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1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6/656

  “西班牙已决心为德国人提供各种方便,在德国海陆空三军围攻之下,我估计直布罗陀撑不住一个月……”李海又用手在地中海中部拍了一下,“这里还有整整一支联合舰队,您能想象他们全部冲入大西洋的场景么?”
  罗斯福惊呆了,他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可怕的场景:如果德国打破直布罗陀封锁,联合舰队携手意大利海军冲入大西洋,不仅将大西洋搅得天翻地覆,就连整个东海岸都会在日本超级战列舰的大炮下瑟瑟发抖(他根本不知道大和级通不过苏伊士运河)——不管英国人有多少军舰都难与三国轴心全部海军力量相抗衡,哪怕加上大西洋舰队也不行。
  “我们必须支援甚至保卫直布罗陀?”
  “做不到!”
  “做不到?”罗斯福愣住了,“这怎么可能,起码能延缓一下崩溃或者失守的时间吧。”
  “这件事很有难度的事。”李海解释道,“保卫直布罗陀要塞两个途径,第一,拥有制海权,能消灭周围对要塞怀有恶意的势力并为要塞守卫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第二,拥有制空权,遏制敌人对要塞的进攻。现在这两项都办不到。”
  罗斯福急速思考起来:由于意大利海军和联合舰队就在地中海里,要杀进去争夺制海权确实太困难——如果同盟海军有把握在地中海战胜轴心海军,还不如放弃直布罗陀把敌人放出来打,起码这样还能远离轴心的陆上基地。
  “那就争夺制空权……”罗斯福说道,“我可以派遣足够的飞机和飞行员给直布罗陀。”
  “运不过去!就算是真将飞机运送到守军手里,没过多久就变成一堆废铁。”李海耐心地解释给罗斯福听,“直布罗陀没有任何战略纵深,只有一堆炮台和一个机场,容纳量极其有限,敌人用火炮就可以摧毁和封锁机场,而且夜间都可进行。只要一开战,陆地机场马上就会被摧毁。只有在直布罗陀附近布置航空母舰才有希望……问题是,不管这艘航空母舰部署在哪里,轴心国都能找到并予以打击——因为周围遍布德国机场,目前我还找不到能顶得住陆基攻击机的航空母舰。”
  “这么说来岂非束手无策?”
  “我只想到一个办法,但时间来不及。”
  “您说说看。”
  “把葡萄牙拉进同盟,然后在该国部署足够的军事力量,利用葡萄牙协同直布罗陀防御。”
  罗斯福苦笑起来:“先不说葡萄牙能否答应,哪怕现在马上答应,我们派军事力量过去也来不及。就算是葡萄牙入盟,他能有多大概率面对德国的陆地进攻而生存下来——就条路本身就走不通。”
  罗斯福疑惑地问道:“那金上将为什么不和我点明?我不是不通情达理之人,军事上有困难我能理解——轴心要这么容易打能席卷半个地球?”
  “因为他害怕您出于某些政治因素而强迫采取某些军事策略。”
  “比如说?”
  “您命令他派护航航母去支援直布罗陀,从上面起飞战机尽可能延缓德军进攻。在很多人看来,护航航母相对廉价,哪怕损失了也不心疼,如果出于某种战略目的非要牺牲的话,他们是属于可牺牲的范畴。”
  罗斯福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今天金上将听到英国人索要20艘护航航母时反应会如此剧烈——像被踩住了尾巴的猫一样,原因原来出在这。
  “这策略有问题?不管用?”
  “也许管用。”李海叹了口气,“可一条护航航母上少则800-900人,多则上千,要想支援直布罗陀,我们需要做好付出15-20条护航航母沉没的心理准备。”
  罗斯福呆住了:15或20条船他无所谓,可上万的海军官兵……他没来由地打了个寒战。北海战役损失了3500金上将就开始拍桌子骂人,如果真在直布罗陀外海稀里糊涂损失上万海军,估计海军上下要暴动了吧?
  “而且,直布罗陀就在西班牙边上,德国人随时可以打——这策略只能延缓要塞最终陷落的时间而不能改变最终命运。”
  “那有什么意义?”
  “意义很大——时间越往后拖对我们就越有利,因为联合舰队不可能永远呆在地中海不动。如果我们不想让联合舰队进入大西洋,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派有生力量上去堵缺口,堵到别人厌烦了或熬不住为止……”
  “这真是……真是……”罗斯福连说两个“真是”,实在是觉得无言以对,转而又问道,“既然如此,他为什么不能对我直说?”
  “因为他知道这些话我一定会和您汇报……”李海苦笑道,“他是海军的Boss,不能有不受他控制的事存在。”
  “所以他和我耍了一点小心眼。”罗斯福嘟囔着嘴,“估计是对我大力支援英国人心里不痛快。”
  虽然金上将有点不太厚道,但李海不想在这种小事上落井下石,那没有意义,他只和稀泥道:“所以他顶多是个军事家,您才是政治领袖。”
  罗斯福郁闷的心情好转了很多:“英国人管我们要护航航母,依你之见是给呢还是不给呢?”
  “5艘既然答应了就应当交付,但您不能心存幻想,英国人绝不会用这批护航航母去支援直布罗陀。别看丘吉尔这死胖子现在信誓旦旦,吹牛说固若金汤、万无一失,真到了紧急关头他们会拉下脸直接向我们开口——您那时是答应呢还是不答应?这样不地道的事过去几年他们可没少做。”
  “这……”现在轮到罗斯福犯难了,他自我解嘲道,“是不是在别人眼里我就是个冤大头总统?”
  “这不一样,您看的是全局,金上将要对海军负责——从没哪个海军统帅是靠大量牺牲属下成名的,从感情和职位要求来看,金上将宁可冒东海岸遭到袭击的风险也不能贸然将海军的有生力量送给敌人杀伤,毕竟前面是可能,后面却是现实伤亡。”
  “可如果东海岸真的遇袭,我当然会被民众抨击,但他的责任一定跑不了。”
  “这句话听上去很熟悉——像极了英国一贯以来用来打动我们的理由,过去这几年我可听了不少:比如欧洲大陆被德国控制会对美国不利,比如英国被德国战胜会对我们构成现实威胁。”李海辛辣地讽刺道,“英国现在就是一座着火的房子,大喊大叫希望我们去帮他救火——不然火会连带把我们的房子也烧掉,可是老天,我们的房子和他的房子隔着一条河呢。”
  这句话是李海对当初罗斯福在国会通过《租借方案》时发表讲话内容的引申——当初罗斯福说邻居家着火的时候应该借给他们消防水管而不是因价格问题而讨价还价。李海现在这么说当然不是为了讽刺自己的后台老板,而是试图告诉罗斯福:借消防水管甚至送消防水管都没问题,如果要冒着生命危险冲进火场去救人,这事情性质就不一样了。
  “这是一种很危险的观点——尽管说的很对也很有市场。”罗斯福叹了口气,“我很理解军人,真的,我为他们这段时间以来的牺牲感到抱歉,但我不会后悔——消防警察能因为火场有危险而不进去救人么?那是他的职责所在!美国是这个地球正义与自由的守护者,保卫自由世界是我们的天赋使命,这种使命需要全体美国人全力以赴。如果,国家需要他付出生命,他就应当含笑牺牲。”
  如果霍夫曼听到罗斯福这段话,一定要和他抱头痛哭:知音啊!在这场战争中每个人为国家全力以赴,奉献自己的全部,哪怕牺牲也在所不惜——这不是国家社会主义的精髓又是什么呢?
  李海听懂了罗斯福的潜台词,他沉默了一分钟,然后悄悄把话题转移到其他方面:“所以金上将也不愿汇报这样的处理方案,尤其是容易陷入两难的方案。他一定是在等待联合舰队返回远东,尽管我们谁也不知道日本人什么时候回去。说来说去,问题关键出在当初北非登陆战没有坚持下去,倘若我们目前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有一块地盘,保卫直布罗陀根本就不是件事。说到底,当初应该不管不顾强行登陆北非的,大不了多死点人,当初为了少死人,现在被迫付出更大代价。”
  罗斯福欣慰地看了李海一眼:这个心腹仅用了不到一分钟就把立场与观点调整到与自己高度一致,真是个聪明人,自己一直很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
第069章
海啸余音(3)
  “艾克,告诉您一个不幸的消息……”非洲战区参谋长怀特走进指挥部,愁眉苦脸地说道,“我们的反攻计划泡汤了……”
  “怎么会?”艾森豪威尔还没说话,同在指挥部的巴顿第一个跳起来,“参谋长联席会议那帮狗杂种凭什么这么干?”
  “不关参联会的事。”
  “是马歇尔?”
  “也不是。”怀特摇摇头,摇着手里的电报纸道,“参联会发来密电,说皇家海军在北海遭到惨重失败,丢了4艘战列舰、8艘护航航母、8艘巡洋舰在内的30万吨军舰,现在德国舰队主力在大西洋上飘荡,没人知道他们在哪里,国内让我们小心点。至于肯尼亚登陆战,因为目前海军兵力不足且皇家海军需要将主力投入大西洋航线保卫战,所以会延期3-6个月,让我们耐心等待。”
  “30万吨……上帝啊!加上印度洋里沉没的这些,该有60万吨了吧?”刚才一直没开口的艾森豪威尔被这消息给震住了,惊得一下子站了起来,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是德国舰队而不是日本人?”
  “是德国海军主力,没听说有日本船。”
  “确信上面不是日本人假扮的海军?”
  “不是!”
  艾森豪威尔边看电报边喃喃自语:“不应该啊,皇家海军怎么连德国人也打不过了呢?陆军打不过情有可原,海军可是不列颠的强项啊……”
  “不管你信不信,事实就是如此。”怀特两手一摊,无奈说道,“国内还通知我们,下周那批货物抵达之后,后续运输可能会有更多变数,希望我们能节约一点。”
  一周前一支庞大的运输船队抵达了开普敦,运来了非洲战区最急需的物资与装备,护航航母上整整齐齐全是B-25、B-24、B-17、C-47等机型——本来都是送到英国去的,自由轮、胜利轮上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作战物资,甚至还包括了50辆以散件形式存在的谢尔曼,不是国内懒得装配,而是准备空运到肯尼亚后再重新组装起来——美利坚合众国搞物流还是很有一套的。
  经过几天的紧张运输,这批坦克现在刚刚组装完毕,投入了巴顿麾下,再加上其他军火与物资的到来,非洲战区总算是恢复了一些士气和战斗力,就在众人筹划反攻之时,冷不防却当头浇下一盆冷水。
  “我就知道,英国人就是全球最大号的搅屎棍,没他们不能坏的好事。”巴顿骂骂咧咧,满脸懊恼。指挥部里一片沉闷,艾森豪威尔都不知道该向谁发火,只能满脸苦笑。
  就在他准备说几句话打打圆场时,更大的不幸消息来了:2月13日下午,经过5天战斗,德军攻陷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不知所踪,经过几天治安战,德、埃联军已肃清了城内所有反抗势力,明天(2月17日)将举行盛大的入城仪式,墨索里尼本人都可能前来,据说德国下一步会将埃塞俄比亚移交给意大利人管理。
  “艾克,我们派飞机去炸德国佬吧。”巴顿显然很恼火,“现在我们有很多重型轰炸机,把那个入城式给搅了多好,不能让德国人太得意,万一炸死墨索里尼或古德里安本人就赚大了。”
  “不,不能浪费运力和炸弹,这对我们没好处。”艾森豪威尔虽然在一瞬间气得要命,但很快就冷静了下来,“电报说的很隐晦,但我觉得他们的言下之意恐怕指短期内航运有断绝可能。我们必须立即抢运物资,每天增加2小时作业量,不惜一切代价增强我们的自身实力;扼守东北部走廊的计划立即放弃,部队就地加快防御工事构筑。”
  “您怀疑德国人很快会打到这里来?”
  “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来,但我感觉他们一定会来,或许这个月,或许下个月。”艾森豪威尔对巴顿挤出一丝苦笑,“乔治,你要做好苦战的思想准备,我们不是为英国人,我们是为自己而保卫肯尼亚。”
  在非洲集团军司令官古德里安元帅指挥部队占领亚的斯亚贝巴的次日,中东集团军隆美尔元帅也不甘示弱,果断占领了德黑兰。
  在一月末的波斯攻势中,隆美尔采取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他先将整个中东集团军分成南北两个集群,北路集群以维京师为主力,部署在大不里士与德黑兰之间的后勤线侧翼,在德黑兰南是以大德意志师、第15装甲师为主力的南路集群。这个部署让红军波斯集团军感到非常难受:如果红军重点防御德黑兰,德军就会攻击大不里士;如果红军重点防御大不里士,德军就会攻击德黑兰;而如果红军在德黑兰和大不里士上平均分配兵力,则可能会面临德军北路集团掐断大不里士与德黑兰补给线的局面——中东集团军兵力虽然不占优势,但却拥有制空权。
  迟疑的波斯集团军梅佐夫只能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进行应对,给德黑兰方面派遣援兵,在后者拥有第402步兵师、第1山地骑兵师、第23骑兵师和两个摩托化独立团的基础上再增加2个步兵师与1个坦克旅,试图在南北两个主要据点上都超过德国人。可惜这路援军在半路上遭遇了早有准备的维京师,被迅速包围,特别是那个装甲旅,被中东集团军直属的506虎式重装营打得溃不成军。为挽救这些部队,梅佐夫做出了第二个错误决策,同时从大不里士和德黑兰方向出动兵力去接应。
  在红军部队离开德黑兰没多久,得到德军授意的巴列维立即暗示伊朗军队作乱,在城内乱成一团之时,德国和意大利伞兵火速空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德黑兰城防,然后德意志师和15装甲师的坦克部队一路狂飙,一天一夜就从伊斯法罕打到德黑兰城下,刚刚掉头回来救援德黑兰的红军部队迎头撞上了大批德军,在里应外合的配合之下,德黑兰城顺利易主,连同维京师包围圈里的部队,红军一共损失了5万余人。
  收复德黑兰、摆脱苏联人控制的巴列维年轻气盛,第二天就通电宣布加入轴心集团,并对英、苏宣战,同时分别就两国在伊朗中立期间悍然入侵的事情索赔1000吨黄金。现在伊朗除北部的大不里士尚在俄国之手外,其余全境都已解放。巴列维在宣布加入轴心的同时立即着手扩充伊朗军队,原本英、苏联合入侵时逃亡并隐藏在民间的很多军官纷纷前往德黑兰报道,民间关于复仇的声音越来越强烈。
  德国方面允诺支持伊朗10个师英式装备,条件是伊朗境内的所有原油产出和阿巴丹炼油厂由德国全权使用,另加几个地区的100年勘探和开采权,巴列维大笔一挥立即就同意了,还答应派遣3个师跟随隆美尔北上与红军作战,准备早日收复大不里士。
  “陛下,这就是虎式坦克。”拿下德黑兰之后,隆美尔又得到了一批国内援助,其中就包括齐装满员的508重装甲营。由于他第一时间指挥空降兵占领德黑兰并保护了皇室成员,让巴列维十分感激,再加上本来就对隆美尔十分崇拜,两人关系相处得非常好,相比被酒色财气掏空了身子、昏庸无能的法鲁克一世来说,隆美尔也更欣赏积极进取、一股子青春活力的巴列维。
  “我好想有这么厉害的武器啊……”看着虎式威武雄壮的外形并亲身体验了一把以后,巴列维为此深深地着迷,忽然转过头对隆美尔说,“元帅,能不能让我们也装备这样一个营,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这个……”
  “我明白的。”巴列维想起当初斯大林“援助”他一个T-34坦克团时那“指定用途、指定停放地区”的苛刻条件,再听说这次交战中T-34面对虎式被后者砍瓜切菜一般干掉的场面,诚恳地说,“我理解您的难处,我承诺拿到后归您指挥——我对您是完全放心的。”
  第二天柏林的回电就来了:同意出售,车价按60万马克一辆计算——这也是给日本的价格。由伊朗抽调人员去德国培训,必须接受过西方教育和正规军事教育,有车辆驾驶或火炮操作基础,能说德语或英语,培训费让伊朗方面看着给就是。德国承诺人员到位且验收合格的话半年内成军。柏林不附加其他政治条件,除必要的德国教官和联络官外,伊朗将来可自由使用这个装甲营。
  “我出20万,不,40万马克培训一个车组。”巴列维非常激动,他做梦也没想到有这么好的条件,德国不但答应以盟友价出售,而且还同意培训人员,更难得的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除了日本,现在连意大利都还没得到虎式呢。他以为是隆美尔在背后做了工作,握住后者的手连声说:“元帅,您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永远都记在心里,不管将来您遇到什么困难,只要用得上,我和整个伊朗会全力以赴。”
第070章
海啸余音(4)
  隆美尔对此心知肚明,知道自己在这件事上起的作用不大,关键还是元首下的决心,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无关——他向最高统帅部递交了有关伊朗军队战斗力的报告,通过这几天战斗的观察,他对悍不畏死的伊朗军队评价很高,认为其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比意大利人强多了,值得好好培养。
  最高统帅部对轴心各国陆军有秘密评估体系,设想最初是霍夫曼提出来的——穿越前他是钢铁雄心游戏的专家组成员。本来只是个大致评价标准,但在逻辑思维严密、凡事喜欢搞精密化的最高统帅部中,经过对历次交战案例的分析与解读,该评估体系变成了一整套庞大繁杂的东西,在标准作战装备一致的前提下,意大利陆军的平均水平是轴心陆军基准分——50分。克罗地亚人、埃及人、伊拉克人评估结果是75分,斯洛伐克人、罗马尼亚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是80分,匈牙利人和波罗的海三国是90分,芬兰人和俄罗斯解放军可得100分,德国给自己的评估是150分。隆美尔给伊朗人打了85分,认为介于罗马尼亚人与匈牙利人之间。
  据说意大利人很快有望摆脱垫底格局,因为西班牙人来了——柏林只给西班牙人定了45分。唯一让最高统帅部觉得难以把握的是日本陆军,从其战斗意志和基本单兵作战能力来看,可以拿120分,可从对机械化、现代化战争的掌握角度来看,顶多只有75分,主持评估工作的约德尔最后干脆不打分,只给日本人贴了个标签——目前全球最优秀的一战陆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6/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