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4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6/656

  第二,实质性控制巴西政府,至少要形成两个巴西,德国和美国一家控制一个巴西政府;
  第三,让欧洲三国拿下英属、荷属、法属圭亚那,德国分享委内瑞拉石油;
  第四,包括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秘鲁、玻利维亚在内的拉普拉塔集团亲近我国,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可以亲美;
  第五,保证美洲共和国的生存空间。”
  绍肯笑了起来:“如果按照您这些条件,南美的仗还有的打,确实需要40万军队,现在美国人别说两个巴西,连美洲共和国都不肯承认呢。”
  克兰克耸耸肩:“这可由不得他们,如果我们达到这个目的后美国人还不肯认输,元首说不定会继续联合日本向多米尼加、波多黎各、古巴、巴拿马进军,总而言之,除了美国本土不打,其他美国势力范围都可予以打击。”
  他挥舞着手臂,模仿霍夫曼的声音说道:“美国人不肯服?我就打到杜鲁门或杜威服为止!”
  绍肯点点头,表示理解了,然后询问下一批增援部队抵达的时间。
  “下一批部队可能8月15日从欧洲出发,月底前抵达这里,人数应当不会少于3个师,估计是4个。”
  8月15日这个日期选定是霍夫曼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方面海军新拿到的航空母舰将形成战斗力,另一方面国防军换装和紧急整补也将有所成绩。
  目前德国1944型编制除教导师、飞行堡垒两个装甲师外,其余全安排了党卫军,因此第二波1944部队主要给国防军,第二波进行换装的是第1、第3、第5、第16四个装甲师,然后还安排3个装甲掷弹兵师。
  根据统帅部的计划,由于要裁撤150万陆军,再加欧洲战事已基本终结,所以1944型装甲师不可能全部普及换装——既无必要,经济与后勤也不可能承受全部换装。施佩尔初步考虑到1944年底分别完成20个1944型装甲师和16个装甲掷弹兵师的编组。
  目前党卫军已有7个1944型装甲师,国防军已有2个,等于今年还需再完成11个装甲师编制。为完成150万裁军任务,最高统帅部除大刀阔斧削减步兵师番号外,还决定削减6个装甲师的番号。
  说是削减6个,实际一个都没少。因为4个装甲师打算拆解、重组后变成海军陆战旅,陆军账面上少了4个装甲师,海军会多8个陆战旅,另外2个装甲师将充当预备队——将其余各师缺编和部分老兵退役后的缺口直接这两个装甲师的人员进行填满。
  步兵们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1942年、1943年动员的新组建师基本都要裁撤,凯特尔一口气将所有300多、400多番号的步兵师全部列入裁汰范围——先一口气干掉50个步兵师再说。
  听完这些介绍,绍肯欣然接受了克兰克提出的作战方案……
第052章
尼米茨的反击(6)
  克兰克在做出决定前先征求了绍肯的意见:“倘若双方海军互不参与这次战役,面对12万左右且至少拥有1000架作战飞机的美军进攻,您认为战役走向会怎么样?”
  绍肯给予了肯定回答:“如果刚刚送达的兵力和物资未到,我还不敢保证,但现在本集群已拥有6万多部队,且飞行堡垒装甲师还是最新锐的1944型部队,第7装甲师也齐装满员、休整多时,空军有两个联队共430余架飞机,各方面物资都很充足,即便美军拥有2倍优势,我认为完全有的打。退一步说,假设敌军拥有3倍于我的优势,我军至少能守住美洲共和国与两州核心地带——在阿根廷和乌拉圭还有两个陆战旅可充当后备队,美洲共和国前期又征发了5000余名德意志志愿者,紧急状态下可扩军至8万人。”
  这次克兰克和欣茨增援过来的物资和兵力绝对是及时雨,极大地提升了绍肯集群的后续作战能力,另外在蒙特罗政变、巴西政权倒戈,进军圣保罗市和里约市后,他又获得了储存在这里的近10万吨油料(包括2万余吨非常重要的美国航空燃油)——既有巴西军用、民用的贡献,也有美军的贡献。所以他现在底气很足。
  “您这么说我就放心了。”克兰克方案很简单,“如果陆军认为可以坚持住,海军打算先不管美军舰队,先捉一会迷藏再说——我准备用尼米茨自己的战术来对付他。”
  通过审讯被俘的美军飞行员,克兰克不但知道上次在马岛和南非海域与自己交手的是斯普鲁恩斯,还知道尼米茨已取代了英格索尔成为美国大西洋舰队的统帅。
  “您的意思是?”
  “您知道中途岛战役么?”
  一说起这个,绍肯先认真思索起来,然后问:“您准备先行离开再反击?”
  “不!我是打算离开,但不是反击,而是要拖延敌人的时间,具体何时反击需等待更有利时机。”克兰克解释道,“尼米茨是个很谨慎的人物,对自己的战术更熟悉,一旦找不到我军舰队,他绝不会冒被偷袭的风险展开登陆战——这就能让您摆脱腹背受敌的危险。”
  欣茨奇怪地问道:“您不打算尽快反击?”
  “不,我不着急,应该是敌人找不到我们而感到烦恼……”
  欣茨最初反对克兰克的战术,认为舰队不能退走,一旦退走,则地面部队会有不小的麻烦,另外从舰队现有的规模和实力(包括3艘航空母舰、2艘护航航母、3艘战列舰)来看,算非常强大的力量,不打一场就退走对柏林方面无法交代,对官兵士气也是极大挫伤,但克兰克最终说服了他。
  克兰克解释了他的原委:“再过40多天,马沙尔元帅就会率从本土出发的主力舰队赶到巴西,届时两军汇合我军将拥有压倒性优势,我为什么要急于和尼米茨在这个时候决战?着急开战的应该是他而不是我。”
  经过反复探讨,陆、海、空三方就战役开展达成共识。
  克兰克判断尼米茨的战役目标是利用目前德军海军两支舰队分开在南、北大西洋的局面抢先发动进攻,先吃掉南大西洋分舰队,然后回头对付马沙尔的主力舰队,为达成该目的,他需要增加美国陆军兵力并要求其发动配合进攻,用陆地战事吃紧来逼迫德国海军投入交战。
  绍肯判断美军在接下去的地面战事中有两种战术:第一种是以全部兵力投入正面进攻,兵分两路,一路从沿海地带进攻,即顺着圣埃斯皮里图州、里约州、圣保罗州一线前进,目标是占领里约和圣保罗两个重点大城市,扑灭蒙特罗亲德巴西政权,这一路交通状况相对较好,又靠近沿海可得到海军支援,预计是美军进攻主力;另一路从米纳斯吉拉斯州的纵深地带向圣保罗州、柏拉拿州迂回包抄,这一路交通条件差,应该是偏师,有2万人差不多了,再多美军后勤也难以支撑。
  第二种战术与第一种大同小异,无非是将第一路迂回攻势中的部队改变用途,即以10万兵力在沿海一线正面进攻,同时以2万兵力在本方侧后展开登陆,用腹背夹击的办法动摇德军军心,包围或者迫使绍肯集群撤退,然后不战而得圣保罗和里约
  “美军登陆的地点,不外乎里约、桑托斯、弗洛里亚诺波利斯三个重点港口城市。”绍肯皱着眉头道,“按我最初的想法,只要管住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即可,其他两个地点美军登陆与否毫不相关,但听您刚才传达的意思,杜特拉政权这里我还不能不管?”
  现在巴西政府已完全分裂,亲德派都加入了蒙特罗控制的南部巴西政府(以前陆军部长杜特拉为总统),亲美派都加入奥斯瓦尔多·阿拉尼亚(前外长,亲美派)控制的北部巴西政府(仍以被囚禁的瓦加斯为总统),双方正大打出手,展开残酷的内战。亲德派控制的军队更多,但亲美派控制的地盘更大且与美军直接结合在一起。
  两派虽然都号称自己是代表巴西正统的中央政府,但真正能控制的地盘都不大:亲德派控制的只有圣保罗、里约、圣埃斯皮里图三个州,目前正在尝试控制第4个——米纳斯吉拉斯州;亲美派控制了东北部以累西腓地区为核心的十个州。广袤的巴西内陆地区陷入无所适从的地步,不知道该服从谁。
  亲德派虽然控制的地盘少,但人口却不少。圣保罗、里约两州是巴西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圣保罗市和里约是不但是巴西第一、二大城市,后者还是巴西首都,因此从法统来说,亲德派是占据主流的,一声不吭就放弃似乎也有点说不过去。
  这一点克兰克也有点纠结,犹豫一下后说道:“我觉得不应该放弃,这个巴西政权是好不容易才扶持起来的,更何况圣保罗和里约两座城市十分重要,他们的得失决定了巴西未来政局的走向——能不能形成对我们有利的战后条件,我认为取决于上述两点。”
  绍肯叹了口气:“如果这样,陆军部署就要进行相应调整,我本来打算且战且退,以放弃圣保罗、里约为诱饵,逐步拉长美军补给线,降低敌军兵力密度,然后在适当时展开反击……”
  欣茨劝道:“您是否可以制定两套方案,一套是以保住圣保罗、里约两市和巴西政权为目标,一套以您刚才阐述的策略为依托,一起发给柏林方面,我们还有一点时间。”
  7月17日清晨,霍夫曼案头摆上了以克兰克、绍肯、欣茨三人联名发来的作战方案,只不过方案是大相径庭的两套,约德尔一一在地图上进行了阐述:
  “从目前掌握的敌情来看,美军在巴西拥有7个师,大约14万左右的陆军兵力,1000-1200架作战飞机,另有4万亲美巴西傀儡军协同作战,美大西洋舰队主力倾巢出动,拥有3-4艘舰队航母,3-4艘新锐战列舰,10-12艘轻型或护航航母,另有大量运输舰和辅助军舰,我南大西洋战区根据敌我兵力对比态势和最高统帅部确定的战略目标,拟定了两个作战方案:
  激进方案:克兰克南大西洋舰队扼守桑托斯、里约一线海岸线,实现灵活机动作战,在避免与敌舰队主力硬碰硬的前提下挫败敌军登陆企图,陆军从乌拉圭抽调一个海军陆战旅防御弗洛里亚诺波利斯,绍肯集群主力沿圣保罗州、里约州北部边境展开,在巴西政府军(近8万)配合下,以攻势防御和灵活突击击退美军进攻,等待‘守望’计划展开;
  保守方案:克兰克南大西洋舰队扼守弗洛里亚诺波利斯,避敌锋芒,实现大范围灵活机动作战,陆军从乌拉圭抽调一个海军陆战旅防御弗洛里亚诺波利斯,绍肯集群以一部分兵力(2-3个陆战旅)在圣保罗州、里约州北部边境进行迟滞作战,逐步后退,必要时可放弃圣保罗市、里约市,待敌军战线拉长、占领范围扩大后,以前期埋伏的飞行堡垒装甲师、第7装甲师为主力迂回敌军右翼,实施穿插作战,伺机歼灭美军1-2个师,配合‘守望’计划展开再行反攻。”
  霍夫曼问:“前线指挥官自己趋向于哪种选择?”
  “两种均可接受,似乎克兰克更倾向于前者,绍肯更倾向于后者。”
  “你们呢?”
  最高统帅部有人选前者,有人选后者,霍夫曼看了一下,大体上海军将领如马沙尔、邓尼茨选前者,陆军将领如蔡茨勒、隆美尔选后者,空军将领有选前者的也有选后者的。
  只有凯特尔和约德尔两人未表态。
  霍夫曼问两人:“你们有更好的建议?”
  “从纯粹军事角度出发,我们愿意选后者,但从政治角度出发,我认为应当选前者。”凯特尔道,“不过最终都要打赢才行。”
  “我选前者!”霍夫曼解释了他的理由,“不仅因为政治因素在这里对战后布局至关重要,还在于另外一种可能性——谁规定美国人拿下圣保罗和里约必须再向美洲共和国进攻而拉长战线的?如果是我,打完就地休整,等下一批增援部队上来再说。”
第053章
尼米茨的反击(7)
  “警报解除……”
  “长官,敌军侦察机被赶走了。”
  “还是没追上么?”
  “没有。”航空参谋尴尬地摇摇头,“F4U比F6F要快,今天我们只差一点就能逮住这架德国侦察机。”
  “但毕竟还是没逮住,不是么?”尼米茨淡淡一笑,“看来还是不够快。”
  逮不住轴心侦察机几乎成了美国海军战斗机飞行员的心病,在任何高度美国海军常用的F6F舰载战斗机速度都不如德军使用的Ar-352速度快,哪怕改进到F6F-5型号也跟不上Ar-352的速度,屡屡吃瘪。
  正因为这一点,海军痛下决心,夜以继日对F4U进行改进,终于用上了速度更快的主力舰载战斗机。原以为这一次肯定能揍下德军的侦察机,但没想到Ar-352也在不断改进之中。
  在BMW901系列发动机成熟后,本来就余留接口的Ar-352趁势升级,换上了全新带涡轮增压的901发动机,正常马力输出2400匹,嗑药后可达2700匹(只能维持15分钟),改进后的新型号称为Ar-452,比Ar-352增重60余公斤,最大速度从637公里/小时提高到649公里/小时(6000米高空),嗑药状态下紧急速度从671公里/小时提高到688公里/小时。
  航程略有缩水,不带副油箱时最大航程从3000公里缩小到2700公里,带副油箱时从5000公里缩小到4500公里,综合权衡后认为依然超过了上一代的性能。
  F4U虽然最高速度超过710公里/小时,但那是在高空实现的数据,6000米左右刚刚超过Ar-452的正常平飞速度,等德国飞行员启动MW50嗑药系统,强行提升功率,使飞机冒出一团青烟后,F4U又追不上了。
  史密斯对追不上侦察机颇有些尴尬,但他不知道这已是最成功的一次追逐——以往美军飞行员甚至都没逼迫德军使用嗑药系统过。
  美军舰队在累西腓地区暴露后,为有机会让德国人咬这个饵,尼米茨故意摆出大摇大摆向萨尔瓦多进军的姿态,又是反潜演习、又是防空训练,还大走Z字型反潜路线,不到700公里的路足足走了4天,但最后全是白费心思,预料中的德国舰队压根没出现。颇有些无奈的他只能让休伊特的运输舰队进港卸货,自己继续率领主力舰队逗留外海。
  德军侦察机4天里来了3趟,却没有任何敌军舰队的消息,萨尔瓦多、累西腓每天都出动上百架次的B-29执行侦查任务,最远距离一直飞到西非沿岸和拉普拉塔河一带,在里约港看到十几艘运输舰离港向阿根廷方向驶去,但依然找不到德军舰队所在——那支拥有3艘航母、3艘战列舰的舰队仿佛无形中消失了。为此还损失了好几架飞机,全是被Ta-152H揍下来的——B-29可没法飞得像Ar-452一样快,单兵突进被Ta-152逮住就只有死。
  “算上这一次,已是德国人第四次侦查,我敢打赌,刚才这架侦察机绝不是舰载机,而是部署在里约的陆基飞机。”史密斯苦恼地抓着头皮,“您说,他们会不会绕道南非取道苏伊士运河回国?”
  “我看不会,德国人是在和我们捉迷藏,他们在拖延时间。”
  “拖延?”
  尼米茨苦笑一声:“他们在等待从本土出发的增援舰队抵达巴西,那里至少还有4艘舰队航母、5艘战列舰——这是个很狡猾的对手,他深知我们的弱点。”
  美国人的弱点是什么大家都很清楚——时间。
  本来按参联会的设想,在足够的陆军兵力调度到位前是不打算大打出手的,哪怕美洲共和国事实上已经成立,美国方面都打算忍,为下一阶段布防争取时间。同样道理,杜鲁门明明知道丘吉尔搞政变不怀好意,为拖延时间,不让2艘航母落到德军手里,依然硬着头皮支持了对方。
  但这两个愿望都被无情打碎:英国政变搭上了庞德元帅、101特遣队和10万美军;巴西政变搭上了驻巴西的陆军师和有关航空部队,德国扶持杜特拉政权打破了参联会最坏的预期,迫使他们不得不直接跳到前台来,这才有尼米茨抢攻计划的出台。
  好不容易得到抢攻机会,但要攻击的目标又不见了,这让尼米茨感觉跟吃了个苍蝇般恶心。
  “敌人不过来,我们就过去。”尼米茨斟酌许久,下定了决心,吩咐道,“带上一批登陆艇装装样子,我们摆出去桑托斯登陆的架势,看德国人来不来。我就不信他能躲到天涯海角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6/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