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4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7/656

  “长官,巴顿将军发来电报。”
  “乔治?他给我发电报干什么?”
  “尊敬的切斯特·威廉·尼米茨海军上将阁下:听到您率领大西洋舰队来巴西作战的消息,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
  开头的称谓和内容还算中规中矩,但后面说的话就让人喷饭:“……您能不能给我找一批船,送我和大红一师、第一骑兵师去里约登陆?我们在圭亚那和委内瑞拉蹲了大半年,屁股底下都快长茧了,我们是来南美打仗的,不是来委内瑞拉晒太阳的,再这样下去我会发疯的,我要去里约揍德国人!哪里有德国人我就去哪里!”
  看到这样“粗俗”的文字,史密斯顿时涨红了脸,呵斥道:“这个乔治太不像话了……”
  尼米茨倒没有计较巴顿的粗话——这家伙就是个痞子,谁和他较真谁就输了,他在意的是为什么参联会不让巴顿来打仗,当初参联会明明商量好南美军事由巴顿负责,政治由克拉克负责,现在政治局面明显糜烂,该是军事统帅大放光彩的时候,为什么宁可让巴顿蹲在委内瑞拉也不让他来里约打仗?
  “发个电报给特纳将军,婉转地让他问下陆军方面,为什么不让乔治来打仗?”尼米茨斟酌道,“这和我们当初商议的处理意见可不见得一致。”
  “那乔治这里?”
  “给他回电,我们正在卸货,让我想想办法,明后天答复他。”
  接到尼米茨问询电报的特纳不敢怠慢,直接找马歇尔问情况,谁知道马歇尔对此也大光其火,说道:“谁不让他打仗?是他自己不服从命令在胡搅蛮缠!”
  经过深入询问,尼米茨终于明白了事件原委:马歇尔确实有意将巴顿调到累西腓地区指挥部队,可巴顿提出要让大红一师和第一骑兵师和他一起走,这要求马歇尔也答应了,但现在这两个师装备、物资都不齐,他意思让巴顿先去累西腓上任,然后等补足这两个师的物资后再调到累西腓或萨尔瓦多。
  但巴顿认为不用这么麻烦,直接用飞机把部队从委内瑞拉和圭亚那运送到萨尔瓦多再说,至于装备——“用休伊特船上那批就好”,问题是这批装备是给其他师的装备。巴顿认为无所谓,让其他人再等一等,“我们在委内瑞拉和圭亚那等了这么久,哪怕先来后到也该轮到我们了!再说,大红一师和骑兵一师的战斗力经过南美适应性强化,明显更适合首批投入战斗。”
  如果按巴顿的要求办,他当然是爽了,但其他部队也该疯了,斟酌再三后,深怕引起部队不稳定的马歇尔不敢采纳巴顿的建议,甚至连调巴顿去累西腓上任的命令也扣在手中,只让艾森豪威尔去协调。
  本以为这个刺头会知难而退收敛些,没想到本性不改的巴顿居然一杆子捅到尼米茨这里——要是尼米茨敢答应他的要求,巴顿明天就真敢带部队去里约登陆。
  陆军还能这么玩?大西洋舰队一堆海军参谋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胡闹!”憋了好半天,史密斯参谋长终于从牙关里挤出一个词——他认为这是对巴顿此举最合适不过的评价。
  “我不这么看,乔治的性子虽然急了点,但本性不坏,是难得有理想、敢拼搏的陆军将领,而且他又有对付德国人的经验。”尼米茨叹了口气,“你知道参联会开会时陆军那批人对巴西暂时按兵不动是怎么解释的么?”
  “怎么解释?”
  “德军战斗力比较强,我们应集中3倍以上的兵力优势,同时还要获得制空权才能从容展开进攻。”
  史密斯正在喝水,听到这席话差点没把嘴里的水喷出来,艰难地咽下去,神情怪异地说:“这……德国人至少有600万陆军,按陆军的意思,3倍优势他们才能取胜,他们要募集1800万陆军?”
  尼米茨一摊手:“所以你也看到了,昨天我征求去里约登陆的陆军志愿部队,没一个将军报名的,都推说要等上级的命令——他们的上级是谁?不就是克拉克么?”
  “但他也没表态,只说要进一步商量。”
  “商量来商量去,里约一个陆军师就这么被德国人击溃了,要不是日本团(442团)拼死阻击接应,这个师基本都要做俘虏。”一想起囤积在里约的大批军需物资和装备落入德军之手,特别是郊区航空基地上的飞机和大批燃油、弹药落入德军之手,尼米茨就感到一阵恼火,狠狠地拍了桌子。
第054章
尼米茨的反击(8)
  “不行,我得帮帮乔治。”来回踱步了四五圈,考虑半天后,尼米茨终于下定了决心,“帮乔治也是帮我们自己。”
  “帮?怎么帮?”史密斯顿感愕然,尼米茨还有干涉陆军行动的权力?
  “发电报给金上将,告诉他现在德国舰队避而不战,我需要一支陆军部队去执行登陆任务,把德国舰队引出来。”尼米茨解释道,“装备和物资是有限的,当然是谁能打仗给谁,谁求战欲望强谁先上!”
  “您真要去登陆?”史密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德国人不出动,海军可以去攻击里约城。”
  “你打算用舰炮和飞机把这座城市变成废墟?”尼米茨摇摇头,“这不是明智的选择,而且里约还有德国空军,那可不太好办。”
  “里约据说有不少德军部队,登陆可能会失败。”
  尼米茨指着地图:“从里约到阿雷格里港足有1500多公里的海岸线,德国人要想处处设防可能么?他们一共就7-8万的兵力,最多就只能扼守几个特别重要的港口城市,我难道就不能摆出打算进攻里约的架势,吸引德国部队到里约,然后虚晃一枪去叛乱州的阿雷格里港或弗洛里亚诺波利斯登陆?难不成没有舰队的德国陆军能跟上我军的进攻步伐?”
  “这不可能。”
  “那就对了。”尼米茨微笑起来,“这时候德国舰队就该现身了……然后我们就可以去对付德军舰队。”
  “好吧,您说服我了,但您得先说服金上将和参联会才行。”
  “他会理解的。”
  接到尼米茨的电报,金上将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尼米茨在论证这次战役前进行了很多方案研究,比如先敌发现应该怎么打,被敌人先发现应该怎么打,敌人先打诱饵舰队该怎么打,敌人先打主力舰队该怎么打,唯独有一点没说——被敌发现后,敌军既不迎击也不退走,只专注于捉迷藏该怎么办?
  想来想去,还是让人先把特纳请来商议。
  “他想调乔治去打仗……他已委托我问过马歇尔上将了。”特纳说了为什么巴顿还在委内瑞拉蹲膘的事情,然后又鬼使神差地补了一句,“不过休伊特对乔治的印象可不怎么好,上次火炬行动乔治给他找了无穷无尽的麻烦,他到现在都耿耿于怀。”
  “如果真把乔治调过去,他们这次又要碰在一起!”金上将两手一摊,“你让我怎么办?”
  “乔治想过来可以,想打仗也行,但事先得说好,必须服从尼米茨指挥,另外这次是陆军配合海军行动,要他摆正主次关系。”
  “马歇尔能听么?”
  “会听的,我听他的口气并不是很强硬,他需要一个台阶下,要不我把艾克给您找来?马歇尔将军最听艾克的话,由他出面说服准行。”
  所有人都知道,在美国陆军内部最能够影响马歇尔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是目前出任副总参谋长的艾森豪威尔,一个是东南亚战区参谋长魏德迈,一个是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但现在魏德迈被困在巴基斯坦,史迪威被困在中国,只有艾森豪威尔能施加最大限度的影响。
  “不,这件事不能通过艾克转达,我得亲自去和他说,不然乔治的事一处理不好,今后他又要和我打架了。”
  为佛得角陆军两个师的事,马歇尔和金上将在参联会上打过一架,现在旧话重提,特纳不禁莞尔,但很快他明白金上将的顾虑是对的。就巴顿这性格,换别人老早就收拾他了,也只有马歇尔能一忍再忍,不但忍了有时候还想方设法给巴顿开脱,这里面是有人情世故的:巴顿当年是潘兴的副官,还差点把妹妹嫁给潘兴,而马歇尔是潘兴一手提拔起来的。在提拔过程中显然巴顿是出了力的,这也是为什么马歇尔要关照巴顿的缘由所在。
  而且大家都知道当初巴顿因为实弹训练闹得太过火几乎要退役时,马歇尔还是先给巴顿升了一级再转入预备役,最后是罗斯福总统一句话替巴顿解了围,即便如此,官升一级的命令并未作废,否则巴顿到现在还是少将。再退一万步说,潘兴这尊大神还活着呢,要是海军稀里糊涂把巴顿给弄没了,马歇尔怎么向老头交代?到时候还不得和金上将急?
  “情况就是这样,舰队遇到了麻烦,德国人避而不战,我们需要陆军配合把德国守军打疼,逼迫敌海军尽快现身。”金上将对马歇尔道,“我们认为巴顿将军是能够完成这个任务最好的人选,所以直接找您来帮忙了。”
  “难怪特纳来问,你也来问。”听完金上将的来意,马歇尔叹了一口气,“我当然知道乔治能打仗,他是个好将军不假,但我手下有这么多部队,我不可能总是迁就他一个人。”
  “问题在于,除了乔治,没人愿意执行艰苦的敌后登陆任务。”金上将抱怨道,“昨天尼米茨问过克拉克了,没有人自告奋勇。”
  马歇尔苦笑:指望精得跟猴似的克拉克去打这种深入敌后的恶仗还要自告奋勇,那多半和太阳从西边出来差不多。
  “这不就结了。”金上将神情怪异地说道,“愿意打的人你们不用,不愿意打的人你们全堆在前线,这样下去怎么行?老兄,我们要对历史负责的,距总统大选日越来越近了,再没有成绩的话,总统这里我们可交代不了。”
  一想起大选,马歇尔就面色沉重地点了点头。
  一周之前,杜鲁门和杜威两位总统候选人就国内问题展开了第二次辩论。与上一次辩论不同,这一次杜威在舆论调查中获得了压倒性胜利,支持率高达64%,支持杜鲁门的只有29%,其余5%未标明态度或中立。
  说是国内问题的辩论,实际上还是国际形势和战争局面的反映:随着苏、英先后进入停战阶段,美国面临的局面越来越不利了,几乎是在独力支撑应付整个轴心阵营,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力量对比处于不利情况——实际上停掉对英、对苏援助后,美国还是把资源节约下来了,但民众可不知道这一点,他们只认为轴心三国咄咄逼人,而自己是在孤军奋战。
  这还不算,最让舆论和民众大哗的是冰岛战役失败和美国官方介入英国政变事务,无论胡佛如何管制舆论、压制不同声音,至少欧洲之声他们是关闭不了的,民众普遍知道了三个情况:
  第一,蓄意也好、意外也好,皇家海军当家人庞德元帅死于美国特遣队的枪下;
  第二,冰岛上美国军队投降后,德国宣布组建第三个党卫军美国师,并表示将来还将组建第4个美国师和单独的党卫军美利坚集团军;
  第三,两个党卫军美国师在东线投入了与斯大林的战斗,表现英勇、事迹突出,深受民众“爱戴”和欧洲同行“尊敬”,大批官兵被授予勋章,充分表达了他们与布尔什维克暴政不共戴天的态度。
  第三个消息的冲击尤为严重,部分民众开始形成这样一种观念:不是我们的军队不行,是我们上层的政客和高级将领不行,换一班人马说不定会好些。
  这个民意调查传入参联会时,每个人的脸色都变得很难看。现在金上将提起大选的事,马歇尔立即脸色大变——他和金上将可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一旦杜鲁门不能成功继续执掌白宫,他们两个都得下去,而且说不定还会被当做打败仗的替罪羊。
  “我同意调乔治去执行登陆战役,但你们必须保证他的安全。”
  “当然,我会让尼米茨管住他的,让休伊特和他一起待在新泽西号上怎么样?这是我们目前最强大的战列舰,保证安全。”
  “好,我今天就发布调令和任命书。”
  7月22日,在海陆军达成一致后,乔治·巴顿盼望已久的任命书和调令终于下达。
  参联会要求他选调美国陆军第一步兵师、第一骑兵师有力部队配合海军执行敌后登陆任务,同时让他出任新组建的第五集团军司令官,负责统帅南美所有地面部队。同时参联会发布命令,正式组建南美盟军司令部(理论上包括美国、丘记英国、自由法国、荷兰流亡政府,巴西政府、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由尼米茨兼任最高总司令,克拉克出任副司令。
  这样一来等于尼米茨和克拉克可以名正言顺地管巴顿。
  不过巴顿本人对此并不在乎,他在意的是终于摆脱无所事事的局面,可以和德国人痛痛快快厮杀了,一拿到电报他就在办公室里吼了起来:“弟兄们,赶紧准备好,有事情干了!”
  “长官,请带上我吧!”大红一师副师长,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长子小西奥多·罗斯福准将主动请缨,“我们师可以打头阵!”
  小罗斯福做梦也没想到,按照历史进程,他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因心脏病挂掉了,甚至挂得比他堂兄罗斯福总统还早,但这半年多来一直在委内瑞拉休养生息,他的身体居然还不错,到现在还是活蹦乱跳的。
  “好,我带你去!”巴顿咧嘴一笑,“不过光带你们师不行,我还得带第一骑兵师也去一部分,你们各去2个团!”
第055章
尼米茨的反击(9)
  听到巴顿终于就任第五集团军司令官并愿意带部队去执行敌后登陆任务,克拉克终于松了口气。
  在他看来,海军这时候突然提出敌后登陆是相当不靠谱、不严肃的行动,反映了急躁冒进的情绪。按他的想法应该是海军掩护陆军进攻,从萨尔瓦多-伊列乌斯-塞古鲁港-维多利亚等巴西东海岸城市一路徐徐推进,争取一鼓作气拿下里约城。
  这种战术有没有道理呢?当然是有道理的。
  从萨尔瓦多到里约内热卢间的巴西地形非常奇特,在巴西东部海岸线边上有一条最窄处不到10公里,最宽处也只有200公里左右的平原带,这条平原带往西是连绵的山区丘陵和森林,那里并不适宜重装备集群运动,充其量只能通行轻步兵或山地步兵——这也是绍肯估计美军最多只能动用2万兵力的原因所在,超过该限度,美军就无法提供足够的后勤保障。
  但绍肯依然高估了美国人,他说2万人是按德军标准来计算的,在他心目中,部队可徒步行军,必须的车辆用来运载物资和装备,这样紧凑一点、艰苦一点就能维持2万规模。可问题是美国少爷兵只要5公里以上的地方都需坐车,更别说这段进攻路程不是区区几公里、几十公里而是至少300公里以上——长距离徒步行军再背负个人装备的战术要求和要他们命基本没什么两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