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6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9/1398

  “住口!现在是叶护大人!”
  来者一愣,却是不以为意,又行一礼:“小人见过叶护。”
  “好了,不必如此。”
  薄布摆摆手,身上的皮草很厚重,熊皮大氅保暖无比,更显得他威猛高大。在马背上居高临下,薄布看着史有忠:“王叔答应的箭矢呢?”
  “叶护放心,郡王的驼队,已经抵达疏勒,正月十五之前,一定送到。”
  “好。那我就拭目以待。”
  这一句,薄布说的是汉话,史有忠一愣,心中暗道:早就听说薄布在长安待过,没曾想竟然口音极少,看来,是要和王爷好好商谈一番。
  他是以归附唐朝的突厥阿史那氏子弟示人的,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新成羽林军特赐“龙虎营”的探子。他的上峰“龙虎校尉”是不受羽林军节制,而是皇帝和内府双重领导。
  更诡异的是,鸿胪寺还有一个“归化司”衙门,草拟“怀化”“归德”等蕃官时,都是由“龙虎校尉”临时代理。而鸿胪寺还不能追问不能调动,全权交给中旨御封的内监大使处理。
  总之一句话,这是个绝对由皇帝亲信组成的特别部门。
  “叶护还有甚么吩咐?”
  “你看这些天方教众,他们说他们原本是拜火教,不过我不想多加理会。我知王叔缺奴隶,便效仿天方教手段,准备将他们阉割,再卖给王叔。”
  “可是……阉割容易死人,若是死的太多,怕是叶护有些亏啊。”
  “这些人胆敢反抗突厥大军,死不足惜。”
  言罢,阿史那薄布看着史有忠,“若是怕死的人多,可以多叫一些‘巢医’前来嘛。”
  说到这里,史有忠身躯一震,他瞬间就明白,阿史那薄布要卖奴隶是假,想要通过他弄一些巢氏医师才是真。
  突厥人西行屡次交战,损失就算小,但也是损失。而且西突厥现在全靠对外进攻来扭成一股绳,回头路是不好走了,只有继续向西讨生活。
  此时西突厥已经攻占“霍拉桑”全部草场耕地,农奴牧奴数量惊人。但遭遇了天方教之后,战争就变得激烈起来。突厥贵族们想法很简单,那就是集中力量,打一次大的。
  而且可萨突厥这个据说“爱好和平”的同族,有一条贸易路线,可以抵达弗林国,而只要能绕道,那么从北地杀入巴格达,什么都能找补回来。
  薄布不止一次听西来的波斯商人以及那个波斯王子说过,巴格达很富,很富,非常富。
  波斯人丢掉巴格达还不久,甚至大马士革也还存在于当代人的记忆中。
  末代君王已经同意,割让巴格达以东的所有土地,突厥人可以予取予求。
  阿史那薄布是这么做的,并且还打起了为“波斯大王”复仇的旗号,在“霍拉桑”和“安息”地区,受到了不错的响应。
  有个首鼠两端的波斯边境军阀,原本是想要弄死末代的君王,可是万万没想到从东方来了一支奇怪的野蛮军团……
  “只要叶护有所求,价钱合适,小人都可以转告郡王。”
  “那就有劳史兄弟了。”
  阿史那薄布鄙夷地看了一眼曾经“同为”阿史那氏的史有忠,然后转过头,看着满地的尸体,无数笼子中的俘虏,心满意足地笑了。
  而史有忠退下之后,骑马到了营地,钻入毡房之后,喝道:“都出去!”
  一群衣不蔽体的女婢连忙裹着毛毯低头冲了出去,几个正在放纵的汉子见是史有忠,都是慢条斯理地穿着衣裳,然后问道:“大哥,薄布又有什么要求?”
  “那条突厥狗,想要箭矢快一点到,还想要医师。”
  “大哥答应了?”
  “为什么不?陛下对此无有不允。长孙使君麾下那些人绘制的舆图,已经复制到了陛下案头。陛下欲设安西都护府,西域之侧,岂容河中蛮夷酣睡?”
  “郡王尚在敦煌,医师只有程将军那里有。”
  “所以,老三,去一趟疏勒吧。”
  “是,大哥放心,绝不会误了大事!”
  “有孝,到了疏勒,记得跟程将军说一声,就说薄布四战四胜,俘获宝马二百余匹,望程将军转为入贡洛阳。”
  “不是五百余匹吗?”
  史有孝一愣。
  “蠢货,多出来的是西域督府的回扣!否则,信不信这些宝马连敦煌的门都看不见,全都被‘马贼’给截了?”
  “……”
  “不要耽搁,趁着雪停,最好正月初六就赶到疏勒。”
  “是,大哥。”
  而此时,疏勒城外的军营,程处弼打开了一只蜡封竹筒,抽出了其中的信纸,看完之后,负手而立:“形式于我军有利啊。”
第二十七章
同行即仇人
  “阿耶,这是甚么羹,真是好闻。”
  孜孜不倦追求知识的张沔一脸的好奇,然而他爹横了一眼喝道:“不去看着雪娘,在这聒噪作甚?”
  “哦。”
  低着脑袋的张沔出了门,不多时,正在喝汤的老张眉眼一挑,发现张洛水正含着手指头望着他。
  “雪娘,要不要来一碗牛尾羹?好食啊。”
  婢女机灵,连忙新拿了一只银碗,盛了一碗在一旁。
  “送去。”
  “是,郎君。”
  然后婢女带着张洛水,便去了玩具房。到了房内,张沔正憋着劲在纸上画着歪七扭八的花草树木。等到张洛水到了,便把手中的彩笔一扔:“妹妹,你看。”
  张洛水一脸欢喜,婢女拿来的一碗牛尾巴汤自然是忘的一干二净。然后张沔舔舔舌头,拿起汤勺喝了一口,滋味很是令人满意。
  喝完牛尾巴汤感觉自己换了个人的绝对不仅仅是张沔,他老子同样一脸活过来的架势,虽然这玩意儿只有玄学上的加持,但被突厥牌榨汁机榨的快脱水的老张,此时此刻真的感觉还不错,而且琢磨着是不是牛尾巴汤换成牛鞭汤算了……
  正月的武汉虽然繁忙开来,但货物大多数都还在货舱或者仓库中。整个世界都是红红的一片,熏肉、腊肉、咸肉、冻肉……红白交织,美不胜收。
  贞观十七年“凑份子”搭伙成立的马帮越来越多,南腔北调无比的激烈,怪诞拗口的“洛下音”此起彼伏,但马帮的方向却很明确,向西、向北、再向西、再向北、继续向西、继续向北!
  冬春交替时节,每天消耗的油脂,不管是北方还是西方,都是万贯计算的价值。一石猪油的价格可以换三倍左右价钱的黄糖,这是一种来自北天竺的糖,虽然还不够白,但已经接近白糖的色泽。
  甚至有的精品天竺白糖,已经是纯粹的白糖,和国产白糖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为了打压这些天竺白糖的价钱,国内不管是白手套商号还是“耕读传家”的地头蛇,都不约而同地将天竺白糖划为“黄糖”的范畴。
  天竺商人不是笨蛋,虽然想着方法想把“黄”这个颜色炒作一番,可惜没有卵用。天竺人根本不知道国内的白糖大户在琢磨什么事情。
  想要建立一条茶马道的人,绝非只有琅琊王氏,想要迂回巩固家族底蕴的大姓,绝非只有王氏。
  因为张德关系,萧二公子时不时厚着脸皮以梁丰县子岳父老大人的身份自居,当然他从来没有口头承认过,都是在某些特殊的场合玩默契。如果他敢嘴炮说张德是他的“贤婿”,大约是活不过贞观十七年的。
  这是一个相当尴尬的关系,但不管怎么说,时人多少还是羡慕萧铿这个笨蛋,居然做长线做的不错,两个女儿“和亲”换来的家业,足够萧二公子努力生几个败家子挥霍好几十年。
  萧铿是个浪荡子不假,但萧氏总归是有精明人,王氏要做茶马道,总归是要有靠谱的合伙人,萧氏的根基在荆楚,自然是合格的选择。
  同时萧氏也的确有理由这么做,因为打通一条才茶马道,耗费的时间,大概在两年上下,两年后,才能真正的回本获利。
  但萧氏目前的利润,既和茶叶没有关系,也和马匹没有关系。萧氏在江南和江东,主要是以糖业为主要的利润来源,粮食和布匹的收益,因为同行竞争太激烈,反而收获不多。
  有张德在武汉,有王氏牵线搭桥,萧氏现在只想快点通过茶马道,弄死那批生产“黄糖”的阿三。
  是的,萧氏的原动力,就是来源于这个可谓荒诞的理由。
  实际上萧氏已经通过萧二公子,让他帮忙给他两个“宝贝”女儿传个话,希望萧妍萧姝能够吹吹枕头风,好让某条江南土狗能够说服一下他在西域的某个兄弟或者某个臭道士,然后大军压境,弄死那票胆敢把糖卖到唐朝来的阿三。
  可惜,张德拒绝了。
  他又不是智障,为了萧氏的白糖,耗费资源让西军的“巨头”不打突厥打阿三。且不说肯定亏本,仅仅是这个行为,足够程处弼连累满门的了。
  至于“黄冠子”真人,虽然老张当初为道长的人生“负了责”,可不代表现在玩斩妖除魔玩上瘾的李仙长真的成了神棍,人家手里的空白圣旨又不是老张发的。这也是简在帝心的老光棍啊。
  所以说,萧氏得靠自己,得自力更生。
  至于有没有机会弄死那帮卖糖到唐朝的阿三,这就不是老张所要关心的。
  老张更加关心的是,为了保证嘴里的肥肉不会重新溜走,李董居然在正旦大朝会再三强调了西域政策XX年不动摇,然后一口气给包括东女国在内的青海边疆地区蕃地小邦部落封了二十几个校尉。
  怀化也好,归德也罢,但暂时来说,蕃地东部地区,算是正式进入了唐朝的朝贡体系,而且像东女国这种体制,就和当年的夜郎国一样,他们的武装力量,在汉朝,嗯,在唐朝的保护下,就不需要那么多。
  维持维持基本的治安,抓一抓像刘弘基这样的偷牛惯犯就可以了嘛。
  至于蕃地中部,尤其是逻些城为主的人口相对稠密区及农耕区,和勃律国一样,一个个“法主”在李真人面前领赏,一群群“治头”琢磨着如何压榨最后一点点油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9/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