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烟云(精校)第1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230

  这般模样,上了战场也只会拖自己人后腿。可自己能拿什么鼓舞士气呢?一边训话,王洵一边搜肠刮肚。钱财,好像作用不大。自己也拿不出太多的钱财。大义?如果马贼们心中有大义的话,也不会去杀人劫道了。翻来覆去,他豁然发现,此刻,除了被越传越玄的威名外,自己近乎一无所有……
  突然,王洵看到了封常清送给自己的侍卫,原先的倭人,现在的唐人,王十三,心中灵光乍现:“如果有人接连三次立下头功,我就做主,帮他归化,让他做个唐人!”指了指不远处的大唐战旗,他真诚地许诺,“教他说唐人语言,许他穿唐人衣衫,帮他取唐人名姓。让他的子子孙孙,永远都是唐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受人尊敬,让人羡慕的唐人!”
  
  第二章
砺锋
(五
下)
  
  他有心将这伙马贼彻底地收服为在关键时刻亦可以依仗的部曲,因此毫不犹豫地便拿出了自以为最具诱惑力的赏格。谁料曾经让倭人十三苦盼了十数年的大唐子民身份,对一众马贼却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众人只是敷衍着道了声谢,便纷纷把头低了下去。仿佛根本没把王洵的许诺当一回事情。
  难道他们没听明白我说什么?现实远远偏离预期,王洵尴尬地皱起了眉头,两眼之中充满了困惑。记忆中,倭人十三为了得到大唐子民户籍,可是花了近十年功夫。而眼下追随在自己身后的那些楼兰人、突骑施人,提到唐人的生活如何如何,又有哪个不是满脸羡慕?哪个会像这伙马贼般,根本没把天朝上国的户籍看在眼里?
  有道是,人的名,树的影。他现在的形象已经被传言描述得像个八臂修罗一般,足以令人谈之而变色。此刻双眉一皱,立刻有一股无形的压力以两脚所站立处为核心,慢慢扩散开来。众马贼见状,更不敢与他的目光相接,一个个将头埋到腰间,再稍低些许,就要整个人钻进泥土中。
  还是沙千里为人机警,发觉现场的气氛不对,赶紧出头来替王洵打圆场。“你们这伙鸟人,耳朵都塞驴毛了?”扯开嗓子,他对着一众马贼们大喊大叫,“铁锤王他老人家刚才的意思是,如果你们肯好好干,他就收你们做家奴。子子孙孙都跟着他吃香喝辣!”
  “谢老爷!”“谢大人”众马贼如梦初醒,兴高采烈地拜倒在地。有人按捺不住内心激动,磕完头后,居然拍打着胸口唱起了歌。虽然歌词里面的内容王洵一个字都不懂,但歌声中所包含的感激却是如假包换。
  如此荒唐的情景,令王洵登时哭笑不得。这些人家伙到底什么毛病啊。难道给人当家奴,比自由自在地做一个寻常百姓还有诱惑力么?但眼下肯定不是探讨这些问题的时候,既然马贼们心甘情愿,他也只好顺水推舟。反正他在疏勒河畔还有不少的田产没人帮着收拾,日后把这伙马贼带回去做佃户和牧民,也省得他们再四处为祸。
  想到此层,他便不再于细节上较真儿了。先叫来方子陵和魏风和几个有官爵却没有补到相应实缺儿的部属,让他们将归降的马贼们随意均分为四个团。然后直接命方、魏二人做校尉,其他人做旅率、队正,把其中两个团的架子给搭了起来。随即,又将剩下的两个团马贼带到了沙千里和黄万山二人面前,笑着问道:“不瞒两位前辈,王某出使前刚刚升的中郎将,麾下正好有几张空头告身。如果两位前辈不嫌弃的话,请先在王某这里屈就都尉一职,顺带着帮我管管这些家伙。其他一些事情,咱们等回到安西后,再从头细说!”
  “这……”沙千里和黄万山愣住了,谁也没想到王洵会这般大方。想当初,他们在安西军中拼死拼活数年,才勉强拼到手一个个振武校尉的散职。如果不是因为弟兄们被打散了群龙无首,这辈子可能都没机会补上统领一团兵马的实缺儿,独自统帅一团人马。而今天刚刚投靠到钦差大人麾下,便从校尉升到了都尉。并且各自麾下人马也得到了扩充,由不足一个团变为足额的两个团。
  要知道,此刻王洵自己的嫡系麾下,算上刚才补充进去的俘虏,也不过才四个团的人马。沙千里和黄万山两个所控兵卒,加在一起已经足以跟主将分庭抗礼?
  这是何等心胸才能做出的决定。能做出这种决定的主将,又怎能不令人心折?愣了一会儿,沙千里和黄万山两人互相看了看,不约而同跳下坐骑,冲着王洵肃立拱手,“大人,大人如此厚爱,末将,末将愧不敢当!”
  “两位前辈真的是客气了!”王洵哈哈大笑着跳下坐骑,伸手将沙、黄二人拉住,“咱们都是刀尖上谋富贵的,说这些客气话做什么。抓紧时间把他们训练出来,派上用场才是正经!说实话,日后需要用到两位跟人拼命之时,王某也不会跟你们客气!”
  “愿听大人差遣!”“敢不为大人效死力!”沙千里和黄万山两个又退开半步,冲着王洵郑重施礼。
  到了此刻,王洵才有把握,自己真正得到了二人的支持。笑呵呵地摆摆手,大声提议,“都是安西军出来的,咱们就不在虚礼上耽搁功夫了。你们两个赶紧把队伍整理好,然后到骆驼队中的那座军帐找我。我先去那边安抚一下商贩们,顺便命人准备些饭菜。咱们待会儿一边吃,一边商量下一步该怎么走!”
  “多谢大人!”沙千里和黄万山齐声道谢,然后各自高高兴兴地整顿兵马去了。
  目送二人离开,王洵吩咐方子陵和魏风也去整顿各自的部属,然后拉着宇文至、宋武等人,一起返回驼队中央。
  驼队中央,商贩们亲眼目睹了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早已对年青的钦差大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大伙心中都盼望着,这趟生意就一直如今天般走下去,遇到不开眼的马贼就上前砍翻,遇到前来窥探的小喽啰就射成刺猬,耀武扬威,谁也不用再担惊受怕。
  但是,钦差大人到底准备护送着大伙走多远,商贩们心里却没半点儿把握,也不敢主动询问。作为“士农工商”四民中地位最低的一类,他们平素能跟着县太老爷直接对上几句话,都是难得的荣耀。更甭说对钦差大人指手画脚了。那可是皇上的信使,手里拎着尚方宝剑的人物。稍不高兴,把你给先斩后奏了,大伙跟谁喊冤去?
  可心中的期盼一旦冒了头,就很难被压抑住。凭着以往跟官府打交道的经验,商贩们凑了一份贺礼,公推了程记掌柜程思远和家将“莫大”做代表,等在驼队的缺口前“犒师”,期待着这份礼单能打动钦差大人,让他尽量能命令麾下军队护送大伙多走一段。
  恰好前去追杀逃敌的齐大嘴和储独眼两人也赶回来缴令,见到程掌柜和莫大,便主动打了个招呼。程掌柜正愁怎么才能跟钦差大人搭上话,立刻拉住了二人,竹筒倒豆子般将商贩们的拜托说了出来。
  “我估计大伙这回是杞人忧天了!”齐大嘴略作迟疑,便笑着掉起了书包,“钦差大人如果不是心怀慈悲的话,先前如何肯带着我等走这么远?他老人家此行的最终目的地在哪,咱们不该问,也不能问。但只要他继续向西,咱们就跟在队伍后边,想必他老人家也不会拒绝!”
  “那是,那是!”因为常年低头跟人说话的缘故,程掌柜的背有点驼,“但咱们受了大人的好处,怎么也得有所表示不是?否则,岂不被人笑咱们不懂礼数?二位老哥都是在钦差大人面前说得上话的人物,待会儿只要把大伙的意思说清楚了,大伙过后肯定会念你们二位的好处!”
  “都是乡里乡亲的,什么好处不好处我看就算了!”刚刚品尝了一回将马贼追得屁滚尿流的滋味,储独眼自觉视野和心胸都开阔了许多,笑了笑,谢绝了程掌柜许下的好处,“我跟齐大哥,肯定会尽力把大伙的意思带到。您老人家和莫大哥也千万长点儿眼色,不该提的要求,不要乱提!”
  “那是,那是!”有求于人,程掌柜点头哈腰时,脊背驼得更低,“你们都知道,小老儿从不是那不晓得进退之辈。可大伙都把寄托放在小老儿这里了,小老儿怎么着也得探探大人的口风。待会儿,还请您二位尽量给小老儿多多美言几句。还有你,莫大,待会儿看到我……”
  转过头,他刚想对同伴叮嘱几句拜见钦差大人需要注意的细节,却发现一向谦卑有礼的家将“莫大”此刻却抬着脑袋,两眼直勾勾地盯着一个方向发傻。程掌柜心中大急,推了对方一把,低声呼唤:“莫大,莫大,你看什么呢。你听见我说没有?”
  接连推了几下,家将莫大才回过神来,先看了一眼满脸惶恐的程掌柜,然后又看了一眼从远处渐渐走近的王洵、宇文至等人,长长出了口气,自言自语道:“这才是男人,这才是男人该过的日子!万俟这半辈子,这半辈子,真的他娘的是白活了!”
  “你说什么呢,莫大?!”程掌柜被弄得一头雾水,又狠狠推了“莫大”的胳膊一把,焦急地提醒,“钦差大人就要回来了。别在他老人家面前失了礼数!”
  “我不叫莫大,我叫万俟玉薤!”一向与人为善的“莫大”突然有了脾气,甩开程掌柜的胳膊,大声强调,“你老不用担心,大伙的意思,我去跟钦差大人说。我跟他也算曾经有些交情!不过,从今天起,万俟要跟您老告辞了。万俟不愿意再窝着了!万俟要去过今天真正男人的日子!”
  
  第二章
砺锋
(六
上)
  
  就你?还跟钦差大人有过交情?程掌柜歪起脑袋看着万俟玉薤,根本不相信对方说的任何一个字。放眼疏勒程记商号,有谁不知道莫大虽然长了一副好身板,却生就了一个兔子胆儿。遇见麻烦能躲就躲,实在躲不开了也会想方设法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如果他真的跟钦差大人有交情的话,这两年多来又何必天天夹着尾巴做人?
  谁料齐大嘴和储独眼二人此刻也好像吃错了药,非但不帮着程老掌柜劝阻莫大,反而相继拱了拱手,信誓旦旦地说道:“好汉子,你尽管放心去。疏勒城中如果有什么需要照应的人,包在我们哥俩身上!”
  “是啊,包在我和老齐身上。要是我们老哥俩再年轻个十来岁,说不定也跟你一道去了!”
  这都叫什么事儿?!程老掌柜气得呼哧呼哧直喘粗气。依仗为左膀右臂的家将要去投军,高薪礼聘来的刀客跟着煽风点火。倘若其他刀客再跟着起哄,后半段路程莫非我老汉还得自己拿刀保护货物不成?
  还没等他想出几句合适的话来劝说众人不要胡闹。万俟玉薤已经越众而出,远远地冲着王洵以抱拳,大声喊道:“恭贺王将军旗开得胜。万俟玉薤受众商贩之托,特带了礼物前来犒劳您和您麾下的弟兄。万望王将军不要嫌弃我等寒酸!”
  几句话说得不文不白,好歹大致意思没什么差错。程老掌柜先是被弄得一愣,然后赶紧追上前来,双手将礼单举过头顶,“小老儿受同行之托,特来为钦差大人贺胜。些许礼物,不成敬意,还请钦差大人代将士们收下!”
  早在长安时,王洵就不是个贪财的性子。经历了若干风雨之后,更不把这些身外之物看在眼里。听完了万俟玉薤和程掌柜的客套话,跳下坐骑,上前搀住程老掌柜,“大伙的心意王某领了,但这份礼物,还请老人家给大伙带还回去……”
  “那怎么行?”没等他把话说完,程老掌柜已经跪了下去,“钦差大人带着弟兄们跟马贼拼死拼活,我等帮不上什么忙,出点小钱,总是应该的。否则,接下来的道路,怎好意思再受大人的保护!”
  “老人家快快请起,大伙赚的都是血汗钱,王某绝对不能收!”王洵闻听此言,赶紧用力将程掌柜拉起来,同时笑着向对方交底儿,“至于保护你等安全,乃我大唐将士应尽之责。您老人家只管让大伙放心跟着我走就是了。别的不敢保证,至少河中这段路,王某会一直护送着大伙走完它!!”
  “多谢钦差大人,多谢钦差大人!”程老掌柜心里终于有了底儿,再度向王洵跪拜致谢,“可是这份礼物,您老人家……”
  “行了!”万俟玉薤见程老掌柜没完没了地为礼物之事纠缠,大声出言打断,“钦差大人乃开国侯爷之后,不稀罕你那仨瓜俩枣。真的有犒劳弟兄们的心思,您老人家不如回去跟大伙商量商量,多为大人凑点儿干粮、熟肉出来。或者找熟人在沿途购买些粮草补给!别跟我说为难,这条路上,你们肯定有办法!”
  “呃……”程老掌柜被吓了一哆嗦,旋即明白莫大的话有道理。才打了第一仗,钦差大人的部属就翻了番。照这样发展下去,军中携带的粮草补给肯定不够用。而商贩们的目的地虽然不在河中,跟沿途的地商却或多或少有些瓜葛。即便当地贵族下了禁令,大伙偷偷跟城里的老客联系上,也能弄出些粮食来。
  想到这儿,他便不再于礼物一事上纠缠。顺着王洵的搀扶站起身,冲着对方轻轻拱手,“小老儿不会说话。但今天却可以向钦差大人保证。只要您一声令下,就是挖门盗洞,小老儿也能帮您挖出足够的军粮来!”
  还甭说,这个许诺,真的歪打正着。王洵刚才还在跟宇文至、宋武两人为保证大军的补给而犯愁,没想到有人会主动把任务揽过去。当即,他点点头,郑重向程掌柜拱手还礼,“如此,就拜托给老丈了。眼下军粮还不缺,但用不了太久,王某就会请老丈出手?”
  “不敢,不敢。能为大人做事,是小老儿几辈子修来的福分!”程老掌柜赶紧侧开半边身子,满脸自豪地承诺。“大人放心好了。若是做不到,小老儿就把这身老骨头拆了给弟兄们熬汤喝!”“你那身骨头,再熬也熬不出几两油来!”万俟玉薤笑着又插了一句,将程老掌柜推在一边,旋即冲着王洵再度抱拳,“王将军,这两天,万俟羡慕你跟宇文将军的英姿,天天都睡不着觉。万俟自问还有把子力气,想给将军当个马前小卒,请将军一定要给万俟这个机会!”
  “你要从军?”王洵还记得万俟玉薤当年发觉王淮父子处境不妙,立刻找借口逃离长安的过往,不太敢相信他真的有投军报国的胆气。听对方说得热切,忍不住低声反问。
  “请大人给我一个为国出力的机会!”万俟玉薤见王洵好像不太想收留自己,心中大急,‘扑通’一声跪倒于地。“万俟做了半辈子窝囊废。今天不想再继续做下去了。请大人给万俟一个做好汉子的机会!”
  “前方的仗,可不会都像今天这般容易?!”王洵对万俟玉薤的武艺倒也很欣赏,只是不太喜欢他那种见到风险就躲的性格,想了想,笑着提醒。
  万俟玉薤重重地磕了个头,大声回应,“万俟知道!万俟心里已经有所准备!”
  “光是心里有所准备还不行。如果胆小退缩的话,军法可是不讲情面!”有心激一激万俟玉薤的血性,宇文至从旁边插言。
  “万俟知道!”万俟玉薤红着脸,再度叩头,“如果万俟玉薤敢临阵退缩的话,将军自管派人砍了万俟的脑袋就是了。万俟绝对不敢有半句怨言!”
  “那我就给你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王洵笑着拉起万俟玉薤,上上下下打量对方的身板,笑着鼓励,“说实话,就凭你这副骨头架子,不在阵前博取功名,的确是亏得慌。”
  “嘿嘿,嘿嘿嘿!”万俟玉薤笑着搓手,不敢接王洵的话茬。他之所以动了从军的念头,主要是被今天的战场上的血气所激。但还有一份考虑就是,跟着王洵比给程记当家将更有机会出头。虽然当兵有战死沙场的风险,可给人当家将,也不保证能永远平安无事。特别是走在丝绸古道上,天天面对着一群群马贼之时。同样是提着脑袋赌命,何不将脑袋押在获利最大的地方?
  两年来历尽那么多波折,王洵一直以为自己厄运缠身。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万俟玉薤这种真正的市井小民眼中,他的升官速度,已经足以用平步青云来形容。见万俟玉薤一个劲儿地低头傻笑,还以为此人是因为初来乍到而眼生,想了想,冲着背后呼喊:“十三,这个大个子交给你带。让他先到亲兵队里历练几天,日后再安排具体差事!”
  “好嘞!”难得被王洵注意了一回,亲兵旅率王十三窜上前,一把扯住万俟玉薤的衣袖,“你就跟着我,先给大人当侍卫好了。大人的侍卫最容易当了,平时一般人根本近不了大人的身。打仗时,大人的主要责任是调兵遣将,不到危急关头,也轮不到你我出手!”
  王洵一听,就知道十三抱怨他自己没有机会施展才能。抬腿给了他一脚,笑着啐道:“再啰嗦,我就把你调到辎重旅去养马。让你天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做。”
  “大人饶命,小的不敢了,小的真的不敢了!”王十三扯住万俟玉薤的袖子,轻飘飘地荡开去,躲过王洵的“袭击”,“小的只是说了几句实话而已。给大人这种身手的将军做侍卫,实乃天底下最轻松的美差!”
  他出生于东瀛,身子骨本来就比唐人短小。又拉了虎背熊腰的万俟玉薤做陪衬,更显得像一只猴子。众人被逗得哈哈大笑,都觉得钦差大人这两名侍卫选得巧妙。王洵憋不住笑意,又虚踢了一脚,低声骂道:“去,哪学来的!刚做了唐人,就原形毕露!”
  骂归骂,此刻,他心中也觉得美滋滋的挺舒服。今天这仗虽然指挥调度方面乏善可陈,毕竟是个开门红。况且这两年来缠在头上的厄运,好像也有了渐渐消退的迹象。至少,几个马贼头目的运气,没比自己更好。
  唯一的遗憾是,未能让那些投降的马贼们真正归心。想到刚才自己做的傻事儿,王洵又慢慢地收起笑容,正色命令,“十三,你先跟我过来,我有些话要问你!”
  “诺!”亲兵旅率王十三见好就收,快步走过来,冲着王洵肃立拱手,“请大人发问?”
  “跟上我!”王洵将战马丢给亲兵照顾,迈开双腿,与前来迎接自己的程掌柜等拉开距离。待周围已经没有了与军旅不相干的外人之后,压低声音,很郑重地问道:“十三,当初,你为什么非要选择做唐人?”
  
  第二章
砺锋
(六
下)
  
  虽然能说一口地道的唐言,十三的心智却不太那么灵光。被王洵眉头没脑的问题问得愣了半晌,直到看见了迎面打来老大一个拳头,才跳开在一旁,迟疑着道:“这,这做唐人的好处可就太多了。一时半会儿根本说不完。您要十三我从哪……”
  “别啰嗦,捡你认为最紧要的说!”王洵皱着眉头瞪了对方一眼,不耐烦地打断。
  “这个……”十三掰着手指头,龇牙咧嘴“第一,大唐这边比我们老家富庶得多,几乎稍稍弯一下腰就能捡到成吊的铜钱!不瞒大人,十三现在一个月的军饷,在我们老家那能顶一个近卫中将。第二,大唐这边任何人只要有钱,都可以随便吃肉,在十三老家那边,普通人只配吃菜团子和咸鱼干……”
  “叫你做做唐人的好处,你扯这些没用的东西干什么?”王洵被十三几辈子没吃过肉一般的模样气得七窍生烟,抬腿给了对方一脚,大声打断。
  “啊!”正在忆苦思甜的十三猝不及防,被踢了个趔趄,捂着屁股低声抗议,“大人让我捡最紧要的说的。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还不紧要么?在十三老家那边,平民百姓即便偷着吃,一旦被邻居揭发的话,也要……”
  “信不信我一拳头捶死你?!”王洵挥了挥钵盂大的拳头,再度打断。
  “看看,十三一说实话,您就不爱听。您又没说为什么问十三这些事情?十三怎么知道您需要知道些什么?”跟王洵处久了,十三早就摸清楚了自家将军的脾气。向后躲开数步,嘟嘟囔囔地抱怨。
  对方是封常清赐下来的家将,大多时候,王洵还真拿此人没办法。狠狠瞪了对方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说道:“你自己没长着眼睛么?刚才你家主人我好心许诺让那些俘虏做唐人,他们居然老大不愿意。可我分明记得,封帅答应帮你入大唐籍贯那天,你喜欢得恨不能翻一百个跟头!”
  “那当然了!”十三耸耸肩膀,根本不以王洵的调笑为意,“将军您有所不知。在十三老家那边,凡是跟大唐能搭上个边的,都会被高看一眼。不仅从大唐回去的遣唐使,能被封个老大的官职。连带着他们的仆从,也都跟着飞黄腾达。如果已经入了唐籍并且有官职在身,就像十三现在这样,更是不得了。您甭看十三在您麾下只是个小小的旅率,回到老家去,便是天朝来的上差,能和左右大臣平起平坐。走到哪有人都争着巴结,看上谁家的女儿,只要勾勾手指,当晚就会被人送过来!”
  “左右大臣?”王洵对日本国的官制不太了解,皱着眉头追问了一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2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