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3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0/656

  “那样太直接了,让伊朗人想想办法,先把这块地给英国人留着——比如可以叫巴基斯坦。”
  “印巴分治?”凯特尔、蔡茨勒脱口而出。
  “还要看英国人争气不争气,如果还没等我们下手就直接被人推平了,我也帮不上忙。”霍夫曼提点他们,“我不想难为日本人,但他们必须知道印度次大陆这么大地方不是该他们一家独吞的,至少要给大英帝国留点面子……”
  众人笑了起来,给大英帝国留点面子是表面上的,实质上是要给第三帝国留点面子——不能让日本有能威胁到波斯湾原油外运的能力。
  “如果日德有一天终于不幸而开战,在日本海军的威胁下这条路线肯定保不住,所以我又建议启动波斯湾-里海大型输油管建设,将巴库、伊拉克、阿联酋、伊朗等原油生产能力联系在一起,平时巴库原油通过这条输油管走波斯湾这条线出去,必要时进行逆向输送,中东原油走里海通过铁路线走东欧回国——这是双保险。”
  众人恍然大悟,更明白为什么元首不允许土耳其人染指外高加索三国——不光是巴库的油,逼急时还有中东的油!
  “不过我相信堀大将是个聪明人,只要他掌权,有生之年不会有这种非分之想,至于以后,那就不是我们这代政治家操心的事了。”
  “那这个情报?”
  “押后24小时告诉日本人,另外……”霍夫曼交代道,“通知英国人,我给他们一点便宜,他们不能什么回报也不给吧?”
  一个小时之后,庞德元帅收到了消息:“德国方面通过秘密渠道向我们通报了印度船队的准确位置。”
  庞德面色大变,摇摇晃晃地站起来:“然后呢?”
  “作为和平诚意,他们保证不会攻击我军,不过……”
  “不过什么?”其他人焦急地问道。
  “需要我们提供对等回报。”
  “对等回报?”布鲁克元帅愣了一下,“我们也不攻击中东德军就是了。”
  庞德摇摇头:“光这样还不够,让那40艘货轮在卸货完成后向德军投降,但德国人要保证把船员还给我们。”
  “您?”波特尔大惊,“这不光是我们的船,还有美国人的,再说您不留着供陆军撤退么?”
  “美国人怎么了?”庞德斜了他一眼,“如果我猜得不错,联合舰队的围堵舰队很快要来了,船队只是累赘,至于撤退,只要我敢透露一句口风,明天蒙巴顿这小白脸就敢坐上船跑路。”
  不独庞德,包括布鲁克、波特尔在内无不对蒙巴顿出任印度盟军总司令表示不满,认为他根本不会打仗,除了帅啥用没有,要不是现在斯利姆等一干军头架空了他的权力,还不知道能打成什么模样。
  “难道你们宁愿这些幸存下来的士兵最终坐船被日本人击沉?”
  “还是便宜德国人算了,起码人能活下来。”
  “要和首相汇报么?”弗雷泽小声地提醒了一句。
  “他懂个屁!从上次大战到这次大战,他坑了皇家海军多少官兵?”庞德骂了句粗话,“和艾登、艾德礼两位先生汇报一下,再和陛下通下气。和他们通报要委婉一点,不要认为是我们背着政府和德国人做交易,这是为了大英帝国整体利益。”
  这句话一说,大家就沉默不语。一战时丘胖子搞达达尼尔海峡登陆,死伤累累;这次大战就更不用说,皇家海军都被打光了。三人心情沉重地点了点头,默许了庞德的做法——自坎宁安战死后,庞德与丘吉尔的关系一下子恶化。以前“首相长、首相短”号称丘胖子脑残粉的庞德元帅一下子粉转黑变成倒丘旗手,大家心知肚明。
  在印度船队物资输送上,斯普鲁恩斯是极为聪明的,拿下马尔代夫后,他只保护着庞大的船队往卡拉奇方向开了一段就调头,用他的话说,“真进去了,很可能被日本人堵在里面出不来,留在外沿,还有可能及时撤退。”
  “长官,没有我们的掩护,运输船队怎么返航?”
  “返航。”他摇了摇头,“没指望了,除了速度快的部分军舰,其他船只只能在里面自沉或被德国人击沉,所以我交代那几艘护航驱逐舰和护航航母,一抵达港口立即返回,我们时间不多了。”
  “敌人没这么快吧?”
  “虽没有确切情报,但我有种不祥的预感,联合舰队再过3-5天就要赶到,留给我们跑路的时间很快了。”
  周围参谋一阵无语。
  斯普鲁恩斯的猜测依然过于乐观了一点,没有3天,更没有5天,再过一天,已抵达安达曼群岛的冢原舰队就会抵达侦察机接触的位置。
  留给TF44舰队的时间不多了……
第100章
苏维埃反击战(4)
  隆隆的履带声从高加索平原的春土上传出,一望无际的钢铁纵队正在快速行军,从番号上看全是党卫军的队伍——隶属于党卫军雷神之锤特别装甲集团军右翼集群(以下简称豪塞尔集群)。
  整个行军阵型以警卫旗队师打头,帝国师、骷髅师为两翼,紧跟在后面的是希特勒青年师和2个装甲掷弹兵师,再后面是搭乘卡车进军的其他步兵部队,浩浩荡荡撒出去100多公里,集群最高指挥官、被人戏称“老爹”的保罗·豪塞尔党卫军大将在一辆Sdkfz.251型装甲指挥车上关注战役地图,毫不犹豫地下达一条条作战命令。
  本来根据他的级别,完全可以享用一辆虎式重型指挥车(用虎式底盘改装而成,火炮用木头伪装,不具备作战能力),但他嫌这种封闭式的重型指挥车不够敞亮透气,还是喜欢师级指挥官们的半履带装甲指挥车,回头又把虎式重指挥车送给了武装党卫军第三骷髅师师长西奥多·艾克上将,倒不是说艾克怕死,恰恰是因为艾克不怕死,经常冲上一线,所以豪塞尔认为他有必要装备这种重指挥车。
  西奥多·艾克的命运轨迹由于苏德战场的情况变更而得以改变,本来历史上他1943年就挂在了第三次哈尔科夫之战,不过现在还活蹦乱跳地活着并指挥着骷髅师。
  说起来这些党卫军指挥官除军衔不断上升外,职务很久没变化了,像艾克从1939年奉命组建骷髅师以来就是师长,到现在还是师长,很多同期的国防军军官39年时可能仅仅只是个上校,到现在有好几个甚至都坐上集团军司令官的位置,至于像曼陀菲尔这样41年的营长现在当到第7装甲师师长甚至还担任集群司令官(集团军级别)的幸运儿就更比不上。
  但党卫军成员首要天条就是服从,在目睹这些钢铁阵容和精锐武力后,即便是再挑剔的指挥官也说不出什么来——要想升官,后备军一大堆大将、中将等着和你换位置,在没有军一级编制且霍夫曼只热衷补充旧部队,不再盲目扩编新部队后,想当一个实权师长极为困难,要当到主力师师长就更难,能率先完成1944型编制改革的精锐师指挥官则是难上加难。理论上现在上校就可以当师长,实际上除部分高炮师、警卫师外,连少将当师长的都没几个,大部分一线师师长都是中将在出任,上将同样屡见不鲜。
  第一次出任集团军司令官职务的豪塞尔踌躇满志。他不但是典型的旧普鲁士军官出身,举止端庄且有礼节,受过良好的正统教育和军事教育——与迪特里希、艾克等截然不同。
  他在陆军中以中将军衔退役(1932年),在一战中还担任过第1预备军的作战参谋,第38“毛奇伯爵陆军元帅”团团长和总参谋部参谋官,甚至还去海军接受过3年的培训和航空训练,说起来算是陆、海、空都精通的全面性人才。
  能在10万魏玛共和国国防军中晋升到将军是极为困难的,这份资历别说古德里安、隆美尔、蔡茨勒等人远远比不上,就是曼施坦因也不是对手(32年的中校)。德国武装力量体系里能比他资历还老的只有老帅龙德施泰德和后备军司令官勃洛姆堡了。如果当年豪塞尔不选择国社而继续在国防军中干下去,至少一个集团军群司令官和元帅头衔妥妥跑不了,但他从不对自己的选择后悔。
  雷神之锤只是个特殊番号,最终这批党卫军部队会组建为两个装甲集团军,指挥官的职务不出意外会落在他和泽普·迪特里希身上。
  他现在捏着史无前例的强大装甲师,每个师整整拥有378辆坦克(坦歼),200余门火炮和800多辆各类型半履带装甲车。这样的装甲师他有4个,而且这些师不像美国那些拥有400辆坦克(坦歼)的装甲师还拿部分轻型坦克凑数,全是货真价实的中型或者重型坦克,无论38吨的豹式还是48吨的虎式,无一不是战车领域中的佼佼者,即便突击者坦克歼击车(T-34底盘)也是该领域无可匹敌的装备。
  苏联人新出的IS-1\IS-2对部队还有一定威胁,但豪塞尔也不是没有应对之道,他手里还捏着4个装备虎2坦克的重装甲营——雷神之锤集团军的投入时间拖到了5月下旬,虎2坦克重装甲营装备数量达到了8个——豪塞尔集群拿了4个,霍特元帅拿了1个,古德里安拿了3个。豪塞尔相信国内一定有比虎2更好的坦克在准备,因为他亲口听人说起过还有顶级虎王的存在。
  让他满意的不仅有这么多坦克,更满意的是全搭载半履带装甲车前进的装甲掷弹兵和装甲炮兵们,这赋予了全师无与伦比的机动力,为保障如此庞大的机械化装备运转,整个师还配备了3000多辆欧洲标准卡车。
  德国陆军以前标配的军用卡车是欧宝闪电,在西欧闪击战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北非依然有不俗表现。但在东线,欧宝闪电遇到了标准化道路通行力不足的问题,其标称载重虽号称2.5吨甚至3吨,但实际上在恶劣道路情况下需要打折。总体而言表现还算不错,比梅赛德斯、博格沃德、NSU的卡车都要好。但装备最怕人比人,在缴获美制通用GMC十轮大卡后,军备部逐渐对欧宝产生了不满,于是便下令在欧宝闪电基础上结合美军技术生产新卡车——代号欧洲标准卡车。
  经过3个月设计,新卡车很快定型,为照顾零件通用性,车头与欧宝现有车头基本一致,但底盘、传动都进行了更换,实际上与美国货一模一样。换而言之是欧宝的脑袋加美国十轮大卡的身子。当然德国设计师没有简单照搬照抄,他们把美国GMC270型汽油发动机换成了MAN公司的247GL型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从104匹马力升级到116匹。
  这款发动机研制成功好几年了,最初准备使用在轮式装甲车上,更早还有1038GL发动机(190匹马力)准备使用在2号坦克上,但一直以来德国受限于原油不足,合成燃料只出汽油,而把柴油全供应海军的结果就是陆军中很难看到柴油机。
  自从拿下中东后,德国石油供应情况大为好转,合成燃料工厂的生产都慢慢减少甚至终止,节约下来的煤炭全投入了发电——由于超级炸弹项目的存在,第三帝国耗电量急剧增长。
  与日本物资贸易展开后,大量天然橡胶输入(这是日本用于贸易的第二大拳头产品,第一大是金银),原本消耗原油合成人工橡胶也变得没有必要,天然橡胶不但更便宜而且耐用性更强,这部分燃油消耗继续减少,甚至连坦克都开始转变原本硬邦邦的钢制轮,开始使用部分橡胶产品。
  柴油供应大为好转才有T-34底盘车辆大量服役的情况,但新问题又开始出现,由于海军的柴油耗费量也保持稳定——英加航线屡屡被主力航母编队打断,潜艇想破交都找不到人,除S艇们和新型的XXI潜艇出出风头外,很多老旧潜艇都开始趴窝。意想不到的新局面产生了——汽油、柴油消耗不平衡,国内居然出现柴油囤积的局面。浪费是舍不得的,为有效配比,只能减少汽油消耗加大柴油消耗,于是柴油卡车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霍夫曼同意这种灵活变通的思路,于是便诞生了德国(欧洲)标准卡车,这种卡车在恶劣路况下标准运输量3吨,在公路或其他通行状态良好的地面上可轻松实现5-6吨的载重量。这次1944型换装过程中,不但重装备全部换成新型号,标准卡车也全面上市。
  党卫军主力装甲师率先完成1944型编制换装并不是毫无争议,毕竟上次1943型换装时是党卫军和国防军各半,但在霍夫曼的坚持之下,各方面最终通过了,第一批换装的9个装甲师中有7个是党卫军师,另外两个名额给了飞行堡垒和装甲教导师,接下去才是对国防军大规模换装。
  豪塞尔对此心知肚明:大战在即,有新坦克供应肯定要优先保障原单位补充,其他装甲师忙于作战恐怕一时半会也腾不出手换装。而时间先后不正是充分说明国防军对党卫军这么多年来的牺牲和战功予以的认可么?虽然也有人提出如果部队都按照1944型换装,财政和国力根本无法承受的,但他努力不去想这些事。
  元首曾信心百倍地喊出口号:“美国士兵的生活条件是世界一流的,德国士兵的装备条件是世界一流的”,豪塞尔对此深信不疑,只要元首说的就一定能做到,再说,元首也没说全部换装啊……
第101章
苏维埃反击战(5)
  1944编制的装甲师耗资不菲的原因除地面上的钢铁丛林外,头顶时不时掠过的Fw-190F型攻击机也是原因之一,因为这些飞机严格说起来也是装甲师的组成部分。1944型与1943型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空地一体化,给每师36架对地攻击机的指挥权,编制补给仍隶属于空军,但作战上这些飞机直属于地面部队指挥,由集团军调配,并把指挥权下放归于师指挥部管辖,有关费用也由陆军承担。
  虽然德军利用闪电战打出了赫赫威名,实际配合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无非敌人更烂、更弱不禁风所以看上去才战果辉煌。但战争进入第5个年头后,就算最蠢笨的敌人也开始学习并寻求应对之法,红军同样采用相应战术。最常见就是利用小规模兵力进行快速反击——出动坦克、坦克歼击车和伊尔2强击机协同配合作战。
  每次规模不是很大,也就是营级,最高不过旅级(相对于德国团),但造成的损失却不小,为了应对越来越难多的虎式坦克,红军不但开发了T-34/85、IS-1、IS-2,还把Su-85M,Su-100等坦克歼击车提前释放了出来,一反常态地开始走精兵化反击路线。当然这种路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来红军这种精锐装备数量不多,拉不起太大规模,二来能熟练掌握这种战术的优秀部队也不多,快速反击不是谁都能学会的。
  但这套战术却给德国编制庞大的装甲师或一直引以为傲的重装甲营造成了极大困挠,等遭到袭击的地面部队手忙脚乱召唤空军前来支援时,除非正好在附近,否则每次都会被敌军逃脱。德军也尝试了配备自行防空车的应对办法,但这样活动起来就不方便,更重要的是如果要完全防住,靠防空车完全是不经济的,本来装甲力量规模就非常大,再配备大量防空车肯定玩不转。
  下面把这问题提交上来,经过多次讨论并经霍夫曼亲自拍板决定:地面部队配直属对地攻击机,在戈林时代根本不可想象,但元首身兼三军总司令后就是一句话的事。
  最初对地攻击机有过选型,Hs-129、Ju-87G、Ha-329(见本书同人架空)都曾进行过考虑,但后来没选择其中任何一种,而选中了Fw-190对地支援型。因为军备部经过综合分析和判断,由于Ta-152和Do-412的快速量产,Fw-190开始多余,特别是早期的Fw-190A(1-6)系列已不足以承担空优作战任务,数量却还不少,在处理给盟国一大批后依然超过2000多架,在这种情况下再单独上马对地攻击机纯属浪费,便主张将这批飞机全部改为F型对地攻击型号(F型和A型在机体上相似)。
  除对地攻击任务外,由战斗机转行而来的Fw-190攻击机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对敌军缺乏战斗机保护的对地攻击机和战术轰炸机进行战斗,即便改成F型对地支援,Fw-190依然还是不错的战斗机,对付伊尔2或轻型轰炸机绰绰有余。
  该选择最初让人愕然,但仔细斟酌后却不无道理:红军加大伊尔2配备是为了弥补其孱弱的反装甲能力,德军并不需要过分强调这种能力,单凭坦克性能和数量就足以碾压对方,配备对地攻击机的目的一是协同快速侦查,二是防止敌军攻击机攻击本方坦克,Fw-190F不但能够胜任这项工作,还节约了大批经费,何乐而不为?
  在内部演示时,该战术取得了良好效果,就在陆军高层以为元首要由此建立陆军航空兵时,霍夫曼却哈哈大笑:“陆航是要组建,却不是这种飞机,我们有全新的装备。”
  很快一批军政要人包括豪塞尔在内看到了新装备:Fa-223龙式直升机。
  这款飞机从30年代末期便在福克博士推动下开始研制,到42年时已生产预生产型进行试飞,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技术指标在世界各国中是一流的,超过了美军U-6试验性直升机的能力:升限超过7500米,载重量超过2000公斤,巡航速度200公里/小时。
  军备部对该机进行了大量试验,比如吊运75mm反坦克炮,为山地部队运送弹药和补给。一个山地炮兵连所有的75mm反坦克炮只要一架Fa-223就能从山谷运送到2000米高的作战区域,而弹药和补给也只需要一架Fa-223就能完成任务。如用骡子运输,没有40~50头根本不行,而时间更是漫长。
  这并不是Fa-223的极限,在一次试飞中还吊运重达1.3吨的BMW801发动机系统飞行了30多公里。
  霍夫曼肯定了工程师们的努力,但认为他们的眼光太局限了,为什么直升机只承担运输职能而不承担攻击职能?在其推动下,攻击型Fa-423直升机运用而生,在重要部分加装了16mm厚钢板用于强化装甲特性并换装新发动机。说是新发动机,其实也是成熟产品——从Bf-219上拆下来的14缸星型气冷BMW701发动机(即荣21德国生产型),在580公斤基础上最大能产生1250匹马力,不但功效比胜过原来使用的9缸气冷发动机BMW
323A(1000匹马力,550公斤重),而且直径更小,整架直升机看上去非常紧凑。
  1943年底,著名女飞行员汉娜·莱契在高层面前表演了霍夫曼提出的用武装直升机进行“树梢攻击”的构想:Fa-423腾空而起,先用携带的16发对地火箭弹攻击覆盖整片阵地,然后用机体两侧的MG213机炮(同样是现成产品)进行了肆无忌惮的扫射攻击,装备钨芯穿甲弹时,无论德、苏、美任何一种现役坦克,攻顶都可以成功,至于人体就是一扫一片。如果有坦克试图加厚顶部也没关系,还有MK213机炮(30mm转膛炮)在后面等着。除自行防空火炮,一般高射机枪奈何不了这种武装装甲直升机什么。
  表演完毕后,霍夫曼鬼使神差来了一句:“我看还可以挂线导火箭,不用Hs-393那么重——那是对付主力舰的,对付不过几十吨的坦克用150公斤的轻量化导弹足矣,一发下去一辆重型坦克就要完蛋,一架直升机我看挂2枚没什么问题。”
  这次展示轰动了高层,元首仿佛亲手揭开了未来战争的新模式:先是空军战斗机全数起飞,争夺战场空域制空权,然后就是铺天盖日的武装直升机升空,用火力覆盖敌军重装备和火力阵地,然后坦克一冲就完事了,发现有打不过的永备火力点或者硬装备,再招呼直升机来两颗灵巧炸弹……
  直升机不仅造价低廉(比虎式便宜得多),还不用复杂的跑道,有块平地就能飞,极大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难怪元首总念叨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大家终于感觉战争进入了三维时代。
  所有人都相信,一旦这种Fa-423攻击直升机成熟再搭配德国地面部队的装甲优势,相信用不着全部换装1944型装甲师,再给国防军换装10个左右就可以胜利结束战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0/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