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655

  李鸿章并不清楚光复军在南海开疆拓土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食用油供应,21世纪的时候每年中国要从东南亚进口两千多万吨的棕榈油。韦泽希望到1880年左右,中国能够每年从南海生产出超过1000万吨的棕榈油。按照10亿人口计算,人均棕榈油就能达到20斤,加上菜籽油、花生油,以及椰子油的补充,不仅食用油毫无压力,甚至肥皂等油脂化学产品都能得到基本满足。
  如果知道了韦泽的野心,只怕李鸿章能吓的尿裤。即便不知道韦泽的野心,李鸿章仍然知道满清根本无力与光复军对抗。
  对于注定灭亡的命运,江忠源选择了“千万人吾往矣”的自我陶醉,曾国藩选择了螳臂当车般的奋战到底。而李鸿章的选择很简单,他要活下去,绝对不给满清陪葬。
  所以当李鸿章接到僧格林沁的蒙古八旗被捻军彻底击破,僧格林沁战死。而湘军大破捻军,捻军余部南窜的消息之后,震惊之余又大感庆幸。满清朝廷真正相信的不是淮军,而是僧格林沁所率领的蒙古八旗。僧格林沁是咸丰皇帝的表弟,是满清朝廷真心信赖的世袭罔替的亲王,他曾国藩又是什么人?不过是一介汉臣,一介走狗而已。
  如果是世袭罔替的亲王僧格林沁大胜,曾国藩败亡,朝廷会觉得丢失了一条走狗而惺惺作态。世袭罔替的亲王僧格林沁覆灭,朝廷只怕对曾国藩只有杀心了吧。想到自己的老师曾国藩落到如此地步,李鸿章只能长叹一声。
  满清朝廷接到战报之后的反应与李鸿章想的一模一样,阅读奏章的时候满人官员们都是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战报上写的清楚,捻军在8月3日清晨突然对僧格林沁发动了猛攻,张宗禹与任柱率领骑兵猛扑僧格林沁的蒙古八旗。曾经击败过东捻军的僧格林沁毫不迟疑的发动了反击,捻军骑兵全部在猛攻僧格林沁,以步兵为主的部队则牵制性的进攻湘军。
  在烈日下进行了一上午的战斗之后,僧格林沁的两翼部队先后溃败,张宗禹和任柱两支骑兵部队包围了僧格林沁的中军。僧格林沁亲自带兵大呼酣战,但是寡不敌众。中军八千多骑兵陷入了两万捻军的重围,最终全军覆没。
  三万湘军面对两万捻军的猛攻则是完全不同的态势,捻军火炮犀利,湘军则以严整的阵势迎敌。双方互相炮击了一上午,到了中午时分捻军也分三队猛攻湘军。湘军没有丝毫示弱,分三路迎击。
  左右两路捻军被湘军打得节节败退,精锐所在的五千捻军中军与六千鲍超的精锐就展开了一场排枪对射的战斗。双方的大炮轰鸣,湘军与捻军战士们在子弹与炮弹的横扫下一排排的倒下。鲍超就在战线第一排指挥战斗,残酷战斗进行了不到一个时辰,捻军步兵先崩溃了,鲍超带兵猛攻,捻军随即大败。不仅出击的步兵被杀了两三万人,连大营都被湘军给夺走。
  歼灭了僧格林沁的捻军骑兵看大营丢失,在僧格林沁的大营里面抢掠一番后南下逃窜。清军僧格林沁与湘军共付出了两万多人的代价,歼灭了近四万捻军。那支曾经拥兵近二十万,肆虐淮河以北四省的捻军剩下了不到十分之一的兵力,一万多捻军逃向南边,短期内不可能再有力量对北方四省造成威胁。
  惨烈的大战在奏章中写的清楚,僧格林沁在战前就与曾国藩达成了约定,各自击破正面的敌人之后再增援对方。经过了片刻的沉默,朝堂上突然有王爷站出来含泪说道:“曾国藩为何不死?”
  慈禧被这话吓了一跳,慈安本来皱眉沉思,听了这话之后满脸怒容。恭亲王奕欣更是满脸惊愕,他没想到竟然有人提出这么离谱的说法。
  只是恭亲王奕欣可以觉得这说法离谱,但是满人大臣们可不觉得这有什么离谱的。立刻就有好几名满人大臣含泪附和道:“曾国藩为何不死?死的却是僧王?”
  “湘军为何没有护得僧王周全?”
  “曾国藩就是故意陷僧王于不顾,湘军居心叵测啊!”
  有人带头,满人大臣们纷纷上前跪倒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慈安的脸都被气白了,她原本还被奏章里面描述的惨烈战争所震撼,捻军与清军共投入了近十万兵力在陈州决战,这一战虽然不幸折损了亲王僧格林沁,却也让捻军大伤元气。东捻军现在只剩了零散的小部队,李鸿章夺回洛阳,僧格林沁与湘军又击败了最强的西捻军,朝廷终于能够缓口气,只要解决掉苗沛霖这个反复小人,清军就可以在河南与山东建立一条防线,应对南边的光复军。
  东太后慈安万万没想到朝廷的满人大臣们居然在这时候对曾国藩的湘军发难。只是闭上眼思忖了片刻,慈安却也想明白了里面的关键,朝廷可以信赖的野战军只有僧格林沁的蒙古八旗,现在僧格林沁战死,朝廷的野战军只剩了湘军与淮军两支而已。大清的性命就把握在汉人军队手中。失去了僧格林沁的制衡,满人大臣们此时感受到的可不是打胜仗之后的欢喜,而是发自内心的惊恐。
第183章
河南之变(三)
  在一片树林间的空地里面,捻军的首领任柱不知道自己是该高兴还是悲伤。两天前对僧格林沁的战斗中,这位捻军悍将主攻蒙古八旗左路,两个冲锋就击溃了正面的敌人。他随即带兵包抄僧格林沁后路,为歼灭蒙古八旗立下了最大功劳。然而湘军打败了捻军的步兵,导致捻军大营失陷,捻军不得不南撤。
  经过这场战斗,捻军兵力只剩下一万左右,非得说有什么收获的话,一万人有一万多匹战马,加上骡马之类能骑却不能冲锋的牲口,总数接近一万八千。勉强能称为一人双马。久经战场的人对死亡自有自己的感悟,沉重的心情很快就被放到一边。时时刻刻都被过去捆绑的战士早就死在战场上了。
  “得赶紧征集草料。”任柱与其他骑兵首领商讨此事。俘获的战马需要好一阵子才能排得上用场,如果是同一骑兵部队的马匹倒也好说点,毕竟大家口音接近,习惯类似。蒙古八旗趋势战马的命令与手法与捻军大不相同,这需要时间让蒙古马匹习惯捻军才行。
  正商讨之间,温悦薇带领着一个黑瘦的汉子走进了空地。那汉子虽然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但是剃得极端的头发,还有那行走的姿势都能看出是个行伍之人。温悦薇介绍道:“这是光复军的黑成刚。”
  众人都是一愣,捻军众人也有投奔光复军的心思,上一次接洽后捻军内部达成的共识是等光复军解决了淮军再说。现在捻军解决了僧格林沁却输给了湘军,对于光复军代表突然出现,捻军心里面感觉的与其说是为难,还不如说是有种措手不及的愕然。
  黑成刚坦然走到诸位捻军首领面前,先互相打了招呼,黑成刚说道:“我此次受命而来,先要告诉诸位一件事,我们已经歼灭了淮军,江忠源、江忠濬三兄弟都已经被杀。涡阳也已经解放,如果诸位愿意回到涡阳,我们新政府欢迎诸位。”
  这消息实在是太激烈了,捻军诸将都没想到事情居然发展到了如此地步。任柱脸色大变,他腾的站起身,先是盯着黑成刚猛看,接着转过头对身边的亲卫低声说道:“快请张首领过来!”
  亲自询问了黑成刚之后,张宗禹一众捻军将领们自己召集了会议。“我等要不要回涡阳?”张宗禹询问着大伙,他忍不住看了看安置黑成刚等人的方向,眼神中颇带着恶意。
  老家被人夺走,亲人被杀,这本就是痛苦的经历。现在是老家再次被人夺走,想回老家还需要让外乡人同意,这种感觉绝对没办法引发正面情绪。张宗禹十几年来过着到头舔血的日子,面对光复军的优势,他第一念头想着是怎么能把光复军赶出涡阳才好。
  任柱说道:“我听他们的意思,现在已经出兵商丘,正在往西打。光复军在我们北边,往南也有他们的兵,此时若是不做决定,以后只怕连决定都不好做。”
  这真是有时不我待的感觉,捻军自己到一地之后自行征粮,与当地的统治者属于敌我关系。光复军也不可能把捻军当大爷供着,捻军在满清地盘上与满清打,在光复军地盘上自然要与光复军打。这种矛盾不可能发生变化。众家首领面面相觑,都在考虑怎么定位与光复军的关系。
  张宗禹眼中的恶意终于消退了不少,理性的情绪占了上风。淮军一点都不好打,捻军对此深有感触。光复军大概不是在吹牛,他们此时已经歼灭了淮军。捻军与光复军真的对打起来,怎么看捻军都没取胜的可能。
  “光复军请咱们一起回身打湘军,会不会有什么诡计?”任柱更早的恢复了理性,他询问起这个让他最关心的问题。
  张宗禹还算平静地说道:“先让咱们跟着打湘军,打完之后就会让咱们降了。只怕光复军抱着的就是这么一个打算。”
  任柱微微点头,他不想向任何势力投降。跟谁干都不如给自己干啊!
  就在两位首领内心深处孤芳自赏的情绪发作的时候,与会者中响起了清冷的女声,“两位当家的!我们就这么干等着,等到与光复军翻脸不成?”
  大家的视线都落在了说话的温悦薇脸上,敢在语气中张宗禹与任柱不那么客气的捻军本来就不多,至于语气中颇有嘲讽的意思,那种家伙就更少见了。但是温悦薇无疑有这个资格,她在十五年前真的是立下赫赫威名,带领捻军跟着韦泽北伐,捞得最多的就是温悦薇指挥的那些人。更重要的是,温悦薇的辈分与前一波的首领平辈,这无形就增加了她的发言权。
  温悦薇可不是那种随便说句话后就沉默不语的类型,她也不管到底别人的视线中都多少愕然或者恶意,她态度非常平静地说道:“你们是自己想打天下也好,或者是跟着别人打天下也罢。我这次出来和大伙一起打仗,只是因为清妖打到咱们涡阳。现在淮军被光复军杀光了,我也不愿意再去打湘军。张当家的,我只想带着我们那边的兄弟一起回老家安生过日子,却不知道你答应不答应。”
  张宗禹被这话给堵得够呛,温悦薇说的好听,带着她的兄弟一起回老家安生过日子,有她带头,又会有多少兄弟跟着温悦薇一起投到光复军那边去。温悦薇这根本就不是说回家,而是要公开投奔光复军。
  任柱与张宗禹一样想明白了温悦薇的心思,作为一名叱咤风云的豪杰,能够正面击溃消灭僧格林沁蒙古八旗的骑兵高手,任柱自然有自己的想法。他原本张了张嘴想反对温悦薇的提议,但是看着周围不少捻军的大小首领听到“回家安生过日子”这句话,脸上都是各种的渴望。大家离开家已经太久了,经历了这么久的战斗,回家的机会真的摆在面前的时候怎么能让人不去渴望。
  看没人公开反对自己,温悦薇站起身对头领们说道:“诸家兄弟,我挂念家里儿女,现在就告辞了。”
  说完,温悦薇大步离开了首领圈子,众人看着她就这越远,甚至连头都没回过。
第184章
河南之变(四)
  雷虎骑兵出身,此次参加剿灭淮军行动共有两个骑兵师。中国很久没有像样的骑兵部队,韦泽所知道的也甚是少,人工授精繁衍马匹来基本自一个网络上类似长篇笑话的文章,胸甲骑兵是看得有关拿破仑时代的一些文章。
  最初光复军的骑兵师是龙骑兵,部队依靠战马机动,作战时候主力基本下马作战。骑兵师编制最后确定,是光复军向法国军校派遣的“参观团”弄回来的资料。法国拿破仑时代骑兵师的编制通常由2至3个旅组成,一般下辖两个团,每团3至4个中队,下面还有骑兵连。
  理论上骑兵团有800至1200人,但在战时人数则会下降,一般在300至600左右;中队的人数从75人到250人不定,比如1809年时共有209个中队,平均每个中队139人。
  所以骑兵师一般来说是一、两千人,不过也有特殊情况,譬如在1812到1813年时有些团下辖的中队上升到6个甚至8个中队;瓦尔特将军的近卫骑兵师下辖4个旅,加上师直属炮兵,人数高达5900人;征俄大军团许多骑兵师都是接近3000到5000人。
  另外,不同骑兵兵种也有差异,比如胸甲骑兵旅一般辖一个胸甲骑兵团。
  光复军托了平炉炼钢技术以及琼州石碌铁矿的优质矿石,钢铁质量不错。采取了冲压技术之后,所有骑兵标准配备之一就是皮革与多层薄钢板制成的护甲。身前的全甲变成了只防护前胸的“钢胸罩”。
  为了生产出足够的良驹,整个新政府基层单位都行动起来寻找体型巨大的母马。但是中国骑兵传统衰落的太久,即便新政府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到现在最终也只凑起了5000多匹不错的军马。其实总数并非只有这么一点,那些母马都在养马场繁衍后代,上阵的都是公马。这种性别歧视也导致了前线马匹数量不足。
  直到湘军彻底击败捻军步兵部队之后,雷虎才知道湘军竟然跑到了陈州一带。一面下令骑兵部队先出发拦截湘军归路,雷虎抓紧向军委发报,汇报自己准备尽可能在河南歼灭湘军的计划。
  电报以最高级别发出,当天就收到了回电。军委同意雷虎的计划,并且把安徽军区暂时归到徐州军区之下。
  南京是首都,如果按照传统,江苏本该成为直隶省,但是军区划分不能这么搞,所以才弄出了徐州军区这个作战单位。实际上江苏被一分为二,苏南以南京为中心成了卫戍军区。苏北则独立成了徐州军区。好在安徽军区原本就是淮河防线司令部的一部分,夺取徐州之后才单独分出去,现在重归雷虎的徐州军区统辖倒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两个军区一共有十个军,一边五个军。歼灭淮军的时候各出两个军,现在淮军被解决,敌人没有反击的可能,淮北的四个军倾巢而出,向着曾国藩的部队直扑而去。
  然而大部队赶到陈州的时候却扑了个空,曾国藩的湘军极为机敏,他们根本就没有在陈州停留,在获胜的第三天就拔营起寨向北逃窜。原本湘军进军陈州的时候就是急行军,没带什么辎重,此时又是急行军往回赶,两天就跑了120里路。等骑兵师在第三天发现曾国藩大部队的时候,曾国藩硬是逃到了许昌以北的地区。
  这下局面就变得非常有趣了,光复军如果继续猛追,大概能在曾国藩逃到郑县或者开封的时候追上曾国藩的部队。此时黄河已经改道十年之久,原本黄河是从开封向南,到徐州。现在黄河从开封继续向东去了山东。假如李鸿章真的要投降,光复军在开封一带解决湘军的部队,那原本的淮河防线司令雷虎就变成了黄河防线司令。
  雷虎觉得事情巨大,立刻向军委发报讲了此事。军委的没想到战局变化得如此剧烈,一时也觉得没办法立刻答复。
  “以黄河为界,五分之四个河南就到了咱们手里啦!”韦泽看着地图说道。河南是个大省,土地广袤,人口众多。而且过去几年里头遭到了战火肆虐,想把这么大一块地盘给安定下来,得个一年半载才行。占据了河南,自然不能放过山东南部。
  原本的战争计划可没有这么激进,当时光复军的如意算盘是解决淮北,占据河南南部,然后做几个月准备,海上模仿二鸦战争英国人的路线,以海军杀进渤海,占领天津,陆军打到德州,威逼北京。这种重点进攻的作战计划若是改成平推的计划最初的兵力配置就全错了。
  重点进攻只需要顶多六个军十万人,现在光解决河南问题,就得六个军。再加上进攻山东南部的部队,总兵力就得到十二个军,二十万人。出动二十万人的消耗可不是把原本的消耗简单的乘以二就行,根据大家的经验,后勤压力至少得乘以三。
  胡成和黑着老脸,很不高兴的对韦泽说道:“都督,咱这次能不能别让国务院掺和了?你就下一道命令,直接调拨预算吧。”
  韦泽其实也有这个冲动,能把原本的治安战打成歼灭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能极大的节省战争预算。北伐的战争只是今年没有安排那么多而已,未来几年中的军费一分都不会少,只是早出晚出而已。
  顶住了强烈的冲动,韦泽耐着性子对胡成和说道:“这规矩是我定的,定了这个规矩就必须遵守。我会召开会议商讨这个问题,军委现在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我觉得当务之急就是赶紧从其他省份调集部队过来。”
  胡成和长叹口气,他其实知道以韦泽的说服力,真的一定要“说服同志”的话,那肯定能说服。他最不爽的就是韦泽一定要去走这个过场。只是韦泽态度坚定,胡成和也不能非得唱反调,他说道:“老兵退伍一般到8月,正式退伍都到9月了。咱们可以下令,此次退伍延后,立刻就能多出足够的部队来。各个省的部队以各省军区直接指挥进入更靠北,让新兵部队负责各省的保卫工作,不过是二十万人,退役部队的人数正好能弥补这个缺口。”
  “让就让雷虎好好干,别咱们闹出这么大动静,最后失了手。那可就闹笑话了!”韦泽几乎是随口说道。
  说服政治局与国务院花了两天时间,国务院最终同意扩大预算。可毕庆山刚把文件起草签署发给财政部,雷虎的电报又来了,湘军发现事情不对头,根本没去开封,而是笔直的跑到郑县。在郑县的湘军留守部队做好了准备,搜罗了大批船只,湘军在花园口渡河。光复军骑兵部队只在黄河以南歼灭了没有来得及渡河的一千多部队,湘军主力竟然在千钧一发之际逃过黄河。
  韦泽当时那句话只是随口一说而已,他可一点都不希望自己的“预言”真的变成事实。在黄河以北歼灭湘军之后,满清最后三支有战斗力的部队淮军、湘军、蒙古八旗就全部覆灭。剩下的就是传说中“满人不过万,过万不可敌”的四五万八旗军。这些可笑的军队在战场上属于创造军事笑料的高手。北伐可以变得轻松无比。
  没想到湘军就是湘军,曾国藩此时可一点都不糊涂,他选择的撤退时机真的是无可挑剔,若是再晚一天时间,湘军就有可能在黄河以南被歼灭掉。但是就这么一天,湘军就逃出生天。
  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了光复军被扔在黄河以南,作为扩大战争预算的基本条件之一,在黄河南岸歼灭湘军完全失败。韦泽也不是没脸没皮的家伙,他自己在政治局信誓旦旦的吹了牛,现实无情的让韦泽的战略预测第一次打了水漂。这可把韦泽气的够呛,他平声第一次踹倒了一个椅子,怒气冲冲的冲出门去。
  秘书们都傻了眼,第一次见到韦泽都督干出这等事来,大家不仅仅是震惊,更感到了害怕。暴怒的韦泽与生气的韦泽可是大不相同的,生气是有理由的,主要原因来自外部。暴怒则是完全不同的一码事,那种情绪是来自内部的情绪。至少有那么一瞬,韦泽简直如同一头发怒的狮子般,大有猛烈攻击周围任何一个能看到的活物的模样。
  就在秘书人胆战心惊的互相对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却见韦泽黑着脸又大步走回了办公室。把踹倒的椅子扶起来,韦泽一屁股在椅子上坐下,他用力揉了揉自己的脸,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来。他对秘书们说道:“我今天踹椅子的事情你们谁也不许出去说,听到了么?”
  秘书们面面相觑,也不知道韦泽这是心里话还是气话。看秘书们没搞明白,韦泽只能继续解释道:“这次生气不是因为雷虎政委,打仗么,没预料到很正常。我生气是因为我自己没考虑到这个问题,把没有发生的事情当成了已经发生的事情,这不是雷虎政委让我丢人,而是我自己让我自己丢人。如果你们敢把我踹椅子的事情说出去,那会怎么样?”
  秘书们听韦泽说的认真,他们觉得韦泽没有失去理性。但是韦泽脸上的肌肉有点抽搐,一看就是被气坏的模样,大家又对自己的判断没了信心。所以韦泽的提问没一个人敢回答的。
  韦泽原本就是强压怒气,现在看秘书人吓得战战兢兢的模样,他更恼火了,翻了翻眼睛,韦泽大声说道:“这个消息说出去了,没几个人会说我错了,只怕大部分人都说是雷虎的行动惹我生气了,雷虎政委有错。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我的错不能让别人背黑锅,所以我现在再给你们说一次,谁也不许说我踹椅子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