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5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5/1398

  “嗯……”
  老张细细思量,点点头,“亨哥说的有理,我兼着贡赋转运使,眼下獠寨当是不敢放肆。稍作恐吓,定是无有不允。不过,恩威并施,带上龙氏的人,前去做说客。”
  “观察放心,必不辱命!”
  常年做着公共安全工作的张亨是张乾的堂弟,其祖父诸孙,张乾最大,张亨行二,识字但书读的不多,和张松白一样,更擅长厮杀闯荡。
  南方逃户隐户黑户极多,甚至可以这么说,凡是鄂州地面上操着汝南口音的人,多半都是黑户逃户隐户。而且这样的状况,一定持续了一百年光景。
  鄂州户籍账面上是两万户,也就是说,鄂州有丁口大概也就是十万。可实际上给人的感觉,翻两番都不止。除了这些北地逃户,獠寨分布比沔州更复杂,而且历史渊源更是千奇百怪,有些来自山越,有些来自五溪蛮、武陵蛮,有些直接就是早年北地青州逃兵,还有些是东吴遗民……
  正因为这些獠寨有“历史”,因此凝聚力相当的高,对“繁衍”和“开枝散叶”,比其他地区的獠人更加看重。
  这更是进一步增加了鄂州地区复杂的人口组成,但是,这种复杂,却又成了张德大兴土木的硬性条件。
第十二章
过冬
  巨野县逆匪依然顽强地流窜着,不过他们流窜的地方,越来越有针对性,以至于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世民私下里对老婆表示:你说我一个皇帝,怎么就有了养寇自重的念头了呢?
  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徐州贤达崔弘道在洛阳跟“山东之门户”杜总统再三强调:关于巨野叛逆流窜清崔诸房,他是一概不知,绝无牵连!
  一时间,巨野县叛逆们颇有一种日了狗的感觉,每次看上去要被剿灭,每次都能咸鱼翻身,人生大起大落的样子,实在是太刺激了。
  秋末,江汉观察使在江夏城的分署有些热闹,因为梁丰县子张操之的第一个政策,跟“围圩造田”“修建水库”“翻修江堤”“化獠为汉”都没有关系。
  “啊?这张使君杀蛟杀上瘾了?都这时节,还杀?”
  “这哪里是杀,这分明是要绝了蛟龙。”
  “蛟皮多少钱来着?”
  “没个准,汉阳城行市旧年能换一张白熊皮。白熊皮得是骨力干人再北上,或是流鬼国朝贡。说价值千金有点过,不过,尚书省也就尚书左仆射房公有一张,可见弥足珍贵。”
  “蛟皮多的是,这能换白熊皮?”
  “你当是甚么蛟皮都成?还要汉阳城验收的。约两百厘的大家伙,才能换。”
  “两百厘?”
  “就当七尺吧。”
  鄂州的名流也觉得奇怪,这特么张德有病吧?正事不干,跑来杀鳄鱼?鳄鱼欠你的?它们都要冬眠了啊,这都不放过?
  然而老张就是准备鳄鱼冬眠的时候才下手,之前秋季摸底,跑了几个大湖,都是乘船考察。手底下的人又不和商人一样,专门往人堆里钻,那些个偏僻沼泽芦苇荡,都是要去的。
  这光景还和千多年后不一样,别说江夏以南,连江汉平原都没彻底开发出来。顺着长江一路向东,大部分的平原都像是珍珠一样,散落在长江两岸,唯一连成片的,也不过是长江下游,且还多在江北,太湖周边因为冲积滩涂太靠海,实际上的有效耕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再一个,因为种种原因,也不知道为什么,长江下游的人民群众,嘿,他们突然不愿意种水稻,喜欢种桑树,这让梁丰县子张操之很痛心很绝望,心说民以食为天,你们这帮土鳖怎么这么没见识……
  耕地进一步被压缩,尤其是江南大户还不像河南道那般被李董按在地上摩擦,肆无忌惮的程度,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更要命的是,“忠义社”当年成立,虞世南之子虞昶还是苏州市舶使,而老张的两个血脉亲弟就在苏州跟虞昶练习书法。
  这事情么……就是这样了。
  所以,怎么地粮食产出得保证,且,不能让大户们偷鸡。
  这光景要是扔个“五年计划”出来,那是被人抽,但偷摸着让某些流窜犯从“我到河北省来”改成“我到湖北省来”,那应该也是不错的。
  不管是“围圩造田”还是“化獠为汉”,靠老张的子曰是没有卵用的,得李思摩的子曰才有说服力。
  随着施政过程中遭遇的傻叉越来越多,老张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孔夫子得身高一米九,亲爹能力抗城门了。
  这没有沙包一样大的拳头,傻叉不会老老实实听你说话啊。
  和千年后鳄鱼基本靠养不同,这年头,且不说云梦泽还有万把条鳄鱼出没,就连犀牛都有。老张让人在汉水剿匪的时候,还弄死了两头犀牛,很惭愧地为“种群灭绝”做出了令人遗憾的行为。
  要知道,老张当年跟文科生领导聊“海上生明月”的时候,国内犀牛早特么绝种了。
  这年头么……南海千里石塘还时不时地运一些苏门答腊犀、爪哇犀过来进贡,广大南方地区,在人烟稀少的地方,犀牛还顽强地活着。
  当然,随着某条工科狗的“重点打造”“多点开花”,人口集中和人口流动增加,这些野生珍稀动物大概会提前进入历史名册。
  “杀蛟令”一出,江汉地区的英雄好汉们纷纷表示这活儿可以干。毕竟,一条蛟龙二十贯,这买卖可以做。
  至于好事者在茶肆酒馆挂个“杀蛟英雄榜”,那特么也不是老张想看到的。可没办法,当下洛阳的“雅俗之争”因为某个尚书右仆射的不作为,特么就泛滥开来,顺着江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路西进。
  别说长安了,荆襄大地都特么在琢磨网络小说……不是,传奇小说怎么写。
  总之,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老张觉得自己特有朝廷鹰犬那种反派的赶脚。
  “这榜单关我屁事啊!”
  扫了一眼“杀蛟英雄榜”,老张只觉得浑身难受:他不过是想要让农民兄弟有个安定祥和的劳动氛围,没有别的意思。
  “张公,这蛟皮……”跟着老张瞎转悠的长安人低眉顺眼,虽然留着胡须,可说话声音极细,“康大令奉了差事,年底内府要囤一批皮子。陛下过节总是要赏赐物事的,今年就想凑个四瑞出来。”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是啊。”
  “这蛟龙也能凑成青龙的?你来江夏作甚?去蜀地啊,那里多大蟒,那才是青龙!”
  “张公说的是……可,可这不是康大令在蜀地没甚交情么?康大令说了,张公对他有提携之恩……”
  “可不敢这么说!你可别害老子!”
  老张瞎的跳起来,什么鬼?你一个堂堂洛阳宫监说老子有提携之恩,那特么被人听到了,老子算什么?!要日天造反不成?!
  “张公……这个,价钱好说的。”
  “早说嘛!”
  张德横了他一眼,“你在史公身边也呆了恁多年,怎地不知我脾性?有话说话,偏来饶舌。”
  说罢,瞄了他一眼:“作价几何?可别拿内府采买的噱头唬人?少不得还有内府令贴补,皇后那里赏钱。”
  “这还得看大小么?”
  “七尺的可不多见,多是五尺光景的。再一个,入冬的蛟龙,皮子也不甚好。”
  “岂能亏了张公?都照张公说的办,一切都好说……”
  这位在史大忠身边混了好些年的阴阳人死太监,岂能不知道张德的风格,那是铁骨铮铮两袖清风,堪称为官楷模朝廷栋梁,任谁见了,都内心不由得钦佩无比。
  “许你一成回扣,懂?”
  “奴婢见识浅,一切都听张公的……”
  “嗯。”
  老张点点头,然后打听了一下事情,“皇帝真要年底拿皮货赏赐王公大臣勋贵后宫?”
  “内府都这么传。”
  “熊皮要么?白熊皮。”
  此话一出口,长安来的“临时天使”顿时眼睛一亮。
第十三章
奇葩本位制
  捕杀蛟龙,只是具体到如何改造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一个微小到不能再微小的工作。
  除了鳄鱼这种能直接威胁到家禽家畜乃至人类的物种,诸如钉螺、蚊虫、蚂蟥、蝗虫等等防治工作,都是具体要派遣人手去宣传去处理去安排去科普的业务。
  而想要做这样的业务这样的工作,大唐王朝的朝廷,是万万没有这个能力的。朝廷有官僚,但官僚最多也只是下放到县级单位,且不具备足够的技术、知识、组织力来完成这样的工作。
  在贞观十四年到贞观十五年,能够完成这项工作,姑且说是完成的人和组织,有也只有张德、“忠义社”、华润号、同仁医学堂、临漳山书院、京西大讲堂、王学成员、新学成员、各地方新式商号、各新兴产业商会、顺丰号及各物流行、巢氏医学、贾氏农学、新工学及大量的原始农民工、初步识字的产业工人和小有产者……
  组织及组织力,从来不是居高临下的嘴炮。它需要深耕数年十数年数十年,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总结,需要有参与社会活动的纲领和指标,以及愿意贯彻这个纲领的一大批骨干知识分子。
  当年江南土狗伸出罪恶的黑手,摸向五姓七望及大唐帝国的教育权,便是为了这一点点微小的工作。
  因为出身被排挤出科举道路的新生智力资源,他们在作为帝国的知识“蓄电池”的同时,同样在壮大着工科狗的小霸王学习机开发团队。
  在这个时代中,工科狗可以用最为原始的组织本能,在无视那些在一千多年后受思想节操制约的条条款款,直接碾死那些在这项微小工作中,想要反扑的獠寨头人、地方豪强、南方中小世家、权贵地方产业白手套……
  问为什么?
  因为长孙无忌背了最大的黑锅,工科狗他无所畏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5/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