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3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2/656

  反坦克炮与德国坦克互相咆哮,双方射击的火焰和钢铁激流在交锋,怒吼的火焰和啸叫的弹片像无边的汪洋一样将每个人卷入其中,即便都有钢铁防护,在炮弹的淫威之下,生命依然如同飞蛾一般短暂而短命。
  20分钟之后,德军顺利撕开了缺口,所有红军官兵落荒而逃,那辆被地雷斩断履带的虎2坦克车组才心有余悸地下来检修履带。
  在刚才这次战斗中,他们至少吃到8发炮弹,正面、炮塔都落下硬碰硬的痕迹,但就是没被穿透。
  “这真是我们的幸运日!”
第104章
苏维埃反击战(8)
  “全连自由狩猎、射击……”
  米歇尔·魏特曼在下达这条命令后半分钟,就使用虎2坦克在1800米距离上敲掉了一辆偷偷探出脑袋的谢尔曼,88mm/L71坦克炮的巨大威力直接就将对方打爆,整辆战车迅速燃烧成一个火球。虽然美帝给红军提供的都是柴油良心版,殉爆几率比起朗森打火机(汽油版谢尔曼)“每打就着、每打必着”小了很多,但发动机高温运作下柴油照样也会爆燃。
  他年纪比派普还大一岁,挂的只是党卫军上尉军衔,在党卫军第101重装甲营中担任第3连连长。自国防军组建12个重装甲营并取得良好成效后,党卫军也相应成立了自己的重装甲营系统,从第101开始共编列了6个,魏特曼作为经验丰富的虎式坦克指挥官第一批入选并升迁至连长。在今日装甲突破中在右翼为整个进攻集群开路。
  这种标准的战术协同打法并不能发挥魏特曼的长处,等到纵深追击、队列解散后,他最为擅长的自由狩猎时刻终于来到了。
  他军衔不高,声名可不小,与国防军第502重装甲营的奥托·卡里乌斯是东线最出名的基层装甲指挥官,而且都得了双剑银橡叶骑士十字勋章并获得过元首接见。
  两人所在车组击毁的坦克、坦歼、自行火炮、反坦克炮累计点数虽不是最高,但均有辉煌且富有传奇色彩的记录:卡里乌斯车组与7辆红军T-43坦克狭路相逢,在不到200米距离内,他凭借高超的心理素质和有效的战术运用,击毁全部敌军坦克而自己毫发无损;魏特曼在这个时空虽没有波卡基之战,但在1943年夏天大范围进攻时,当时还是排长的他率领3辆坦克远距离出击,一口气将一个新列装的红军坦克旅报销了70%。
  这两个故事被戈培尔一起吸收进了《虎之传奇》专题电影,两人随即成为家喻户晓的战争英雄。霍夫曼出于保护战争英雄的想法,曾下令把两人召回国担任战术教官,卡里乌斯拒绝了,魏特曼虽奉命当了3个月教官,但谁都看得出他的心思和灵气不在教学上——正如马尔赛尤回国担任教官不到4个月便憋得受不了最终又上了一线一样,有些人天生注定属于战场。
  “1点钟方向,一辆大脑袋T-43,2400米。”
  “全速冲上去!钨芯弹准备!”
  “哐当”一声,一发炮弹被推入了炮膛。
  对方似乎也注意到了这辆扑过来的虎2坦克,但没选择开火——这距离上他根本没机会击穿对手,T-43一面以正面装甲迎敌,一面想办法寻求可靠的遮蔽场所——比如一片突出地标的伏状丘陵。
  “2200米!射击!”魏特曼注意到了对手的企图,就在对手正要调整角度把身子缩进去时,他果断命令开火。
  “轰!”炮弹迅速被击发出去,一瞬间就贯穿了这辆T-43的大脑袋——这是德军坦克手对T-43/85的形象称呼,看着红军坦克手狼狈不堪地爬出来,魏特曼满意地点点头,转而寻找下一个目标,他对于屠杀对手乘员没什么兴趣。
  虎2坦克最让魏特曼感到满意的不仅是加厚的装甲、更犀利的火炮和更强劲的发动机,还在于一个不起眼的小配件——火炮垂直稳定仪。
  德国坦克本来没有稳定仪,一直以来都通过短促停顿开火,利用自己的精度和世界最强观瞄系统杀敌,在缴获大量谢尔曼坦克后,设计师们便对谢尔曼上的垂直稳定仪产生了浓厚兴趣——这套系统能帮助坦克在通过高低起伏不平的地面时保持炮口俯仰角稳定,换而言之能在行进中开炮,大大增强打击能力。
  当然谢尔曼上的系统没法直接拿来用,因为谢尔曼主炮很轻,所需要的力度和调整角不能与虎式相提并论。虎式需要的力度更大,但调整幅度偏小——不但因为虎式炮塔重所以震荡角小,且虎式特有的交错重叠负重轮本身就会把路面颠簸降低一个数量级。
  经过反复验证,适宜虎式的垂稳系统终于开发完毕,第一批便运用在虎2坦克上。为照顾有经验的炮手——他们会根据经验和手感进行提前量修正,这套系统还贴心地加装了关闭功能,实践后发现机器并不总是最好,但大多数时候都胜过人工,特别对经验程度一般的新手而言更大大优越之。
  一旦进入自由猎杀状态,虎2的优势迅速激发出来,不到15分钟,魏特曼已取得了3辆坦克、2辆坦歼的战果,自己不过只中了2发炮弹,坚硬而又厚实的冷轧锻造镍合金钢装甲轻而易举地挡下了这两次进攻——德国现在不但有充足的镍资源,整个欧洲生产线已全速开动,再加没有战略空袭威胁,根本不为那点装甲钢伤脑筋。
  5月25日傍晚,红军指挥部收到消息:德军连续突破本方在伏尔加河顿茨克三道防线,撕开一个10多公里宽的口子,围攻罗斯托夫的两个集团军补给线被切断,被迫迂回向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攻击部队靠拢,两者目前隔着100多公里,中间夹杂着克莱斯特集群的部队——至少5个步兵师。
  “罗特米斯特罗夫同志怎么打仗的?号称最精锐的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居然一天就被敌人击败了?”朱可夫大发雷霆,“不行,必须让他们立即堵住缺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罗特米斯特罗夫同志牺牲了……”瓦图京半天无语,最后接了一句。
  “牺牲了?”众人面面相觑,怎么回事?连朱可夫也诧异不已:一个集团军司令员还是最精锐的坦克集团军司令员,怎么会这么快牺牲?
  德军突破近卫第5集团军预设阵地后,罗特米斯特罗夫上将调集了6个坦克旅上前封堵并与德军打对攻战。
  他以为德军坦克只是进攻时那300多辆,德军经前面两道防线后因各种各样原因损失了70多辆(60%可以恢复),数量降低到不足300辆,数目少于红军,而德军已血战一场,无论油料、弹药还是装甲兵的精力都处于低谷,便想趁这个机会打个优胜局面出来。
  但他万万没想到,派普和梅耶在手里分别都还攥着2个豹式装甲营,等这批兵力全部一拥而入后,场面形势顿时逆转,更让红军觉得棘手的是,他们发现德军又装备了新坦克:一种与虎外形相似,但防御力显然更好,火炮更犀利的坦克出现在战场,2000米左右距离上对T-43/85随意点名摧毁,后者要冲到1000米以内才有机会干掉对手;至于豹式,虽然防御力差于虎式,但机动能力比T-43还好,火炮也不差,绕圈能力把红军都绕晕了。
  下午一番激烈的厮杀,德军又损失了50多辆坦克(半数可修复),红军却被干掉了200多辆,光远距离上被88mm/L71钨芯穿甲弹狙杀的就超过40辆。罗特米斯特罗夫见势头不妙便招呼撤退,没想到刚刚纠缠在一起的双方坦克阵容刚刚分开,德军Fw-190F对地攻击机呼啸而至,不偏不倚用一颗250公斤炸弹干掉了罗特米斯特罗夫的装甲车。
  其实怪他运气不好,如果他乘坦克逃跑,说不定运气没这么糟糕,偏偏乘坐装甲车——激烈的钢铁碰撞后连坦克都不敢保证幸存,区区一辆装甲车还带着明晃晃的天线跑路,岂不是摆明了告诉对手这是指挥车?不炸你炸谁?
  “近卫第5集团军损失了一半坦克,目前正向利捷尼亚克沃方向撤退,局势不容乐观,我已让莫斯卡连科同志(上将)带着38集团军前去接应并协同指挥。”瓦图京满脑门都是汗,堂堂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一个下午就被击退,被斯大林同志知道还了得?所以顾不得其他方面,直接把38集团军先头部队派了出来。本来他还想让罗科索夫斯基派兵接应他一下,但后者自身还有2个集团军被隔离在外围,心急火燎地准备打通联系,哪还有余力?
  坏消息接踵而来:南方集团军群所辖的第4装甲集团军展开犀利进攻,该集团军与第1装甲集团军一样,拥有第3、第10、第16、第17和第4装甲掷弹兵师在内的强大突击力量,红军一个机械化军和一个步兵军已被包围,覆灭在旦夕之间。
  仿佛嫌坏消息还不够多,夜晚时分从奥伦堡方向传来消息,德军东方集团军群主力调头南下,打头的第5、第8集团军围攻奥伦堡,其余装甲部队绕城而过,奥伦堡守军不过4万。一旦该地失守,乌拉尔河将被切断,意味着南翼战区短期内将得不到乌拉尔工业区的物资补充。
  朱可夫的脸色顿时变得刷白……
第105章
苏维埃反击战(9)
  谁都知道德军在中路优势明显,大家以为德军会向乌拉尔工业区发动进攻并打掉苏维埃最后一个工业基地,为加强防御,华西列夫斯基已派往中央战场协调指挥,万万没想到德军虚晃一枪,调头南下。
  罗科索夫斯基看了看地图,又看了看敌我态势,下意识嘀咕一句:“既然敌人调头,赶紧让华西列夫斯基同志从中路出击追击敌人的尾巴啊。”
  “谈何容易。”朱可夫长叹一口气,“中央集团军群莫德尔率领3个集团军堵住了乌拉尔山出口,要多少部队才打得动德军防御?”
  听到是莫德尔守关,众人全部沉默,上次梅列茨科夫在莫斯科方向发动进攻,硬冲莫德尔防线,结果碰得满头是包。现在华西列夫斯基手里只有一个残兵弱旅组成的乌拉尔方面军(方面军司令员戈沃罗夫),本想发挥戈沃罗夫的防御能力(曾长期坚守列宁格勒),看来彻底泡汤了。
  “能不能让托尔布欣同志的西北方面军发起牵制性进攻?扰乱中路德军后方并逼迫莫德尔退军?”
  朱可夫摇摇头:“他对面还有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盯着,片刻不能动摇,否则莫斯科危险。”
  这顾虑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中路战场地带的特殊局面:莫德尔为维持大范围稳定性,只用步兵集团军堵口,而将第2、第3两个装甲集团军部署在战场中央进行机动防御,彼此两两间距400多公里,创造性地发展了攻击部队担任战略防御的战术。
  在这套战术中,不采用传统连绵战线而代之以火力和机动优势扼守要点的策略。整条防御战线从沃罗涅日、坦波夫开始经喀山、乌里扬诺夫斯克延绵到乌法一线,整体防线长度超过1200公里,如要用传统兵力防御,就算100万兵力也捉襟见肘、处处漏洞,经不起红军择其薄弱之处攻击,但敞开后,红军小部队要渗透不难,但大部队如果敢动,非被30万德军装甲部队打成筛子不可。
  可庞大的中央战场怎么可能是区区几个师甚至几个军就能改变局面的?更别说这里还有大片无人区,连打游击战都找不到长期存在的办法。
  所有人都看出在德军对乌拉尔山堵口后,莫斯科方向已形成突出部,在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俄罗斯解放军圣彼得堡集团军群和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含芬兰部队)三路夹击下岌岌可危,放弃并主动后退还能拉平战线以便节约兵力,再削弱力量向中路抽调兵力只能死路一条,可莫斯科这种地方是能放弃就放弃的?
  “让38集团军协同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稳住局势,罗科索夫斯基同志的两个集团军调转方向,不要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同志靠拢,去配合38集团军反击德国党卫军集团军。”当天夜里,朱可夫最后拿出了不是办法的办法,打算用3个半集团军(总兵力25万左右)剿灭突入的豪塞尔集群。只要拔掉这根刺,将三个半集团军连成一气,封闭高加索的口子还有希望。
  “乌拉尔斯克怎么办?”
  “让马利诺夫斯基同志的独立方面军去堵。”在配合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拿下里海并渗透入高加索后,莫斯科便让有30万之众的独立集团军正式升格为独立方面军作为朱可夫的总预备队。
  “这样罗斯托夫便拿不下来,兵力会严重不足。”
  “罗斯托夫继续留在敌人手里吧,我从中亚这里抽15万人填补独立方面军走后的空缺。”朱可夫叹了口气,“敌人比我们想象中要难打得多,再加又有新的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增援,必须调整战前部署。”
  众人沉默:中亚方向除崔可夫堵口的10万之众,就还有这15万部队,一旦抽走,万一各民族分裂势力再起,只怕会发展成燎原之势。
  但现在朱可夫必须这么干,不去堵乌拉尔斯克的德军,则南翼红军背部受敌,无法放手进攻;如不从中亚抽调兵力担任替补,则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进攻矛头马上失去锐气。
  按他调整后的想法,罗斯托夫可不拿,只要逼近依然可封闭该缺口并迫使克莱斯特集群撤退。但今天这根狠狠扎进来的党卫军刺必须拔掉,否则威胁太大,下一步战略企图将完成不了。他已将水星计划的目标期望悄悄下调——从全歼高加索全部德军调整为迫使德军撤退并歼灭其部分兵力。
  虽然豪塞尔很小心地址投入了2个装甲师,但红军依然认定自己遭遇了党卫军集团军。之所以会有该误认,是因为前线发上来的报告上写明敌军装甲掷弹兵搭乘装甲车投入战斗的部队大约8个营——通常情况每个德国装甲掷弹兵团只配备一个搭乘装甲车的掷弹兵营,现在警卫旗队和青年师一口气投入了8个掷弹兵营,实际只是两师的装甲掷弹兵团全部展开,给人的错觉却是德军展开了4个师!
  4个师再加上400-500辆坦克,红军指挥部推测出德军应该有5-6个师投入了进攻——恰好一个装甲集团军编制。他们万万没想到,这只是2个整编师打出来的声势,SS16全国领袖装甲掷弹兵师作为预备队一路忙着巩固阵地、处理俘虏,根本一枪都没放。
  夜晚时分,大批德军补给车队赶到,不但为损坏的坦克提供紧急修理,更重要的是为其余部队补充燃油和弹药,不到3个小时近200辆3吨油罐车(净容量大约4000升)就被吸干,不得不额外抓了20多辆补充。相对民用油罐车不过4-5mm的罐体厚度,军用油罐车考虑防御轻武器和爆炸碎片的需要,罐体厚度(除底部)将近10mm,这10mm采用双层罐体结构,大大提高安全性和生存能力。当然,非要用炮弹、重机枪或铁拳对对付油罐车,那再厚的罐体也会爆炸。
  见到自己的师长后,派普和梅耶简单汇报了今日作战情况,提出率特种装甲连(配备红外设备)去夜袭,却被拒绝了。
  “为什么?”
  “豪塞尔老爹交代明日我们休息,让帝国师和骷髅师上去打!夜袭也让他们去!”
  “好吧。”没打过瘾的派普和梅耶很不甘心地应承下来。
  根据空军侦查,豪塞尔敏锐地意识到红军今日被击退(非击溃)及对手试图重整旗鼓的决心,他决心不给对方喘息之机,使出演练多时的“轮状进攻、波浪前进”大法,始终保持对红军的巨大压力。
  这种打法虽不如四装齐进场面更浩大,但有突出优势——后勤!制约1944型编制的最大问题始终都是后勤,随着战线逐渐深入并拉长,后勤供应会越来越紧张,轮状进攻的优点是集中两批部队的后勤支援但只供一批部队进攻使用,第二批部队沿着第一波进攻部队开辟的道路前进,可节约大量油料。虎2坦克虽然在战场上威风八面,却是不折不扣的油老虎,开战前每辆坦克先喝半吨油,打完一仗基本又要喝半吨。光应对几个重装甲营就耗掉了60多辆油罐车的存货,豹式虽然好一点,也不是省油的灯,再加还有大批开进的步兵装甲车,每个都嗷嗷待哺。
  总参谋部做过评估,1944型装甲师每天(计算100公里路程)正常行军状态耗油500吨,警戒防御翻倍(防御战不需行进),进攻突破状态再翻一倍达到2000吨!豪塞尔集群如果搞4装齐进,每天燃油消耗至少1万吨。油现在德国不缺,但1万吨油在东线这个脱离铁路线只能靠汽车转运维持实在有些困难,豪塞尔认为还是谨慎为好,决定次日进攻只由骷髅师和帝国师打头阵。
  出动特种部队攻击正中两师师长下怀,两人立即按标准夜战要求出动了装备红外夜视设备的部队。夜间时分的红军官兵简直要抓狂了,黑夜中总有德军炮弹飞来,一开始以为是野战炮盲目覆盖射击,后来才发现是坦克炮,诡异的是对方打得极准,那些伪装潜伏、躲得好好的反坦克炮阵地和坦克歼击车被德军一个个揪出来。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一辆躲在环形防御工事里的T-43坦克,接敌只有不到1米的空隙,硬生生被1300多米上飞来的炮弹击毁——德军仅仅用了3颗炮弹!
  5月27日凌晨,朱可夫在指挥部里收到了令他手足冰凉的电报:德军在巴统、波季一线登陆,预计兵力5-6个师,以步兵和山地兵为主,连同原有的德军防御部队主动向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留守兵力展开进攻;与此同时,伊朗边境附近的德军也一反前几天只固守的态势,转而发起进攻。
  乌拉尔斯克告急!
  高加索平原告急!
  外高加索告急!
  苏维埃告急!
第106章
围(1)
  如果说第一轮进攻中警卫旗队师和青年师的攻势因对方有预设阵地而相对有点“胶着”外,第二天帝国师和骷髅师的进攻堪称摧枯拉朽,两个师的战术和昨天一模一样,照样是标准的楔形攻击阵型,但快速撤退的红军布置的伏击阵地在夜间先被装备夜视器材的德军揍了一顿,地雷密度又比不上前一日,结果红军坦克部队直接被两个党卫军装甲团打得溃不成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2/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