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5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4/1398

  在老李眼中,管你是什么样的秃驴,就算成了护国法师牛逼到爆棚,可只要有一天僧众占据了地方不小的人口比例,那就是杀,杀的光头满地。
  我变秃了,也变强了。不存在的……
  “说来我却有一事问你。”
  老李这两年着手复州修路和兴建水库,对外借贷了不少。但是按照水库修建之后的田地产出,加上现在新修梯田的桑叶产量,一年桑田亩产鲜茧能有一石。分期付款的话,五年左右就能还清。
  不过老李怕离开之后,人走茶凉,所以一直忙着把此事立为成法,为官一任,捞钱归捞钱,造福一方谈不上,但也得留点清汤寡水给下面的人。
  “什么事?”
  “听闻南四军要裁撤,兵丁解散?”
  南四军就是个坑,自从建立之后,这帮大兵的主要工作就是给人拉货……毕竟,有船嘛。
  说他们是水军,大概也就是给人吹捧货物的时候,特别有水军的风范,还特么是一千多年后的水军。
  长孙无忌也受不了这帮废柴,回去就跟六部商议,马周起了议程,将这南四军给裁撤。
  毕竟有失体面的军队,大唐没见过啊!
  “是有这么一说,不过还未敲定。”
  “那……不如这些兵丁解散之后,招募进入州县漕运、水利卫所?”
  “复州这般缺人手?”
  “哪里不缺?眼下新修市镇,丁口多开始和沔州一般,要集中起来。若无治理疏管之人,施展不开手段。可若是从民间招募,多是白痴,要来何用?我倒是想从沔州挖人,可这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么?衙门里没见几个铜板,大概是挖不起人的。”
  “南四军的人就有用了?”
  “成军成列的,多少能知进退命令,衙门开饷,花的又不是老子的钱,我怕个甚么?挖不起沔州人,我还请不起这帮穷横?”
  “那你起个章程,我帮你转交给长孙无忌。”
  “说到这老货,这老畜生是不是真的不来江汉?而是依然在京城?”
  “设了录事司,每司统属一二县两三县,还有封驳司、巡察司……他人不来也不怕甚么,只要佐官是自己人,就不怕下面闹事。”
  张德说罢,却见老李一脸的诡笑,便问道,“你怎地笑的这般猥琐?”
  “嘿嘿,旁的不去说他,照我看,这老畜生,防的便是你闹事。”
  “便是如此又怎样?”
  老张倒也无所谓,“他奈何我不得,否则,赴任沔州时,便要坏事。”
  “这样甚好,依我看,倒不如借着他要依仗你成事,将这南四军分了。你提督江汉,独缺了军事,正好将这南四军可用之人,拿来扔到漕运、水利之中。到时,也不过是一封奏疏,言明开山修路逢水架桥需有好汉。”
  “且先忙你的事情罢。”
  老张摇摇头,他不急着弄这种事情,真正有急迫感的,是“忠义社”其它小伙伴。因为李董的吃相,让他们太没有安全感,本能地,想要弄些能打的英雄好汉在身边。
  不过,他们大概也没有搞明白,越是这样,越是显得色厉内荏。
  就算要自保,也不需要做的这么惊心动魄明目张胆。
  李董是不会眼见着“新式门阀”诞生,然后还无动于衷的。
  至于提举江汉诸事怎么规划,老张自己是要先和李道宗沟通,然后祭出李道兴李景仁父子,批上马甲,在鄂州搞风搞雨。
  堂而皇之地去碰属于成建制的部队,他有病啊。哪怕这支部队,是唐军战斗序列中完全没有战斗力的废柴……
  不过,偷鸡摸狗的事情,还得持续地做。老张也的确在等南四军彻底被裁撤,然后将这些“水兵”,拿来作为津口、渡口的“城管”,做钱谷钱大使正在干的生儿子没马眼的事业。
  再者,江夏新增船坞、船厂,不是没有原因的。长远来看,自然是商贸发达的正常发展。但近期规划,却是要布置两条“江汉浮桥”,且这个规划,要成为体制发展下去,而不是和光武帝时期用个三五年就了账。
  汉朝浮桥维持不下去,那是地方政府没有收益,本益比是负的,谁特么愿意持续投入维护?
  但两座浮桥两边各设卡口,置“津口大使”“厘金大使”,那就是有了收益,自然能让江汉地方政府愿意维持维护下去。
  再一个,眼下造船业比较汉朝要发达的多,钢铁冶炼虽然谈不上如何发达,但日趋成熟,产量也不低,一次性投入到两条浮桥上,还是有这个底气的。
  只是,“江汉浮桥”最少也是两里长,还要照顾通航、汛期,如何规划设计,就是这个十分头疼的问题。这里面要动用到人力物力,不和长孙无忌、李道宗沟通,那是万万不能的。
  所以,老李想要让他染指南四军,就算心里真的想,却也不能干。最少最少,也得让老阴货和江夏王的注意,彻底被转移走,才能继续偷鸡摸狗的伟大事业。
  “老子作为一个‘提督’,结果手上没几条船,这怎么行?”
  看着滚滚长江,老张诗兴大发:国之将亡,满地舰娘……呸。
第十一章
大开发
  开发多湖地区的难处是很多的,但是,回报同样会很丰厚。
  提举沔鄂之后,张德拜会过了江夏王李道宗,算是知会一声,李道宗亲自出门迎接之后,江汉地区就无人敢再试探老张的手段狠不狠。
  因为就算老张不狠,李道宗也会狠。
  “观察,壶头泽的水经已经查阅过了。上月下走实地查验了一番,变化倒是不大。水泽均深一丈不到,若是疏浚鲁湖至壶头泽的那条鱼儿沟,能在湖西开三十万亩地。只是,江堤也需加固。”
  水利文书作为随员幕僚,时常要在外跑,老张所用之人,也多是江阴族人,有些更是幼年就一起长大,但直到张德二次离京,才被叫来任用。
  论起辈分,幕僚中但凡是张氏子弟,抛开宗长不说,都要称呼张德一声叔父或者伯父。
  “乾哥在壶头泽,可估算出有多少聚落?”
  张乾摸出一张草图,上面画着圆圈和圆点。圆圈是聚落,圆点是村里。
  “二三百个总是有的,多的五六十户,在湖北湖西。少的两三户还有独门独户的,多在鱼儿沟讨生活。往西就是鲇渎镇,有船上人家,不过也有蛮子在镇南。”
  “鲇渎镇……”
  老张琢磨了一下,才发现这个临江市镇,应该就是以后的嘉鱼县。那么壶头泽,就是以后的斧头湖,鱼儿沟就是金水河?
  “几百里江堤,哪有那么好修。且先放着。”
  这一片地区在此时属于人口稀少区,而临江的人口稀少区,就意味着洪水过来可以不用理会。
  汛期真正要保的,还是江夏汉阳。
  “江夏多湖,筑坝修库是一定的。你们先去考察,这一二年,要把江夏的田地,向南开发。江夏王要往南修路,这些湖泊沼泽,总是要治好的。”
  “观察,浮桥什么时候开始建?”
  “先去江心洲看看。”
  贞观十四年的江心洲不大,江心洲也就是后来的天兴洲。这样的沙洲,长江中下游非常的多,每逢夏秋,多是芦苇密植,远远看去,仿佛草原风貌。只是唯有凑近了,才知道这等地方,一脚下去,便是没了半个人的烂泥塘,早上天光亮时,芦苇的叶子杆子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螃蜞,大大小小宛若蝗虫。
  有个沙洲的好处,就是能节省物力,还能方便浮桥开闭通航。
  再一个,沙洲接受江水冲刷的一头,可以加固修堤,待稳定下来,沙洲也是可以开发的,不管是种豆还是养鹅鸭,成本极低,基本不用特意去管。
  就好比苏州对岸的胡逗洲,其实就是一片多种蚕豆的沙洲,等到泥沙继续淤积,胡逗洲和内陆连成一片,就成了后世的南通市。
  这些沙洲土地肥沃,但耕织不易,种瓜豆搞养殖,倒是相当的划算。
  荆襄潜力虽大,但就是开发难度相当的高。但是随着先进工具的使用,老张不敢说把这片地区变成现代化大工业时代的两湖,但是,农林水产发展规模,把后面几百年的缓慢开发压缩在几十年内,还是没有问题的。
  在相当粗放的水利设施条件下,也能产生“湖广熟,天下足”,可见其农业潜力。至于工商业的潜力,哪怕是在大工业时代,连一般开发都没有。大量的矿藏资源受困于复杂的交通条件,始终只能在沿江敲敲打打,在没有国家级的大政策背景下,想要依靠地方自身来发展开发,这恰好又和传统农业需要几百年缓慢发展才能成熟,是一个性质。
  工科狗没有惊天伟力,也只能事事小心,慢慢尝试。
  贞观十四年的秋天,西域的军事行动如火如荼,江汉地区的地理勘察同样如火如荼,大量的图文资料,汇总在了江汉观察使衙门。
  这是老张身上几个头衔之一,也最是有威慑力,能直接绕过录事司直接联系中书省长官。
  不过这个头衔,是威慑官僚的。另外一个头衔,却是要威慑獠人,及各山越遗民洞寨。
  除了江汉观察使,他还是贡赋转运使,地方年赋及獠人土贡,都要经他来验收。老张说哪家寨子给的蟒皮成色差,那就是差;哪个洞主上贡的珍兽稀奇,那就是稀奇。
  一句话,张德现在在江汉地区,就是土霸王。
  “这里有座石头山,可以作为采石场。火药局产量跟得上吗?”
  “存货是够的,乾哥亲自督促,这个月是准备先开一条沟出来,然后因鲁湖的水进去,通过沟渠来运送木料。”
  筑坝用的木料多是桩头,需求量极大,不过云梦泽地区也不缺木料。再一个,漕运司衙门还有从渤海三州木料仓运输来的辽东巨木,这些都是极好的木材,北方盖房,多是用来做梁柱或者造船。
  不过因为屈突诠曾经在那里做官,这点关系还是有的,木料不缺,管够。
  “筑坝之后,就要排淤、清淤,这就需要青壮劳力。不过我看可以照木兰村的成例,让女子也来做事。挖土、挑担,分区包干,需要人力极大。”
  “观察,要不可以先去问问鄂州南边的獠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4/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