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途(校对)第1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222

  “不行!不准渔民再下海。”李维正毅然下定了决心,“强制和疏导要同时进行,我会给台湾渔民寻找到一条新的谋生之路。”
  ……
  李维正随即命曹安国带他来到了平安造船厂,平安造船厂位于海湾的南面,规模不大,只有两个船坞,只能同时开建两艘大型海船,另外在陆地上也造一些小渔船,平安造船厂的主要造船师傅都来自琉球岛,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李维正出任威海卫指挥使的那一年,朱元璋答应中山国的请求,征派福建三十六姓造船世家四百余人赴琉球定居,教琉球人造船,但李维正解放琉球汉人奴隶后,这三十六姓福建造船匠也和其他汉人居住在一起,去年年末李维正下令将这三十六姓造船匠和他们家人迁移到了台湾,并成立了平安造船厂,造船厂很快便筹建完成,并在今年四月造出了第一艘军船。
  陪同李维正参观造船厂的,除曹安国等一群军官外,还有一名六十岁左右的老工匠,老工匠叫做林之洋,福建漳州府人,在三十六姓福建造船匠中他的技术最高超,经验也最丰富,在明朝成立前,他家便拥有一座私人造船厂,后来大明海禁,他家的造船厂便改成了豆腐坊。
  现在因为林之洋资历最深,便被任命为平安造船厂的工场长,他一边领李维正参观,一边回答他的问题道:“大人想扩大船厂完全有可能,我们三十六姓造船匠有四百余人,人人手艺高超,每个人都可以带几个徒弟,这样,造船厂就可以扩大到二三千人,按一条船用一百人建造来算,那我们船厂同时可以开工二三十艘大船,一条大船建造期三到四个月,那一年我便可以造出一百艘大船,关键是经费和材料不够,我们无法扩大规模。”
  “经费你不用考虑,我会成立台湾造船署,负责供应各种造船材料,并拨付足够的钱粮,我给你半年时间扩大规模,你需要的一切条件我都会满足。”
  李维正刚刚做出了决定,关掉准备在高丽开京和釜山开办的两座造船厂,整个辽东地区只留旅顺造船厂一家,而将造船基地搬到台湾,这不仅是因为热带地区的木质好,适合造船,更重要是,当他禁止台湾渔民下海捕鱼后,渔民们能有另一条谋生之路。
  李维正仔细考虑过,台湾两万多渔民中,妇女和能干活的老人以及另一部分青壮参与了屯田,而下海捕鱼者约有五千余人,一千多艘渔船,禁止捕鱼后,五千多青壮将无事可干,而扩大造船基地,至少可以解决两千余名渔民的生计,至于其他人,他准备将他们全部从军,编进台湾水师中,另外成立造船署后,他将留二十艘大船在台湾,考虑开发吕宋的木材运来台湾造船。
  当然,李维正还有更长远的考虑,台湾将来会担负更重大的责任,这时,有亲兵来报,“平安县知县和县丞已经赶到码头,正等候大人接见。”
  曹安国知道李维正要接见地方官吏了,他正好告辞,李维正却一摆手笑道:“你和我一起到宝船去,还有几个副千户也一起去,我有重大事情对你们宣布。”
  ……
  宝船的会议室里,七八名军方和地方的官员脸色肃穆地坐着,等待李维正宣布重大消息,平安县知县叫做刘裕,三十岁出头,他原本是辽东都司的一名文书员,前年决定台湾建县,他便被任命为第一任平安县知县,来这里已经两年了,他也由一个白胖的男子变得又黑又瘦,当李维正第一眼看到他时,几乎就认不出他了。“各位,台湾渔民禁止捕鱼的事情我就不想多说了,扩大造船厂和募兵入伍就是安排他们的生活的办法,军方可以拿出一千顷土地作为给他们补偿,可以告诉他们,禁止捕鱼只是权益之计,以后我会放开,但是无论如何,禁渔令下达后,军方要严禁任何人再下海,若再敢有违反者,可杀一儆百。”
  曹安国站起身道:“大人,我是否可以暂时没收他们的渔船?”
  “可以!”李维正点点头道:“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了。”
  他看了一圈众人,又道:“其次我要告诉你们一件大事,我准备从琉球国迁移五千户人家,大约二万余人到台湾来,将全部安置在平安县。”
  李维正刚说完,曹安国和刘裕同时惊得站了起来,刘裕抢先道:“大人,平安县太小,无法容纳这么多人。”
  曹安国也道:“大人刚刚命我负责禁渔,这不仅是平安县一地,还有台南和台北,现在一下子来这么多人,我担心我管不过来。”
  李维正笑着摆了摆手,“你们不要着急,听我把话说完,在台湾三县中,要数平安县条件最好,土地肥沃,可耕地面积广大,更主要是我打算将台湾的重心移到平安县来,所以我才决定把他们全部安置在平安县,当然,以后就不叫平安县了,而叫平安府,下面再新成立三个县,刘知县正式升为平安知府,至于平安千户所。”
  李维正对曹安国笑道:“等琉球岛的两万余人移民过来后,平安所就正式升格为卫,叫平安卫,台南和台北仍然为两个独立千户所,或许将来也会升格为卫,不过我先考虑平安卫,禁渔后,平安卫的军队也将从四千增至七千人,完全可以建卫了,曹将军就是第一任平安卫指挥使,其余军官皆官升一级。”
  曹安国立刻率领几名千户给李维正半跪行礼,“属下绝不辜负大人的期望。”
  李维正点点头,又对刘裕笑道:“你呢!有什么困难?”
  刘裕被升为知府,他也没话说了,只得叹口气道:“唯一的困难就是官员太少了,建新县可能会无人可用。”
  李维正笑了笑便道:“你放心,我从辽东带了十名太学生,又从琉球移民中挑选了十几名能干且略通文字之人,这二十几名年轻人便是平安府未来的官员,将协助你建府建县。”
  刘裕深施一礼谢道:“感谢大人的厚爱,属下一定会竭尽全力做好平安府之事。”
  李维正见他们都能接受了,便再一次叮嘱他们道:“我知道不管是平安府还是平安卫,现在都很混乱,你们有千头万绪的事情要做,军队要训练水师,要开垦土地、屯田,要负责押运粮食北上,还要监视福建,保卫台湾;而平安府也一样忙碌,安置移民,给他们建立新的家园,以后办学劝农、扶助孤寡,也要组织百姓开垦良田、种植茶叶,所有内地官府要做的事情你们要做,许多内地官员不做的事情你们也要做,你们会很辛苦,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好。”
  说到这里,李维正的眼中充满了希望,笑道:“三年后我会再来台湾,希望到那时,我会完全认不出这里了。”
  ……
第六卷
潜龙出海
第二百一十七章
高丽内乱(上)
  就在李维正远赴台湾视察之时,高丽国却因为他的不在而涌出了一股暗流。
  夜,深秋的霏霏细雨飘洒在开京的天空,天际是一片暗红之色,开京大街上行人寥寥,一辆马车从城门迅疾驶入,很快便拐进一条小巷中,消失不见了。
  前朝鲜兵部尚书赵浚的府宅内停着几辆马车,一间房屋里灯光昏暗,六七个人正坐在一起秘密商谈什么,这时,又一辆马车进了府内,停在院子里,一个老者从马车上下来,被一名侍从引到了小屋前。
  “抱歉!我来晚了。”老者推开门拱手笑道。
  屋里人纷纷站了起来回礼道:“裴大人终于赶来了,我们等待多时。”
  裴大人就是前高丽侍中裴克廉,也是这个秘密组织的创办者,裴克廉曾是李成桂的心腹,又和李维正有私仇,在李成桂死后,裴克廉便逃到汉城隐居起来,虽然已经没有人再追捕他,但裴克廉却并没有因此真的沉寂,他一直在冷眼旁观,高丽女王即位他承认,王顺姬确实是高丽先王的公主,是王室唯一的幸存者,但裴克廉却不承认崔平为相,崔平事实上已经成为了李维正的走狗,他忠实地执行着李维正一个又一个的命令,将高丽推向灭亡。
  崔平将每年高丽税收的八成奉献给李维正,裴克廉忍了;崔平解散高丽军队,又同意李维正招募雇佣军,裴克廉也忍了;崔平协助李维正在高丽办报、办太学、开办工厂,送高丽官员去辽东洗脑,这些裴克廉还是忍了,可当崔平下令,强制高丽儿童入汉学,学汉文、说汉语、穿汉服,以汉人自居时,裴克廉终于忍无可忍了,当这一代儿童完全汉化时,二十年后,高丽就将亡国灭种。
  裴克廉开始秘密串联,寻找和他一样,对高丽忧心忡忡的大臣,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裴克廉联系到了一百多名志同道合者,其中不乏现任的高官,如兵部尚书赵浚和户部尚书郑道传等等,裴克廉并创办了一个组织,叫高丽文化复兴社,简称复兴社,成员遍布高丽各地,以‘驱逐明军,恢复江山’为宗旨。
  八月初,李维正赴台湾视察,裴克廉便赢得了一个机会,高丽复兴社开始活跃起来,他们不断扩张成员,不论贵贱,只要热爱高丽文化便可以加入,短短两个月时间,高丽复兴社便迅猛扩大到八千人,甚至一些高丽雇佣军的士兵也参加了,不过,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复兴社的真正宗旨,很多人只是怀念高丽文化而参加,而且也不知道复兴社的骨干成员。
  时间已经到了十月,离李维正回来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复兴社骨干成员的活动越来越密集,他们已经准备在李维正回来前发动一场全民参与的高丽复兴运动,彻底把明军赶出高丽。
  复兴社的最高领导层由八人组成,除了裴克廉、赵浚和郑道传三人外,还有礼部侍郎郭顺,原国子监令高放鸣,以及原忠勇大将军李卿,原王宫侍卫长崔德亮,原开京守备卢展等三名高爵武官。
  这八个人就组成了复兴社的领导核心,他们已经开了几次会,今天就将具体讨论起义的细节,八个人分别落座,裴克廉开门见山道:“各位,我刚刚得到一个消息,李维正的正妻一个时辰前顺产生下了一个儿子。”
  “裴大人,这件事重要吗?”赵浚有些奇怪地问道。
  “怎么不重要!”裴克廉狠狠一瞪眼道:“这可是他正妻的儿子,肯定有快船去台湾通报李维正,这样的话,他就会提前赶回高丽,我们的时间就更少了,而且他现在已经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人将来肯定会在高丽为王,那时,就是我们高丽亡国灭种的时候了。”
  裴克廉提到亡国灭种四个字,房间的气氛陡然间变得压抑起来,众人都沉默不语,这时,郑道传问道:“不知道裴大人有没有草拟出什么有效的计划?”
  裴克廉见众人都眼巴巴看着他,他不由叹了口气道:“复兴高丽是我们大家的事情,大家应该群策群力,都提出自己的方案,而不能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尤其我生活在汉城,对开京的情况了解不多,我做出的计划也是闭门造车,脱离实际,今天我就是想让大家一起出主意。”
  说到这,裴克廉看了看前大将军李卿,便对他道:“李将军,你从前在军中威望极高,你说说看,我们有没有可能重新组织起一支军队?”
  李卿年约五十余岁,当年李成桂在军中为大将时,他就是李成桂的死对头,是原高丽第一权臣崔莹的心腹,李成桂夺位后,他便逃到釜山藏匿起来,逃过李成桂的清洗,他和裴克廉的私交很好,裴克廉成立复兴社,便把他请出山了,就是想利用他在军队中的威望和丰富的打仗经验,使复兴社得到军队的支持。
  李卿的任务就是在高丽雇佣军中发展成员,他已经成功的策反了两名雇佣军的高级将领,掌握了两千雇佣军,他见裴克廉问自己,便答道:“去年李成桂的七万精锐都被解散了,而李维正重新组织起来的,不过时其中的三万人,还有四万人的基础,应该很容易就组建起一支军队,不过我不主张再组织军队。”
  “为什么?”几个人异口同声问道。
  “你们别以为崔平不知道复兴社的事,只是他掌握不到我们要起义的证据,所以他还不敢告发我们,一旦我们组织军队,我们的目的就暴露了,辽东军就会立即来镇压,那时我们可能连兵器都发放不全,更不要说盔甲、马匹,我们拿什么和全副武装的辽东军打?所以我不主张重新组建军队。”
  旁边的原开京守备卢展忽然若有所思道:“大将军的意思,我们可以利用高丽雇佣军来起义吗?”
  李卿点头笑了笑道:“卢大人猜得一点不错,我正是这个意思。”
  “可大将军只有发展了两千人,是不是少了一点?”裴克廉有些担心地问道。
  “裴大人,打蛇不用打全身,打它的七寸便可,同样,我们的起义只要击中要害,再向全国呼吁,我相信起义者将风气云涌,一举将明军赶出高丽,不过两千人是少了一点,我已经和驻守釜山的高丽籍雇佣军千户赵永联系上了,他曾是我的老部下,手上有三千雇佣军,如果我把他策反,那我们就有五千人,足以进攻七寸了。”
  赵浚忽然有些嫉妒李卿,这里可是他的家,应该由他来唱主角,可风头却被李卿一个人夺走了,他倒成了陪客,赵浚见李卿言语中很自信,便酸溜溜问道:“不知李大人说的七寸是哪里?”
  “这还用我说吗?”李卿眉毛一挑,有些不屑地解释道:“七寸自然都在开京,一个是崔平,另一个就是高丽王宫了,李维正不是刚刚得了一个儿子吗?”
  ……
  高丽王宫内的混乱已经渐渐平息了,一个时辰前,叶苏童顺利产下了一名男婴,随着母子平安,所有人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热水已经准备充足,新被子也送来了,宫女们把消息传给了守卫,守卫们一片欢腾,消息也迅速向外传递,裴克廉就是进城门时听说了此事。
  此时,叶苏童的寝宫已经安静下来,大家都回去了,让疲惫不堪的苏童休息,苏童也睡着了,只有倩倩一人留在旁边看护孩子,孩子就躺在苏童的枕畔,她舍不得把他放进摇篮里,孩子刚刚洗了澡,胎发还湿漉漉地搭在额前,孩子长得很秀气,不像李维正,眉眼口鼻都很像他妈妈,他裹在包被里睡得很香甜,忽然张开小嘴打了个哈欠,倩倩就在旁边看着他,她心中不由涌起一丝怜爱。
  她小心地把他抱了起来,搂在自己怀中轻轻地哄拍他,她凝视着孩子粉嫩可爱的小脸,倩倩心中不知不觉竟生出了一种母爱。
  倩倩今年已经十七岁了,女大十八变,从前瘦弱的黄毛小丫头竟长成了一个身材高挑丰满、性格文静温柔的大姑娘了,她越长越漂亮,皮肤雪白细腻,双眸如宝石般明亮,在这个家中,她一直担任着管家的角色,她心思细腻,家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包括去年大姐生下李檀和今天苏童生下娇儿,都是她忙前忙后安排,她的另一个身份是李维正的妹妹,但事实上谁都知道她早晚也会嫁给李维正。
  倩倩心中更是只有大哥一人,她一直就在等待着十八岁的到来,十八岁就是她与大哥约定的时间,现在已经是十月,再过两个月她便到十八岁了,倩倩的心中既期盼着,可又有点慌乱,更多的却是一种少女的羞涩。
  此刻倩倩抱着苏童的娇儿,竟触动了她心中隐藏着的母性,她忽然有一种渴望,渴望着她也能抱上自己的娇儿。
  “倩倩,把孩子给我看看。”苏童忽然醒了。
  倩倩连忙把孩子放在苏童枕畔,苏童坐了起来,把儿子抱在怀中,慈爱地望着他,她心中充满了做母亲的幸福,倩倩用指头点了点孩子的小鼻头笑道:“苏童姐,给他起个什么名字呢?”
  一句话倒提醒了苏童,丈夫临走时留了一封信给她,让她生下孩子后打开信封,里面有孩子的名字,她生孩子疲惫不堪,便忘了此事,苏童连忙对倩倩道:“倩倩,你帮我打开我的梳妆台,里面有一只木匣,大郎给孩子起的名字就在木匣里面。”
  倩倩快步走到梳妆台前,从抽屉里找到一只木匣,打开了,里面果然有一封信,她把信递给苏童,苏童摇摇头道:“我抱孩子不方便,你替我拆吧!”
  倩倩拆开了信,眼中露出极为好奇的神色,她很想知道大哥给自己的二儿子取了什么名字,撕开信皮,从里面取出了信纸,倩倩打开来铺在床上,苏童也凑过脸来,只见上面写着:‘若产娇女,取名为可,若诞麟儿,则取名为桦。’
  “桦”苏童喃喃念了两遍,她忽然对儿子笑道:“我的小宝贝,从现在开始,你就叫李桦。”
  ……
第六卷
潜龙出海
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丽内乱(下)
  釜山,在靠近海港的一座大房子里,釜山守备千户赵永恭恭敬敬地向李卿跪行了一礼,“请大将军放心,我一定会支持复兴社起义,我手下的三千人,大将军可以随时调用。”
  李维正在高丽招募雇佣军有一个原则,那就是绝不用高丽的旧高级军官,但赵永是个例外,这时因为他指挥水军作战的能力极强,曾做过高丽的水师副都督,实际上掌握了高丽水军整整五年,直到李成桂为高丽摄政王以后,取消了耗费钱粮,又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高丽水师,赵永才重新转为陆军,驻防釜山港。
  在李维正解除高丽武装的过程中,赵永也回了老家种地,随即辽东军开始在高丽招募雇佣军,李维正爱惜赵永这个人才,便将他特招从军,任釜山守备千户,掌管三千高丽雇佣军,是所有高丽军官中领兵最多的一人。
  高丽秘密兴起复兴社的事情赵永也有所耳闻,不过他不放在心上,他认为这件事和他没有关系,不料,他多年前的老上司李卿找到了他,竟要拉他进复兴社,这让赵永心中乱成一团。
  复兴社核心人物在开城的秘密会议结束后,李卿便立刻赶赴釜山,说服高丽雇佣军千户赵永便成了这次复兴社起义的成败关键,李卿一路忐忑不安,虽然赵永是他的老部下,但毕竟分别了好多年,赵永能否答应,他一点把握都没有,不过有一点他心里有数,赵永就算不答应,但也绝不会出卖他。
  最后事情却出人意料地顺利,赵永一口答应加入复兴社,并愿意调动军队参与起义,李卿顿时喜出望外,他有点急不可耐地要赶回开京报喜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2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