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2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8/655

  这种驯服代表的是毫无作为,大臣们只等着慈安与恭亲王奕訢发话,反驳没有了,不管具体执行的时候会不会实际上推三阻四,但是这帮人口头上都是立刻服从。
  讨论了一圈之后,竟然让慈安与恭亲王奕訢完全唱起了独角戏。下了朝之后,恭亲王奕訢愁眉苦脸的回到家里,刚进家门。他的大福晋就焦急的迎上来,“王爷,我听说好几家王爷都开始安排家人去关外了!”
  恭亲王奕訢一愣,他急忙问道:“都是哪几家?”
  大福晋一连说了七八家,都是满清的王爷与旗主出身的高官。恭亲王奕訢登时就呆住了,王爷倒还好点,他们总算是去上朝了。那几个旗主出身的高官居然因病请假,恭亲王奕訢原本以为他们是愁坏了。现在看他们竟然也在为北京完蛋做准备呢。
  满清经常说关外是满清的根基,是龙兴之地,不过这也只是满清众多谎言中的一个而已。关内的犯人若是不够死罪,也不是什么罪大恶极之辈,经常会被判“发配关外与披甲人为奴”。在满清看来,与关内的花花世界一比,关外只是一个苦寒之地,谁也不真的认为关外是什么重要所在。
  现在不仅汉人开始逃散,连满人也开始为自己的后路做准备了。恭亲王奕訢呆呆的站在院子里面根本不知该说什么。大福晋看恭亲王奕訢这幅模样,她以为恭亲王奕訢是在考虑怎么跟风,她焦急地说道:“王爷,咱们也得赶紧先派人去关外准备一下吧!”
  虽然这话听着极为刺耳,恭亲王奕訢却也没有怒斥自己的大福晋。大福晋也是在为恭亲王奕訢一家考虑,殉国理论上是非常壮烈的事情,但是越是朝廷重臣越没有这种打算。好不容易爬到这样的高位,高官重臣们所期待的是享受权力带来的一切,殉国这种打算从来不在他们的考虑列表里面。
  恭亲王奕訢突然甩开大福晋抓住他手臂的手,大踏步向门外走去。边走边喊:“备车,进宫!”
  已经没有再说的含含糊糊的任何必要,恭亲王奕訢就把自己所知道的率直的告诉了东太后慈安。慈安还是如同平常那样凤目微睁,态度端庄冷静。可恭亲王奕訢能够看得出,就在这几年的时间里面,有一种东西从慈安身上慢慢被消耗。那东西是发自内心的坚毅。听到朝廷王爷与重臣都在为逃出关外做准备的时候,慈安整个人仿佛都被一下抽空了。执掌大权的东太后慈安现在如同一个内里空荡荡的白瓷娃娃般坐在宝座上。
  看着慈安的模样,恭亲王奕訢心中也是一沉。他与慈安结成盟友,以雷霆手段发动政变解决了八大臣,掌握了朝政。在那之后的恭亲王奕訢固然辛苦,慈安也抗住巨大的压力履行了太后该做的事情。光复军的行动打破了这一切,韦泽以十几万大军开始北伐的时候,满清的末日也清楚明白的展现在面前。但是恭亲王奕訢心中却没有埋怨,慈安几年来一直在于满臣们做着斗争,若不是慈安竭尽全力,只怕满清内部早就大乱起来。看着慈安此时罕见的软弱模样,恭亲王奕訢心中突然涌起了一种难以扼制的保护冲动。
  扑通跪倒在地,恭亲王奕訢盯着慈安大声说道:“太后,奴才无论如何都会保太后安全!”
  慈安身子一阵,她眼圈微微红了红,却很快就恢复了以往的镇定。东太后慈安缓缓说道:“恭亲王,若是现在朝廷开始安排退出关外的事情,朝廷里面谁会反对?”
  见慈安到了此时考虑的还是朝廷大事,恭亲王奕訢心中更感到痛楚,他大声答道:“回禀太后,定然有不少人会反对。奴才以为谁反对就让谁先去关外,这帮人嘴上说什么都不可信。太后让他们先去关外,只怕这帮人心里面高兴的要死呢!”
  恭亲王奕訢也不再扭捏作态,以当下北京变成了满人城的现状,光复军杀到北京城下之后定然会毫不留情的屠戮起来。与其那时候一起死,还不如现在赶紧往关外撤退。恭亲王奕訢其实已经感觉到北京这个花花世界某种程度已经变成了一种诅咒,只要还盘踞在北京,满清朝廷,八旗就只会希望自己百余年的生活继续维持,他们所要做的一切都是让这种日子永远的维持下去。只有逃出北京,在关外重新聚集起来,这些人才知道天下已经发生了可怕的变化,才知道他们应该振奋起来。
  所以慈安正在思忖的时候,恭亲王奕訢继续大声说道:“还请太后带着皇上先移驾到承德,若是太后不走,这帮人是绝对不会动弹的!”
  “这不可!”在旁边一直被慈安与恭亲王奕訢当空气的西太后慈禧终于忍不住说话了。
  恭亲王奕訢把视线从尖脸凤目的慈安身上挪到了圆脸三角眼的慈禧脸上,他对慈禧的态度可就没有对慈安这么恭敬,恭亲王奕訢率直地问道:“为何?”
第188章
河南之变(八)
  “没有僧格林沁的蒙古八旗,我等又怎能解决了八大臣。现在就去承德,我们手里的兵马是谁?”慈禧毫不在乎的盯着她的小叔子恭亲王奕訢的眼睛,用从容的语气说道。
  这坚定的态度让恭亲王奕訢忍不住想起了五年前,在发动辛酉政变之前,三个人也是如此坦率到直白的进行着对话。想到那时候的局面,恭亲王奕訢的语气缓和下来,“那怎么办?”
  慈禧权欲很重,更是野心勃勃,在光明正大决定朝政的时候能力虽然不足,但是牵扯到勾心斗角的时候,她的看法却是有独到之长。恭亲王奕訢决定听听慈禧的意见。
  慈禧的三角眼眨了眨,用颇为狠辣的声音说道:“命文祥从山东带兵回来,同时密令曾国藩带亲信的湘军赶回京城。等他们到了京城之后,我们就向承德去。谁反对的话就让他们留在京城好了!”
  这计策虽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却以抓兵权为首要任务。步军统领文祥和僧格林沁都是辛酉政变的干将,此时更不可能背叛慈安等人。湘军的曾国藩是久经考验的忠臣,到了此时还能坚定的为朝廷效力的汉人官员可是凤毛麟角。有这两支军队为根本,慈安、慈禧、恭亲王奕訢与小皇帝同治四个人就能代表了权力核心。那时候谁不能紧跟朝廷的,就可以留在北京让光复军解决他们。
  损失些满人王爷与重臣或许是损失,但是让这些不可靠的王爷与重臣跟在身边更加危险。慈禧首先考虑的自然是她自己的利益,其他的不可靠人等都属于能够放弃的部分。更别说这些人中间有多少是在辛酉政变之后不得不屈服于两宫太后的,出现了逃离北京的事情之后,他们可保不准就会再掀旧账。
  经历过辛酉政变,铲除杀戮了八大臣以及他们的势力,即便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訢或许曾经有过妇人之仁,血淋淋的事实也把他们教育成了果断之人。派遣密使前去联络文祥与曾国藩,开始收拾必须要收拾的物资。此时根本不是大费周章弄到京城内人尽皆知的时候,君不密丧其国,臣不密丧其身。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訢都非常非常清楚此事。
  当然,满清也没有放过在洛阳的李鸿章,他们给李鸿章公爵发了一道旨意,让李鸿章带兵东进,侧击到了黄河以北的光复军。没人相信李鸿章能够赢得胜利,在满清高层的考虑中,假如李鸿章真的能够带兵出击,光复军歼灭这位颇能打仗的李公爵怎么也得两三天时间。在危急关头能争取两三天的时间可是非常重要的。
  有什么君主就有什么臣下,李鸿章公爵更早的卖掉了他那精于算计的主子,对未来的新主人,李鸿章同样有很清楚的判断。光复军的眼里是揉不了沙子的,既然这支强悍的军队自身已经到了所向无敌的程度,他们对于软弱的投降者就不会有任何的宽容。此时李鸿章要做的就是证明自己同样能打,做不到这点的话,李鸿章顶多通过投降活下去,他之后的人生也就仅仅限于能够活下去而已。
  攻打洛阳的陈玉成即便不知道城内李鸿章的想法,也明显能够通过城内清军的抵抗感觉到李鸿章死战到底的决心。这让陈玉成讶异之外也感觉到了颇为棘手。
  太平军召集陈玉成回天京城长安召开军事会议,目的就是要讨论对光复军的对策。洪教主甚至放下了他这几年专心编书的事情,连续好几天与太平天国众将讨论此事。当然,洪教主更多的是在诅咒韦泽必将遭到上天惩罚,暴死之后还会在死后下地狱变臭虫。这种话众将根本没放在心上。摧毁拜上帝教的不就是洪教主本人么?
  当年洪秀全在广西被抓,搞类似降神行动的有大大小小几十号人,“天父”杨秀清是早期太平天国首领们最后决定的事情。等洪秀全在天京城杀了杨秀清,宗教上的合法性就彻底破产。“天父”既然都能杀,那么大家心知肚明的指使者洪秀全死后会有什么结局?连洪秀全按照教义都会下地狱,他说的话还有人信么?
  大家此时自然都开始转向翼王石达开,这位太平天国的早期核心将领此时是唯一有能力对抗韦泽的光复军的人。而且现在的选项也只剩了两个,早打还是晚打。
  晚打就是等光复军打上门来。根据光复军的行动来看,他们还是以打满清为首要选项,可满清的地盘就剩了那么一点,最多三年五年就会被彻底解决。那时候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光复军打过来,没人觉得太平军真的能够抵挡的住。
  早打就简单点,太平军再次与光复军接壤,杀进四川把光复军撵出去四川就是早打。这么做很容易,接下来之后就是太平军与光复军进行全面战争。即便光复军没有夺取所有满清的地盘,可光复军也不是现在的太平军能击败的力量。
  这种讨论实在是令人郁闷到要死,陈玉成格外觉得郁闷。他作为太平军里面著名的悍将,早打晚打都得上阵。所以陈玉成干脆就提出了是不是尝试着与韦泽和谈的方案,如果太平天国归顺了韦泽,但是在西北有实际掌握的权力,这种结局无疑是最好的。
  刚提了个头,还没来得及说道后面的部分,陈玉成就遭到了洪秀全的怒斥。洪教主看来还是抱着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的意思,他绝不肯屈居任何人之下。若不是众将们挡着,洪教主大有把陈玉成杀了的意思。
  白天开了朝会,晚上众将开小会。陈玉成这次得以把自己的想法完整的告诉大家,包括翼王在内的众将都比较倾向于这个建议。洪天王可以觉得自己是世上唯一真主,可太平军众将都是当别人小弟的,现在的老大不可靠,如果有一个可靠的老大能容得下他们,大家也没有一定要自己当皇帝的打算。
  没等这个计划继续商谈,陈玉成就得知洛阳丢失的消息。负责刺探的兄弟禀报说,洛阳城内再也没有太平军,也没见到有大队逃出来的太平军。若是估计没错,陈玉成的英王府与他的手下只怕都被杀光了。
  太平天国众将都是大惊,此时也管不了与韦泽的问题,太平天国立刻派遣三万人马,让陈玉成领兵夺回洛阳。洛阳实在是太重要了。有洛阳,从河南进入陕西就能有缓冲,没有了洛阳,太平天国的敌对力量可以直接进攻陕县与潼关,这两地失守之后,敌人下一步就可以直奔长安。
第189章
河南之变(九)
  头几天攻城,陈玉成还大量使用了火炮。三天之后,陈玉成的炮兵就很少大规模攻击。时不时的打几炮,这个还是必须的,总不能让李鸿章那么舒服的守城。但是动用十几门炮一通猛轰,如此规模的炮击消耗太大,太平军承受不了。
  李鸿章的洛军主力出身淮军,对于炮战颇为熟悉,水平比陈玉成所部只高不低。对方没有炮击,李鸿章立刻稳下心神。他整天在东城门那边盼星星盼月亮的等着光复军的救兵。
  8月19日,救兵终于等来了,光复军先头部队的一个骑兵连出现在城东门外,李鸿章亲自前去迎接。骑兵连长和指导员用狐疑的目光看着洞开的东门,以及东门外以李鸿章为首的一众穿着淮军军服的清军。以往大伙见到清军立刻就打,即便是面对俘虏不能打杀,可那时候也是我众敌寡。此时一个骑兵连面对几十倍的降军,总感觉不对头。
  只是大家也只能想想,骑兵连的最大任务不是针对李鸿章。部队穿城而过,没多久城头洛军的旗子倒下,一面光复军的军旗在西门上迎风招展。而城门一开,光复军的骑兵部队开了出去。
  太平军此时暂时没有攻城,探马把最新的变化告知了陈玉成。陈玉成听了之后心里面觉得极为不爽。他能理解李鸿章投降了光复军,李鸿章即便投降了太平军也只有死路一条。可眼看有可能到手的洛阳变了煮熟的鸭子,心中的闷气自然是可想而知。
  “英王!不能放过李鸿章啊!”部下纷纷建议。
  陈玉成也是花费了极大的气力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他说道:“对面光复军出来了,我们先去会会他们,看看是不是李鸿章搞鬼。”
  双方一碰头,陈玉成就知道这不是李鸿章搞鬼。对面几十名骑兵都骑着罕见的高头大马,那军装,那马刀,以及他们背上背的步枪。若是李鸿章能够凑起这样的骑兵部队,他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被打得龟缩城内。
  交谈之后,陈玉成了解了光复军的要求,既然李鸿章已经投降了光复军,太平军还是回陕西去吧。
  这个要求刚说完,陈玉成的部下们就大骂起来。“李鸿章的人杀了我们英王府的人,你们说让我们走我们就走么?”
  “你们想让我们走,把李鸿章交出来!”
  “交出李鸿章,再说让我们走的事情!”
  陈玉成其实已经决定撤退,但是他也没有阻止部下这么吆喝,他的英王府上下被杀了个干净,虽然家属在天京城长安的英王府驻扎,给洪秀全当人质。可现在的英王府里面的不少人也是跟了他很久,若是不能报仇,陈玉成心里面也有根刺。
  骑兵连长倒也没有生气,在李鸿章与太平军之间,光复军对太平军更有好感。连长说道:“你们不能再进攻洛阳,若是大家有什么想法,等我们军长过来之后再谈。这样可好?”
  光复军没有立刻把脸撕破,太平军诸将也就坡下驴,解了对洛阳的包围,在西边的营地严防有可能遭到的突袭。
  突袭却没有,军长与政委倒是来了。双方在约定场所谈了一次,陈玉成得到了一个令他几乎不敢相信的条件。杀光洛阳英王府的是白帽军,光复军同意让太平军对白帽军动手,包括清洗白帽军的家属。但是李鸿章手下的汉人军队却不能动。
  陈玉成与参加会谈的几名主要将领看着光复军的代表,终于忍不住问道:“你们为何要如此做?”他们绝不相信光复军会如此好心,这里面一定有光复军自己的打算。
  “英王,我问你个问题,你觉得你先是汉人,还是先是个信拜上帝教的人。”政委笑道。
  英王陈玉成根本不信拜上帝教,所以他那秀丽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快,然后没好气地说道:“我当然先是汉人!”
  政委正色说道:“我们光复军区分敌我的首要之事就是是否自认汉人。咱们都从广西出来的,广西当地壮人、瑶人、苗人、黎人,你问他是要当汉人还是要当其他名号的人,他们肯定要说要当汉人。只要他们是要好好过日子的,这就是自己人。起冲突是一码事,咱们广西土客之间有仇的还相见就杀呢。但是,有些人,他们顶多说我是信XXX的,这就不是自己人。你们要找他们报仇,我们支持啊。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中华民族,但是新中国只有一个中华民族!”
  陈玉成没接受过光复军的现代民族国家教育,对最后几句不是很清楚。可他非常清楚的明白了两件事,光复军对绝大多数人是接纳的,光复军对某些人是不会接纳的。就此延伸来看,太平天国的绝大多数人都属于光复军可以接纳的对象。尽管心里面颇为忐忑,陈玉成也认同了光复军提出的条件。
  李鸿章就更简单了,他连前任东家都能弃若敝履,对于一部分纯粹是利用的手下自然没有什么感情。于是一部分人的命运就被决定了。
  作为正牌二甲进士,李鸿章对光复军的理念,或者说韦泽的理念理解的更透。韦泽可以接受内部的纷争,不同的理念。但是韦泽绝不能接受任何人把其他理念凌驾在“我首先是中国人”这个理念之上,谁把其他认知凌驾在我首先是中国人之上,韦泽就不会放过这种人。
  了解了这个理念之后,李鸿章觉得极为庆幸。之前的太多事情终于能够串起来有了一个结论,原本韦泽对满清的宣传在李鸿章看来是一种纯粹的为了打倒满清而进行的宣传,现在看这仅仅是韦泽所坚持的理念的一个针对性阐述而已。一位未来的皇帝竟然有如此强烈的理论坚持,这让李鸿章忍不住陷入了深思。
  满清的朝廷并不知道自己的“三等公爵”已经完全抛弃了满清,当然满清让李鸿章从洛阳出兵向东侧击黄河以北的光复军,目的也是让李鸿章送死而已。
  8月22日,曾国藩的湘军居然就距离北京城只有不到一百里了。根据跑回来禀报的密使言道,曾国藩的湘军并没有试图与光复军决战,而是在河北稍加休整就向京城撤退。恭亲王奕訢听了之后心里面大不高兴,他觉得曾国藩这么不战而退实在是说不过去。
  慈安却评价道:“曾国藩若是全军覆没,只怕光复军就一路打到北京。这对我等有何好处?既然他已经到了,那就让他在京城西北驻扎。”
  北京西北是通向承德的方向,见慈安完全做好了前往承德的准备,恭亲王奕訢也只能听从了慈安的安排。
  曾国藩虽然退的快,光复军进军速度也不慢。只是见到曾国藩大有退到北京城参与防御的迹象,混编军也觉得有些头痛。此时最好的战略自然是在黄河以北歼灭曾国藩以及其他满清地方武装,然后集结兵力攻打没什么战争经验的北京。一旦有实战经验的湘军与京城的八旗汇合,在防御上就会遇到很大问题。混编军数量毕竟只有两万人,这支军队在北京旁边骚扰一下戳戳有余,可真的投入攻打北京城就完全不足。
  混编军的同志们都在南京的陆军学院进修过,大家知道南京有着中国最大的城墙体系。北京比南京稍差。见识过南京之后大家就知道两万人想占领这么大的城市到底有多难。想把敌人在北京城一举尽歼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部队暂时停下了脚步,他们用信鸽传送消息的同时,期待着后续的部队能够早点上来。兵力超过五万之后差不多就能实施围死北京的作战方法了。
  拜了光复军混合通讯体系,韦泽只比在开封的雷虎晚了大半天就知道了情况。韦泽对满清亡国有印象,这个强盗集团的成员不愧是天生的贼骨头,对于危险感知远超常人。在那个只要走错一步就是被杀尽的时刻,他们比谁都能放软身段。咸丰逃离京城,慈禧与光绪逃离京城,这帮人从来不以北京为意。
  所以韦泽赶紧下令,要求雷虎加快向北京进军的速度,尽可能的堵住满清逃脱的可能。经过通讯系统的努力,六天后雷虎的第一道军令才到了混编军那里。9月6日,混编军连续两天急行军赶到了北京城下。然而两天前,也就是9月4日,满清的两宫太后、小皇帝、恭亲王奕訢等核心成员已经在匆匆赶到的文祥带领的五万八旗军以及曾国藩三万多湘军护卫下前往承德去了。
  混编军此时也没有打探到这个情报,他们只是封锁了北京各城门,等待着后续部队赶来。
  在9月6日,光复军海军没有受到任何阻挠,轻松的在天津登陆后把头一批三万人的部队送上了岸。部队直接杀进了已经无人防御的天津,接着不顾疲劳向着北京进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8/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