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4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3/655

  农业社会小农经济的特色就是自给自足,所以对于生产资料的应用有一种“千秋万代”的倾向。一个农具恨不得爷爷用完儿子用,儿子用完孙子用。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但是在工业时代,生产资料落后了就要被淘汰。维持旧有的生产资料表面上能够节省成本,但是与耽误的生产增量一比,这种“节省”比浪费更可怕。
  同样是三千人的厂,一年生产三千吨,人均年产量一吨。花费三倍成本改造之后,年产量三万吨。人均年产量就变成了十吨。这可比增加三个老式厂的成本要低的多。就算是产品价格降低一半,利润照样飞速增加。
  “我说的采购法,指的是以后对合成氨以及后续产品,会采取采购的办法。招标书上会有采购的要求,各省根据自己的情况参加招标。能符合条件的,我们就用。不能符合条件的,那就好好找问题,寻求帮助。解决你们为什么比不上别人的局面。”韦泽板着脸讲着这件事。
  吕定春眼珠转了转,他大声问了一个问题,“修厂的钱谁来出?”
  这个问题问的真好,瞬间,所有目光都落在韦泽身上。“修厂的钱由中央来出。”
  没等第二个问题出现,韦泽继续说道:“厂修在哪里,就归哪里管。修在省里,省里管。部委修的厂,部委来管。”
  不少委员听了这个之后都舒了口气,上百人同时发出这种声音,仿佛在会议室里面刮过了一阵风。
  没等省里面的委员露出欣喜的表情,韦泽冷冰冰的补充道:“我还有话要说,这种建设和技术支持,以及未来的技术改进对谁都一样。如果出现经营不善,产品质量有问题。追究起来的时候,那就不要再给我找任何理由。咱们搞三定这么多年,定分工,定岗位,定责任。万一出了问题,就按照这个来抓。抓住谁,就按照规定处罚谁。这就没什么情面可讲。”
  即便是面对这样的说法,省里面也觉得很开心。这么久以来,都是部委不要的产业才丢给省里,合成氨是省里第一次拿到了和部委一样的新东西。而且从规模上讲,部委只有三个厂,省里面至少都有一个厂。以前天差地别的对比也变得对省里更有利。
  对此高兴的人自然是有,不过心里面依旧不满的人也有。阮希浩没想到韦泽居然抛出这么大的一个题目,而且在合成氨方面一开始就拿出了一个对省里非常有利的方案出来。这让阮希浩觉得有些茫然。他不认为几天前激烈的斗争已经过去,近十年的积怨终于爆发了。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头,斗争从国务院闹到中央委员会。省里可以说憋足了劲,可被李维斯轻易的一步步化解。中央委员会投票结束之后,韦泽就跟没事人一样继续起了新的议题。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这种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变化让阮希浩难以接受。
  微微眯缝着眼睛看着一众中央委员,阮希浩觉得不可思议。没心没肺也不能到这样的地步吧!难道这件事就真的这么过去了不成?
  然而韦泽坦然自若的发表着他的看法,下面的同志也必须跟着韦泽所说的方向继续进行,包括阮希浩自己也没办法直接与韦泽闹。这么多年了,总是韦泽提出方向,提出方案,下面的同志执行。大家即便是想闹,也只能在韦泽画好的圈子里面闹。省里也好,部委也罢,还真的没人敢来掀韦泽的桌子。
  阮希浩带着极大不爽看向雷虎,又看向胡成何与柯贡禹等人。他们也是军队里面的老首领,可是这帮人硬是能够带着一群亲信袖手旁观,眼瞅着省里的兄弟受欺负。阮希浩终于发现自己大概是算错了力量对比,在中央里面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既不倾向于部委,也不倾向于省里。他们唯一服从的只有韦泽一个人,只要韦泽不公开表态,这批人就不会强烈的表示出自己的立场。只要整个局面没有发生什么天翻地覆的改变,他们就能稳稳的享受当下拥有的一切。对这些人来说,大变动反倒未必是他们乐于见到的。
  阮希浩越想越气,但是却生出一种惶惑的感觉。他本以为省里面抱团一闹,局面就会大变。真的这么闹了一番之后,阮希浩才发现事情和他想的大不相同。
  心里面有事,阮希浩就露听了不少话。等他稍微定了定神,却听韦泽说道:“……人大本来就承担着沟通基层的责任,有关于社会保障的工作是个需要细致宣传的工作。单靠政府是不行的。”
  一听到人大,阮希浩心里面更加不爽起来。此次斗争的转折点莫过于李维斯把人大扛出来当做挡箭牌。若是没有人大这个挡箭牌,怎么都轮不到李维斯轻松过关。看来省里对人大的态度与阮希浩很接近。短暂的沉默之后,吕定春说道:“都督,人大喜欢添乱。”
  “是人大喜欢添乱,还是你们的工作原本就准备的不充分?”韦泽并没有认同吕定春的看法。
  “都督,本来好好的事情,只要人大一插手,就能弄得人一肚子气。”吕定春可没有附和韦泽的话。
  “我们在中央讨论的都很好,到了人大之后,他们问东问西。还乱讲话。和这个有关无关的,说了多少遍,他们都能找出各种理由出来。”吕定春说的很笼统,不过也算是实话。
  “那只能说明中央自己讨论的时候就考虑不足,这才会被人大给问住。若是中央的讨论本来就很完整,而且工作上也跟有完整性,我不认为人大就能问住省里。”韦泽不容置疑地说道,“所以,我是觉得这次人大会议要做出些改变,增加人大质询的职务。现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把这些问题给讲清楚。”
第142章
更正确的选择(十三)
  国家兜底的政策以极快的速度得到了完成,然后韦泽强行推动召开了人大会议。
  “国家要发钱么?”人大代表们得知了国家兜底政策之后,几乎所有代表第一反应都是如此。兜底很容易被理解成“有求必应”,在这么一个时代,有求必应的最好体现莫过于给钱。
  中央委员会对人大的这种反应并没有过激的情绪,韦泽早就把人大有可能的几种反应讲述了一番。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情,大家错愕之后或许会引发愤怒。对于已经提前预防的问题,大家的反应自然平和的多。
  哪怕是连吕定春这样的家伙,在面对本省人大代表的时候,也不得不耐心的解释一下,“兜底不是要发钱,而是遇到生活困难,揭不开锅,可以得到政府的提供的免费支持。”
  人大代表们中岁数有些比较大,听了这么一个解释,年长一些的代表们问道:“是不是跟施粥一样?”
  吕定春的心里相当不爽,因为年长者提起施粥的时候语气是比较轻蔑的。而年轻代表好奇的瞪着眼睛听着长者说话,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施粥是怎么一回事。即便是听说过,也没见过。
  年长的代表一看就是村里来的,老先生砸吧了一下嘴,带着农民特有的狡狯表情说道:“现在村里真的不缺这口饭吃,国家要是真的想给点好处,那就给钱吧。”
  一提钱,吕定春心中大怒。以前是人多地少,那口饭真的比什么都金贵。现在三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根本不缺耕地,城市的快速兴起又让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生活。除了极少数真正的鳏寡孤独,有手有脚又不缺地,怎么可能缺那口饭吃呢。现在从国家到省里,从政府到民间,缺乏的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钱!
  省里面和部委闹到水火不容,是因为钱的分配。吕定春就是这场冲突的主力干将之一,不过看到人代表坦率的提出了不要口饭,要发钱的态度,吕定春心里面也是大怒。他当年参加造反的队伍就是因为在一次施粥里面两边打了起来,即便是那稀薄的粥水也引发了当地流氓无产者的窥觑。为了能多弄到几碗粥,施粥的场所大打出手。吕定春的一个堂弟被打成重伤,没几天就过世了。心怀深深的恨意,吕定春偷杀了当地吴举人家的一条狗,吃了几天饱饭。有了力气之后,他拎着把破柴刀,冲进那些流氓无产者聚集的破庙,不管青红皂白连砍了好几个人。撒了这股恶气之后,吕定春义无反顾的投奔了起来造反的太平军。
  现在有点类似施粥兴致的行动竟然被人如此蔑视,吕定春觉得自己本深深的侮辱了。虽然用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施粥在吕定春的价值观里面有着深刻的印象,甚至改变了吕定春的人生。所以吕定春不容自己重要的人生坐标被人蔑视。不过这些都属于复杂的心理学范畴,吕定春既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更没有时间去考虑这等事情。愤怒的情绪在神经回路中以极快的速度奔腾着,吕定春吼道:“想要钱就自己去挣,国家只管不饿死人。不管有钱没钱!”
  被吕定春这样的大人物一通猛批,所有代表们都愣住了。他们固然对吕定春的地位颇有敬畏,不过也对吕定春这突然爆发的情绪有些莫名其妙。
  不仅仅是吕定春,所有省的人都面对差不多的局面。只要天下太平,人民就愿意拿起锄头。当国家承担起基础水利建设的时候,人民就会利用这些建设来多生产粮食。但是此次所有省的人大代表对于国家的兜底方案看法都挺一致,“要是能给钱就好了。”
  21世纪的时候网络上有个改编的段子,“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56种话,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钱不够花!钱不够花!钱……不……够……花!”
  韦泽的个人理想在民朝终于得到了实现,民朝只存在公民,民族身份统统属于中华民族。文字汉字,发音普通话。而且韦泽还志得意满的写了一篇文章,先把基于封建传统的欧洲民族观点冷嘲热讽一番后,韦泽阐述了他的看法,“……所谓民族,是对过去现象的一种总结。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随着大一统的国家体系的完善与进步,民族也将随之消失。在大一统的工业时代再提民族,只是用民族来为经济矛盾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均衡做借口……既然所谓的民族并非从宇宙诞生的时候就存在,那就没有任何理由要维持到宇宙终结去……”
  如此傲慢的发言并没有引发反对的声浪,甚至都没有引发反对的声音。19世纪末的中国本来就没有所谓民族的理念,现代民族国家的基础是工业化,是经济区域,中国这么幅员辽阔的国家地理复杂,有着大大小小的天然经济区,有着多种多样的种植与畜牧区域。一句“这是个经济问题”就挑开了真相,在民朝初期的时候,说实话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民族问题能靠说实话来解决,钱不够花的问题却不是说句实话就能解决的。韦泽在21世纪的十来年,正好是中国处于“钱不够花”的时期。摆脱了饥饿的威胁之后,中国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与之相反的是,整个蓬勃向上的中国随机产生了对财富更大的渴望。
  如果是酸儒,大概就会用“人心不古,道德崩坏”来做评价。甚至还会嚷嚷出“礼崩乐坏”之类的屁话。韦泽自己是不会这么看待那个时代的。摆脱了饥饿的威胁,只是中国发展走过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终点是人民看到有机会致富的起点。在肚子都吃不饱的时候,肉体这个唯物的存在自然主导了人民的主要想法。当肚子终于能够吃饱,精神也适应了这种局面的时候,对财富的渴望自然而然的就发生了。至少在韦泽看来,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生产力发展到这样的水平,即便是没有理论性的考量,这种几乎是本能的东西也会自然而然的出现。
  但是这帮中央委员们的看法和韦泽有很大不同。对与韦泽来说,饥饿从来不是在他肉体和精神中处于决定性地位的强烈冲动,但是对于韦泽的手下来说,饥饿是一件非常实实在在的感受。
  人民对于饥饿的遗忘之快,让不少中央委员们非常不爽。
  “这才吃了几天饱饭?就一山望着一山高啦!”阮希浩满是不爽的评价并没有引发反驳,大部分委员都很认同这话,包括在其他方面与阮希浩站在完全对立立场上的委员也是如此。只有极少数的几个委员对此并不赞成,不过他们的人数是如此稀少,以至于他们根本不敢开口说话。
  韦泽扫视了一圈,就看到了这几个人。沈心是一个,王明山也是一个,还有几个出身不错的家伙,大概也是因为没有经历过饥饿,所以他们本能的对阮希浩的这种说法不怎么赞同。
  看着这几个人,韦泽脑海里突然冒出了“出身论”几个字。韦泽并不赞同出身论里面那种“天然”的观点,不过若是把出身论当做一种分析的手段,而不是当成亘古不变的永恒结论来看待,人的物质经历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某一部分反应。
  就在韦泽的脑海里面进行着这种理论性思维的时候,阮希浩继续抨击着人大代们表现出来的“恶行”。
  “人大就是靠不住,这帮人只懂得打自己的小算盘,只知道挖国家墙角。这件事不能让他们瞎掺乎,兜底的事情必须由政府来决定。”
  阮希浩的话回响在会议厅里头,相当一部分委员微微点头。在粮食总量超过中国国内需求的时候,向遇到困难的人提供粮食,这还在委员们的接受范围之内。可是直接提供金钱的帮助,这就完全超出委员们的接受范围。
  眼瞅着支持者越来越多,阮希浩忍不住继续说下去,“我是觉得,还是别让人大掺乎太多事情。现在人大已经惹了不少的麻烦了。”
  这话是阮希浩的真心话,正因为他真心,所以立刻就有了不同意见。李维斯发言了,“我倒是觉得这次的事情只要告诉人大国家是不会给钱的,然后就行了。人大有自己的想法,决定权可不在他们手上。我们没必要对人大限制太多。”
  李维斯这次能够化险为夷,很大程度上就是充分利用了人大。见到阮希浩试图削弱人大的作用,出于政治考量的本能,他也得出来反对一下。
  于是对人大的权限,一场争论又开始了。支持者或者反对者其实都没考虑人大本身的问题,双方仅仅是出于自己的立场而决定了支持与否。
  韦泽并不想立刻掺乎到这样的争论里头去,所谓真理越辩越明。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若是没有针对人大的激烈讨论,人大永远都只会是一个不起眼的部门。
  此时秘书从外面进来,送给了韦泽一份文件。韦泽打开之后只看了几眼,脸上就露出了一种不怀好意的笑容。这种笑容令很多人很熟悉,这是韦泽准备动手时候才会出现的表情。那些机敏的家伙已经停下对人打的争论,开始注意起韦泽的表现。
  那份文件里面到底写了什么,这是很多人最在意的事情。
第143章
更正确的选择(十四)
  货币的职能第一是承担流通的功能,第二是作为社会公认的财富。在流通方面,托了中国几千年的铸币史,官方发行的人民币很容易就被中国人民所接受。但是在财富方面,人民币则显得不足。
  19世纪末全球流行的是金本位,货币直接与黄金挂钩。在现阶段,中国人也好英国人也罢,拿着英镑就可以去英国银行兑换黄金,英镑作为世界范围内响当当的货币,固然靠了英国的大舰队,却也不完全是靠了英国的大舰队。
  与英镑一比,人民币靠的是中国的生产力。不管是中国人或者外国人,拿着人民币就可以在中国购买到商品。流通功能足够了,作为财富的功能却明显不足。这也是人民币在欧洲的扩张遭到欧洲抵触的根本性原因。欧洲普通人不可能为了买那点商品,万里迢迢的从欧洲跑到中国来。如果中国不是金本位制度,想在欧洲乃至全世界进行金融扩张,就有着天然的劣势。
  然而秘书拿来的报告貌似能解决这个困境,中国在南部非洲的兰德金矿的勘探工作终于取得了重大进展。当地布尔人组建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和中国签署了协议,中国获得了在当地开采金矿的许可。这里就是后世著名的兰德金矿所在,面对现在东非霸主的中国东非行政区,德兰士瓦共和国上层的心里面当然惴惴不安,不过协议就是协议,生意就是生意。除了采矿许可之外,中国方面还签署了与德兰士瓦共和国一起出资修筑铁路的协议。葡萄牙在东非的殖民地当局很识趣的答应中国修建一条从海港到德兰士瓦共和国的铁路。
  韦泽虽然是很坚定的法币支持者,不过任何坚定都要面对现实的考验。如果不是中国对货币需求量太高,金本位的货币真的不适合中国,韦泽只怕也对金本位屈服了。现在看到有了一丝实施金本位的可能,韦泽心中的震动不言而喻。脸上露出些异样的神色,那还是因为韦泽已经能够沉住气。若是再年轻些,他只怕是没办法稳稳坐在主席台上继续参加会议。
  即便如此,等中午休会的时候,韦泽还是把王明山、雷虎、沈心等政治局成员召集起来。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情况,央行行长王明山已经激动了,“那个金矿有多大?”
  “据说非常大。”韦泽尽量风轻云淡地答道。不过大家相处了几十年,韦泽的表现是瞒不住这帮老兄弟的。他的语气和神情已经让大家看到事情非常非常有分量。
  “要我们海军出动么?”海军司令丁汝昌立刻兴奋的问。
  “那得看英国人是什么反应了?”韦泽笑着回答了这个问题。
  “拿地图来。”雷虎对非洲素来没啥兴趣,对于这个听都没听说过的德兰士瓦共和国,雷虎根本不知道是在哪里。
  等地图在黑板上挂起,大家一看德兰士瓦的位置,不少人忍不住笑了。中国的海上西大门马达加斯加对面是葡萄牙人的殖民地,葡萄牙人的殖民地再向西就是这个德兰士瓦共和国。中国从德兰士瓦购买的矿石通过即将修建的铁路运送到港口,再从港口运到马达加斯加进行冶炼,粗炼之后的黄金运回国内进行精炼。只要无人阻挡,这条路线甚至不用投入更多的力量去维护。
  “都督,你这是能掐会算啊。”雷虎把目光从地图上挪开,扭回头笑道,“本以为马达加斯加就是个海上堡垒,没想到从那种地方都能赚到钱。”
  的确,最初政治局讨论建设马达加斯加的角度完全是一个军事考量,马达加斯加本身作为海军基地,能够拱卫中国的西大门,能够保护东非行政区的经济利益。这个岛本身并没什么值得一提的产出。可金矿出现之后,马达加斯加就有了重大意义。一旦出现冶炼中心,这个岛的价值自然一飞冲天。
  “如果黄金的产量非常大,我们是不是可以采用金本位?”王明山作为央行行长,提出的也是他的本行问题。
  韦泽下令用大笔黄金购买了广大的土地,这不仅仅是一笔钱,更是巨大的财富转移。英国的黄金财富大大增加,这也是英国佬肯卖地的重要原因。中国虽然得到了生产资料,生产力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提升,不过这在世界角度来看并不等同与财富增加。中国人民丰衣足食那是中国的私事,中国商品卖到全世界那是从全世界吸收财富,体现财富的黄金白银被中国大量弄走,这对于贸易出超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种重大威胁。
  如果中国采用了金本位,就意味着人民币也被赋予了财富,这对于人民币在全世界的扩张有重大意义。王明山对此很是上心。
  “黄金的产量是有限的,就算是两万吨黄金,你准备怎么推行金本位?”韦泽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美国佬最后都没能坚持金本位,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到美元与黄金脱钩,如日中天的美国满打满算也只坚持了29年。美国当年拥有的黄金储备和工业实力,以及美国建立起的那个联盟,根本不是现在的民朝能与之媲美。这个事实也是韦泽能够坚持的原因所在,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在穿越前,韦泽知道美国搞QE,硬是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倒了一个新境界。超发了海量的货币,在量维持的局面下还能维持住美元的地位。即便是有各种其他因素在其中起到很大作用,这件事情本身可谓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如果这时候还是金本位,只怕美国逃不了29年大萧条的命运。
  王明山还想继续和韦泽谈论这个问题,作为央行行长,采用金本位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不过这种高深的经济学问题并不是政治局的委员们感兴趣的事情,黄金白银对于这帮穷人出身的兄弟来说代表着财富,不过他们的经历让他们认为铜钱才是流通货币。现在铜钱变成了纸币,这并没有让他们感觉有什么不对。
  货币问题对于这帮政治局委员来说或许高深,不过这些久经考验的老军人从韦泽的态度中看到了端倪,而且稍微动动脑筋,大家也能想到一个极大可能。中国若是在这个大金矿里面捞到巨大的好处,别的国家是不会乐于见到这样局面的。
  “要和英国打仗了么?”雷虎提出了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英国当年为了夺取兰德金矿,最后发动了布尔战争。这场布尔战争是在极为悬殊的实力下展开的战争,结果并没有值得讨论的必要。如果英国佬肯搞种族灭绝,杀光布尔人并非难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3/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