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6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6/1398

  “如今跑的最远的,就是东海王万岁,去年抓到的矮人,是在扶桑东北又东五千里之地。至矮人部,抵岸南下航行,便是广袤大陆,有类中国。那些带回来的犎牛,身形巨大,较之骨力干黑牛,还要重上二百斤。”
  “东海是有边的!”
  “王万岁还没有肯定,说有航线前往东海尽头,但是,东海是有边的!”
  “他们在扶桑的船队,一定是找到了航线,就像他们在南海的船队,现在在千里石塘运送的,都是硫磺、黄金、白银!流求的甘蔗园,就是王万岁、单道真所摔船队停靠的地方。”
  “谁要是能拿到海图,赏华润金元五百!五百——”
  在张德等着正旦大朝会看风向的时候,洛阳、扬州诸地,却等着来年赶紧下海,王万岁从东海尽头带回来的犎牛比北海犎牛还要重还要大,引发了极大的震动。
  不是因为犎牛好吃,而是因为东海是有尽头的,而一如往常的,经过十年来的熏陶,使得那些耳濡目染之辈相信,只要投奔大海,一定会有黄金白银作为回报,这简直是一定的。
  作为天然缺金少银甚至连铜都挖不出多少,这让已经尝到黄金航线、白银航线、铜锭航线等甜头的新老权贵们,在听说东海尽头是“有类中国”的大陆,一瞬间就失去了理智,这是前所未有的群体性疯狂。
  然而老张最这些都不感兴趣,定下一年一座钢铁厂的目标,他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劳动力。
第八十五章
筹谋
  在东海之上一直忙碌的三大船队到底到了哪里,其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前后一共有两次抵达同一个地方,抵达的方式也差不多。除了天上的死兆星……北极星还在闪耀之外,都是为了追杀一支座头鲸家族。
  和金银铜铁的利润属于一次暴富不同,华润号在海上的稳定收益,除了正常贸易之外,就是捕鲸业。
  一条巨鲸的任何一个部位都不会浪费,哪怕是腐烂的内脏,都是特殊的肥料。虽然气味相当的糟糕,但是对大豆的增产,效果明显。
  至于鲸肉,更是属于北地工场最受欢迎的肉类补充。不仅便宜,还能保证大量供应。像石城钢铁厂这种初级煤钢工业体,一天肉类消耗是非常巨大的,而传统大牲口,还不足以保证供给给奴工苦力。
  肉类蛋白的补充,就是个混搭模式,其中鲸肉占据了很重要的部分。
  至于鲸油,更是不必多说。
  然而捕鲸船先后两次都穿越了广袤的一片海域,其中一次比较冒险,是直接从扶桑之南的暖流一路追杀。等到发现不对头的时候,已经远离太过,最后是硬着头皮,一路靠罐头、豆芽、鲸肉、海鲜撑到了东海尽头。
  抵达东海尽头之后,又选择了北上追逐北极星,然后发现星图和海况,居然符合早先抵达流鬼国的探险队资料。随后北上,遭遇另外一股洋流之后一路西行。八天不到,终于看到了有靺鞨人盘踞的岛屿。
  而这个岛屿,正是华润号重要的木料基地。
  找到了港口码头,得到休整补给之后,捕鲸船终于返回扶桑,最后将一路的航海资料,转交给了王万岁。
  和这一次惊心动魄的穿越大洋不同,另外一支船队要安全的多。因为船队最早的目的,是从流鬼国交换黄金和陨铁,然后继续东行,进入极圈捕杀北极熊。然而在东部的狭长半岛上发现矮人部落之后,这支船队在交换了几个矮人部落的奴隶之后,获得了这一支部落的“友谊”。
  随后逗留了十天,通过比划,得知这支矮人部落和另外一支部落发生了战争。船队基本都是由战斗人员组成,很快因为“友谊”,帮助这支矮人部落击溃了他们的对手。
  这支被击溃的矮人部落,以游猎犎牛为生,兼具捕杀棕熊、野狼之类。
  记录在纸上,就是“有丁口三万,胜兵两千”。
  因为这次作战,无意中发现了“东海尽头”,大量的海豹、海狗聚集地被标注,还有数量规模在一万以上的野生犎牛群,这些资源,在华润号看来,远比黄金白银还要珍贵。
  在王万岁收集了这些资料之后,很快把消息传到了江阴,而江阴很快将消息传递到了武汉。活体犎牛更是以“进贡”的形式,送到了洛阳。在贞观十七年的年尾,可以说是无比激励人心的事情。
  老张在看过东海传来的资料后,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船队顺利抵达了太平洋的东海岸,而且可能还是在北太平洋暖流在东海岸的交汇处,大概就是加拿大和阿妹你看的交界处。
  买来的矮人部落奴隶,很有可能是爱斯基摩人的某个分支,至于他们击溃的另外一支矮人部落,很有可能是生活在阿拉斯加的东南部的爱斯基摩人。
  至于那些犎牛,张德直接可以断定,是西伯利亚野牛的近亲北美野牛。这种体型硕大,肩比臀高的野牛,在唐朝的势力范围内,基本可以说是灭绝。每年能够进贡犎牛的地方土豪,往往都是西来的塞种人,或者就是西突厥的附庸。
  在唐朝重建丝绸之路之后,就有弗林国人将犎牛带到敦煌。也就是说,在老张脚底下的这块大陆上,犎牛应该在欧罗巴还有……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海象应该是百万级的,北美野牛,应该是千万级的。”
  作为一条曾经在海上钻油平台浪过的工科狗,老张跟阿妹你看的同行是打过交道的,其中就有一条犬类希望国出品的工程狗,祖上是赚过“印第安人头皮花红”的主,杀野牛杀成保护动物这件事情,它一清二楚。
  然而老张并不能确认北美野牛真的就数量巨大过,不过从东海传过来的资料来看,至少海象肯定是数量庞大的。
  船队返航获得的海象数量不少,其中海象牙更是满仓。
  仅仅从海象牙所获来计算,这一次的冒险,回报相当丰厚。
  因为海象牙又被称作虬牙,和象牙、犀角、牛角一样,属于价格相当不菲的特殊物资或者奢侈品。
  老张从海象数量来判断,或许那条阿妹你看的工程狗,应该没有吹逼,很有可能北美野牛,真的有过千万级的种群数量。
  只从牛皮牛肉干牛骨牛角来看,都足以让船队进行这场大冒险。
  “看来,木料价格又要上涨了。”
  老张的判断是准确的,原本约定好的正月木料单价格,有人溢价两倍甚至三倍买断。扬子县某些疯子,甚至五倍六倍溢价,在年关将至的腊月,扬子县李县令在贞观十七年马上就要过去的短短几天内,拿到了十几份来年申请修建码头的申请。
  只看这十几份申请,就能保证明年最少二十万贯左右投入。仅仅这些投入,就能够让扬子县吸收两万以上的劳力。
  期间不算抽税,仅仅是房屋田舍建设的利润,扬子县的财政收入,就能保证不输给江对岸的润州。
  “眼下东海扬子江兴建码头港口甚多,工部当趁此机会,加以利用啊。”
  “旧年就曾想置办港务局,只是品秩未定,有人不服杜构,所以作罢。照今年行市,不服也得服。工部不但要插手港务,还要插手船运,这其中好处,自不必多说。最重要的,我等既然在朝为官,若是能为君分忧,还怕不能简在帝心吗?”
  “反正市舶司是不成了,那点人手哪里够,如今都是对外招募,也不怕出事。”
  “怕甚?只要能上缴银钱,再大的事也能压下去。我已托了人,前去武汉打探了消息,张江汉也透露了口风,料定这几年造船当成事业。既然造船当大兴,工部又身在其中,岂能白白便宜市舶司,白白让民部去露脸?”
  “只是……工部在地方上,多少还是缺些门路啊。”
  “怕甚么?丹阳郡公有个儿子,不是在扬子县做县令么?同朝为官,胡同一下有无,有何不可?扬子县有别它县,民部给不了甚么好处,咱们工部,大工名匠总归不少,又有营造队伍,眼下是最适合扬子县施政的。”
  “那甚么时候联络?”
  “这光景不行,还需上禀尚书,正旦之后方有计较。”
第八十六章
盼着
  找到了东海的尽头,对帝国那些参与航路狂欢的新贵们来说,他们游弋的藏宝池塘扩大了几十倍几百倍。而对老张来说,他开始琢磨要不要弄出无线电。
  可调电感配合水力、风力或者畜力发电,两两配对之后,在这个时代,如此方便快捷的长距离通信,就成了国之重器。可以说,一旦出现,唐朝的军队,可以一路平推到大陆的西部尽头,直到另外一个池塘出现在唐人的眼前。
  至于要用掉多少黄金白银,和丰厚的回报比起来,根本不值一哂。
  几经权衡,还是放弃了这个诱惑力极大的念头。
  他还年轻,等得起。
  老张自信寿命要比李世民长,此时此刻的微妙平衡,才比较符合小霸王学习机的发展道路。
  至于大海之上充斥的风险,和他无关。
  他既不优雅,也非从容不迫,只是欠缺了大无畏的气概。倘使后来者说他没有领袖气质,老张是认账的,且绝不会寻找借口来辩驳。
  之所以愿意等,除了勇气之外,他本以为此时会诞生那么一丢丢“法国大革命”也似的土壤。然而在贞观十七年的当下,老张陡然明白过来,和那如火如荼的巴黎街头不同,中原底蕴深厚,绝大多数的人,多多少少都有退路。
  有退路,就会妥协。又或者说,损失还能承受,资本仍有利润,便依然会妥协,直到亏损的那一天那一刻,甚至是直到破产直到一无所有的那一瞬间。
  于是老张清理了一下头脑,才知道法国的发展,扔到唐朝,大约是水土不服的。说到底,两千万人口左右的唐朝,其疆域远远超过三百万平方公里,是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几倍。在这个硬件上,受挫的老大贵族或者心思复杂的商人们,更多的选择是逃避或者开辟新的“蓝海市场”。
  抄家伙和李董对着干,除非是深仇大恨,又除非倾家荡产亏到姥姥家,就好比巨野县那帮倒霉蛋……
  再傲慢一些,高卢老司机体量远不如盘亘中土多年的华夏老铁。用“小国”的模式去套大国,出什么问题不知道,但一定会出问题。
  更何况,这是一个中土和天竺总人口加起来可能达到世界总人口一半的时代。倘若再把中原周遭那些杂七杂八的部族人口都计算进来,这就是“世界”。
  “法国大革命”?
  省省吧。
  非法穿越带来的奇葩社会学产物,在这个已经面目全非的贞观朝,多到让人无法直视。而老张作为一条工科狗,是没有那个能力去猜想会有什么后果的。
  于是,老张也琢磨出了一点点趣味,与其琢磨那些“革命”套路,还不如老老实实发育。
  小霸王学习机,果然不是那么容易就折腾出来的。
  “怎么抱个孩子,也能想入非非?”
  暖阁内,崔珏同样抱着孩子,坐在暖榻一侧,和银楚说着一些经验,转头一看,发现自家男人正抱着个入睡的孩子发呆,顿时心生厌烦。
  “甚么想入非非,某在想朝政大事,你懂甚么。”
  瞪了一眼崔珏,老张摇头晃脑,索性不再去琢磨这贞观朝到底会发展成什么奇葩模样。横竖自己拖家带口的,就算要造一台小霸王学习机,那也必须自家人一起乐呵。
  “哎,适才你们两个,说甚么呢。”
  “银楚说了,男孩取名辽,她是从辽地来的,也好有个纪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6/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