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267部分在线阅读
第185章
河南之变(五)
“政委,您这是第二次到黄河边了吧。”有年轻参谋忍不住问道。
雷虎被逗乐了,这不是他第一次见到黄河,这是第三次见到黄河。头两次是二次北伐的期间在徐州附近渡过黄河。十年后等雷虎回到徐州,黄河不见了。这辈子能遇到一回这等奇事,也算是很有趣的经历。
黄河没有南方的水系那么大,但是浑黄的河水看着比南方的水更具质感,在河道里面滚滚而去的仿佛不是水流,而是泥汤。南方出身的参谋们都被这条著名的大河给震慑住了,甚至有点没话找话的意思。
在河面上是船只往来,大队人马正在乘船渡河。黄河南岸的河滩上到处都是军队,对岸也有着大量已经渡河的部队。这雄壮的场面极为热烈。
雷虎没有回答参谋的问题,他说道:“这次派遣一个混编军北上,却不知道他们能表现的如何。”
“政委觉得他们能打下北京城?”参谋长也有些不安的问道。
雷虎瞅了瞅参加过二次北伐的参谋长,他反问道:“你觉得他们打不下来么?”
参谋部不吭声了。混编军由两个步兵师与两个骑兵师组成,总兵力在两万左右。参谋长也曾经参加过二次北伐,那时候韦泽的部队数量比这次还少点。两次的北上部队相比,人数,装备、训练、技战术水平,现在这次的部队居于全面上风。甚至出发的距离都不同。那次韦泽从庐州出发,一路打到天津附近。这次从郑县出发,若是走同样的距离,这支部队只怕都能打到山海关去了。
见到参谋长不吭声,雷虎正色说道:“他们只要打到北京城下,他们就能占领北京城。我是这么判断的。”
这是在雷虎司令部里面做出过讨论,英军打到北京城下之后,咸丰皇帝就夹着尾巴从北京城逃窜到承德去了。现在光复军的陆军打到北京城下,海军载着部队直接去抄天津,一旦两路汇合,北京城内的高官贵戚们可以说是插翅难飞。雷虎是认为满清小朝廷只怕会选择跑路。
当然,有不同意见的也不是少数。北京对满清来说不是一座城市这么简单,北京是满清的象征。让光复军拿走北京,意味着满清连根基都保不住。失去了北京之后,满清就完全沦为一个地方小势力,再也不是什么“朝廷”了。为了维持住朝廷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满清想必会在北京城负隅顽抗一下的。
当然,光复军情报机构也收集到了一些情报。在满清里面有种说法,关外才是满清的根基。这种说法在光复军看来就是一个大笑话。关外的粮食都难以自给自足,真的有几十万不懂生产的满人突然跑到关外,光吃饭就是个大问题。当年冬天能够不饿死人就算是满清足够能干啦。
这种事情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参谋仗叹口气,“这件事等部队打到北京城下就知道了。不过海军能更快行动起来么?如果海军真的能够在半个月内开始进攻天津,我们就有可能把满清朝廷给留在北京。那可就省大事了。”
雷虎心里也很赞同,但是他说出来的却是另外的话,“先别想那些了,咱们赶紧把苗沛霖那厮给灭了,靠木船运输物资太慢,走运河调集一批船到黄河来。”
参谋部也有过这方面的考虑,所以参谋长就与雷虎谈起这个来。谈了一阵,大家又忍不住带着自利者的心态埋怨起湘军跑得太快。若是围歼湘军前后花掉七八天,现在只怕已经解决苗沛霖,开始向山东北部进军了。
“现在的部队真的是比咱们那时候强太多了,装备不用讲,以后打仗直接坐火车,坐轮船。”参谋长有着新的联想。
雷虎却没有被这样的憧憬迷惑住,他笑道:“等全国解放,通了火车,国内哪里还有仗可打。再打都得打到国外去,到时候只怕还是得靠走路,靠骑马。”
参谋长想了想,点头应道:“倒也是!”
正说话间,通讯参谋穿过人群跑到雷虎面前,他立正敬礼,“报告政委,李鸿章派人前来求救!”
雷虎花了好几秒钟才想明白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他皱眉说道:“李鸿章向咱们求什么救兵?”
通讯参谋答道:“李鸿章派人来说,陈玉成带兵杀回洛阳,他兵力不足只能暂时守住洛阳。既然政委已经答应李鸿章投降的事情,他现在只求我们现在去接受他的投降,顺道救援他一下。”
“呵呵!哈哈!”雷虎被这话给逗乐了,虽然明知道李鸿章的请求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李鸿章说的这么顺理成章,这里面蕴含的巨大槽点让雷虎不得不放声大笑。
参谋部就是个劳心的部门,参谋长可没有这么轻松,他皱着眉头,“若是我们去援救,那就正式和太平天国打起来了。”
雷虎当然能想到这点,他点点头,“反正一定会打,我们先问问军委到底打到什么地步。”
说完这些,雷虎突然叹道:“为啥电报一定要有线啊!若是没有线,咱们站在这里发个电报就能直接告诉军委消息了!那样得多好啊!”
参谋长对这话也万分赞同,有线电报那真是好东西,在徐州的时候几千里距离也不过是一天就能把消息传个来回。现在雷虎在郑县,得先用快马把消息传到徐州,再从徐州发电报给南京。这里面最花时间的竟然是从徐州到郑县的往返距离。
可想到在虚空中传递情报,参谋长笑道:“政委,若不再军中,谁说能够千里传音,我一定觉得是神仙手段。你说了之后我也觉的我们将来能做到,可真的想起来我们是不是都变了神仙。若是没见到有线电报之前,打死我也不信就那么一根线,两台发报机,就能在几十里内那么快的传递消息啊!”
雷虎也笑了,“哈哈,咱们土改时候修铁路,群众见到火车自己在铁道上自己跑,也觉得那是妖法呢!群众上了火车的时候还到处找踩车轮的牛马在哪里呢。”
说起这些有趣的事情,大家放声大笑,暂时就把李鸿章给忘到了一边。
洛阳城上,李鸿章指挥着洛军正在对城下的太平军猛烈射击。城外的民房已经被拆除,太平军最擅长的穴功法就是靠民房作为掩护,直接打一个通向城墙的地道,在城下埋设炸药。
三天前的时候,英王陈玉成带兵猛扑洛阳,看那气势汹汹的模样大有把洛阳一举拿下的架势。李鸿章固然感到心惊,却又觉得自己的前程遇到重大转机。当时他敢飞夺洛阳,战略判断的基础之一就是光复军与太平军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光复军拿下四川之后,双方的战争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局面。
现在光复军的雷虎已经表示愿意接受李鸿章的投降,以洛阳的重要性,只要李鸿章能够抵挡住太平军,光复军到了洛阳之后定然对李鸿章的辛劳高看一眼。所以李鸿章干脆就向人心惶惶的部下把最新变化讲了一部分,当然这部分内容是经过篡改的,他告诉众将,光复军已经来劝降,李鸿章也接受了他们的要求。要不了多久,光复军就能赶来挽救洛阳。
这消息固然让一部分属下战意尽失,同样让一部分部下觉得前途有了保证。至于洛阳的白帽兵们,他们屠了英王府,与太平天国已经是死仇,若是洛阳城破,他们一定会落到家破人亡的地步。所以洛军在陈玉成的猛攻下咬牙死顶,硬是抗住了陈玉成的猛攻。
好不容易又打退了一轮太平军的猛攻,李鸿章一屁股坐在城头大口的喘着气,空气中的硝烟味道弥漫,李鸿章早习惯了这种环境,从闻到就咳嗽,变成了现在的安之若素。
李鸿章的副手周盛传气喘吁吁的跑到李鸿章身边禀告道:“大人,粤匪已经被打退。”
洛军成军不过几个月,将领基本都是从淮军带出来的。那帮一流的人才当然不肯跑来给李鸿章效力,他手下第一大将就是周盛传。
听周盛传禀告的消息,李鸿章勉强笑道:“干的好!”
激战之后人往往忘记了很多约束,生死关头都经历过,洛军又是这么一个危机局面,周盛传也没有那么多顾及,他问李鸿章,“大人,我们此时若是扔下洛阳往京城去,怎么也不会吃亏吧。为何要给光复军效力,他们来不来还是两说!”
其他好几位洛军将领得知李鸿章投靠了光复军,现在都处于罢工状态,对于还肯奋力作战的周盛传,李鸿章苦笑道:“你觉得是能打出去的军队厉害,还是只能守城的部队厉害?”
周盛传一愣,虽然不知道李鸿章这是什么意思,周盛传答道:“自然是能打出去的厉害。”
李鸿章继续说道:“现在天下局势里头,朝廷完全是个守势,光复军席卷天下之势已成。太平军的事情你也知道,光复军若是不放他们一马,在江宁就能要了太平军的命。你说这三方比起来谁厉害?”
周盛传当然不是傻瓜,听了这话之后他也完全明白了。当然,周盛传在得知李鸿章投奔了光复军之后还肯跟着李鸿章打仗,他内心深处自然也知道光复军十之七八将吞并天下,投靠胜利的一方,是这些乱世人们的本能。凡是做不到这些的都已经死了,或者即将死去。
第186章
河南之变(六)
韦泽在踹椅子之后让秘书们不要把这件事说出去,但是韦泽觉得心里面还是不安。按照他学到的有关保密的事情,所谓的“你们不要把这个说出去”,只是让那些散播的人把“都督不让我们把这个说出去”放在传播的首位。对于人性,韦泽不是很有信心。
然最出韦泽意料之外的却是卫队长吕胜忠忍不住插的一句话,“谁没有过什么邪火?那是自己的事情。但是若是你们出去把这个说成了是雷虎政委惹都督生气,那就是挑拨离间。挑拨离间是什么罪名,你们总知道吧!”
这一句话就让秘书们完全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大家当时就保证绝不会去挑拨离间。看着那些明白过来问题的面孔,韦泽觉得自己的思想工作实在是够差劲。秘书们不是心理医生,他们最畏惧的不是道理,真正对他们有威慑力的是组织上的惩处。一句调拨离间的罪名胜过大段的对个人觉悟的讲述。
韦泽最初觉得吕胜忠干的不错,不过他想了一阵之后还是觉得自己没办法完全学习吕胜忠。用权势来恐吓部下固然是统治者最得心应手的工具,但是这种事情本身的副作用太大。就如同韦泽可以肆无忌惮的使用他的号召力一样,这种透支的做法以后会向韦泽索取高昂的代价。
但是这只是小事,韦泽此时根本没空对其深思。因为韦泽这边终于没有表现出负面的情绪,他在政治局把最新的变化告诉大家的时候,政治局的同志也没把这个当多大件事情。既然突击战变成了平推,大量部队杀进北方四省,湘军在黄河南岸覆灭还是在黄河北岸覆灭,已经没有任何本质区别了。
军委会议上,大家更没有嘲笑雷虎的意思。都是老军人,一看湘军逃过的路线就知道,雷虎无论如何都追不上。虽然理论上骑兵的确有猛追的可能性,但是骑兵可是光复军花费极大的兵种,真的出了差错,导致骑兵部队重大损失,那算是谁的责任。雷虎比较保守的做法得到了军委的认同,换了军委其他人做指挥官,也都是一样的选择。实际上雷虎用骑兵歼灭五千淮军步兵的行动已经足以证明雷虎在对骑兵的使用上比其他人强很多。
新计划中雷虎指挥八个军攻击北京城,海军则配合浙江军区的部队进攻天津。海军的计划是先占领威海,在那里建起一个转运站。有这个转运站,估计最多一个月时间就能开始向天津运输五万以上的部队。即便雷虎此时没有打到北京城下,仅仅海军运输的部队就不是满清能够抵抗的。
这些事情商量完之后,韦泽提出了几个更具体的要求,竭尽所能夺取满清的文献、资料、藏书。特别是怡亲王府更需要注意,那里据说有《四库全书》的全本。在韦泽的时代,四库全书基本被毁灭了,历史上此时怡亲王府里面据说还有四库全书。
此时光复军这边不缺乏逃出北京的京官,地图部门受命制作了北京的地图,以及各种文献档案库位置,王爷王府内部的地图。
这些工作看着琐碎,倒是挺花时间。刚把头绪理出来,有关李鸿章投降的电报就到了南京。韦泽一点都不怀疑这位大清著名的裱糊匠会投降,李鸿章或许是个能人,却不是一个有风骨之人。危机关头完全不用指望此人的忠诚心。
倒是要不要正式与太平军撕破脸,这件事让军委感觉很是麻烦。陆军司令胡成和问道:“都督,咱们要不要去追加军费?”
韦泽被这话给稍微骇住了,大家基本都是太平军出身,即便是现在分道扬镳,韦泽也有点觉得军委对太平军未必是太急于动手。结果胡成和一句话就把这种想法给击破了。
胡成和表了态之后,接着说道:“让四川军区北上汉中,我觉得基本就够了,即便追加也追加不了多少。”
“兵力不足啊!”政治部主任沈心也叹道。
韦泽最初觉得这话的确没错,但是转念一想就发现里面的问题了。据说满清鼎盛时期有90万军队,光复军现在的军队总数已经轻松突破了百万,加上正在不断扩大的铁道兵与工程兵,未来军队总数达到300万看来没有太大压力。更何况现在开拓南海的基本单位也属于半军事组织,这么计算起来,军队真心有可能打倒空前的五百万甚至更多。
人口未必有满清多,军队数量是满清的至少三倍,即便如此,各个地方还认为军队数量不够多。这种矛盾听起来实在有点滑稽。
只是再一想,韦泽反倒释然了。工业国可以集结起来的力量根本不是农业国能够相比的。韦泽的军队与英军战斗力或许差不多,可以摧枯拉朽的消灭满清的军队。军队战斗力越强,国家的动员力也越强。美国二战期间甚至动员起了一千多万的军队,当时美国人口还没有两亿呢。这就是工业国,这就是现代国家的基本能力。
想到这里,韦泽也不怎么激动了,他说道:“如果陈玉成看到我们拿下洛阳之后立刻退兵,那我们也乐得先拿下北方四省。若是陈玉成一定要打,我们也只能打了。到了此时,虽然我们想晚点打,不过这个还未必完全由咱们说了算。这个预算,我到时候与财政部说吧。”
讨论用了半天,电报信息一来一回用了不到一天,而从徐州到郑县,一来一回路上的消息则用了四天。雷虎命令两个军前去洛阳,如果李鸿章真的投降,那就接收洛阳与李鸿章的部队。如果李鸿章是玩假投降,那就毫不客气的把李鸿章干掉。
雷虎则指挥兵力沿黄河东进,直扑开封。解决了开封之后,下一步就是解决山东南部的苗沛霖。对于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韦泽的命令只有一句话“坚决消灭!”
第187章
河南之变(七)
恭亲王奕訢的马车经过京城的大街,前后左右都是护卫,开道的卫队骑在高头大马上驱赶着敢于拦路的人,整条街道上的行人都站到了道路两边。此时天气很热,马车两边的窗帘都已经掀开,恭亲王奕訢看到街道两边没什么人,倒是乞丐的数量大大增加了。
从半年多前开始,海上与洋鬼子的交易完全断绝,廉价的米、粮、各种生活品再也没能进入京城。恭亲王奕訢原先还觉得这种贸易无穷尽的吸纳着朝廷的钱财,等到贸易中断之后,他才发现靠朝廷自己的能力根本征集不到足够的物资。在海上贸易中断之前,京城的物资虽然匮乏,价格倒也没有离谱。现在京城物价飞涨,特别是粮食价格一飞冲天,别说小百姓的生计,连王府都感受到的沉重的压力。
朝廷已经开始猛烈打击囤集居奇的奸商,但是效果基本等于零。粮商们居奇倒是有,可囤积是万万谈不上的。能够供应京城的粮食现在完全来自直隶,河南、山东战火纷飞,别说运粮到京城,两地的粮食自己还不够吃呢。
在京城有几十万的八旗子弟及其家属,这帮人根本要吃要喝,可京城哪里有足够的食物。这件事在朝堂上已经吵翻了天,但是吵架归吵架。满人上百年不事生产,满人连基层官员都没几个,主要依靠汉人的地主以及官僚负责税收。那些有能力的汉人官员已经跑了个干净,即便在直隶,官府的体系也已经基本有名无实。
最新的汉人恩科更是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奇迹,两个月内三百名汉人进士全部跑了个干干净净。而朝廷里面汉人官员比例从十分之一暴跌到不足三十分之一。估计这个比例也就努尔哈赤的时代能够与之比拟。
逃离北京的不仅是官员与考功名的人,甚至连汉人居民也开始大量外逃。他们外逃的理由或许因为不断逼近的战火,更重要的理由是在北京城里面的物资完全被用在旗人身上,再留在北京只怕得饿死。到了乡下怎么都能讨一条活路。
曾经热闹非凡的北京城越来越冷清,这座城市也越来越变成满人的城市。作为道光皇帝的亲儿子,咸丰皇帝的亲弟弟,恭亲王奕訢内心强烈支持强化满人的地位。现在北京几乎成为满人的城市,这个事实又让他害怕起来。曾国藩的湘军被光复军撵过黄河,眼瞅着光复军就要渡过黄河发动对北京的进攻。假如真的有围城那天,城破之后会有什么结果?
满人曾经在中国其他大城市都有过“满城”,那里面同样只居住着满人。现在那些“满城”变成了满城抄斩,再没听说过那些满人的消息……
想到这里,恭亲王奕訢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三伏天仿佛变成了三九隆冬,让恭亲王奕訢感到刺骨的寒意。他突然有明白为何刚得到僧格林沁的蒙古八旗覆灭之后,朝廷最初是一片要严惩曾国藩的声音,可曾国藩逃过黄河之后,朝堂里面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严惩的声音没有了,满人重臣们一个个倒是同意慈安“好生安抚曾国藩”的意见。连给曾国藩晋升三等公爵的提议也轻松得到了通过。
当光复军马上就要杀到北京的现在,满人不得不认清自己既没有打败敌人的能力,更没有挺身而出的勇气。有了这个认知之后,对待曾国藩的态度自然就变得现实起来。这帮满人不傻,他们知道真的敢把严惩的旨意发到湘军那里,只怕湘军当天就敢反了。就现在直隶地方官府彻底崩溃的现状,光复军可以大摇大摆的直到北京城下。
怀着这种看到覆灭的恐惧情绪,恭亲王奕訢到了宫里。此时满人大臣再没了前一段的那股子说不出来的戾气,大家一个个看着温良恭谨,老老实实的按地位排列。可以说自打政变上台之后,这些大臣还真没有如此驯服的时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