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764部分在线阅读
“……”
兵部内部原本也不觉得如何,可一讨论,就发现这路数阴险无比。名字取的好听,兵部厚生司,可压根就不让兵部插手,反而给弘文阁染指。弘文阁里那帮老东西本来给皇帝做秘书是不甘心的,可有了这差事,全国正兵二十万,退一茬下来算两万,这贴补哪怕只有一贯一个人,这也是两万贯啊。
两万贯过手,特么在洛北放债一个月光吃利息都能赚上一笔,事后钱照发,屁事儿没有。
更何况,皇帝的意思,那是两万贯吗?
一番讨论,兵部的人觉得,这特么就是皇帝埋的坑。弘文阁的学士尝到甜头,等于就是把柄落皇帝手里。哪个学士将来想要重振旗鼓,恢复“相权”,御笔一勾,说你挪用专款,你不下台谁下台?
可话又说回来,有权不用枉做官呐。
良心好一点的,就是把钱多攥手里几天,吃吃利息小赚一笔;良心差一点,来点火耗啊漂没啊,这也是可以接受。就算有大兵不服,他敢怼学士?
“这姓牛的真是个遭瘟东西,偏来祸害谁呢!”
“入娘的,当年一个槽里捡食,没想到这浓眉大眼的牛进达,居然这样祸害老弟兄。”
“他现在是生发了,朝鲜道行军总管当着,还能时不时在皇帝面前逛荡。说不定这光景,还能在朝鲜道捞上一笔。横竖好处脸面都让他赚了,偏我们要受罪,将来真个出事,厮杀汉还会念他的好,偏我们要成恶人。”
京城一番热闹,远在武汉的老张虽然没什么感觉,但也觉得奇怪:“牛叔这是给皇帝当枪使了啊。”
“牛秀就是个厮杀汉,哪有恁多念想。原本他心思大约是好的,给部下将来混点饭食,只是这厮太简单了一些。”
跟老张聊起此事的老阴货又道,“不过,此间事体,要紧处却不是什么‘兵部厚生司’,而是弘文阁。”
“人之常情,皇帝在位,不加强皇权,难不成还放权给你们不成?”
“……”
被老张噎了一句的长孙无忌瞪了他一眼:“偏你潇洒?”
“我志趣迥异同僚,自然洒脱的多。再说了,长孙公,我一不在京城结党营私,二不掺合军府变动。如此忠臣,千古罕有啊。我不过就是在武汉这一亩三分地,好这么一手奇技淫巧罢了。”
笑了笑,老张看着长孙无忌,“如此这般,哪家君上会逼迫太甚?”
“……”
老阴货竟是觉得挺有道理,还没办法反驳,要不是武汉见闻“触目惊心”,他长孙无忌还真特么就信了。
“不与你啰噪。且问你弘文阁此事,当如何?”
“皇帝收权是肯定的,长孙公,别想啦。这辈子都没可能再让你为相的,当年那篇《威凤赋》都没机会,这光景顶着个‘紫微令’帽子,那就不错啦。”
对长孙无忌这种传统官僚来说,“大丈夫一日不可无权”,道理没错,说的很对,可惜皇帝也是这样想的。
都是大丈夫,可李董更大,瞧着巨狰狞,青筋暴起,炽热坚硬……
刺刀见红输了,那也没话讲不是?
只是长孙无忌他不服气,还心有怨气。
本想着老夫这时候不被重用,将来也会重用,老夫妹妹是皇后,外甥是太子,一朝不行就两朝,怕个毛?
可始料不及的情况让长孙无忌差点闪了腰,三个嫡亲外甥,两个年长的各自放飞自我;亲妹妹原本是“带你装逼带你飞”,可到了路口直接就是一个漂移过弯,压根就没看后车斗里还装着一车姓长孙的。
然后伴随着潇洒的漂移,妹妹就跑远了。
世道艰难,世道艰难啊。
要不是发现武汉还能捡起一点点“权威”的快感,长孙无忌也差不多要快接近放飞自我的状态。
唯一庆幸的是,自己的“投资”是有回报的。江南子总算还有点良知,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幸甚幸甚。
至少自己的儿子表现卓越,有江南子的支持,哪怕做“榻上苏武”,捏着鼻子特么的也认了。
好歹有了“千古名声”,将来哪怕自己嗝屁,就凭这名声,一朝两朝三朝,甚至改朝换代,长孙氏怎么地也得当块神道碑竖起来。
“老夫当年为他殚精竭虑,谁曾想‘狡兔死,走狗烹’。”
“哎呀老令公,这不是还没有烹么?”
见张德一副贱兮兮看笑话的模样,长孙无忌气不打一处来,但还是正色道:“你莫要得意,皇帝可以收权,莫非不能收钱?”
“钱,我是无所谓的。”
老张依然淡定,“不要碍事就行。”
此言一出,长孙无忌一愣:“老夫实在是不知,你有何底气?”
“我没有底气,我这是坦荡磊落,我这是君子之心,无所畏惧。”
“……”
长孙无忌看不懂他,正要喝茶,忽地老张给他倒了一杯,“喝茶消消气,老令公凡事要想开点嘛。”
轰!
一声巨响,老张竖耳一听,“这开山的动静,当真是大。”
第八十一章
来不及伤感
辽东至京城,京城至四方,各部各卫各军府的军头再如何愤恨牛进达搞出来的事情,但没有人真的就说公开放话,反对“兵部厚生司”的建设。
带兵的说要反对,且不说得罪不得罪皇帝,就说到时候跟自己带的兵怎么说?皇帝要给你们发退伍复员费,老子反对?!
这特么不等着兵变还等什么?
更何况这件事情,就不是什么拍脑袋决议,皇帝是蓄谋已久,整个流程出来,马周全程操盘,牛进达就是个由头。
江南西道属于南国腹心,除了治安有点差,军事压力几乎没有。最近几年连剿匪都少了,獠寨为了生存,都是主动依附县城市镇。诸獠寨头人改姓的改姓,腾挪的腾挪,就算在寨子里称王称霸,买匹缎子还要走几十里山路,这谁受得了?
没见识过文明,没体会过文明,那还罢了,尝到了好处滋味,哪有回过去做野人的?
“依辅机之见,‘兵部厚生司’一事,皇帝筹谋多久?”
“怕不是迁都之前就有这打算,江阴子说起此事,揣测兴许是西军变化,启发了皇帝。”
“西军?”
江南西道总督房乔手握着茶杯,却迟迟没有喝,迟疑了一会儿,他好奇问道,“老夫多句嘴,程三郎莫非早早给西军子弟留了后路?”
“倘使卸甲,可由敦煌宫派发文书度牒,就近安置西域。西域的状况,你也是知道的,旧年诸国,说是国,不过是部族群居罢了。”长孙无忌转着手中的白瓷茶杯,低头盯着茶汤中的茶梗,“如今西域诸国遗族,尽数迁往两京,留存西域的物业,不都是成了无主之物?”
如果只是西域的田地房舍,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但西域多产石炭、铜铁,连金银数量,都相对丰富。侯君集还是兵部尚书的时候,逮着个机会就来了一把狠的,几代富贵是不成问题了。
而且豳州贱人现在全面跪舔皇帝,既不叫也不吵,乖的简直不像话,皇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整个一吏部瞌睡虫。都说是吏部天官,舔官还差不多。
旧年中国治边陲,靠的是拉拢打压,但不能长久,一二代之后,就是不断收买,最后变成妥协,至中国内耗,边疆顿时尽数狼烟。
如今却是大不同,至少能定住人,且不说传统的流放方式,以及丝路畅通之后的商旅驻扎,仅仅是煤铁金银,就足以收拢数十万人。
二十年一过,婴孩变青壮,稳如泰山。将来再有变化,诸如王朝更迭,边陲也不过变成遥远版本的中原腹心。
程处弼给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且皇帝纵容了这一切。说到底,西军只占据二十万边军的数十分之一,程处弼又是年轻将领,他还有老子亲族在中国,皇帝根本无所畏惧。
做好了,是皇帝圣明;做得不好,程处弼年轻气盛,事后皇帝一笔勾销,还赚个宽宏大量的名声。
横竖不吃亏。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兵部厚生司’及‘农事司’稍加经营二三年,当真成千古一帝。”
房玄龄听完长孙无忌把西域的一些密事说完,便知道如今的皇帝,着眼处都不是一时一刻,更不是一方一隅。全盘大局,气概非凡。
这当真是一个朝着“千古一帝”,不紧不慢有条不紊努力的君王。仅以臣子角度来看,房玄龄是由衷赞叹乃至佩服无比的。
可惜当世人事,并非从始至终的,他房乔是李世民的臣子不假,可也是房氏基石,妻族依仗。
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论起来,房玄龄要比长孙无忌还要纠结一些。毕竟作为人臣表率,房玄龄要纯粹一些。当年高构点评英才,唯他与杜如晦最优,高构更是专门说起二人品性,认为是栋梁名臣之资。
如今回想数十年,竟是有些惭愧……
两位重臣勋贵,正各自伤感伤神,却听“嘭”的一声巨响,来一条巨汉,扯开嗓门就喊:“大人!大人!杜秀才找到一个大银矿!矿洞里全是银——哎呀!怎么还有别人——”
“二郎,何处得来的消息?”
长孙无忌收拾了伤感,眉眼带笑,淡然看着房俊。
门口房遗爱一脸的便秘,本来是不想说的,可这时候都秃噜嘴了,不说早晚也会被老阴货知道,索性也不去看房玄龄,直接扬着下巴道:“李景仁那小子传回来的消息,武汉这里有秘法,天气只要不差,一日就能传消息回来,那可是交州!”
关于信号机,老阴货也是知道一点的,原理什么的,他不去计较,也不会去深究。对他来说,只要能用即可,谁去用,他是不在乎的。
“噢?不是说杜正伦么?怎么会是交州?”
“航线是先去交州的,然后并合浦珍珠,一起去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