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7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6/1398

  于是从自由度上来说,旬日一次前往武汉发卖自有产出,才是相对经济又合理的方式。
  原本大多数岳州人,有这个需求却没有这样的条件,但因为“汉岳弛道”的修通,张德给大多数的岳州人创造了这个条件,这就让原本交流不多的毗邻二州,如今互相交流就相当频繁热闹。
  荆楚州县原本并不看好这条“汉岳弛道”,但正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荆楚官僚亲眼所见岳州获利,只说“抽税”,饶是岳州税赋低下,可因为物资流通,使得“抽税”对象扩大,总体税赋是大大增加的。
  和很多地方官僚习惯“杀鸡取卵”“涸泽而渔”不同,眼见着这种“猪养肥了再杀”的方式更合理科学,襄州荆州要说不动心修路,那是不可能的。
  但修路也是有名堂的,襄州和荆州互通,那没有任何意义,唯有和武汉交流人力物力,才能从中收益。
  原本的船运需求,在当下已经不足以满足襄州人的胃口。
  于是应江汉观察使府的要求,多地协同,一起修这么一条从汉阳直抵襄州的弛道。
  然而江北修路不比江南,云梦泽虽然比几百年上千年前规模要小得多,但沼泽湖泊依然随处可见。当年张德为沔州长史,仅仅是“围圩造田”一事,就是早早几年先提出了这么个技术。
  到朝廷主动推广“围圩造田”,沿江各州县,才算正式有意识地改造环境。
  但即便如此,从道路测绘的结果来看,这条弛道七拐八拐是铁板钉钉了。期间少不得还要修建相当数量的桥梁,给一些小型沼泽地排水清淤,工程量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原本老张自己都有点打退堂鼓,只是没曾想,襄州人自己主动的多。各大户被官场老哥勒索了多少资源出来,老张不得而知,但足见襄州方面的意愿,是相当的强烈。
  有些得过且过的襄州官场这一回这么激进,倒不是说他们真的就这般“勤政”,路肯定是要修的,而且跟武汉谈妥之后,也就是什么时候修通。但事情安排肯定有先后,工程队再怎么扩充,人力还是有限。
  不仅仅是襄州想要这五百多里的弛道,黄州也想弄条百几十里的弛道出来,联通武汉不用想,联通黄陂县即可,而且做这个说客的,还是前黄陂县令,老张的小白师兄。
  除了黄州,安州方面同样不满足于现有的航运能力,想要修一条从云梦县直抵汉阳的弛道。而主持这个工作的,比小白师兄的层级还要高一些,是吴王亲自过问。
  竞争对手这么多,自己还是工程量最庞大的,这让襄州官场如何不急?更何况,襄州的这条弛道,还不是通襄州本身,是要通荆州。这个大工程,是荆州襄州二州发力,才能和武汉方面谈妥。
  荆襄二州为了这条路合作,还专门在荆州长林县以东新设一市,取名“荆门”。这个荆门市,就是二州将来重要的交易市场。
  但一切的前提,都是能够加大跟武汉的交流,否则一切都是空想。
  有鉴于此,各种压力动力诱惑力之下,襄州官场就是再怎么废,也卯足了劲促成此事。
  于是贞观十九年江汉观察使府的第一个大工程,就是这么一条“汉楚弛道”,测绘预计里程五百六十里,预算里程七百里。
  这个大工程虽说比不上薛书记正在督建的“环渤海高速公路”,但因为规模同样不小,可以说给整个贞观十九年开年,来了一记强心剂,朝野上下,情绪都是相当乐观。
第八十四章
文化人
  皇帝的确就像大多数人猜测的那样,窝在辽东过冬没有回朝,但又让人大为惊诧的是,对中枢的控制,似乎皇帝在外更胜在内。
  哪怕隔着千里万里,至岭南广州,冯氏、冼氏闹出来的动静,皇帝也不过时一纸手书,就让冯盎儿子冯智戴在正月里连忙赶到洛阳去拜个年。不但给皇后带了五十壶珍珠,还给魏王李泰弄了好些奇珍异宝。
  但凡留在京城的朝廷重臣,冯智戴一个都没有落下,堪称面面俱到。
  “陛下到底是写了甚么,让冯智戴如此这般?”
  “此事怕只有皇后或是魏王才知晓。”
  冯氏的奇怪行径,让不少人都去打听,是不是皇帝要敲打冯氏了?到时候是不是广州要换个人来坐坐?
  换前隋,像冯氏、冼氏这种坐地户,那肯定是大力拉拢,荣宠有加,只要你不闹事不造反,你做你的山大王好了。
  武德朝也是因循旧例,贞观朝一开始是也差不多的,只是忘了什么时候,逐渐整个朝野的画风,都有点歪,莫名其妙的,皇帝就超神了。
  于是老冯盎这十几年,就差说老夫拼了老命也要北上给皇帝捏捏脚捶捶腿……
  好事的在打听,有心机的也在打听,魏王李泰除了惊惧之余,也是感慨自己的爸爸不愧是爸爸,一张纸一句话,就让冯氏、冼氏吐恁多血。
  别说魏王府那摆放着的南海珊瑚,就说新到的二百童男童女,那就是相当可观的资源。
  冯智戴嘴上说“区区‘海角奴’”,可李泰能这样想吗?以前能这样想,可现在人力多紧缺,闲散王爷不知道,他这个“前程远大”的还不知道?
  自己老妈都给阴阳人死太监请了教书先生,何况这些童男童女?这可是相当不错的底子,调教二十年,用起来何等趁手。
  而且也不怕冯盎掺沙子,屁大点的孩子,能知道个鸟。
  “殿下,冯氏豪奢,不可太过亲近。陛下巡狩辽东,亦能明见万里,冯氏招摇京城之事,必为陛下所知。”
  作为弘文阁的学士之一,颜籀对事不对人,虽说他只是弘文阁学士中凑数的,实权衙门半点不管,但他到底是秘书监出身,武德朝起草文书尽数出自他手,如今虽然被岑文本顶了班,可也没什么怨言。
  毕竟,弘文阁成立之后,不管是三省还是五省,都是摆设。
  再大的怨气,在“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这种情况下,也会烟消云散。
  “本王如何不知?”
  李泰叹了口气,“本王怎会不知?”
  愁苦的魏王殿下起身负手,踱步了一会儿,这才又叹一口气,“可知道又怎样?房二那厮叫嚣要去洛阳宫问皇后讨要欠债,本王又能如何?!”
  要是别人,偷偷地弄死就算了。偏偏房二本身还颇有勇力,不但有勇力,他背景也不小啊。弄死房玄龄的儿子,哪怕这儿子是头猪,这是能随便弄死的吗?
  房遗爱过年之前,就去了一趟洛阳拜访李泰,开口就是“魏王,这贞观十八年可就快过去了,魏王你看是不是把利息先结一点?”,神情相当的欠扁,语气相当的猥琐。
  李泰好说歹说“宽限则个”,房遗爱这才又回了江西。
  然后正月又去了河南,到魏王府直接就拍门:魏王在家吗?魏王在家吗?魏王在家吗……
  李泰咬着牙,好不容把过年省出来的年金,作利息还给了房俊。就这,房俊还撇嘴不屑道:“魏王,我房二也不是开善堂的啊。这年头,尚书左仆射家也没有余粮啊,下个月可得还头款了啊。”
  在房遗爱回江西的路上,魏王琢磨着是不是把《八骏图》给卖了,实在不行抵押也行。他实在是后悔了,你说这图什么呢?还“留守京城”,留个家徒四壁啊!
  西北麻农这等朝廷大事,居然让他自己垫钱,听上去好像“一心为公”,可他妈的他姓李啊,他是亲王啊,他是皇帝儿子啊。
  外人眼里就是你特么应该你特么活该,没人真心觉得卧槽魏王贼地道,没在“风流薮泽”之地编排他已经是万幸。
  缺钱,非常的缺钱,相当相当的缺钱。
  李泰这辈子都没这么苦逼过,他这时候真的很后悔,你说当年怎么就不“折节下交”一下梁丰县男张德呢?招揽的时候为什么要装逼呢?为什么要摆谱呢?
  有了张操之,生活不得很轻松啊。
  就在李泰千辛万苦的时候,南海五金的事情传的沸沸扬扬,他本来是没什么心思的,毕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也就剩下“有心无力”。
  可皇帝老子居然给冯盎派了个急件,上面就一句话“旧年‘胡越一家’,诸胡尽为朕之犬马,不知今时百越,当何如?”。
  就这么一句话,连老冯盎都不要动弹,他儿子冯智戴一看“哎哟我去”,然后收拾了细软,夹带了金银,赶紧拿了一张旧船票,一路向北。
  冯智戴就一个意思:陛下,我特么不但可以做犬马,做马犬都没问题啊陛下!
  人生际遇就是这样的奇怪,当冯智戴抵达京城之后开始散财,魏王李泰的“经济危机”终于得到了缓解。
  以前的李泰,别人送金银财宝,他能要?那必须不能,文化人能收钱吗?你要是送个王羲之的草纸,那肯定笑纳,为什么?因为是文化人啊。
  只是文化人李泰万万没想到要债的偏偏是个没文化的,李泰不是没跟房遗爱商量,说是拿文学文艺作品作抵押,但房遗爱说了:魏王你要是这样,那我可就去洛阳宫找皇后要钱了啊,子债母偿,这可是道理。
  你他妈家里有“子债母偿”的道理?
  然而魏王殿下很清楚,跟这种智障辩论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用钱才能让他闭嘴。
  无奈之下,一咬牙,魏王就收了冯智戴的礼物,不但收了礼物,还准备当场变现,换成开元通宝好还债。
  冯智戴一开始还以为李泰这是“高风亮节”“德操无双”来着,后来瞧出来了:你特么堂堂亲王,都穷的变卖老子送的礼了?
  于是冯智戴就怒了,跑李泰家里说:魏王殿下,你变卖我的礼物,是侮辱我,我要批评你,你既然缺钱,难道不知道找我要吗?来,这是五千贯华润飞票,洛阳随便哪个柜面都可以现兑。
  李泰义正言辞地接过华润飞票,然后正色道:算本王跟你借的。
  这钱本来不该收的,可不收能行吗?
  别人他不知道,房遗爱这畜生跑去皇后那里要钱,这种事情他不是干不出来,而且也不怕,横竖他爹都跑江西“养老”去了,还有啥好怕的?
  从房遗爱的话来讲:老子已经一无所有……
  所以,饶是知道颜籀的劝说很对很正确,可李泰含着泪也要收钱,文化人的形象崩坏不崩坏,这光景已经一点都不重要了。
  比起文艺范的崩塌,还是不要让自己老母发飙的好。
  颜籀本身就是尽一份责任,至于主持弘文阁工作的魏王李泰听不听,是他自己的事情,颜籀自己做到问心无愧,就相当的坦荡。
  只是有天下班,心血来潮跑了一趟城南,颜籀顿时感觉自己像是吃了一斤苍蝇,还是绿头的那种。
  因为颜籀瞧见尚书左仆射家的二公子,居然跟冯智戴各自搂着两个小娘,在楼对过雅间喝花酒……
第八十五章
登门
  年轻人逛一逛“风流薮泽”之地,这实在是稀松平常,再说了,就不允许别人有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爱好了?所以颜籀个人觉得,这没什么好评价的,他一把年纪,不也来喝个小酒,吃点茴香豆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6/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