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3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1/656

  豪塞尔当时也在现场,不但被盛大的场面震撼,更深切地佩服元首的洞察力和预见力,对方在他心目中就是全能和先知,不仅懂政治,还懂经济;不仅懂战略,而且懂装备,甚至可以和科学家们探讨先进技术,他通过秘密渠道看过元首在佩内明德基地上的讲话摘要,为那一句“德意志未来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的总结发言而心驰神往。更重要的是,元首不是夸夸其谈,治国打仗乃至与搞阴谋诡计,没人是他的对手。
  元首也几乎没有不良形象。很多大人物要么贪财,要么好色,要么兼而有之,但元首一不贪财——虽然石油基金是笔很大的钱,但大家都认为元首该拿,如果元首不拿大头,下面人怎么拿得下手呢?即便这样,元首还很贴心地考虑了普通士兵的未来出路。
  元首也不好色,豪塞尔是跟随党多年的老同志了,知道元首身边就一个爱娃,多年没有绯闻,元首办公室的几个女秘书他都见过,不敢说天姿国色,至少也是风情万种,但元首从没有沾染的想法。前两年元首又额外收了一个叫海伦的机要秘书,大家起初以为元首终于有点特殊想法,后来发现这就是正常的工作秘书。
  元首当然也会改变,他现在更加热爱运动,在爱娃的引导下喜欢上游泳、马术和网球,最近据说还迷上了击剑。豪塞尔陪元首吃过几次饭,发现对方逐步改变了素食习惯,用餐时也不再长篇大论说个没完没了,50多岁的人看上去很年轻、很健康,不像其他国家的政客——比如英国那个胖子,美国那个瘸子或意大利那个花花公子那样弱不禁风。
  “长官!”一声紧急军情的报告将豪塞尔从神游天外中拉了回来……
第102章
苏维埃反击战(6)
  “长官,刚刚接到最新情报,红军2个集团军已围攻罗斯托夫三日,司令部认为我军突击时间到了。”
  “具体战术目标是什么?”
  “切断敌军围攻罗斯托夫所部与伏尔加河顿茨克后续兵力的联系,并配合歼灭之。”
  豪塞尔点点头,这任务并不太难,但下一句命令就让人愣了下:“霍特元帅要求最好用1个装甲师,最多不超过2个,免得吓着俄国人。”
  “这要求可真奇怪……”说归说,豪塞尔可没有要一点违背的意思。霍特元帅人称14国联兵统帅,要玩转这么多部队,特别是将意大利第8集团军管得服服帖帖没点手腕是不行的,古德里安、隆美尔等人一说起意大利人就头大,偏偏霍特元帅做到了,这份真本事豪塞尔从不小觑。曼施坦因不在时,吩咐东线一切事务由霍特元帅代管绝不是没有道理。
  很快他就招来了警卫旗队师师长提奥多尔·威施和青年师师长弗里茨·维特,两个师严格意义来说是兄弟师,青年师有大量军官从警卫旗队师调过去,再加同挂有阿道夫·希特勒名字的袖标,渊源非同一般。
  “从情报来看,目前红军第24、近卫第1集团军共2个集团军进攻罗斯托夫,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固守伏尔加河顿茨克,意图维持连续战线,你们对此怎么看?”
  负责进攻罗斯托夫的是由罗科索夫斯基统领的顿河方面军。该方面军在大河曲部战役前拥有近卫第1集团军,第21、24、63、66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大河曲部战役结束后,第21集团军遭重创,近乎全军覆灭,第24集团军遭到中创,损失一半部队,在南翼三个方面军(西南、顿河、斯大林格勒)中实力最弱。
  为增强顿河方面军力量,苏军使出浑身解数进行增补:将第21集团军番号撤销,剩余力量加上新募集的新兵充实到第24集团军;利用从草原军区、中亚、远东等方向抽调的兵力组建了69集团军并加入顿河方面军序列,同时还对近卫第1集团军、第63、66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进行补充,兵力恢复到40万左右。在春醒、城堡、夏日惊雷三次战役中,该方面军再度损失了66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的大半力量,迫使莫斯科再度抽调后援兵力予以补充。
  进入1943年冬天,由于德军进攻主力一直放在中路,对南翼进攻较少,该方面军维持了原有规模不变并在总人数上略有增长,总兵力提高到50万人出头,战斗力经刻苦训练也有所提高。但后来又抽调了第69集团军加强给马利诺夫斯基的独立集团军,总兵力再次下降到40万,抽出2个集团军近20万人参与南翼进攻已属极限。
  瓦图京的西南方面军兵力结构与罗科索夫斯基相差无几,但由于其部既要掩护斯大林格勒的右翼与上游地区,又要面对南方集团军群的主力压制,因此只抽出一个坦克第5集团军协同作战,瓦胖子的如意算盘打得挺好:把机动力量最强的坦克集团军摆在中线衔接位置,一方面可有效支援攻击部队,另一方面万一有事也可迅速调整布局寻求应对。
  霍特元帅的第一刀就准备砍在这个坦克集团军上,只要拿下这个红军机动力最强的集团军,堵住罗斯托夫城下2个红军集团军的退路,谅这些步兵再快也跑不到哪里去。
  “难道不应该把集群全部装甲力量全部用上么?这才能最快解决问题。”威施奇怪地问道,“我倒不担心我们2个师打不过俄国人,而是觉得4个师肯定比2个师解决问题要快。”
  这还真不是威施自满,由于建军思路差异,红军师一级编制一直很小(注:国内所谓大清洗后大尉突然被提拔当师长实际就相当于德国少校突然被提拔当了旅级战斗群指挥官,虽属于破格,但不算特别过分),军的规模才和德国师差不多,一个坦克军大多数时候打不过德国装甲师,更不必说1944型的加强师。
  一个标准红军坦克集团军大概2个坦克军加1个机械化军,和原本德军装甲军编制接近,大约是5万左右的兵力、350-400辆坦克。但瓦图京抽调出来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却是个加强后的另类,拥有3个坦克军、1个机械化军、1个独立坦克旅和1个高炮师,甚至还编入轻型轰炸航空兵第994团(主要装备伊尔-2强击机),总兵力超过8万,拥有坦克在600-650辆间,整体坦克拥有量大概占瓦图京所在的西南方面军的一半。
  由此可见,红军虽然战斗力存在问题,但只是因为兵员和武器技术装备急剧损失后出现的无可奈何之处,在某些战术理念(如大纵深作战,装甲部队配属装备伊尔-2强击机的航空兵)上并不落后。而这样的坦克集团军红军一共拥有6个。1944型编制装甲师最大的挑战就是要在1vs1的情况下压制甚至战胜加强后的坦克集团军——这还是有一定难度,所以霍特元帅提出2个装甲师行动。
  “这是指挥部的一大顾虑,曼施坦因元帅、霍特元帅和部分参谋讨论后认为,敌军在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侧翼和后路一定还安排了其他增援力量,如直接以大军推进会吓坏俄国人,迫使其快速缩回去,如只是保持较大压力,让其认为顶顶看、咬牙试试看还能坚持住,我们的策略就会成功。”豪塞尔笑道,“司令部的目标不仅仅是吃掉这3个集团军30万人,而是要把南翼已从老鼠洞里爬出来的老鼠全干掉!”
  两个师长对望一眼,表示心里有数了。
  “如果这样,我们必须切割敌军3个集团军之间的联系并配合友军先消灭其中的坦克集团军。”维特思考一下后说道,“同时要做好心理准备,敌人或许也知道我们来了,说不定会有其他兵力再加3个集团军合围一起想办法吃掉我们。”
  谁都知道1944年编制很牛,但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豪塞尔非常谨慎,顾虑维特所说的因素还准备加派其他力量。
  “我再把全国领袖师也派给你们。”他想了想,“再给你们一个虎2重装甲营。这是党卫军换装以后的首仗,只能打好,不能打差!元首在看着我们……在这样事关两国命运的决战时刻,我们身为党和元首的亲卫队,不能让元首分心。”
  两人一起敬礼:“明白!”
  “如果确有敌军埋伏,我会尽快让其他部队跟上增援。”豪塞尔交代道,“一切小心,空军会先给你们开路。”
  就在德军磨刀霍霍准备出手重击之时,红军也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氛,战场扩展到整个高加索地区后,朱可夫不再坐镇中亚,直接把指挥部搬到了斯大林格勒,试图统揽全局。
  “从我们截获的情报和飞机侦查的动向来看,敌援兵已上来了。”
  “能查明是哪一部分么?”
  “党卫军装甲集团军。”
  “哪几支部队?”
  “有名有号,特别能打的那几支都在里面。”罗科索夫斯基叹气道,“南线已半年多没嗅到党卫军的味道了,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倒有些棘手。”
  朱可夫沉默不语,党卫军是红军最危险的敌人,在顿河河曲战役中,警卫旗队师打得红军苦不堪言,硬生生拖垮了2个集团军,后续战役每次撞见党卫军都不理想,这次在中亚又撞上了党卫军部队,原以为不是装甲师总好对付一点,没想到山地师也让人头疼不已,崔可夫堵口部队至少三分之一的损失是欧根亲王师干的,就连佛得角上被德国人活活虐死的美国人摇身一变批了党卫军的皮后居然也能打起来,真是活见了鬼。
  经过这几年打生打死,大家早就摸透了规律:凡有党卫军特别是党卫军装甲师出现的地方都可能是德军重点攻击对象,因此这个情报非常重要。
  “我的判断是,德军势必来争夺伏尔加河顿茨克,我在那里安排了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瓦图京解释道,“后面还隐藏了2个独立坦克军,应对党卫军的短期冲击不要紧的,但归根结底罗科索夫斯基同志的部队要快速拿下罗斯托夫,否则承受不了长久冲击。”
  罗科索夫斯基抱怨道:“罗斯托夫很坚固,没这么好打,另外的问题是克莱斯特集群迟迟不退,我军侧翼受到威胁,不能使出全力攻城。”
  “不是让叶廖缅科同志的2个集团军配合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同志的进攻集群发起攻击么?”
  众人一阵沉默,半天后瓦胖子才说:“他跑得倒是挺快,给德国人施加的压力就属他最小。”
  “这样不行,同志们,我们是在大反攻,大家要团结。”朱可夫皱起眉头道,“不能都把责任往其他同志身上推。”
  刚说了一半,紧急电报传来:德军对伏尔加河顿茨克发起猛烈轰炸……
第103章
苏维埃反击战(7)
  “敌人要进攻了……”这是红军指挥部众人的一致想法。
  “有敌人的准确情报么?”
  “除知道敌人已出动坦克部队外,其余情况暂时不明。”
  “一线部队部署情况如何?能控制顿河沿线么?”
  瓦图京摇摇头:“控制不了,敌人空中火力太猛,顿河沿线光秃秃的,是飞机轰炸的最好靶子,部队前线阵地在河东岸20公里左右处,不过在河边部署了观察哨……”
  瓦图京还不知道,他仰仗的河口观察哨已被从罗斯托夫逆流而上的罗军F级护卫艇给干掉了。说起来,F级真是个失败的产品,1000吨挂零的小身板,又要装这个,又要装那个,还要为新发动机提供试验场所,最后沦落到为U艇提供假想敌服务。
  历史上家底薄的德国海军是舍不得将这些破烂货拿出去的,但霍夫曼掌权后大建海军,一艘又一艘新船服役,海军上下便对这种玩意看不顺眼,再加上要为新的主力舰腾出水兵——虽然一艘护卫舰只有100多人,但好多艘凑在一起也能好歹聚集规模不小的水兵队伍。裁汰下来的护卫舰半送半卖给了罗马尼亚人和伊朗人,两国喜滋滋用上了,罗马尼亚人拿着他当驱逐舰用,伊朗人拿着在波斯湾里倒腾准备建设海军。
  除F级护卫舰,还有德国海军各种各样的辅助舰艇和炮艇,以及从法国搜罗来的炮艇,一股脑儿全塞到了黑海和亚述海充当运输舰护卫,由于红海军黑海舰队老早被打个精光,现在一艘老式炮艇都能在黑海里横冲直撞、称王称霸。
  “部队部署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有铁丝网和雷区;第二道部署了步兵压制火炮、拖曳式反坦克炮、喀秋莎火箭炮和坦克歼击车;第三道是由坦克旅组成的机动防御力量。”瓦图京对着地图解释道,“有关防御体系的大致布置部队指挥员罗特米斯特罗夫同志(坦克兵上将)已向我汇报了,整体而言没什么太大问题。唯一的缺陷是由于时间过短,雷区部署的密度、范围及反坦克壕沟的挖掘可能都不够,另外部队缺乏IS-2\SU-100等新锐重装备。”
  朱可夫叹了口气:IS-2数量并不多,后方拼尽全力在弥补前期战损之后到现在也才折腾出8个旅,斯大林同志给莫斯科留了2个,其他全调拨到了南翼,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手里有4个,配合他作战、同时距离乌拉尔河最近的马利诺夫斯基拿了2个,其余3个方面军一个也没拿到,最好的也就不过是几个近卫坦克集团军拿到了一些IS-1坦克旅,这也不足以满足前线需要。
  布防在伏尔加河顿茨克的近卫第5集团军还算好,总算装备了比较先进的T-43、T-43/85、美制谢尔曼坦克,很多坦克部队都还在使用老掉牙且质量极差的T-34/76坦克——现在红军转变了观念,不再盲目求多,反而主张生产少而精的武器装备,类似于原来为盲目追求数量而装纸糊装甲的事再也没有发生过。
  “这么看来,前线航空兵我军处于明显劣势,需要您再想办法调集一些战斗机。”
  朱可夫点点头,瓦图京有时候虽然喜欢叫苦叫累或者出风头,但看问题、判断局势与执行任务的坚决性不含糊,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是西南方面军最精锐的拳头部队,他拿来堵最重要的口,在作战判断上也不错,这一点就强过急着出风头、抢功劳的叶廖缅科。
  “其实我认为攻下罗斯托夫不是这次战役的焦点。”罗科索夫斯基解释道,“关键问题要把克莱斯特集群切割出来加以消灭,否则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同志最精锐的进攻矛头始终扎在那里不能穿透,高加索这场战役会很难打。”
  朱可夫看了看地图上的敌情标识,觉得十分为难,克莱斯特集群中最重要的机动力量就是第1装甲集团军,拥有第9、11、13、24四个标准的1943型装甲师和第1装甲掷弹兵师,另外还有2个虎式重装甲营,坦克(坦歼)总数超过1500辆,是不容小觑的力量。这两周利用红军急于进攻的心理,连续打了数个规模不大不小的装甲突袭战,每次都以红军落败而告终。无非是因为目前有IS-1\2坦克旅助阵,战损比没像以前那样触目惊心,但统计下来也不容乐观——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坦克还不如对手多。
  就在几人商议敌情时,在近卫第5装甲集团军面前,德军大规模进攻即将拉开帷幕。
  “坦克,进攻!”警卫旗队师装甲团团长约阿希姆·派普、青年师装甲团团长库尔特·梅耶(装甲梅耶)不约而同地下达了指令。
  与历史上因为竭尽全力也无法挽救失败命运而显得颓丧的精神状态相比,现在无论派普还是梅耶都是最春风得意的时刻,区区30岁左右的年龄(派普29岁,梅耶31岁)就干到党卫军上校还掌握了最精锐的装甲团,正处于一个男人事业辉煌的顶点,以至于豪塞尔每次见到两人时都要啧啧称叹:“我像你们这般大的时候手下才管了一个排!”
  尽管年轻,两人在装甲战上的理解和造诣显然非同寻常,这些军衔和荣誉都是过去几年在血与火较量中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两人原本一起在警卫旗队师中服役,晋升速度几乎差不多,被誉为警卫旗队装甲双璧,等梅耶转去担任青年师装甲团团长时,该称呼又上升为党卫军装甲双雄。
  所有人都很珍惜这样的机会,依据他们的年龄和军衔如无太大的意外,今后1-2年很难再有大升迁——现行体制下团长晋升为师长非常困难!而在两人看来,东线打完以后就不存在大规模装甲战了。美国人?哼,等他们能爬上欧洲大陆的滩头再说!所以这次雷神之锤行动是两人最迫切想要证明自己的时候。
  想归想,战争来不得半点马虎,两人商议多时后为突击部队选择了标准的楔性战术:
  以中路为突防主力,由战力最强的虎2坦克打头,拉开纵深支援侧翼,左右两翼雁型展开,侧翼以师属重装甲营中的虎式坦克起头,掩护中路的豹式坦克纵队(豹式侧面装甲较薄,需要掩护)。突破敌军阵地后,立即由机动性能更好的豹式坦克与两翼进行交叉换位,实现战果扩大,再下一步就是等待装甲掷弹兵上来控制战场并最终实现控制局面并展开纵深追击。
  考虑到敌人有备而来,据说名头不小,两人商议后直接决定投入5个装甲营:顶在最前面的是最精锐的虎2重装甲营,两人各从装甲团抽出一个重型坦克营(虎式)和一个中型坦克营(豹式)组成突击集群主力。
  战术是老战术,但装备的优劣决定了战术是否有成效。在1200米左右的正面突击宽度上,300多辆虎豹坦克排成了数公里的钢铁长龙,向一切敢于阻挡他们前进的敌军发起了冲击。
  小里宾特洛甫原先在警卫旗队师服役,随着军官交流到青年师担任重装甲营营长,比历史上运气的是,他没赶上第四次负伤,第三次负伤也比历史上程度轻微得多,因此休养时间很短,军衔和职务都有所上升。
  “打!”
  眼看德军进攻队列越来越近,埋伏在各个隐蔽角落的红军火炮特别是反坦克炮进行了重点发言,76.2mm,85mm或者美国援助的90mm反坦克炮都开始了重点发言。红军阵地已被火炮、希姆莱管风琴、俯冲轰炸机、Fw-190F攻击机们反复蹂躏过多次了,但大家认为这里一定还有敌军的反击力量,果不其然。
  “轰”地一声,打头一辆虎2坦克压上了地雷,履带当即被炸端,其余部位无损,其余坦克迅速绕过了这个障碍,而这辆受损坦克的坦克兵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职责,依然用那门88mm/L71坦克炮进行远距离轰击那些刚刚暴露目标的红军火力点。
  “铛”地一下,一发远道而来的炮弹击中了坦克正面,所有人只感觉浑身一震,几秒钟就高兴地嚷了起来:“上帝保佑,他没能击穿我们。”
  “11点方向!”
  “轰”地一下,红军炮组成员不甘心地闭上了眼睛,他不明白为什么明明距离不过1200米,自己手中这门85mm反坦克炮却无法击穿德国坦克的装甲?
  浓烟、尘土、焦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1/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