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656

  “罗科索夫斯基同志,我相信您能完成这个艰巨任务,这种能力已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展现出来过了,现在党和国家需要你再一次发挥这种能力。”朱可夫诚恳地说。
  “第一条要求很难办到。”罗科索夫斯基为难地表示,“如果我现在下定决心让24、69两个集团军留在原地,只让63集团军撤退,该集团军是有把握完整地撤出来的,但三个集团军一起撤退,恐怕最后谁也逃不出来。”
  “没指望他们逃出来——这是我抛给曼施坦因的诱饵,用3个集团军把他引到斯大林格勒来,如果按你的办法,固然最多只会损失2个集团军,但敌人不一定会越过顿河进攻——他们现在胆子很小。”
  “丢掉3个集团军我就只有20万不到的部队了……”他惊叫起来。
  “我会从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中各抽一个集团军补充给你,再加留在城里的部队也归你指挥,这样很快就能恢复到40万人。”
  “光这样也不行,40万部队兵力不够,哪怕守住城市也消灭不了曼施坦因,德国人可能会接近60万。”
  “但可以消耗德国人的实力,敌人第一步在围歼3个集团军时估计要损失4-5万部队,进攻斯大林格勒,你至少要造成敌人15万左右的伤亡。”
  “那曼施坦因至少还能剩下40万,而我什么兵力也没有了,这改变不了整体局势。”
  “您不要为这件事担心,我准备了庞大的预备队。”朱可夫走到地图前,把计划和盘托出,“我已在秘密动员草原方面军和外贝加尔方面军,他们将会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进入高潮、敌我双方筋疲力尽时出现。”
  罗科索夫斯基很快就明白了朱可夫的意图:德军用霍特集群牵制住了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用克莱斯特集群牵制住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高加索方面军——朱可夫非但不打算改变这个情况,相反还会纵容德军两翼对4个方面军的压制,以便让曼施坦因放心大胆地压过来。
  “从4个方面军中合计抽调6-7个有较强战斗力的集团军,不会对他们的实力造成根本性损害,相反会让两翼压制显得更逼真。其中2个集团军我会先补给你,让顿河方面军尽快恢复实力投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您要在这座城市里至少坚持到5月底。”
  朱可夫的战略很清晰:他计划用4个方面军牵制住曼施坦因的两翼,用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引诱曼施坦因上钩,并让罗科索夫斯基承担第一波冲击,两个月后,他会用新生的草原方面军和外贝加尔方面军包围曼施坦因,会同顿河方面军发起全面反攻。
  从兵力上来说,左翼他利用70万左右的部队牵制住霍特,右翼用70-75万部队牵制住克莱斯特,中路先送给曼施坦因20万,换取德军伤亡5万,然后再让罗科索夫斯基在城市保卫战中付出30万,拼掉曼施坦因15-20万,这样中路德军就只剩下40万人(已考虑德军在战役过程中补充5万)。然后这时候朱可夫再次投入45万的草原方面军、35万的外贝加尔方面军,再把4个集团军的战役预备队补充给顿河方面军,使罗科索夫斯基的兵力再度恢复到40万左右,计划用120万碾压曼施坦因的40万,争取用60万损失拼掉德国人25-30万。
  “这样下来后,时间就会进入夏季,曼施坦因的中路军将只剩下15-20万兵力,只能撤退。一旦德军撤退,我们在中路就具有60万左右的优势兵力,无论压向左翼还是右翼,都能获得胜利。”
  罗科索夫斯基心里暗暗盘算,如果按这个计划执行,他要承担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第一,要用3个集团军的诱饵引诱曼施坦因上钩;第二,要用40万弱势兵力扼守斯大林格勒并消磨德军的锐气,为草原方面军和外贝加尔方面军的动员、部署争取时间;第三,在战役后期要协同两个新加入战场的方面军发起反攻。三个环节任何一个出了错,整体战役的目标都不可能实现。
  对整体计划意图,罗科索夫斯基是认同的,也清楚地知道战术核心:利用城市防御体系拖住并消耗德军,打野战红军目前不是对手,但巷战和近距离战争就不一定了。不过,他认为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没考虑进去,便开口道:“如果,我是说如果……曼施坦因吃掉我那3个集团军后不来进攻斯大林格勒怎么办?”
  “这正是我感觉最没有把握的地方。”朱可夫也很坦诚,“您想想看,如果您站在曼施坦因的立场,需要什么样的诱惑和刺激才会促使你想要占领这座城市。”
  “很难,除非……”
  “除非什么?”
  “我们先让半座甚至大半座城市给他,使他认为不需要付出重大代价就能拿下这里。”罗科索夫斯基苦笑道,“这样的话,您就不能先把那2个集团军补给我,只能让我先用20万甚至更少的兵力来扼守。”
  “这……”朱可夫迟疑起来了,“让出去倒不要紧,只要能消灭德国人,我把整座城市送给他都可以,可20万兵力要面对60万大军,你能坚持住么?”
  “我肯定坚持不住。”罗科索夫斯基无奈地回答道,“所以您不能让德国人把包围圈封死,您得派人给我们送援兵——每当我快坚持不住,您就给我送1个集团军的援兵,让德国人误以为再加把力就可以干掉我们。”
  “我一定会尽力支援,但您打算让谁配合您执行这个艰巨的任务呢?这必须是您可高度予以信任的人,您的荣誉和性命,整个战役的成败都在这个隐形的方面军司令身上。”
  罗科索夫斯基没说话。
  朱可夫一开始以为对方在深思熟虑,又追问了一次,但半天没听到后续回答,等他将视线从地图上挪开时,发现罗科索夫斯基只将目光盯着自己,久久没离开——那意思很明显,对方唯一信任且能够托付的人只有自己。朱可夫不由得笑了起来:“既然您这么相信我,我就愉快地接受这个邀请。”
  “但整体战局协调呢?”
  “请华西列夫斯基同志来主持大局。”不过,说到这里时,朱可夫的眉头忍不住跳了跳:整个战役构思还没与华西列夫斯基达成一致,后者有不同的看法,斯大林这里能不能通过也还是个未知数,要沟通的地方还有很多,可第一批诱饵——那3个集团军撤退的事已不能再拖了。
  他咬了咬牙,下定了决心:“您先去安排3个集团军的撤退事宜,莫斯科方向你不要担心,我会沟通好。”
  “能不能再给我200辆坦克?”
  “只能再给你增加100辆。”
  握手告别时,两人的表情都很凝重——他们的未来与前途此刻已完全联系在一起了。
  罗科索夫斯基调度的命令一下达,三个集团军立即以最快速度向顿河方向撤退,曼施坦因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变故,对霍夫曼汇报道:“看这个架势,俄国人很希望我们去打斯大林格勒。”
  霍夫曼点点头:“没错,他们一直盼着我们打这座城市,去年没打那里让他们失望了——因为他们知道我们打不下那里,不仅打不下,还会损失惨重。”
  曼施坦因看着霍夫曼,严肃地说:“元首,这玩笑一点都不好笑。”
  “我不是开玩笑。说真的,我们打不下俄国人的特大城市,莫斯科如此,列宁格勒如此,斯大林格勒还是如此。”
  “这……”曼施坦因被反驳得说不出话来,因为元首列举的都是事实,最后只好来了一句,“至少我们拿下了基辅和明斯克……”
  “可那不是俄国人的,他们是乌克兰人,是白俄罗斯人……真正的、纯粹的俄罗斯大城市,似乎一个也没有拿下过。”
  “好吧……”曼施坦因叹了口气,“这三个集团军呢?”
  “既然俄国人送给我们吃,当然不能客气——撤退的敌人比蹲在工事里死守要好打得多。”霍夫曼一挥手,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争取用一周时间解决他们。”
第016章
高加索(10)
  “拖下去,统统枪毙!”
  戴着一副黑框眼睛、文质彬彬看上去如同苏维埃政工干部的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弗拉索夫志满意得地坐在一辆Sdk251指挥型装甲车上,他身着德军标准军官制服,佩戴上将军衔,看上去威风凛凛。更让人心惊胆战的是,他才刚刚抵达战场没几分钟,就对着一群被甄别出来的红军俘虏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命令。
  士兵们迟疑着,不知道这只是大人物的虚言恫吓还是真切的命令,一时间都在为该不该执行而犯难。现在,整个俄罗斯解放军的官兵除了一个盾形臂章和不同于红军的军衔标志能表明他的不同身份外,整体装扮看上去与德国部队基本一致,他们打出了罗曼诺夫王朝时期的三色旗,中间镶嵌着双头鹰标志。虽然是弗拉索夫是俄罗斯解放军和俄罗斯民族解放阵线的最高领袖,但他并未待在罗斯托夫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里,反而指挥着部队厮杀在一线。
  “主席同志,枪杀战俘总归有些不太好听……”陪在他身后的俄罗斯解放军第4步兵师师长、科诺诺夫上校小声劝道。
  “您应该看得出来他们不是普通人,他们是内务部队那些蓝帽子和政工干部。”弗拉索夫怒不可遏地指了指另一边战俘队伍中那些刚满17岁、瑟瑟发抖的少年兵和40多岁的胡子兵吼道,“有什么不妥当的?这些都是斯大林的走狗,是俄国人民最凶恶的刽子手,你看看他们都干了什么?”
  所有人沉默不语,没人是瞎子,两相对照就知道区别所在了:俄罗斯解放军的官兵尽管精气神不能与德军相比,但至少大部分都是青壮年,35岁以上的基本都是军官,而红军官兵一个个耷拉着脑袋,脸有菜色,唯独特别甄别出来的内务部队和政工干部们看上去形象还不错。
  “他们把老人和孩子都送上了前线,再多打两年,俄罗斯的男人全死光了!”弗拉索夫狂暴地拍着装甲车的钢板,大声对俘虏吼道,“你们有没有人愿意和我们一起干的?一起推翻斯大林这个暴君?我先说好,我只要18岁以上、35岁以下的士兵,35岁以上的如果愿意宣誓效忠新俄罗斯,可以分一块田当农民或者进工厂当工人。”
  半天没人回应,场面一下子就僵持在那里,弗拉索夫的脸色凝固了,但很快有个声音从俘虏队里传了出来:“你们可以分土地?”
  “是!”弗拉索夫指了指身边的人,“他们都分到了地。”
  “你骗人,他们都在打仗,谁去种地?”
  “骗人?我为什么要骗你们,打仗是为了分更多的地,当兵服役满2年土地翻倍,有军功的、当军官的可以多分地。至于耕种也不要担心,家在解放区的,土地由家人耕种;家在沦陷区的,先在解放区分一块,租给别人种,等战争结束了可以重新请求分配一块。”
  解放区?沦陷区?一堆俘虏这才反应过来,所谓解放区是指目前被德国人控制的地方,而沦陷区是指还在红军手里的地盘。
  “你们收多少税?”刚才出声的人走出队列,大着胆子问道,“别像那帮人一样,把自耕农的余粮收得干干净净,连口粮也不放过。”
  “有这种事?”俘虏们交头接耳:不是所有土地都归集体合作农场么,哪来的自耕农?
  “你的记性不错。”弗拉索夫忽然笑了起来,“我猜你应该40岁了。”
  “没错,我今年46了……妈的!老子当年也和白狗子干过,辛辛苦苦打下江山,没想到后来变成这样,说好的承诺全是放屁!”
  “我是弗拉索夫,书记官,给他们宣讲一下政策!”
  “普通民众,农业税20%;需要政府提供种子和拖拉机帮助耕种的,35%;家里只要有一人当兵就认定是军属,农业税执行两免三减半政策,牺牲负伤的、立功受奖的额外还有减免。”
  俘虏们听到弗拉索夫的名字都大大吃惊——这可是被斯大林同志定义为布尔什维克最凶恶的敌人,还以为长得有多吓人,看上去也挺正常啊。但更多人关心“两免三减半”的政策,追问是什么意思。
  “头两年免税,3-5年内只收一半!”
  “当真!”
  弗拉索夫和科诺诺夫都笑了:“俄罗斯民族委员会发过告示和传单,你们没看见?”
  “看什么呀,全被蓝帽子收走了。”对面的俘虏不放心地问道,“真有拖拉机?”
  “有!不但会有拖拉机,德国元首还帮我们弄到了柴油,开了春就可以种田,不会种田也不要紧,可以进厂干活,多劳多得!”
  人群中有人小声嘀咕:“还不是要被资本家剥削?”
  “剥削?斯大林拿走就不叫剥削了?德国、法国哪个不是资本家当道,谁不比我们过得好?连罗马尼亚人吃得都比我们强。”
  “干了!干了!”
  听说分田免税的好消息后,上了年纪、经历过十月革命之前年份的人首先就动了心站了出来,一旦有人带头,后面跟着一群人吵吵闹闹愿意加入俄罗斯解放军。
  “将军,我叫萨拉耶夫,能不能给我一把手枪?如果没有手枪,匕首也行。”刚才第一个站出来,已46岁的老兵说道。
  弗拉索夫点点头,科诺诺夫将自己的配枪给了对方,周围的警卫警觉地看着萨拉耶夫,万一他敢有所行动,马上就会制止他。俘虏们看着平时被称为老好人的萨拉耶夫大叔威风凛凛地站到那群特别甄别犯的对面,感觉他今天如此陌生。
  萨拉耶夫走到一个蓝帽子面前,一口唾沫吐在他脸上:“谢洛夫,你也有今天?我那个侄子只不过开了几句玩笑话,你就污蔑他是逃兵,不但枪毙了他还要拉着他的尸体示众?”
  “别杀我,别杀我……我……我也是迫不得已。”
  “这种鬼话你对斯大林去说吧。”萨拉耶夫毫不犹豫地扣动了扳机,谢洛夫前额出现一个血洞,满脸不甘地倒了下去。萨拉耶夫把手枪恭恭敬敬地还给科诺诺夫,“长官,我相信你们!不过我当不了兵,我想去种田。”
  弗拉索夫露出笑容:“你干得很好!这样,有个宣讲官的职位你愿不愿意干?少尉军衔,不用打仗,只要去战俘营宣讲政策,感化那些被欺骗的人就好。”
  “少尉?”萨拉耶夫眼神中露出一丝迷茫,片刻后坚定地说道,“为让更多人得到解放,我同意!”
  “主席,德国人真会给我们柴油?”等俘虏押走后,科诺诺夫不敢相信地问道。
  “我昨天见过元首了,他亲口对我许诺的,他至少比斯大林有信誉得多,不会骗我们,也没必要为这件事骗我们。”
  “如果有柴油的话,春耕就有希望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