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5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1/1398

  “明日就是大朝会,怕是皇帝要知道跟脚。”
  这话一出口,居然当时就冷场了起来。之前皇帝盯上了白糖,糖市建立之后,短短几个月,死了一两千人不说,更有许多中小家族破灭,被流放者不知凡几。江南道更是传了一件事情过来,说是有会稽人扯旗造反,只是被史大奈给灭了。
  史大奈是从丰州都督的位子上跑去江南做事,虽然没有被水土不服给干掉,但因平定会稽山啸聚作反一事,又重新迁回了长安,皇帝知道他这几年被折腾的够呛,于是留在长安,只要他身体合适,随时可以跑去岐州做一任刺史。
  只是,关于史大奈平定会稽山造反一事,民间只是听说有这回事,但朝廷从来没有公布过。
  糖市建立这件事情,让江南不少种甘蔗的坐地户损失惨重,有人造反不稀奇,哪年没有好勇斗狠之辈扯旗造反。只是这一回,造反的人很不一样,以往商贾多是资助一下山大王,自己在后面捞点实惠就算。
  想让他们自己冲上前搏个泼天富贵,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回因为李皇帝的刀子实在是太狠,居然真有商贾撒了家底,带着一票雇农帮工宰了几个农官,又抢了一个码头,竟然是要混个水陆道场。
  可惜没什么响应者,大多数拥有甘蔗田的商贾,宁肯咬牙割肉,也没有选择一起闹上一场。
  糖市建立后又有不少人拿到了“产本”,抢到“产本”的机会其实很低,但不得不说,就这么一个僧多肉少的局面,直接就让原本还在犹豫的商贾坐地户,选择了去搏“产本”而不是搏命。
  商贾的心肝脾肺肾,早就被李皇帝看的一清二楚。至于那些胆敢扯旗造反的,自然是立斩不饶。而李皇帝也并没有拿这等事情当作功绩去宣扬,这几步光彩,又不适合宣传。
  曝露出去,除了继续挑动商贾们脆弱的神经,并无其它作用。
  而针对这件事情,宰辅们的口水喷的足够淹死李皇帝……
  “扶桑伊予岛铜山一事,众卿已经知道了。”作为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李董扫了一眼在场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看到他们神情非常的激动,他内心很满意。人心还在嘛。
  一代明君不需要取悦百姓,他只需要让中高层管理人员感觉到愉悦,那么他就是圣君,那么他就非常贤明。这天下归根究底,只有喂饱了当官的,才能去喂一下百姓。
  至于哪个皇帝敢先喂饱百姓,那么这个皇帝一定会被婊上几百年……
  公司大,升职加薪的空间自然也大,但竞争也激烈啊。作为中高层管理人员,谁不想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碰上油水足的位子,那自然没得说,可万一是清水衙门呢?贪污受贿吃卡拿要,一年也挣不了几千贯,就这,还得担着被同僚怼死的风险。
  做官难,做一个贪官更难啊。
  “旧时扶桑怠慢中国,平灭百济之时,更有使者出言不逊,陛下当遣使者震慑。”
  “登莱水军上报,伊予岛有国守护贪慕国人财帛,似有苏州船工为之掳掠,至今未见踪影,恐遭不测……”
  李董面无表情地看着员工们表演,这当然都是套路,他喜欢套路,正如员工们知道他喜欢套路一样。
  今天的事情很直白,就一句话,那年产量最少五十万贯的铜山,到底能不能让朝廷或者他李世民咬上一口。
  国内缺铜,人所皆知的事情。年产量五十万贯的铜山,够朝廷拿来对付好些事情。这几年光走私铜钱到海外,就已经让人头疼了。要是再没有更多的铜钱流入市场,李董都想弄些铁钱出来。
  “杜构最远护送商船到哪里?”
  李董一看员工们已经不想动脑子的样子,于是问道。
  房天王脑子一转,出列道:“登莱水军最远到过扶桑东南的东大洋,当时是为了追击一支百济余孽组成的海贼。”
  “可有除恶务尽?”
  “似有漏网之鱼。”
  简单粗暴但是却相当的高效,而且不显得弱智。
  走失一个苏州船工还是走失一个松江民工,就能拿这借口跑人地盘上大开杀戒?且不说投送能力如何,就说成本,人吃马嚼劈波斩浪,别到时候投进去的钱还没赚得多,那才是真正的智障。
  朝廷有些时候,也许要有人做点脏活。
  如果是军事行动,这是要掏出钱粮军饷的。但如果只是治安行动,那么朝廷掏出来的钱,可能到杜构手里,只够十来个派出所警员的高温津贴。可杜构可能只派十来个好汉过去装逼吗?
  当然不会,登莱水军全体出动都是有可能的。可是这钱粮军饷从哪儿来?
  南北朝的规矩……没钱的时候去抢,没粮的时候也去抢,抢到了都是你自己的,上官不会黑你。虽然对保持军队战斗力有很大影响,但短期内是相当的有效。
  杜如晦心知肚明,但他不说破,就像当年李客师作为幽州都督时,张公谨在契丹的那点破事,他也不说破。
  这是没必要的。
  再说了,别人不太清楚登莱水军的行情,作为杜构的老子,杜天王内心跟明镜一样。
  登莱水军这几年有没有战绩?有。
  但大多数时候,这些战绩都是外包出去的业务。
  筑紫岛上单道真、王万岁,以及华润号旗下三大船队,才是真正的捕鲸叉。
  这些事情,皇帝不知道,宰辅中,知道的人或许只有他和房玄龄……
  偷瞄了一眼一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神态的老板,杜如晦越发地显得沉稳,他大概能猜到自己儿子会怎么做。
  登莱水军会不会出动?会,但或许就是空船一条……
  单道真和王万岁,在将铜山这件事情传回国内的事情,就注定不会放过伊予国。
  杜天王内心平静如湖,他知道,这一回虽然事情有点大,但依然会和上次一样,他儿子名声吃尽,华润号又一次在暗地里咬在了里脊肉上。
第二十二章
躁动的闹剧
  “华润号洛阳堂的要求有如下几点,主要是认购资格和认购上限!”
  扯开嗓子咆哮的李奉诫早已没了平日里的潇洒不羁,他没有穿长衫,就这么套了一身黔首短打也似的装束,脚上踩着木屐,在“画皮馆”中,冲着那些或明或暗攒动身形的人再三强调诸多事宜。
  然而他的咆哮根本没什么作用,这些洛阳、长安、太原、石城、登莱、苏州、常州等地的土豪们,或是自身已经不要了贵族的脸面,或是“白手套”们已经受不了背后主人的催促。一个个双目赤红,口水横飞,几近狂犬病发作。
  “伊予铜山还没有正式到手,李郎君,价钱这么高不好吧。”
  “出去!”
  李奉诫指了指那个说话的,然后吼道,“张绿水!把他扔出去!老子现在告诉你们,此事我说了算!谁有疑虑,全部滚!谁同意!谁反对——”
  砰!
  一拳砸翻那个说话的中年汉子,张绿水宛若拖死狗一样把他拖了出去。
  “你们不能这样对我!你们不能这样对我!我是潞国公家人,我是潞国公家人!”
  “去你娘的!聒噪!”
  他吵嚷之时,却见张绿水将他举起来掼在地上,接着又是一脚踢了上去。周围几个体面小贵族,竟是趁乱上去加了几脚。
  一张偌大的桌面上,李奉诫喝了一口凉茶,喘着粗气,然后最后说道:“华润号这次买了郑州到淮水的地,要修路。伊予铜山开矿,这次也是不想夜长梦多,这才举债。谁要是不服,长安城西的胡商钱多的是,不缺你们的开元通宝!”
  “李郎君,认券不认人对不对?”
  “华润号的老规矩,白糖牌票、华润飞票都是如此。”
  “区区一百万贯,一家一万贯就能凑出来,华润号太谨小慎微了吧。我们洛阳各家,愿意多借,多借啊。”
  “一百贯一手,一万贯才一百手,这认购最多一百手,有点少啊。”
  “哼!”
  砰!
  李奉诫将手中的茶碗砸碎,厉声喝道:“一群不知好歹的东西,有一就有二,华润号是洛阳城南的胡商不成?今年开矿,年底就要修港口,难道铜锭自己会从东海游过来?”
  “别废话了,一百手!”
  一个凯申物流的大档头突然叫了出来,“物流行的印鉴我都带来了,签字画押盖章红白双契,一年白捡五百贯,铜钱放库房还能生儿子不成?”
  “‘兴隆号’也是一百手,王府长史印鉴我也带了,签字画押吧。”
  “沧州无棣沟同样一百手!”
  “官署也来掺合作甚?”
  “关你鸟事!此事州部、工部都同意的,关你鸟事?关你鸟事?关你鸟事——”
  “粗鄙小儿……”
  “粗鄙你娘的小儿,让开!”
  又是一团吵嚷,却总算结束了这场洛阳最为激烈的一场交易。一百万贯,半天功夫竟然全部过手。
  拿着华润号发行的“伊予铜山开发债券”,这就像是闹剧,却又引来无数的猜想和恶意揣测。
  羡慕的人有之,一万贯投进去,一年就白捡五百贯,上哪儿有这样的好事儿?正如有人说的那样,存钱难道会生儿子不成?白捡的五百贯啊。
  华润号会还不起?华润号会不还?
  不还……不还那多好啊。那可是一座铜山!而且苏州人早就得到了消息,还确确实实地拿了矿山石头到了眼门前。
  那些专门炼铜的大工,几乎全部断定,这个矿有得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1/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