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万户侯(精校)第2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6/281

  李林甫斜躺在一把高背滕椅上,不停吃力喘气,喘息中带着阵阵嘶声。他透过珠帘默默地看着、听着孩子们在外面奔跑、嬉笑,或许人只有到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才蓦然发现家和亲情才是最珍贵、最让他难以割舍的东西。权力和财富如云烟散灭,在他的回忆中竟无一丝涟漪,此刻,他的脑海里在回忆着每一个孩子的出生和成长,回去过去岁月的点点滴滴。
  自己命已不久,但必须在走之前给这个家族留下点什么,‘平安!’这就是李林甫几个月来一直在殚心竭虑考虑的事情。
  李献忠叛逃对李林甫并非是最致命的打击,它只是压弯骆驼脊背的最后一根稻草,李隆基任杨国忠为益州长史才是让李林甫看到末日的一击。
  不历州县不得为台省,杨国忠以吏部侍郎的身份兼任益州长史,这就是说,当他回来之日便是自己宰相生涯的结束。成功固然可喜,但失败也未必可怕,怕的是一败涂地。若失败已不可避免。那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时机出手,将损失降到最低,这就是李林甫多年的从政学到的唯一经验。
  李林甫略略抬头,打量着与他同桌的子婿们,长子李岫为将作监卿、次子李崿为司储郎中、三子李屿为太常少卿,还有女婿张博济为扬州刺史,女婿郑平为户部郎中,他最疼爱的八子李银为绥州长史,这些都是他家族的中坚。只要保住他们,他的家族就能永远昌盛下去。
  最后李林甫的目光停在了李银身上,他们一家是早晨刚到,也是全家回来得最晚的一子,但到现在他还没有向自己请安,连他入席也是自己派人去找来。
  这时,李银也正好看过来。他与父亲目光一碰,立刻惊慌失措地低下了头、满脸通红。他的失态怎么能瞒得过李林甫的眼睛,李林甫心中暗暗惊异。他轻轻咳嗽一声,示意自己要去‘更衣’,两个侍女立刻将他扶起,离他最近的长子李岫也伸手来扶,李林甫推开他的手,一指李银。要他来扶持自己。
  “老爷子叫你呢!”坐在李银身边的张博济推了推他,李银心中暗暗一叹,上前扶住李林甫道:“父亲,让孩儿扶你去。”
  话音刚落,李林甫便牢牢抓住了他的手腕,不容他再借故离去,一直进了内书房,李林甫将侍女喝退了。才坐到他那张最心爱的古旧藤椅上。
  “你说吧!究竟有什么事情瞒着为父?”
  李银慢慢跪在父亲膝前,泪水从他的眼里汹涌而出。很快,他便泣不成声,呜咽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李林甫轻轻抚摩他的头,笑道:“别哭了,我们家到现在还有什么苦难不能承受呢?你说吧!难道你做了什么大逆不道之事?”
  “孩儿、孩儿本来已经拿到父亲与李献忠的通信,可是又丢了!”李银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什么!”李林甫慈爱的笑容仿佛凝滞住了,渐渐的慈爱变成了严肃,“是什么时候的事?”
  “是……是……让孩儿想想!”李银心乱如麻,事情就发生在昨日,可他却怎么也说不出口,“是两个月前,孩儿拿到信件,可当天晚上就没了。”
  “不!不是……”
  李林甫缓缓地摇了摇头,二个月前之事,绝不会到今天才说,他凝视着儿子的眼睛,暗淡的目光依然威严,“事情既然已经发生,我就不会再怪你,但你一定要说实话,事关全家人的性命,你不得有半点隐瞒。”
  “就在昨夜,事情发生在咸阳。”李银再不敢隐瞒,低低声音道。
  李林甫无力地躺倒在藤椅里,他拼命地张嘴呼吸,仿佛一条失水的鱼。李银慌了手脚,他正要回头喊人,但李林甫却一把抓住他的手,让他不要叫喊。又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平静下来,突发的情况打乱了他的计划,原本打算撑到四月,将家人都安置好了再主动请退,现在证据已经被别人抓住,不管是谁,他都无法再撑下去。
  他摆了摆手,吃力地对李银说道:“你去吧!让为父好好想一想。”
  “是!”李银起身刚要走,忽然,奔跑的脚步声在门外响起,乎冲了进来,他的脸上异常激动,手指着外间结结巴巴道:“父亲!皇上来、来了!”
  李林甫霍地站起,随即又颓然坐下。他万万没有想到,李隆基竟如此绝情,让他的相国当不过天宝十年。
  ‘也罢,或许这是最好的结局吧!’李林甫长长地叹了一声,从抽屉里取出一函,这是他早已准备好的告退书。
  ……
  “臣李林甫叩见皇帝陛下!”李林甫在儿子的搀扶下颤巍巍向李隆基跪倒,此时他已经洗去面庞油彩,脸色惨白得无一丝血色,身子骨瘦如柴,就仿佛一件衣服直接套在骨架上。
  “相国快快免礼!”李隆基不住地打量着这位和自己几乎同岁的老人,他心中异常震惊。才一个多月未见,他竟然衰弱到了这种程度。简直就是油尽灯枯。
  李隆基将目光移开,扫视一眼跪了满地的男女老幼,对李林甫笑道:“晚年能得儿孙满堂,对我们这些老人也就是最大的福气,由此可见,相国也是个有福之人。”
  李林甫在儿子地扶持下缓缓站起身,他叹了口气道:“陛下说得不错,老臣也是到现在才慢慢体会到过去与家人呆得时间太少了。”
  说到此,他忽然推开两个儿子,‘扑通’一声再一次跪倒在李隆基面前,老泪纵横道:“陛下,老臣可能时日已无多,愿向陛下乞骸骨,让老臣最后能享受几日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说到此,李林甫从儿子手上接过告退,举过头顶,递给李隆基。
  李隆基默默地看着李林甫。虽然他将倒相之事交给杨国忠,但杨国忠的表现实在让他失望,为了防止天宝八年的翻盘事件重演,他决定亲自出马,逼退李林甫。他今晚来就是打算在新年前夜与李林甫达成妥协,不让他有机会在新年休朝期间串联官员、寻找翻盘的契机。
  但李林甫的突然表态却出乎他的意料,事情就是这么微妙。李林甫知道书信已失窃,但并不知道书信其实尚未到李隆基的手上。而李隆基欲逼退李林甫,却不知道杨国忠已经从安禄山那里得到了证据。
  或许这就是杨国忠与李林甫的差距,李林甫一旦听说书信失窃,他便当即立断、主动提出退仕。而杨国忠拿到证据后却迟迟不通知李隆基,使李隆基失去了先机,最后白白便宜了李林甫。否则,李林甫哪里可能全身而退!
  虽然不知李林甫的用意,但他肯主动退仕,让局势能波澜不惊的过度,这是最好不过之事。从天宝八年一直等到天宝十年,李隆基已经耗尽了耐心,他不想将事情再拖到天宝十一年。
  “此事让朕再想想!”李隆基嘴上虽这样说,但他却接过了李林甫的告退书。
  一个时辰后,禁中发出了一份令举国震惊的诏书,皇上接受了右相李林甫的辞呈,免去其中书令、吏部尚书、安西大都护等一切实职,并加封其为太师、晋国公、食邑武功县一千户。
  同时下发诏书,升兵部尚书杨国忠为右相中书令兼吏部尚书;升户部侍郎韦见素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今夜李清的府里也是灯火通明,虽然他没有李林甫那样的妻妾成群、子女众多,但热闹之处并不亚于相国府。全府一百余号下人以及三百亲卫,无论尊卑每人都得到了夫人五十贯的特殊赏钱,自然皆大欢喜,家在长安的可以回家团聚,无法回家的则在管家的带领在外面犹自热闹,大厅里、院子里摆满了桌子,桌上是肉山酒海,留有寸许长黑毛的水晶蹄膀、碗大的粉蒸狮子头,一尺长的红烧青鱼,尤其是御赐的兰陵贵妃酒更是让每一个下人都大开的眼界。
  李清和妻女们坐在暖阁里,一张偌大的胡床上放一张小桌子,上面摆满了精致的小菜,众人环坐在旁,李清懒洋洋地靠在软褥上,显得神态疲倦。这也难怪,他整个下午都轮番陪着妻子们在各自的房间里度过,这可比跑马拉松还甚。
  女儿李庭月紧紧地依偎在爹爹的怀里,不时低头翻看爹爹送她的礼物,各式头饰挂件,上面均镶着名贵的宝石,有一颗胸坠是吐火罗叶护送的赤红金刚石,大小如鸽卵,璀璨夺目、价值连城。
  帘儿坐在右首边上,手里抱着二岁多的儿子。小男孩从早上醒来到现在,一刻也没有安静过,他手里抓满了各种菜肴,正使劲地揉捏。小雨刚刚将它夺下来,他便张嘴大哭,众人无奈,也只能由他去了。
  帘儿似乎有些不满丈夫送给女儿这么昂贵的东西,可又不想扫了丈夫的兴,只得摇摇头从李庭月手上取过金刚石,递给坐在下首的李惊雁道:“你是行家,你看看这东西值多少钱?”
  李惊雁接过仔细地察看半天,叹道:“这颗金刚石叫烈焰,我曾见过另一颗,光泽和纯净度皆远不如它,还卖到一万八千贯。你说它值多少钱?”
  “李郎,你听到没有,你怎么能把这么昂贵的东西给孩子!”
  李清只微微一笑,佯做没听见,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他才不管值多少钱,只要女儿喜欢,就是天上的月亮他也会命人去摘下来。
  帘儿见丈夫装聋作哑,便从李惊雁手上接过金刚石,准备收起来。这时她儿子却看见了,他被金刚石的光彩所吸引,便丢了手中的菜,张开小手便来夺,嘴里还叫嚷着:‘给我,我要要!’
  帘儿手一闪。他抓了个空,小嘴撇了撇,忽然惊天动地大哭起来。李清呵呵一笑,随手接过金刚石,又从桌上捡起一只鸽卵,背在身后将皮捏掉,金刚石在孩子眼前一晃,笑道:“爹爹给你变个戏法!让它变变颜色。”
  三下两下,赤红色金刚石消失,手掌上出现一只瓷白色的鸽卵,递给他道:“就是这个了,你要不要?”
  小男孩抓过鸽卵,用劲将它捏成碎末,咯咯地笑了起来。李清这才如释重负,偷偷将金刚石塞给女儿,小声道:“拿好了,别让人再骗走了。”
  几个女人见他如此溺爱女儿,都一齐苦笑着叹气道:“李郎,你这样不行的!”
  李清端起酒杯哈哈一笑,“有什么行不行,一颗石头罢了,来!你们一个个来敬我酒。”
  ……
  月渐渐高了,皎洁地月色下,整个长安都沉浸在合家团圆的除夕夜里,大街上空荡荡,就连无家可归的乞丐也寻找一个背风处,躲着自饮几口酒。
  就在这时,一辆马车在十几个宫廷侍卫的保护下驶进了宣义坊的大门,速度放慢,仿佛是要所有人都看见它的存在。确实,不少窗户都轻轻推开一条缝,随即又关上。马车停在李清的府前,从车里下来一个宦官模样的老者,他身后跟一个小太监,打着灯笼,橘红色的光芒里映出一个清晰的‘高’字,这位老者自然就是高力士了。他受李隆基之命,来向李清宣读圣旨,高力士慢慢走上台阶,站了好一会儿,才命手下上去叫门,这样一来,对面杨国忠府上之人便看得清清楚楚,早有专门监视李清府上之人飞跑去向杨国忠报信,高力士除夕夜访李清。
  高力士背着手站在台阶前,眼斜望着杨国忠府微微冷笑,就在刚才他从兴庆宫出来时,李隆基已经下了诏书,封杨国忠为右相、中书令,宣旨之人是鱼朝恩,想必已经出宫,正在来的路上。杨国忠得志,他必然会提拔心腹、打击异己,为了不让李清遭受到不必要的损失,高力士决定向杨国忠亮出自己的立场,使他行事有所顾忌。
  ‘吱嘎嘎!’大门开了,满面酡红的李清从府里快步走出,向高力士躬身长施一礼,“多年未见,大将军可好?”
  高力士笑着摆了摆手,“你才是真正的大将军,李使君还是叫我高翁吧!我听着也顺耳。”
  “那恭敬就不如从命了。”李清一挥手,摆出个请的姿势,“高翁请进!”
  高力士背着手走进大门,他却没有往里走,而是转身走到一块靠院墙地空地上,这里已经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箱子,足有二百多个。
  他看着这些箱子笑道:“李使君回一趟家就发一笔大财啊!”
  李清亦呵呵笑道:“大家心意难却,只得收下了,这些钱财我准备用来招募失地流民西迁大宛。”
  “西迁大宛,你好大的手笔!”
  高力士从心底感叹一声,他见左右无人,便低声道:“西迁之事你做得有点冒险了,须低调一点,否则容易被人弹劾!”
  李清轻轻点了点头,也低声道:“那皇上对此事的态度如何?”
  “你很幸运,此事皇上是支持你的。”高力士忽然从袖子里抽出一卷黄麻诏书,高声道:“李清接旨!”
  李清慌忙跪倒在地,“臣李清接旨!”
  “安西节度使李清,约束西域诸国有功,使我上国威信日重,朕深为嘉许,特加封安西副都护、安西节度使李清为安西大都护,安西、北庭军政诸事皆受其节制,望卿时刻勤勉自律、谨慎为官,不辜负朕的期望。钦此!”
  “臣遵旨!”李清拜了一拜,恭恭敬敬接过圣旨,安西大都护一直是李林甫遥领,现在却封给了自己,李清沉吟了片刻,他忽然问道:“高翁,可是李相国罢相了?”
  高力士缓缓地点了点头,“今夜发生了很多大事,明日将震惊全国。”
  
  第十二卷
返京述职
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
  
  正如高力士所言,李林甫罢相、杨国忠升右相一事,俨如一场官场的大地震,瞬间便撼动了全国。杨党无不欢呼雀跃,尽管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在除夕之夜发生,还是让绝大多数人瞠目结舌。新年应是新气象,但政坛上刮起的风却不是清新的,不少了解杨国忠的老臣都暗暗担忧,以他的能力和才智能带领大唐走出窘境吗?
  轻蔑也好、嫉妒也罢,杨国忠主政已是不争的事实。天刚麻麻亮,杨国忠的府前已经排起长队,和昨日送礼不同,这一次皆是本人亲自赶来,有消息灵通人士更是彻夜排队,这情形倒有点象后世的安居房公开出售一般。不过,杨国忠府前的大路中间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屏障,所有的马车皆靠一边排队,无人敢越雷池一步。
  与众多杨党的激动和期盼相反,杨国忠本人却极度沮丧。他将自己关在书房里,一遍又一遍看那封李林甫的证据信,昨日这封信还价值万金,可仅过了一夜便一钱不值,杨国忠就象美酒喝得太急,发现一只苍蝇时已经进了肚子。不过,这只苍蝇可不在他的肚子里,而在安禄山的手上。
  信飘然落地,杨国忠长叹一声,将头埋进手掌里,他现在唯一抱的希望就是安禄山惧他相国之威,巴巴儿将他的保证书双手奉还,他回头看了看沙漏,已经过去一个时辰,三子杨晓应该有消息了。
  刚想到这儿,门外便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并伴有急促的低语,‘轻点!别伤着公子了!’杨国忠一惊,两步赶上前拉开房门,只见几个家人正将一副担架小心翼翼下放,担架俯身躺着的正是自己的三子杨晓。他紧闭双目,脸色苍白,趴在担架上一言一发,杨国忠掀开他身上毯子一角,入眼便是大片殷红的血迹。
  “这、这是怎么回事?”他当相国第一天便出这种事情,这岂不是迎面一记耳光吗?杨国忠忽然大声吼叫起来,“是谁干的?”
  几个家人面面相视,谁也不敢说话,这时,杨晓慢慢睁开眼睛,低低声音道:“爹爹,孩儿无能,未能拿回书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6/2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