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2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4/656

  谨慎的马沙尔不敢全部采用,依然采取小步快跑的方针,只让天鹰号上的攻击机全部完成换装。改造后的天鹰号航母最终载机量变成4架Ar-352、28架Bf-219和32架Ju-198的搭配(另加8架备用机),如果这次作战验证Ju-198可承担重任,他将会建议舰队进行全面调整。
  这是舰队提出的3个建议中的一个,其他两个建议第一个是关于舰载战斗机的,飞行员们反映F6F似乎越来越难以对付了,迫切要求国内提供更新、更好的战斗机,马沙尔觉得继续修修补补的Bf-219不可能再承担重任,必须用全新的舰载战斗机,他知道军备部对下一代舰载机究竟采用紫电改还是烈风改未有定论,但他认为,不管哪个都比Bf-219强,谁好谁坏,先上舰验证一番不就行了?
  另一个建议是关于跨平台远程战法的,基于敦刻尔克号的实践,他又有了新的感悟。
第006章
英加航线(6)
  马沙尔认为超远程战法在敦刻尔克号上的初次试验很成功,有必要进一步推广使用,敦刻尔克号的舰体和甲板还是太小,他突然想起本土还藏着2艘巨大的H级战列舰舰体半成品,虽然完工度很低,改造起来相当麻烦,但一旦改造成功,由6万吨级装甲航母充当平台远比敦刻尔克号适合,他乐观地估计这种级别的航空母舰的主飞行甲板可达280-290米。
  在其设想里,这种6万吨的航空母舰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浮动航空基地,为加快建造速度,只要安装动力装置和足够结实的甲板即可,速度要求与正常军舰无异,但续航力不用很远。舰艇上储备足够的物资和弹药,机库本身不必很大,重点是可容纳大型重载攻击机起降。他知道军备部目前在Ju-198基础上在研究改进,一旦2500匹马力的BMW901型安装成功,Ju-198改型就可完美取代联合攻击机顺利携带特种雷并成功在甲板起降。
  届时在亚速尔西、北部各1000-1200公里处部署这样一个由巨型航母构建的航空基地,等于一下子就可让亚速尔的打击半径辐射到2500公里以上,到时候哪怕去炸美国东海岸或加拿大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
  收到电报的霍夫曼被马沙尔的“天才”创意弄得哭笑不得,他问施佩尔:“那两艘H级还有建设价值么?我怎么记得他们被拆解了许多?”
  “整体完工量大约是13-19%,是拆除了一部分,但去年您下令重新推动海军建设后就没再去拆解他们,估计还能剩10%的完工量吧。”施佩尔皱眉道,“现在我们有能力、有资源根据马沙尔将军的建议去完成这种疯狂的超级航母,问题是时间太长,我乐观估计需要至少30个月,而且新开工了那么多云龙改和大凤改航母,明年年初还准备开工轴心级,再加意大利还有好几艘军舰要改,没有多余精力去对付这种超级航母,除非将其他砍掉。”
  “让设计师做个设计,6万吨航母说不定将来真的需要。”霍夫曼一下子就想到美国的中途岛级,虽然美国现在完全停掉了该级别的建设,但霍夫曼并不知情,他只能基于最不利的情况进行考虑,“不过1944年年底之前我不会贸然投入这种巨无霸的建设。”
  “如您所愿,元首。”施佩尔大大松了口气:1944年说不定都胜利了,到时候自然也不需要这种劳民伤财的东西,要知道除了6万吨的超级航母,元首可还布置了4艘9000余吨的超级潜艇生产任务,那家伙也麻烦,设计师都表示目前国内生产设备完全无法支撑,建议削减吨位——7200-7500吨是比较合适的数字,今天正好是个合适的契机。
  果然霍夫曼听后表示理解,同意将数字略作削减,但数量不变,还是4艘——这让施佩尔大大松了口气。
  “第二艘破交航母何时可以完工?”
  “预计将于12月下旬投入服役。”
  第二艘改造的斜角航母是伊势号,改造后总吨位超过3.5万吨,体型比敦刻尔克号略大,鉴于敦刻尔克号的改造经验,一开始就考虑全面拆除所有舰炮,因此并未走弯路,改造后的伊势号主飞行甲板长度228米,斜角部分160米,不过该舰年份比较大,德方对锅炉进行了部分维护和替换后也只能使最大速度达到26节,预计搭载的常用飞机包括8架Ar-352,30架Bf-219和38架Ju-198(机库储存36架),备用飞机12架。同级舰日向号数据与其大同小异,不过竣工要到1月下旬,投入使用最快要到2月份。
  “大修的沙恩霍斯特号也能同期完工么?”
  “略晚2周,不过伊势号还要进行测试,双方交付部队的时间应该基本一致,不会耽误第二破交舰队的组建。”
  霍夫曼点点头表示很满意:“明年1月份安排他们从苏伊士运河走马达加斯加然后去阿根廷,准备为马岛提供第3波支援,顺便再截断南非航线。”
  “不去北大西洋?”施佩尔有些诧异。
  霍夫曼摇摇头:“虽然没任何证据,但我有种直觉,罗斯福不会轻易放弃夺回马岛的企图,我们必须投入更多力量。在南大西洋地区交战对我们非常不利,但比起百慕大或加勒比海,那里离美国至少也有1万公里,也够远的,美国的优势不会那么明显,还能切断南大西洋-印度洋-南太平洋航线。”
  施佩尔马上就明白了:美国要将军舰和物资输送到澳大利亚并不只有绕合恩角一条路,只要美国人愿意,他们完全可以从东海岸出发,先去巴西中途补给一次,再去南非补给一次,然后可紧贴着南印度洋边缘抵达澳洲,这样虽然行程将近3万公里,但真正能威胁美国舰队的地方并不多。
  霍夫曼没说出口的另一个隐患是美国人持续在南非增兵,准备从陆上和海上两面夹攻自己在非洲的布局,虽然现在欧洲各国在非洲抢殖民地抢得很凶,真要是美国人发飙起来,他敢打赌,这些欧陆国家没一个挡得住,但如果马岛这个钉子在,担忧自己后勤线被断掉的美国人就不会发起这种冒险的反攻——没了充足后勤保障的美国人的战斗力连匈牙利人都可以轻松收拾他们!
  “元首回电了,他对您构筑浮动航空基地的设想很感兴趣,不过目前国内航母建造在持续排队,该建议至少要过一年才有机会付诸实施,现在他更关心接下去如何和英美舰队再打一仗,拖延时间对我们并不利。”克兰克转过头对马沙尔说道。
  “不必着急,美国人一定会来,潜艇已在东海岸远处布下了警戒线,一旦敌舰队大规模出行会通报消息,现在就看对方来的兵力是多是少。英加航线是大英帝国最后一条生命线,切断1个月,其国内正常生活、生产秩序会受到影响;切断2个月,其军事行动就会受到影响;切断3个月,估计要进入紧急状态,我认为美国舰队随时可能杀出来,他们估计在补充军需。”马沙尔笑道,“还有一个可能,美国人放弃了丘吉尔,或者只用战略空运吊住大英帝国那口气……”
  所有人都摇头,虽然千机空运一天可以运送万吨物资,但飞机本身返程就要消耗部分燃料,净输入最多只有5000-6000吨,这数字如果全变成油料,连维持大不列颠日常消耗都不够,更迥论其他。虽然罗斯福多次承诺会给英国每月提供100万吨成品油,但实际上这目标从未实现过,最高纪录也只有68万吨,平均每个月大概只有50万吨。
  为保障军队需要,英国迫于形势,早就发动了多轮节油措施,几乎所有私家车都拿不到油料,连出租车都开始限制规模和运行时间,很多内河运输船只迫不得已又改回燃煤锅炉,国内还紧急新建了4处煤制油设施,每月可额外提供5-8万吨汽油和其他副产品,加上美国提供的支援,一个月稳定消耗大约在45-50万吨左右,多出来的部分全部进入储备库,用于应付外援输入断绝的日子,但也只能维持4-5个月。
  现在哪怕美英有意重新恢复战略轰炸也基本办不到,因为千机轰炸出动一次就要消耗万吨汽油,这对于大不列颠绝对是一种奢侈。倒是粮食在英国政府发动田边、路边等空余地方种植后部分得到了缓解,技术专家们表示在半年内可以将煤制油产出率扩大到15-20万吨,但原油问题取代粮食问题成为英国最大的敌人却是不争的事实。
  “长官,关于作战预案我想好了。”小泽恭恭敬敬地汇报道,“初步设想是利用破交舰队持续施加压力,迫使敌主力舰队寻求与我交战……”
  “以破交舰队为饵?”马沙尔眉头一扬,很感兴趣。
  “是的,敌人对我破交舰队应该恨之入骨,这两天天天派重型轰炸机盯梢侦查,我的策略分三步走:第一步,利用破交舰队将敌人引入我们需要的交战海域,先用远程战法削弱敌军,拖入夜间;第二步,利用我军占优势的潜艇部队对敌发动攻击,进一步削弱其实力;第三步,主力舰队与削弱之敌进行总决战,争取一举打垮对方。”
  “这策略有点像贵国的九段邀击战略?”
  “长官明见,基本思路比较接近,敌人必须解决破交问题是其最大软肋,也是我们守株待兔、坐等敌军上钩的最大优势。”
  马沙尔宁心静气想了一会,觉得小泽的思路可行,目前轴心舰队在实力上略逊于对手,要战胜对手同时还不能打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必须依靠其他方面进行弥补,分段邀击是个不错的思路,他点点头:“我个人原则同意,把方案概括报告柏林,然后舰队进行计划细化,让潜艇、亚速尔、海航甚至空军一起配合我们。”
第007章
英加航线(7)
  11月4日下午,比预定计划迟了两天,英格索尔上将率领舰队在一片滂沱大雨中离开诺福克港口向深海驶去,深夜11时,坎宁安带着航母编队悄然出发。虽然几个舰队指挥官都想再停留几天让提前加入编队的勇敢号航母多些磨合时间,但时间不等人,大英帝国生命线已完全被掐断了,丘吉尔天天发电报来要求尽快解决航线问题——目前整条英加航线停航,纽芬兰岛积压了大量的满载货轮等待出港,英伦三岛积攒了不少空船准备回去,但德国人的破交舰队天天在航线上打转,大西洋督查一茬又一茬地飞,最后谁也走不了。
  可怜大不列颠本土目前没有一艘大型军舰,最接近完工的是两艘怨仇级装甲航母,但一艘要到明年2月、另一艘要到明年4月才能完工,还有一艘巨人号轻型航母要到8月份才能完工,唯一的战列舰前卫号完工日期更是遥遥无期,据说最快要到1945年春天,这已是将其他军舰建设计划(比如巨人级、卤莽级、半人马座级)等后续舰砍掉后全力保障核心军舰建设的速度,如果还像当初那样四处开工,速度只会更慢。所以丘吉尔只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英美联合舰队身上。
  只可惜,上次英美舰队一出动轴心舰队就返航的局面再也不可能出现了,这次德国人已铁了心要在北大西洋和美国人再好好较量一次。
  小泽提出的三段战法很快被柏林方面接受了,根据兵棋推演结果,假设双方指挥正常、运气正常,敌我军舰损失大概在2:1左右,概而言之,英美大概要损失4-6条战列舰,轴心要损失2-3条,航空母舰敌军损失4-5艘,轴心大概损失2-3艘;预计英美还会损失6-8艘护航航母,德国将损失5-6艘潜艇。飞机损失将介于3:1与4:1之间,因为德国是主场作战且拥有亚速尔的地理优势,预计飞行员损失将是6:1。
  整体结果比起联合舰队在加勒比海的战果要差一些,但霍夫曼斟酌再三,仍然同意打这一仗。因为他知道轴心建造航母的速度比不上英美,如果现在不拼,等美国人攒够了15-20条航母出来,单靠德意轴心几乎没任何胜算,而联合舰队再次西行现在似乎又遇到很大麻烦——科尔发来密电,谓堀悌吉在日本国内遭受排挤、四面受敌,日子很不好过,日本有关下一步作战方案的争论听说非常厉害,具体细节尚且不得而知。
  对堀悌吉的遭遇,霍夫曼是有心里预期的,在欧洲期间对方就流露出某些担心,所以他当时还发出来德国担任海军总司令的邀请,但实事求是地说,堀悌吉孤身前来和率领联合舰队主力前来对德国意义完全是不一样的。他万万没想到事态会变成这样,斟酌再三后给科尔发去了指示:尽可能帮助堀悌吉巩固政治地位并推动联合舰队西行,尽最大努力维持日德关系,必要时德国可在经济和工业上满足日本提出的一些条件,但不能直接表明立场介入其内部冲突,在最为不利的局面下,以外交特使的身份保护堀悌吉一派核心军官并把他们弄到德国来担当顾问。
  在这个背景下,利用现有兵力与英美尽快打一仗恰逢其时——现在是德意与英美间海军实力差距最小的时刻。不过所有人都没料到勇敢号已经服役,对英美的航母数量还是按6艘推断。
  实际上英格索尔动用的兵力超过德方预计,除战列舰短期内变不出来外(威斯康星号和密苏里号都要明年春夏之交才能服役),舰队航母多了1艘,护航航母一共出动了14艘——不是德方预计的6-8艘,其余包括驱逐舰、巡洋舰在内的辅助军舰也比德国估计为多。
  联合要素行动美国一共调集了35艘护航航母,其中25艘跟随陆军部队去南美,余下10艘加上这段时间新投入使用再扣掉各条航线上必须留用的护航航母外,美国海军一共还剩14艘,特纳一口气全带了出来。对此金上将也没反对,现在正好是护航航母服役的高峰期,几乎每2周都有3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服役。1944财政年度(从1943年10月1日开始)国会拨付的预算足够建造150艘卡萨布兰卡级,金上将已发出指示,可劲造!往死里造!
  目前美国造卡萨布兰卡级的速度和德国造XXI型潜艇的速度几乎一样快,问题是前者排水量高达8200吨,后者还不到2000吨。
  经过三天四夜隐蔽航行,到11月7日傍晚,在百慕大群岛以南300多公里的德国潜艇U-607忽然愕然发现,潜望镜的瞭望范围内忽然出现了大批敌舰。
  “衣阿华级2艘,乔治五世级2艘,伊丽莎白女王级2艘……”阿克曼舰长疑惑不解地问道,“见鬼,这明明是美国人的主力舰队,可他们跑到百慕大以南是什么意思?还有,敌航母哪去了?”
  “舰长,别管这么多,赶紧把情报发出去吧。”
  “我得再看看。”
  2小时之后,马沙尔等人收到了潜艇司令部转来的电报,让众人大吃一惊的是,敌军舰队主力没冲着破交舰队方向来,而是往东南方走了。
  “让潜艇想办法跟着敌人。”马沙尔叮嘱道,“看看敌人到底想干什么。”
  该希望很快就落空了——夜间冒险采用浮航方式跟踪美军舰队行动的U-607被对方击沉,德军一下子变成了聋子和瞎子。
  “敌人看来发现我们了。”
  “这样正好,否则我还发愁怎么让德国人知道。”特纳胸有成竹,微笑着建议道,“现在舰队转向正南,行驶6小时后转向正东航行,同时把我们的位置通报坎宁安上将。”
  英格索尔点点头,立即同意该意见并颁布了作战命令。
  这次英美行动的代号叫做“捕鼠器”,意思要抓住破交舰队这只老鼠,但在策略准备上显然花了一番脑筋,根据特纳的建议,舰队将按照如下计划行动:
  1、出港后舰队转向东南,摆出南下增援、进攻马岛的架势,不理会英加航线,引诱轴心主力舰队包括破交舰队来追,这样则英加航线自然恢复,舰队可在相对有利的位置与德国人打一仗;
  2、如德军不上钩或未察觉本方动向,则准备进攻并占领佛得角,引诱并调动德军;
  3、如德军继续不理会,则进一步展开进攻,准备用自由法国的名义拿下达喀尔,在西非占据立足点。
  整套计划归根到底一句话:不去直接打通英加航线,强调用牵制进攻的办法调动德军兵力,在调动过程中为舰队歼敌创造机会。
  特纳给参联会的汇报过程中说得很明确:“敌人破交英加航线逼迫我军前去交战,这明显是阴谋,我们不能中计,必须充分调动德军,佛得角和达喀尔都是西非的重要战略要点,德军在上面部署力量并不强,如果我们能顺利拿下,等于就替合众国在非洲大陆打开了缺口,比进攻亚速尔或福克兰群岛来说更具突然性,我不相信德国人还能置之不理。”
  至于进攻佛得角和达喀尔的陆军兵力,特纳也想好了,直接就调用目前正往巴西去的第二批陆军部队。
  计划提交上去之后在参联会引起了轩然大波,反对理由是两条:第一,如果按这个策略办,英加航线危局解开要拖很长一段时间,英国很可能撑不住;第二,进攻佛得角或达喀尔会严重影响美国与葡萄牙、法国的关系。
  特纳对第二条意见嗤之以鼻,认为德国在利用亚速尔干扰、进攻我们,合众国反而担忧与葡萄牙的关系,完全本末倒置,至于达喀尔,英国人当初就打过一次,再打一次没什么了不起,概而言之,颇有“和尚摸得难道我摸不得?”的光棍气概,这点很对金上将的胃口,他早就看葡萄牙、法国人不顺眼了。
  至于第一条,金上将更赞同,对海军来说对付德国舰队才是当务之急,打通英加航线只是“顺带”。消息传入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当然引发英方代表强烈不满,甚至威胁要退出大西洋联合舰队单独去打通航线,但金上将骂了一句就把他们吼住了:“你们退出可以,退出后别指望合众国再给你们送物资送军舰,哪怕总统下令,我也不会执行,你们爱怎么着怎么着,要么你们把我换掉!”
  这句话把约翰·格里尔·迪尔元帅(英方团长)气得脸色铁青,李海刚准备出来打圆场,没想到阿诺德忽然站出来帮腔:“既然你们可以单干,那也不要再求着美国陆航给你们送这送那、运这运那,我宁可将运力投放在南美方向。”
  这话说得连马歇尔也压不住,罗斯福更是满脸无奈。会议围绕这个计划吵吵闹闹,金上将也不急,大有英国人一天不答应舰队就一天不出海的架势,问题他拖得起,英国人拖不起——英加航线还被封锁着呢!
  最后英国人只能无奈妥协,捏着鼻子答应作战计划。
第008章
英加航线(8)
  断绝潜艇的跟踪联系后,马沙尔颇为无奈,但既不敢轻举妄动,也不能让破交舰队随便退回来,好在欣茨表示舰队燃油至少可再支持半个月,马沙尔略微松了口气。
  对美军下一步动向的判断成了德国舰队争论的焦点,核心问题有两个:第一,英美航母编队与战列舰编队是在一起还是分开了?第二,英美是要南下去进攻马岛还是以此为诱饵引诱德军南下。
  11月8日、9日、10日,连着三天,德军一直没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在焦虑的气氛中度过了三天,飞行员们利用该机会进行新舰载机的反复操练与磨合,舰队高层和参谋们进行了一轮又一轮推演与模拟,始终不得要领,只有一个意见是统一的,必须加大“大西洋督查”对亚速尔以南海域的侦查力度。
  马沙尔不惜减少英加航线上的监控强度,将更多注意力投向中大西洋,侦查圈子扩充到3000公里——几乎是大西洋督查的极限。11日,更坏的消息传来,2艘德国潜艇在巴西北部海域发现庞大的美国运输船队,其中有120多艘各种类型的邮轮、货轮和油轮,至少有20艘以上的护航航母和更多驱逐舰、巡洋舰随行,浩浩荡荡的队伍排列了近百公里。由于美军防御严密,2艘潜艇没能找到下手机会,只把情报发送了回去。
  消息回报亚速尔后,舰队方面的紧张气氛一触即发,如果美军真不管英加航线而执意去对付马岛,德军半点办法也没有,一部分参谋就推测消失的美国主力舰队已南下去进攻马岛,巴西北部海域发现的应该是美军地面部队,建议立即南下追击,哪怕逮不住美军主力,吃掉其运兵部队也好。马沙尔对此表示怀疑,但又不敢断然否定,内心十分苦闷,主要将领中克兰克建议继续坚守亚速尔,小泽建议追击,马沙尔犹豫一番后决定暂时按兵不动,但立即将情况上报。
  消息传到柏林后,霍夫曼也十分紧张,但他知道,越是这样关键的时候就越不能自乱阵脚,面对不全面且不充分的情报,他吃不准哪个对策更符合逻辑,便把目前搜集到的情报和舰队方面的推测一股脑儿发给了两个部门,一是海军参谋部,另一是红方参谋部,听听他们建议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4/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