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3/1398

  老张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由他去吧,京城那个地方,菜鸡互啄。”
  “菜……你!”
  气归气,但李芷儿内心也在暗爽,至少儿子没事儿,老公依旧棒棒的。家庭依旧是和谐的,仍然是美满的,真好。
  好个屁!
  一想到张沧万一被温家的小骚蹄子拐到一条不归路上,李芷儿就咬牙切齿,她当然不会觉得儿子想要反抗老子是儿子的错,肯定是别人带坏的,必须是有人诱惑的。自家儿子多完美啊,怎么可能犯错,怎么可能有小黑点儿。
  “好了,你也别紧张,我还没冷血到看自己儿子有反抗精神就打死他。有点野心也好,少时无有英雄梦,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年轻气盛才是道理,年轻不气盛,那还是年轻人吗?”
  说话间,兰姬正端着剖好的香瓜过来,正要放下,却见张德一本正经地问她,“兰姬,你这瓜保熟吗?”
  “嗯?”
  “你又作怪甚么?你这是哪里的方言?”
  “长安本地话。”
  “……”
  跟张德处久了,兰姬也明白老张的脾性,在武汉待得也很舒服,此时也没有了在隆庆宫中的拘谨小心。很是愉快地拿起一块香瓜,递给了沙滩椅上的李芷儿:“殿下,吃瓜。”
  “多谢。”
  李芷儿接过香瓜,一边吃一边皱眉思考着,儿子在京城被一只骚狐狸勾了去,已经很烦心了。虽然现在老公没打算追究儿子的“愚蠢”,可就怕“愚蠢”的儿子在“愚蠢”的道路上狂飙。
  尤其是,那只温家的骚狐狸还打算勾引更多的狐狸精给儿子,这真是……太好了。
  没办法反对啊,既然老公都没打算追究,那凭什么不把杜楚客的闺女给拐走?到时候自家儿子就有杜氏这座山头。
  李芷儿还寻思着,将来要是机会允许,房谋杜断全他娘的给集齐了,到时候二哥二嫂还有老公死了也不怕……
  有点心虚地瞄了一眼正在钓鱼的张德,老张因为手拿了鱼饵的缘故,吃瓜是兰姬坐在那里喂着吃的。
  一看这景象,李芷儿当时就不心虚了!
  老娘在江阴守活寡,你他娘的在武汉这么爽,凭什么啊。
  咔嚓!
  恶狠狠地咬了一口香瓜,内心虽说还是有点小纠结,但最担心的事情就算过去了。
  张德这里得到了想要的,李芷儿打算找坦叔好好谈谈。
  只是此时在汉阳城东,张鄂有些不舍地拉着何坦之的手:“阿公这是要去哪里?”
  “去一趟京城,在家里要乖一点,课业不能落后。”
  “嗯,阿公放心。”
  “过些日子老夫就会回转。”
  “嗯。”
  告别之后,坦叔钻入马车,然后对赶车的五郎道,“开溜。”
  “嗯?”
  “开路。”
  “嗯。”
第二十二章
非主流殖民
  “跑了?”
  “老叔说是要去见见老弟兄,就带着五郎出去了。”
  “……”
  原本很平静的李芷儿,这会儿却是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心情陡然就糟糕起来。那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简直了!
  “哈哈哈哈……”
  听说坦叔出去散心,老张乐得哈哈大笑,搂着李芷儿笑道,“算了算了,老叔也有想法,何必计较。”
  “总不能让大哥误入歧途!”
  “十八岁了,再怎么误入歧途,还能有多歧?”
  言罢,老张带着李芷儿到了汉阳站,“汉安线”的车站,已经初具规模。此时站台露天仓位比较多,毕竟主要目的是运输物资。客运是添头,在千几百年的漫长时间中,鲜有靠运人赚钱的运输业。
  哪怕进入了航空时代,也是如此,物流重头戏。
  在老张非法穿越之前,唯有国内高铁的实现了长期盈利。而航空客运的利润,并不在客运本身,而是在增值服务上。
  所以“汉安线”即便有客运,也只是属于添头。汉阳站自然也就没必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精神,把车站修成洛阳宫规模。
  “蒸汽机车呢?”
  “正在调试,稍等片刻就是。”
  “现在能拉多少货?”
  “过汉水一段,试运行列车大概就是拉六百石的货,比快马传递都要快。”
  “好。”
  安平公主连连点头,脑海中大概有了印象。单次六百石可能还比不上一条老船,可效率高了不知道多少。
  比如很多常州苏州的物资,可以直接通过铁路集中在上海镇,就不需要再通过各种车马,从不同地方转运集中到江阴。
  仅从损耗角度来看,也是划算,而且按照现在的铁路造价来看,常州苏州也承担得起。只要货物充沛,从江阴到上海镇这一段铁路投资,五到十年就会回本。远比武汉这里的条件好得多,亲眼看到和通过书信描述,差别还是很大。
  原本李芷儿还有点犹豫,此刻跟着张德踏上列车车厢,伴随着车厢平稳启动,她是瞬间就没有了犹豫。
  “这次返回江东,我会前往苏州一趟,跟长孙无忌见面。”
  “噢?为了铁路?”
  “主要是为了铁路,毕竟想要在修路,由他出面主持大局,更加容易。”
  “这老货要是插手,那可是雁过拔毛。你舍得?”
  说话间,兰姬过来开了一瓶葡萄酒,甜葡萄酒非常合中国贵族胃口,略微抿了一口,李芷儿有些诧异:“你这葡萄酒,不错。”
  “武汉本地产的。”
  “葡萄园也成了?”
  “比桑林也不差多少,新辟梯田想要让人上去种点粮食,那是千难万难。种了经济作物,就有了奔头。葡萄采摘工的工资不低的,每年京城恁多葡萄酒、葡萄干,你当是天上掉下来的?”
  葡萄园和猕猴桃是混种的,此时的猕猴桃酸味很重,几经选育,酸度并没有降低,但是糖分增加,口感自然是非常吸引人。
  只是哪怕猕猴桃,也主要是制作果酱或者蜜饯。
  实际上整个贞观朝现在就是普遍嗜甜,毕竟贞观二十五年,还活着大量一辈子没吃过白糖、蜂蜜的人。
  咸,代表生存。
  甜,则是富足。
  哐哐哐哐的机车声音很吵,即便有隔音手段,但也有限。
  而张德也没打算好好地提升隔音效果,因为他现在有了耳鸣,就算隔音也爽不到,那就大家一起没得爽。
  当然实际上隔音效果好的车厢也有,内厂用了大量压制的棉花,做成了一种折叠起来的混纺棉板,这种混纺棉板放置在木制夹层种,在外面包裹一层铁皮,基本上就没有太大的噪音,效果很不错。
  内厂的工科狗们,都打算等“汉安线”完事儿之后,他们就专门给班组列车加上这么一节“豪华”车厢。
  “说起来,王万岁那里蜜饯需求也是极大,倭地豪帅倒是会享受。去年赎买倭奴,有两成多都是用蜜饯充抵,看来倭地经略,再有一段时间,就能明朗。”
  “听你来信说起过,江东愿意殖民的有恁多?”
  “毕竟承诺了土地,如今江东耕地,小户已经不多。手中只有田骨,把田皮让出去的农家,只苏州常州,大概就有四千户以上。”
  “四千户……那就是两万人以上。”
  “不错。”
  “选择殖民的呢?”
  “不到两成吧。”李芷儿又抿了一口,“毕竟在苏州常州做工,只要有工位,就不怕赚不到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3/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