物,挥舞着“反布尔什维克”大棒,除了杜威,没人制裁得了他,胡佛则干些麦卡锡不方便出面干的脏活,或者清理上不了档次、构不成政客级别的小人物。
  这两个哼哈二将将杜威的旨意执行得很彻底,现在有人形容,杜威是一号老板,麦卡锡和胡佛是第二、三号老板,原本的实权人物杜勒斯现在顶多算第四号——能不能排在总统卫队麦克唐纳上将之前还是个问题。
  现在国会的议员人数在层层清洗后只剩下了三分之一不到的人员,基本上已丧失了正常运作的能力,被人戏称为“残缺国会”,连补选副总统都没资格,国会、白宫、各要害机构的警卫全部换成了总统卫队成员,那肃杀的表情一看就让人害怕,更有甚者,杜威去国会山讲话时,那些惊魂未定、善于见风使舵的议员们居然集体起立高呼“嘿!杜威!”
  这是美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状况。
  除对政界清洗之外,胡佛·麦卡锡清洗更多的是工商界——从6月到11月,不过短短6个月,17个大小财团——或是犹太背景,或是和杜威不对付,或是持有强烈的反德态度,全部被清洗掉。倒不是杜威对他们有什么意见,而是他需要钱,他私下问德国要了军队助剿,这笔钱没有经过国会同意,而现在显然也不可能同意,更要命的是,美国确实也拿不出额外的钱来。他心一横,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向财团开刀了,反正这些家伙从来也不干净,他动起手来没有心理负担。
  美国大清洗还是比较“民主”和“自由”的,基本上不“捏造”证据,所有的黑材料FBI以往都有搜集,这次再加上布尔什维克党人的“供词”,两边相得益彰,直接开工就动手了。
  一元化总统制的效率就是高,从夏到冬,不过半年,杜威的总统机动预算便凑齐了300多亿美元,似乎再干一把就可以收工了。但胡佛知道,远远还不到收工的时候——总统卫队要犒赏,要遣散部分人马,这都需要钱,从哪里出?只能从这笔机动基金里出。所以他的工作还将持续。
  对杜威来说,这样的日子才叫日子,这样的总统才叫总统——开会时,所有幕僚老老实实低头汇报,他说什么,别人就办什么,哪怕他说错了,也有人替他出面挡枪;外出考察,不再是爱理不理的地方官员,全都是总统卫队开道,地方官员围绕在以杜威总统为核心的中央政府周围,大献殷勤,清道、封路、大检查的手段全学会了,甚至还第一次检查其市容卫生——不能让挽救美利坚的大救星对本市留下不好印象。
  以为总统这时候总是去看望资本家、知识分子或者公共人士,杜威现在不去了,他专门去退役老兵家,专门去被布尔什维克伤害的家庭,牵挂那些最困难、最受伤的美国人民,嘘寒问暖,送这送那——反正总统基金会开支。然后杜威热情地和他们合影,和他们握手,许诺“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
  报纸总会报道,受宠若惊、备受关心的人民纷纷表示希望杜威再干4届!罗斯福都干了3届,比罗斯福更年轻,更亲和的杜威先生为什么不能当4届总统?这不民主!
  至于黑人、犹太人族裔,在杜威到来时被警方勒令不得乱说乱动,甚至不允许出现在杜威总统要出现的地方——总统卫队干这些很熟练,西俄的场面见识过,德国的场面见识过,再不懂就太傻了。
  以深入学习杜威总统“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讲话精神为契机,美国教育系统、文化系统进行了从上到下的深刻反省,表示要把讲话精神与“反布尔什维克”的时代任务结合起来,融会贯通、统一思想,团结全国人民一起为美国复兴事业而贡献力量,要多思考“你能为国家做什么,而不是国家能为你做什么”的主旨精神。
  胡佛同学的工作干得和贝利亚同志几乎一模一样,无非贝利亚没人制约,胡佛还有个CIA的多诺万,不过CIA现在明确被定位为对外情报侦缉,国内是FBI一家说了算。
  但从现在这个小雪的傍晚来看,胡佛局长似乎遇到了困难,遇到了人生之坎……
第077章
最后一场政变(2)
  杜威在10天前出发去了柏林,去参加联合国成立仪式,顺便再签署《全球军备控制条约》,实际上是美、欧、日三家军备平衡方案的总协议。在谈判中,由于堀悌吉以五年不变换军备控制的策略,最终日本海军将吨位自我限定在80万吨规模上,陆军兵力不超过180万。
  如此一来,不但美国本来期望的北美联合舰队泡汤,还不得不接受将太平洋舰队吨位压缩在50万吨上的补充条件,同时欧洲联合舰队派驻亚洲的分舰队不得超过20万吨和10万人的规模——当然,欧洲联合舰队临时前往亚洲进行军演的时段只要事先通报就不在限制范围内。
  这限制对德国来说不值得一提,因为霍夫曼压根就没指望往亚洲派遣过多的力量,别说20万吨,就是40万吨也不见得能挑战联合舰队的权威,当然联合舰队也犯不着来对付欧洲舰队——6000公里的原子导弹还是很可怕的,日本本土或许炸不到,炸印度却绰绰有余了。
  在这个《军备控制条约》上,各国均心照不宣地不提核武器控制问题,不是德国忽略了这个问题,而是霍夫曼知道,就算他强烈要求两国不得开发原子弹,该来的总是要来,而且因为预计美国很快就会拥有原子弹,所以日本的原子弹工程他不但不能予以干扰,相反还要给予协助——德日签署秘密条约,以军备互助为条件,达成了对离心机设备的一揽子转让合同。
  换而言之,48国轴心在表面上是解散了,但德国和日本还是盟友——至少私底下还是盟友。
  不过这限制对德国来说有益无害,因为德国老早摸透了核技术第一门槛,正向氢弹进军,而原本1945年8月就拥有原子弹的美国反而因为多方折腾,直到杜威临走之前还没能实现第一次试验,奥本海默最乐观的估计在1947年3月,但私底下认为9月份才比较可行,而日本因为德国掌握了离心机的数量,很容易掌握对方的进度,最乐观的科学家认为日本哪怕一切路程都对,在1949年之前也搞不出原子弹,霍夫曼对此很满意。
  在《军备条约》中还有一个疏漏的地方是潜艇:大概因为目前还没有超过1万吨的潜艇,所以无论如何列举,大家都没把潜艇往主力舰的方向去考虑,这恰恰是霍夫曼有意留下的后门,新一代德国潜艇已在设计之中,预计排水量超过9200吨,还准备搭载核反应堆作为验证——这是炸弹派在取得突破性进展后,从能源派方面也传来的好消息。
  这艘核潜艇突破了以前的命名规则,开始命名为1948型:除了9200吨排水量和核动力外,还是第一艘以导弹为主要进攻武器的潜艇——将搭载8枚用V6导弹改造的潜射导弹,不过只能携带常规弹头,核弹头此时对V6潜射型还非常吃力,至少要等到小型化后才有可能。
  依据这个发展速度,万吨以上的潜艇很快就会上线,这样德国就可以在《军备条约》外再多做些文章,同样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强大武器,而且是德国独步天下的利器。
  在核潜艇上线之前,霍夫曼也不会忘了核动力的超级战舰,并首先会在水面舰艇上进行尝试——一艘建到一半的轴心级航母就被指定为一号验证舰艇。
  由于能源派的重大进展,甚至施佩尔计划也跟着调整:加入了核电站的内容。
  除军备控制外,联合国大会在正式成立后立即宣布组建了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英国、苏联(只有这时候才合称苏联)、中国一共8个国家被确定为常任理事国,并以常任理事国为核心组建了各专业委员会。
  理论上联合国最高权力机构是联合国大会,但实际上大会除了一般性议程以及决定是否接纳新会员国、选举非常任理事国之外,没有什么特别权力。
  除了联合国大会,最重要的是三个机构:
  第一,安全理事会,以德国为主席国,下设25万维和部队(含海空军),而且这部分军事实力是常驻的,只有联合国才有权控制,任何其他国家是不能控制的,首批维和部队包括10万欧洲部队(其实就是欧洲党卫军)、10万美洲部队(其实就是SS亚美利加集团军)、5万亚洲部队(其实就是日本海军陆战队),斯坦因纳不出所料地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安全理事会在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方面负有主要责任,与霍夫曼那个时空不同,安理会不用执行联大决议,安理会本身做出决议代表联合国行使职权,在表决时也不采用一票否决制,而是采用比例代表制度,8个常任理事国拥有80%的表决票,15个非常任理事国只有20%的表决票(平均分布)。
  第一届当选为非常任理事国的国家包括暹罗、伊朗、伊拉克、加拿大、阿根廷、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瑞典、乌克兰、埃及、澳新联合共和国和墨西哥。按照规定,非常任理事国任期6年,每3年改选其中一半,可以连任一次。
  常任理事国中表决票多少不是平衡的,像份额最低的中国只有1.44%的投票权,只比非常任理事国多0.11%,而份额最高的德国却达到了19.84%。一项议题要50%的赞成投票权才能获得通过——注意,不是出席代表的50%,而是原始份额的50%!
  第二,经济理事会,以美国为主席国,因为理论上美国经济实力最强,不过世界银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人事权都在欧洲;
  第三,社会理事会,以法国为主席国,本来按份额应该轮到日本当这个主席国的,不过日本表示懒得掺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务,干脆让给了最喜欢管闲事、最喜欢出风头的法国,这次连意大利人都退避三舍了。
  除此之外还有联合国秘书处和秘书长,负责日常行政工作,秘书长确定由非常任理事国出身的政治家担任,关于第一任秘书长,美德经过长时间磋商,最终确定由原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之地查尔斯亲王担任秘书长。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政治妥协:比利时王室在大战中一部分亲德、一部分亲英美,发生分裂,而霍夫曼对比利时战后的第一大改造就是将原本拥有较大全力的王国改造为纯粹礼仪性的机构,作为交换,最被看好的年轻政治家莱昂·德格雷勒在大选中上台担任比利时首相,而让王室成员出任秘书长,有助于安抚这些纷纷扰扰的情绪,比起荷兰人,比利时还算是幸运的,战时外逃的荷兰女王都被迫宣布退位而换人,如果对比波兰,那西欧流亡政府都还算是幸运的,至少他们除了政治上受点委屈外其他无事,而波兰流亡政府成员一回国便被押入了集中营,到联合国大会开幕式进行时,这些人已死得差不多了。
第078章
最后一场政变(3)
  不过这些内容对胡佛来说都无关紧要:他关注的是杜威的动态,他认为杜威正朝越来越危险的方向开始在前进,而自己的前景也很不妙。
  虽然现在看起来FBI大权在握,而想方设法去欧洲窃取情报的CIA损兵折将,但胡佛心里清楚,他不过就是杜威手中的一把刀,现在砍人砍得爽,迟早就封刀收工的那一天,那时候他的危机就来临了。
  对于大清洗,他有本能的钻研精神,在这个世界上除苏联人自己外,只有他才更清楚大清洗的过程和走向,再加上他从抓获的俄国内务部情报人员身上得到的只鳞片抓,很容易就凑齐印象——叶若夫就是他胡佛的前车之鉴!
  这种敏锐的能力是大C之流不具备的,反过来说,胡佛更接近于政客而非纯粹的情报局长。
  等完成这些事情后,为平息社会不满,杜威肯定会把自己抛出去平息民愤:麦卡锡这混蛋傻乎乎不知道,还陶醉于目前大权在握,胡佛已警觉地嗅出了空气中的危险。
  美国很难有独裁的土壤:一方面得益于美国的民众享受惯了民主与自由体系,他们很难理解欧洲人特别是德国人的那种纪律与服从,也没有亚洲森严的等级制度,杜威现在靠着一个反布尔什维克强行推进高压统治,可这种统治能维持几年?不可能永远都用这个口号,少则2年,长则5年,整个体系必然维持不住而崩溃;
  另一方面,杜威本身在战争中没有建立有说服力的功勋,所谓再造美国、避免美利坚遭遇灭顶之灾无非是对外投降的一种委婉说法,现在杜威靠着高压、靠着人民对布尔什维克的恐惧可以建立这种权威,但这是在沙滩上建立起来的,别说他根本没有德国元首的威望,甚至他连贝当的威望都赶不上——人家才是真正把法国从深渊里拯救出来。
  除此以外,杜威本身的实力看似很强,实际也在削弱:为总统卫队合法化并配合推进裁军,杜威调走了10万充当维和部队,又退役了10万人员,现在总统卫队只剩下了10万兵力。除此之外,杜威身边的勃兰登堡部队也要回国——这次护送杜威去参加联合国成立仪式是他们最后一次护卫任务,一个美国领导人不可能总是由德国人提供保护,这不利于总统形象和对外宣传,下一次就要由总统卫队和FBI共同选拔人员保护杜威的安全,胡佛本能地预感到出事!最起码他现在能感觉到FBI中涌动的一些气氛不太正常。
  FBI归根到底是个松散的快速发展的组织,根本不如用意识形态凝聚起来的内务部有团结凝聚精神,胡佛也不敢用这种精神——传到杜威耳朵里他只会死得更快。
  现在他面临两个关键的抉择:第一,跟着杜威一条道走到黑,看看能不能有转机,或者想办法让杜威离不开自己——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反对派杀光之后,对自己下手很容易;第二,跟着反对派一起干掉杜威,然后争取拥立一个新的、更正常一些的美国总统,用双方相互牵制来确保自己渡过下半辈子。
  杀了那么多人、目睹了这么多人在酷刑和逼迫下死去的镜头,胡佛每天晚上睡觉都不寒而栗,在思考自己会不会有一天也成为这样的人物。
  所以他近乎得了精神分裂症:有时候他是大权在握、生杀予夺的局长;有时候他是忧心忡忡、满脸茫然的失意者。
  当他穿上这身打扮在国家广场散步时,他多半在思考着自己的另一条出路,不过今天的情况很特殊,他不但要逛,还要等待另外人和他接头——红桃K。
  情报局长神秘兮兮地和其他人在这个地方接头,还真有点诧异万分的感觉。
  “你来了?”
  “你是红桃K?”
  “是我!”
  “你怎么知道是我?”
  “我们在这里观察了你2个月了……每当要下重大决心时,您经常会出来晃荡,而且穿成这副打扮。”
  胡佛一惊:难道自己被跟踪监视了?怎么一点感觉也没有?
  “您不要疑神疑鬼了,这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因为那些流浪汉从来不敢接近你,知道么?这是最大的问题,而国家广场的流浪汉,多年以来都有串联的习惯,一个不符合习惯的人忽然闯入了他们之中,就显得格外格格不入了。”红桃K笑了起来,“一个人可以改变容貌,可以改变打扮,这份气势和眼光却是不能随便遮住的,无论您到哪里、不管您穿什么,您都是胡佛局长!”
  “你们想干什么?”
  “我们为拯救你而来。”
  “拯救我,你们太会开玩笑了,信不信明天我就把你们挖出来。”
  “我信,您当然有这个能力,可挖得这么彻底对您有什么好处么?杜威会用你一辈子?别做梦了……”红桃K用锐气逼人的态势压过来,“你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给自己的坟墓挖土,等挖好了,您也可以进去了!你知道全美有多少人对你恨之入骨么?麦卡锡对付的都是大人物,只要服软,勉强还有条活路,你对付的却是中下层,你说说看,死在你手下有多少?1万?2万?”
  胡佛沉默不语,确切地说是22409个——全部以“布尔什维克分子、余孽、同情者、阴谋暴乱者”的名义干掉了,这是杀人最爽快的时代,也是胡佛每天心惊肉跳的根源。
  2.2万人,意味着背后就是2.2万个家庭,数十万个与之有联系的亲朋好友家庭,而且按杜威的意思,由于钱还差一些,胡佛必须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但你们利用完之后,我同样是死!”
  “不会,不必……您留着对我们掌握情报机关大有好处,除您之外,没有人可全部操纵这张网络,所以为了国家安全起见,你会被保留下来继续担任这个职务!说到底,总要有人来干这件事的,既然我们不以大开杀戒为目标,又为你找好了替罪羊,你的生涯不会这么难过的。”红桃K笑笑,“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趁着我们还有实力,如果你把我们铲除了,你就失去了唯一的盟友,难道你还想单枪匹马去对付杜威么?”
  “我凭什么相信你们?”
  “你用不着相信,也用不着动手,只要你把杜威回国的日期、路线等消息给我们,我们会自己完成的……顺便让你看下我们的实力。”红桃K微微一笑,“请您仔细思考下吧,留给您的时间不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6/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