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3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6/1398

  此刻张德还没有担忧到一百多年后去,假如这奇葩的扭曲的资本累积方式能持续一百多年的话。
  甚至,老张本身还是期待大唐帝国的皇家银行能够出现,至于后面发生什么人吃人或者代理人战争等等不足为奇的事件,他都是能够坦然面对的。
  毕竟对工科狗来说,最矬的官僚资本主义,也比封建帝国强三条街,光上升渠道都不是一个级别的。
  再说了,小霸王学习机,想要在封建帝国中造出来,根本没可能嘛。这样一来,他的子孙后代怎么通过学习机学习五笔打字?万一一两边年后他的子孙后代还顶这个贵族的头衔,是不是就会因为纸醉金迷吃喝玩乐,然后用小霸王学习机打魂斗罗和超级马里奥呢?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祖宗,为了子孙后代,老张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想到这里,张德整个人都精神振奋起来:“大郎,你可知晓,此次建巳文会,除了郑观音,建成之女李婉顺也会列席。”
  “哥哥,上回她不是也赴宴了么?”
  “上次不曾露面。”
  李奉诫顿时明白了起来,这一回是要露面了。到时候,万一有人说十一二岁的李婉顺冲张操之抛媚眼,嘿嘿,这消息折腾起来,勾梁丰县男忙活的。
  而整个过程,皇后也就是动动嘴皮子,撑死就是吩咐史大忠办事的时候,消耗了一点点口水。
  但是对工科狗来说,这特么就是累断狗腿也要招架的流言蜚语。
第三十四章
杜氏生产三要素
  辽东战果陆续传来,大体的情况汇总了军报和地方奏书之后,身在中枢的杜如晦立刻就向皇帝进言,裁撤定襄都督府,改置州县。
  当然杜如晦不会提出改设羁縻州这种脑残议案,如今的辽西漠南还有东部草原,蛮族的人口数量从贞观三年之后,就控制在了一个微妙的水平线上。这种事情,普通百姓是察觉不到的,甚至朝廷重臣中那些不能参政知事的,也不会知道契丹有多少帐丁口,有多少圈牛羊。
  不仅仅是契丹,南迁的室韦,向西归附的靺鞨,有多少人马,是要通报给鸿胪寺的人,然后鸿胪寺的人一式三份,一份自己留底,一份交由定襄都督府等边军,最后一份,是交由皇帝保存,内侍省和秘书省各有抄录。
  掌管钱粮的民部,反而是一无所知的。
  不过,当羁縻州被打散,蛮族瞬间被强行汉化,或者类似大洛泊的核心建设,那么这些数据,又会转交给民部。
  戴胄能够迅速摆正位子面对张德,其中的一条重要因素就是:张公谨这个有名的老好人,居然有办法让契丹、白霫等辽西蛮夷,部族丁口能够稳定地下降。
  会杀人的骁将,在长安戴老板见的多了,但像张公谨这样几近“十恶不赦”,却有美名远扬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克明,撤督府,置州县,当时时机可否?”
  李世民眉头微皱,手中盘着两颗象牙做的圆球。倘若老张在这里看到的话,应该不难发现,这是没有写上编号的台球。
  嘎啦嘎啦作响,杜如晦就像是没看到老板在那里盘弄象牙制品,当然杜天王更加不会去琢磨老板是不是违反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人文主义关怀,他只想跟自己的老板强调一点:“陛下,今时不同往昔,彼时契丹诸部人口鼎盛,胜兵十余万。滦河奚人迁徙之所,亦有契丹二部盘亘。定襄都督府数年经营,臣查阅奏本之后,甚是讶异。若奏疏无误,贞观五年契丹部众,当在五十万以上。”
  杜如晦平静地阐述着一个数据,李董一愣:“五十万?”
  “此类所计,不过土护真河至渤海一隅。臣大胆揣测,契丹、奚人及二族别种,当有百万之数。”杜如晦面色如常,“突厥败亡,余部或有归附,顽抗之徒,多为室韦契丹等部所并。臣所言今时不同往昔,乃是草原部众吞并兴聚之变化,已一去不复返。”
  草原上的厮杀吞并,不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其实都差不多。赤裸裸的适者生存,强者为王。这也是为什么草原民族的父系血统来源极其复杂,和中原汉羌诸苗完全不同的缘故。
  突厥败亡之后,以李思摩为首的投降派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对外,也就是中原王朝卑躬屈膝,二是对内,也就是突厥族人残忍血腥。那些既不想卑躬屈膝,又无法直面残忍血腥的部族,夹杂着氏族仇杀的感情因素,就摇身一变,祖宗变成了鲜卑或者匈奴。
  然后就能堂而皇之地跟东胡后裔谈一谈合伙的事情。
  如果没有张德这条乱入世界线的工科狗,契丹或许会因为这一时的部众人口爆炸,具备了呲牙咧嘴的资格,而中原王朝,也会因为担忧契丹八部咬人,在辽西各地施行羁縻统治。
  那么过了数十年数百年,两头通吃的契丹人,或许会在某一个恰当的时机,乘势崛起。
  然而乱入的某条江南土狗,让他的同族叔叔在风流潇洒迷倒万千少妇的同时,也莫名其妙地贯彻了“蓝海市场就是爽”的概念。
  于是本该人口爆炸的契丹八部,在被张公谨威逼利诱肢解成二部之后,又直接在一场征辽战争中,打掉了三成战兵。
  整个过程中,定襄都督府扮演的角色,就是人口贩子背后的金牌打手。而大贺窟哥这条原本骄傲的灰狼,现在连土狗都不如,只能卑微地惶恐地看着曾经的族人背叛契丹同族的旗帜。
  然后,那些族人,那些反叛的别部契丹,就被打上了反贼的烙印,扣上了“不臣”的大帽子。
  最后的结果,无非是作为一个健壮的劳力,在矿山挖矿至死。
  杜天王是知道辽西在做什么勾当,自己的大儿子杜构和张操之在玩什么小把戏,他也一清二楚。
  在续命的那两年,杜天王虽然要死要死没死成,但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贞观名臣……贞观名臣怎么了?贞观名臣就不吃饭了?贞观名臣就不能照顾自己的族人了?
  更何况,房谋杜断都是在合法的范围内玩着皇帝可以容忍的套路。
  如果说江南土鳖是因为社会结构上的超前见识,使得他毫不犹豫地为了小霸王学习机的诞生放弃了千古一帝天可汗,那么房谋杜断就是不但享受到了一代名臣一代名相的殊荣,更是在忠君任是之余,让自己的子孙不至于在自己嗝屁之后就被清算。
  总之,要死要死没死成的杜天王很感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杜天王对二儿子杜荷信心十足,他坚定地相信,只要自己一死,这个儿子一定能够拉整个家族下水,然后一起死。杜二郎有这个能力,作为杜二郎的爹,杜如晦对此坚信不移。
  所以,在老张忙着挖帝国主义墙角,希望广大权贵阶层尽量走向“共和”,当然了,贵族共和还是世家共和还是什么其他什么新贵共和,都可以。在这么一个挖墙脚行径的同时,杜天王也不是闲着没事干的。
  家族兴盛扩张,杜氏沉浮百几十年,杜天王连和亲叔叔拔刀相向都做过了,还有什么好怕的?所以,他需要杜氏能够参与到征辽后续的瓜分狂欢中去,同时又能够不沾染荤腥,再同时,还能让皇帝倚重自己的“决断”。
  河北道、定襄都督府、辽东,北地的拼图就这么串联起来。工科狗把登莱、东海加上,称呼为环渤海经济圈。
  杜天王不知道什么经济圈不经济圈,但他知道几样东西,在这一块地方,因为石城钢铁厂,因为大洛泊,因为登莱沧州诸地港湾码头,使得这一个地区,不仅仅有便宜廉价的劳力,还有华润号这等惊人的财货,以及扔在那里数十年没人折腾的土地……
  于是,尽管大唐的宰相没学过经济学,但他在长安城,也能搞明白万里之外的劳动、资本、土地三样东西的重要性。
  当张德还在养伤,担心着郑观音是不是要攀扯他的时候,朝廷又出了决议,赤山以北,大洛泊以东,增设松州;饶乐水以南,辽水以西,增设漠州。二州草场重新编辑造册,以赏军士,制度有类永业田。
  这个政策对河北道以南的人并没有吸引力,但是对于河东河套河北早就见识过青料好处的燕赵幽冀之辈来说,不啻为一夜暴富的福音。
第三十五章
朋友圈很重要
  社会人都需要朋友,这跟古今中外没有干系,实在是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交和其他什么交都很重要。
  张德在养伤的时候,就能够看出来他的社交关系还是不错的,社交网络更是广博复杂。连维瑟尔这个谄媚胡人,也夹带了一票城西胡商,跑来拜门刷一下存在感。总之,张德自认在这个唐朝的日子里,朋友五湖四海啊。
  “噢?竟是要裁撤定襄都督府?”
  有些讶异的李震,眉头一皱,压低声音道,“操之,可是杜公同张公略有龃……”
  “嗳,兄长莫要狐疑。”张德摆摆手,先是拿了一只锦盒,从桌上滑了过去。李震在桌子一头按住滑过来的锦盒,抽开滑盖,瞧见里面的一叠西市飞票,微微点头,然后继续抬头,听着张德说道,“督府裁撤,应有之意。叔父久在东关,数年经营,也算是妥当。”
  边陲治理,一般要把羁縻州转化为直属州,周期一般在五十年以上。比如黔中,三国是就已经统治,但南北朝时,什么洞主什么大王多不胜数。基本上南北王朝都是笼络威慑为主,直接统治因为迫于交通后勤压力,加上本地粮食产出实在是令人遗憾,也就很难消化。
  不过经过百几十年的琢磨,汉人的步伐有条不紊地渗透到山南以南,然后将西羌西南蛮的生存环境,压缩到了更加贫瘠的十万大山中去了。
  实际上,不是汉人如何如何的残酷,实在是中央王朝在昂扬发展的过程中,碾死了多少孱弱的小型民族,实在是很难察觉到。中央王朝不是刻意的要去打压他们的生存空间,仅仅是中央王朝在发展,然后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无意中被消灭。
  南北的情况都差不多,辽水两岸最是典型。炎汉时中央政府的触手就已经伸入到辽东,但要说有什么有效统治,谈不上。都是自古以来的以夷制夷外加官府仲裁,但又因为自古以来的意识形态,在生产力没有提升到可以让草原民族完全扫进历史垃圾堆之前,为了维护中央政府的统治,缓冲区就诞生了。
  这些缓冲区有许许多多的名称,都护府、长史府、都督府、羁縻州……
  可是只要当财力物力人力足够,那么水到渠成的事情就和史书中的言简意赅差不多一个意思。总结起来就一句:兴王师以讨不臣。
  王师都是正义的,正义的铁拳在收回来的时候,攥着一把羊毛,那都是微言大义背后的故事。对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来说,高大全的主角才是爽点。而几千年以来都很低调的炎黄贵胄,就是最佳爽文男主角。
  用老张那破落不堪的眼光来看的话,大概这个主角有好多个爽点套路,打怪升级流、退婚崛起流、废柴逆天流、后宫养成流、霸道总裁流……无数个套路中安排的压抑剧情,大概也有三五百年,而这三五百年,放在四五千年的剧情中,大概十分之一不到。
  于是乎,不管杜如晦杜天王如何看待政府运转国家统治历史定位,在老张这条三俗无比的江南土狗眼中,中土历史其实就是一本爽文。
  开头很好很强大,每隔三百年来个转折,压一下剧情,然后就是大杀特杀广开后宫无遮大会……爽死了。
  由此不难看出,大唐宰相固然没有工科狗的见识,然而格局眼界上,却不是一个级别的。
  看一个人,可以先看他的朋友。老张的朋友,什么货色都有。而杜如晦,他的朋友不仅有山东士族,而且有关陇世族;不仅有上品名士,同时有寒门贤良;不仅有在朝重臣,更是有在野大才。
  总之,作为帝国的宰相,杜天王的朋友圈,含金量还是不错的。
  和梁丰县男不同,梁丰县男的朋友圈连管好自己的产业都不行。而杜天王的朋友圈,用来治国也是绰绰有余。
  这让工科狗不由得感慨万千:朋友圈能不能治国,才是衡量宰相牛逼与否的唯一标准。
  作为张德朋友圈一份子的李震听完老张所说之后,心中也有了计较。今年他已经十九,出仕这事儿因为他爸爸去年闹出来的事情,基本无望。仅仅是等着爸爸死了然后接班当个公爵,在有张操之的贞观八年,李大郎是玩玩不愿意的。
  就算不能像杜构一样在登莱东海做个弄潮儿,起码也得在内地做个小霸王啊。
  “操之,刘师立已经松了口。”
  岐州这事儿折腾了快五年,不过岐州也急不来。就好比青海湖周围那一圈矿业资源,你就是再眼馋,也变不出花样来。
  凤鸣岐州听着好听,然而这地界苦逼到极点。在交通不发达的当下,老张也只能说能挖点矿是一点,至于刘师立咬牙切齿是不是还妄想着在玻璃制造中捞好处,估摸着经过几年的蹉跎,也该认清现实了。
  “琉璃制备一事,兄长也早就熟络,不必盯着了。”张德给李震的锦盒,就是西市里面有些胡商的定金。
  这年头,定金很多时候只是为了一个口头承诺。实际上,以白手套为身份存在的大部分胡商,也是有点小追求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6/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