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1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7/656

  这套量化评价体系也适用于对盟军的战斗力评估,最高统帅部给英国本土陆军定了90分,对英国殖民地军队评价则要复杂得多,光印度军队就有3个标准分:纯粹印度兵,有少量英国高级军官指挥的,55分;大量英国中高层军官的,70分;包含较多廓尔咯兵且有大量英国中高级军官的,110分——比本土陆军还高。澳新部队都拿到了120分,南非部队只有75分;苏联红军一般部队是85分,近卫部队能拿到115分。由于尚未与美国陆军交过手,过往战例也少,约德尔给美国陆军暂定90分。
  除基准分以外,战棋推演中还引入了各种各样的分数加成,令人眼花缭乱:比如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的部队如果有大量德国军官介入并指挥,可以获得指挥加成20%,美国部队有后勤加成20%,红军近卫军和武装党卫军有意识形态加成10%等等。
  隆美尔本来对这套逐步完善的体系还有点将信将疑,特意还拿这次伊朗战役做了评估。他将敌我兵力、大致装备水平、采取的策略与战役进程全发给了柏林,唯独不告诉他们最终结果与伤亡比,结果最高统帅部模拟出来的结果让他震惊:红军毙伤俘人数3.9万,隆美尔所部伤亡总人数大约0.5万。实际战役统计结果是红军毙伤俘人数4.3万,德军实际伤亡总数3700余人,其中很大一部分差异是因为隆美尔得到了部分伊朗部队的支持。
  隆美尔对此兴趣大增,他很想在引入伊朗部队后就即将发起的大不里士战役再来一次评估:一月底时是15万红军波斯集团军对峙不到10万的德国中东集团军,仅仅过了半个多月,形势变成10万出头的红军波斯集团军要对峙近15万的德国、伊朗联军了,他很想知道评估结果与实战会有多大差异。
  当波斯集团军丢掉德黑兰的消息传入莫斯科,并得知伊朗加入轴心阵营且对自己宣战的消息后,斯大林异常愤怒,差点要直接将梅佐夫拿下发配去古拉格,是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联手劝阻了他,两人认为从纯粹军事的角度来看,既要守住大不里士又要保住德黑兰,还要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维持一条脆弱的补给线是不可能的,梅佐夫有责任但并不是最大。
  斯大林虽然放过了梅佐夫,但对波斯局面的担心溢于言表,下令波斯集团军必须守住大不里士,不得后退一步——再往后退就是外高加索与巴库油田了。红军总参谋部对这一点也表示高度认可,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两人一起跑去高加索方面军,要求方面军司令员秋列涅夫无论如何要抽调精兵强将加强波斯集团军。
  秋列涅夫对此也是满肚子苦水,虽然兵力上高加索集团军相对于德军拥有明显优势,但从外高加索到波斯北部的交通条件不太理想,即便是到距离已大大缩短的大不里士,要想维持一条超过20万兵力的补给线依然非常困难。更不必说伊朗明确对苏联宣战后,包括大不里士在内的很多地方活跃着反抗红军的游击队,有限的兵力还要投入治安战,更让人焦头烂额。
  “秋列涅夫同志,斯大林同志知道您面临的困难,所以我们带来了援军,除3个歼击机飞行团外,还有大本营预备队成员——最精锐的近卫独立重型坦克第11旅。”朱可夫的表情很严肃,“他们全部装备最新式的KV-3坦克,数量高达60辆,希望能在您的指挥下有效遏制住敌军虎式重装甲营的嚣张气焰。”
  有一句话朱可夫没说:他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大不里士很可能也守不住,红军必须及早缩短战线、准备保卫外高加索,但这话现在斯大林还听不进去,他和华西列夫斯基也不敢宣扬,生怕被扣上投降主义、保守主义的帽子。由于英美近期军事行动连续受挫,斯大林很想打几个漂亮仗提高在盟国中的地位。于是朱可夫只能顺应上意,把近卫独立重型坦克第11旅这张王牌打出来,他暗示秋列涅夫,如能击败虎式重装甲营,即便丢了大不里士,他相信对斯大林同志也有一个体面交代,实在不行,总参谋部会帮他说话。
  秋列涅夫从两人隐晦的言辞中听懂了背后的潜台词,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表示感谢。
  KV-3坦克并不是历史产品,而是穿越效应下苏联应对虎式坦克危机的紧急产物,是在KV-13坦克研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T-34面对虎式坦克的力不从心,再加上T-34/85方案缓慢推进,在斯大林与伏罗希洛夫的严令之下,红军将KV-13和T-43两个项目组成员组合在了一起,试图集中力量,融合T-34坦克的机动灵活与KV系列拥有厚重防御的特点打造一款新坦克。
  KV-3坦克全重约37吨,准备85mm坦克主炮,其车体前部最大装甲厚度为120mm,而炮塔则为105mm,使用600马力的V-2K发动机,最大速度可达46公里/小时,但乘员还是4人。由于是紧急开发的产品,来不及设计一种新的底盘,KV-3是以T-34坦克底盘为基础升级而来,包括履带、负重轮等部件都取自于KV系列。坦克采用了改进过的冷却装置,对增加空气导入效果很好,转向机构采用了A.I.巴拉格纳拉沃夫设计的“二级行星转向机”。在大体结构保持传承的前提下,在很多细节上进行了创新与提升。
  苏联设计师对虎式坦克与有关作战案例进行过认真研究,认为虎式的机动性能略差,因此对KV-3进行了针对性改良。综合而言,KV-3算得上是中型坦克重型化的产物,虽然苏联的工艺能力与机械制造水平不如英美,但其设计理念与思路比后者不知道高明了多少,短期应急产品KV-3远比英国人新搞出来的彗星坦克要强。
  除KV-3这种紧急解决方案外,红军还准备了真正的重型坦克方案——45吨级的IS-1,不过后者开发速度相对较慢,至少本年秋天以前是不可能服役了。其实着急赶工的KV-3机械性能不可靠的毛病也很普遍,但斯大林实在是等不及了,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虎式成为战场上压倒一切的主角,新坦克既然制造成功就必须立即接受实战。
  本来斯大林考虑投放在罗斯托夫方向的顿河战场,但情报显示曼施坦因手里至少有4个重装甲营,而且德军反坦克火力与空中火力都相当密集,朱可夫斟酌再三,认为新装备不能贸然投入如此严峻的战场,鉴于伊朗方向的德军只有一个虎式重装甲营,他力劝将加强过的、装备60辆崭新KV-3坦克的近卫独立重型坦克第11旅投入大不里士防线,力争打出一个开门红,同时也能遏制伊朗方向的德军进攻势头。斯大林经过考虑,接受了这个建议。
  可惜朱可夫做梦也没想到,2月18日当天,隆美尔又拿到了新的508重装甲营,现在中东集团军手里的重装甲营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了。
第071章
乌鸦(1)
  2月19日下午3点,亚速尔群岛英雄港内。
  一家名为“温泉”的旅馆正在正常营业,老板汤姆·菲利普是远近闻名的能干人,自25年前接手这家濒临倒闭的旅店后,经过不懈努力,现在已成为英雄港内小有名声的旅店。虽然旅馆装修并不豪华、设施也并不先进,但费心营造出来的温馨与宾至如归却让很多客人都非常满意,在英雄港内也算地标性建筑了。
  但没有多少人知道,哪怕与汤姆朝夕相处的妻子儿女也不知晓他的底细——他最初是英国军情六处的情报员。25年前,在一次大战尾声阶段他领受到了这份任务并被派遣到英雄港,就连当初收购这家旅店的本钱也全是军情六处出的——精明的上司可不会白出钱,而是明明白白告诉他,他今后20年的薪水已全部提前预支,他必须通过经营旅店实现盈利以维持自身生活。
  领受任务后他心情很激动,反复念叨上级交代的接头暗号,生怕自己遗忘。他一边用心经营旅馆获得掩护,一边又翘首盼望有人前来接头。他以为很快会领领到任务,可等待他的永远都只有失望。随着时间推移,他经营旅馆的业务越发娴熟,激动的心情却越来越趋于平静。
  他在英雄港潜伏了下来,用心经营着旅馆,逐步让其步入正轨、业务蒸蒸日上,他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将自己的一切都融入了这座城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一直都在等待接头信号,但大不列颠从未主动与他联系过,仿佛就像没有过他这个人似的。有一年,他实在忍受不了这种折磨,借探亲名义偷偷摸摸回了一次英国,发现当年很多一起培训的同学失去踪影,而交代任务并亲自赋予自己“乌鸦”代号的上司在大战结束后不久爆发的西班牙流感中已染病过世了——他彻底失联了。
  时间悄无声息地过去了20年,汤姆从一位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小伙子逐渐转变为中年大叔,当子女都离开英雄港去葡萄牙本土求学时,他成了被人彻底遗忘的棋子。1938年,就在德国进军奥地利前一周,汤姆领受任务的期限到了20年——上级曾告诉他,如果20年之内没人和他联系,他就自动脱离军情六处并获得自由,除不能透露这个秘密外,他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但他还没放弃,他知道岛上还有别国间谍,甚至他依稀还能分辨出一些——很多人最开始在他的旅馆投宿过,不过很多人匆匆忙忙都走了,他眼看着这些间谍换了一波又一波,但像他这么长时间潜伏的人却从未见过。
  这两天他有些心神不定,最近有关英德北海战役的结果已公布得满世界都是,在英雄港内也引起了轩然大波:德国方面信誓旦旦地表示击沉了皇家海军包括4条战列舰、8条巡洋舰在内的大量军舰,自身损失不大;英国方面则宣布击沉德国2条重巡洋舰,重创提尔匹茨号、沙恩霍斯特号、齐柏林号等主力舰,同时还击沉了一些小型军舰,自身仅损失一些老旧军舰,损失微乎其微。
  由于德国人拿不出有力证据,报纸上刊登的照片也显得很模糊,再加上他们宣布的战果太过于耸人听闻,根本没多少葡萄牙人相信,反倒是皇家海军公布的战果看上去更贴切一点,大家一致认为德国人完全是在撒谎或吹牛。
  出于间谍的职业敏感,汤姆本能地意识到这当中有问题:如果德国人试图要撒谎,他们根本不必要编造如此荒诞不经的战果。这种新闻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德国人确实有这么多战果,或者说战果与真实情况哪怕有所出入,德国人也认为差距不大,在承受范围之内。他一直在苦苦思索,但很快就放弃了——都已经脱离了军情六处,现在是地地道道的葡萄牙人,还操心这些干什么?
  码头方向传来的喧哗引起了他的注意力,这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仿佛有了不得的乱子。
  “路易斯……”他问在院子里踢球的小孩子,“外面为什么如此喧哗,出了什么事?”
  “先生,我也不知道,我去看看吧。”
  不到10分钟,路易斯风一样地冲入了旅店,对正在为旅客办理入住登记的汤姆说,“先生,有船!不,是军舰!码头上来了很多军舰!听说是德国人。”
  “什么?”他大吃一惊。
  “您还不知道?”准备入住的旅客笑道,“我来之前就知道了。德国舰队来了,一直就等在港口外,要求进港补给,市政府可能最初没同意。德国人把火炮都扬了起来,飞机也开始起飞,一副准备大打出手的模样。我们可被吓得够呛,不过德国人没向我们动手,轮船赶紧进港靠岸,现在应该是双方达成妥协了吧。”
  其他客人的注意力也被吸引到了这上面,有人问:“不会真打起来吧?”
  “不会……我们是中立国。”
  “中立国有什么用?当初德国不也进攻了荷兰和丹麦?”
  “打我们对希特勒没好处,德国人难道还指望越过西班牙来占领我们?”
  “那为什么市政府不同意让德国舰队靠岸补给,依据中立法这完全是允许的呀。”
  “估计是怕开罪英国人吧……”
  别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在争论,汤姆听不下去了,他交代妻子管住旅馆,自己跑去码头看个究竟。码头上已是人山人海,所有人都被吸引过来观看德国舰队,对威武雄壮的军舰指指点点。
  外界传言是正确的,行踪飘忽不定、久未露面的德国北海舰队下午一时左右突然出现在了英雄港外围并要求进港补给、维修,葡萄牙当局本能地予以拒绝,但面对提尔匹茨的炮口和两艘航母上示威般起飞的飞机后,这个“不”字最终没敢说出口,只能乖乖地同意对方进港的要求。作为补救,在接纳德国舰队靠岸的同时,市政当局将紧急情况报告给了里斯本并由后者火速通知英国方面。
  汤姆像很多人一样用望远镜细心观察了德国舰队的构成,与报纸公布的情况略有出入的是:德国舰队似乎少了欧根亲王号,也少了沙恩霍斯特号,但无论提尔匹茨号还是齐柏林号抑或另一艘不知名航母看上去并没像英国方面宣布得那样存在重大问题,德国舰载机在英雄港耀武扬威地飞行了一圈以后又一架架落了下来,技术看上去非常娴熟,面对这个情形,汤姆只感觉自己的心在不断抽紧。
  码头上全是指指点点、评头论足的人物,还有不少携带相机、行色匆匆的人物在快速拍照,汤姆知道他们不是间谍,他们全是消息灵通、唯恐天下不乱的记者,他们正愁没有特大新闻——这新闻一定会成为明天报纸的爆炸性头条。
  他的观察一点不错,沙恩霍斯特号在中途已提前转向,由2艘驱逐舰陪伴去西班牙港口进行紧急修理。
  夜晚时分,很多人都听到了马达的轰鸣声,带着重重心事的汤姆有一种本能的焦躁,但他不敢去码头看个究竟。在各种各样患得患失、权衡利弊的过程之后,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冒险去观察一下。他原以为德国舰队刚才的巨大动静是在准备连夜出港,但仔细观察以后,他发现了让人闻风丧胆的一幕:那艘不知名的航母正一辆接着一辆地吐出坦克和装甲车来,然后是一队队荷枪实弹的士兵跑步涌出船舱。
  他想呼叫,但仿佛被人扼住了喉咙一般,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只能瞪大惊恐的眼睛仔细观察。很快,他知道告警完全无用了,码头执勤的警察和哨兵也发现了德国人的异状,弱小的葡萄牙人虽然试图阻拦,但在德国人果断开枪之后就变成了退缩。
  码头附近的要点全部被德军占领了,到天亮时分,所有人惊讶地发现,街道上到处都是荷枪实弹、四处巡逻的德国装甲车,包括码头、仓库、油库、电报局、市政府在内的一切要害机关已被德国人控制——一句话,英雄港已被德国彻底占领。
  汤姆不用出去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德国人正通过高音喇叭,一遍又一遍宣读执行紧急状态的命令,并宣布每天夜里8时到清晨8时为宵禁时间。然后一道道命令下达执行,港口内所有的英美货船都被没收,但葡萄牙和其他中立国的船只依然安然无恙。
  虽然里斯本当局立即向德国表示了抗议,甚至威胁要诉诸战争,但这个调门到了当天中午就迅速低落下来:南北两处边境部队报告说发现德军装甲部队,而且还有情报显示沙恩霍斯特号在西班牙北部的拉科鲁尼亚港口靠岸,别看大航海时代葡萄牙是欧洲首屈一指的航海家,海军力量也算顶尖,到现在早就衰落下来了,根本就拿不出与沙恩霍斯特号相提并论的海军力量——他们并不知道沙恩霍斯特其实身负重伤。
  现在,全球焦点都集中在英雄港之上了……
第072章
乌鸦(2)
  当天下午,里宾特洛普赶到了里斯本,很干脆地告诉葡萄牙外交部三条:第一,德国无意入侵葡萄牙,但包括亚速尔群岛在内的葡萄牙大西洋各岛是一定要占领的,因为这些岛屿有利于遏制英美,德国有伟大的目标,这些目标不光是为了德国,更为了一个强大而繁荣的欧洲,但德国只在战争时期利用这些领土,并无吞并企图;第二,如果里斯本当局愿意将这些领土租借给德国,德国会付可观租金,并承诺战争胜利后会在非洲殖民地上帮助葡萄牙扩大一些;第三,德国十分欢迎葡萄牙加入轴心,如果暂不加入也表示理解,葡萄牙可继续依靠自己的特殊地位发财,德国会给予各种关照,有关矿产、农产品可按略高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给德国。
  至于租金,德国人也很有诚意,提出每年给葡萄牙100架Bf-109、100辆4号坦克,可先支付三年,经过讨价还价,又临时追加了2个师的英国装备。
  萨拉查虽然对整件事恼火得要死,但气归气,心态还是十分平和,并未像怨妇一样缠着里宾特洛普没完没了,在接见后者时甚至还难得地开了玩笑:“戈培尔部长的宣传太厉害了,德国海军击沉了30万吨皇家海军军舰?这数字太大,我都没办法帮你们澄清……”
  “确实有点难以置信,但事实证明是英国人撒了谎……他们口中被重创的提尔匹茨号、齐柏林号此刻不都好好地在亚速尔群岛嘛,记者们一定已拍了很多照片。”里宾特洛普大笑着回应。
  两人关起门来最终说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但从双方会面时笑谈风声的场面来看,似乎萨拉查本人并不将这件事放在心上。等会谈结束,有关涉及租借的条约已准备好,两人麻利地签了字并发表了联合声明,众人只听了一堆外交辞令,并未有任何实质性内容,记者会也未给新闻界留下任何提问时间。
  事实上,萨拉查的心腹都知道整件事绝不简单,早在里宾特洛普来之前,他已和英、美两国大使紧急联系过了,希望听听他们的想法,但两国的反应越听越让他心凉,听到后面甚至是恼怒:英国大使先是指责葡萄牙允许德国舰队补给破坏英、葡友好关系,后又遗憾葡萄牙没有选择抵抗到底,表示对此绝不会坐视不管;而美国则一心一意邀请葡萄牙加入同盟,表示愿意提供军事援助帮助该国抵抗德国侵略,但一问到具体抽调什么军舰和陆军支援葡萄牙就顾左右而言他。
  萨拉查冷笑着送走了两国大使,然后又给西班牙独裁者弗朗哥打电话,听听他的意见——西班牙最近答应为德国人提供一切便利,只差没有对英美宣战。没人知道他们究竟聊了些什么,但萨拉查放下电话后那惆怅的神情好几个人都看得很清楚,他嘴里只嘀咕着一句话:“美国太远,英国太滑,德国却太近……”
  “元首,里宾特洛普部长发来电报:协议已达成,萨拉查答应在战争时期将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都租借给我们,他们继续保持中立,租金也按事先商定的价格支付,不过对方临时又要求增加2个步兵师的英国装备,他答应了。”
  “这事办得好!”霍夫曼笑道,“萨拉查是聪明人,比弗朗哥可靠,我们对葡萄牙人应该客气一点。”
  经过这段时间的折腾,许诺给包括意大利、埃及、伊拉克、伊朗、西班牙、土耳其、葡萄牙等国家在内提供英国装备,把德国从敦刻尔克开始一直到埃及战役结束所缴获的全部英国装备或送或卖处理掉了。当凯特尔向他报告该情况时,霍夫曼叹了口气,幽默地说:“这两年把英国人打太狠了,让丘吉尔喘口气,留时间多生产一些装备。接下去其他国家准备送美械吧,让古德里安多卖点力气……”
  最高统帅部里的众人先是一愣,随即又爆发出哄堂大笑。
  英雄港被占领的第3天,从西班牙拉科鲁尼亚出发的一支运输船队抵达了英雄港,望着从船上源源不断输送下来的建筑材料、火炮、步兵、飞机和其他军用物资,汤姆感到了绝望:德国人根本就不是临时起意,他们早就做了夺取英雄港的准备——3天功夫准备这些物资和人员都不够,更别说从西班牙坐船到英雄港通常要走上5天。
  市政府发布了公告,明确宣布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将租借给德国人,葡萄牙公民如愿意留守,可继续呆在英雄港,但港口今后将进行军管,如愿意回国,船队会将他们免费带回里斯本去,但市政当局警告说亚速尔在今后一段时间可能会面临战争,希望所有能撤走的居民都尽快撤走。
  由于里斯本当局的一力交涉,再加霍夫曼表态要尊重葡萄牙人,双方就亚速尔和马德拉岛上的所有英美侨民达成了一致:这些侨民不被当做敌国侨民,允许其携带个人全部财产返回葡萄牙,至于港口被扣押的英、美船只,除货物由德国没收外,船只本身依然发还给船主并可投入此次迁徙。
  公告下达之后,所有人都忙乱起来,一波又一波的人员搭乘船只离开,“温泉”旅店中原本住着的人也迅速减少,大家都在等离开英雄港的船票。但就在这个时候,居然还有人往旅店来办理入住。
  “大家都在往里斯本跑,您怎么还来办理入住?”
  “那您呢?为什么不搬走?英雄港今后不会有旅客来了。”来人反问汤姆道。
  “没办法,我也要走,不过最起码要把住店的客人都安排好才行。”汤姆叹了口气,“我所有的资产都在英雄港,到了里斯本举目无亲,大概只能去乞讨了。”
  “先生,您真逗。”来人笑嘻嘻地看着汤姆,忽然话题一转,“您背后的这幅画看着仿佛有点眼熟。”
  “是吗?您眼力不错!这是我祖父流传下来的、模仿塞尚早期的作品。”
  “不太像……看着倒有点儿像真迹。”
  “真的?要不我卖给您怎么样?要价不高,1000美元您就可以拿走。”
  “这价格可不便宜,不过我认识一个人,或许他愿意付1000美元。”
  说完这句话后,汤姆浑身的力气仿佛被一瞬间被抽空了,有些站不住脚——这些莫名其妙的对话是他一直盘旋在脑海里的,整整等待了25年之久的接头暗号。
  “去看看您的房间吧……”引到房间之后,汤姆关上门,还小心翼翼地看了一下周围,生怕有人盯梢,然后压低声音,用略显激动的口吻说道,“你是谁?你们怎么想起我来了?我都已离职很多年了……”
  “我在一条商船上担任电报员,算是军情六处在运输船队中的联络员,我们的船挂葡萄牙旗,所以没被德国人扣留,昨天夜里我从电台接了莫名其妙的指示,让我来这家旅店找‘乌鸦’说这些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