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5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2/1398

  实际上,登莱那边也是确认,港口码头上,有二十台“矿工之友”,这些机器都是要运往东海的,东海哪儿?
  两边消息汇总,一合计,就更加确定,这伊予铜山必定产量极高,否则华润号不会这么急切地要开矿。当时“画皮馆”中流传年产五十万贯,现在估摸着,恐怕还不止这个数。
  “阿郎,若是华润号还不上这笔钱怎么办?这可是一百万贯!咱们投进去一万贯,就换来这么一叠废纸?”
  “你懂个屁!”
  锦衣男子原本是个斯文知礼之辈,风度翩翩的美男子,然而和那些人打交道久了,脱口而出的粗鄙之语,简直是本能一样。
  只见他眼睛放着光:“这华润号还不上好啊,还不上,这不就是要拿伊予铜山抵债?娘子你想想,那可是华润号盯上的铜山,能差?到时候,洛阳十几家凑个数,再问杜大郎借兵,这矿,就是咱们的!”
  说着,他无知伸开,缓缓地攥成了拳头。
  “可是,朝廷不让私下炼铜……”
  “谁说的?朝廷说的是不让私铸铜钱!可那都是隋朝的行情,眼下是这样的吗?朝廷缺‘钱’懂吗?缺一个个货真价实的铜钱。朝廷管你娘的到底是王府私铸还是国公府私铸,现在就他娘的有一个铜钱是一个,来者不拒!去年,去年你知道么?民部拨给工部的款项,居然是白银,闻所未闻的事情。那可都是突厥银,本来是用来赏赐的,现在居然当作现钱来用……嘿,听说西方‘大秦’国用的是银币,到时候这些钱,朝廷不还是要用?”
  舔着嘴唇的锦衣男子有些兴奋:“你当就我们常家如此吗?荥阳郑氏那是运气好,他娘的送了个郑琬给张操之,咱们常家要是有看得过去的女郎,老子早塞到张操之被窝里去了。还能轮到荥阳郑氏?”
  “郑氏如何了?”
  “郑氏这一回,投了十万贯,当年白捡五千贯。”
  “啊?不是说最多一百手,一万贯吗?”
  “那都是说给外人听的,荥阳郑氏是外人吗?”言罢,他又道,“还有那个挨打的潞国公家人,你当潞国公家什么都没捞到?也是十万贯!这就是唱戏呢,李奉诫让人唱给我们看的。知道的人不多。”
  “那郎君如何知晓的?”
  “我和竟陵县令李德胜不打不相识,他早和我通过气。”
  事情几经发酵,连长安的遣唐使们都知道了这件事情,每每听到唐人言及“伊予铜山”,他们都是心惊肉跳,心中暗道:难道我们老家真有这么个富矿?可就算现在把消息传回去,只怕也来不及了吧。
  七月初七,单道真和王万岁,终于准备妥当,三大船队抽调了精锐,直扑伊予岛西北的伊予国。
第二十三章
那轨迹
  洛阳的闹剧并非没有让长安人感到兴奋或者讥嘲,有识货的酸葡萄一下,也有不识货的说洛阳土鳖不知死活,更有清流们想要鼓动御史大夫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禁商”运动。
  “禁商”根本就不是本质,作为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李董明白这一点。把商人地位压到最低打入贱籍,和禁止行商,那是两回事。
  这场闹剧闹到了完工的太极宫内,李董召见了洛阳宫宫监康德,这个史大忠提携的胡女之后,将洛阳的事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告诉了帝国的主人,也是他的主人。
  “洛阳世族都掺入其中?”
  “除前隋遗族,多少都有掺合。”
  康德想了想,认真回道。
  “朕命史大忠前去运作,听说是你和王秋道操持?”
  “奴婢同王秋道各得二十万贯债券,不过并非是‘伊予铜山’的债券,而是‘伊予港口’的债券。”
  “呵。”
  李世民突然有些自嘲地叹了口气,站了起来随意走了两步,他双手后背,踱步片刻后问道,“这真是……罢了。”
  “陛下?”
  “下去吧。”
  “奴婢告退。”
  出了宫,康德虽然已经是东都内侍中的最高领导,却还是和寻常的小黄门也似,跑到了史大忠的宅子,通名报姓之后,这才进门。
  “史公,下走拜见史公。”
  康德连忙行了个大礼,史大忠气色不错,前年下半年开始,这是真不用再让他跑动了。他也不到处跑,作为曾经的近侍,到处跑皇帝是要担心你是不是会泄露禁中秘闻,那就是一个死字。
  他还没享受够呢,怎么愿意死?
  “哎呀,莫要客套,起来起来,可是有甚疑虑?”
  康德眉头微皱,小心翼翼道:“史公,陛下……”
  说了一通,康德抬头看着史大忠:“史公,就是这般了。陛下可是有甚旨意,未曾示下,下走愚钝,不能领会啊。”
  脸色有点严肃的史大忠道:“你可知,京洛板轨和关洛弛道修成之后……”
  突然他顿了顿,掐指算了算,接着道,“约莫是贞观八年七八月份,民部拨款,把京洛板轨的钱加了一倍五,给了华润号。关洛弛道也是如此,不过是去年六七月份的事情,主持此事的是尚书左仆射。”
  “这关京洛板轨和关洛弛道何事?”
  “两条路修成之后,关洛有一件事情,你可知晓?作为洛阳宫宫监,有些事情,你当时时注意。作为禁中宦官,陛下偶有问对,不可全知,亦不可不知。”
  “还请史公教我。”
  “自长安洛阳之间联通速达之后,关洛除富有亩产者,日子皆不如长安洛阳两京坊内之民。”史大忠是愿意提携康德的,毕竟,有渊源在,别人也不会因为史大忠不承认,就以为康德不是史大忠的人。
  内宦虽然地位低下,没什么发言权,但谁知道有没有翻身的一天?
  史大忠也想过了,反正他也不乱走,但总要有人帮他徒子徒孙们撑腰,这个人,地位低了不行,地位高了不会搭理他,想来想去,还是地位拔高到陪都的洛阳有靠谱的人。
  他主子砸了钱翻修洛阳宫,难道就是为了好看?为了让洛阳宫冷冷清清跑耗子?洛阳宫宫监康德,早晚都要发,时间问题。
  “早年,家有二百五十亩地,积年有余,不说顿顿锦衣玉食,但要糜子吃到不想吃,这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也不对?”
  “是。”
  “可如今呢?就说金城坊,多是反正投靠大唐的胡人。这些胡人用度,皆要在长安城中采买。如今一个胡人校尉,家中马夫,想要吃糜子,掏钱买就是了。长安的粮食不够吃,洛阳的粮食也不够吃吗?长安人只要掏钱,洛阳人就赶着马车,把粮食贩到金城坊,贩到西市。”
  “史公是说,如今两京百姓,最不济者也能饱腹,反倒是那些有产农家,粮食卖不上去,日子倒是不如城中寻常人家。”
  “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快。以往长安洛阳之地,便是官道,又如何?马车可以慢个三五日,人可以三五日饿着肚子做事吗?贞观二年粮价那么高,为什么?不就是因为外面的粮食不能快点入京吗?”
  “现在粮价和贞观二年差不多,可为什么长安洛阳两地,都觉得粮价低呢?”
  “钱多了啊。”
  史大忠有些无奈,这个康德,只能说守成可以,想要进取,可能性不大。
  “朝廷为什么当初认账了梁丰县男购地修路一事,后来又加钱赎买?期间诸事更是不足为外人道,不过老夫可以告诉你一事,当年,若非梁丰县男有可能尚公主,只怕当时再有人拱火,梁丰县男就要问罪。”
  康德一惊,不过现在梁丰县男不但没事,还是沔州长史,显然有惊无险。
  见康德旋即平复,史大忠倒是又满意地点点头:“如今么,中国既想修路,又不想修路,你明白?”
  此刻说的中国,却是指太极宫……康德点点头,道:“有利有弊。”
  “是啊,有利有弊,所以,洛阳现在又要新修道路南下至淮水。陛下少不得要问对你这个洛阳坐地户,到时候,如何回答,你可有章程?”
  “这……”
  商人并不比地主先进,但有了合适的交通条件,不管是马车、帆船、弛道、轨道还是其它什么,他们就突然先进了。地主没有主动把粮食运动千里之外的个人意愿,但商人计算了成本营收之后,他们就有这样的意愿。
  资源调动的多寡,在这一刹那,就分出了胜负,而各自体系中的下层,又逐渐拉开了差距。
  帮工一定比农民赚得多,同样是在这一刹那,帮工的勇气底气就超越了农民,尽管还是在那一刹那,他们开始成为一个“无产者”。
  普通人感觉不到这种变化,但是作为一个大帝国,贞观君臣以及大量的储备精英干才们,能够从数据和现实变化中,找到其中的轨迹。
  这是那样的触手可及,又是那样的遥不可及。
第二十四章
世事难料
  “东风”船队的战斗经验相当丰富,当然也不全是菜鸡互啄,自苏州出东海而南下开辟流求种植园,着实遇上过不少会稽海贼。
  当时越州、明州两地的钱氏,钱粮布绢都相当丰富,其中最厉害的一支,乃是会稽钱氏的强支,为首者真名钱模,诨号“浙水无支祁”。
  其实力强到什么程度呢?能调动一百余艘大小船只和“东风”船队纠缠,从松江一直开打,打到福州海潭山,这才分出胜负。
  只是当时单道真还没有摸索明白水上指挥,加上钱氏在江南人脉不差,又有本宗钱范打掩护,明州越州两地,不说水泼不进,但起码吴地人士想要在这里混个人样,相当困难。
  不过当时越州剡县县令狄知逊相助,这才绝了钱氏水陆联络,“东风”船队一举击溃钱模为首的这群海贼。而“浙水无支祁”钱模的脑袋,也扔给了剡县县令狄知逊,使得狄知逊能够调转洛阳为官,为洛阳新南市监。
  说来也是巧合,李奉诫前往山东活动的光景,因朝廷在洛阳推行几道新政,河南成了试验田,洛阳自然是首当其冲,于是李奉诫就时常在洛阳逗留。
  一来二去,和狄知逊倒是交情不差,狄知逊更是把自己儿子接来,专门交由李奉诫开蒙。
  贞观十年的时候,张德才知道这件事情,不过当李奉诫一脸微笑冲张德说道:“哥哥,我那学生名仁杰,倒也聪慧,《音训初本》一学就会。哥哥那二三百首诗,如今已然记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2/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