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3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1/1398

  “阿郎适才出去作甚?”
  回到正俗坊的家中,汉子忙不迭把家门关了起来,冲过去一把将老婆抱在怀中,“好娘子,那二百贯票子着实不亏,大赚了一笔啊。不过咱们得先等等,说不定还要涨价!”
  “甚么涨价?哎呀,你作弄个甚么,快些说说,四嫂那些个票子,是个甚么物事?”
  “你识字少,却不知道上头有前大理寺卿孙公的私印,听说这票子,将来要成文立法,外边街坊里传得沸沸扬扬。眼下这二百贯票子,已经涨到六百贯了!这价钱,我寻思着定然不是个高价……”
  “六百贯!”
  妇人手指掰扯了一下,“四百贯……净赚?这才两天?!”
  “哎呀,善有善报,善有善报啊。娘子就是想着帮衬一下四嫂,岂料这是捡了大便宜。”
  “这纸片还能再涨?”
  “外间街坊都说还要涨,这‘天竺地’万里之外,就是再如何赚钱,难不成还能把金山银山搬回来不成?”
  “有涨就有跌,这万一跌了呢?”
  “对哦,跌了怎么办?上何处去叫卖?”
  夫妇二人一时又惆怅起来,只不过惆怅只是片刻,一想到两天赚了四百贯,简直跟吃了卤汁牛肉一样,回味无穷。
  “‘天竺地’的金山银山,可比东瀛州多得多!玄奘法师前头拆了的那座庙,光坑里刨出来的金器,就有三百斤!”
  “金山银山顶个屁用,能吃?‘天竺地’今年能产多少香料出来?”
  “香料都是‘广交会’和‘西秦社’在做,他们在捂盘子。”
  “这是疯了?大冬天的捂这个盘子?”
  “谁知道呢。”
  “孙公当真要把这股本成文立法护持起来?”
  “当真,孙公当年的门生故吏,都在忙活。除了孙公之外,下个月入京的长孙公,同样也在联络门生故吏。”
  “这个年,还真入娘的热闹。”
  “谁说不是!”
  冬月吃火锅的极多,因为调味料的丰富,加上饲养技术管理技术的提升,秋膘待宰的牲口比贞观朝之前的历朝历代都要好得多。大贵族的圈子里,已经吃了有小十年的肥牛火锅,入冬之后,还有肥牛卷,口感质感都是顶级的好。
  至于普通阶层,牛羊肉消费就有些艰难,但京城之中,本地市民阶层,一个月饱餐一回牛肉,还真的有去处。
  入秋之前,秋粮押送的最后一波漕运热闹,就是牲口运入河南府。北运河、南运河各有特色,南运河主要运送鸭、羊、狗,北运河主要运送鹅、鸡、牛。
  北运河运送的牛,都不是耕牛,而是原定襄都督府、幽州都督府地区的食用牛。除此之外,还有一条“犎牛”贸易线,是从河套过来的,做这个生意的,主要是铁勒人。
  因为“两门神镇杀犎牛王”的缘故,权贵们极为喜爱犎牛,加上突厥可萨部至粟特人和铁勒人的范围内,有大量的犎牛生存,捕杀这种野牛,也就成为当地探险队的重要收入之一。
  而且为了保证犎牛的种群,契苾部专门请了贾氏高人,把犎牛在培育在了河套、河东还有河北。
  参一脚的势力不少,除了匈奴呼延部之外,还有铁勒斛薛部,也就是现在的薛州。除了杂胡,汉家老世族中,太原王氏、温氏,河东张氏、柳氏,河北名宦高门……都从中分一杯羹。
  实际上若非没有法律层面的背书,这些杂七杂八的势力,早就凑了一个股份商号出来,好安安稳稳地收钱。
  对于海外的冒险,他们这些势力不是不想染指,而是手伸不了那么长,跟沿海的地头蛇碰撞,基本没有胜算的可能。
  同样的,东南豪族想要在草原上搞点风雨,可能性也不大。
  而且相较风险和收益,草原上的皮草、木材、药材、矿石、宝石等等收益,也是不差。
  加上五都及北地各大城市的肉类消耗每年剧增,大宗物资的生意,才是真正的金山银海。
  只可惜杀牛这个事情,至今还找不到突破口,只能通过迂回的方式来解决吃牛肉问题。
  比如牛自杀了,比如吃牛的人是蛮子……
  不过随着“天竺票”的发行,北地豪族也寻着味道过来,感觉这时候,似乎就是他们等候已久的一个机会。
  冬月下月,张德约谈了名门薛氏之后,北地豪族纷纷找上薛氏,打听内情,然后在冬月结束之前,悄悄地在北市挂了个“漠北股份”的牌子。
第六十九章
魔幻韭菜
  作为一条非法穿越的工科狗,老张对金融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贞观朝的唐人,开起脑洞来着实让老张一愣一愣的,一个个都是人才啊。
  玩起了股票,还开起了股票交易市场,除此之外,对于有地位但是没钱的主儿,还有第三方机构愿意看在对方的“信用”上借钱给他。
  更有第三方机构打出“受人之托,履人之嘱”的招牌,然后帮人理财……
  整个冬月妖魔乱舞的程度,让老张有点精神恍惚,整个一封建魔幻现实主义。
  洛阳的城北要不是少了一个个人模狗样的邋遢“绅士”,还真有点“维多利亚”伦敦的感觉……就一个字:真尼玛莫名其妙。
  洛阳的城南,那就跟刚准备开捞的纽约客那样,漫步其中,另类的十九世纪癫狂意味扑面而来。
  让老张这条土狗的腰,左闪右闪,差点断了。
  “这京城的老铁,一个个都身怀绝技啊。”
  跟“西秦霸王”的亲戚们聊了会儿天,薛氏也很高兴,表示薛仁贵也是我们薛氏的人,薛娘子也是我们薛氏的人,咱们是亲戚啊操之公。
  老张寻思着薛道衡要是活过来,肯定会打死这帮不要脸的。
  要不是看在薛仁贵还挺高兴的份上,老张才懒得搭理他们。
  一直跟张叔叔不对付的薛万彻兄弟们,跟老张讨论的时候,讲话也变得好听起来,看上去人就很不错。
  当然也可能张德现在身材高大,薛氏老汉打不过张氏老汉……
  “宗长,咱们为何要拉薛氏一把?”
  “他们‘西秦社’在‘昆仑海’也不是泛泛之辈,甘陇这一块,想要镇压那些个蛮子,薛氏上下都是好同志啊。”
  丝路之上,安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
  有了安全,那么钱财会有的,牛羊肉会有的,白面馍馍也会有的。
  每年在丝路上,并不缺少跑单帮的冒险家。一头驴子一匹马,两袋盐巴两袋茶,这就是丝路上跑单帮行脚商们的标配。
  盐巴好买,茶叶也好卖。
  但往往这些个行脚商,都会路倒而亡,死路上就剩骸骨,完了一袋子的金银币……
  薛氏在陇右这地界,还真不好说是个什么状况。
  说他们怂吧,李唐立国之前开始刚,刚到薛万彻被打成儿子了,还在刚。
  说他们不怂吧,还真是一个个夹着尾巴做人,李皇帝说往东,他们就不敢往西。
  大唐这个公司开了这么三十来年,两代董事长只要开口,说在陇右还是哪儿干羌人或者鲜卑人,薛氏都是头一个跳出来支持的。
  后来李董又说要在敦煌盖个大房子,将来好去住,薛氏那是出人又出钱,也不知道图个啥。
  等到后来李董说不要怕步子迈大了扯着蛋,该搂钱的时候就要搂钱,李思摩这条狂犬刚跳出来,薛氏就尾随其后。
  “忠义社”这奇葩出来才多少年,就冒出来一个“西秦社”,搞得没有“忠义社”那么大,但在西北地区,也是有声有色。
  侯君集搞娱乐业,他们掺和;程处弼搞军事劫掠,他们也掺和;巴蜀势力跪舔李淳风在蕃地、天竺搞风搞雨,他们还是掺和……
  总之,在甘陇的一亩三分地上,他们经营有道不说,存在感还挺强。
  而现在,大大小小的巨头们,有的要变现自己的江湖地位,有的要把自己的财产变得合法合理,一场热热闹闹的运动背后,薛氏从地方势力,又一次重新踏上了帝国的大舞台。
  张德还是介绍人。
  山东数十家老世族,联合投资“天竺地”的当口,有了丝路上的土豪薛氏支持,做事就显得事半功倍。
  人得承情不是?
  老世族,想要他们全部死光光,还真是不容易的事情。
  侯君集这样的新贵想要崛起,那是何等的艰难,几经算计还有豁出脸皮,才有了现在的江湖地位。
  可即便如此,想要更进一步,只是联姻,选择的余地都很小。
  相较薛氏这种不动声色,这种润物细无声,才是真的实力凶悍。
  “要说薛氏还真是一杆旗,听闻薛氏入股几个‘天竺票’之后,南市那里的热闹,更加厉害。管氏原先举债参股,现在出脱了些许股票,债务就已经下来了。”
  “管氏这就出脱了手中的股票?”
  “听说出脱的不多,不过有价无市,不管多少都有人吃进。还有女官出没南市,似是闻喜县主的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1/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