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3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2/656

  经过艾森豪威尔依托沙盘实地指点,杜鲁门才弄清楚从哥伦比亚或委内瑞拉到巴西腹地受制于亚马逊雨林根本无路可走,必须通过港口装船然后在巴西其他港口下船才能完成调度。美国人民地理知识一向比较差,杜鲁门也不例外,若非艾森豪威尔耐心解释,他脑子里以为地图上一推,大军明天就能从哥伦比亚到巴西。
  “那我现在输送部队过去还来得及么?”
  “来不及且也没法输送。”金上将点了点沙盘上6艘航母的态势,“轴心在海上占有优势,部队可以送到加勒比海南部,但在巴西东部特别是南部沿海登陆风险就非常大。”
  不过杜鲁门的魄力显然超过了众人的预期,想了2分钟后道:“既然巴西送不过去,那往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法属圭亚那再送10万,派一个集团军过去,要有装甲部队。”
  “这……”马歇尔为难地说,“我刚才解释了这样很难调度,现在这地方已有将近10万兵力,再多的话物资……”
  “我知道没法送往巴西,我这是为保住巴西以北的加勒比海屏障。”杜鲁门停顿了一下,加重语气道,“万一巴西反水或德国控制巴西,我们在南美一线必须要有足够兵力!先派10万,等海军实力足够后再派30万!至少达到50万的规模和足够的陆军航空兵。”
第085章
意外(17)
  杜鲁门说完在沙盘上狠狠一拍:“欧洲的事我管不了德国人,南美如果再管不了,今后美国人民怎么看我们?先生们,我们当官就是几年、十几年,坐不坐这位置都无所谓,但名声却是上百年。如果后人编美国历史,说南美是在门罗总统当政时期逐步掌握的,最后在杜鲁门当副总统和马歇尔将军担任总参谋长手上丢掉,后代怎么看我们,我们的家族抬得起头么?”
  这几句话说得极重,马歇尔脸色大变,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说:“是,阁下。”
  李海和金上将互相看了看也点头,特纳表态道:“明天,不!今天夜里开始海军就调集船只准备运送。”
  所有人都看出来了,新的副总统在南美问题上态度明确且个性极其强硬,难怪会当面抨击华莱士犯叛国罪。同时观念也很务实,当初华莱士说要放弃英国他认为不妥,现在轮到他掌权,面对急转直下的客观形势,他不会再拘泥于当初援英不援英的旧话,直接打算从欧洲抽身。
  “太平洋方向怎么办?”
  “巴拿马运河通航还要一年,我们在太平洋可能还要煎熬一年。本年年底会有大量军舰服役,真正完全形成战斗力要到1945年春天,所以时间基本能衔接。”
  “那就好,姑且这么安排,等斯普鲁恩斯将军护送英国人完成任务后立即去澳洲,把船、物资都留给太平洋,让他自己带骨干军官回来,澳新不容有失,否则我们就是东西海岸两线作战。”杜鲁门叮嘱道:“东海岸国土防御你们要多费心,雷达站、高射炮、喷气机都要想方设法完善,军队特别是飞行员要抓紧培训,火箭这种新武器也要加快研究,敌人有的武器我们都要想办法有。”
  “军费?”
  “援英暂停,援苏估计很快也要停,这部分费用可先拿来用,到时去国会补手续。其他方面看能不能再节约一点钱,比如不需要战略运输是不是就能减少部分大型飞机制造?”杜鲁门想了想补充道,“又如那些该死的航空机炮,该销毁就销毁,别趴在账面上充数,以后就专心仿造英国产品,但一定要严把品质关。军方应该果断把当前装备制造中不合理、低效、浪费的型号整理裁汰,棘手砍不下去的不管是谁的瓜葛都报给我,我来处理!美利坚都他妈要战败亡国了,还有人敢发国难财?一句话,以前的烂事我不想追究,以后还有谁敢给我下眼药,我让胡佛局长请他去蹲监狱!”
  这几句话说得极强硬,众人心头一阵振奋。
  临到最后,李海试探性地问起欧洲问题政治解决方案。
  “与德国媾和不是不能谈,但上次条件很不成熟,双方立场差异太大根本谈不拢。而就大不列颠现在摇摇欲坠的局势,只要希特勒不傻就不会和我们谈,除非有新想法。”杜鲁门把皮球踢了回来,“或者您有好建议?”
  李海咬了咬牙,开口道:“我在想能不能交换南非?”
  这是他和罗斯福汇报后提出的想法,后者口头表示可以考虑,建议他找杜鲁门沟通一下,趁今天的机会就提了出来。
  “南非?”杜鲁门陷入了若有所思的状态,右手情不自禁地在桌子上弹了几下。
  李海解释道:“从目前局面来看,短期内无法再继续支持南非,西非战役计划喊停后,后者也有逐渐被孤立的趋向。而与加拿大或澳新不同,南非向来与欧洲和伦敦走得比较近,荷兰人在其中也扮演过不光彩角色。如果德方同意,可用南非交换德国在南美的利益……”
  “这是个不错的想法,您说得再详细一点。”
  李海解释道:“福克兰群岛承认归阿根廷所有,有关南美各国国有化的产业要求各国再发还给原主,当然美国政府出钱给南美各国作为补偿(换个别的名义),也可让原主选择是拿钱还是拿产业。这笔钱虽是额外财政负担,但如果用军事手段来解决花费的钱更多,希望国会能表示理解。南美给德国保留一定的商业权利,非洲地区商业利益让美国资本分享。南非继续留在大不列颠框架下,不能由德国直接占领。”
  李海现在的条件相比约瑟夫的条件无疑大大后退了,南美交换南非,南美商业利益交换非洲商业利益这两条看起来均衡得多。众人心里都在点头,面上却不动声色——军人不能干政。严格说来李海讲这些话都是逾越了,不过他挂总统参谋长的头衔总归好一点。
  “日本呢?”杜鲁门追问道。
  “日本我们肯定要继续打,不然没法对美国人民交代。”李海想了想道,“我们可以提出放弃支援斯大林。现在苏联已反攻到高加索,德国东线压力恐怕不小。”
  杜鲁门摇摇头:“这条件恐怕还不够,还要再加一点。”
  大家想来想去实在拿不出可交易的利益给德国人。
  “等我们打败日本,印度地盘继续分一块给德国支持下的英国,远东商业利益给德国人一部分。另外考虑同意德国向日本出售部分军备,但数量和种类应先和我们沟通确认,美国必须拥有同等购买权。”杜鲁门考虑后提出了该建议,众人大为震动,这条件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实际上非常屈辱——摆明了承认不但打不过德国,连德国要出售武器给日本也不敢管。
  “倒不用牺牲这么多。”李海附在杜鲁门耳边,悄悄把“曼哈顿工程项目”情况告诉了他,并眨眨眼道,“这是总统授权让我转告您的,华莱士并不知情。”
  “很好,很好!那么就再等一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我等得起!”杜鲁门深深吸了口气,“先生们,今后世界性大国就只有德国和美国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们要暂时忍耐,想办法积蓄实力,我相信届时会有新的军人、新的总统带领美国人民最终打赢对德这一仗。”
  杜鲁门走后,参联会立即行动起来,一方面拟定赴巴西部队,一方面准备军备调整。既然杜鲁门如此强调南美战局并特意说明要有装甲部队,马歇尔也不敢随便糊弄,便确定把巴顿派出去,陆军先出4个师,再考虑后续部队,阿诺德答应给巴西补足飞机,然后再增援300-400架中型轰炸机和战斗机。护送陆军去南美登陆这种事金上将倒不准备让尼米茨去干,打算交给米切尔,尼米茨的任务是尽快把主力航母编队整顿完毕,并让2艘新航母尽快形成战斗力。
  军备方面,几个大佬商议了一晚上,在军备局帮助下一口气砍掉了300多个不重要或者性能不出色的型号,其中就包括P-39\40\43\63等型号战斗机,A-31\35、B-18\32、SB2C等过时或性能不好的轰炸机等,既然有杜鲁门授意,参联会砍起来毫不留情。
  现在有杜鲁门撑腰,军方不怕和资本家打擂台,而且有些资本家喝议员确实也闹得不像话,大家都看不下去。更何况杜鲁门对军备生产和军费使用是门清的,他手里肯定有这批资本家的把柄,看他这么有把握认为不会影响选情,大家也就放开手脚,大刀阔斧地操办起来——这动作和霍夫曼当初干的几乎一样。
  当然项目总是有保有压,比如格鲁曼公司的F7F虎猫重型舰载战斗轰炸机原设计为中途岛级大型航母搭载,现在中途岛级全线停建,再加F7F性能也不好又偏重(11.7吨),该型号直接就砍掉。不过该公司F8F熊猫舰载战斗机项目却要求加速,海军在没对其他对手进行深入评估的前提下就认为“舰载战斗机还得格鲁曼公司来,正如俯冲轰炸机必须是道格拉斯公司的产品一样”。这次尼米茨汇报德军拥有高性能高空舰载战斗机更加剧了海军恐慌,所以金上将要求格鲁曼在6月底前必须完成原型机设计并试飞。
  喷气机是军备发展的重中之重,大不列颠被高来高去的喷气群吊打的事实震惊了整个参联会高层,甚至比火箭更让美方觉得恐怖,因为火箭一会就用完,而喷气机却能连续不断出击,每天超过上千架次——一般人分不清Me-262与Ar-234的区别,于是疯一般投入喷气机开发。
  美国陆、海军关于飞机开发向来各走各的路,喷气领域也毫不例外,除一致同意加大流星喷气机生产服役外,大家又分别上新项目。
  海军喷气项目少于陆军,但上得早,第一个是1943年1月就立项的麦克唐纳公司的XFD-1方案(FH-1鬼怪战斗机),金上将要求1945年完成各项试验并定型。此外,沃特公司的XF6U-1海盗船(Pirate)、麦克唐纳公司的XF2D-1女妖(Banshee)和北美公司的XFJ-1狂怒(Fury)3个战斗机方案也一同入选,展开并行研究,防止把宝押在单独项目而最终导致失败。
第086章
意外(18)
  海军飞机众多,陆军同样不甘示弱,拿到英国格罗斯特和德-哈维兰有关技术后,洛克希德臭鼬工厂的XP-80项目快马加鞭,已完成样机制造与9次试飞,阿诺德要求本年年底量产,机型正式代号为F-80(注:历史上也称为流星,但英国流星是双发喷气,美国流星是单发喷气)。
  此外,在德国用喷气群轰炸后,美国陆航司令部比历史提早半年多对喷气轰炸机提出正式需求。发布的招标要求很明确:航程大于5500公里,实用升限超过13000米,最大时速高于875公里/小时,全程载弹量不低于5吨——隐隐约约也是曼哈顿工程载具的要求。
  以前美国将载具定位为B-29,但现在德国喷气机已可以轻易拦截B-29,飞机必须用更高的高度和更快的速度突防才有把握。航程也成为一个问题,原本有英国基地依托,5500公里可覆盖整个欧洲大陆,现在没有桥头堡,威慑力就减少很多。
  但参联会认为问题也不大,确有需要大不了招募敢死队进行单程攻击,从纽芬兰岛起飞可覆盖整个西欧!重赏之下勇士总是有的,最起码可以招募犹太裔。
  北美公司、康维尔公司、波音公司和马丁公司据此分别拿出了设计图,获得单独合同进行第一阶段研究,型号分别为XB-45、XB-46、XB-47和XB-48,又以波音速度最快,已在B-29上用4台喷气引擎展开试验。
  历史在这点上显然保持了强大的惯性,霍夫曼并未料到美国人对战略远程轰炸的执著追求——有喷气式仍然第一时间想到4发远程这种大家伙,而不去研究双发中型轰炸机走闪电轰炸的“示范之路”。
  空袭英伦三岛并展示先进武器除有示威的想法外,还有消耗美国国力、抵消敌军优势的念头。在常规航空军备领域,德国虽有独特优势,但整体实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弱于美国,之所以目前暂时能占便宜,一方面是德国集中精力发展有限的飞机型号,特别不太装备耗资巨大的4发轰炸机从而节约了巨大的经费开支;另一方面是德国飞行员多年战争积累下来的巨大优势,同性能水平、同数量时美军根本不是德军同行对手。
  但这种优势迟早都会被抹平,必须搞新装备强制升级来实现弯道超车。在霍夫曼未穿越的年代,中国非常执着于搞电动汽车的原因就是因为该国认为自己在内燃汽车领域已追不上了,搞全新的电动汽车才能实现弯道超车杀出一条血路。
  展示新装备强制升级的套路是霍夫曼根据冷战经验总结出来的暗招。冷战中军备升级就是一层套一层的反复装备刺激,但冷战的局限性在于很多先进武器不能实用,让人没有直观感受或切肤之痛。美苏代理人战争中代理方的不成熟又让展示效果大打折扣,以中东战争为例,苏联坦克真像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这么弱么?当然不可能,之所以表现差是因为苏联出口货都是水货或猴版,再加中东一群糙哥来使用表现好才有鬼。精良的武器在合格军人手中才能发挥出100%甚至120%的水准。别的不说,这次外高加索的土耳其军如换成使用同样装备的20万德军在防御,怎么可能这么快崩盘?
  冷战军备升级虽有压力,但紧迫感没那么强,完全可以等和熬,现在可是在打世界大战,任何武器都会直接影响战场表现,从而压迫对手跟上。这一压迫就会逼迫对手进入本方的节奏与轨道,直接打乱对方开发历程。
  如果说航空装备美方还能保持自己的惯有节奏,那重型坦克开发历程却能看出美国的装备节奏乱套了。
  两个党卫军美国师交代得十分清楚,为对抗虎式坦克,美国军方迫不及待把M6重型坦克这种不成熟的残次品拿来使用,听说还生产了上千辆之多。结果在佛得角惨败,看过实物的德国设计师对其根本不屑一顾——除了那门90mm坦克炮,其他全是垃圾!
  倒是谢尔曼一直被设计师们认为不错,至少地盘和机械性能比本国4号坦克更有潜力,认为美国人完全本末倒置。如果按德国套路,一定是仿效4号G的升级方式给谢尔曼打补丁,如将其前装甲从51mm升级到80-90mm,并换装新坦克炮。如此改造后的新款谢尔曼稳吃4号G,能达到豹式90-95%的水平。
  设计师们甚至还亲手改造了几辆谢尔曼,先用35mm匀质装甲给谢尔曼前装甲打上防御补丁,然后再把豹式炮塔直接嫁接到谢尔曼身上,再适当优化一下悬挂,德版谢尔曼改造后总重量不过33吨出头,效果非常不错,火力、机动、防御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得了“九折豹”的诨名。
  该技术水准再结合美国坦克生产能力是很可怕的,因为豹式德国自身产量不到700辆/月,而谢尔曼如果美军开足马力,月产量至少能达到豹的3倍。
  美国类似的谢尔曼魔改同样有,标准代号M4A3E2,昵称小飞象。即在普通谢尔曼坦克基础上大幅增强防护:车体下半部分正面装甲加厚为114-140mm,倾角34度-90度,侧面38mm;车体上半部分正面装甲厚度102mm,倾角43度,侧面加厚为76mm;炮塔正面火炮防盾以外部分及侧面、后部装甲厚度152mm,炮塔正面火炮防盾厚度178mm,得益于能提供500匹马力的福特V8液冷引擎,小飞象虽重达38吨,但机动性还差强人意。
  当然38吨的小飞象显然改造过头——太重了。与同为38吨的豹式相比,火力弱(小飞象还是短管75mm炮)、机动肉、防御略强,但88/L56坦克炮照样穿,就算这样魔改也挡不住虎式,本来很好的创意被德国人带歪后就出现了奇特的场景,美方没去重点发展小飞象改进而是加速捣鼓42吨的M26(潘兴),甚至还把主意打到IS-1身上。
  M6的表现虽从佛得角前线得到的回馈不多,但各方面都反映不好,参联会直接宣布放弃转向M-26,马歇尔下了死命令,9月份之前必须造出1000辆,偏偏M-26身上各种坑,工程师、部队和工厂全都叫苦不迭。
  这时候斯大林老爹又急人所急送来2辆IS-1及全套图纸,工程师为其装备了美国瞄准仪和相关内部设备,试验对比后发现居然还是IS-1性能更稳定,后来甚至还换装了潘兴炮塔和火炮,这下更凌乱了,同样40吨出头级别的坦克,潘兴炮塔版IS-1各方面表现稳稳压倒M-26,而工程师表示如果美国来生产,很多细节不会像俄国人这么毛糙,甚至拍着胸口表示,IS-1上那台柴油发动机可换成同样50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
  于是在4月18日,美国陆军部下达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命令,让通用方面根据生产图纸技术要求仿制生产10辆美版IS-1(装备潘兴炮塔)进行全面测试,内部配件能用美国货就用美国现有产品,时间限定3个月,M-26继续制造改进,执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德国设计师看不上M6,但IS-1坦克他们同样认为颇有可圈可点之处,起码比豹式实力强。除了霍夫曼,所有人都以为IS-1是苏联最新的重型坦克,而霍夫曼知道斯大林老爹肯定还藏着IS-2,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出来(朱可夫怒吼:你等着,马上拿给你看!),所以一面加快虎2的制造,一面催促虎3(虎王)的终极改进。
  设计师们拿出虎2设计后便开始琢磨豹的改进。当年4号能从A改进到H,豹自然同样可以。在IS-1刺激下,一种给豹式安装HL
230P30发动机(700匹马力)、正面主装甲加厚到100mm,同时加装红外大灯夜视装备的豹E型改进方案火速获得通过,代价是豹式从38吨增重到40.5吨,好在马力同步提升,机动性不降反升。
  新的虎2坦克也全部安装700匹马力发动机,甚至研制中的虎王也暂时先使用这种发动机进行样车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拟装备的105/L68坦克炮性能没有预期中好(海军炮,陆军不熟),设计师试探性地提出是否换装128mm口径火炮,该口径与电动双联128mm高射炮系出同门,算是继承了第三帝国改高射炮为坦克炮的优良传统。
  当时有128mm/L61与128mm/L55两种供选择,试验后认为L55坦克完全可以承受,如将来使用HL
234+发动机,或许L61也可以承受。霍夫曼顾虑到IS-2与IS-3的威胁,同意坦克炮性能调整,顺带把狂暴者(虎式坦歼)上的那门火炮也换成了128mm口径。
  到1944年中期,各种历史上不存在或未出现的武器因各种各样变故意外出现了。
第087章
意外(19)
  当德国在盘点胜利,美国在盘点还有多少家底时,大英帝国只能盘点自己还剩多少出路。
  4月30日,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艾登和艾德礼联袂秘密造访白金汉宫。
  “陛下,这场战争我们打败了,几乎没有机会了。皇家海军精华尽数覆灭,留下来只有9艘驱逐舰和死伤累累的官兵,国内虽还有几艘主力舰,但要组成一支舰队非常困难。”艾德礼斟酌着用词,“目前德军连日轰炸,外援物资断绝,粮食尚能支撑,但石油存量最多还能坚持3个月,特殊管制下可支撑6个月。6个月后不管我们如何挣扎,军事机器都将无法开动。”
  乔治六世点点头,这些消息他都知道。在今天白天的国会质询会议上,丘吉尔就做了相关报告,虽然这位首相一如既往地号召“抵抗到底”、“本土决战”,但所有人都认为他已力不从心,难以为继了。很多议员想推动内阁改选,但却被其他人劝说下来,因为目前并没有合适的人选,也没有合适的出路,贸然倒丘只是自绝生路。
  “皇家海军的事我已知道,你们打算投降?”
  “不是投降。”听到乔治六世的话,艾登像被蛰了一下跳起来,“是和德国人谈判停战。”
  “是我哥哥在主持吧?停战需要大不列颠付出什么代价?”乔治六世悲伤地问,“需要绞死我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2/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