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656

  1月19日,非洲军先头部队跨过埃及与苏丹分界线,在英军聚集的瓦迪哈勒法——这是英军脱离尼罗河水道并登上苏丹火车向南继续逃窜的必由之路,仅仅一个营、只有装甲车没有一辆坦克的德军侦查部队对近1万人的英军部队发起猛烈进攻,打得对方尸横遍野、满目疮痍,所有英军只想夺路而逃,没人愿意留下来阻击一下德军进攻,直到只有随身轻武器的澳、新联军赶到,用简陋的机枪、步枪和为数不多的迫击炮才堪堪抵挡住了德军,付出的伤亡代价高达近2000。
  1月20日,德军主力部队赶到,由于燃油和后勤供应一直供应不上,大军困顿于瓦迪哈勒法,但收获依然不小——澳新联军后卫部队被抓到了2000余人,英军撤退火车被炸毁了2列,伤亡又达3000余人,甚至包括2个上校。
  短短几天,从阿斯旺陆续逃跑的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军损失近万,从出发时的3万余人直接掉到了2万多人,无论是澳新还是英军,其士气均跌落到了谷底,而他们此刻距离苏丹首都喀士穆还有整整900公里。在后世,这一段从阿斯旺撤退到喀士穆的路程被称为血路,在德军一路追杀之下,成功撤退、无病无伤的盟军官兵最终没超过2000人,绝大多数人都倒在黎明之前。
  艾森豪威尔曾以为非洲军会因补给和燃油制约困顿于苏丹边境,但德国人用内河运输的办法完美地解决了困境:满载着补给、燃油和埃及步兵师的船队从亚历山大和开罗浩浩荡荡南下,无论是船只还是燃油、补给都是英国人遗留在有亚历山大港的战利品,凭借这些物资的帮助,到1月21日,非洲军就得到了继续前进的补给,他们的下一步思路十分清晰——沿着尼罗河两岸一直向南推进并直扑喀士穆。
  在另一个方向,巴顿率领的美国第2装甲师和英国第78步兵师比英国人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他们在索马里登陆后遇见了当地驻守的英国部队,获得了急需的后勤接济,且没遭遇任何敌机、敌军阻击,但飞行堡垒装甲旅在苏丹港登陆并进攻厄立特里亚的消息让巴顿敏锐地感到了危机——摩加迪沙太靠近沿海了,只要轴心组织一次登陆,不用太多部队,只要有一个装甲团和相应步兵,完全能够吃掉自己手里的这点实力。因此,他一边收拢部队向内陆撤退,一边拼命呼叫蒙巴萨希望得到支援。
  在飞机数量极其有限的前提下,面对救援拉姆斯登还是救援巴顿的困难抉择,艾森豪威尔只用了半分钟就做出了决定——该决定宣告了西路英、澳、新部队的死刑。
  按最初的想法,巴顿应当率领相关部队去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准备在那里积蓄力量并进行休整,但距离埃塞俄比亚最近的国境线也超过600公里,而他的部队除了两条腿,根本没有足够的运输工具。而且在巴顿看来去亚的斯亚贝巴也是一条死路,德军南下的装甲部队很明显会把后续进攻目标放在那里,在他的建议之下,非洲战区最后同意他率部队去1000多公里之外的肯尼亚并直接退往蒙巴萨。
  巴顿和其余2万多人一样,深一脚浅一脚走在索马里大地上——部队里全部车辆加起来最多只能搭载4000人,根本不足以让所有人撤退,但这难不倒物流能力拔尖的美国人,他们很快想出了好办法:整支部队每天前进10小时,分上午、下午两个半场,包括巴顿在内所有具备行动能力的官兵必须服从统一安排——每个半场中每人乘坐汽车1小时,步行3小时,休息1小时。巴顿将士兵们分为5波,每次卡车运走最后一波人员,通过让汽车来回开5趟的方式不断向肯尼亚境内滚动前进。
  心急如焚的艾森豪威尔搜集了他所能找到的所有车辆前去接应。比起纯粹步行来说,这样的行程安排更快一点,几乎每天能向前运动120公里左右,很多士兵抱怨,从生下来之后就没走过这么长的路。在这一点上,美国士兵天生存在不足,无论苏军、德军都有大量徒步士兵,只有美军官兵超过5公里以上都必须依靠车辆,这段行军近乎要了他们的老命。
  在整个过程中,为保障巴顿部队的行动物资供应,美国和英国的航空队真是拼尽了全力,所有航程足够的飞机无论是B-17轰炸机还是C-47运输机,都从南非起飞,先到马达加斯加岛上降落补充油料,然后再从马达加斯加转场到蒙巴萨,最后从蒙巴萨装载各类物资去索马里方向空投,油料、补给、医药,源源不断的物资通过空中走廊输送到这支庞大的军队头上……
第048章
蒙巴萨(3)
  为给巴顿的军队输送物资,艾森豪威尔又回到了自己早年最熟悉的参谋军官角色上,调集所有非洲战区可使用的轰炸机和运输机,甚至连停泊在蒙巴萨的“暴怒”号航母上的TBM舰载机也被拿来承担运输责任,即便这样,要靠空投满足一支远在1600多公里之外部队的补给依然非常困难,其挑战难度几乎不亚于远东的驼峰航线,所幸索马里没有喜马拉雅山这样的恶劣地形与天气,才使蒙巴萨运输集群保持了较高的出动率。随着巴顿的队伍越来越往南,空投补给的距离越来越短,也有更多的飞机能投入空投之中。
  空投补给的壮举和巴顿率部队徒步行军向南进发的无畏成为美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故事,虽然因战时保密的缘故不能对外披露具体细节,但巴顿拄着拐杖、斗志昂扬地带领手下步行在索马里大地上的硬汉形象却被随行记者永远定格在相片里。无论是蒙巴萨的艾森豪威尔还是华盛顿的罗斯福与马歇尔等人,每个人都把目光投射到了遥远的东非——这片他们根本不熟悉的土地之上,每天罗斯福起来要关注的第一件事就是巴顿的队伍走到那里了,他像个初学地理的小学生一样,一点一点把巴顿行军经过的地点和路线标注在地图上,并亲自计算还要过多久才能抵达蒙巴萨。
  “长官,前方发来电报,第一批运输车辆已与巴顿将军接洽上了。”
  “太好了!”艾森豪威尔欣喜若狂地站了起来,“情况怎么样?部队精神面貌怎么样?”
  “总体情况还可以,精神面貌也不错,但他们的身体很虚弱,随行医生抽查了部分官兵的身体状况,他们的体重平均轻了10-15磅……一路走来因各种原因减员的人数在300人左右。”
  “很好,很好,尽快把他们拉回来休整……”正在他庆幸救援工作基本告一段落时,忽然响起了凄厉的防空警报声,他皱起眉头问道,“怎么回事?”
  参谋们面面相觑,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电话已打了过来,一个惶恐不安的声音报告道:“长官,我们的雷达站发现不明机群,距离我们恐怕只有不到100公里了……”
  “什么?”艾森豪威尔大吃一惊,“是日本人?有多大规模?”
  “目前判断不出来,机群数量在100架以上,已通知战斗机部队起飞迎敌……”
  “好,我知道了,你们按预案进行防空。”他随手放下电话,和周围的一圈军官说,“来,我们继续……”
  “长官,您是不是先去防空掩体躲避一下?”
  “这应该用不着吧?”
  “您应该去,这是为您的安全考虑……”副参谋长怀特上校连拉带拽地招呼卫兵带走了艾森豪威尔,因为他对蒙巴萨的情况非常了解,虽然明面上有50多架战斗机担任防御任务,但其中大部分是比较落后飓风和战斧式,先进一些的喷火只有9架,而暴怒号航母虽然还搭载着一个中队舰载战斗机,但总数也不过是区区14架F4F。
  美军的估计相当准确,前来空袭的赫然就是从日本航母上起飞的德、意海航飞机,为此次作战,轴心三国组成了联合舰队,由日本联合舰队堀悌吉海军大将出任总指挥,轴心联合舰队的主要战术核心是机动舰队的4艘航母:翔鹤、隼鹰、瑞凤与龙凤。在冢原二四三率第一游击支队完成莫桑比克海峡追击后,又回索科特拉岛进行了补给与编队重组——翔鹤、瑞鹤大部分舰载机编队停留在岛上接收新飞机并进行针对性演练,而受伤的瑞鹤则在一队重巡洋舰和驱逐舰保护下通过苏伊士运河赶赴意大利维修。
  在舰队重组时,航母搭载的飞行力量也临时进行了变更:前期已完成训练、磨合任务的日本海航飞行员驾驶新飞机主要屯驻于隼鹰、瑞凤和龙凤,而在前期训练中精心挑选出来、最先适应上舰的德国海航飞行员则全部分配到了甲板更加宽大、起降更为容易一些的翔鹤上,为尽可能多地搭载飞机让飞行员们拥有实战机会,里希特霍芬还让飞机在翔鹤上临时进行甲板系留——整整多了9架战斗机,翔鹤承载的飞机数量从72架上升到了81架。
  这个决定在日本海军内部引起了高度关注,日本航母甲板上一直以来都是干干净净,而美国航母却进行了大量系留——不是日本海军不知道多带飞机的好处,但现实中确实又有很难克服的困难——比如日本没有弹射器,所以必须留较多、较长的飞行甲板,又比如日本飞机相对娇嫩和昂贵,露天系留很容易造成飞机故障。但在新的舰载机投入使用后,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Bf-219比零战马力更强,可以用更短的甲板跑道起飞;德国飞机和发动机制造十分可靠,不但不会出现日本飞机常见的漏油,连日晒雨淋之后的故障率也非常小,安全系留毫无压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日本这次会借瑞鹤维修的机会为其安装弹射器,而经德国改良的三款飞机在结构强度上已大大超过日本水平,完全可承受弹射起飞的冲击力——这就意味着系留更多飞机成为可能。
  “长官,我计算过了,如果不考虑弹射器因素,只采用大规模系留策略,机动舰队5艘航母至少可多搭载27架零战改(Bf-219被日本称为零战改,与之相提并论的还有彗星改、天山改),如果再考虑弹射器因素,总体上可多搭载47-51架飞机,相当于整整多出一条中型航母来。”草鹿龙之介兴奋地说,“这是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计算,而且多搭载的飞机是经过合理编制的,如果只考虑系留战斗机,则系留数量可突破60架。”
  但冢原二四三随后的言语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第049章
蒙巴萨(4)
  “可惜没太多时间了呀。”冢原二四三微微摇头,“能让瑞鹤在规定时间内修复完毕并安装弹射器就已超过了我的预期,如果5艘航母都安装弹射器,德国有没有这么多弹射器供我们用姑且不说,光工期恐怕就得花上半年。而且,这次出来并没有带太多飞行员,在前期作战损耗后,所有后备飞行员都已顶上都还没满编,再系留飞机的话找谁开?”
  “哎……”草鹿龙之介也只能摇头叹息:日本和德国相比,在飞行员数量上差距太大了,德国海航起步不过几个月,所有人员都是从空军抽调的,现在也建立了一支800人左右的飞行员队伍,具备稳定上舰能力的飞行员已超过了100人。而日本战前多年培养起来的海航飞行员经过累次损耗,到现在为止也只能维持在300人左右的低标准,这次联合舰队出发前还是狠狠搜罗了一批基地飞行员才补足了航母飞行员人数。所有人都不否认日本舰载机飞行员的精锐,但数量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死穴。
  德国飞行员目前的整体与后备规模虽然与美国没法比,但也建立了一支包括1000多名王牌(5架以上击落或类似战果)、近万人的飞行员(包括机组,很多是霍夫曼兼任空军司令后培养起来的)队伍,规模位居世界第二,而整体质量水平稳居世界第一,事实上由于德国没有重型轰炸机,海航飞机也不多,在剔除相关编制后,此时德国飞行员数量是超过美国的。最近一段时间里,机动舰队高层、留德三人组与里希特霍芬整日混在一起交流,在交谈中航空参谋源田实沾沾自喜地将飞行员扩充8倍的计划说了出来,还提起堀悌吉准备建立至少2倍于航母可容纳舰载机数量的飞行员。
  可等到里希特霍芬开了口,所有人都傻眼了:德国元首对目前空军规模很不满意,命令空军参谋长耶顺内克大将亲自主抓培养工作,通过将飞行尖子轮流征召回国培养学员的方式努力扩大飞行员队伍,并雄心勃勃地提出要到1943年末建立一支具备年产5万架飞机,拥有2万名飞行员,4000名王牌标准的空军,加上意大利要达到年产6万架飞机,飞行员总人数突破2.5万人的大空军,同时海航飞行员要突破2000人——日本所谓的8倍扩充计划在德国面前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另一个远远不及的是日本飞行员组织与编成问题:日本没有独立空军,飞机归属陆海军分别所有,不但培养方式不同,连驾驶机型都完全不一样,而德国至少飞行员在基础培养上是一致的,用的飞机也大体类似——拆除了着舰钩的He-218、Bf-219就是空军大力采用的新机型,这就为海航飞行员的补充提供了十分可靠来源。元首一声令下,拥有丰富对海攻击经验的空军部队,包括驻扎在挪威JG5联队,驻扎法国大西洋沿岸、意大利西西里岛、地中海等方向的飞行员(现在地中海方向的攻击任务已大大减轻了)都陆陆续续将建制变更到了海航——这也是没人觉得德国海航扩编到2000人是吹牛的缘故。而在日本,海军想从陆军弄一个飞行员比登天还难。
  眼看草鹿龙之介的脸色变得很差,冢原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别想太多,堀悌吉长官对此有通盘考虑,他又向德国订购了一套弹射器,德国承诺会加班加点在2月底之前完工交付,他准备带回国自行安装,同时我们还从德国获得了相关图纸,今后自己就可以仿造。所谓的学习和进步都是一点点来的,指望一步登天不现实,堀悌吉长官为什么要卖战列舰然后买这么多发动机?就是因为知道我们的技术和制造水平与德国相比还有相当差距,为不影响后续作战,我们必须买。”
  有一句话冢原没说出口:堀悌吉已开了口,如果日本国内发动机达不到德国的质量,他将继续想办法买德国货。
  就在两人交流舰载航空兵后续发展的同时,从4艘航母上起飞的日德飞行员已分成两个攻击波次向蒙巴萨方向挺近,这是德国海航飞行员第一次真正从航母起飞投入战斗,每个人的兴奋之情都溢于言表,虽然他们的离舰、着舰能力比不上日本飞行员,但在驾驶机型的熟悉度上远远超过了日本同行,再加这次投入战斗的飞行员都是层层选拔出来的尖子,特别是战斗机飞行员很多都是秃鹰军团出身、经历过西班牙战争的老油条,甫一见面,就凭借灵活的Bf-219与敌机纠缠起来,迅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战果。
  除此之外,包括清扫三重奏在内的日本战斗机飞行员也一拥而上,各自找准目标厮杀起来。一边是数量高达70多架新锐战斗机组成的进攻队伍,一边是各种各样50来架老式飞机组成的防御队伍,一边是精心准备、经验最丰富、能力最拔尖战斗机飞行员,一边是仓促迎战、经验不足、能力十分底下的菜鸟飞行员。结果可想而知,如果猎杀火鸡一般,一架架飓风、战斧、F4F战斗机被日德飞行员从空中揍了下来,整个过程如同猎杀火鸡一般轻松惬意。
  当“发现大型航母一艘,疑似英国暴怒号……小型战舰3艘,运输舰4艘”的消息传来后,坐镇翔鹤号司令塔、在小泽、源田实等日本高参协助下指挥整场空中战斗的里希特霍芬大将兴奋地站立起来,连一直以轻松平静口吻交谈的冢原二四三和草鹿龙之介也愕然地转过头:“还有航母?”
  “雷击机立即负责击沉航母与其他舰艇!”里希特霍芬果断下达命令,就在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第二波出发并负责带队的日本雷击王村田重治已率领Ju-98编队发动了进攻。
  但在他之前,已有俯冲轰炸机发现这个诱人的目标,抢先扑下去进攻了,气得他在耳机里大骂“混蛋!混蛋!”
  按照最初的计划,进攻中由战斗机负责解决并牵制敌机,He-218负责解决近岸防空火力和敌军机场、仓库,而挂载鱼雷的Ju-98才负责对付港口内可能存在的海军。可人算不如天算,谁也没想到前来迎战的英美战斗机部队这么不经打,没过几分钟就全部被日德飞行员纷纷击落,无事可干的战斗机们立即客串起对地攻击的角色,打得地面防空火力一片狼藉——这又抢了俯冲轰炸机的活,于是He-218反过来又来抢Ju-98的活。
  虽然雷击队现在驾驶的Ju-98速度远远超过了当初的九七舰攻,可问题是He-218比Ju-98飞得还快,速度不但大大超过了老旧的九九舰爆,就连当初的零战也不是对手。于是停泊在港内,刚刚接到防空警告,连速度都还没起来的英美舰艇就成了头号目标,而速度慢、体积大、价值高的暴怒号航母显然成了最诱人的目标——更要命的是,这艘航母上的舰载攻击机去扮演运输队了,战斗机中队已被全部干掉了,除了军舰上仅有的防空火力,他们根本找不到任何反击手段。
  村田重治亲眼所见有6颗炸弹投中了暴怒号,其中至少包括一枚500公斤级的航弹,从瘫痪战斗力的角度来说已达到了目的——反正他也没有舰载机可以起飞,但事到如今,雷击队不能空着手回去,他不顾火力是否过剩的后果,降低高度将鱼雷发射了出去,跟在他身后的三架德国雷击机也只好把鱼雷投向了这个目标。
  可怜的暴怒号在3分钟之内连中8颗炸弹,3条鱼雷,别说一条区区巡洋舰改建的航母,就是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在这里也得跪,很快这条航母迅速下沉、死得不能再死了,结果水深不够,甲板顶还露在外面,顺带把主航道都给堵死了。
  而余下的攻击机无事可做,只好把鱼雷投向了港内停泊的运输机和小型军舰,就这样还有He-218抢功——那艘刚刚从马达加斯加赶来,为蒙巴萨输送汽油的运输舰成为第二个牺牲品,一枚250公斤的航弹击穿了甲板,一直落到货仓里爆炸,引爆了里面堆积的汽油并引发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所有的飞行员都面面相觑,这是击中弹药库了?可这明明是条运输舰啊!
  躲在防空洞里的艾森豪威尔呆呆地看着涂着旭日丸、铁十字的飞机在蒙巴萨上空飞舞,各方面报上来的消息让他差点咬碎了钢牙:全部战斗机悉数被击落,岸边防御体系被摧毁、机场被炸得满目疮痍,包括暴怒号在内的7艘军舰或运输舰被击沉……现在这些飞机开始攻击起其他有价值的目标来,包括雷达站、仓库、油库都不放过,甚至还有战斗机深入港口,肆无忌惮地用机枪扫射起地面部队来。
第050章
蒙巴萨(5)
  面对敌人肆无忌惮的杀戮,艾森豪威尔感觉自己的心似乎都在滴血,忽然间他想到了什么,立即紧张地通知下去:“告诉现在往索马里方向空投的机群,任务完成后在内陆寻找合适机场降落,千万别再返回蒙巴萨了……”
  当所有飞机都完成进攻任务后,蒙巴萨整座城市变成了一片火海,到处都是滚滚的浓烟,轴心联合舰队的飞机损失不过区区11架,其中7架是在空战中被击落的,4架是在对地、对海攻击中被防空火力被击落的。
  “打得好!打得好!”所有的军官都在手舞足蹈,而返回航母的飞行员们也在渲染使用新飞机作战后取得的显著成果,并要求地勤们尽快补充油弹,准备对蒙巴萨发动第二轮进攻——由于所有船舶目标均已击沉,攻击机这一次也要换上炸弹出击。
  里希特霍芬对第一波的战果非常满意:翔鹤号一共弹射起飞了81架飞机,除16架Bf-219担任舰队掩护机没有投入对外作战外,有65架飞机投入了作战,返回母舰的共有60架飞机,作战中只损失了5架飞机,而日军航空兵的损失也与德军相仿,只损失了6架,他们击落的敌机多达近50架,而这11架飞机的飞行员不一定全都丧生了,一会舰队将出动水上飞机进行搜救,尽可能将飞行员挽救回来。虽然降落时翔鹤号上好几架飞机都出了问题,但没酿成特别大的事故,飞行员们安然无恙地抢救了下来,而那些破损的飞机则被眼疾手快的地勤们推入海中,免得对后续降落造成损害。从这一点来看,稚嫩的德国海鹰已可以承担起重任来了。
  里希特霍芬特别满意击沉暴怒号航母这一意外收获,根据各方面情报综合分析并结合今天的战果分析:英国正规舰队航母目前只剩光辉级4艘,其中有3艘在太平洋战场作战(不知具体名称),英国在本土最多只有一条光辉级舰队航母留守。在推断兵力时他压根没想到,英国确实还有一艘航母(不挠号)未出现在远东战场,但也并非如他估计的那样在本土屯守,该舰在8月份时中了好几颗炸弹,一直在美国诺福克船厂维修,预定要到2月底才完全修复完毕。加上维修完毕后的测试、返航时间,意味着英国人在北海方向至少会有2个月的时间没有正规空母。英国海军也知道自己的虚弱实质,因此一方面手忙脚乱地从远东召回2艘光辉级,一边又命令几条护航航母狐假虎威地扮演舰队航母角色恐吓德国海军。
  “准备发起第二波进攻,重点攻击目标是物资仓库和各类港口设施,要让美国人拿不到物资,用不了港口,彻底瘫痪整座蒙巴萨城……”他果断地下达了命令,同时他又给海军司令部雷德尔发去秘密电报,告诉他英国人在北海最多只有一条航母,正是“海啸计划”抓紧发动、千载难逢的机遇。从海航这次表现来看,尽快与齐柏林号完成磨合并发挥战斗力的难度并不大,拥有蔡司公司的德国人在光学、观测领域远比日本发达,如果一个海航飞行员能在翔鹤号上凭借引导和自身经验成功着舰,那在齐柏林上降落就会更加容易与轻松。现在该是他头疼挑选哪些人员首批上舰的问题了。
  冢原二四三微笑着看着他指挥,并提醒道:“倘若发现敌目标有超过我方认知的舰队,同时第一波反映特别顺利的话,应当注意加大对周边的搜索力度,看看是否有漏网之鱼,同时谨防守军发起反击……”
  被提醒之后的里希特霍芬才想起来:与敌机交战的飞行员也好,去空袭机场或航母的飞行员也好,没有一个报告说看到敌军的轰炸机或攻击机,显然这当中出了什么问题。
  草鹿龙之介对此也表示怀疑,虽然大家不相信英美还有航母潜伏在周围,但都认为必须对蒙巴萨各个方向进行仔细搜索,不放过一切可疑之处,同时要将舰队掩护战斗机的数量再次提升,防止那些漏网的轰炸机或攻击机前来进攻舰队。
  就在各舰陆续弹射飞机准备发动第二波攻击时,总指挥堀悌吉的第二道命令下来了:“各炮击舰队全速前进,展开对蒙巴萨炮击,其余舰队按预案护卫机动舰队向前突进50海里。”
  “提前了?”里希特霍芬迷惑不解:不是说午后行动、利用夜幕对港口发起炮击么?现在才刚过9点就下达了这个命令,但既然有明确命令,早已心痒痒的各舰立即遵令执行,在总旗舰武藏号带领下以25节的速度朝蒙巴萨扑去。
  由于周围300公里的侦查都没有发现敌舰队,因此机动舰队准备的第二攻击波主目标依然是港口,为加强舰队防御,高达54架战斗机被留下来掩护——反正蒙巴萨方向的战斗机和机场基本都被清空了,轴心联合舰队拥有绝对制空权。
  蒙巴萨港口内的地下指挥部内,在日、德飞机退走后,艾森豪威尔一边指示部队冲出来展开救援,一边咬紧牙关听着各方汇报上来的紧急情况,2个多小时后,越来越多的信息涌了进来:
  “陆基战斗机和舰载战斗机(也配置在陆地机场上)一共损失52架,其中47架在空战中被击落,5架在地面或起飞阶段被击毁,约有33名飞行员成功跳伞,目前搜救成功者17人,其余人员失踪,另俘获日、德飞行员各两人,我机场被全面摧毁,油库、弹药库发生大爆炸,损失极大,唯有地下深埋的3号油库安全。机场守军、地勤与其他人员伤亡400余人……”
  “在港口停泊的军舰、运输舰或商船全部被击沉,暴怒号航母堵塞了航道,目前已成功救援海军官兵和水手2000余人,估计在空袭中失踪、阵亡的人员不少于2000……”
  “码头、近岸工事遭敌重点攻击,大约24门中大口径高射炮被摧毁,剩余防空火力大约还有12门,40mm和20mm小口径高射炮群剩余一半,整体伤亡超过700人,码头各物资仓库共有49个,其中17个完好无损,被废墟掩埋,仍可抢救的14个,其余仓库完全毁灭或尚在中起火,其中2号弹药库、5、6号两个汽油、柴油库被摧毁,1号重油库正在起火,目前无法援救……”
  “各地面部队基本都进入防空工事躲避,暴露在地面的坦克、装甲车、火炮与高射炮遭到敌军进攻,损失轻微,总体伤亡不超过100。”
  “雷达站、通信枢纽遭到破坏,目前正在抢修,供水、供电设施基本完好,但医院人手不足,药品、血浆供应短缺,急需援助。”
  艾森豪威尔刚刚命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挽救伤员,凄厉的警报声重新响起,第二波空袭部队又来了,这次重点是近岸各防御工事、炮台与各仓库与建筑物,在500甚至800公斤航空炸弹的攻击之下,各处防御工事被一扫而空,蒙巴萨彻底变成不设防的状态。
  下午3时许,空袭飞机刚刚退走,设在山顶的观察哨惊恐地发现,黑面上出现了一片黑压压的军舰,正以较快速度向港口扑来,接到警告的地下指挥部内乱成一团:德国人要强行登陆?
  还没等他们想明白是怎么回事,庞大的轴心联合舰队炮击编队已抵达了指定位置,在25000米的距离上,炮击以武藏号460mm口径主炮为引导率先发起,担任炮击舰队总指挥的是意大利海军司令伊亚金索海军上将——在三国联合舰队编成时,为平衡三国关系,一致决定由堀悌吉担任总指挥,里希特霍芬担任海军航空兵总指挥,而以伊亚金索担任炮击舰队总指挥。虽然这样的人员配置与指挥能力未必是最强的,但至少三国间的平衡掌握得很好。
  维内托号战列舰上,伊亚金索正有条不紊地为各舰分配炮击目标,因为日本战列舰的炮弹没法获得补充,只能象征性地打7-8轮齐射,炮击主力由意大利人担当,在塔兰托、马塔潘角等多次海战中铩羽而归的意大利海军终于等来了扬眉吐气的时刻,三艘利托里奥级战列舰共27门381mm口径主炮猛烈开火,德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官克兰克上将(他因黑海战役、北非登陆战役有功,已比历史提前几个月晋升为上将军衔)指挥的斯特拉斯堡号战列巡洋舰随后也加入炮火大合唱的队伍,然后是各重巡洋舰203mm舰炮依次开火。
  由于蒙巴萨港口炮台实力不强且在第二轮空袭中大部被摧毁,炮击舰队放心大胆地逼近进攻,从25000米开始,一直打到距离港口5000米为止,在水上飞机引导下,炮弹落点十分准确——港口沿海20公里的地带化为一片废墟,各种建筑物、炮兵阵地和具有军事价值的地点都被中大口径炮弹洗礼了一遍,就连深埋在地下的油库和电话线也被超重口径的炮弹掀出来摧毁。到这时,艾森豪威尔终于明白瓜岛守军遭遇舰炮密集轰击、伤亡过半的场面是怎么一回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