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0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7/1398

  两班“秘书”各有不同,但到底不是寻常府内佐官幕僚能够替代的。没有马周那样的才能,底层升迁上来的人,想要达到顶级世家大族子弟的能力,难度极大。
  不过府内精英也很现实,他们这一代人能够混个富贵荣华最好,混不到,就当自己给后代子孙打基础,两代人三代人经营之后,总能起来。
  所以跟着张德前来江东的府内随员,不管过往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首先心态是相当的好。
  “如果所料不差,这些女工大多识字,且是操练过的。”
  “识字又有甚么奇怪?汉阳女工,大多……唔。”
  回答的随员戛然而止,女工识字的确不奇怪,但织布、印染厂是有点特殊的,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对女工的要求有点高,往往都需要熟练工。而一个熟练工的年龄,这年头鲜有低于二十岁,普遍都是二十五岁往上走。
  在武汉还不明显,在苏州尤为突出,那些工资极高的织女,年龄大多都在三四十岁,鲜有三十岁以下。
  江阴这里同样如此,熟练工的年龄,高度契合“三十岁”这条线。
  同样都是三十岁,武汉三十岁的女工识字,那都是这几年的强行“扫盲”。而江阴这里,毫无疑问是不一样的。
  “三十年前?”
  时间倒退过去,显然不可能以三十年来计算,但张德赴长安的时候,不过是十岁。
  “唔……”
  细思极恐,天生的反贼,十岁之前就搞事了?
  武汉女工多有“军事训练”,但能不能称作“军事训练”,府内就是一道公文的事情。对外说这是跳广场舞,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但“军训”的作用是深远,高组织度的集训,对于快速掌握遵守纪律、规章、制度,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而武汉训练女工的教头,大多都是出自何坦之门下。
  那毫无疑问,“坦叔”当年在江东,倘若操持旧业,这个旧业是什么,不言而喻。
  “苏州常州本就有女子读书的习性,只是大多流转门第之间。坊内能够如此普遍,着实惊人。”
  “也难怪京城推行‘女学’处处碰壁,反倒是在苏州常州,纵有嘈杂之声,却也平缓顺利。”
  “无有二十年经营,何来根基?”
  跑来观察学习的随员们只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就能得出一个很粗暴的结论。简而言之,假如他们是二十多年前就识字乃至读书的工坊女工,在上班十多年之后,又怎么会不知道识字读书带来的“先发优势”?
  在这个基础上,假如她们生了女儿,只从回报收益来看,显然还是识字读书要好一些。兴许她们未必能支持女儿前往什么正规的学堂听讲,但掏钱凑份子组个私塾,也没什么难度。
  织女的薪水,不管织布机器如何发展进化,相较农户,终究是不低的。
  既然有了群众基础,但有名望号召,自然是纷纷响应。
  而京城是不同的,想要推广“女学”,从来都是自上而下,绝无可能自下而上。
  京城是极为封闭的圈子,它是一个巨大的金字塔,仅仅是“巧取豪夺”,就已经把京城周围榨干成了“无人区”,指望底层再如何翻身,不过是痴心妄想。
  长孙皇后要推行女子读书,也不过时给自己刷一层金身,仅此而已。刷名望的需求摆在那里,于是“顺应潮流”,至于和“隆庆坊之主”的女儿比起来,她大概是没有太多的高尚念头。
  即便她自己也是女子。
  在观察使府随员们看来极为惊人的“成果”,对老张而言,实在是兴致缺缺。他三十多岁才搞到这个地步,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因为各种因素的掣肘,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或许二十年,或许三十年,都只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添砖加瓦。
  这个时代……真是太糟糕了。
  一个帝国的人口,甚至把帝国的属国人口都全部算上,别说跟非法穿越之前的一个省比较,就是一个城市,也只不过是把城市塞的略显“臃肿”。
  而现在,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里,撒了三千多万的人口……地广人稀来形容它都是轻的。
  人们惊叹于“地上魔都”的庞大,惊叹于这个没有城墙的大都会居然能够运转的有条不紊,高效地保障着两百万人口的吃喝拉撒睡。
  但对老张而言,他也只不过是想要更多的一点点“现实感”。
  他想要去城市网吧,但很可惜,这里是唐朝。
第三十八章
吃鱼不易
  “你这是要去作甚?”
  “钓鱼啊。”
  手中的鱼竿保养的极好,油光锃亮,虽说竹制鱼竿用几年都得换,两年左右就鲜有钓鱼客继续拿出来的,都是宝贝在家里,好好地保养,但老张玩游戏没什么粘度。
  钓鱼这款游戏,周边虽然也多,但他两辈子都没怎么费钱。
  “也不说陪着葭娘散步,都要回转武汉了,怎地还有心思钓鱼?”
  “钓鱼哪有恁多讲头,老子消遣消遣,你待怎地?偏来聒噪。”
  瞪了一眼安平,老张拎着桶往竹林去了。昨夜又被这老娘们儿榨干,两股战战不足以形容其凶险,每每结束,只当自己是死了去,到最后也就射点清汤寡水出来。当真是闻着伤心听者流泪,惨烈至斯,着实吃尽了苦头。
  “哼。”
  李芷儿也懒得再去说他,只是问了问旁边的女婢,“家中还有蛐蟮么?”
  所谓“蛐蟮”,就是蚯蚓。一般钓鱼的人家,都是养着蚯蚓,随要随挖。
  “有的。”
  “既是有的,怎地还去竹园?”
  虽说奇怪,但也不去过问。
  她却不知道,老张今日没打算钓个鲫鱼之类的鱼儿,而是准备钓“乌青”“螺蛳青”,家养的红色丝蚯蚓,就没什么用场。
  得用大个的青黑蚯蚓,这种蚯蚓只要是水稻土的地方,大多都是有的。翻开青石板,总能看到黑黢黢的蚯蚓在那里活动。
  只是这等费气力的,老张不想干。他自是有别的办法,一次能弄上不少,最重要的是,还不脏手。
  竹林因为环境特殊,蚯蚓个头往往极大,大者一尺,小者三寸,只是想要搞一些,通常还是气力活。
  老张却没有那么多闲工夫,倒了一盆盐水在松软的地上,然后老张吩咐左右:“把电池拿来。”
  “宗长,拿电池作甚?”
  “这些‘蛐蟮’有网瘾,老夫给它们来个电疗,治治病。”
  “……”
  一头雾水的亲随都没听懂老张在说什么,不多时,巨大的电池被人抬了过来,放在一旁,老张抄起两根金属棒,就往松软的腐植层里一插……
  浑身刚毛的蚯蚓只可惜不会说话,不然它们一定会骂娘。
  老张电蚯蚓的地方是竹园的排水渠,这光景没有蓄水,但还是有些湿润的,稍微电了一会儿,一条条蚯蚓用一种很有冲击力很恶心的方式出现在众人面前。
  唐朝没有密集恐惧症这个概念,但跟着张德过来的人,总感觉这些蚯蚓是要从自己的毛孔里钻出来也似。
  那种感觉……酸爽。
  有些受不了的,远远地跳开,生怕是不是还有什么物事钻出来。
  老张拿了一双筷子,一条条蚯蚓夹着,然后扔到小竹筒里。只一会儿,竹筒就装了不少蚯蚓。
  “嘿!卧槽,居然还有这个?”
  大约这排水沟下面还有坑洞,只见一条脑袋鸡蛋大的黄鳝,居然就这么钻了出来,吓的一群随员脸色一变,总感觉现在的状况,可能是自家老板在施法。
  画面实在是太糟糕太诡异……
  “好大一条长鱼!”
  操着扬州口音的一个随员顿时惊呼,连连恭喜张德,“使君好运道,这开春就有恁大的物事,是个好兆头。”
  “这黄鳝真是黄,好大的个头。”
  一般开春的黄鳝都不怎么肥,偏偏这条倒霉蛋被电疗的,却是肥硕油亮,浑身花斑如豹纹,蜡黄蜡黄的黄鳝身子滑不溜秋,总让人觉得很是肥腻。
  大约这是一条窝在竹园里的肥宅黄鳝,只是这个肥宅万万没想到,才贞观朝二十四年,就有“电工”作业,不知道三令五申不许电鱼炸鱼吗?
  悲愤的黄鳝大概会被做成红烧的“板栗黄鳝”,口感嘛……肥而不腻。
  “老夫今日还没有开始钓鱼,就先弄了一条大货,当真不错。”
  收拾好了家伙,让人把电池又扔回了家中,这才拎着东西,前往荷塘。
  钓了一个上午,开口的螺蛳青只有两条,个头不算大,三四斤光景,吃也能吃,就是卖相没有那种巨物来得抢眼。
  只是能钓到东西,心情也是要好得多。
  最重要的是,这几日被老娘们儿榨干,不滋补一下,怕是回武汉又是死路一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7/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