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途(校对)第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222

  ……
第六卷
潜龙出海
第二百一十五章
视察台湾(上)
  次日,李维正又去视察了高丽太学,和《高丽日报》一样,高丽太学也是挂羊头卖狗肉,里面的一千五百名学生全部都是来自辽东、辽西和山东的汉人,没有一个高丽人,只要考中秀才者,都有资格来这里读太学,在这里他完全放弃了朱元璋推行的八股文,更注重实务、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大都来自贫寒人家,在这里他们不仅能读书学习,每个月还有钱粮补贴,使他们不仅不用花家里一文钱,还能赡养妻儿父母,甚至有妻儿的学生还能把妻儿接来一起生活。
  虽然朱元璋每月对贡生也有例米补贴,但那只限于举人,秀才是没有资格的,高丽太学的学生们须学习三到五年,考试合格后便可以在高丽或辽东当官,实际上,高丽太学就是李维正的人材储备库。
  视察完高丽太学,按照计划李维正该返回辽东了,但就在这时,旅顺港一艘快船送来一个消息,台湾造出的第一艘三桅海船下水了。
  这可是一件大事,意味着台湾作为他的第三个基地,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李维正立刻做出决定,他要立刻去视察台湾。
  一个月后,由一艘宝船和三十艘军船以及四十艘运输船组成了混合舰队,满载着各种物资和准备换防的五千士兵从高丽釜山港出发,驶向数千里外的台湾岛。
  ……
  船队一路南行,几乎没有遇见任何倭寇的船只,事实上,当大明军队驻扎在对马岛后,倭寇就没有南下的机会了,大明军船已经封锁了九州岛和四国岛日本海盗南下的道路,他们严格贯彻李维正下的严令,一旦有日本船只出海,就地击沉,不管是海盗船还是渔船。
  大海变得十分安静,蔚蓝的海面上海鸥在盘旋鸣叫,这是渐渐接近陆地的一种标志,经过近两个月的航行,船队已经接近了他们的第一个目的地,琉球国。
  准确地说,这里现在已经不叫琉球国了,而是叫琉球卫,是辽东都司辖下的一个军卫,原来的中山等琉球三国在三年前已经灭亡了,被他们曾经驱使、曾经奴役过的数万汉人消灭了。
  多年前,李维正承诺他们将返回家乡,然后李维正便离开了琉球群岛,从此再也没有回来,他并没有想过要食言,而是连他自己都险些命丧九泉。
  李维正一去不归,而他留在琉球的五百士兵就成为了汉人们的守护神,一年后,好了伤疤的琉球人开始重新怀念有奴隶驱使的日子,他们开始向汉人的聚集地进攻,企图把曾经属于他们的奴隶抓回来,三国的军队联合起来向汉人进攻,但他们却不知道,此时的汉人已经成立了数千人的民团,手中有武器,有五百正规军训练和率领他们,留在琉球岛的最高指挥官是一名千户,名字叫陈和,他在无法和朝廷建立联系后,毅然决定率领汉人和琉球人抗争,经过三个月的战斗,他们付出了数百人的生命,最终击败了琉球军队,并一鼓作气灭亡了琉球三国,汉人成为了这个岛国的主人,他们得到属于自己的土地和渔船,得到了自己的房子和家园,而企图重新奴役他们的琉球人却失去了土地和财富,大部分被赶到其他岛屿,一部分人则成为他们雇佣的佃农和二等居民。
  汉人们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度:山海国,陈和成为了第一任国王,但同时他们也把自己的国度称为琉球府,是大明的一个州府,陈和也同样自任知府。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从走私者口中得到消息,李维正重新在辽东任总兵,陈和便立刻派船去辽东通报消息,却在半路遇到了东征归来的明朝大军。
  李维正遂将琉球府改名为琉球卫,保留山海国的别名,陈和任指挥使,同时也让他继续成为山海国国王,这主要是担心朝廷那边有麻烦,目前,琉球国有六千驻军,二千辽东军和四千由民团改编成的琉球军,并拥有二十艘战船以及炮台等防御工事。
  洪武二十七年十月初五,阔别已经三年多的李维正终于又一次来到了琉球岛,船队驶进了山海地峡。
  “大船降帆、靠岸!”
  随着军士的一声高喊,‘威正号’宝船上的白色巨帆缓缓落下了,紧接着后面数十艘大船的船帆也跟着落下,船队开始缓缓靠岸了,士兵们纷纷涌上甲板,向岸上赶来迎接他们的百姓们挥手致意。
  地峡两边已是人山人海,生活在这里的数万汉人几乎是倾城出动,他们扶老携幼赶来迎接明朝大队,也是赶来迎接他们当年的救命恩人李维正。
  岸上的百姓密密麻麻,一眼望不见头,欢呼声、喊声此起彼伏,而指挥使陈和早已率领大群军官和文职官员等候在码头上了,陈和大约三十五六岁,长一脸大胡子,中都凤阳人,他最早也是锦衣卫的一名总旗校尉,李维正出任威海卫指挥使时,他被李维正选中成为他的亲兵百户,在三年前攻占耽罗岛和长崎港作战中几次立功而被李维正升为千户,最后率五百士兵留在琉球岛保护汉人,他被汉人推选为山海国国王,但他思念大明,思念自己在家乡的妻儿,便一心想把琉球岛成为大明一域,李维正感其诚意,便任命他为琉球卫永久指挥使,并派人去凤阳将他的父母妻儿都接来。
  陈和见宝船的旋梯已经搭上码头,李维正和军官士兵们正缓缓下船,他心中一热,立刻迎了上去,半跪着给李维正行一礼,“属下陈和参见总兵大人。”
  “陈指挥使请起!”李维正连忙将他扶起了,微微笑道:“我当年的亲兵百户居然当上了国王,人的际遇当真是奇妙如斯。”
  陈和惭愧地说道:“大人,我不想当什么国王,我还是更愿意做指挥使。”
  李维正拍拍他肩膀安慰道:“男子汉大丈夫建立自己的国度也没有什么不好,就算将来朝廷不管,我还是想让你们自成一国,国王由民众选举,而不是由你的儿子继承,当然,如果你的儿子和你一样英武,民众们自然也会选他,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陈和却笑道:“大人既然尊重民意,那为何又要按自己的意愿让我们建国呢?如果百姓们都愿意成为大明一府,大人难道还要坚持吗?”
  李维正哈哈大笑,“是我着相了,那就顺其自然,让百姓投票决定琉球岛的最终归属。”
  陈和又给李维正介绍了一群下属军官和文职官员,众人一一上前见礼,这时,二十几名民众代表被领了上来,几名老人跪下垂泪道:“李大人,你还记得我们吗?”
  “几位老人家快快请起!”李维正连忙将几名老人扶起,对他们笑道:“我当然还记得你们,几年前我还请你们上船开会,一晃就是三四年过去了,你们身体可好吗?”
  “我们身体都好,李大人终于回来了,说明没有忘记我们,我们希望李大人永远平安。”
  李维正高高拱手谢道:“谢谢大家!谢谢大家!这次我给大家带来很多生活物资,等会儿就卸船,会一一发到大家手中。”
  很快,李维正便在陈和的陪同下来到了指挥使府,指挥使府也就是原来的中山国王宫,这时,琉球卫副千户以上军官和所有的文职官员都赶来了,一起旁听李维正召开的会议。
  “这次我主要是视察琉球和台湾两地,并送来你们需要的物资,另外,我也想了解一下琉球汉人百姓的生活状况,你们有什么困难可以坦白告诉我。”
  陈和轻轻叹了口气道:“感谢大人的关心,我们比从前过得好,不过也确实有一些困难,希望大人能帮我们一把。”
  “陈将军请尽管说,我当然会替你们解决。”
  “大人,琉球岛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不高,而汉人的人数日益增加,今年已经突破了五万人,粮食不足的问题就迫在眉睫了,本来我也打算派人去辽东向大人禀报这件事。”
  李维正低头沉思了片刻便道:“琉球岛人口多、土地少,相反,台湾那边土地辽阔,但人口却十分稀少,我考虑把一部分琉球汉人移居到台湾去,另外台湾那边盛产粮食,以后琉球岛就不要种粮了,全部由台湾那边供应粮食。”
  “大人,不种粮食,我们这里的百姓做什么呢?”
  李维正微微一笑道:“我已经替你们想过了,你们这里种甘蔗很好,以后全部种植甘蔗,然后再办几家榨糖厂,将来辽东和高丽的糖都由你们这里供应,你们还可以发展和日本的贸易,用蔗糖换取日本的白银,这可比种粮食赚钱多了。”
  ……
  李维正在琉球岛只呆了三天,三天后,船队再次出发,向南方的台湾岛驶去……
第六卷
潜龙出海
第二百一十六章
视察台湾(下)
  台湾岛原名小琉球岛,李维正东征日本回来后,便以防倭为借口,派出三千士兵占领了这座被大明遗弃了的富饶的宝岛,并将它改名台湾岛,李维正当然是看中了台湾岛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他也害怕日本抢先占领台湾,毕竟大明朝廷已经放弃了台湾,即使被日本占领,大明朝廷也不会放在心上,事实上,一百多年后大明朝廷和荷兰人达成的协议就是允许荷兰人占领台湾岛,而不允许荷兰人染指澎湖列岛,明朝只承认澎湖列岛是大明的土地。
  所以李维正必须要赶在日本人和荷兰人之前抢先占领台湾,让台湾成为他的军事和后勤基地,按照李维正的计划,台湾并不建什么工厂,工厂都设在辽东,台湾的作用是军事基地和粮食基地,台湾能一年三熟,完全可以成为辽东军粮基地,在和蒙古朵颜部达成协议后,李维正说运日本米和朵颜部换马,实际上他打的主意是用台湾米和蒙古人换马。
  经过两年的经营,李维正在台湾岛上的驻军由最初的三千人已经增加到一万人,一半是高丽雇佣军,一半是辽东军,每年换防一次,每次撤换五千军,两年时间,他们在台湾岛上和当地的居民一起,已经开垦了近三千顷土地,每年三熟,每次能产粮四十万石以上,从今年夏天开始,台湾便已经和高丽一样,成为了辽东主要的粮食基地。
  几年前李维正打倭寇放过了台湾渔民后,经过几年的发展,台湾岛上的渔民已经到了两万人,不仅仅是岛上渔民生育后代,更重要是台湾上岛有汉人渔民的消息在几年前便传遍了福建沿海,开始有人向往台湾,数以千计忘不了大海的原渔民们开始偷偷造船下海,携家带口逃离了福建,几年时间里,从福建各地逃来了一千多户人家,五六千人,他们就和早先逃来的渔民一样,开始下海捕鱼,和走私者换取生活物资,过着没有官府束缚的生活。
  而洪武二十五年十一月,随着第一支李维正派来的军队在台湾驻扎,二万多渔民便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他们编造了户籍,摇身一变都成为了辽东人,军队并没有征他们的赋税,更没有欺压他们,只是重新规划了他们的生活,将他们集中在三个地方居住,成立了平安、台北、台南三个县,让他们在捕鱼之余也和军队一起屯田,换取粮食和他们需要的日常用品。
  同样,军队也建立了三个千户所,台北千户所,台南千户和平安千户所。
  尽管台湾主要以屯田为主,但李维正还是在平安县建造一家造船厂,这是台湾岛唯一的工业,建造船的目的很简单,台湾四面临海,向辽东运输米粮,加强与琉球岛的联系,甚至当大量移民愿意来台湾的时候,也就不用再从辽东调船了。
  当平安造船厂的第一艘三桅福船下海时,便成了台湾军民为之欢庆的一件大事,此事更是惊动了辽东,数月后,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十月下旬,李维正庞大的混合舰队抵达了台湾平安港。
  由于台湾没有设卫,平安、台北、台南三个千户所各自负责自己的辖区,平安千户所约四千人,是三个千户所中最大的一个,千户叫曹安国,原是旅顺卫的一名百户,参加过东征日本的战役,积功升为千户,当辽东舰队抵达台北千户时,修建在沿海的烽火台便点燃了,三柱红烟直冲天空,这就表示辽东来人了,所以早在三天前曹安国便做好了迎接准备。
  “千户将军,来了!辽东船队来了!”一大早,一名哨台眺望兵便冲进军营禀报。
  曹安国正在军营吃早饭,闻讯立刻丢下碗跑向码头,平安港是利用一弯天然良港筑成,水深港阔,可停泊百艘海船,平安千户的军营就位于港区,离码头仅两百余步。
  今天的天气极好,海上风平浪静,万里无云,曹安国率领几名副千户和一群百户军官在码头上等了两刻钟,终于看见了远方海面上出现了数十只小黑点,很快,一支庞大的船队出现在他们眼前,在码头上等待的人群立刻欢呼起来,曹安国立刻乘坐平安船厂建造的第一艘战船前去迎接。
  宝船船头,李维正也正拿一只小巧的千里眼向码头这边眺望,在离码头还有约五里时,他看见了一艘战船向这边驶来,他立刻回头令道:“船队减速停船!”
  最前面的宝船缓缓减速了,最后停泊在海面上,宝船周围的三艘护卫战船立刻呈品字型迎了上去,片刻,一艘船引着平安港驶出的战船靠上前来。
  李维正早就看到了这艘全新的战船,他知道,这就是平安船厂造出的第一艘战船了,从外观上看,造得十分结实,做工精良,这也和台湾的木质有关,台湾岛位于热带,木质细密,适合造深海大船。
  这时,几十名士兵领着曹安国上了宝船,曹安国快走几步,半跪在李维正面前,大声禀报道:“平安千户所千户曹安国参见总兵大人!”
  “曹将军请起。”李维正连忙将他扶起来安慰道:“曹将军长年驻扎台湾岛,辛苦了。”
  “末将不敢,总兵大人跋涉万里来看望台湾军民,属下和平安所四千官兵都感动至极。”
  李维正哈哈大笑,拍了拍他的胳膊道:“这是应该的,你们都是我的属下,建设台湾岛已经两年了,我不来看看怎么交代得过去。”
  李维正又拉着曹安国来到船舷边,指着西方的海面道:“那边就是福建水师的辖区了,我一直担心福建水师会发现你们,你先告诉我,福建那边有没有船只过来发现你们?”
  曹安国躬身道:“回禀大人,福建水师主要以防御为主,极少来海中巡防,即使偶然出海一趟,最远也只是到澎湖列岛,所以我们在台湾岛上的经营,福建水师到目前为止一无所知,不过……”
  “不过什么?”李维正听出了他语气中的担忧。
  “不过台湾渔民主要以下海捕鱼为生,有不少渔民都跑到澎湖列岛附近捕鱼,他们还上岛修建临时屋舍,我很担心福建水师的巡逻船发现澎湖岛上有人,而抓住他们,最后他们把我们招供出来,事情就不妙了。”
  曹安国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几年前福建水师发现台湾岛上有渔民就是因为抓住了出海捕鱼的渔船,从而得知他李维正放过了台湾岛上的渔民,一纸弹劾险些要了他的命,事后朝廷命福建水师前来抓捕逃亡的渔民,渔民们纷纷躲进山中,才使得事情最后不了了之。
  现在李维正虽然已不怕朱元璋再来杀自己了,但他也担心福建军方知道他在台湾岛上的经营,从而派水师来围剿,即使他的军队可以一战,但肯定会影响到自己的台湾战略,破坏台湾的发展。
  李维正举起千里眼向西面望去,茫茫的海面上他什么也看不见,曹安国连忙道:“总兵大人,我们哨台上有大的千里眼,估计今天可以看到澎湖列岛,总兵大人不妨随我去一观。”
  尽管宝船上也有大型千里眼,但李维正还是点点头答应了,他就是来视察台湾岛的情况,参观哨台也是其中一环。
  平安千户所的哨台位于平安山最后伸入大海的余脉之上,一面悬崖绝壁高达数十丈,悬崖下海浪拍击着石壁,激起滔天的白浪,声势如雷,哨台便在悬崖的最高处。
  船队已经停靠码头了,几千名士兵正在搬卸船上的物资,而且这一次平安千户所将有两千士兵换防,驻扎期满的士兵们眼看要回家,个个都兴奋不已。
  曹安国和一群军官陪同李维正从山崖背后的便道上了哨台,来到了一副巨大的千里眼前,这是李维正重新占领耽罗岛后,取耽罗岛上的上等水晶做成的五十副大型千里眼之一,千里眼长约三尺,外壳为纯铜打制,被安装在一副铁架上,这具千里眼是平安所防御的利器,是他们的宝贝,因此还特地给它盖了一座亭子遮雨,通过千里眼可望见数十里外的海面,天气好时甚至可以隐隐看见澎湖列岛。
  驻防哨台的是一支百户,哨台上不仅有千里眼,还有烽火台和讯炮,众士兵见总兵大人到来,纷纷下跪行礼,李维正命士兵们起身,他来到千里眼前,已经士兵调好了角度和视距,从千里眼中李维正果然看到了海面上有隐隐的山影,那里就是澎湖列岛了,而在海面上确实有一些小黑点,那就是曹安国所担忧的渔船。
  李维正沉思了片刻,便问曹安国道:“有没有办法不让渔民不出海?或者不去平澎湖附近打鱼。”
  “不去澎湖附近时不可能的,那里是渔民的传统渔场。”
  曹安国叹了口气又道:“至于不出海的办法当然是有,要么强制不准渔民出海,要么就是疏导,改变他们的谋生方式,其实这些渔民打鱼也无处可卖,以前还有走私者来收鱼,换取一点点生活用品,但现在台湾岛上有军队驻扎,走私者不敢来了,渔民打来的鱼也没有销处,最后都是做成鱼干自己慢慢吃掉,或者我们军队买一点,我现在最害怕的就是他们跑到福建沿海去卖鱼,那样肯定有人被会被福建官府捉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2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