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3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2/1398

  “李婉顺也掺和?”
  “闻喜县主行事,大多代表的是皇后的意思。想来这一回,也是皇后要把手中的资金拿出来一部分吧。”
  “皇后是真有钱啊。”
  提到长孙皇后,老张就一声感慨,早年他攒钱,那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长孙皇后随便搞搞,就是百几十万贯到手。
  别的不说,就“安利号”,且不说“安利号”本身的产品就能产出利润。早年“安利号”收的预付款,就早早超过一百万贯现金。
  这是什么概念?当时朝廷每年现金结余,也就两百万贯左右。
  随后通过“安利号”这个体系,长孙皇后放高利贷相当的隐蔽,基本都隐藏在了“安利号”之下。
  后来稍微显露一点出来,还是因为“皇庄”的前期投资。
  稍微计算之下,就知道长孙皇后手中掌控的资金,简直雄厚到让人瞠目结舌。
  这还只是“安利号”,帝国的高档日常用品中,东关窑厂的瓷器,也是重中之重。
  “东瓷”是一个代表性的名称,一般瓷器可不能随随便便挂着“东瓷”的名头。只能吹牛逼,说技术上“有类东瓷”。
  而且“东瓷”不产自帝国的东方,不懂行的人,往往望文生义,就会闹出笑话。而这种“故事”,本身也是在抬高“东瓷”的地位。
  尽管“东瓷”不产在东方,但瓷土却是从帝国的东方运送而来,什么类型的都有。也就使得“东瓷”的品相,十分齐全。
  当年只是发卖仕女图的瓷板,“东关窑厂”就是个极为惊人的现金奶牛。
  长孙皇后经营扩张十多年,帝国很多地方,都开始设置“陶瓷大使”“瓷土太监”,哪怕再怎么经营不善,再怎么漂没众多,积少成多,也是利润丰厚。
  十几年积累,陶瓷业早就发展成了一个独立的庞然大物。而长孙皇后,就是这庞然大物背后的拥有者之一。
  只这两样,都不用去理会“皇庄”、钱号等等蓄纳大量人口的部门机构,长孙皇后都已经做到了一个念头,就能动摇数十万人的饭碗。
  她不是君王,却远比一般的君王还要威慑力强。
  更何况,现在她也是南面称圣的人,权力固然有一部分来源于皇帝丈夫,但同样也有来自于自身的经营。
  就算李皇帝现在春秋鼎盛,他想要废后,都不用看长孙氏的态度,只长孙皇后自己的态度,就要考虑再三。
  当年杀一个崔浩,就导致一系列的政治动荡。
  长孙皇后远比曾经的崔浩强得多的多。
  老张感慨长孙皇后真有钱,那是真的感慨。
  这个时代的顶级精英,老张要是进入体制之中跟他们斗法,赢的几率就是零,不用几乎,就是零。
  完全没有赢的机会。
  几十年来偷鸡摸狗朝着小霸王学习机一路前行,能够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硬要来形容,无非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憋了这么多年,两代半的人,还有上上代、上代的英雄豪杰从旁协助,才算是有了“分庭抗礼”的实力、底蕴。
  可即便如此,老大世族还是肃清不得,帝国的根基依然稳固,究其原因,也只能无奈地感慨这年头的人口是真尼玛少。
  “地广人稀”不是一个课本上的词汇,而是现实接触到的社会,那就有点无语。
  出现什么幺蛾子,如此庞大的土地,稍微收买妥协一下,就能缓一缓幺蛾子们的情绪。
  有人造反,“剿抚并举”,打得你痛,又给口饭吃,于是不造反了。
  有田种的苦哈哈们,不介意税赋直接干掉他们一半的收成。
  还能活不是?
  至于赶上好年景,官府又是兴修水利又是改换良种,一口气存了三年的粮,反过来还要愁恼,这官府还不如多抽点税,至少还能抵一下徭役不是?
  倘若有更加厉害的人物要搞事,那简单,帝国疆域之大,这里安排不了你,别处还是安排不了的。
  成天琢磨着“货卖帝王家”的江湖好汉们,有的是去处。辽东不行就去朝鲜,朝鲜不行就去扶桑。东海的水太咸,那就去南海尝尝;漠南的羊肉太骚气,那就去河中;黑水的黄金成色太差,那就去天竺……
  总之,管你有多大的压力,帝国总有合适你的一款泄压阀。
  实在安排不了你,你他妈去武汉啊!
  老张一直都很清楚,小霸王学习机啊……任重道远。
  马车车厢内,看着冬月的洛阳城居然这样热火朝天,那种荒诞的感觉,让老张情不自禁就笑了出来:“贞观朝的韭菜,应该也是绿的吧。”
第七十章
死人活人
  “这年头,凭栏处唱不了《满江红》啊。”
  砖混结构的三层酒楼,脚下踩着的二楼地板,不但用了预制板,还贴了一层瓷砖。说考究也算考究,说不讲究,也的确是不讲究。
  至少将来要是出了凭栏处“怒发冲冠”的“鹏举”,这栏杆应该是铁做……要不就是水泥管,总之,不是木头的。
  叮叮。
  抄起一个勺子,在窗户栅栏上敲了敲,居然是刷了漆的铁棍。
  “嘿……”
  老张露出了一个十分猥琐的笑容,他寻思着,那些个诗情画意的文人骚客,这要是穿越了,怕不是得打死他。
  自从非法穿越之后,不但破坏了盗墓行业,这文化情调上,也是有点辣手摧花的意思。
  罪过罪过……南无机械工程佛保佑啊。
  街市上人潮涌动,在横平竖直的大街上,每个十字路口都开始设置了交通协管员,有的甚至还假设了红绿灯。警察卫大将军设置的新衙门新差遣,就是交警。
  已经养成靠右行驶的车马行人,透着一股子让人清爽的秩序美感。当然,交警和不良人吹着哨子,疯狂追捕闯红灯的马车……也很有喜感。
  “闯红灯,扣你六分啊!”
  老张攥着手中的勺子,远远地指了指扬长而去的马车。
  “你一个人在演个甚么戏?”
  “《西厢记》,老夫演张生,娘子看老夫帅气么?”
  “甚么帅气?”
  “英俊么?”
  “……”
  李芷儿没有说话,并且向他扔了一只狗。
  真·一只狗,细腰犬,河东大户送来玩耍的,让猎个兔子什么的。这狗灵活的很,稳稳落地,冲张德绕着圈圈摇尾巴。
  狗不大,不过老张也不爱养狗,相较这些个听话的狗子,还是“黑风骝”那个机灵鬼更让他喜欢一些。
  “去。”
  抄起一直焖烧的红肘子,扔给了这只半大不小的狗子。狗子闷声不响,跳起来就叼住了大肘子,啃得极为欢实。
  “都这辰光了,怎地还不让你面圣?”
  “这早一点晚一点,又有甚么关系。”
  老张笑着摇摇头,又问李芷儿,“这几日怎么不陪着那小子散散心?”
  “他要读书,还要陪着大肚媳妇。”
  “温二还真是能忍,有点意思。”
  这也算是继承了温彦博的优秀素质吧,虽说温彦博当年挑战天王巨头失败,但也算是政坛中的一颗闪耀流星。可惜,流星再闪耀,也只是流星。
  哪里像杜如晦这种,人哪怕死了,照样影响深远。
  “如今涌入京城的豪富之家多不胜数,人人都在追捧这些个股票,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家破人亡。”
  “你一个富婆,倒是学者体恤百姓起来了?”
  老张笑了笑,又道,“可曾听这几日有些人家,在那里念叨甚么‘一家哭何如一族哭’?”
  “‘龙尾堂’京畿房的管氏这般说吧。”
  类似这样的心酸话,多不胜数,只是管氏讲得比较动听,描绘了一个非常励志而且又坚韧不拔的形象出来。
  实际上就是一个世族的“宗家”欺负“分家”罢了,说得好听是为了家族的兴旺,真正捡到便宜的,只有留在中国的豪门正宗。
  那些个“分家”流落出去,拼死拼活就算想要做假账开捞,他们上班的单位,他娘的是个股份制企业,股东茫茫多不说,还有一堆莫名其妙的监管盯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2/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