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7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5/1398

  长孙无忌反应了过来,然后点点头道:“金银相生,想必还有金矿?”
  “呃……”
  房遗爱的神情越发的蛋疼,一旁的老父表情也是难看,很显然如此愚蠢的儿子,简直跟英明卓绝的房玄龄有着天壤之别。
  虎父犬子没问题,可犬子半点智慧都不加,行事作风像某个朔州老汉,要不是外貌相似,老房必然怀疑这货是不是亲生的。
  “金矿倒是没有,金沙倒是不少。”
  “……”
  房玄龄顿时扶额,这种蠢货儿子,要来作甚?还不如杀了吃肉。
  南海经营,农林水产的获利,时间上最少一年半,前期也就是收获一点稻米。然后收三季麻,或者弄几个月的海鲜,差不多就到头了。
  都是天王,对行情还是很了解的,张德这般能耐,流求岛北的庄园,那也是深耕三年才有了丰厚回报,早先的投入,让长孙无忌一度以为是无底洞。
  “玄龄怎么看?”
  “再等等看杜正伦的消息,年入多少金银,还未知晓。若是少了,一年几万两,何必去……”
  “大人!哪里只会几万两?!李景仁那小子说了,今年开采,三四万斤银子是肯定有的!明年……”
  “滚!”
  “大人?我还没有说……”
  “滚!”
第八十二章
锐意进取之气
  南海五金丰富多产,这是大唐眼下各大城市的统一认识。除了杜正伦实实在在把东西带回中国,背后也有“忠义社”的“煽风点火”。武汉有张德自己,扬州有李奉诫,登莱有杜构旧部,京城有李震,长安有屈突诠……
  除了极少部分人,大多数的精英阶层,也是神不知鬼不觉地被这种“爆炸”信息给加强了印象。
  社会科学就他妈不是科学!
  工科狗的哀嚎是无用的,工程学哪有社科学好用。
  吃了一碗泪流满面,社科学的牲口们迈着魔鬼的步伐,就这么把某条土狗在灵魂上摩擦了个半身不遂。
  老张苦心经营,准备修一条到岳州的三百里长弛道,前后几年折腾就不要多说了,还专门扶持了一个蒲圻县这么一个中转站,经济收买权力威慑,各种套路用上,这才奸计得逞。
  可让东南沿海以及河南山东土豪纷纷下海,就特么一句话:想要老子的财宝吗?想要的话就去吧,我把我的一切都放在那里!
  emmm……
  杜正伦这个“才之秀者”还好心里有逼数,要不然还以为自己的人格魅力堪比李董呢。
  “南海竟是如此多金?”
  抓起一把金沙,窸窸窣窣地从指尖滑落,长孙无忌有些讶异,“偏中国少金银铜铁,这是为何?”
  “长孙公,中国要是多金银铜铁,还有恁多田地产粮食?”
  老张横了他一眼,这是得多贪心,既想占着中原这种独一无二的广袤耕地,还想高产金银铜铁。
  中原这种极为广袤的优质大平原,全世界就这么一块。什么三大黑土带,在农耕时代那就是狗屁,没有近现代工业技术支持,那种鬼地方只配流放劳改犯。
  没有中原,大一统的根基从天而降么。这也是为什么老张认为长孙无忌相当贪心的原因,鱼和熊掌,哪能便宜占尽。
  当然了,有生物口的牲口硬要弄一条长了熊掌的鱼出来,那老张也没话说,只会表示“老哥讲究”,佩服佩服……
  “操之,你精于水文地理,如你所见,南海五年之后,能产金银几何?”
  “一百万两浮动,不会差太多。”
  “恁多?你有何根据?”
  “没有根据。”
  老张摊摊手,没有解释的意思,反而对长孙无忌道,“长孙公若是想要分一杯羹,还是好好琢磨,如何占住南海之地吧。难不成‘海角奴’都是笨蛋,不知道金银好处?”
  即便是在交州,汉蛮比例也不过是四六光景,这几年“化胡为汉”虽然一直在进行,但真愿意冲胡女下屌的勇者真不多。这不是老张非法穿越前的社会,就一个饮食习惯营养摄入,就能导致“丑女”的数量和“美女”的比例是正无穷。
  但凡能到长安洛阳卖唱的胡姬,本身就不是凡俗之流,最起码也是个小康之家,扔西域少说也是牛羊千儿八百的那种。
  唯一推动唐朝勇士冲胡女蛮女脱裤子的动力,目前从根本上来说,就一个:生育奖励。
  以武汉为例,老张是延续大河工坊和河北时期的政策,生儿子生闺女各奖一只羊一只狗。
  就这么个最低标准,就足够让不少人选择多生几个。而汉胡杂居时,獠寨改姓连带大量獠女摆脱了原先在獠寨中的“奴隶”身份,以“契约奴”或者“侍妾”的身份进入到了武汉地区小有产者的家庭。
  而唐朝是承认“妾生子”个人权利的,这就使得武汉地区的汉獠比例逐渐增加,到贞观十八年年底,獠寨尽除,豪帅改姓,堪称楚地一大奇景。
  只是想要让武汉出勇士去跟獠女滚床单,老张为了创造条件,仅仅是卫生管理条例就年年增补。防病控疫纳入各县官僚考核标准,这才让武汉的勇士们“收纳”獠女时,不至于干了个爽然后就悲剧。
  交州要是能出个“变态色魔”,李景仁他爹李道兴能乐疯,这样的勇士,精神可嘉难能可贵啊。
  换做李景仁自己,到了交州街头一看,就那些个“奇形怪状”女子,能把他看吐。
  这也是为什么伊予铜山的“眷村”会如此的别致,如此的受保护,实在是其中精神,令人钦佩。
  也就是制图狗这种被甲方虐成神经病的种群,才会丧失了美学体验。
  我对美没有概念!
  这才是制图狗能够在这个时代把倭女推倒的原因,连补贴都不需要的纯粹……
  不过这种病症,老张是能够理解的,毕竟,他非法穿越之前,在海上平台吹牛逼的时候,有好些个工友,正在研究母海豚每个月哪几天才会从附近游过。
  “你没有根据,便说五年后能产一百万两?”
  老阴货根本没有去在意“海角奴”,这种蝼蚁,他需要多看一眼?他在意的,只是张德那只有嘴炮的架势,这种不靠谱的状态,相当的糟糕。
  然而老张还是摊着手:“长孙公,这种事情谁说的准?万一银矿除了那个天然矿洞就一无所有呢?万一金沙淘了一年最后都是铜沙呢?南海能产多少,且不去多说,比照东海就是。如今伊予铜山产量几何,长孙公也是有数的,整个扶桑百国,举凡有金银者,只说交易,一年十几万两还是有的。”
  说话间,张德招招手,立刻就有几个力夫上前,把一桶金沙抬走。
  “这还是交易,东海若是遇上小国,倘使有金矿,占了就是占了。南海较之东海,国更小民更弱,于南海豪强而言,还不是予取予求?我随口说个一百万两,也不过就是应景罢了。可难道真就敢言没有么?”
  听罢张德所言,长孙无忌一时也有些沉默,半晌,才看着张德道,“你言之有理,举凡做事,也不见有十足把握才动手。老夫旧年行事,慢说十足把握,就是有二三成,也是做上一回。”
  见长孙无忌神色有些复杂,老张料想他内心大约是觉得如今竟然丧失了锐气,有些感慨。
  只不过,两人都清楚,这锐气也不是平白丧失的,还不是被人用“巨狰狞”给磨掉了。
第八十三章
工程热潮
  第二波造船高潮是可以预见的,在一批次南海金沙样品抵达武汉之后,汉阳造船厂新增货船订单超过一百。
  这是一种淮扬商人特别需求的一种巨型货船,货船龙骨不得不选择拼接延长,几乎谈不上抵抗远海风浪,只能近海航行,航速也相当的慢。但它只有一个优点,能装。单次运输量相当恐怖,淮扬商人主要用它来运送煤炭和铁矿。
  和淮扬商人关系密切的徐州世家,则是运作了一条鸭绿水附近的航线,可以将朝鲜道南部的粮食,运输到辽东沿海,挂的还是兵部的旗号,可见其中水深。
  特种需求的船只,除了这种“超级货船”之外,还有一种数人操控的快船,航速远超“八年造”。整条船就像是一条梭鱼,顺流而下,从武汉出发抵达九江,几个顶尖高手轮换控帆,能够做到当天在九江洗个热汤。
  不过显而易见,需要这种船的人,怎可能只是为了在扬子江中瞎浪。
  订单的大头,都是来自苏杭商人,而这两地商人,主要的海外经营,都是在东海。这几年东海“海贼”越发泛滥,苏杭商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又或者是“明知故犯”,这就不是张德所能控制的。
  “去年新增丁口统计出来没有?”
  “回观察,还没有,数据还在赶。”
  “到襄州的弛道,测绘里程估算是多少?”
  “五百六十里,不过襄州地面沼泽甚多,兴许还要垒坝清淤。”
  “预算照七百里来做,要留余量。”
  “是,过后我去通知土建衙门。”
  除了造船之外,武汉今年的工程量也不小。随着“汉岳弛道”蒲圻—巴陵段正式通行,巴陵至江夏,就有了一条三百多里长的畅通道路。
  整条路不但让蒲圻县收益颇丰,也让岳州地区的劳力、物产,可以迅速通过这条道路转运到武汉市场。
  尽管水路便利且运力更大,但是对中下阶层来说,他们作为“个体”,相较船运的单次“需求”,是相当不足的。
  饶是造船业如此兴旺,但通行船只在长江中,人均太少。而楚地人家,小有产者多有水牛、矮马之类,加上武汉因为养马场缘故,滇马、川马这种驮乘马价格下降,杂交培育的骡子数量更是大大提高,使得楚地牲口租赁生意相当兴旺,大部分小有产者乃至普通人家,都能承担得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5/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